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乳腺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乳腺病(电子版)杂志

(非官网)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78-168
  • 国内刊号:1674-0807
  • 影响因子:1.06
  • 创刊:200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妇产科学
  • 还需要咨询该刊物的详情?->
相关期刊
最新资讯
期刊级别: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
期刊标签:妇产科学
国际刊号:78-168
国内刊号:1674-0807
邮发代号: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创刊时间:2007
发行周期:

中华乳腺病(电子版)杂志简介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系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乳腺病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由著名肿瘤学专家孙燕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姜军教授担任总编辑。本刊自2007年创刊起连续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且从2009年起连续多次通过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的综合评定和专家评议,被遴选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5年被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并先后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1C)、《乌利希期刊指南》、 《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l)等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自创刊以来多次荣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奖和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优秀编校质量奖。本刊以从事乳腺疾病相关专业医务和科研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乳腺疾病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临床诊断治疗技术和经验,介绍国内外乳腺病领域最新的发展趋势。

栏目设置

杂志收录/荣誉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华乳腺病(电子版)杂志投稿要求

中华乳腺病(电子版)杂志社征稿要求

  文字稿件应具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须核对无误,用词规范,语句通顺,结构严谨。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及斜体等应予注明。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应说明是否获得有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论著性文章4000字左右,综述、讲座5000字左右,论著摘要、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等一般不超过2000字,文稿附图量不限,提倡多附图。视频稿件应新颖、优质、音质良好、图像清晰,图文并茂。放映时间一般为20~30 min,要求提供与演讲/演示完全匹配的幻灯,幻灯要求采用Power Point格式,声音文件采用WAV、MID、MP3、RAM等格式,视频文件采用MPEG和AVI格式;视频和幻灯资料中的文字要求与文字稿件的要求相同。

  1 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除公知公用者外,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5个汉字,最好不使用副标题。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 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2 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作者单位名称(具体到部门)、邮政编码及通讯作者的姓名、电子信箱等脚注于题名页。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附亲笔签名同意在本刊发表的函件。集体署名的文章,于文题下方署名单位,于文末列出整理者姓名,并在论文首页脚注通讯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讯作者只列1位,由投稿者自己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

  3 摘要

  综述性文章须附中文摘要,摘要不能与前言重复,需概述全文的主要内容;论著性文章须附中、英文摘要,均为400字(词)左右,且中英文摘要的内容应基本一致。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每个字母均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单位名称(具体到部门)、所在城市、邮政编码及国名。应列出全部作者的姓名,如作者工作单位不同,只列出第一作者的工作单位。例如:FAN Lei, MU Dian-bin, GAO Yan, ZHONG Wei-xia, WANG Chun-jian, WANG Yong-sheng. Breast Disease Center, Tumor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117,China。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论著性文章摘要包含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s)四要素。(1)目的 用1~2句话交代研究的目的和本研究的运用前景,说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或者新颖性。(2)方法 是摘要中最重要的部分,其科学性、严谨性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学术水平。临床研究论文应交代:①研究的设计方法。例如,是前瞻性的还是回顾性的,是描述性的还是对照性的;临床病例的收集与分组方法。不应简单地说以多少例某某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交代清楚病例资料的来源、收集时间、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病例资料的基本情况、对照组的情况、健康对照组的来源、分组的依据和标准、分组后各组资料的可比性情况;②对于临床干预措施或指标的检测,应当具体说明干预起止时间和间隔、剂量,检测样本采集的时间、部位、方法,样本检测的方法等。③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应根据实验设计的类型写明统计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定量资料的t检验”等。基础研究论文应当交代:①实验的地点,实验动物的种属、样本数,实验动物分组的方法、实验模型制备的方法,模型成功的标准,如何分组对照,对照组的基本情况;②干预的方法、给药的剂量和途径,样本取材部位和时间,样本检测方法等;③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应写明统计方法的具体名称)。(3)结果 根据方法部分的内容,依序交代结果,要求写出结果的主要数据及可信值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需要注意的是,阴性结果也需要报告。结果中不应有任何推理和解释。(4)结论 结论应恰当,应根据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立论和推理应有充分依据,要避免笼统套话和猜测性语言。

  4 关键词

  论著需分别在中、英文摘要后标引2~5个中、英文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的词,可按下列方法处理:(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表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每个英文关键词首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分隔。

  5 研究设计

  科学研究应严格按统计研究设计进行,并严格按调查或实验设计原则(即重复、随机、对照和均衡原则)实施。调查设计应交代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属于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或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受试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干预效果的评价标准等。应交代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6 研究方法

  个人创造的方法应详细说明“方法”的细节,以备他人重复。改进的方法应详述改进之处,并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原方法的出处。原封不动地使用他人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方法的出处,无须展开描述。

  7 统计学

  (1) 在资料的收集与表达方面,应根据实验设计类型正确地收集实验资料,并根据资料的分布类型,选用合适的方法表达资料。不能用表达正态分布定量资料的方法来表达呈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例如:对于服从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采用中位数M(QR)的方式表达,不应采用(均数±平均差)的方式表达。(2)在资料的统计分析方面,对于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前者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者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要避免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有明显曲线变化趋势的资料。不宜用相关分析说明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吻合程度的高低,应选用一致性检验(或称Kappa检验)。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3)在结果解释和表达方面,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 《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总之,在“统计学处理”部分应交待清楚研究设计的类型,资料的前提条件(即是否满足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并给出相应统计量的值及对应的具体P值),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和版本,以及具体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和检验水准。

  8 医学名词

  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9 缩略语

  文题中一般不使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中文全称,然后括号注出英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缩略语应尽量少用,1篇文章内一般不宜超过5个,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10 图表

  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只看图(表)、图(表)题和图例及图注(表注),就可理解图意。图表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须与正文一致。每幅图表单占l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全文只有1幅图时图序写作图l,只有1个表时表序写作表l。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内容(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编制统计表时要注意合理安排纵横标目,表中的数据含义要表达清楚,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可比准确测量的精度多一位。统计图不宜过大,最大宽度半栏图不超过7.5 cm,通栏图不超过17.0 cm,高与宽的比例应掌握在5∶7;绘制统计图时要注意所用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要符合数学原则。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英寸。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11 动态影像资料

  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音频资料要求无杂音,声音文件采集质量不低于11.025 kHz、16bits、Mono。视频资料要求图像清晰稳定,剪接顺畅,保持可能获得的最高清晰度模式,每幅图像颜色数不低于256色或灰度级不低于128级。有条件的请配上字幕或解说,字幕不小于四号字,中文字体采用常用的宋体、仿宋体、黑体和楷体,英文字体限于Windows提供的字体;解说要求准确、生动、清晰,解说语音中文采用标准的普通话配音,英语使用标准英语配音。动画资料要求科学、准确、形象,文件使用GIF和SWF格式。

  12 计量单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但如果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血压的计量单位恢复使用毫米汞柱(mm Hg),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 Hg与kPa的核算系数(1 mm Hg=0.133 kPa)。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只写1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的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例如:“42.6 ng/L±6.2 ng/L”可以写作“(42.6±6.2) ng/L”。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光密度)的符号为D,“D”为斜体字。

  13 数字

  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字时,每三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71,329.476,56”应为“71 329.476 56”。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95%,(40.6±0.5)%不要写成40.6±0.5%。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写成4×3×5 cm3。

  14 志谢

  置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用于对参与部分工作、提供技术性帮助、提供工作方便、给予指导但尚达不到作者资格者,以及提供资助的团体或个人表示感谢。文字力求简练,评价得当,并应征得被志谢者本人同意。

  1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按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并在文内引用处右上角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出版年、卷号及起止页。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排列于文末。举例:

  [1]张保宁,张慧明.我国乳腺癌保乳手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73-76.

  [2]陶莉,王洪林,陈剑,等.唑膦酸治疗7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12):1057-1059.

  [3]Paola P, Maria L P, Antonietta P G, et al. Nonrandom distribution of aberrant promoter methylation of cancer related genes in sporadic breast tumors[J]. Clin Cancer Res,2004,10(16):5349-5354.

  [4]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7.

  [5]武正炎.急性乳腺炎[M]//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4.

  [6]Saunders C M. Breast cancer in pregnancy[M]// Shaugn O’Brien P, Maclean A. Hormones and cancer. London: 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Press, 1999:312-321.

  [7]张保宁,张柏林.乳腺癌保乳治疗的患者选择[J/CD].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2(5):506513 [2009-01-02].http://www.cqvip.com/onlineread/onlineread.asp?ID=28431704.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华乳腺病(电子版)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乳腺病(电子版)杂志发文量
中华乳腺病(电子版)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正确认识乳腺增生性病变

    乳腺科收治的患者中,90%是乳腺良性疾病(benign breast disease, BBD),可简单分为三类:先天性病变、正常乳腺发育和复旧异常( aberrations of normal development and involution, ANDI)和非ANDI病变[1-2]。对于ANDI,临床上研究较少,常常认识不足。在女性的一生中,乳房受内分泌等诸多因素调控,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极易出现各种异常改变,甚至发生病变,哪些属于生理范畴,哪些属于病理范畴,特别是其与乳腺癌的关系,令大部分女性甚至专科医师都产生很大的疑虑和困扰。

    作者:王颀;韩晓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MicroRNA与乳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MicroRNA (miRNA)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能通过与靶mRNA特异的碱基配对引起靶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从而对基因进行转录后的表达调控[1].目前普遍认为miRNA参与的基因调控是遗传程序中基本的一步,调控着细胞分化、生长、凋亡、代谢等功能[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种miRNA参与了癌细胞重要的生物程序的调控,间接地起着促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功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本文就miRNA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毛启新;张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筛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蛋白谱

    目的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 MS)技术检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内蛋白质谱的变化,筛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相关蛋白质.方法 60份样本来自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CEF新辅助化疗前后的乳腺癌组织.化疗前,行粗针穿刺获得乳腺癌组织;化疗后,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取样.应用SELDI-TOF MS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的蛋白质谱,所得数据采用Biomarker wizard 3.0.2软件分析,得到差异蛋白谱,再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和配对设计t检验.根据差异蛋白质的质荷比,在SWISS-PROT数据库中检索与差异蛋白质相匹配的存在于乳腺组织或乳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质.结果 通过比较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蛋白峰值,筛选出8个蛋白峰有差异的蛋白质,其质荷比(m/z)分别为5825.9、8949.5、11 053.5、11 652.0、17 898.9、22 250.6、26 055.5、38 546.6,化疗后这8个蛋白峰均高于化疗前(11.0±5.0比8.2±4.9、10.7±4.5比6.3±3.4、22.3±9.9比15.3±9.9、28.0±10.2比21.4±9.3、9.5±4.6比5.4±3.4、1.1±1.0比0.6±0.5、2.0±0.7比1.5±0.7及2.7±2.2比1.5±1.2,P值均<0.05).结论 应用SELDI-TOF MS技术可以筛选出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相关的蛋白质谱.

    作者:袁凯;张坤;马英路;付荣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诊断中青年乳腺癌的价值

    目的 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诊断中青年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进行FFDM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中青年乳腺癌与良性乳腺病患者共375例.X线诊断标准采用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Ⅰ~Ⅲ级为良性,Ⅳ、Ⅴ级为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同时分析乳腺癌的X线表现.以致密型和多量腺体型为A组,少量腺体型和脂肪型为B组,两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乳腺癌的X线征象包括肿块或结节、钙化、片状致密影、结构紊乱等.FFDM诊断的灵敏度为82.0%(91/111),特异度为87.1%(230/264),阳性预测值为72.8%(91/125),阴性预测值为92.0%(230/250),正确率为85.6%(321/375).A、B两组的FFDM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5%(35/47)和87.5%(56/64),84.4%(108/128)和89.7%(122/136),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能及时发现乳腺病灶,对中青年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X线诊断为BI-RADS-Ⅳ、Ⅴ级时建议行手术活组织检查.

    作者:丁汉军;郭媛;汪珍穗;纪昌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脂联素及其受体在肥胖相关的乳腺癌中的作用

    肥胖指脂肪组织在体内异常或过度的蓄积.它影响着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和预后.脂肪组织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其中脂联素在肥胖相关的乳腺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浆或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肥胖相关的乳腺癌的关系受患者月经状态、乳腺癌家族史、体质指数等因素的影响.脂联素对乳腺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阻止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参与肿瘤细胞的血管化、影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性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脂联素在肥胖相关的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有可能为乳腺癌的预防或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突破口.

    作者:尹庚申;郭明明;余之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乳腺癌的精准诊疗:临床发展新趋势

    近10余年来,乳腺癌临床诊治研究快速发展,其重要进展是在临床诊治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小有效治疗”,形成了二个重要趋势,即遵循指南和个体化治疗。一方面,越来越多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发表,使乳腺癌的临床指南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治不再是依据医师的“临床经验”,而是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临床指南”,大大减少了盲目和不合理的治疗。另一方面,医师诊断乳腺癌时,患者间存在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肿瘤的临床分期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分子分型不同以及伴随疾病不同等情况。因此,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不能像“熟练工人生产合格产品”一样,千篇一律采用一种治疗方法,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发展了重要的“个体化治疗”理念。

    作者:姜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病理学证实的70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患者、61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和68名健康人的外周血,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PCs[CD34、CD1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阳性细胞]水平.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3组间EPCs阳性率及其表面标志物CD34、CD133和VEGFR-2表达量的差异,并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分析乳腺癌患者EPCs阳性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间EPCs表面标志物CD34、CD133和VEGFR-2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在乳腺癌患者、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中,EPCs阳性率及其表面标志物CD34、CD133和VEGFR-2表达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811,P<0.001;F=15.275,P<0.001);健康人及乳腺纤维腺瘤组均未检测到EPCs,组间两两比较显示,EPCs表面标志物CD34、CD133和VEGFR-2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量[M(P25~P75):0.006%(0.003% ~6.008%)]明显高于健康人及乳腺纤维腺瘤患者(P=0.002、0.003),乳腺癌组EPCs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健康人及乳腺纤维腺瘤患者[11.4%(8/70)分别比0(0/68)、0(0/61),P=0.006、0.007].但EPCs阳性率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ER、PR和HER-2状态均无关(P均>0.050).进一步分析EPCs阳性的8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后发现,Ⅰ期患者(n=4)外周血中EPCs表面标志物CD34、CD133和VEGFR-2的表达量明显低于Ⅱ~Ⅳ期患者(n=4)[(0.300±0.162)% 比(1.130±0.318)%,t=4.640,P=0.004],而淋巴结转移者(n=4)EPCs表面标志物CD34、CD133和VEGFR-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转移者(n=4)[(1.062±0.424)% 比(0.370±0.287)%,t=2.700,P=0.040].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EPCs表面标志CD34、CD133和VEGFR-2表达水平较高,其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作者:王佳铭;魏刚;马震;王长青;严时;刘岩;李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乳腺癌摆位误差分析

    目的:基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机自带的兆伏级( megavoltage computed tomography, MVCT)图像引导系统,分析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摆位误差,并计算计划靶区( 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的外扩间距值。方法本研究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肿瘤放疗科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14例乳腺癌患者,每次治疗前均行MVCT图像扫描,将其与定位时的千伏级CT ( kilovoltage computed tomography, kVCT)图像融合配准,记录患者左右( X)、头脚( Y)、腹背( Z)和横断面方向旋转(Roll)的误差值,根据公式外扩间距M=2.5∑+0.7δ-3,计算PTV的外扩间距值。结果所有患者共行314次治疗前MVCT扫描,其中X、Y、Z三维方向平移误差值小于5 mm,所占比例分别为89.81%(282/314)、82.17%(258/314)和97.13%(305/314),Roll方向旋转误差小于2°所占比例为91.08%(286/314);X、Y、Z和Roll方向摆位误差值分别为(4.26±3.70)mm、(3.10±2.80)mm、(2.02±1.50)mm 和(0.70±0.40)°,根据公式得出在X、Y、Z三个方向PTV外扩间距值分别为4.56、3.44、2.79 mm。结论 HT自带MVCT图像引导系统应用下,乳腺癌放疗的摆位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X、Y、Z三维方向分别外扩边距值5、3、3 mm,能够为临床精确治疗提供一定的质量保证。

    作者:朱夫海;胡小龙;刘鹤飞;吴伟章;王颖杰;夏廷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乳腺癌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16和 Epstein-Barr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和Epstein-Barr病毒(EBV)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40例浸润性导管癌、30例浸润性小叶癌,20例原位癌)、20例乳腺纤维瘤以及10例乳腺正常组织标本HPV16的E6基因位点和EBV的内部重复序列BamHIW区域进行扩增,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上述标本进行HPV16和EBV潜在膜蛋白( LMP-1)染色,以判断标本是否有HPV16及EBV感染,计算病毒检出率。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病毒检出率及比较PCR、免疫组织化学两种方法对乳腺组织标本病毒感染的检出率有无差异采用χ2检验。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标本中HPV16及EBV阳性细胞率的比较选用方差分析以及Bonferroni两两比较。结果 PCR结果显示:HPV16病毒检出率在乳腺癌标本为44.44%(40/90),乳腺纤维瘤标本为5%(1/20),正常乳腺组织为0;EBV的病毒检出率在乳腺癌标本中为43.33%(39/90),乳腺纤维瘤标本及正常乳腺组织均为0。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中,HPV16和 EBV 的病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38,P=0.539;χ2=1.867,P=0.39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PV16病毒检出率在乳腺癌标本为42.22%(38/90),乳腺纤维瘤标本为5%(1/20),正常乳腺组织为0;EBV病毒检出率在乳腺癌标本为42.22%(38/90),乳腺纤维瘤标本及正常乳腺组织均为0。有HPV16病毒感染的乳腺癌组织标本中,HPV16阳性细胞率在浸润性导管癌为(29.78±0.38)%,浸润性小叶癌为(28.31±0.53)%,原位癌为(51.83±0.6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7.779,P=0.000);有 EBV 病毒感染的乳腺癌组织标本中,EBV 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9.73±0.51)%、(28.14±0.65)%及(51.11±0.6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771,P=0.000);原位癌标本中,HPV16和EBV的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病理类型的乳腺癌( P均=0.000)。两种方法对乳腺癌标本 HPV16及 EBV 的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90, P=0.764;χ2=0.023,P=0.880)。结论 HPV16和EBV两种病毒的感染与乳腺癌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其感染程度可能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有关。

    作者:贺晨阳;王廷;吕勇刚;张聚良;李永平;赵戈;马福成;刘家云;陈江浩;王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循环乳腺癌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应用于药物敏感性的个体化检测

    循环肿瘤细胞( 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零星地存在于实体瘤患者的外周血中。加强对CTC分离、体外培养以及鉴定技术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对肿瘤中新发突变进行鉴定,从而实现对患者药物敏感性变化的无创性监测。 Yu等从6例ER阳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成功分离出CTC并建立了CTC细胞系。对5种CTC细胞系进行测试,其中3个可使小鼠成瘤。对 CTC 细胞系进行基因测序,除了检测到原位癌中存在的PIK3 CA 基因突变,还在基因ESR1、PIK3 CA 和FGFR2中发现了新获得的突变。对这些携带多个突变位点的CTC细胞系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新的治疗靶标。该研究发表在 Science 2014年第6193期216~220页。

    作者:阎文婷(译);刘军兰;姜军(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杂志往期目录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明哥** 的反馈: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小小小硕** 的反馈: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快点毕业** 的反馈: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大圣西归** 的反馈: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谢正勇** 的反馈:

请问一下,中华乳腺病(电子版)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爱有天意** 的反馈:

昨天联系了中华乳腺病(电子版)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flytoyou** 的反馈: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春风沉醉de早上** 的反馈:

求助各位学友,还有3天就投稿满一个月了,但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初稿待处理,请问这样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现在想撤稿了,官网也没有撤稿的选项,请问该如何撤稿呢?

haiyu** 的反馈:

中华乳腺病(电子版)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nblove** 的反馈:

9月中旬在投中华乳腺病(电子版)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