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放射肿瘤学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3030/R
  • 国内刊号:11-3030/R
  • 影响因子:1.30
  • 创刊:199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240
  • 全年订价:49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肿瘤学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7年6期文献
  • 塞来昔布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放射后凋亡及释放PGI2和TXA2影响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放射后释放PGI2、TXA2及凋亡影响.方法 细胞按空白、接受X射线、塞来昔布联合X射线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联合组,采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塞来昔布对HBMECs毒性及放射敏感性影响.于照后6、12、24、48 h时间点进行实验.ELISA检测培养液6-keto-PGF1α、TXB2含量及计算TXB2/6-keto-PGF1α比值,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测定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情况.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30 μmol/L塞来昔布浓度下联合组未见明显放射增敏效应(SER=0.96);与对照组相比,两组TXB2/6-keto-PGF1α比值升高(P<0.05),凋亡率升高(P<0.05),Cox-2、P-JNK、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与单纯放射组比较,联合组TXB2/6-keto-PGF1α比值降低(P<0.05),凋亡率降低(P<0.05),Cox-2及P-JNK、Cleaved caspase-3表达降低.结论 塞来昔布能减少放射后HBMECs释放TXB2,降低TXB2/6-keto-PGF1α比值,抑制细胞凋亡,抗凋亡机制与抑制Cox-2及P-JNK、Cleaved caspase-3表达有关.

    作者:孙佳星;徐晓婷;涂彧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宫颈癌VMAT与静态IMRT所致全身当量剂量比较

    目的 比较VMAT和静态IMRT技术在宫颈癌放疗中所致患者全身当量剂量.方法选取2014年间收治的9例宫颈癌放疗患者,针对每例患者设计出VMAT和IMRT计划.在进行VMAT和IMRT治疗中,使用热释光剂量计(TLDs)测量每例患者在剑突和眉间位置上的当量剂量Hp(10),并基于剑突位置上测量的当量剂量估算出患者全身当量剂量.配对t检验二者差异.结果采用VMAT技术在每例患者剑突和眉间位置上测量的当量剂量均低于IMRT技术.当给予患者50 Gy处方剂量,选取患者剑突位置的平均当量剂量作为代表患者全身当量剂量时,WMAT和IMRT放疗技术所致患者的全身当量剂量分别为364 mSv和538 mSv.结论 VMAT技术比IMRT技术可导致患者更低的全身当量剂量,可降低辐射诱发癌症发生的危险度.

    作者:董晓祺;冯革;尹策;李娜;贾明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miR-96通过靶向HERG1对胰腺癌细胞系PANC-1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HERG1也被称为KCNH2或KvlLl,是快速延迟整流的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家族成员之一[1],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ERG1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2-6],对肿瘤细胞增殖、调亡、分化及侵袭密切相关,而在相应正常细胞中不表达[4-7].miR-96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其靶基因HERG1可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能力.有关研究表明过表达miR-96的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能力、集落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都明显减弱,细胞凋亡增加[8].本研究以PANC-1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miR-96对其放射敏感性的作用,以期为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倪猛;杨峥;王红建;樊宏伟;王旸;李明;王博;殷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三羟基异黄酮对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

    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是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成分,属于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抑制心血管疾病发生、抗肿瘤等生物学作用;国外研究表明Genistein与放射联合可增强肿瘤放射敏感性,如肝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和宫颈癌[1-4].但Genistein联合放射对胶质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目前尚未有研究报道.本实验通过Genistein联合放射作用于U251细胞,观察其对U251细胞增殖与凋亡影响,研究Genistein对U251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为Genistein应用于胶质瘤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以期提高胶质瘤的放疗效果.

    作者:李振江;徐晨阳;丁炳谦;魏新亭;高明;薛亚珂;吴大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IMRT不同剂量验证技术差异性分析

    目的 比对瓦里安Portal dosimetry与Matrixx剂量验证结果,分析两种验证技术差异,评估EPID剂量验证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 瓦里安Truebeam加速器,配置120片MLC和非晶硅EPID系统.IBA公司Matrixx矩阵及分析软件.配置EPID 算法、进行剂量校准和使用前测试.采用sliding-window计划设计,77个病种涉及头颈部(主要是鼻咽癌)、纵隔、腹部、盆腔肿瘤.创建剂量验证计划,SDD=100 cm,机架角与治疗计划一致,获剂量图像.在加速器上执行验证计划,比对分析EPID测量与TPS计算图像,比对分析EPID与Matrixx验证结果,采用3%/3 mm标准γ分析评估.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对77个不同部位肿瘤调强计划EPID和Matrixx验证结果显示两者验证γ通过率均在97%以上,除头颈部癌P=1.018外余均P> 0.05).结论 EPID与Matrixx验证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用EPID进行验证,仅对结果通过率低者用电离室矩阵复验,确保治疗安全.

    作者:郭跃信;裴运通;马阳光;贾飞;王海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17AAG-cypate聚合物胶束对肺癌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

    目的 研究17AAG-cypate胶束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并简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单击多靶模型拟合实验方程分析17AAG-M和17AAG-cypate-M的放射增敏作用.MTT实验检测17AAG-cypate-M在激光和X射线照射下对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观察药物对细胞衰老产生的影响.γ-H2AX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分析不同处理条件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蛋白印迹法实验检测p-Erk1/2和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与单纯X射线照射组相比D0下降,SER>1,说明17AAG-cypate-M具有放射增敏作用.与17AAG-M组相比,17AAG-cypate-M组对A549细胞活力抑制程度升高(P=0.0012),且引发了更明显的DNA损伤修复延迟(P=0.0017).同时,17AAG-cypate-M对p-Erk1/2和p-Akt表达水平的抑制程度高于17AAG-M.结论 与17AAG-M相比,17AAG-cypate-M对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更加明显,其放射增敏机制可能为引发细胞的衰老,延迟DNA损伤修复,抑制p-Erk1/2和p-Akt表达等.

    作者:吴晨洁;薛莲;陈成龙;彭逸茹;罗欢欢;于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SIRT1基因沉默对DLBCL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

    目的 探究SIRT1基因沉默对DLBCL放射敏感性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SIRT1在DLBCL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SIRT1在DLBCL细胞系OCI-Ly3、SU-DHL-2、SU-DHL-4及人正常B细胞永生化细胞系HMy2.CIR中的表达情况.利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盒将si-SIRT1及si-NC转染到SU-DHL-4细胞中并检测转染后SIRT1的表达;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经放射处理后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变化.成组t检验差异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SIRT1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2.6%(103/140),明显高于SIRT1在RLH中的阳性率(26.5%,8/25)(P=0.001);SIRT1在DLBCL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人正常B细胞永生化细胞系HMy2.CIR细胞(P=0.020);SIRT1基因沉默后,SIRT1在SU-DHL-4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08).放射处理后,SIRT1基因沉默组的细胞增殖率和克隆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0).结论 SIRT1基因沉默明显提高了DLBCL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为DLBCL细胞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靶标.

    作者:康议心;高社干;郭艳珍;姚俊;张治业;高小会;张殿宝;郭双双;张路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自动计划研究

    目的 研究利用患者解剖结构信息预测DVH并实施自动计划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统计学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利用治疗计划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可在计划设计之前根据患者解剖结构预测OAR的DVH.将DVH预测结果转化为计划设计时的目标函数,结合Pinnacle TPS的Auto-plan技术高效制定出临床上可接受的治疗计划.Auto-plan和手动计划、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 直肠癌、乳腺癌和鼻咽癌各10例患者危及器官DVH的预测结果显示,重要临床剂量点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值的偏差<5%(P>0.05).对10例乳腺癌患者运用Auto-plan进行计划的重新设计,结果显示心脏剂量降低明显,靶区覆盖率有所提高,与预测结果是一致的.结论 DVH预测方法可以实现患者DVH的准确预测,与Auto-plan技术结合可制定出临床可接受的治疗计划.

    作者:范嘉伟;王佳舟;胡伟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mRNA干扰BMI-1对人食管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BMI-1对食管癌TE-13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TE-1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转染有效BMI-1 mRNA干扰序列(siRNA)即BMI-1 siRNA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即NC组、未转染即control组.q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TE-13细胞中BMI-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BMI-1对食管癌TE-13细胞增殖和放射敏感性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BMI-1对TE-13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中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BMI-1 siRNA组BMI-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control、NC组(P=0.000、0.000).照射后BMI-1 siRNA组肿瘤细胞的增殖水平、克隆形成能力均显著下降(P=0.031、0.000);照射后BMI-1 siRNA组G2+M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control、NC组(P=0.000、0.000),且凋亡率明显增加(P=0.000、0.000),同时Bcl-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0、0.000),而Bax表达明显增加(P=0.000、0.000).结论 干扰siRNA抑制了食管癌TE-13细胞中BMI-1基因的表达,消除了G2+M期阻滞,显著提高了电离辐射后细胞凋亡水平,增加了放射敏感性,该作用可能与Bcl-2和Bax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杨兴肖;马鸣;宋姮;刘志坤;祝淑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儿童恶性肿瘤的质子治疗研究进展

    儿童恶性肿瘤是全球儿童的主要死因.放疗是儿童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引起的急慢性不良反应往往影响患儿生存期和生存质量.质子治疗作为一种前沿放疗技术,能保证精确的靶区剂量,同时降低邻近组织和器官受量.已有较多的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儿对质子线的耐受较好,质子治疗能保证较好的肿瘤控制效果,同时在生存质量、智商保护、降低第二肿瘤风险等方面可能优于以X线为代表的传统放疗技术.本文旨在综述质子放疗技术应用于儿童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温潇潇;石海鸥;安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下区(SVZ)放疗研究进展

    胶质母细胞瘤(WHO Ⅳ级)中包含有少量的胶质瘤干细胞,这些干细胞有独特的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在成年人脑组织中室管膜下区包含大量神经干细胞,这里可能是胶质瘤干细胞的储藏库,可以促进肿瘤形成及复发.SVZ受累的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容易早期复发及颅内转移,因而SVZ的放疗对胶质母细胞患者的生存可能有潜在的影响.本综述复习相关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观察,探讨胶质母细胞瘤患者SVZ放疗的价值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王陈刚;罗毅君;李明焕;于金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放射基因组学与放疗不良反应预测的研究现状

    单独依靠治疗因素和临床因素难以解释或预测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证据显示遗传变异和放疗不良反应相关.放射基因组学研究方向是放疗不良反应相关的遗传变异,研究目标为构建预测模型并揭示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近20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放射基因组学研究策略从候选基因研究向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文章就放射基因组学的研究背景、设计、策略、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作者:刘俪玭;毕楠;王绿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放疗独立核对的实施和发展

    独立核对是放疗QC有效的措施之一,是保证放疗精准实施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应用,独立核对的自动化程度增加,在准确性和效率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同时,放疗QC的重心由传统的机器和软件转移到整个治疗流程,独立核对的实施也越来越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本文就独立核对的实施和发展情况做简要综述.

    作者:沈九零;李光俊;李丽琴;刘富博;柏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放射性肺损伤与Th1/Th2免疫失衡研究进展

    胸部肿瘤放疗过程中正常肺组织不可避免受到照射,发生放射性肺损伤,主要病理表现为受照区域炎性细胞聚集、细胞因子释放、成纤维细胞聚集和增殖以及肺泡间隔胶原过度沉积.放射性肺损伤严重影响胸部放疗患者治疗顺应性和生存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Th1、Th2免疫失衡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相关细胞因子网络在放射性肺损伤进展过程中发挥执行作用,因此恢复体内Th1、Th2免疫平衡可能为防治放射性肺损伤提供新途径.

    作者:程静;姚晔;谢丛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术前放疗中食管胃结合部病灶移动度分析

    目的 探索食管胃结合部(GEJ)腺癌在术前放疗过程中移动度范围.方法 纳入接受GEJ腺癌术前同步放化疗14例患者,胃镜直视下于肿瘤上、下缘或四周分别置入钛夹标记肿瘤边缘.8例患者采用4DCT定位共获得位于GEJ的8个钛夹分次内图像98套供分析,12例患者在放疗前5次、第7、12、17、22次分别进行CBCT共获得分次间图像90套供分析.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肿瘤分次内动度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上分别为(0.92±0.95)、(2.27±2.73)、(9.95±5.48) mm,分次内动度头脚方向大于左右方向(P=0.000)和腹背方向(P=0.000),腹背方向大于左右方向(P=0.000).肿瘤分次间动度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上分别为(6.56±4.19)、(5.69±3.29)、(6.49±4.37) mm,分次间动度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均大于腹背方向(P=0.031、0.044),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差异不显著(P=0.956).为保证90%肿瘤体积接收95%处方剂量,在GEJ病灶的左右、腹背、头脚方向分别外放19.4、14.6、27.2 mm,可在术前放疗期间较好覆盖肿瘤分次内和分次间的移动度.结论 GEJ肿瘤在术前放疗中分次内和分次间移动度均较大,需在精确治疗中给予考虑并寻找新方法限制肿瘤移动.

    作者:唐源;崔伟杰;王鑫;金晶;李帅;李宁;刘文扬;任骅;房辉;王维虎;宋永文;刘跃平;王淑莲;李晔雄;陈波;唐玉;亓姝楠;卢宁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0例肺部肿瘤SBRT的经验和疗效

    目的 评价SBRT肺部肿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2015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经SBRT的200例肺部肿瘤患者.早期原发性NSCLC 118例,肺孤立转移82例,80%等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覆盖95%PTV,100%等剂量线覆盖100%IGTV,4.0~18.0 Gy/次,每天或隔天1次,BED为40.0~151.2 Gy (中位数100 Gy).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随访率96.0%.原发瘤组CR率14.8%(17/115),PR率65.2%(75/115).转移瘤组组CR率25%(19/77),PR率38%(29/77).2、3级急性RP发生率分别为4.7%、3.1%.中位随访时间14.9个月,1、2年原发和转移瘤组LC率分别为95.7%、84.3%和92%、73%,OS率分别为94.5%、92.0%和85%、62%.结论 SBRT对早期原发性NSCLC和肺孤立转移瘤的1、2年LC、OS率较高且发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董百强;徐裕金;孙晓江;郑晓;杜向慧;狄晓云;单国平;陈维军;李浦;李剑龙;邵凯南;许亚萍;陈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58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特点与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局部区域复发风险和影响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17年本院收治的58例首程治疗或首程辅助治疗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34个月,单纯手术50例,手术+辅助放疗7例.17例治疗失败,16例为LRR,3例DM中2例合并局部失败.5例死因为肿瘤复发或转移.5年LRRFS率为75%、OS率为90%.单因素分析提示手术切缘(P=0.018)及肿瘤局部分期(P=0)是影响LRRFS因素.结论 外科根治性切除联合辅助治疗是提高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疗效的关键.

    作者:张江鹄;高黎;易俊林;杨琳;徐国镇;罗京伟;肖建平;王凯;曲媛;张世平;黄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妇科肿瘤伴腹主动脉旁淋巴节转移IMRT靶区勾画探讨

    目的 初步探讨妇科肿瘤伴腹主动脉旁淋巴节转移患者IMRT的CTV勾画范围.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6年收治的56例妇科肿瘤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通过影像学方法判断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数目和分布情况.结果 56例妇科肿瘤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共计108个,平均每位患者转移淋巴结数目为2个(1~4个),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平均直径为2.3 cm (1.2~4.0 cm).20个(19%)淋巴结位于L4水平,38个(35%)转移淋巴结位于L3水平,44个(41%)转移淋巴结位于L2水平,6个(5%)位于L1水平.腹主动脉旁左侧组转移淋巴结共71个(66%).腹主动脉-腔静脉间组转移淋巴结共20个(19%).下腔静脉旁右侧组转移淋巴结共17个(15%).结论 妇科肿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勾画不应以血管周围外扩固定范围方式勾画,腹主动脉旁左侧应充分勾画在靶区范围内,靶区上界应至肾动脉水平,对肾动静脉旁有淋巴结转移者靶区上界应适当扩展.

    作者:马岩;葛莹;陈志深;于雷;贾晓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DIBH技术对纵隔淋巴瘤累及部位放疗靶区与OAR受量影响

    目的 探讨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对纵隔淋巴瘤放疗靶区和正常组织受量影响.方法 前瞻性采集连续收治的5例Ⅰ、Ⅱ期纵隔淋巴瘤病例.采用受累部位照射和蝴蝶野设野原则,对比DIBH和自由呼吸(FB)扫描时靶区绝对体积变化、重要OAR绝对剂量体积和相对剂量-体积差别.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5例中位年龄30岁.与FB相比DIBH时靶区绝对体积化疗前GTV缩减29.4 cm3(P=0.006),PTV缩减322 cm3(P=0.005);肺绝对体积平均增大1456 cm3(P=0.001),心脏宽度缩小1.3 cm (P=0.012).DIBH时心脏和肺Dmean显著降低(心脏为8.5 Gy:11.6 Gy,P=0.022;肺为7.6 Gy:11.6 Gy,P=0.000).比较受一定水平照射的绝对体积时,心脏在高剂量水平V15及以上显著降低(P均<0.05).DIBH时肺和心脏相对百分比在所有剂量水平(V5-V35)均显著小于FB (P均<0.05).结论 纵隔淋巴瘤放疗,DIBH技术能显著缩小PTV,增加肺体积,且显著降低心肺Dmean和V5-V35水平的相对剂量-体积参数.

    作者:亓姝楠;刘志强;曹莹;刘守福;房辉;任骅;陈波;唐玉;卢宁宁;李宁;唐源;宋永文;刘跃平;王淑莲;金晶;李晔雄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直肠癌IMRT中患者体重下降与位移误差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因放疗反应引起的直肠癌患者体重随时间变化趋势及位移误差与体重下降关系并以此制定不同治疗时期图像引导策略.方法 选取2016年间术后直肠癌患者24例.疗前记录每次体重、每周不同频率CBCT,并与计划CT进行在线配准,得到疗前位移误差.配对t检验差异,Pearson法分析位移误差与体重下降关系.结果 24例患者共进行456次体重监测,456次CBCT与配准.2例患者因中断治疗而排除.第1、2周体重无明显变化,第3周体重平均下降1.53 kg,第4周平均下降2.48 kg,第5周平均下降3.24 kg.由CBCT在线配准得到上下、前后、左右方向平均位移误差分别为0.19、0.20、0.18 cm (第1周),0.18、0.17、0.15 cm (第2周),0.20、0.22、0.21 cm (第3周),0.19、0.25、0.24 cm (第4周),0.34、0.33、0.31 cm (第5周).相关分析显示体重下降会增大位移误差(上下,前后,左右方向的P值分别为:0.140、0.046、0.044).结论 直肠癌放疗患者后期尤其第5周体重呈明显下降趋势并影响位移误差,建议在直肠癌治疗日程到第4、5周时密切监测患者体重下降趋势,酌情于治疗前增加CBCT图像引导次数,以确保治疗精准化和优化.

    作者:叶志雄;许青;彭佳元;张艳俊;夏威夷;刘迅池;胡伟刚;章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Ⅱ期上呼吸消化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受累区域淋巴结水平的预后价值

    目的 分析区域淋巴结转移范围在Ⅱ期上呼吸消化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UADT-NKTCL)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87-2013年间本院初治的97例Ⅱ期UADT-NKTCL患者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范围与预后关系.全组患者52例原发鼻腔,45例原发鼻腔外上呼吸消化道.多数患者接受以放疗为主治疗,65例接受放化疗,27例单纯放疗,5例单纯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5年OS、PFS分别为57%、49%.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都显示伴有下颈(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以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更差,其中位生存时间仅19.3个月,2、5年OS分别为28%、11%,而未伴有下颈淋巴结受累的Ⅱ期患者5年OS达68%(P=0.000).治疗模式明显影响预后,综合治疗患者5年OS、PFS分别为64%、52%,显著优于单纯放疗或化疗患者的40%(P=0.006)和42%(P=0.088).结论 区域淋巴结受累水平是Ⅱ期UADT-NKTCL的独立预后因素,伴有下颈淋巴结受累患者预后很差.

    作者:吴润叶;亓姝楠;陈波;刘侃;金晶;王淑莲;刘跃平;宋永文;唐源;唐玉;李宁;卢宁宁;任骅;房辉;杨勇;王维虎;欧阳汉;李晔雄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于MRI的淋巴结包膜侵犯与鼻咽癌3DRT的预后关系

    目的 探讨基于MRI的鼻咽癌患者区域淋巴结包膜侵犯的临床特征与鼻咽癌3DRT的预后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2013年间本院477例采用3DRT初治鼻咽癌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区域淋巴结包膜侵犯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 区域淋巴结包膜侵犯组216例,无包膜侵犯组261例.有包膜侵犯和无包膜侵犯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8.5个月和39.0个月,3年OS、PFS、LRFS、DMFS分别为81.9%、65.8%、87.8%、80.3%和90.7%、85.0%、95.8%、92.9%(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及淋巴结包膜侵犯是影响鼻咽癌患者OS、PFS、LRFS及DMFS的重要影响因素(P=0.000~0.004),而T分期、TNM分期与鼻咽癌患者OS、PFS、DMFS相关(P均=0.000).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是影响鼻咽癌患者生存的预测因子,淋巴结包膜侵犯是影响鼻咽癌患者PFS、LRFS、DMFS因素.结论 淋巴结包膜侵犯患者容易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患者重要预后因素.

    作者:张相国;梁思贤;潘素明;徐晓南;程英;黄菊红;王教成;马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IMRT时代鼻咽癌临床分期的降期新建议研究

    目的 在不改变目前T、N、M分期定义基础上,提出适用于IMRT时代鼻咽癌临床分期的降期新建议.方法 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2006年536例鼻咽癌病例,采用Kaplan-Meier计算DSS率并Logrank检验,Cox法计算各亚组DSS风险比.结果 依据第7版UICC/AJCC分期系统,Ⅰ-Ⅲ期非T3N2M0期患者5年DSS均在85%以上,ⅣA、ⅣB期的分别为71.8%、46.2%(P=0.171),而ⅣC期的仅为24.0%.Ⅲ期患者中非T3N2M0期患者5年DSS (91.5%)高于T3N2M0期患者(78.6%)(P=0.042).T3N2M0期患者DSS经临床综合评估与ⅣA-ⅣB期患者相似.新Ⅰ期包括T1-3N0-1M0和T1-2N2M0,新Ⅱ期包括T3N2M0、T4N0-2M0和 TxN3M0期,新Ⅲ期包括TxNxM1期,新Ⅰ、Ⅱ、Ⅲ期的5年DSS分别为93.3%、72.7%、24.0%(P=0.000),相比于新Ⅰ期,新Ⅱ、Ⅲ期的5年DSS风险比分别为4.01、16.76.结论 IMRT时代把鼻咽癌临床分期降为3个组可以更好地区分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高劲;陈晨;陶亚岚;王晓慧;常晖;李晓惠;潘长川;韩非;苏勇;夏云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17第二届全国放疗靶区勾画学习班在北京成功举办

    2017年5月4-6日,由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承办的2017年第二届全国放疗靶区勾画学习班在北京万寿宾馆多功能厅成功举行.北京医学会会长金大鹏参加开幕式并大会致辞,北京医学会放疗分会主委、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大国际医院放疗科主任王俊杰教授主持.来自全国近500位放疗学者出席,现场做无虚席,网络直播视频点击量累计达24000余次,学员现场互动热烈.

    作者: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瓦里安医用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OBI)维修及保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肿瘤高精度放疗得以广泛开展.IGRT技术使得肿瘤患者在放疗前可提前获取投照区域影像信息,修正位置误差,以提高剂量给予的精度.瓦里安公司作为世界上大的医用直线加速器供应商之一,采用OBI和PortalVision作为其IGRT解决方案,目前已推出多款配备OBI和PortalVision的机型,如IX、Trilogy等.笔者单位目前有两台配备OBI系统[1]的瓦里安医用直线加速器在服役,在平时使用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问题,现就维修及保养方面总结一些经验,与各位同仁分享,希望能有所帮助.

    作者:林治学;王忠文;王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近距离放射治疗临床应用(二)——腹部及盆腔

    本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近距离治疗的临床资料,加之作者及作者单位相关治疗经验,从适应证、禁忌证、靶区范围、剂量、疗效及不良反应等6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案,希望为国内同行提供可靠参考,以期为近距离治疗发展助力.本篇主要探讨腹部及盆腔的恶性肿瘤的近距离治疗.

    作者:程光惠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