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放疗过程中,有时对肿瘤及周围可能受侵区域一定剂量照射后需缩小范围进行加量照射,此时需要设计分段放疗计划.在采用逆向调强放疗技术设计分段计划时,对第2程计划临床上可采用合成设计或独立设计两种方式,这将对计划结果产生不同影响.笔者比较鼻咽癌调强放疗分段计划中上述两种方式的剂量学差异.
作者:周钢;陆雪官;田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癌模拟定位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确诊为肺癌患者62例.在电压120 kV、层厚5 mm、螺距1∶1、扫描时间1s条件下按20、100 mA依次扫描2次,按优、良、差评价图像质量.利用治疗计划系统测定肿瘤靶区,记录单次扫描加权剂量指数、z轴扫描范围、剂量长度乘积用于估算患者受照剂量.对CT图像质量和肿瘤大小、组间剂量差异分别行Fisher's精确概率法和配对t检验.结果 低剂量与高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相似(优、良、差分别为46、13、3例与50、11、1例,P=0.541),同一肿瘤的靶区大小也相似(36.78、40.35 cm3,t =2.57,P=0.189),低剂量扫描剂量远小于高剂量的(133.05、941.25 mGy,t=-41.24,P=0.000).结论 采用20 mA管电流螺旋CT模拟定位扫描能基本保证靶区勾画和扫描图像质量,明显减少照射剂量对患者造成的可能伤害.
作者:李志刚;史鸿云;盖晓惠;刘妙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采用容积密度分配法进行剂量计算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本科放疗的16例鼻咽癌和19例食管癌患者,对定位CT计划进行容积密度分配法重新制作计划,根据靶区和危及器官受量及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新计划与原计划的剂量分布差异.两种计划的剂量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 采用容积密度分配法后的计划与定位CT计划相比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差异鼻咽癌患者均<1%、食管癌患者均<2%.结论 初步结果证实采用容积密度分配法可以进行剂量计算.
作者:秦颂兵;周菊英;龚唯;吴承骏;郭建;陈龙;詹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电子射野影像装置初作为成像系统实现患者治疗时的精确摆位控制,是精确放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按发展阶段分为荧光屏摄像机[1-2]、扫描矩阵电离室[3-4]和非晶硅平板探测器[5-7].调强放疗的剂量验证必不可少,胶片作为初验证设备因使用不便等原因已逐渐被数字矩阵设备(MapCHECK、PTW等)所代替.本研究采用非一体化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来研究其在剂量学方面的相关特性.
作者:苗利;孙彦泽;姚毅;李新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ArcCHECK半导体探头特性及在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剂量验证应用.方法 用PTWRW3型固体水模体对ArcCHECK探头测量固有敏感性、稳定性、剂量响应、剂量率响应、每脉冲剂量响应、射野大小依赖性、角度依赖性,并与PTW31010型0.125 cm3指形电离室测量值或VMAT计划系统计算值比较.随机选取211例已验证过的VMAT计划,分析计划与测量剂量分布的γ通过率差异,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除角度依赖性外ArcCHECK探头其余特性均符合临床验证要求,当射束从探头底部入射时探头响应小(180°时约为-3.9%),射束从两侧入射时响应大(255°时约为7.7%).113例鼻咽癌、48例宫颈癌和50例直肠癌VMAT计划3 mm3%的γ平均通过率分别为93.5%、95.7%和97.5%,两两比较t=-12.69~-4.88,P均<0.01.结论 ArcCHECK半导体探头进行VMAT剂量验证前需精心校正,计划复杂度是影响VMAT计划验证通过率主要因素.
作者:李成强;李光俊;冀传仙;肖江洪;郭昌;全红;柏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用兆伏(MV)X线平片测定乳腺托架固定下全乳放疗摆位误差,探讨自由呼吸状态下临床靶体积(CTV)外扩至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方法 选取2010-2012年本科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的29例乳腺癌患者,其中17例行全乳照射,12例行全乳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照射.均采用乳腺托架体位固定,利用放疗计划系统数字重建图像与治疗期间拍摄正交MV验证平片比较,确定摆位误差.对接受锁骨上淋巴引流区照射与未照射的误差比较行成组t检验.结果 全体患者共获得正交MV验证平片图像127套,平均每人(4.4±1.2)套.全组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9±3.1)、(0.7±3.0)、(1.2±2.1)mm,摆位误差的系统误差分别为3.1、3.0、2.1 mm,随机误差分别为2.7、3.3、3.5 mm;做与未做锁骨上淋巴引流区照射者的摆位误差无差异(t=0.02、0.20、0.20,P=0.98、0.85、0.85).CTV至PTV边界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分别为9.6、9.8、7.7 mm.结论 用乳腺托架固定全乳调强放疗的CTV外放PTV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上应至少分别为9.6、9.8、7.7 mm.
作者:王健仰;王淑莲;黄鹏;张涛;李晔雄;金晶;王维虎;刘新帆;余子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多次计划CT引导的三维近距离治疗可行性及对危及器官剂量学影响.方法 10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每次腔内放疗前行CT扫描并勾画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及膀胱、直肠、乙状结肠.PLATO14.3计划系统设计,HRCTV采用D90,危及器官采用D2cm3评价.处方剂量A点7Gy单次后进行几何优化,直肠、乙状结肠D2cm3≤5 Gy,膀胱D2cm3≤5.5 Gy.第1次腔内治疗优化计划为标准计划,每次腔内放疗进行CT扫描制定几何优化计划.两组计划参数行独立样本t检验,危及器官体积与参数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相关分析.结果 标准计划与优化计划HRCTV的D90相似(t=-0.03~-1.61,P=0.978 ~0.128),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m3不同(t=-2.27~-3.35,P=0.049~0.004).膀胱、直肠、乙状结肠体积与各自D2cm3均呈正相关(r =0.314、0.407、0.539,P=0.026、0.003、0.000).结论 CT引导的官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中多次计划有必要,危及器官体积对治疗CTV剂量无影响,但体积越大受照多部位的D2cm3越高.
作者:安菊生;黄曼妮;徐英杰;张功逸;熊隋阳;吴令英;张蓉;李晓光;戴建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笔形束卷积算法(PBC)和各向异性分析算法(AAA)在肺癌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并对两种算法进行胸部模体的剂量测量验证.方法 选取10例肺癌调强放疗计划,分别使用PBC算法与AAA算法进行剂量计算,比较计划靶体积剂量分布及肺和脊髓受量差异.然后将不同算法的治疗计划移植至模体上,对模体内多点进行验证测量,比较计算值与测量值一致性.对两种算法的剂量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 与PBC算法相比,AAA算法的计划靶体积Dmax更高(t=-4.03,P=0.010)、Dmin更低(t=5.09,P=0.040),处方剂量对计划靶体积覆盖体积减小;AAA算法的肺D mean、V20和脊髓Dmax高于PBC算法(t=-3.99、-2.79、-5.46,P=0.010、0.038、0.003).验证测量结果显示AAA算法计算值与测量值平均偏差<2%,等中心点处优于PBC算法(t=-3.82,P=0.012).结论 肺癌调强放疗计划PBC算法高估了靶区剂量、低估了肺和脊髓剂量,因此推荐使用对组织不均匀处理能力更强的AAA算法.
作者:张玉海;李月敏;夏火生;王杰;武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尽管外科技术较前有了一定发展,但大多数患者手术不易彻底切除,ⅡA~Ⅲ期食管鳞癌单纯手术的5年生存率仅为20.6% ~ 34.0%[1].如何应用术前新辅助治疗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成为现今研究热点,笔者就食管癌在新辅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青;王军;程云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MRI功能成像技术,通过反映水分子运动来了解病变内部结构变化,包括细胞密度、细胞膜完整性、坏死等,目前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诊疗中,其联合常规MRI可提高直肠癌诊断准确性,对治疗疗效预测做出一定程度预测.一、DWI概述1.DWI原理:扩散是分子在媒介中的随机热运动.在体外分子运动不受限制、扩散自由,而在生物体内水分子运动受到细胞膜及生物大分子限制,限制程度与细胞密度及细胞膜完整性相关.MRI可控制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磁化状态而不影响其扩散,故可用来检测组织中水分子运动.DWI便是依赖水分子随机运动进行成像的一种功能影像检测方法.
作者:肖琴;金晶;叶枫;欧阳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放疗后发生有症状放射性肺损伤(SRILI)的治疗及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7年间接受放疗的NSCLC患者,放化疗期间或随访中发生并在本院治疗的80例SRILI患者的治疗及转归特点.根据不良反应常见术语标准3.0版对SRILI进行诊断和分级,若患者具有多个RILI阶段则划归不同分级分析.按SRILI发展阶段累积计算,2、3、4、5级分别有49、46、1、4人次.结果 87%的3级SRILI及部分伴发热的2级SRILI的治疗以激素为主,并预防应用一线抗生素.激素初始剂量范围为强的松当量20.0 ~ 66.7 mg/d,中位有效剂量为强的松当量33.3 mg/d,并逐步减量,治疗总时间中位数33 d.65%患者激素敏感,32%激素依赖.2级SRILI 31%进展为3级,3级SRILI 9%发展至死亡.结论 3级SRILI治疗以激素为主,2级发热者可考虑使用激素,同时预防应用一线抗生素;激素治疗对SRILI有效,及时激素治疗后死亡率低.
作者:徐慧敏;曹建忠;王静波;惠周光;吕纪马;梁军;周宗玫;冯勤付;陈东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探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或转移胸壁肿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12年间23例复发或转移胸壁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T引导125 I粒子植入治疗资料.术前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行三维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术后即刻CT扫描剂量验证.90%靶体积接受的剂量为100 ~ 160 Gy(中位数130 Gy),125I粒子活度为(1.85 ~2.89) ×107Bq(中位数2.63×107 Bq).植入粒子8~269颗(中位数53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时间满3、5年者分别为11、8例.23例患者中4例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62%、62%,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61%、45%、45%,总生存率分别为58%、58%、39%.疗后1例患者出现轻中度臂丛神经损伤,6例出现1、2级皮肤损伤.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或转移胸壁肿瘤安全有效.
作者:江萍;王俊杰;柳晨;姜玉良;田素青;高阳;杨瑞杰;韩松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胸部肿瘤放疗后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表现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接受三维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54例,应用不良反应常见术语标准3.0版标准评价患者急性RIHD状况.分析其表现类型、基础心功能状况及相关临床、物理因素等对其发生的影响.用配对t检验行组间比较,Logistic法行因素分析.结果 急性RIHD总发生率为70%(38例),均为1级损伤.38例急性RIHD中心电图异常37例、心肌酶升高7例、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7例、肌钙蛋白Ⅰ升高6例、心包积液3例.37例心电图异常的以ST段改变及窦性心动过速为主要表现,分别为19、12例.单因素分析未发现基础心功能状况、吸烟史、化疗史、心脏病史等与急性RIHD相关(x2 =0~ 1.98,P =0.160 ~0.999).多因素分析显示心脏V60是影响急性RIHD发生的独立因素(x2 =5.10,P=0.024).结论 三维放疗较常规放疗急性RIHD发生程度减轻并以心电图异常为常见,心脏V60是影响急性RIHD发生的独立因素.
作者:王军;王祎;刘青;程云杰;曹峰;龙书敬;尚凯;景绍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可手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单纯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结果,为准确判断预后和取得更好疗效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2-2007年间92例根治性3DCRT食管癌患者治疗失败原因,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转移、局部控制、生存等,Cox法分析影响复发、转移的因素.结果 总失败率为51% (47/92),失败原因中单纯区域性复发29例、单纯远处转移12例、远处转移伴区域性复发6例.区域性复发中胸中段食管癌高于胸上、下段食管癌(23、8、4例,x2=39.36,P =0.000),部分缓解者高于完全缓解者(18、7例,x2=23.44,P=0.000);远处转移中胸下段食管癌高于胸上中段食管癌(7、6、5例,x2=14.42,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临床分期和近期疗效为影响区域性复发因素;N分期、临床分期、病变X线长度和近期疗效为影响远处转移因素.结论 单纯3DCRT后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区域性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低于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疗后达完全缓解者区域性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较低,临床分期仍是影响区域性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
作者:沈文斌;祝淑钗;高红梅;苏景伟;李幼梅;刘志坤;李娟;李曙光;史鸿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鼻腔、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放化疗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0-2010年本院共收治经免疫组化确诊130例鼻腔、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其中鼻腔的109例、韦氏环的21例.Ann Arbor分期ⅠE期116例、ⅡE期14例.单纯放疗30例,单纯化疗2例,放化疗联合98例.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时间满5年者78例.完全缓解率全组为89.2%,ⅠE、ⅡE期的分别为88.8%、92.9%(x2=0.02,P=0.837),单纯放疗、放化疗联合的分别为86%、96% (x2=1.44,P=0.230).全组5年总生存(OS)和无瘤生存(DFS)率分别为58.0%和57.2%,ⅠE、ⅡE期患者5年OS分别为60.6%、36.3% (x2 =0.25,P=0.615),5年DFS分别为59.7%、36.3%(x2=0.21,P=0.648);单纯放疗、放化联合的5年OS分别为70%、48%(x2 =0.01,P=0.933),5年DFS分别为66%和48%(x2 =0.09,P=0.764).单纯放疗、放化联合的主要3、4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7%、54.1%(x2=41.38,P=0.002).原发灶照射剂量(x2=3.18,P=0.005)、ECOG评分(x2=2.97,P=0.008)与OS相关.结论 ⅠE、ⅡE期鼻腔、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放化联合与单纯放疗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较重;原发灶照射剂量、ECOG评分是影响OS的因素.
作者:罗加林;刘鲁迎;吴润叶;朱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ⅠE~ⅡE期上呼吸消化道NK/T细胞淋巴瘤(UADT-NKTCL)经治疗后无瘤生存超过5年患者的远期复发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1983-2007年共114例ⅠE~ⅡE期UADT-NKTCL患者疗后5年内无瘤生存,其中32例单纯放疗、80例化放疗、2例单纯化疗.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复发率并Logrank检验及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时间满10年者79例.全组5年后复发12例(10.5%),复发中位时间8.2年(5.1 ~23.1年).复发者中50%出现局部区域复发而无远处器官或淋巴结受累.全组10年肿瘤特异生存率和累积远期复发率分别为92.2%和8.4%.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有全身症状、ECOG评分≥2分、单纯化疗、初治时放疗剂量<50 Gy是远期复发因素(x2=4.00~11.14,P=0.004~0.045),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存在全身症状是远期复发危险因素[HR=4.74(95% CI=1.33~16.94),x2=5.73,P=0.017].结论 早期UADT-NKTCL疗后5年内无瘤生存者仍有部分会出现复发.初诊时全身症状是UADT-NKTCL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波;李晔雄;刘清峰;金晶;王维虎;王淑莲;刘跃平;宋永文;房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全脑放疗(WBRT)预后以及不同预后指数差别.方法 对2006-2010年间接受WBRT的99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Logrank法单因素与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计算并比较RPA、GPA、BSBM、Rades、Carsten预后指数评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脑转移时卡氏评分、是否伴有颅外转移、原发肿瘤控制情况、脑转移数目和WBRT后全身治疗与总生存相关(x2=0.00 ~55.51,P=0.013 ~0.000),多因素分析证实卡氏评分<70和WBRT后全身治疗与总生存相关(x2=35.26、7.21,P=O.000、0.007).RPA、GPA、BSBM、Rades、Carsten预后指数评分对预测生存期≤3个月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5%、95%和62%、95%和86%、95%和84%、95%和85%.结论 乳腺癌脑转移患者WBRT后全身治疗可改善患者总生存.对预测生存期≤3个月患者敏感性好的为RPA指数,特异性好的为BSBM指数.
作者:章倩;陈剑;俞晓立;蔡钢;杨昭志;曹璐;陈星星;郭小毛;陈佳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调强放疗中盆腔照射与否的肠道和泌尿道急慢性不良反应差别.方法 2009-2012年局限于盆腔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的前列腺癌83例,其中38例中低危患者前列腺±精囊腺放疗67.5 Gy,45例高危或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15%者前列腺和精囊腺放疗67.5Gy同步盆腔照射50 Gy.急性不良反应依据不良反应常见术语标准3.0版进行评价,慢性不良反应依据美国肿瘤放疗协会标准评测.结果 盆腔放疗与无放疗的肠道2、3级急性不良反应分别为27%、0%与5%、3% (P =0.025),晚期不良反应分别为11%、9%与29%、3% (P =0.170);泌尿道2、3级急性不良反应分别为13%、0%与16%、3%(P=0.368),慢性不良反应分别为9%、2%与24%、3%(P=0.066).结论 前列腺癌放疗中盆腔放疗增加了肠道急性不良反应,但未增加肠道和泌尿道晚期损伤.
作者:刘跃平;李晔雄;王维虎;金晶;房辉;王淑莲;宋永文;任骅;刘新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精确放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69例HBsAg阳性PLC患者行精确放疗并发HBV再激活的临床特点.所有患者放疗前均做基线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胎蛋白、HBV标志物、HBV DNA定量测定.放疗中及后血常规检查每2周检测1次,肝功能、甲胎蛋白、HBV标志物、HBV DNA定量测定每4周检测1次,持续至放疗完成后至少12周.Logistic法评估临床各项指标对HBV再激活的影响.结果 69例中发生放射性肝病12例(17%),HBV再激活发生17例(25%),HBV再激活相关肝炎发生15例(22%).Logistic法评估结果显示基线血清HBV DNA水平为HBV再激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PLC患者精确放疗后可引起HBV再激活,基线血清HBV DNA水平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发生HBV再激活相关肝炎患者即使及时采用抗病毒治疗预后仍不良.
作者:黄伟;卢彦达;张炜;张健;周涛;李洪升;李宝生;于金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N晚期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疗效及IMRT联合不同化疗模式对N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08年间收治的179例N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IMRT 33例,放化疗146例(同期放化疗71例、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66例,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9例).结果 随访率96.5%,随访时间满5年者133例.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69.0%.单纯IMRT和放化疗的5年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7%和73.7% (x2=13.91,P=0.000)、49.2%和68.3%(x2=4.97,P=0.026)、74.5%和92.4%(x2=9.87,P=0.002)、37.5%和65.1%(x2=11.65,P =0.001),放化疗中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的生存率相似,但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比单纯IMRT的高(x2=4.65,P=0.031).结论 N晚期鼻咽癌患者单纯IMRT后远处转移率仍较高,诱导化疗加IMRT联合同期化疗也许是较为合理的治疗手段.
作者:孙学明;黄莹;陈春燕;曾雷;韩非;卢泰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时代鼻咽癌患者临床分型的现状.方法 分析2003-2006年本院连续收治的初治、无远处转移、调强放疗的鼻咽癌333例,根据预后情况进行临床分型.分型定义为Ⅰ型:放射敏感不易转移型;Ⅱ型:放射抗拒不易转移型;Ⅲ型:放射敏感易转移型;Ⅳ型:放射抗拒易转移型.结果 全组Ⅰ、Ⅱ、Ⅲ、Ⅳ型所占比例分别为70.0%(233例)、12.9%(43例)、16.5%(55例)、0.6%(2例);Ⅰ+Ⅱ期(57例)分别为86%(49例)、11%(6例)、4%(2例)、0%(0例),Ⅲ+Ⅳ期(276例)分别为66.7%(184例)、13.4%(37例)、19.2%(53例)、0.7%(2例)(P=0.007);无化疗者(69例)分别为80%(55例)、12%(8例)、9%(6例)、0%(0例),新辅助加同期化疗者(218例)分别为68.8%(150例)、13.8%(30例)、16.5%(36例)、0.9%(2例),新辅助加辅助化疗者(46例)分别为61%(28例)、11%(5例)、28%(13例)、0%(0例).结论 Ⅰ型在早、晚期均占大比例,Ⅳ型均占小比例;早期中Ⅱ型>Ⅲ型,晚期中Ⅲ型>Ⅱ型.与常规放疗资料相比Ⅰ型比例提高,其他型均减少.
作者:张冉;吴君心;徐鹭英;林少俊;杨凌;陈传本;潘建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病理标本验证基于MRI、CT定义的头颈部癌大体肿瘤体积(GTV)准确性差异,为临床评价两种影像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VX2鳞癌细胞系头颈部癌模型,6例成功.每只荷瘤兔在同一体位及固定下行头颈部MR和CT扫描,随后处死并置于明胶溶液-70℃固定72 h.采用可定位曲线锯按照与影像扫描相同位置及层厚切割标本来获取病理解剖图像.分别在MRI、CT、病理解剖图像上勾画GTV,计算GTVMRT、GTVcT、GTVsA和体积差异比(VDR),双向分类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结果 GTVMRI、GTVCT、GTVSA平均值分别为(8.20±2.56)、(8.40 ±2.20)、(8.11-2.88) cm3(F=0.06,P=0.943).VDRMRI-SA、VDRCT-SA平均值分别为0.180±0.060、0.309±0.091(t=7.49,P=0.001).结论 基于MRI的头颈部癌GTV定义的准确性优于CT.
作者:王哲;郑小康;元龚骏;叶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RI发现的颅神经侵犯在鼻咽癌分期中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7年间基于MRI诊断的816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资料.T4期颅神经组定义为MRI上伴有颅神经侵犯但体检无颅神经麻痹且无其他T4期解剖结构侵犯者,余T4期患者定义为T4期其他组.临床分期中Ⅳa期颅神经组定义为T4期颅神经组N0~2期,余Ⅳa期患者定义为Ⅳa期其他组.比较T分期、临床分期各亚组疗后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用Logrank法检验.结果 随访率为94.1%.鼻咽癌颅神经侵犯率为38.5%.T分期中T2、T3、T4期颅神经组的无局部复发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以及疾病相关生存曲线重合,但与T4期其他组能拉开.临床分期中Ⅳa期颅神经组5年疾病相关生存率与Ⅲ期的相似(x2 =0.18,P=0.674),而与Ⅱ、Ⅳa期其他组不同(x2=5.86、7.23,P=0.015、0.007).结论 MRI诊断颅神经侵犯的T4期、Ⅳa期患者,若无合并其他T4期解剖结构受累则无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与T2、T3期相似,疾病相关生存率与Ⅲ期相似,预后较T4期其他组及Ⅳa期其他组好;若将这部分患者归为T4期、Ⅳa期将导致患者接受适合于Ⅳ期病例的治疗方案从而引起过度治疗的可能.
作者:宗井凤;潘建基;林少俊;陈韵彬;张瑜;徐鹭英;郑飞;郭巧娟;许元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IMRT)同期PF(奈达铂加氟尿嘧啶)、TP(紫杉醇加奈达铂)化疗治疗局部及区域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急性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9-2010年间收治的152例Ⅲ、Ⅳa期患者资料,其中80例IMRT同期PF化疗,72例IMRT同期TP化疗,两组患者总化疗疗程至少为2个周期.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x2检验两组急性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率100%.IMRT同期PF和TP化疗组2年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疾病相关死亡率分别为95%和97%、82%和83%、81%和79%、13%和12%(x2=0.03、0.02、0.62、0.22,P=0.861、0.881、0.431、0.638);≥3级白细胞减少、≥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级血小板减少、≥≥2级肝功能损害、≥3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33%和60%、23%和47%、14%和28%、8%和18%、12%和25%(x2=11.33、10.29、4.59、3.94、3.94,P=0.001、0.001、0.032、0.047、0.047).结论 IMRT同期TP方案较PF方案化疗在鼻咽癌中并未显示出生存优势,且不良反应更高.
作者:许建华;郭文杰;卞秀华;姜雪松;郭业松;黄生富;何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七届上海国际放射肿瘤学会议(SICRO)于2013年3月22-23日在沪顺利举行.本次会议邀请到6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会,其中来自美国国立癌症中心、欧洲癌症中心、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等18名国际知名学者与会做了学术报告.来自国内25个省市的300余名代表与会.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郭小毛院长致开幕词.肿瘤医院荣誉教授、SICRO创办者之一刘泰福教授做了题为《中国现代放射肿瘤学的走向》的大会发言,他回顾了过去20多年来放疗学的飞速发展,也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中国工程院士、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金明教授和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晔雄教授也在大会上做了相关发言.
作者:欧晓敏;章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早春时节,在春暖花开美丽的西子湖畔,由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抗癌协会、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及《中国肿瘤》编辑部共同主办的2013年中国鼻咽癌高峰论坛暨浙江省鼻咽癌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3月8 ~10日在杭州花港海航酒店顺利召开.来自京、沪、粤、浙、闽等10余省份及浙江省市地区的放疗专家同仁200余人共聚一堂,本着团结、协作、发展的宗旨,就鼻咽癌的基础研究、诊断、治疗、多学科协作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
作者:包婺安;陈晓钟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