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绝经前乳腺癌患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化疗能否提高月经复潮,保护卵巢功能.方法 检索Embase、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网数据库,收集截至2016年12月关于GnRHa对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卵巢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运用Jadad评价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量,选择相应效应模型并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患者714例.接受GnRHa联合化疗的患者自然月经复潮率高于单纯化疗(OR=2.42,95%CI:1.16~5.05,P=0.02).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OR=1.76,95%CI:1.21~2.56,P<0.01).年龄与月经复潮率无关(<40岁组:OR=1.71,95%CI:0.70~4.15;P=0.24;≥40岁组:OR=1.27,95%CI:0.48~3.34;P=0.63).与他莫昔芬联合GnRHa组相比,未使用他莫昔芬组患者的月经复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39,95%CI:1.73~6.65,P<0.01).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联合GnRHa对月经复潮有影响(OR=2.49,95%CI:1.06~5.89,P=0.04).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患者的潮热、阴道干涩、情绪改变及性欲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87,95%CI:1.00~3.51,P=0.05;OR=1.20,95%CI:0.66~2.20,P=0.55;OR=1.51,95%CI:0.56~4.07,P=0.41;OR=1.21,95%CI:0.64~2.32,P=0.56).结论 GnRHa联合化疗可以提高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月经复潮率.
作者:廖春淮;刘剑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管镜定位及超声引导下乳管内病灶真空辅助空芯针活组织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乳管镜检查发现导管内病灶并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乳管镜定位及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空芯针活组织检查29例(微创手术组),常规开放手术切除病变乳管46例(常规手术组).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病理结果、切口长度及患者对切口美观性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年龄、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等指标不符合正态分布,用M(P25~P75)表示,采用2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为10.0(8.0~15.0)min,低于常规手术组的36.5(32.0~40.3)min(Z=-7.267,P<0.001).微创手术组的病理检出率为100.0%(29/29),高于常规手术组的71.7%(33/46)(χ2=9.914,P=0.002).微创手术组切口长度为0.5(0.5~0.7)cm,常规手术组为2.0(2.0~3.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38,P<0.001).微创手术组患者对切口美观性的满意度为96.6%(28/29),高于常规手术组的76.1%(35/46)(χ2=4.124,P=0.042).所有病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范围:12~47个月).微创手术组无一例复发,常规手术组有1例半年后接受了二次手术.结论 乳管镜定位及超声引导下的真空辅助空芯针活组织检查治疗乳管内病灶具有微创、手术切口小、美观、手术时间短、准确率高等优点,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马宏民;龙天柱;姚育芝;蔡媛璇;扶本洁;滕元;樊哲;朱彩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保留乳房手术(简称保乳术)和乳房根治术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符合要求的队列研究.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病例数、生存曲线、风险比(HR)等],并运用改良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文章的质量进行系统评价.若文中未提及HR,则运用Engauge Digitizer 6.2软件提取各研究中生存曲线的数据,再计算出乳房根治术和保乳术患者OS率、DFS率以及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RFS)的ln(HR)和se[ln(HR)];若文中提及HR,则直接计算出ln(HR)和se[ln(HR)].后统一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10篇,累计样本量5487例患者.NOS评价结果显示,所有纳入文献评分为7~9分,均为质量较高的文献.Meta分析显示,在三阴性乳腺癌的队列研究中,保乳术患者OS率明显高于乳房根治术者(HR=1.25,95%CI:1.09~1.44,P=0.001).而保乳术与乳房根治术相比,患者DFS率和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RFS)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0.97,95%CI:0.72~1.30,P=0.830;HR=1.11,95%CI:0.93~1.34,P=0.250).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的OS率优于乳房根治术,因此,满足保乳术指征的患者应该尽量选择保乳术.
作者:吕文芝;丁波泥;钱立元;吴唯;文言广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病理学证实的70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患者、61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和68名健康人的外周血,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PCs[CD34、CD1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阳性细胞]水平.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3组间EPCs阳性率及其表面标志物CD34、CD133和VEGFR-2表达量的差异,并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分析乳腺癌患者EPCs阳性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间EPCs表面标志物CD34、CD133和VEGFR-2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在乳腺癌患者、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中,EPCs阳性率及其表面标志物CD34、CD133和VEGFR-2表达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811,P<0.001;F=15.275,P<0.001);健康人及乳腺纤维腺瘤组均未检测到EPCs,组间两两比较显示,EPCs表面标志物CD34、CD133和VEGFR-2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量[M(P25~P75):0.006%(0.003% ~6.008%)]明显高于健康人及乳腺纤维腺瘤患者(P=0.002、0.003),乳腺癌组EPCs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健康人及乳腺纤维腺瘤患者[11.4%(8/70)分别比0(0/68)、0(0/61),P=0.006、0.007].但EPCs阳性率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ER、PR和HER-2状态均无关(P均>0.050).进一步分析EPCs阳性的8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后发现,Ⅰ期患者(n=4)外周血中EPCs表面标志物CD34、CD133和VEGFR-2的表达量明显低于Ⅱ~Ⅳ期患者(n=4)[(0.300±0.162)% 比(1.130±0.318)%,t=4.640,P=0.004],而淋巴结转移者(n=4)EPCs表面标志物CD34、CD133和VEGFR-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转移者(n=4)[(1.062±0.424)% 比(0.370±0.287)%,t=2.700,P=0.040].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EPCs表面标志CD34、CD133和VEGFR-2表达水平较高,其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作者:王佳铭;魏刚;马震;王长青;严时;刘岩;李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PTEN基因的关系.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查询PD-L1 mRNA在浸润性乳腺癌数据集(包括115例TNBC和702例非TNBC)中的表达情况.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第180医院收治的182例浸润性乳腺癌术后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包括62例TNBC和120例非TNBC,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L1和PTEN的表达情况.用t检验比较TCGA数据库中2组的PD-L1 mRNA表达量,率的比较用 χ2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石蜡标本中2组PD-L1表达强度,并用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PD-L1与PTE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浸润性乳腺癌中3.8%(31/817)有PD-L1 mRNA上调,其中TNBC组的表达上调率为8.7%(10/115),高于非TNBC组的3.0%(21/702)(χ2=7.314,P=0.007),TNBC组的PD-L1 mRNA表达量为8.05±0.91,高于非TNBC组的7.38±0.73(t=7.510,P<0.001).石蜡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NBC组的PD-L1阳性表达率为14.5%(9/62),高于非TNBC组的5.0%(6/120)(χ2=4.895,P=0.027),而且PD-L1阳性表达强度也高于非TNBC组(Z=-2.291,P=0.022).TNBC石蜡标本中PD-L1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χ2=6.913,P=0.009;r=-0.382,P=0.002).结论 TNBC中PD-L1表达高于非TNBC,并与PTEN负相关,其可能成为TNBC患者的免疫治疗靶点.
作者:魏开鹏;陈海莺;陈燕红;邱建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微RNA(miRNA)-3178和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在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1)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单药多柔比星(DOX,0.125、0.250、0.500μmol/L)、紫杉醇(PTX,0.20、0.40、0.80μmol/L)或联合Gen(2.5μmol/L)处理MDA-MB-231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并计算药物的IC50;(2)采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干扰技术,将miRNA-3178小干扰片段瞬时转染MDA-MB-231细胞(miRNA-3178 siRNA组),以转染无义siRNA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再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干扰结果,并分别用不同浓度DOX或PTX处理miRNA-3178 siRNA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检测2组细胞间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差异;(3)分别用0.250μmol/L DOX、0.40μmol/L PTX及2.5μmol/L Gen处理MDA-MB-231细胞,再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所有处理组与未处理组细胞miRNA-3178表达量的差异.2组细胞间生长抑制率及miRNA-3178表达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细胞间miRNA-3178表达量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 (1)MTT结果显示:用0.125、0.250、0.500μmol/L DOX单药处理MDA-MB-231细胞48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6.7%±0.4%、25.9%±0.1%及44.9%±0.1%,联合2.5μmol/L Gen处理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显著增加,分别为29.8%±0.3%、45.3%±0.4%及68.5%±0.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12、61.57、82.70,P均<0.001);用0.20、0.40、0.80μmol/L PTX单药处理MDA-MB-231细胞48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5.3%±0.3%、27.9%±0.5%及39.2%±0.1%,联合2.5μmol/L Gen处理后细胞生长抑制率也显著增加,分别为32.7%±0.7%、48.3%±0.1%及63.3%±0.2%,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t=34.41、58.63、213.91,P均<0.001).DOX单独作用于细胞的IC50为1.230μmol/L,联合2.5μmol/L Gen后,IC50降低为0.440μmol/L;PTX单独作用于细胞的IC50为0.64μmol/L,联合2.5μmol/L Gen后,IC50降低为0.27μmol/L.(2)在不同浓度DOX(0.125、0.250、0.500μmol/L)或PTX(0.20、0.40、0.80μmol/L)的作用下,miRNA-3178 siRNA组MDA-MB-231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低于其阴性对照组(转染无义siRNA)(12.3%±0.6%比16.7%±0.4%,21.2%±0.9%比25.9%±0.1%,27.2%±0.9%比44.9%±0.1%,t=8.99、7.33、27.34,P均<0.050;8.8%±0.5%比15.3%±0.3%,13.4%±1.1%比27.9%±0.5%,20.2%±0.9%比39.2%±0.1%,t=16.80、17.57、30.48,P均<0.001).(3)所有处理组及未处理组细胞间miRNA-3178表达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6.57,P<0.001).组间两两比较显示,与未处理组相比,DOX(0.250μmol/L)及PTX(0.40μmol/L)处理组MDA-MB-231细胞miRNA-3178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611、0.235),而Gen(2.5μmol/L)可显著增加MDA-MB-231细胞miRNA-3178的表达量(11.10±0.33比5.77±0.21,P<0.010).结论 Gen和miRNA-3178可能增加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对PTX和DOX化疗的敏感性.
作者:陶静;陈列;孔鹏;周文斌;潘红;王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具有重要的疗效预测及预后价值.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外周血中的免疫细胞同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一样,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通量流式细胞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肿瘤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保证.肿瘤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不仅数量及功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对疗效预测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对外周血免疫细胞的检测手段、数量和功能变化,以及疗效预测和预后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郭亮;吴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随着临床诊疗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能获得长期生存,乳腺癌眼部转移的病例也增多.当乳腺癌患者发生眼部转移时,容易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乳腺癌患者眼部转移的诊断,多以乳腺癌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和眼部检查(眼底镜、眼部超声、眼底自发荧光检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等)为主.治疗方面尚存在争议,一般认为在乳腺癌全身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治疗,如眼部体外放射治疗、质子放射治疗、经瞳孔温热疗法、光动力学疗法、玻璃体内注射贝伐珠单克隆抗体等.笔者从乳腺癌眼部转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供临床参考.
作者:陈畅;黄欣;茅枫;周易冬;林燕;孙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针对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但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却受到耐药的限制.随着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和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得到深入研究.ESR1基因、细胞生长旁路途径、细胞周期检查点等发生改变均可能导致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耐药.目前,针对其中某些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的分子靶点已研制出新型的靶向药物.利用靶向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来克服特定人群的内分泌治疗耐药现象,可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笔者就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及其可能克服耐药的靶向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汤琦;陈德滇;蔡尚立;张钰梓;聂建云;周绍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Langer's腋弓是一种腋窝下变异的解剖学结构.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者指出Langer's腋弓与乳腺癌手术效果及其他疾病的发生有关.由于其发生率低,临床医师对其缺乏相应认识,常导致错误判断及处理.因此,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关于Langer's腋弓解剖学结构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医师充分认识这一变异解剖结构提供参考,从而减少因错误判断造成不良后果.
作者:龙琴;郑鸿;卢潇;高林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标准化治疗方法之一,因此,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评估以及评估的标准化非常重要.不同病理评估标准的主要区别在于pCR的定义不同.现阶段一般把ypT0/is ypN0定义为pCR,即化疗后乳腺内可残留DCIS,但腋窝淋巴结内无癌细胞残留.笔者将着重介绍日本乳腺癌学会所采用的病理评估标准,并把该标准与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残余肿瘤量(Residual Cancer Burden)系统、英国的Millar和Payne法,以及天津市肿瘤医院推荐的病理评估标准等进行比较.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pCR者相比非pCR者,其DFS率和OS率均有明显提高.但是,pCR对于各种乳腺癌亚型的意义不尽相同,而pCR可能不是新辅助化疗的唯一预测因子.
作者:唐小燕;郎荣刚;付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易性癖是一种少见的性别认同障碍,患者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要求变换生理的性别特征[1]. 男女发病均有报道,以男性较多,男女比例约为3 : 1[3-5]. 注射式隆乳术曾是乳房整形的一种常用方法,既往注射材料是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gel,PAAG),凝胶被注射至乳腺后间隙内使乳房隆起,以达到外形丰满、增大乳房的目的.PAAG注射隆乳术后常见并发症有乳房硬结、疼痛、炎症、血肿、外形不佳、隆乳剂移位等[6]. 因此, 2006 年 5 月后, PAAG不再用于人体[7].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于2015年8月收治1例自行注射式隆乳术后并发感染的男性易性癖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英;刘静;齐小梅;颜贤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乳腺癌是造成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其治疗及预后仍然面临重大挑战.胎盘特异性基因1(PLAC1)在胎盘以外的正常组织中基本不表达,但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有表达,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尤其丰富,可能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浸润及转移相关.PLAC1作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具有免疫原性,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PLAC1抗原表位的免疫治疗,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笔者就PLAC1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
作者:刘东洋;陈风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