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肿瘤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66
  • 国内刊号:11-2152/R
  • 影响因子:1.90
  • 创刊:1979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47
  • 全年订价:4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医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
  • 肿瘤学
中华肿瘤杂志   2010年6期文献
  • 胆管引流术与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和经皮经肝胆管支架置入术(PTBS)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21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中,161例行PTBD,49例行PTBS.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电话随访或从患者复检记录中获取随访资料.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5 d,PTBS组(15例)血清总胆红素(TB)下降了(178.04±42.32)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DB)下降了(83.97±23.63)μmol/L;PTBD组(28例)血清TB下降了(95.67±34.28)μmol/L,血清DB下降了(49.84±28.21)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35).术后6~9 d,PTBS组(28例)血清TB下降了(188.22±79.90)μmol/L,PTBD组(126例)下降了(141.39±65.32)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血清DB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PTBD组和PTBS组的中位通畅期分别为60和197 d,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8和245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FIBS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PTBD.

    作者:白爱国;郑传胜;周国锋;梁惠民;冯敢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胸腔灌注奈达铂与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胸腔灌注奈达铂(NDP)与顺铂(DD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患者的牛活质量及毒副反应.方法 68例确诊为NSCLC(湿性Ⅲb期)的患者,经胸腔置管引流术排尽积液后,随机分为NDP组和DDP组,每组34例.NDP组采用NDP 40 mg/m2和氟美松10 mg溶于40 ml生理盐水,胸腔内灌注;DDP组采用DDP 40 mg/m2和氟美松10 mg溶于40 ml生理盐水,胸腔内灌注.每周1次,连续2~4周.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常规支持对症治疗,观察并比较各组的疗效、毒副反应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NDP组有效率为88.2%,DDP组有效率为61.7%(P<0.01).NDP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DDP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P组的Karnofsky评分较DDP组有显著提高(P<0.05),NDP组的患者生存期较DDP组显著延长.结论 NDP胸腔灌注治疗NSCLC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且毒副反应轻的方法 .

    作者:丛莹莹;刘美艳;蔡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核苷类似物防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肿瘤患者化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核苷类似物防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非肝脏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HBsAg阳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及结果 .58例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于化疗前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比较两组HBV再激活的发生情况;对照组根据化疗后使用抗HBV药物与否及使用时段,比较未用抗HBV药物者(A组)、HBV再激活后方使用抗HBV药物者(B组)和尚未发生HBV再激活即使用抗HBV药物者(C组)之间的病情发展、转归及疗效等.结果 预防组22例患者中,仅3例(13.6%)发生HBV再激活,且肝炎发病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无重型肝炎及死亡病例.对照组36例患者中,22例(61.1%)发生HBV再激活,重型肝炎发病率(27.8%)和死亡率(16.7%)均高于预防组,肝功能损害程度亦高于预防组.在对照组中,A组5例患者均因肝功能衰竭死亡;B组13例患者中,4例发展为重型肝炎,其中1例死亡;C组18例患者中,4例出现HBV再激活,但其肝炎发病程度、病情转归、疗效均优于B组.结论 HBsAg阳性的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前即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可有效减少HBV再激活概率.若已行化疗,及时加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仍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HBV再激活的概率.即使已经出现HBV再激活,加用核苷类似物也有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张浩晔;刘振国;张震;龚环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真空辅助旋切活检和金属丝定位活检对不能触及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真空辅助旋切活检和金属丝定位活检对不能触及的乳腺病灶(NPBL)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97例NPB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金属丝定位切除活检(48例)和真空辅助旋切活检(49例),活检标本均经钼靶确认.记录真空辅助活检组对不典型增生和导管原位癌的低估率以及切缘.对术后的乳房美容效果及术后第1天疼痛强度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活检,真空辅助旋切活检组的标本大小为2.3 cm3,显著小于金属丝定位切除活检组(18.4cm3,P=0.03).真空辅助活检组对不典型增生和导管原位癌的低估率分别为16.7%和11.1%.真空辅助旋切活检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7.9%,假阴性率为2.1%,无假阳性病例.真空辅助旋切活检组手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为1.7,低于金属丝定位切除活检组(2.5,P=0.02).真空辅助旋切活检组术后美容评分优良40例,良好8例;金属丝定位切除活检组优良25例,良好2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空辅助旋切活检结果 可靠,可使大部分良性病变患者免于开放手术,但由于组织学诊断的低估以及较高的切缘阳性率,真空辅助旋切活检尚不能完全替代金属丝定位活检.

    作者:苏昆仑;徐海滨;胡祖健;何俊玲;杨欧欧;胡望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18F-氟赤硝基咪唑PET-CT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乏氧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18F-氟赤硝基咪唑(18F-FETNIM)示踪剂后,应用PET-CT扫描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乏氧的状况.方法 42例经病理学证实且未经治疗的NSCLC患者,其中19例于静脉注射18F-FETNIM后120 min行单次PET-CT扫描;23例分别于注药后60、120 min后两次行PET-CT扫描.计算肿瘤组织内大标准摄取值(SUVmax-T)和对侧肺组织相应区域内大标准摄取值(SUVmax-N);计算靶与非靶比值(T/N),即肿瘤感兴趣区放射性计数与对侧肺组织相应区域放射性计数的比值.结果 注药后120 min时,SUVmax-T显著大于SUVmax-N(P<0.001).60 min时,SUVmax-T和SUVmax-N均显著高于120 min时的SUVmax-T和SUVmax-N(均P<0.01);60 min和120 min时的T/N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结论 18F-FETNIM PET-CT显像能在人体上对NSCLC的乏氧进行定量分析和空间位置的评价,能直接反映肿瘤组织乏氧程度和分布,为制定和实施个体化放射治疗及化疗提供依据.

    作者:胡漫;孔莉;赵书强;杨国仁;杨文锋;韩安勤;付正;马莉;郑劲松;于金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放疗和化疗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FSCC)手术后放射治疗和化疗的疗效.方法 将1997年1月至2004年6月间入院的158例ESCC(Ⅱ-Ⅲ期)患者随机分为术后放化疗组(78例)和单纯手术组(80例).后经微调和排查,实际术后放化疗组为74例,单纯手术组为7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结果 患者平均随访45个月,术后放化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化疗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低于单纯手术组(P<0.05).术后放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53.5个月)与单纯手术组(37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5和10年生存率比较,术后放化疗组优于单纯手术组(P<0.05).术后放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6个月)与单纯手术组(34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5和10年无进展生存率比较,术后放化疗组优于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 术后合理应用放化疗可有效提高局部晚期ESC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及长期生存率.

    作者:曹秀峰;吕进;朱斌;安红银;王山;吴必超;纪律;陶磊;王冬冬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空心针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乳腺病灶的诊断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空心针穿刺(CNB)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乳腺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7例乳腺病灶的超声引导下CNB病理学检查结果 ,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进行比较,评价CNB诊断的效果.结果 177例乳腺病灶组织中,CNB病理诊断乳腺痛129例,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乳腺癌136例,CNB病理诊断假阴性7例.CNB病理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6.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5.4%,约登指数为0.949,Kappa值为0.895(P<0.01).结论 CNB组织病理诊断乳腺病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 一致性较高,是一种可靠的乳腺病灶活检方法 .

    作者:李毅;佟雪松;穆为民;彭伟国;苏雅洁;赵越;孙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窖蛋白1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明确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窖蛋白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窖蛋白1的表达,比较其中64例初发者和21例复发者的表达差异,以及窖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初发患者的预后.结果 8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窖蛋白1表达阳性34例(40.0%).窖蛋白1在初发性和复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8%和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窖蛋白1阳性表达的初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时间为14.2个月,43例窖蛋白1阴性的初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时间为18.9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窖蛋白1阳性表达组的术后无瘤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 窖蛋白1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有关,其阳件表达是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高危因素.

    作者:阮江;翁志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清扫淋巴结数和N1淋巴结阳性数与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淋巴结清扫相关指标与完全切除的Ⅱ期(T1~2N1)非小细胞肺癌(NSCI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完全切除的Ⅱ期NSCLC患者,分析清扫的淋巴结数、N1阳性数、N2淋巴结的总数、N1淋巴结的转移度等淋巴结的临床指标对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清扫的淋巴结数、N1淋巴结阳性数、N1淋巴结转移度和清扫N2淋巴结的总数与O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清扫的淋巴结数、N1淋巴结阳性数为影响OS的独立因素.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肿瘤直径、清扫淋巴结总数、N1淋巴结阳性数为DFS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可完全切除的Ⅱ期NSCLC患者,术中至少应清扫10枚以上淋巴结.清扫淋巴结的总数≥10枚是预后的良好因素,而N1阳性淋巴结数≥3枚是预后的不良因素.

    作者:戴云;龙浩;林鹏;傅剑华;张兰军;朱志华;张旭;戎铁华;苏晓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组织起源、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方法 和预后.方法 对18例SPT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8例SPT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2例,发病年龄9~65岁,平均25.3岁.多以腹痛和上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肿瘤常有包膜,囊实相间,镜下可见肿瘤由假乳头和囊实性区混合组成,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显示,多数肿瘤表达α-抗胰蛋白酶(α-AT)、α-抗糜蛋白酶(α-ACT)和波形蛋白(Vim),阳性率均为94.4%.18例SPT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10年不等,5例术后复发,均予手术切除.18例SPT患者中,死亡4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3.0个月,5年生存率为72.2%.患者年龄、肿瘤大小、SPT特殊的病理表现、大血管侵犯和肿瘤转移与胰腺SPT患者生存期有关.结论 SPT为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可能起源于胰腺多潜能干细胞.好发于青少年女性,有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手术切除后预后好.

    作者:张业伟;严栋梁;孙磊;郑苏文;薛涣洲;王学浩;王太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血管免疫母细胞型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型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8例有完整治疗及随访记录的AITL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进行生存分析.患者初治时均接受标准的CHOP样方案治疗,4例曾进行放疗,1例接受了巩固性的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6例患者外周血中的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进行了流式细胞检测.结果 18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5岁,男女比例2.6:1.Ⅲ~Ⅳ期和有B症状者占72.2%,贫血者占47.1%,69.2%的患者免疫球蛋白增高,60.0%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初治完全缓解(CR)8例,疾病进展(PD)10例,CR率为44.4%.2例多程化疗后的患者,应用沙利度胺治疗,1例获得部分缓解(PR),1例CR,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个月和6+个月.2年总生存率和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2.2%和44.4%.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发病年龄和原发耐药情况与生存期有关,发病年龄≥30岁、Ann Arbor分期晚、有B症状和脾肿大与无病生存期缩短有关.4例患者在治疗中出现重症肺炎,其中2例死于呼吸衰竭.6例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的流式细胞检测的患者中,5例CD3+ CD4+ 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B细胞比例降低,而CD3+ CD8+ T细胞比例升高.结论 AITL患者存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功能的下降,一线应用CHOP样方案治疗的疗效欠佳,沙利度胺用于AITL的治疗值得深入研究,年龄<30岁和初治敏感的AITL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秦燕;石远凯;何小慧;杨建良;张长弓;周生余;刘新帆;刘鹏;杨晟;周立强;韩晓红;姚嘉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E-钙黏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 80例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低表达48例,高表达32例.随着N分期的进展,E-eadherin的表达水平越低(P=0.018).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大小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无关(χ2=1.666,P=0.435).颈部转移淋巴结局限于单个区域者的E-cadherin高表达率(69.2%)明显高于分散于多个区域者(25.9%,P=0.000),且在单个区域内单枚淋巴结转移者的E-cadherin高表达率(48.1%)明显高于多枚转移者(25.0%,P=0.044).Ⅱ、Ⅲ、Va区转移者的E-cadherin的高表达率(48.0%)虽高于Ⅰ、Ⅳ、Vb、Ⅵ区转移者(26.7%),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9).颈部转移淋巴结与鼻咽癌位于同侧者的E-cadherin高表达率(56.5%)和双侧转移者(3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结论 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影响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区域;E-cadherin的表达水平越低,颈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转移距离越远,N分期越晚.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自上而下转移的影响较其向对侧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更为显著.

    作者:刘青;王雅棣;景尚华;王晓玲;程云杰;吴凤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132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肿瘤标记物、病理特征、治疗方法 和临床疗效,探讨其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间住院治疗的132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资料.结果 132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中,男性98例,女性34例,男女之比为2.9:1.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升高、眼球运动障碍为主.CT和MRI检查有一定特征,但缺乏特异性的影像表现.132例患者中,合并腩积水117例,占88.6%.甲胎蛋白(AFP)升高14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9例.132例患者中,直接放疗18例,病理活检后放疗7例,手术切除107例.有病理诊断结果 者114例,其中生殖细胞源性肿瘤56例.随访12~132个月,肿瘤复发23例,死亡12例.132例患者的5年牛存率为89.3%.结论 松果体区肿瘤常合并脑积水,定性诊断较困难,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但特异性较差.结合肿瘤标记物可诊断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纯生殖细胞瘤可直接选择放化疗,其他类型肿瘤均应开颅行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 ,施行联合放化疗,效果较好.

    作者:邱炳辉;方陆雄;张喜安;漆松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食管癌大体肿瘤靶区的体积分级与病理T分期的关系

    目的 拟定出食管癌大体肿瘤靶区(GTV)的体积分级界限值,为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提供依据.方法 将607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术前CT图像传输到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中,勾画出食管病变局部的GTV,并计算GTV的体积大小.比较术后不同病理T分期时GTV体积的差异,分析GTV体积与病理T分期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以各病理T分期的GTV体积中位值为依据,并考虑生存曲线的分离程度,筛选出合适的GTV体积分级界限值.结果 食管癌GTV的长度、大直径和体积均与术后病理T分期呈正相关(均P<0.001).除术后病理T3期与T4期的GTV长度、大直径和体积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病理T分期的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以术后不同病理T分期的GTV体积中位值为依据,将食管癌GTV体积分为3级,即≤5.0 cm3、5.1~13.0 cm3和>13.0 cm3,与病理T1、T2、T3~4期的符合率达73.8%,两者的一致性较好(Kappa=0.40).GTV体积1、2、3级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31.5%和33.5%(P<0.0001).综合考虑预后情况后,将食管癌GTV体积分为4级,即≤5.0cm3、5.1~13.0 cm3、13.1-39.0 cm3和>39.0 cm3,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符合率仅为54.7%,GTV体积四分级与术后病理T分期间的一致性较差(Kappa=0.24).GTV体积1、2、3、4级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31.5%、36.2%和27.5%(P<0.0001).结论 食管癌GTV长度、大直径和体积均与术后病理T分期呈正相关关系,GTV体积的三分级标准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较好.

    作者:许茜;祝淑钗;刘志坤;曾彦坤;宋长亮;李幼梅;王士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多效蛋白基因沉默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中部分肿瘤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多效蛋白(PTN)基因沉默后,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中与血管新生、肿瘤生长、侵袭过程相关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angiomotin(Amot)、schlafen5(Slfn5)和金属蛋白酶9(MMP-9)4种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PTN在H446细胞中的表达.构建干扰PTN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在293T细胞中包装成病毒后感染H446细胞.RT-PCR检测未干扰细胞组、阴性对照组、PTN抑制组和PTN抑制加化疗组细胞中Amot、Slfn5、MMP-9和VEGF的表达.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均表明,PTN基因在H446细胞中高表达.所构建的shRNA序列(GCAGCTGTGGATACTGCTGAA)对H446细胞PTN mRNA表达的抑制效率达72.1%,对PTN蛋白表达的抑制效率为59.2%.FIN基因沉默后,H446细胞中Slfn5和MMP-9的表达分别较阴性对照组上调了165.1%和47.3%,而Amot和VEGF的表达分别较阴性对照组下调了33.1%和26.6%.协同化疗后,上述趋势更为明显.结论 通过构建PTN小干扰RNA(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沉默PTN基因,可以影响H446细胞增殖和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作者:余勇;施敏骅;徐迅;张增利;胡华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宫颈癌多种筛查方案的研究

    目的 探索适宜我国不同地区的宫颈癌筛查方案,以提高我国妇女宫颈癌的防治水平.方法 利用1999年在山西省襄垣县开展的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横断面研究的资料,所有筛查对象均进行了薄层液基细胞学(LBC)、荧光镜检、醋酸染色法(VIA)、阴道镜检查、自我取样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和医生取样HPV检测等6种宫颈癌筛查方法 ,而且每位筛查对象均有病理诊断结果 .采用筛查试验的串、并联法组合各种筛查技术,比较所得方案识别宫颈高度以上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阴道镜转诊率等指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综合分析各筛查方案.结果 LBC检测以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为阳性,HPV检测以HPV DNA≥1.0 ps/mi为阳性.在LBC和HPV检测组合方案中,并联初筛方法 (即两者任一项阳性即判断为筛查阳性)的灵敏度为100.O%,特异度为68.6%,阴道镜转诊率为34.4%;LBC初筛HPV分流方法 (即ASC-US者进行HPV检测)的灵敏度为93.0%,特异度为89.9%,阴道镜转诊率为13.7%;HPV初筛LBC分流方法 (即 HPV阳性者进行LBC检测)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93.0%,阴道镜转诊率为10.6%.经ROC分析,LBC初筛HPV分流方法 和HPV初筛LBC分流方法 明显优于单纯并联初筛方法 (P=0.0003;P=0.0002).单独以LBC或HPV检测作为筛查方案时,以ASC-US或低度病变(LSIL)为筛查阳性的LBC方法 灵敏度、特异度和阴道镜转诊率分别为94.2%、77.3%、25.7%和87.2%、93.5%、10.O%;医生取样HPV检测方法 和自我取样HPV检测方法 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阴道镜转诊率分别为97.6%、84.8%、18.8%和83.5%、85.9%、17.1%.经ROC分析,医生取样HPV检测方法 优于以ASC-US为筛查阳性的LBC方法 或自我取样HPV检测方法 (P=0.005,P=0.002).在VIA及其与HPV检测的组合方案中,单独采用VIA筛查方法 的灵敏度为70.9%,特异度为74.3%,阴道镜转诊率为27.6%;HPV初筛VIA分流方法 (即自我取样HPV检测阳性者进行VIA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阴道镜转诊率分别为65.9%、95.2%和7.4%.经ROC分析,HPV初筛VIA分流方法 明显优于单独使用VIA方法 (P=0.004).结论 根据地区资源条件和个人意愿,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可选用HPV初筛LBC分流方法 或LBC初筛HPV分流方法 作筛查手段;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的中小城市可选用单独以LBC或HPV检测方法 作为筛查手段;VLA是欠发达地区可行的筛查方法 ,在廉价HPV检测试剂盒上市后,可选择HPV初筛VIA分流方法 ,以进一步提高宫颈癌的筛查效力.

    作者:赵方辉;章文华;潘秦镜;张询;陈汶;刘彬;马俊飞;胡尚英;乔友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二十二碳六烯酸复合物的体内外抑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复合物的抗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H22小鼠肝癌细胞的移植瘤动物模型,观察DHA复合物的体内抑瘤作用,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 ,观察DHA复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和胶质瘤U251细胞的体外抑瘤作用.采用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移植瘤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eLa细胞和U251细胞中Bel-2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 DHA复合物对小鼠H22细胞移植瘤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7.62%、48.55%和58.63%.在体外,随着剂量的增加,DHA复合物对HeLa细胞和U251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增高,Hela细胞的IC50为0.9814 μg/ml,U251细胞的IC50为0.3746 μg/ml.DHA复合物处理后,移植瘤细胞的细胞核呈分叶状,可见大小不等、致密的凋亡小体;HeLa细胞的细胞核内可见致密浓染的黄绿色荧光和碎片,分布在核周边,呈肾形或者半月形,核固缩,趋于碎裂.与CMC组比较,DHA复合物能明显促进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且DHA复合物剂越高,caspase-3蛋白的表达升高越明显.DHA复合物能下调U251细胞中Bcl-2 mRNA的表达,上调Bax mRNA的表达,与CM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DHA复合物在体内外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其抑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Bcl-2的表达、促进Bax和caspase-3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冯宪光;姚文环;刘艳;孙克任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我国食管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未来对策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第4位[1].目前,外科手术仍为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现就我国目前食管癌外科治疗现状及新技术应用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我国食管癌外科治疗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及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毛友生;赫捷;程贵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意义

    盆腔淋巴结切除对宫颈癌的治疗有重要价值,这似乎没有太大争议,而对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实际临床价值如何,迄今仍未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现结合近年的一些较重要的临床研究,谈谈我的看法,以供参考.

    作者:高永良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