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细胞因子是细胞分泌或膜结合的信号分子,是炎症反应的主要成分,许多细胞因子基因的多态性影响胃癌的发生风险.细胞因子对多种细胞类型具有多效性作用,包括调节细胞的死亡、增殖、分化和迁移.因此循环炎性细胞因子在许多癌症中与不良预后相关,并且作为抗肿瘤药物治疗后的疗效预测标志物.本研究在炎症细胞因子中寻找晚期胃癌接受阿帕替尼治疗后与疗效有关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01-01-2017-12-31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54例,并随访4个月.入组患者均给予阿帕替尼850 mg/次,口服,1次/d,28 d为1个周期.在治疗前后分别抽血测量细胞因子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每个周期结束后行CT扫描评估患者近期客观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lief,CR)、部分缓解(partial relief,PR)、病变进展(disease progression,PD)和病变稳定(stable disease,SD),患者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CR+PR,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CR+PR+SD,根据第3个周期结束时肿瘤是否进展分为肿瘤进展组和疾病控制组.运用Klplan-Mer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Cox回归分析影响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果 各周期之间的CR、PR、PD、SD、ORR和DCR等疗效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68,P>0.05.随访3个周期后,疾病进展组为35例,疾病控制组为19例.在治疗前各因子中,疾病控制组的IL8(47.32±15.59和76.62±23.43,t=4.885,P<0.001)和IL6(41.53±15.27和74.22±27.50,t=4.783,P<0.001)均显著低于进展组,其余因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阿帕替尼治疗后,疾病控制组各炎症因子均显著降低,P<0.05;而疾病进展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总生存期为(3.56±0.89)个月,无进展生存期为(2.85±0.76)个月.阿帕替尼治疗前IL6和IL8水平低于平均值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延长,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IL6(HR=2.917,95%CI为1.066~7.978,P=0.037)和IL8(HR=3.191,95%CI为1.148~8.870,P=0.026)是生存时间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治疗前肿瘤微环境中具有较低IL6和IL8的患者在阿帕替尼治疗后可能具有较好的生存时间,在晚期胃癌患者中IL6和IL8可以作为预测阿帕替尼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作者:李娜;布力布·吉力斯汉;唐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右心房(inferior vena cava-right atrium,IVR-RA)癌栓发病率低,预后差,目前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观察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IVR-RA癌栓患者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01-2018-01-0119例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介入科并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IVR-RA癌栓患者的生存期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54.0(41~79)岁.中位生存期为10.0(2~36)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43.5%及31.1%.同时,TACE联合索拉非尼或阿帕替尼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6.0(3~36)个月,单纯TACE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6.0(2~28)个月,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6,P=0.156.术中及术后多为轻微并发症,未见癌栓脱落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IVR-RA癌栓患者,安全有效,近期疗效确切,可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常旭;刘吉兵;吴会勇;张健鑫;孙鹏;张林;谢印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在判断临床分期、评估预后、监测疗效、辅助诊断和指导个体化治疗等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本研究在完善和优化CTC-Biopsy检测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TC的效果,探讨其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方法 使用CTC-Biopsy检测系统,按照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的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对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2014-09-01-2014-12-31收治的150例肿瘤患者及2014-12-12-2014-12-152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临床试验.结果 CTC-Biopsy检测系统检测的染色标本背景干净,细胞形态清晰,细胞核质分界清楚;除异常细胞外,样片中仅残留少量的单核细胞.CTC-Biopsy检测系统检测不分病种恶性肿瘤灵敏度为51.33%(77/150),特异性为100.00%(77/77),约登指数为0.513.由CTC-Biopsy检测系统的CTC检出率的95%CI下限为43.33%,大于国际ISET法报道的43.06%.胃癌Ⅳ期患者检出率高于Ⅰ~Ⅲ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通过GCP临床试验证实,CTC-Biopsy系统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TC的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检测系统水平.该系统检测操作简便易行,且高效、稳定和经济,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欧洋;高德海;王振丹;王兴武;邹本奎;王焕昇;高杰;李浩;李胜;崔凯;李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目前,对于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本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 helieal CT,MSCT)在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行XELOX方案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5-01-01-2015-11-01进展期胃癌患者89例,术前均给予患者XELOX化疗方案2个周期后再行手术治疗,化疗前及化疗后均行MSCT增强扫描,并进行疗效评价.以静脉期重建图像分别测量原发灶化疗后的体积、厚度以及密度的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各指标的变化与Recist 1.1疗效评价标准的关系.结果 经Recist 1.1标准评价疗效,89例患者中化疗有效组(CR+PR)为22例,化疗无效组(SD+PD)67例,CT肿瘤密度减少率与Recist疗效评价结果呈正相关,r=0.36,P=0.013.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体积减少率与Recist疗效评价结果呈正相关,r=0.547,P=0.001.按肿瘤体积减少率绘制ROC曲线并确定佳阈值(cut-off)为11.73%,以该数值对新辅助化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肿瘤体积减少率预测化疗有效的敏感度是100.0%(22/22),特异性为66.7%(46/69).结论 肿瘤体积减少率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群;李勇;王梁;檀碧波;田园;杨沛刚;时高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表达可修复烷化剂诱导的DNA损伤从而导致烷化剂耐药.MGMT启动子甲基化抑制MGMT基因表达,因此MGMT启动子甲基化为预测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分子标志物.本研究探讨脑胶质瘤患者血清、脑脊液和肿瘤组织中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10-15-2015-11-20云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88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MGMT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血清、脑脊液和肿瘤组织中MGMT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随访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析血清、脑脊液和肿瘤组织中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胶质瘤患者血清、脑脊液和肿瘤组织中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6.8%(50/88)、63.6%(56/88)和68.2%(60/88).脑脊液和肿瘤组织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肿瘤组织MG-MT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62和-0.492,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脑脊液和肿瘤组织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阴性和WHOⅢ、Ⅳ级患者的PFS(χ2值分别为23.871、12.743和16.867,均P<0.05)和OS(χ2值分别为4.139、6.927和6.284,均P<0.05)较短.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肿瘤组织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为影响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风险比(hazard ratio,HR)分别为2.915和3.684,均P<0.05.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脑脊液和肿瘤组织中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肿瘤组织MGMT蛋白表达密切相关,脑脊液和肿瘤组织中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可作为判断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左频;陈芸;罗林;袁红平;陈军;邓觉龙;范耀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肝细胞抗原(hepatocyte paraffin,Hep Par-1)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常用的免疫组化标志物,但其表达情况对预后的影响尚罕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Hep Par-1不同表达H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12-01—2010-03-31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582例肝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用于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平衡组间差异.结果 HCC患者中Hep Par-1阴性率为14.4%(84/582).Hep Par-1阴性HCC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25.2%)和5年总生存率(41.1%)均低于Hep Par-1阳性患者的34.1%和54.5%,P值分别为0.016和0.002.在倾向评分匹配队列中结果相似,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25.2%和36.9%,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1%和51.6%,P值分别为0.041和0.046.总研究队列多因素分析显示,甲胎蛋白>400 ng/mL、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门阻断、肿瘤直径>2 cm、肿瘤无包膜以及Hep Par-1阴性是无瘤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0 U/L、甲胎蛋白>400 ng/mL、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B级、肿瘤直径>2 cm、肿瘤多发、肿瘤无包膜、Hep Par-1阴性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倾向评分匹配研究队列多因素分析显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肿瘤无包膜、Hep Par-1阴性是无瘤生存期的相关风险因素;门冬氨酸转氨酶≥40 U/L、甲胎蛋白>400 ng/mL、Hep Par-1阴性是总生存期的相关风险因素.结论 Hep Par-1阴性HCC是一种新的临床病理学分型,其肿瘤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高,临床预后差,Hep Par-1有潜力成为HCC个体化治疗的新分子靶点.
作者:王瀚;丛文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肿瘤细胞通过有氧糖酵解增加葡萄糖的消耗.现有研究表明,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调控肿瘤细胞糖代谢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Hsa-miR-138-5p对胃癌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7-03-01-09-01符合入选标准的宁夏第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12例胃癌组织与相应癌旁标本,定量PCR检测miR-138-5p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系BGC-823和AGS中的表达水平.将miR-138-5p类似物(miR-138-5p mim-ics)与阴性对照(miR-NC)分别转染BGC-823和AGS细胞,通过CCK-8检测miR-138-5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葡萄糖、乳酸、ATP检测试剂盒检测miR-138-5p对胃癌细胞糖代谢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蛋白印迹实验检测miR-138-5p与己糖激酶1(hexokinase 1,HK1)基因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 miR-138-5p在12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296.87±20.63)显著低于配对的癌旁组织(611.47±24.89),t=5.83,P=0.035;胃癌细胞BGC-823(4.60±0.82)和AGS(4.27±0.67)中miR-138-5p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人胃黏膜细胞GES-1(8.87±0.64),t值分别为7.32和9.69,均P=0.001.在BGC-823和AGS细胞中转染miR-138-5p mimics后72与96 h,葡萄糖〔BGC-823的miR-138-5p(4.31±0.27)与miR-NC(5.58±0.65)比较,t=4.60,P=0.018;AGS的两者(4.01±0.44和5.27±0.64)比较,t=2.59,P=0.028〕、乳酸〔BGC-823的miR-138-5p(3.15±0.23)与miR-NC(4.78±0.32)比较,t=6.19,P=0.002;AGS的两者(3.63±0.30和5.44±0.39)比较,t=4.40,P=0.003〕及ATP水平 〔BGC-823的miR-138-5p(0.08±0.01)与miR-NC(0.13±0.04)比较,t=2.64,P=0.009;AGS的两者(0.10±0.01和0.17±0.01)比较,t=5.13,P=0.002〕均低于转染miR-NC的阴性对照组.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HK1为miR-138-5p的候选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miR-138-5p mimics与野生型HK1载体共转染细胞后,荧光素酶活性(0.97±0.08)低于miR-NC与野生型HK1载体共转染组(1.79±0.08),t=13.51,P<0.001.蛋白印迹实验结果表明,miR-138-5p mimics转染BGC-823和AGS细胞中HK1蛋白的表达水平(62.61±9.44,59.51±10.32)低于miR-NC转染组(122.75±11.08,128.10±11.39),t值分别为3.68和11.50,P值分别为0.016和0.017.结论 miR-138-5p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低表达,可抑制人胃癌细胞BGC-823和AGS的增殖与糖代谢,其机制可能是通过miR-138-5p直接靶定并负性调控HK1而实现.
作者:杨伟;张娜;金丽娟;摆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在体内,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HSP90α)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HSP90α抑制剂在体内可阻断肿瘤赖以生存的信号通路网络.本研究探讨HSP90α 特异性抑制剂烯丙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17-allyl-amino-17-demethoxygeldanamycin,17-AAG)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相关信号分子的调控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和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TAK,分别给予0.001~10.000μmol/L浓度的17-AAG作用24和48 h.MTT实验、划痕实验观察细胞生长和迁移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HSP90α 及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相关信号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 与未处理的细胞相比,经0.001~10.000μmol/L浓度的17-AAG作用24和48 h的TPC-1和TAK细胞增殖能力降低,且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TPC-1(F=7.326,P=0.005)和TAK细胞(F=22.770,P<0.001)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48.000和663.800,均P<0.001.与未处理的细胞相比,经0.1和1.0μmol/L浓度的17-AAG作用24 h的TPC-1和TAK细胞迁移能力降低,各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8,P<0.005;两细胞株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65,P=0.578.经0.1和1.0μmol/L浓度的17-AAG作用24 h的TPC-1和TAK细胞以及STAT3、AKT、ERK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却对STAT3和ERK总蛋白表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7-AAG通过下调甲状腺癌细胞HSP90α相关信号蛋白STAT3/AKT/ERK磷酸化水平,从而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作者:李云芳;董婷婷;孔霞;张国安;王业全;侯森;庞潜潜;崔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趋化轴CXCL12-CXCR4特异性的抑制剂AMD3100在近年肿瘤防治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探讨AMD3100对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凋亡、移行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0(对照组)、1、10、100μg/mL的AMD3100作用Panc-1细胞,CCK-8检测Panc-1细胞的增殖.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检测Panc-1细胞凋亡.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移行实验检测Panc-1细胞的移行能力.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Panc-1细胞的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技术检测Panc-1细胞中CXCL12、CXCR4、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增殖实验中,1、10和100μg/mL的AMD3100作用24 h后,Panc-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3.45±7.51)%、(15.53±7.28)%和(25.97±5.66)%,1和10μg/mL组比较,P=0.198;1和100μg/mL及10和100μg/mL比较,均P<0.001;作用48 h后,Panc-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6.55±12.71)%、(28.06±9.97)%和(47.43±8.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与48 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7.275,P<0.001;F浓度=62.716,P<0.001.在凋亡实验中,对照组早期凋亡细胞率平均为(5.41±0.42)%,AMD3100组为(19.31±1.27)%,P双侧<0.001;对照组总凋亡细胞率平均为(10.87±0.97)%,AMD3100组平均为(36.03±2.26)%,P双侧<0.001.在划痕实验中,对照组12、24 h的移行率为(45.27±5.29)% 和(77.18±5.17)%,AMD3100组为(19.09±5.51)% 和(43.92±6.57)%,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点=150.090,F浓度=165.552,均P<0.001.Transwell小室移行系统中0、1、10和100μg/mL的AMD3100作用Panc-1细胞24 h的穿膜细胞数平均为(361±34)、(264±34)、(238±13)和(185±11)个,F=51.145,P<0.001.在Transwell小室侵袭系统中,0、1、10和100μg/mL的AMD3100作用Panc-1细胞24 h后穿膜细胞数平均为(359±20)、(265±19)、(197±19)和(122±18)个,F=45.963,P<0.001.经蛋白质印迹法技术检测,AMD3100可显著降低Panc-1细胞中MMP-9(F=141.022,P<0.001)和VEGF-C(F=197.564,P<0.001)的表达水平,且随着AMD3100浓度的增高,抑制效果越显著;AMD3100对CXCL12、CXCR4的表达基本没有影响,AMD3100浓度增加,CXCL12(F=0.795,P=0.511)和CXCR4(F=2.363,P=0.10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MD3100可能通过影响CXCL12与CXCR4的结合,下调MMP-9和VEGF-C的表达,从而抑制Panc-1增殖、移行和侵袭的能力,诱导其细胞凋亡.
作者:王君;马涛;尤胜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NL)是一种罕见的骨髓增殖性肿瘤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主要表现为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增多,肝脾肿大,骨髓粒系增生而不伴有明显的发育异常,费城(Ph)染色体阴性,老年人多见.临床上患者多因血常规示白细胞增高就诊.主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盗汗、骨痛、紫癜和体质量减轻等.过去 CNL 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靠排 除性诊断,但随着 2013 年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3 receptor,CSF3R)突变的发现,使得 CNL 的诊断从此进入前瞻性诊断时代[1-2].因此,在 2016 年WHO 新修订的血液系统肿瘤诊断标准中,将 CSF3R突变作为诊断 CNL 的一条重要标准[3].
作者:施学兵;江继发;程玮;金凤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近期研究显示,非编码RNA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标志物,因此,本研究系统评估长链非编码RNA-ATB(long non-coding RNA-ATB,LncRNA ATB)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OVID、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LncRNA ATB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18-09,提取相关数据后经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2篇研究,共1438例肿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LncRNA ATB与肿瘤患者低总生存期相关,HR=1.88,95%CI为1.28~2.76,P=0.001;与低无病生存期(HR=2.20,95%CI为1.18~4.10,P=0.013)及无复发生存期(HR=3.16,95%CI为1.98~5.04,P<0.001)相关.另外高表达LncRNA ATB患者具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可能性(OR=2.19,95%CI为1.02~4.68,P=0.044)及更晚的分期,OR=2.31,95%CI为1.52~3.51,P<0.001.虽然Meta分析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 2=83.3%,P<0.001;但是敏感性分析显示,Meta分析的结果是稳定的.结论 LncRNA ATB高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肿瘤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作者:刘大海;罗杰;刘春梅;宋林霞;李信娟;申莎莎;杨玲;马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与恶性肿瘤和炎症性疾病关系密切.本研究比较恶性肿瘤和炎症性疾病住院患者VTE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医生对VTE的认识.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08-01-01-2017-12-31以非VTE入院的恶性肿瘤或炎症性疾病患者1602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类患者住院期间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结果 非VTE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67521例,诊断VTE者占1.51%(1019/67521);炎症性疾病患者92737例,诊断VTE者占3.34%(3095/92737).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大危险因素(OR=3.953,95%CI:2.335~6.69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炎症性疾病患者发生VTE的大危险因素(OR=1.907,95%CI:1.677~2.167).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和炎症性疾病患者发生VTE的大危险因素不同.
作者:孙明利;王兴河;黄俊;王进;王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目前对于Ⅳ期男性乳腺癌原发灶手术切除考虑谨慎,但原发灶手术有可能够提高生存率.分析手术与否与Ⅳ期男性乳腺癌预后获益有何相关,并分析其获益因素,为男性乳腺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数据库(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1990-01-01-2009-12-31共344例Ⅳ期男性乳腺癌患者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单变量描述性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以确定与生存的独立因素.Log-rank检验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手术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原发部位手术能够使Ⅳ期男性乳腺癌得到生存获益(手术与非手术比较,P<0.001),患者诊断年龄(>65岁/≤65岁,HR=1.580,95%CI:1.268~1.971,P<0.001)与雌激素受体(阳性/阴性,HR=1.965,P<0.001)和孕激素受体(阳性/阴性,HR=1.312,P<0.001)是影响Ⅳ期男性乳腺癌预后的主要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雌激素受体状态、手术与否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均P<0.001.结论 Ⅳ期男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原发灶手术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其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有生存优势,可为今后男性乳腺癌诊治的参考.
作者:万言;梁至洁;朱丹丹;王梦欣;陈茂剑;韦长元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食管鳞癌相比,食管腺癌因恶性程度高、转移早、预后差,早期诊断及预防非常重要.约80%食管腺癌由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发展而来,因此对食管腺癌的预防主要是针对BE的预防和治疗,而目前对BE的预防和治疗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方案.本研究主要探讨二甲双胍治疗BE的可能疗效并与奥美拉唑组和无药物治疗组对比,通过检测治疗前后BE上皮中p5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改变,以期探讨二甲双胍治疗BE产生效果的可能机制,寻找合理有效的BE药物治疗新方案.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2014-01-01—2017-01-01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BE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1)对照组(A组):未给予治疗;(2)抑酸药组(B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2次/d;(3)二甲双胍组(C组):口服二甲双胍肠溶胶囊0.5 g,2次/d.同期胃镜+病理诊断为正常食管黏膜的标本2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D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及内镜下表现,取得食管黏膜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食管上皮中p53和TNF-α表达情况,并进行组间、治疗前后及治疗前后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后,A、B、C 3组组内p53表达比较,治疗后A组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78,P<0.001;治疗后B、C两组p53表达降低,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前后比较,Z=3.697,P<0.001;C组治疗前后比较,Z=3.802,P<0.001),治疗后B、C两组p53表达接近D组(B组vs D组,Z=0.343,调整后P=1.000,C组vs D组,Z=0.973,调整后P=1.000),远低于A组治疗后p5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vs A组,Z=5.800,调整后P<0.001;C组vs A组,Z=4.998,调整后P<0.001).治疗前后A、B、C 3组组内TNF-α表达比较,治疗后A组表达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0,P=0.573;治疗后B、C两组TNF-α表达明显降低,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前后比较,Z=4.730,P<0.001;C组治疗前后比较,Z=4.244,P<0.001);治疗后B、C两组TNF-α表达接近D组(B组vs D组,Z=0.690,调整后P=1.000,C组vs D组,Z=1.866,调整后P=1.000),远低于A组治疗后TNF-α的表达(B组vs A组,Z=5.552,调整后P<0.001;C组vs A组,Z=4.152,调整后P<0.001).结论 与奥美拉唑相似,二甲双胍治疗后BE的p53和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提示二甲双胍可能成为临床治疗BE实用有效的药物之一.
作者:杨炳银;宗君;仓艳红;张巧林;王昌成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卵巢癌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不易被发现,目前尚缺乏能早期诊断卵巢癌并判断其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大量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lncRNA)作为一类功能性RNA分子,可在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等水平调控其他基因表达,诱导包括肿瘤在内的疾病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lncRNA SOX2OT在卵巢癌组织及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研究lncRNA SOX2OT在105例卵巢癌、癌旁组织以及卵巢癌细胞系HO-8910和HO-8910PM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iRNA转染卵巢癌细胞,通过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周期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周期和迁移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调控蛋白Cyclin B1、Cdc25C和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卵巢癌组织SOX2OT 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为3.451±0.125,高于癌旁组织(1.663±0.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8,P=0.027.lncRNA SOX2OT在HO-8910PM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为5.801±0.032,高于HO-8910细胞株(1.036±0.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3,P=0.013.lncRNA SOX2OT表达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联,均P<0.05;与家族情况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P=0.451.敲低SOX2OT后的HO-8910PM细胞增殖减慢,凋亡增加,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并且Cyclin B1、Cdc25C和N-cadherin表达降低,E-cadherin表达增加.结论 lncRNA SOX2OT 在卵巢癌组织和 HO-8910PM 细胞株中高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不良预后有关,敲低 lncRNA SOX2OT 后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和抑制 EMT 进程,这表明 SOX2OT 可能成为卵巢癌诊断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作者:韩玲;张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神经胶质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对现有治疗方法反应不佳,预后差.本研究探讨单次高剂量放疗对神经胶质瘤的疗效和对神经组织的损伤情况.方法 12只健康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9L胶质母细胞瘤模型组(n=6)和颅窗模型组(n=6),均接受单次高剂量放疗(60 Gy).利用MR监测肿瘤生长及放疗引起的脑组织结构改变,通过钙指示剂和双光子显微镜观察放疗前后小鼠清醒状态下的神经活动,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HE染色明确放疗后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小鼠颅内9L胶质瘤于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WI)和增强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上呈现高信号.放疗后1周,MR示胶质瘤体积显著缩小,2周后肿瘤不再显影.6周后,T2WI及增强T1WI均未见脑实质内异常信号,放疗侧和对侧脑组织T2WI信号强度分别为0.933±0.057和0.870±0.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3,P=0.240;放疗侧和对侧脑组织T1WI-Gd增强成像信号强度分别为1.113±0.108和1.217±0.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5,P=0.143.但放疗侧脑室(0.367±0.027)较对侧(0.937±0.043)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80,P<0.001.双光子显微镜下发现,放疗前及放疗后6周照射脑区的神经元均具有神经活动.HE染色未见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双侧皮层神经元形态正常,放疗侧和健侧神经元数目分别为199.3±11.860和197.7±9.3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7,P=0.715;但放疗侧活化的星胶质细胞数(43.33±9.245)高于对侧(10.00±1.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7,P<0.001.结论 单次高剂量放疗可根治小鼠神经胶质母细胞瘤,肿瘤根除后4周出现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及脑室缩小等放射性损伤,在此前具有较长的干预时间窗以阻止神经损伤的进程.
作者:李深;高月;蓝晓艳;秦华民;储成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肿瘤放化疗目的之一即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子影像方法可以早期无创检测细胞凋亡进而评价疗效.本研究构建新型99 Tcm标记的Caspase-3多肽活性显像剂99 Tcm-CP3-peptide,并无创性检测放疗后体外和体内人肺鳞癌H520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采用双功能螯合法对药物前体进行99 Tcm标记,然后对初产物进行纯化,分别检测纯化前后产物放射性化学纯度;在经放疗(2或4 Gy)处理的人肺鳞癌H520细胞中进行体外细胞结合测定,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评价99 Tcm-CP3-peptide放射性摄取率与细胞凋亡率相关性;应用荷H520肿瘤裸鼠进行99 Tcm-CP3-pep-tide显像研究.荷瘤裸鼠放疗(0、4和8 Gy)后24 h经鼠尾静脉注射99 Tcm-CP3-peptide,1 h后行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ingle photon emission type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er,SPECT)显像,勾画感兴趣区,并计算肿瘤与对侧正常肌肉组织(T/NT)放射性比值.离体检测肿瘤与对侧肌肉组织对99 Tcm-CP3-peptide摄取率,肿瘤组织进行TUNEL检测.结果 纯化后99 Tcm-CP3-peptide HPLC图谱上只有1个主峰,且标记后1、2、4 h放化纯分别为(99.30±0.38)%、(99.02±0.13)%和(97.33±0.12)%;H520细胞放疗后24 h剂量为2和4 Gy组示踪剂结合分别为(0.29±0.00)%和(0.41±0.00)%,高于对照组(0.1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14,P=0.001;放疗后48 h剂量为2和4 Gy组细胞摄取率分别为(0.38±0.01)% 和(0.48±0.03)%,高于对照组(0.1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0.26,P=0.001;细胞对示踪剂摄取率与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率具有相关性,r=0.96,P=0.002;荷H520细胞裸鼠SPECT显像示,实验组可见肿瘤放射性浓集.放疗剂量4和8 Gy肿瘤组织摄取率分别为(2.56±0.08)% 和(2.98±0.17)%ID/g,高于对照组(0.58±0.03)%ID/g,F=184.74,P=0.001;肿瘤组织摄取率与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95,P=0.001.结论 99 Tcm-CP3-peptide成功构建,4 h内放射化学纯度高且保持稳定.放疗后人肺鳞癌H520细胞对99 Tcm-CP3-peptide摄取增加,随着放疗剂量增大,摄取率增加,并与其他凋亡监测结果有相关性.99 Tc m-CP3-peptide可以早期无创性监测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孔琪;刘治国;赵伟;王晓慧;霍宗伟;卢婷婷;杨国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放疗是胸部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多数患者在放疗后会发生放射性肺损伤,其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西维来司钠对小鼠Lewis肺癌放疗导致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评价西维来司钠对肿瘤放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接种Lewis肺癌细胞(1×106)于雄性C57BL/6小鼠右侧腋下,8 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组、放疗+50 mg/kg西维来司钠组和放疗+100 mg/kg西维来司钠组,10只/组.给予1次X射线20 Gy照射肿瘤和小鼠全胸,腹腔注射西维来司钠1次/d,连续27 d.放疗27 d后,称取肿瘤质量;小鼠心脏穿刺取血,检测血清中弹性蛋白酶活性;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取肺泡灌洗液,检测总蛋白浓度、有核细胞数和弹性蛋白酶活性;CD11b和Ly6G双参数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组织中性粒细胞.结果 放疗导致Lewis肺癌小鼠肺组织炎症改变.放疗+50 mg/kg西维来司钠组和放疗+100 mg/kg西维来司钠组肺泡灌洗液中弹性蛋白酶相对活性分别为1.91±0.21和1.39±0.18,低于单纯放射治疗组(2.97±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44,P<0.001.放疗+50 mg/kg西维来司钠组和放疗+100 mg/kg西维来司钠组血清中弹性蛋白酶相对活性分别为1.93±0.15和1.31±0.19,低于单纯放疗治疗组(2.65±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580,P<0.001.病理显示放疗+50 mg/kg西维来司钠组和放疗+100 mg/kg西维来司钠组与单纯放射治疗组相比肺损伤减轻.放疗+50 mg/kg西维来司钠组和放疗+100 mg/kg西维来司钠组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浓度分别为(0.61±0.09)和(0.41±0.05)mg/mL,低于单纯放射治疗组(0.96±0.20)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65,P=0.001.放疗+50 mg/kg西维来司钠组和放疗+100 mg/kg西维来司钠组肺泡有核细胞数分别为(2.63±0.32)×105和(1.57±0.25)×105 mL-1,低于单纯放射治疗组(3.70±0.36)×105 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210,P<0.001.放疗+50 mg/kg西维来司钠组和放疗+100 mg/kg西维来司钠组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分别为(4.50±0.51)%和(3.71±0.69)%,低于单纯放射治疗组(6.52±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89,P=0.001.单纯放射治疗组小鼠Lewis肺癌肿瘤质量为(2.3±0.6)g,低于对照组(7.9±1.0)g,F=206.162,P<0.001;放疗+50 mg/kg西维来司钠组和放疗+100 mg/kg西维来司钠组肿瘤质量分别为(2.2±0.4)和(2.3±0.3)g,与单纯放射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29和0.949.结论 弹性蛋白酶抑制剂西维来司钠可减轻放射性肺损伤,不影响放疗对小鼠Lewis肺癌的治疗效果.
作者:林晶;胡旭东;李向阳;陈凡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原发性肺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 PPL)是一种少见的结外型淋巴瘤,定义为原发于一侧或两侧肺实质或支气管的淋巴组织异常增生,且在发病时或确诊后 3 个月内无肺外组织侵犯[1].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B 细胞(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 巴 瘤 常 见,占 70% ~90%[2],发病率方面无性别和种族差异.本研究报道1 例原发性肺 MALT 淋巴瘤的病例资料,并对相关文献予以回顾,以期提高对原发 性肺 MALT 淋巴瘤的认识.
作者:闵旭红;王尚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现Wnt通路异常激活,β-catenin作为该通路中的关键分子,是否可以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尚有争议.本研究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分析β-catenin与食管鳞癌预后的关系,探讨β-catenin作为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指标可行性.方法 通过电子检索收集2000-01-2018-06关于β-catenin与食管癌预后的相关文献,建立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 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符合标准的文章进行质量评估,运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95篇研究文献中,14篇高质量的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包括食管鳞癌患者1512例.β-catenin对食管鳞癌预后的Meta分析表明,β-catenin异常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率低于β-catenin正常表达者(HR=1.60,95%CI:1.36~1.88,P<0.001);β-catenin表达差异与淋巴结转移(OR=1.98,95%CI:1.08~3.65,P=0.03)和肿瘤分化程度(OR=0.40,95%CI:0.17~0.91,P=0.03)有关联,而与性别(OR=1.28,95%CI:0.90~1.82,P=0.17)和TNM分期(OR=0.47,95%CI:0.11~2.04,P=0.31)无关联.结论 β-catenin异常表达是食管鳞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提示其可能为食管鳞癌预后标志物和潜在治疗目标.
作者:姚菲;魏舒;王强;吴清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在一线治疗进展后接受二线治疗的有效率较低且耐受性差于普通人群,如何巩固一线治疗的疗效,以延缓肿瘤进展并转换为生存获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一些肿瘤中维持治疗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本研究评价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一线治疗后使用替吉奥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其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福建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2010-03-05-2015-10-20一线化疗后达到疾病控制的老年胃癌患者共132例.其中维持治疗组52例,采用替吉奥40~60 mg,口服,2次/d,连用14 d后停药7 d为1个周期;观察对照组80例,仅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定期随访观察直到肿瘤出现进展.通过Log-rank法对2组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TTP)及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进行差异性检验,对总体132例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探讨其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维持治疗组与观察对照组的中位TTP(median TTP,mTTP)分别为10.1和8.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5,P=0.008;中位OS(median OS,mOS)分别为19.9和15.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34,P=0.07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血红蛋白水平、转移器官数目、病理分化程度、是否腹膜转移及是否维持治疗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值<0.05.维持治疗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和疲乏,主要为1~2度反应,3~4度反应少见,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在一线化疗肿瘤得到控制后进一步使用替吉奥维持治疗可延长TTP;尽管OS延长在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多因素分析显示维持治疗是OS改善的独立预后因素.该方案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捷;林榕波;范南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breast,PSCCB)十分罕见,对其认识较少.本研究拟探讨PSCCB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01-01-2017-01-3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34例PSCC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进行生存随访,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34例患者中,女33例,男1例,年龄28~87岁,中位年龄55岁,Ⅰ、Ⅱ 和 Ⅲ 期患者分别是6例(17.6%)、18例(52.9%)和10例(29.4%).ER、PR和HER-2阳性率分别是14.7%(5/34)、8.8%(3/34)和10.7%(3/28),EGFR表达率为90.0%(9/10).患者5年生存率为85.0%,其中 Ⅰ ~ Ⅱ 期100%,Ⅲ 期58.0%.单因素生存分析示,TNM分期(P=0.013)、N分期(P=0.013)、淋巴结外浸润(P<0.001)和乳头浸润(P=0.003)影响预后,而与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径、T分期、脂肪浸润、ER、PR、HER-2、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和放疗无关.结论 PSCCB发病率低,病理特点为肿块大,淋巴结转移率低,大部分患者分期较早,ER、PR、HER-2阳性率低,EGFR高表达,预后相对较好,TNM分期、N分期、淋巴结外浸润、乳头浸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朱悦红;孟文静;贾勇圣;佟仲生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