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小儿血液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5466/R
  • 国内刊号:司英健 王焕民
  • 影响因子:0.51
  • 创刊:199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儿科学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03年5期文献
  • 缺铁性贫血患儿T辅助细胞的免疫与调控

    为研究缺铁性贫血患儿T辅助细胞(TH)的细胞调控及免疫功能.对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住院患儿进行TH细胞检测,同时设正常健康儿童28人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应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及γ干扰素(INF-γ)水平,用单细胞内染色法检测TH1、TH2百分率.结果:缺铁贫血患儿IL-2(16.55±2.87 ug/L)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IL-2(24.73±4.37 ug/L)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8.62,P<0.01);INF-γ(475.6±27.1 pg/mL)水平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IFNγ(654.07±14.64pg/mL)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t=7.42,P<0.01);缺铁性贫血患儿TH1百分率(12.24±2.51%)亦明显低于对照组TH1百分率(16.67±2.73%),经t检验差异亦有极显著意义(t=6.89,P<0.01);缺铁性贫血患儿TH2百分率明显升高(t=5.37,P<0.05).结果表明:缺铁贫血患儿机体TH1细胞数量及功能低下,TH1/TH2值下降,TH1、TH2极化异常,导致细胞毒性T细胞(CTL)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作者:刘华林;蒋玉红;薄文提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童急性白血病血清IL-6、IL-8水平测定的意义

    为探讨血清IL-6、IL-8水平变化与儿童急性白血病(AL)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8例儿童AL患者血清IL-6、IL-8水平.结果,儿童AL患者血清IL-6、IL-8水平愈高;发生出血愈严重,血清IL-6水平愈高,但血清IL-8水平在轻、中度出血时显著升高,而发生严重出血倾向时并不升高;当儿童AL治疗获缓解时,血清IL-6、IL-8水平逐渐下降,完全缓解时,接近于正常水平.结果表明:血清IL-6、IL-8的异常表达在儿童AL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检测儿重AL血清IL-6、IL-8水平可能作为判断疗效、估计预后及监测复发的指标之一.

    作者:蒋俊煌;林素霞;陈国勇;王光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凝血状态改变及其机制探讨研究

    为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凝血状态的改变及其机制.分析处于发病期及缓解期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比(Prothrombin time rate,PTR)、血浆D-二聚体(D-dimer)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儿童相比,不论发作组或缓解组,HSP儿童的PTR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t=-1.869,t=1.491,P>0.05,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作组HSP儿童轿浆D-二聚体浓度明显升高,t=-15.8,P<0.05;而缓解组HSP儿童血浆D-二聚体浓度下降并与正常对照组没有差异,t=-1.948,P>0.05;发作组血浆TFP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1.211,P>0.05.结果表明:HSP儿童凝血状态的特征是发病期间处于高凝状态,并随着病情缓解高凝状态可恢复正常,TFPI在HSP儿童发病期防止血管内凝血活动过度和扩散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缨;唐沂;李长钢;胡雁;陈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继发再障危象1例

    患儿,男,8岁,患儿于入院半年前出现发作性说话吐字不清,口角歪斜,双侧肢体交替无力,共发作4~5次,每次10~30分钟,并伴头痛.

    作者:何秀兰;唐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先天性ALL获CCR达48个月1例报告

    我院收治先天性ALL一例,经VDLDx方案诱导治疗一疗程,患儿现已获持续完全缓解48个月,该类病人临床罕见特报告如下.

    作者:李长钢;周雅燕;易滨晖;邓继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误诊急性阑尾炎1例

    患儿,男,10岁,因发热、腹胀2周,咳嗽1周入院.2周前因发热、腹痛,在外院诊断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切除的阑尾肿胀,但未行病理检查.术后一直发热,体温在38~39℃,热型不规则,

    作者:黄美娇;吴坤英;陈桂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1例报告

    患儿,男2岁7个月,因发现肝脾肿大40天入院.患儿于40天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在当地医院就诊,查体发现颈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收入院.

    作者:覃肇源;柯志勇;沈振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告

    患儿,女,3岁5个月,发热4天,T 39℃~40℃,以上呼吸道感染入院.发病以来纳差,无抽搐呕吐,无咳嗽,无尿频、尿急及尿痛,大小便正常.体格检查:一般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皮肤无淤点、淤斑及皮疹.

    作者:方代华;王洪青;季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肾病综合征后诱发白血病1例

    患儿,男,11岁,以面色苍白、皮肤散在出血点半月于2002年4月23日入院.半月前出现面色苍白,并进行性加重,无发热、皮肤出血及血尿.

    作者:韩子明;陈新德;杨达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EB病毒的研究进展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个具有复杂基因组的人类疱疹病毒,全球90%以上的人受到过该病毒的感染.

    作者:吴葆菁;李文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氨甲蝶呤的副作用--粘膜炎发生与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对氨甲蝶呤并发粘膜炎的发生与修复机制及与粘膜修复有关的细胞因子进行了阐述,指出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在化疗后的粘膜保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韩月芹;韩孝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免疫磁珠细胞术分选脐血CD34+细胞方法的改良

    本研究采用免疫磁珠细胞术分选脐血CD+34细胞,并对其方法进行改良.按CD34+细胞MACS Reagents按试剂盒的操作方法(旧方法)分选9例脐血标本,用改良后的方法(新方法)分选10例脐血标本,每例标本均进行了两次分选.结果,旧方法于第一、二次分选CD34+细胞的分离率分别为40.0±5.0%和86.3±5.2%,新方法于第一、二次份选中的分离率分别为88.4±15.9%和92.4±6.5%.旧方法与新方法在第一次分选CD34+细胞的分离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第二次分选的比较无差异(P>0.05),新方法第一、二次分选结果的比较无差异(P>0.05).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在第一次分选CD34+细胞的分离率就已达到旧方法第二次分选的效果,这样既可简化操作又可节约成本.

    作者:辜少玲;廖灿;刘斌;陈劲松;许遵鹏;吴韶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红细胞内SOD和MDA的测定及意义

    为测定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水平,探讨脂质过氧化损害(LPO)同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之间的关系.50例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及50例健康新生儿红细胞,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红细胞内SOD活力,硫化巴比妥酸法测定红细胞内MDA水平.结果,50例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红细胞内SO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MD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果表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患儿红细胞遭受了脂质过氧化损害.

    作者:蹇启政;佘炜;李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IL-15对儿童MDS造血前体细胞凋亡的影响

    为探讨IL-15对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造血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吸附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磁珠分离系统分离纯化18例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采用碘化丙锭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和细胞核形态检测两种方法同时检测体外培养的MDS造血前体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凋亡状况;观察IL-15对它们的影响,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发现IL-15可抑制体外培养的MDS造血前体细胞凋亡.在培养的第8天,IL-15 100ng.ml-1实验组细胞凋亡程度较没加IL-15的对照组明显减轻.

    作者:程涵蓉;陈铭珍;陈日玲;郑德元;叶中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以外科疾病为首发症状的小儿急性白血病4例

    小儿急性白血病是小儿血液系疾病中危害大的一类恶性疾病,诊断一般是由小儿内科医生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确诊,以外科疾病为主要临床表现作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后确诊的病例较为少见.现将我院自1990年以来所见的4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永伦;敖维芬;付书南;童华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童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为总结儿童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LAL)的治疗效果,探讨减少早期病死率的方法.对从1996年9月至2001年10月在我科确诊的16例HLAL作疗效评价分析.早期阶段治疗:水化(静脉补液1300~2000 ml/M2)、碱化尿液(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口服别嘌呤醇及小剂量化疗;常规化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以VDLP方案为主诱导缓解治疗、CAM方案巩固治疗、HDMTX作髓外预防、早期强化及头颅放疗;急非淋以DA方案诱导.3例放弃治疗,9例按上述早期处理,均未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及肾功能衰竭,7~10天后进入常规化疗,6例在诱导治疗4周内获完全缓解;4例未用上述早期处理,在入院第2~9天时死亡.13例ALL中,7/10例为T细胞型,5/9例有中枢神经系统(CNS)侵犯.结果表明:HLAL在治疗早期阶段加强水化、碱化尿液、用别嘌呤醇及小剂量化疗,能有效避免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发生及早期死亡;HLAL中的AIL病儿以T细胞型多见;HLAL经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并不低,但CNSL的发生率较高;大剂量MTX(4~5g/M2)及头颅放疗似能有效预防CNSL的发生.

    作者:屠立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血小板参数水平变化及意义

    血小板具有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它在凝血、止血以及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炜;罗克娴;李根山;郭卓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干扰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为探讨T细胞亚群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变化及其用干扰素(IFN)治疗的影响.采用IFN治疗ITP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后用SAP法检测T细胞亚群的含量.结果,ITP患儿IFN治疗前外周血CD4降低,CD8升高,CD4/CD8显著降低;IFN治疗后CD4,CD8降低,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结果表明,ITP患儿T细胞亚群表达及比例失调,IFN治疗ITP有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张华;邓燕艺;李虎生;陶晓明;马晓红;卢桂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6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临床特征.对6例化疗后发生TLS的ALL患儿进行各项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TLS患儿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并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用别嘌呤醇、碱化、水化及利尿后,5例在短期内血生化指标恢复正常,1例死于高血钾.结论表明:早期诊断关及时给予别嘌呤醇、碱化、水化及利尿是治疗TLS的关键.

    作者:李彦格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5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对ELISA方法检测MP-1 gM均>1:80的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回原性临床分析.结果,5例均有皮肤紫癜,腹痛3例,血尿3例,关节肿痛1例,轻咳3例,剧咳1例,咽部充血5例,肺部感染1例.全部病例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治愈率100%.结果表明:MP感染可致过敏性紫癜,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可有血尿、腹痛、关节肿痛,呼吸道症状可不突出.大环内脂类药物治疗有效.

    作者:陆关珍;朱杰;戴自花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