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经常可以观察到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甚至激素受体状态都相同的乳腺癌患者,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案,治疗反应和预后却常有很大差异.
作者:陈振东;李敏;陈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维生素D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和促进凋亡的作用早被发现.
作者:郑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及诊疗手段的不断提高,乳腺癌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早期肿瘤的检出率和治愈率不断提高,患者总死亡率逐渐下降.
作者:赵晶;付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正确地认识肿瘤的交界性病变,或称癌前病变,对于肿瘤的临床处理及肿瘤的预防均至关重要.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发生了巨大变化,临床工作者必须重新认识.
作者:阚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全球每年增加约120万妇女乳腺癌患者,死亡50万人[1].近年来乳腺癌有迅速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在欧美发达国家多居女性肿瘤的首位.
作者:刘金有;赵顺庭;张绍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 OBC)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一般系指临床上乳房触不到肿块,以腋窝淋巴结转移癌或其他部位转移癌为首发症状的乳腺癌.
作者:吴晖;欧阳取长;杨小红;王平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近十年来,乳腺癌外科手术范围渐趋缩小,且临床医师更加重视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不能很好地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 ICBN),常导致患者术后患侧臂部、腋部皮肤感觉异常,从而影响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肖体现;廖茂平;张清建;马骥;向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乳腺派杰(Paget)病是合并乳头和乳晕区病变的特殊类型乳腺癌,临床少见,早期易误诊,预后良好,但合并其他类型的乳腺癌者,预后较差.为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和疗效,笔者分析了42例乳腺Paget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斌;魏仁志;付华;王元正;左怀全;刘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各分子亚型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482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资料,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为基础,把乳腺癌分为4种分子亚型:luminal A型[ER(+)或PR(+)且HER-2(-)] , luminal B型[ER(+)或PR(+)且HER-2(+)],HER-2过表达型[ER(-)、PR(-)且HER-2(+)]和basal-like型[ER(-)、PR(-)且HER-2(-)],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 全组共482例,其中luminal A型占46.1%(222/482), luminal B型占14.7%(71/482),HER-2过表达型占10.4%(50/482),basal-like型占28.8%(139/482).运用χ2检验各分子亚型在年龄、月经状况、 肿瘤大小、淋巴结状况和临床分期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组有完整随访资料者共441例,中位随访时间6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的远处转移率均高于luminal A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59, P=0.009);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分子亚型的生存预后,luminal A型的无病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高,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的预后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均<0.050).结论 乳腺癌分子分型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望成为今后制定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依据..
作者:连臻强;何洁华;王曦;唐军;杨名添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腺针吸细胞学(FNAC)检查对乳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93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FNAC检查,按照FNAC诊断标准进行分级诊断;并将其中267例患者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FNAC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FNAC分级诊断结果与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1193例患者中,FNAC诊断:I级886例(74.3%);II级228例(19.1%);III级44例(3.6%);IV级35例(2.9%).乳腺FNAC阳性检出率(III级+ IV级)与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无显著相关性.FNAC检查对乳腺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2.9%(79/85),特异性为100%(182/182);阳性似然比趋向无穷大,阴性似然比为0.07,Youden指数为0.93;假阴性率为7.0%(6/85),无一例假阳性.结论 乳腺FNAC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性高,对临床诊断、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郜红艺;张江宇;张佳立;张安秦;王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41例浸润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病灶及腋窝淋巴结常规超声检查后,再对腋窝淋巴结进行超声造影,先用目测法观察淋巴结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再用QontraXt软件分析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根据超声造影灌注特点,将腋窝淋巴结分为淋巴结转移组(有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无转移组),并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增强模式之间的对比采用χ2检验,造影参数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淋巴结有转移组灌注模式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型或无增强,淋巴结无转移组表现为均匀型增强,两组灌注模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129、0.094、0.140).淋巴结实质内高灌注区与低灌注区的差值(SImax- SImin)有转移组大于无转移组(P=0.000).以SImax- SImin 值大于28为佳临界点,鉴别的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80.8%.结论 超声造影对鉴别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清萍;欧阳秋芳;赵红佳;吴辛颖;高尤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与年轻乳腺癌患者预后有关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征,评估与远处转移潜能相关的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乳腺科1994年1月至1998年4月确诊的年龄≤35岁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91例,其中93例临床资料及随访工作完整,并且93例中63例肿瘤蜡块可用于生物学指标的免疫组化染色.手术方式包括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及经典根治术.所有患者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1997年临床分期标准分期.复习病理切片,包括组织学分类及分级、淋巴管侵犯、淋巴结外软组织受累、广泛性导管内成分和淋巴结受累.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AR)、c-erbB-2、ki67及P53蛋白表达.术后依据病理及生物学指标给予辅助放射治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将93例病例按5年是否转移分为2组,将预后相关因素分为临床、病理及生物学因素.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5年转移率趋势分析,转移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检验水准ɑ=0.05.结果 随访至5年,术后5年远处转移26例, 转移率为28.0 %(26/93).临床分期III期、行经典根治术治疗者5年转移率高(分别为60.7%及43.8%,P<0.01).淋巴结受累1~3、4~6、>6枚的远处转移风险是淋巴结阴性的2.04、3.33、14.63倍,淋巴结外软组织受累的转移风险是未受累的2.41倍,AR阳性是阴性的0.15倍,c-erbB-2(+)、(++)、(+++)分别是c-erbB2(-)的13.51、10.39、12.20倍.结论 年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人为干预手段不能从根本上影响预后,病理指标中淋巴结及结外软组织受累情况、生物学因素中AR及c-erbB-2表达情况是预测远处转移风险的较佳因素.
作者:孟洁;张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肿瘤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肿瘤学专家的相互交流,乳腺癌的治疗已较十多年前有所进步,治疗方法也不再仅限于化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
作者:叶润燊;周永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作用于basal-like型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后对其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细胞分为对照组和5种不同剂量的黄芪注射液作用组.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碘化丙啶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黄芪注射液作用于MDA-MB-231细胞48 h和72 h的OD值采用多个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48 h时细胞周期各阶段细胞比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作用48 h时,各剂量组均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P<0.01),其效应呈质量浓度依赖性.作用48 h时,高剂量组(2×10-1~2×10-2 g/ml)黄芪注射液还可促进细胞凋亡(χ2=8.01,P=0.00);作用72 h时,高剂量组仍呈抑制作用,但随质量浓度的降低,抑制作用减少,低剂量黄芪组(2×10-4 ~2×10-5 g/ml)有促进增殖作用(P<0.01);中高剂量组(2×10-3 g/ml)可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为basal-like乳腺癌的治疗带来益处..
作者:刘鹏熙;周瑞芳;谭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癌组织中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B(KIF1B)基因mRNA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估其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1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癌组织中KIF1B mRN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KIF1B mRNA水平分组的阈值;χ2 检验比较组间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时序检验比较组间生存期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KIF1B mRNA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KIF1B mRNA水平在各临床病理因素亚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IF1B mRNA低水平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无转移生存率显著低于高水平组(χ2=4.714 P=0.030,χ2=4.393 P=0.036),而3年无病生存率和3年无转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IF1B基因表达状态、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PR状态是患者独立预后因素,KIF1B mRNA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比为3.53 (95% CI为1.54~8.08,P=0.003).结论 KIF1B mRNA在乳腺原发癌组织中下调与患者的预后差相关,且是独立预后预测分子标志物..
作者:李林;李晓青;潘秀华;冯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前哨淋巴结活检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活检结果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方案.前哨淋巴结状态的检查方法一般包括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学检查、术中印片细胞学检查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
作者:赵彬;范林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就乳腺癌的分子改变、细胞组成和临床结局而言,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这种异质性对发展与临床预后或预测有关的肿瘤分类是一种挑战.
作者:唐振宁;范林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作者:阚秀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