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观察骨转移肿瘤不同分割方式对放射止痛的治疗效果,90例患者中44例采用常规分割照射,2 Gy/次,每周5次,DT36~50 Gy;46例采用大分割照射,(3~5)Gy/次,每周3~5次,DT20~30 Gy.结果全组病例止痛有效率(CR+PR)为91.11%;常规分割组CR+PR为90.90%,大分割组CR+PR为91.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常规分割组单发转移灶CR+PR为91.67%,多发转移灶CR+PR为90.00%,放疗止痛疗效相近,P=0.85;大分割组单发转移灶CR+PR为93.75%,多发转移灶CR+PR为90.00%,放疗止痛疗效相近,P=0.67.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骨转移肿瘤进行局部止痛放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两种分割方式之间无明显疗效差异.
作者:艾春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为了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经验,回顾分析182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黏液瘤176例,恶性肿瘤6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177例,大部分或部分切除肿瘤2例,取活检3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术后复发7例.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心脏肿瘤以心房黏液瘤多见,手术治疗心脏良性肿瘤近、远期效果理想.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修宗谊;谷天祥;阎德民;马瑞阳;臧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CEF序贯NP方案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8例ⅡB期~ⅢB期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CEF方案环磷酰胺(CTX)500mg/m2,d1,静脉注射;表柔比星(EPI)60mg/m2,d1,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5-FU)500mg/m2,d1,持续4h静脉滴入,21d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后接受NP方案:诺维苯(NVB)25mg/m2,静脉推注,d1、d8;顺铂(DDP)30mg/m2,静脉滴入,d1~d3,并适量水化,每21d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分别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病灶和区域淋巴结的缓解情况,以及毒副反应.结果:原发病灶临床有效率为92.1%(35/38),其中CR63.2%(24/38),PR28.9%(11/38),SD7.9%(3/18);pCR为31.6%(12/38).22例化疗前细针穿刺活检明确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中,8例(36.4%)术后病理腋淋巴结转移阴性.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症、脱发和恶心/呕吐,共有30例(78.9%)患者发生了Ⅲ~Ⅳ度的白细胞减少症.结论:CEF序贯NP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
作者:张强;杨林军;陈勇;余小冬;蔡军波;曹旭晨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为了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1990-01~2007-06收治的56例不同部位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术前56例患者进行X线、脊髓造影、CTM和MRI明确诊断,术后1~15年(平均4.5年)随访中47例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优良率83.9%.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早期不典型性,术前主要依赖CT、MRI确诊肿瘤的部位及其大小范围,对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椎管内肿瘤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
作者:于永林;信效堂;孙秋茹;兰海;陈聪;刘博;孟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改良FOLFOX方案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有53例未经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用改良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入,d1;亚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入,d1~d5;替加氟850mg/m2,静脉滴入,d1~d5.21d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结果: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临床有效率(CR+PR)为69.8%(37/53),SD 24.5%(13/53),PD5.7%(3/53),手术切除率94.3%(50/53),毒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减少、腹泻、恶心、呕吐及神经毒性.结论:改良FOLF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
作者:石会勇;徐忠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为了观察周剂量多西他赛(DOC)联合卡培他滨(CA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对36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DOC 35mg/m2,静脉滴入,d1、d8;CAP 2000mg/m2,口服,2次/d,d1~d14,21d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全组36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11例,疾病进展7例,总有效率为50.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3个月,中位生存期11.6个月.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口腔炎,均为可逆性.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周剂量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及毒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海欣;陈绍俊;黄东宁;李桂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与常规化疗模式相比,时辰化疗是否能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方法:2004-04~2006-06以时辰给药方式治疗62例肿瘤患者(时辰组),同期常规化疗56例患者(对照组).化疗方案主要有草酸铂(L-OHP)+亚叶酸钙(CF)+5-氟尿嘧啶(5-FU)、诺维苯(NVB)+顺铂(DDP)和DDP+CF+5-FU.生活质量判断采用欧洲生命质量协作组癌症核心量表(ECIRTCQLQ-C30)第3版,对患者进行自我问卷调查,所有患者于化疗前1d和化疗结束后1周进行2次评估.QLQ-C30的各项原始得分经线性公式转换成0~100,功能量表和整体生活质量量表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而症状量表及单项条目得分越高提示症状越明显,生活质量越差.结果:化疗后,时辰组在认知和社会项目上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5和0.013;而在疲乏、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便秘上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4、0.008、0.023和0.000,提示时辰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常规化疗.在含Cisplatin方案患者中,时辰组在消化道反应上明显低于对照组,表现在恶心呕吐(P<0.0001)、食欲减退(P=0.036)和便秘(P=0.006);在Ⅰ、Ⅱ期患者中,时辰组在情感(P=0.013)、认知(P=0.009)、社会(P=0.017)、疲劳(P=0.028)、恶心呕吐(P=0.045)、食欲减退(P=0.014)和总生活质量(P=0.023)均优于对照组.无论ECOG评分如何,时辰组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总是优于对照组.在年龄≥65岁的患者中,时辰组的各项得分在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时辰化疗较常规化疗具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对消化道反应的改善尤其明显,为高龄、体质差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治疗手段.
作者:蒋华;姜维美;刘燕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为了探讨阴茎癌的少见类型疣状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6例阴茎疣状癌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全部为包皮过长或包茎,肿块直径0.4~6cm;基底位于包皮内板2例,局限于龟头3例,侵犯冠状沟近侧1例;3例经活检确诊,1例误诊为乳头状瘤,1例经反复复发切除4次尚确诊.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阴茎部分切除4例,包皮环切1例,局部切除1例.所有患者均未行腹股沟淋巴结清除以及放化疗.行包皮环切的1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现阴茎结节,活检确诊为前次手术结扎线头的炎症反应,随访至今3年,未见复发;其余患者随访0.5~8年,1例患者自然死亡,其余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阴茎疣状癌细胞分化良好,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几乎不发生淋巴结等远处转移,活检方法不当易于误诊,恰当的手术切除效果肯定,应大限度保留阴茎外观和功能,但术后应严密观察局部复发.
作者:韩邦旻;杨明山;路光中;朱江;鲁军;凡杰;夏术阶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胃癌在我国的死亡率居各种癌症之首位,文献报道,Ⅲ~Ⅳ期胃癌姑息或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11.3%~22%.为此,研究如何提高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和远期生存率,减少或阻止癌肿复发是日前恶性肿瘤治疗中迫切的临床研究课题之一.
作者:赵桂琴;赵娟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无花果提取物(fig extract, FE)对人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FE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肺癌细胞,细胞增殖试验(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FE对人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用FE处理后,人肺癌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染色凋亡细胞增多(P<0.05);细胞周期分布改变,凋亡指数升高(P<0.01),在一定剂量内对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结论:FE对所试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显著地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刘军;张百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基因表达谱差异与乳腺癌化疗耐药之间相关性.方法:选择人乳腺癌多柔比星耐药细胞株MCF-7/ADM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法检测并比较化疗药物ADM对乳腺癌细胞株的体外抑制率,应用含14755个基因的人cDNA芯片检测多柔比星耐药细胞株MCF-7/ADM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经MTT快速比色法检测,MCF-7/ADM较MCF-7对多柔比星耐药性明显增强,耐药指数为33.67.通过cDNA芯片检测两乳腺癌细胞株基因表达谱,得到了乳腺癌多柔比星耐药细胞株与其亲本细胞株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初步筛选出在两个细胞株中,明显差异表达的基因2374个,其中1099个基因在多柔比星耐药细胞株中上调,1275个基因下调.这些基因涉及细胞凋亡、细胞骨架及信号传导、细胞增殖、分化及周期调控、基因转录和翻译以及细胞物质与能量代谢等多方面.上调基因主要为Bcl-2、GSTP1、c-myc、MMP-1和NNMT等,下调的基因主要是p53、p21、p27Kip1和CYPIA1等.结论:乳腺癌耐药是一个极其复杂并且不断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多种途径、多个基因,基因芯片技术可为筛选化疗药物敏感性相关基因提供全面、可靠的技术支持.
作者:杨华伟;刘剑仑;阳扬;陈建思;金钦文;杨南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能否增强肝癌细胞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杀伤的敏感性,以及该作用与肿瘤细胞HLA I类分子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IFN-γ刺激前后肝癌细胞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lin,β2-m)的mR-NA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HLAI类分子HLA-A2的表达;应用脐血来源的致敏DC诱导CTL细胞毒试验,观察IFN-γ在增强肝癌细胞对特异性CTL杀伤作用敏感性中的作用.结果:IFN-γ可刺激肝癌细胞上调β2-m mRNA水平及细胞表面HLA-A2表达,IFN-γ作用48h后肝癌细胞β2-m mRNA相对光密度值(1.104±0.209)与0h组(0.674±0.135)比较显著增加,t=-2.992,P=0.040.在72和96h仍保持较高水平,其HLA-A2表达增加的幅度与β2-m一致;致敏的脐血来源DC能够在体外诱导CTL特异性地杀伤肝癌细胞,经IFN-γ刺激的肝癌细胞对特异性效应细胞杀伤作用的敏感性显著增强.结论:IFN-γ可使肝癌细胞对DC诱导的CTL杀伤效应的敏感性增加,可能与其上调肝癌细胞β2-m mRNA水平进而增加HLA I类分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吴尘轩;杜智;高英堂;王毅军;朱争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化医用直线加速器高能X线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 TBI)的技术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间质性肺炎(IP)的影响.方法:28例患者接受以环磷酰胺(CY)+全身放疗±依托泊苷(Vp-16)为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TBI采用分割放疗、肺挡铅技术,其中19例患者采用热释光剂量片(TLD)监测全身放疗的肺吸收剂量,TBI总量12Gy,共6次,肺部剂量8.5Gy.结果:28例患者随访24~10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5个月,5年总生存率(OS)为(53.6±9.4)%,5年无复发生存(RFS)(71.1±8.6)%;19例接受热释光剂量片监测吸收剂量的患者,肺吸收中位剂量8.44Gy,脐部吸收中住剂量11.87Gy,全身剂量的不均匀性<±10%;28例患者无1例发生IP.结论:采用分割全身放疗、肺挡铅、并用热释光剂量片监测肺吸收剂量可降低IP的发生.
作者:许赪;张毅斌;胡炯;吴文;金冶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基因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组织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SP supervisionTM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NPC组和22例鼻咽炎组COX-2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90例NPC组织COX-2表达的阳性率为67.78%(61/90),而22例鼻咽炎性组织C0X-2表达的阳性率仅为36.36%(8/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8,P=0.01.NPC组COX-2表达在淋巴结分期N2和N3患者中阳性率为83.3%,N0和N1阳性率为5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3,P=0.017,而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T分期和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COX-2基因阳性表达与放疗近期疗效无关.结论:COX-2基因在NPC组织中高表达,它可能是NPC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能作为评价放疗近期疗效的指标.
作者:包维莺;黄昌杰;湛永滋;黄剑锋;王湘萍;李冬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检测衰变加速因子(decav-accelerating factor, DAF, CD5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DAF高表达在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转移、肿瘤血管生长,逃避免疫监视的作用,探讨DAF高表达与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表达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胃癌和20例癌旁组织病理切片中DAF、PCNA和VEGF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切片标本中DAF、PCNA和VEGF阳性率分别为78.1%、75.0%和65.6%;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5.0%、30.0%和25.0%,肿瘤组织显著高于癌旁对照组,P<0.05.DAF高表达与胃癌病理分期显著相关.P<0.05.转移组DAF、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结论:DAF与胃癌,临床分期和转移显著相关,可作为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王芹;张玲;张维东;魏丽;贾青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 FHIT)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不同分级的前列腺癌组织(64例)和前列腺增生组织(3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FHIT及PSA的表达情况.结果:64例前列腺癌组织中病理分级(按Gleason分级系统)分化良好癌、中等分化癌和分化不良癌组织中FHIT的蛋白表达率分别为84.2%(16/19)、45.4%(10/22)和17.4%(4/23).随着Gleason评分增加,FHIT蛋白表达率显著下降,P<0.05.病理分级中分化良好癌、中等分化癌和分化不良癌PSA的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0%(19/19)、68.2%(15/22)和34.8%(8/23),随着Gleason评分增加,PSA蛋白表达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FHIT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负相关;PSA的表达与Gleason评分负相关;FHIT和PSA的表达呈正相关.
作者:邹永浩;周荣祥;杨明军;刘胜荣;胡正禾;宫振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的下降在预测疗效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82例接受一线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于化疗前及第2个周期后分别以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CEA、CYFRA21-1的水平,同时行影像学检查评价客观疗效以及进行生存随访.通过建立ROC曲线,评估CEA、CYFRA21-1下降率在评价化疗疗效上的价值.结果:第2个周期后影像学方法评价的客观有效率为35%(29/82).以CEA、CYFRA21-1下降率评价的有效率分别为57%(47/82)、48%(39/82).影像学方法评价的客观有效率与CEA、CYFRA21-1评价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能评分(PS评分)、基线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CYFRA21-1下降率与生存有显著相关性.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LDH(P=0.009)、CYFRA21-1下降率(P=0.02)是影响晚期NSCLC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晚期NSCLC化疗后血清CEA及CYFRA 21-1下降率是反映化疗疗效的可靠指标.血清CYFRA 21-1在化疗期间下降明显者提示预后较好.
作者:胡晓晔;吴海鹰;黄河;戴文清;彭晋;万小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对多药耐药细胞K562/ADM耐药性的逆转效应.方法:以K562/ADM细胞为靶细胞,针对mdrl基因mRNA不同靶点设计合成4对siRNA分子,脂质体介导转染K562/ADM细胞,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drl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测定P-糖蛋白(P-gp)表达;MTT比色法检测K562/ADM细胞对多柔比星(ADM)、柔红霉素(DNR)和依托泊苷(Vp-16)的敏感性.结果:选择mdrl mRNA的4个靶点设计合成的siRNA中,针对333靶点的siRNA(si-mdrl/333)对mdrl基因的表达具有较好的沉默效果,RT-PCR和实时定量PCR检测,mdrl mRNA表达分别降低69%和63%;FCM检测P-gp的表达强度(MFI)降低约50%.si-mdrl/333可提高K562/ADM细胞对ADM、DNR和Vp-16的敏感性,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3.45、1.70和2.91倍.结论:siRNA能特异性地阻抑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K562/ADM细胞mdrl基因的表达,逆转其对抗癌药物的耐受性.
作者:祁萍;安娴;高丽萍;魏虎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基因Bcl-xL在人甲状腺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Bcl-xL在人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38例甲状腺癌组织、相应的38例癌旁(距离癌组织5cm以外)组织和12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中Bcl-xL mRNA的表达水平,并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Bcl-xL蛋白在这3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cl-xL mRN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76.3%)和表达水平(0.70±0.15)都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8.4%,0.20±0.05)和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33.3%,0.19±0.04),甲状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或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后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cl-xL mRNA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P>0.05; Western印迹结果和RT-PCR结果基本一致.结论:Bcl-xL基因可能在人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阎敬;袁莹;韩晓曦;于爱鸣;关一夫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叶酸对食管/贲门各级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对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EC)高发区普查发现的384例食管/贲门正常及各级癌前病变居民进行为期1年的叶酸和安慰剂双盲对照研究,终58位参与者(叶酸组30位,对照组28位)符合分析条件.结果:膳食补充药剂后叶酸组食管各级癌前病变好转率为50%(15/30),低于对照组的64%(18/28);无变化率为40%(12/30),高于对照组的21%(6/28);而恶化率为10%(3/30),低于对照组的14%(4/28),X2=2.349,P>0.05.叶酸组贲门各级癌前病变好转率为20%(6/30),低于对照组的17%(5/28),无变化率为23%(7/30),低于对照组的50%(14/28);而恶化率为17%(5/30),低于对照组的21%(6/28),X2=4.376,P>0.05.结论:未观察到叶酸干预对食管/贲门各级癌前病变有明显影响,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
作者:常志伟;王立东;任景丽;宋昕;郭涛;冯常炜;张延瑞;李吉林;范宗民;何欣;王苒;陈志国;郭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综合评价MDM2 (murine double minute 2)基因启动子309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以得到MDM2基因SNP309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并用Meta分析的方法合并SNP309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OR值.然后进行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文献的发表偏倚检验.结果: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6篇文献,累计病例4276例,对照5318例,G等住基因相对于T等位基因OR值为1.11(95%CI为0.97~1.26,P=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未吸烟亚组中OR值为1.32(95%CI为1.15~1.5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DM2基因309T>G多态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未吸烟亚组中SNP309G等位基因是一个肺癌危险因子.
作者:万军庭;李宝重;陈照丽;赫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