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456/R
  • 国内刊号:11-5456/R
  • 影响因子:1.29
  • 创刊:199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剑桥科学文摘,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ASPT来源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方阵来源刊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 肿瘤学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0年6期文献
  • IL-6/STAT3信号通路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STAT3)通路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以CRC和IL-6;CRC和sTAT3为关键词,检索1989-2009年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分别检索到英文文献438和76篇及中文文献1 824和391篇.检索到纳入标准:1)IL-6/STAT3通路与CRC发病机制相关文献;2)IL-6/STAT3通路与CRC诊疗相关研究.粗选有96篇关于IL-6/STAT3通路与CRC关系的研究文章,根据纳入标准精选33篇文献纳入.结果:IL-6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研究证实,IL-6在肿瘤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IL-6与其相应受体结合,受体复合物结合gp130后活化STAT3.近年研究发现CRC中存在STAT3过度活化和功能紊乱现象.IL-6和STAT3的变化终诱导IL-6/STAT3通路下游与炎症、癌症密切相关分子的表达.结论:对IL-6/STAT3通路的深入研究,为揭示CRC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为研发针对此通路治疗CRC的特异性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田赟;陈红;任常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为了探讨术后应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PA-MSHA)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并评估用药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耐受性.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PA-MSHA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PA-MSHA治疗组在手术结束前胸腔注射PA-MSHA 10 mL,术后第4天起开始PA-MSHA皮下注射,1次/d,连续注射10 d;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手术.检测患者手术前,以及术后第3、15天的免疫学指标,包括CD3+T、CD4+T、CD8+T、NK细胞及血清IFN-γ水平.PA-MSHA治疗组术后的CD3、CD4、NK及IFN-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PA-MSHA治疗组术后的NK细胞比例和IFN-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能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的免疫状态,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长期应用后的抗肿瘤疗效值得期待.

    作者:杨彦卓;齐大亮;张帆;尤健;张振;黄崇标;岳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对宫颈癌术后放疗后复发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对宫颈癌术后根治性放疗后盆腔复发患者再程放疗的增敏效果、毒副反应和患者生存率.方法:收集2005-01-2009-04宫颈癌术后根治性放疗后局限于盆腔复发的患者共60例,按照病例-对照方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其中放疗过程中增敏组同期静脉滴入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增敏(800 mg/m2),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结果:增敏组患者放疗第4、6周、放疗后3、12个月的肿瘤缓解率分别是56.7%、83.3%、90.0%和9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敏组1年生存率为56.7%,均较对照组(26.7%)明显提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止痛效果均明显,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对宫颈癌术后放疗后盆腔复发放疗有较肯定的放射增敏作用.

    作者:董桂芝;杜朝晖;王卫东;王德广;战李红;高会全;申文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GDP方案治疗难治或复发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GDP治疗难治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2例使用过CHOP或CHOP样方案的难治/复发DLBCL患者,给予Gam1 g/m2,d1、d8;DXM 10 mg/m2,d1~d4;DDP 25 mg/m2,静脉滴入,d1~d3;21 d为1个周期.结果:患者分别进行了2~6个周期的GDP方案解救治疗,CR 18.18%,PR 36.36%,总有效率54.54%.GCB与Non-GCP组、复发组与未缓解组、有骨髓侵犯与无骨髓侵犯组、LDH正常组与LDH升高组之间缓解率均无差别(P值分别为0.639、0.361、0.594和0.639).白细胞下降15例(Ⅲ度5例,占23%,Ⅳ度0例),血小板下降6例(27.27%),均为Ⅰ~Ⅱ度,血红蛋白下降6例(27.27%),为轻度,不需输注红细胞;恶心、呕吐7例(31.82%).未出现Ⅲ~Ⅳ度心脏和肾脏毒性,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GDP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患者耐受性好,骨髓毒性较轻,尤其对于拟进行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是值得推荐的一个挽救方案.

    作者:王梅;李永梅;傅国平;廖绍光;王雅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治疗壶腹部周围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步治疗壶腹部周围癌的近期疗效.方法:32例壶腹部周围癌(胰头癌22例、Vater壶腹癌5例、胆总管下端癌3例及十二直肠乳头癌2例),给予HIFU联合3D-CRT同步治疗.结果:3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肿瘤体积变化CR 2例、PR 24例、NC 4例、PD 2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2%(26/32)和46.9%(15/32).中位TTP 14.6个月.临床受益指数93.8%(30/32).结论:HIFU+3D-CRT方案同步治疗壶腹部周围癌可适当延长生存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继营;李峻;仲荣达;田丹;李崇阳;田雪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眼眶受累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一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6岁,因双眼红肿、视力下降10 d于2008-03-20入院.患者2007-01因右鼻前庭肿物、上腭正中溃疡行肿物切除术,病理为鼻腔T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CD3+,CD20-,CD43+,CD56-,CD79-;虽CD56-,但临床考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NHL)可能性大;经CHOP方案化疗6个周期、放疗1个周期后,肿物消失,溃疡缩小,病情评估为完全缓解.

    作者:王湘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靶向Survivin基因siRNA对HeLa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siRNA抑制Survivin表达对宫颈癌HeLa细胞γ射线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siRNA,构建siRNA真核表达载体的.将测序正确的pSUPER/Survivin载体转染HeLa细胞,应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中Survivin基因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HeLa细胞的凋亡率差异.结果:成功构建了pSUPER/Survivin载体.转染pSUPER/Survivin的HeLa细胞其Survivin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转染及转染空载体pSUPER的HeLa细胞.γ射线照射后,转染pSUPER/Survivin的HeLa细胞凋亡细胞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细胞.应用X2检验比较3种细胞的早期凋亡细胞率:转染pSUPER/Survivin与未转染(X2=14.88,P=0.00);转染pSUPER/Survivin与转染空载体pSUPER(X2=13.10,P=0.00);未转染与转染空载体pSUPER(X2=0.082,P=1.00).结论:在HeLa细胞中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能够提高其对γ射线的敏感性,增加细胞凋亡.

    作者:李国权;雷宏伟;徐晓颖;苏旭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NS-398对胰腺癌细胞株PC-3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应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NS-398作用于胰腺癌细胞株PC-3,观察其放射增敏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体外培养胰腺癌细胞株PC-3;以流式细胞术(FCM)单抗标记技术检测PC-3细胞的COX-2表达水平;以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及NS-398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以FCM分析细胞周期变化以RT-PCR及FCM分析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变化.结果:FCM显示PC-3细胞存在COX-2的异常高表达;MTT实验显示,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联合NS-398照射组的细胞生存率显著降低[(78.45±3.46)%vs (57.42±2.58)%,X2=5.52,P=0.016];FCM显示,NS-398联合放射组S期细胞比值显著下降(X2=4.91,P=0.029),而G2~M期细胞比值显著增加(X2=3.92,P=0.041),NS-398和放射线可协同作用,使PC-3细胞的周期再分布显著变化;RT-PCR及FCM显示,NS-398可致细胞内Bcl-2/Bax比值下降.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 NS-398可增强胰腺癌细胞PC-3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降低Bcl-2/Bax比值及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作者:竺鑫丽;宋轶鹏;王坤;马金波;郭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siRNA沉默β-catenin对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目的:探讨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干扰β-catenin对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将β-catenin siRNA干扰片段转染SHG44细胞,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共聚焦技术观察β-catenin表达及分布的变化;通过MTT法观察细胞增殖的变化;集落形成试验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β-eatenin siRNA转染SHG44细胞可以有效抑制β-catenin的表达,并抑制其向核内的转移和聚集.与对照组相比,β-catenin siRNA转染组能够抑制细胞增殖,抑制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增加了细胞的凋亡,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β-catenin siRNA抑制SHG44细胞β-catenin的表达,可以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表明β-catenin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向荣;赵尚峰;吉训明;罗玉敏;韩平欣;凌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姜黄素损伤线粒体诱导食管癌Ec-109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姜黄素损伤线粒体诱导食管癌Ec-109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80μmol/mL姜黄素作用于食管癌Ec-109细胞不同时间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亚二倍体凋亡峰变化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释放及Caspase-9表达.结果:姜黄素呈时间依赖性诱导食管癌Ec-109细胞凋亡,12、24和48 h细胞亚二倍体凋亡峰分别为(15.89±2.12)%、(26.80±1.87)%和(36.97±1.80)%,对照组为(3.23±0.24)%,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5,P<0.0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姜黄素作用3、6和12 h后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为84.78%、67.03%和63.16%,对照组为9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2,P<0.05,各组间比较,6 h组与12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余各组间有差别;6 h出现细胞色素C表达,12 h表达高;12 h检测到Caspase-9表达,24 h表达高.结论:姜黄素呈时间依赖性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是通过损伤细胞线粒体、使之释放出细胞色素C以及激活Caspase-9实现的.

    作者:胡辉;荆绪斌;蔡先彬;王钦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真菌Polyporus sp.MO5多糖诱导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真菌Polyporus sp.M05多糖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活细胞计数法检测多糖的增殖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形态;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多糖诱导周期阻滞及凋亡作用;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结果:多糖对HL-60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增大,作用增强;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明显的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有明显G0/G1期阻滞及凋亡峰的出现,并随着时间越长和浓度的增大凋亡阳性率比例越高,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检测到Bcl-2基因下调,Bax、Fas及Caspase-9基因上调.结论:Polyporus sp.M05中提取的多糖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分子机制与Bcl-2基因下调,Bax、Fas及Caspas-9基因上调有关,线粒体途径及死亡受体途径均参与了此凋亡过程.

    作者:张恒兰;杨炜华;温培娥;任霞;姜国胜;孙晓柏;苏恩裕;姜国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乳腺癌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表达的研究

    目的: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 receIDtor,IGF-I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78例乳腺癌组织中IGF-I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ER、PR和HER-2等生物学特征的关系,以及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IGF-Ⅰ R阳性表达率为37.2%(29/78),其中弱阳性(+)20例,中度阳性(++)7例,强阳性(+++)2例.而癌旁组织中均无IGF-Ⅰ R表达.依据IGF-Ⅰ R状态将全部病例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IGF-Ⅰ R阳性组患者的ER阳性率显著高于IGF-Ⅰ R阴性组(89.7% vs 63.3%),P=0.01.而IGF-ⅠR 与发病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状态、TNN分期、PR、HER-2及生存率无相关性.结论:IGF-Ⅰ R在乳腺癌中过表达,并与ER状态相关,可能成为乳腺癌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对预测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陆翔;韩文兰;邬万新;喻其霞;陈彩萍;郭文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结肠癌转移性淋巴结COX-2和P-gp及Survivin表达意义的探讨

    目的:探讨COX-2、P-gp及Survivin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对45例伴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手术标本的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进行COX-2、p-gp、Survivin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其在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的表达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OX-2、P-gp及Survivin在原发灶中强表达率分别为48.9%、64.4%和62.2%;3种蛋白在转移灶中强表达率分别为71.1%、80,0%和66.7%.COX-2、P-gp在转移灶中的表达高于原发灶(X2分别为5.556和4.455,P分别为0.018和0.035);COX-2、P-gp在转移灶与原发灶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s分别为0.392 8和0.652 4,P分别为0.008和<0.000 1).在原发灶中,COX-2与Survivin间表达强度具有明显正相关性(rs=0.688 6,P<0.000 1);在转移灶中,COX-2与P-gp之间表达强度具有正相关性(rs=0.319 9,P=0.032).结论:对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COX-2、p-gp及Survivin的检测反映出肿瘤在转移过程中的异质性,对肿瘤多药耐药性的预测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檀碧波;韩杰;耿玮;吕炳蓉;赵建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RT-POR检测OATP-B和OATP-D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肺癌组织中人类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肤(OATP)B和D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病理分型及临床资料的关系.方法: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OATP-B和OATP-D的mRNA在40例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病理分型肺癌和正常肺组织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肺癌间的表达差异,并用10例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结果:与正常肺组织相比,OATP-B和OATP-D的mRNA在肺癌中表达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TP-B和OATP-D的mRNA在有无淋巴结转移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中OATP-B和OATP-D的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且OATP-B和OATP-D的mRNA在淋巴结转移肺癌中的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

    作者:丁晓燕;王立新;郭成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人BRMS1干扰质粒的构建及其有效性的鉴定

    目的:构建针对人BRMS1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载体并检测其有效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设计合成针对人BRMS1的特异性siRNA前体寡核苷酸,依次通过退火,连接,构建含前体siRNA的重组质粒pcDNA6.2-GW/EmGFP-BRMS1-si-RNA.经测序鉴定后,通过脂质体介导将其与pDsRed2-N1-BRMS1质粒(包含BRMS1红色荧光融合蛋白的载体)共转染人胚肾293细胞.分别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转染细胞中红色荧光蛋白的强度,检测干扰效果.结果:确定了两时针对人BRMS1的siRNA片段.经测序鉴定,两种含前体siRNA的质粒均构建成功.共转染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两种siRNA均能明显降低细胞中BRMS1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siRNA1及siRNA2分别使BRMS1表达下降67.33%和76.67%,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人BRMS1基因的siRNA表达质粒,为进一步利用RNA干扰技术研究BRMS1功能与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银龙;王福宾;张强鸽;翟羽;邵志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Yes相关蛋白和Survivin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YAP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探讨YAP及Survivin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PV9000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98例胃癌及配对正常胃黏膜,58例肠上皮化生,32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YAP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结果:YAP在不典型增生(37.5%)、胃癌组织(48.0%)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3.3%),P<0.01;Survivin在肠上皮化生(53.4%)、不典型增生(59.4%)及胃癌(65.3%)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1.2%),P<0.01;弥漫型胃癌组(74.6%)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肠型胃癌组(51.3%),P<0.05.伴淋巴结转移胃癌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76.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1.2%),P<0.01.在98例胃癌组织中YAP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等级相关系数rk=0.246,P<0.01.结论:YAP可能诱导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Survivin可能通过抑制胃癌中细胞凋亡及调节细胞有丝分裂的发生进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将两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对预后的评估.

    作者:达春丽;辛彦;赵晶;罗祥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人卵巢癌细胞系干/祖细胞分离及其鉴定

    目的:自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中分离干/祖细胞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无血清球形体形成法从SKOV-3中分离培养卵巢癌干/祖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折质印迹法测定球形体细胞干/祖细胞相关标志ABCG2、Oct-4、Nanog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耐药性;双层软琼脂检测其克隆形成能力;NOD/SCID小鼠检测其体内致瘤性.结果:球形体细胞表达干/祖细胞相关标志Oct-4、ABCG2、Nanog;对顺铂高耐药;在双层软琼脂上克隆形成率这(13.67±1.48)%;1 000个球形体形成细胞就能在NOD/SCID鼠中成瘤.结论: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中球形体形成法从SKOV-3细胞系中可以分离出具有干/祖特性的卵巢癌细胞,可为今后研究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复发及其化疗药物筛选提供简便实用的体外模型.

    作者:王翠环;杜涌瑞;高燕;顾欣;赵惠丰;李宏钊;姚智;邓为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恶性淋巴瘤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初诊恶性淋巴瘤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状况.方法:2008-01-2008-12对459例患者(恶性淋巴瘤276例,肺癌18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患者血清标本的HBV表面抗原(HBsAg)、HBV表面抗体(HBsAb)、HBVe抗原(HBeAg)、HBVe抗体(HBeAb)及HBV核心抗体(HBeAb)的阳性率.结果:恶性淋巴瘤组HBsAg阳性率为11.95%(33/276),明显高于肺癌组患者(4.92%,9/183),P=0.010 4.其中B细胞淋巴瘤组HBsAg阳性率高(14.77%,26/176),P=0.005 2.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HBsAg阳性率较高,与其他肿瘤化疗相比,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中更需要对HBV进行监测,更要重视乙型肝炎发作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郑文;谢彦;王小沛;刘卫平;张运涛;涂梅峰;林宁晶;宋玉琴;平凌燕;应志涛;邓丽娟;王洁;朱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