学术投稿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小儿血液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5466/R
  • 国内刊号:司英健 王焕民
  • 影响因子:0.51
  • 创刊:199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儿科学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01年1期文献
  • 新生儿HIE脐血IL-6、IL-8与TNF-α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脐血IL-6、IL-8与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40例HIE患儿IL-6、IL-8与TNF-α水平,并与40例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显示与正常新生儿比较,HIE患儿与正常对照儿相比脐血IL-6水平分别为(61.04±23.06)对(91.83±37.54)ng/L(P<0.01),IL-8分别为(0.34±0.09)对(0.26±0.07)μg/L(P<0.01),TNF-α分别为(1.03±0.30)对(0.83±0.31)μg/L(P<0.01);而且病情越重改变越明显.因此,我们认为,围产期窒息与HIE患儿脐血IL-6水平减低、IL-8与TNF-α水平升高有关;它们可能参与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某些发病过程.

    作者:刘敬;李雪梅;张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凋亡调控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研究凋亡调控基因bcl 2和bax mRNA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Southern blot技术检测32例AL患儿bcl-2和bax mRNA水平及其比值.结果显示,AL患儿骨髓细胞中bcl-2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ax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bcl-2 mRNA在两组间的表达无差异(P>0.05).分析bcl-2/baxmRNA表达比值显示,高比值组NR率显著高于低比值组(P<0.01).结论:AL的发病与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异常表达有关.bcl-2和bax mRNA及其比值可作为判断AL预后及指导治疗的主要监测指标.

    作者:李戈;廖清奎;符仁义;杨正林;张熔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基因重组干扰素-γ治疗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疾病,近年发现在儿童期并非罕见,且儿童MDS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相关的临床研究也不多.近年研究发现基因重组干扰素-γ(rIFN-γ)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系增殖、促进其分化、降低癌基因表达及促进各种细胞因子的分泌等作用.

    作者:刘秋玲;马伏英;杨玉兰;王晓东;姚桂玲;李曙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大多呈良性过程,但在急性期,由于血小板数低,容易出现出血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短期内提高血小板数以迅速控制出血症状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我科自1994年1月~1999年12月采用了强的松口服、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甲基强的松龙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等3种方案治疗急性ITP患儿58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猛;古汉礼;麦智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联合方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6例治疗观察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对多种治疗方案疗效均不明显,有时仅靠输血维持生命.近年来我科试用三种药物即环孢霉素(CSA)、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康力龙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许新俗;王金荣;赵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急性白血病(AL)进行免疫分型已在国内外逐渐展开,但儿童病例较少,本文总结了129例AL患者的免疫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肖佩芳;柴忆欢;李健;徐杰;王津媛;朱玲琍;何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小儿慢性难治性ITP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科常见的血液病.部分病例病程迁延,对多种药物效果病程长,疗效差,症状难以控制的患儿称为难治性慢性ITP.

    作者:朱永生;何祚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8例临床分析

    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组朗格罕细胞异常增生并损害多脏器的疾病.现将我院1991年6月~2000年3月收治的28例报告如下:

    作者:丁甫月;李晖;郑华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先天性食管裂孔疝致重度贫血1例

    病例摘要:患儿,男,3岁.因渐进性颜面部皮肤腊黄,粘膜苍白4月入院.

    作者:李月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黑热病一例报告

    患儿曹红峰,男,3月,湖南省永兴县矮塘铺人;因发热11天,于1995年6月18日第一次入院.11天来体温在38~40 ℃之间波动;无畏寒、呕吐、惊厥,偶有咳嗽;近4天来大便稍稀,日3~4次,无粘液脓血便,在当地治疗无好转,转入我院,拟支气管炎收入院.系1胎1产,孕40周,医院分娩,顺产,生后哭声响亮,体重4Kg,母乳喂养,已接种疫苗.既往体健.父母系林场工作,体健,家中成员体健.

    作者:孙宪祥;李名高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维生素B12缺乏与婴儿异常运动(附2例报告)

    本文对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临床表现的2例维生素B12缺乏症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香;陈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神经母细胞瘤3例误诊分析

    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表现多样,症状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我院儿科1990~2000年共误诊3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李月兰;王令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

    患儿,男,8岁.主因发热、面色苍白20余天而入院.20余天前患儿开始出现发热,伴乏力,食欲差.无皮疹及关节痛,无出血现象.同时出现面色苍白,进行性加重.查体:精神差,面色苍白,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口腔粘膜光滑.咽充血.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四肢关节无红肿.

    作者:王丽;马莉;张东风;房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新世纪之始小儿营养研究学术活动精神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综合研究学术会议预告通知

    作者:秦振庭;姚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北京市小儿营养研究学术活动组动态

    作者:毛文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国小儿血液》投稿须知

    作者:编辑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状态的观察

    本文对30例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小儿再障CD3低于正常值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CD8高于正常值均值,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CD2、CD4/CD8均明显低于正常(P<0.01).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IgA、Ig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作者:张宝荣;潘春莹;王琦;乔丽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的研究

    研究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规律,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对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检测.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HH型占63.2%,HL型占26.3%,LL型占10.5%,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结论提示:临床该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是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异常所引起的.

    作者:蒋玉红;刘华林;张忠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一次性注射器在小儿胸骨骨髓穿刺中的应用

    自1997年12月以来,我们采用7号针头连接的5ml一次性灭菌注射器代替传统的骨穿针,作小儿胸骨骨髓穿刺.该方法一次性成功率高,操作技术易掌握,患儿痛苦少,目前在我科已作为首选的骨髓穿刺方法,至今已进行了86例次,无一例发生意外及局部感染.现小结如下:

    作者:刘永春;朱晖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以骨、关节痛为首发症状的小儿白血病16例

    一、临床资料我科自1984年2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小儿白血病86例.以骨、关节痛为首发症状者16例,占小儿白血病的18.60%.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3~12岁.全部病例首发症状均有不同部位的骨关节痛;全身性骨痛3例,胸骨压痛6例,膝、踝关节痛5例,胫骨及骨盆骨病1例,髋关节痛1例.

    作者:刘敏清;陆亚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地中海贫血治疗进展

    地中海贫血(地贫)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其发病机理是由于:常染色体的遗传缺陷,使珠蛋白肽链基因表达功能发生异常,非α肽链(β、γ、δ)和α肽链合成不平稳,使相对过剩的肽链沉积于红系细胞内,导致溶血、贫血和无效造血.目前对于该病尚无根治疗法.近10年来,在地中海贫血治疗方面有较大进展,特别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已使重型地贫的根治成为可能.

    作者:沙林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世纪忆瞻

    在世纪忆瞻、全国小儿血液诸多专家在呕心呖血、精心耕耘与其接班人,做了大量的素日平凡工作,既平凡又是可敬的为人民服务和科技兴业的社会责任心强和学术兴趣浓的事业.这些均分别登在从一九九九年规划的中国小儿血液第5卷第1期(2000年2月)至第6期(1 2月)的专家述评、回顾与瞻望、专家园地等栏目.与此同时,自一九九五年昆明会议建议、起步由各省区和直辖市报来的各级从事小儿血液工作单位的个人简历名单、其工作单位的甲、乙、丙级的建设性指标草案,在一九九七年三亚会议及一九九九年上海会议经一而再、再而三的进一步修订后,亦刊于2000年第5卷(第5期),供读者参考.

    作者:沈柏均;张锦华;秦振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一次深受教育的全国优生科学盛会

    在世纪交替之际,有幸参加了在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尤其深受会长钱信中开幕词意念深远、林佳楣常务会长在理事会上发言的实情实话实说动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和实际工作者与专程从加拿大、美国和台湾来的专家教授们的精华优生科学知识报告,受益非浅.

    作者:秦振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70例新生儿输血及血制品后的CMV感染情况调查

    为了解婴儿输血和血制品CMV感染情况.分析其70例产妇分娩前CMV-IgG,IgM阴性,其婴儿因各种疾病需输血及输注其他血制品,输注前婴儿血CMV-IgM均阴性,输注后3-4个月复查CMV-IgM.结果显示:70例婴儿血CMV-IgM阳性有6例(白蛋白+换血2例,白蛋白+静脉丙种球蛋白1例,白蛋白+静脉丙种球蛋白+全血3例)总发生率为8.57%(6/70),输单一种血制品27例CMV-IgM阳性率是0(0/27),输注多种血源的血液及多种血制品CMV-IgM阳性率是13.95%(6/43).P<0.05.因此,①输血和血制品婴儿可以感染CMV.②输多个血源的血液或血制品比输单个血源或血制品感染CMV机会大得多.

    作者:郑惠童;邹红梅;程冰梅;刘倩筠;高伟玲;黄翠玲;江剑辉;李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分型与临床分析

    为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AL)的形态学(M)、免疫学(Ⅰ)及细胞遗传学(C)分型及其临床意义,对形态学诊断为AL的14例患儿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检测作免疫分型,对其中11例用骨髓细胞染色体直接培养法,G显带技术作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4例AL中形态学分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例占64.3%,急性髓性白血病(AML)5例占35.7%.免疫学分型证实其中1例ALL是混杂型白血病(HAC),2例M5分别是早期前B-ALL和M3,1例M3定为M4.14例AL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分型相符者10例,符合率71.4%,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不符合4例占28.6%.14例AL中作细胞遗传学分析11例,检出异常核型3例,检出率27.3%,在11例细胞遗传学分型的AL中,形态学分型与MIC分型的符合率72.7%,而免疫学分型与MIC分型符合率为100%.表明MIC分型研究对小儿AL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作者:郑淑芳;郑颖雯;王惠萍;杨青;石世同;刘洪玉;吴建敏;金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血清唾液酸变化的探讨

    唾液酸(sialic acid,SA)是9碳糖神经氨酸衍生物的总称.它位于糖蛋白、糖脂结构的末端,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细胞表面的多种生理功能.研究表明,细胞膜糖蛋白和糖脂的改变与肿瘤的侵入和破坏行为有关.唾液酸对于维护细胞表面的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多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血清唾液酸的变化,本文做了如下一组报告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欣秋;张兴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