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术内容: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
2.文字: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10-31)》和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12月24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以及1992年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
3.论文体裁:主要有述评、论著、短篇报道、病例报告、共识与指南等。(1)述评:是本专业领域内导向性较强的文章,应对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归纳和评价,其观点应反映学术界主流趋势。述评类文稿一般不超过4000字,并附中、英文指示性摘要。(2)论著:是报道原创性研究结果的主要论文体裁,按序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撰写。论著类稿件一般不超过6000字(包括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并附相应的中、英文结构式摘要。结构式摘要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结果部分应包含主要研究的具体数据或阳性发现。(3)短篇报道:是对研究成果的摘要报道,按序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撰写。但篇幅较短,一般以2000字为宜,不附中、英文摘要。(4)病例报告:用以对诊治过程有特殊之处、能够为临床诊治同类病例提供启示病例进行报道的文体,对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检查结果、有创新的治疗手段应详述,讨论部分应结合病例的诊治特点进行简要点评,避免进行文献综述。病例报告一般不超过2000字,不附图、表。(5)共识与指南:要求有科学的前期研究铺垫,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制定方为学科学术代表群体,内容经过充分的专家论证。
4.主题词:各类体裁的论文均需分别以中、英文标引2~5个主题词。主题词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主题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主题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
5.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2/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和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执行,腧穴名称与部位名词术语按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和GB/T 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执行。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
6.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给出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已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CT、PCR等。
7.数字用法: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8.计量单位:执行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9.研究设计:应说明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调查设计应说明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说明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说明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10.统计学:(1)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直线回归分析;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2)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3)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4)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P<0.05(或P<0.01)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写明所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4.68,F=6.79等)。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下,一般选用P>0.05、P<0.05和P<0.01三种表达方式即可满足需要,无需再细分为P<0.001或P<0.0001。当涉及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应再给出95%可信区间。
11.参考文献著录: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不应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请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中文期刊用全名,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 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文献DOI号列于该条文献末尾。中文文献须双语著录,先以中文著录,后以英文著录。
12.作者署名:作者应同时具备以下四项条件:(1)参与论文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分析与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能按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对学术问题进行解答,并最终同意论文发表;(4)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的书面证明。集体署名的文章,于文题下列署名单位,于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责任者,在论文首页列出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
13. 基金项目:论文涉及的课题如为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分别以中、英文注于文章首页,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Fund program: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0271269)”。
14. 数字出版信息:除转载和消息类稿件外,其他文章均需标注数字对象标志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DOI由本刊编辑部为决定刊载的论文标注于每篇文章首页。DOI标注参照IDF编码方案(美国标准ANSI/NISO Z39.84—2000),本刊标注规则如下:“DOI:统一前缀/学会标识.信息资源类型.ISSN号.年.期.论文流水号”,即“DOI:10.3760/cma.j.issn.0253-3766.yyyy.nn.zzz”。
15.临床试验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应是从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排印在摘要结束处。以“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为标题,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的论文应含有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声明列出的基本要素,具体内容可参见其网站http://www.consort-statement.org/home。
16.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须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17. 利益冲突:在稿件的正文末、参考文献前著录“利益冲突”项。作者需要就有关的利益冲突做出说明,包括:(1)论文涉及的研究工作是否直接或间接接受了除工作单位之外的任何第三方提供的财务支持(政府设立的基金、课题资助除外);(2)在论文研究内容的直接领域或相关领域内,是否与任何商业机构有利益关系。如果都没有,则注明“无”。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目的 评价盐酸氢吗啡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 Ⅱ~Ⅲ级择期行TACE的肝癌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均于术前通过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给予不同镇痛药物:H组:盐酸氢吗啡酮120μg/kg+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100 ml;D1组:盐酸氢吗啡酮120μg/kg+右美托咪定1μg/kg+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100 ml;D2组:盐酸氢吗啡酮120μg/kg+右美托咪定2μg/kg+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100 ml.分别于栓塞即刻和栓塞后5 min、手术结束和术后0.5、1、4、12及24 h,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AA/S镇静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记录盐酸氢吗啡酮消耗总量、吗啡补救总量、术后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H组、D1组和D2组患者盐酸氢吗啡酮消耗总量分别为(4.3±0.1)、(4.1±0.1)和(3.8±0.1)mg,PCIA按压次数分别为(13±3)、(6±2)和(2±1)次,吗啡追加总量分别为(30±5)、(15±3)和(3±1)mg,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0%、28.3%和10.0%,D2组均低于H组和D1组(均P<0.05).栓塞即刻和栓塞后5 min、手术结束和术后0.5、1、4、12及24 h,D2组VAS评分分别为(1.9±0.2)、(2.1±0.3)、(1.8±0.4)、(1.8±0.3)、(1.7±0.3)、(1.6±0.3)、(1.3±0.2)和(1.3±0.3)分,均低于H组和D1组(均P<0.05);D2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7±1.1)、(8.9±0.8)、(9.2±0.9)、(9.0±0.7)、(9.1±0.8)、(9.0±0.6)、(9.1±0.7)和(9.2±0.9)分,均高于H组和D1组(均P<0.05).各组患者均未发生过度镇静.结论 盐酸氢吗啡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自控镇痛可以减轻肝动脉化疗栓塞患者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降低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且没有过度镇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宏伟;李兰兰;李治松;程黎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患者男,59岁.因右髋关节疼痛2月余,于2001年2月入院.患者于1998年10月因左颊瘘2年余在外院行左颊瘘及部分坏死腮腺组织切除、皮瓣填塞术,病理诊断:左颊部鳞癌.入院查体:左颊部有一长约5 cm的手术疤痕.右髋关节无红、热、肿胀,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下方压痛,伸、屈功能正常.“4”字试验(+),轴向叩痛(+),Thomas征(-).实验室检查:血沉75 mm/h,碱性磷酸酶414 U/L.X线片示:右髋臼、股骨颈、股骨大粗隆及双侧耻骨见斑片状溶骨性破坏.ECT全身骨显像示:右枕骨、左肩峰、左肩胛骨下角、第9~11胸椎、第1~2腰椎、右髋臼、股骨头、股骨颈、股骨粗隆、股骨中、下段及左胫骨上端放射性异常浓聚.初步诊断为:全身多处转移性骨肿瘤.右耻骨联合及左肩胛骨下角活检术中见上述部位骨质疏松,色泽正常,周围软组织均未被侵犯.
作者:陈飚;赵春和;叶学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用于纵隔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及佳应用范围.方法 对接受EBUS-TBNA检查的123例纵隔病变患者,以终诊断为金标准,分析EBUS-TBNA诊断纵隔病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判断其对于不同纵隔病变的诊断价值,并深入分析EBUS-TBNA用于诊断纵隔病变的佳范围.结果 全部患者共穿刺286组淋巴结,穿刺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穿刺部位终诊断阳性83例,其中EBUS-TBNA直接诊断79例.EBUS-TBNA诊断纵隔病变准确率为96.7%,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0.0%.针对上皮性癌患者,EBUS-TBNA的诊断准确率为98.8%,灵敏度为98.8%,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100%.3例淋巴瘤患者EBUS-TBNA未能诊断.对于纵隔良性病变,EBUS-TBNA能够给出具有临床价值的疾病诊断率为47.2%.结论 对于上皮性癌,EBUS-TBNA有望取代纵隔镜检查成为首选的诊断方法;对于包括肉芽肿在内的纵隔良性病变,EBUS-TBNA的诊断价值尚受到诊断设备及技术的限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对于淋巴瘤等特殊病变,纵隔镜检查尚无法替代,但EBUS-TBNA有望成为一种较好的早期筛查方法.
作者:胡鸿;陈海泉;陈颖;叶挺;平波;杨富;周建华;罗晓阳;沈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女,21岁.左侧胸部、背部疼痛不适3年余,胸闷1周就诊.患者1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左侧胸背部锐痛,并伴胸闷不适.查体:体温38.1℃,呼吸20次/min,心率104次/min,血压110/75 mmHg.患者神志清、精神疲软,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下肺呼吸音低,叩诊呈浊音,呼吸动度降低.心音听诊无异常.腹部触诊未见异常.胸部CT显示,左侧胸腔内可见巨大软组织团块影,大小约为11.9cm×10cm,密度不均,肿块后部球形区域可见多发斑点片状、弧状钙化,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左侧主支气管上抬前移,肿块与邻近左侧第7后肋关系密切,左侧第7后肋膨胀性骨质破坏,其内可见多发不规则钙化灶,左侧胸腔可见新月形不强化液性密度影.诊断:左侧胸腔及第7后肋占位,考虑软骨瘤或软骨肉瘤可能.
作者:陈小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剂量放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原发纵隔的、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MLB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例PMLBL接受了高剂量放化疗联合APBSCT的治疗,7例采用高剂量化疗(HDC)联合全身照射(TBI)或全淋巴结照射(TLI)或次全淋巴结照射(STLI)作为预处理方案,2例采用单纯高剂量化疗作为预处理方案.均于移植后进行了原发部位的补量放疗.随访10~84个月,中位24个月.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3例,进展(PD)1例.结果 5例诱导化疗后获CR的患者全部无病存活;3例诱导化疗后PR者中,1例获长期无病生存,2例分别于移植后3个月和5个月死亡;1例PD者移植后6个月死亡.全组无移植相关死亡.根据寿命表法分析,全组7年累积无疾病生存率(DFS)为66.7%,7年累积总生存率(OS)为66.7%.结论高剂量放化疗联合APBSCT治疗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PMLBL,取得较好的疗效,该方法易耐受,安全性好,但其在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何小慧;石远凯;韩晓红;周爱萍;周生余;刘鹏;杨建良;冯奉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调控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发生紫杉醇耐药和逆转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紫杉醇、20 μmol/L EGFR阻断剂AG1478、40μmol/L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1/2阻断剂PD98059和10 μmol/L PI3K抑制剂LY294002单独或联合处理A375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处理组A375细胞中p-EGFR、p-ERK和p-AKT蛋白的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处理组A375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处理组A375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0.001、0.01和0.1μmol/L紫杉醇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方式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AG1478可促进紫杉醇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0.01 μmol/L紫杉醇通过降低G0/G1期细胞含量和延长有丝分裂进程促使A375细胞发生凋亡;而0.1 μmol/L紫杉醇则使G2/M期细胞发生阻滞实现细胞凋亡.当A375细胞发生DNA损伤时,可使细胞中p-EGFR、p-ERK和p-AKT蛋白表达均升高;当阻断EGFR信号时,紫杉醇激活MAPK和PI3 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消失,且不影响紫杉醇对A375细胞周期的影响.20μmol/L AG1478阻断EGFR信号后,可使0.001和0.01 μmol/L紫杉醇诱导A375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提高1.73和1.80倍;40μmol/L PD98059阻断ERK信号后,可使0.001和0.01 μmol/L紫杉醇诱导A375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提高2.73和2.25倍;10 μmol/L LY294002阻断AKT信号后,可使0.001和0.01 μmol/L紫杉醇诱导A375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提高2.02和1.46倍.结论 紫杉醇通过激活MAPK细胞增殖信号通路和PI3 K/A KT抗凋亡信号通路使黑色素瘤A375细胞产生耐药,阻断EGFR、ERK和AKT 3个信号通路靶点可明显增敏紫杉醇的抗黑色素瘤作用.
作者:张晓晶;张亮;刘云鹏;徐惠绵;孙平;宋金纲;罗娅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对胃肠间质瘤(gastri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进行研究.我院近两年来收治10例胃间质瘤,现将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郑志超;张剑军;赵宜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型与酶活性的关系,为根据不同基因型、酶活性对巯嘌呤类药物的反应而改进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以PCR为基础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SNaPshot定点的序列分析等方法,并结合DNA直接测序,对250例健康献血员、100例脐血标本和2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检测TPMT基因第5外显子G238C、第7外显子G460A和第10外显子A719G的3个多态性位点.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测定3组人群的红细胞内TPMT活性.结果 本研究组人群TPMT基因外显子区3个位点的多态性频率均低,为3.5%.变异的位点为第10外显子A719G,且均为杂合变异.红细胞内TPMT活性波动范围为6~32 U,TPMT>12 U者占95.1%(599例),6~12 U者占4.9%(31例);未发现有TPMT活性缺乏者.健康献血员、脐血标本和急性白血病患者的TPMT杂合变异者,红细胞内平均TPMT活性分别为9.1 U、9.3 U和9.07U,均分别低于其同组TPMT野生型者的17.6 U、17.67 U和18.6 U(P<0.01).在16例健康献血员和脐血标本中,在1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红细胞内TPMT低活性者中,分别有4例和6例未发现所检测的TPMT外显子3个SNP位点的变化,提示红细胞内TPMT活性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结论 TPMT基因多态性影响酶的活性,即TPMT杂合变异者,其TPMT活性降低,从而影响巯嘌呤类药物的治疗效应.根据不同TPMT基因型、酶活性对巯嘌呤类药物的反应制定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马晓莉;吴敏媛;胡亚美;朱平;李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筛查乳腺癌血清特异性蛋白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38例乳腺癌、33例乳腺良性疾病和4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并联合应用BioMarker Wizard 3.01及BioMarker Pattern Software 5.01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筛选肿瘤标志物并建立诊断模型.结果质荷比分别为M2077_07、M1827_38、M2650_51和M2060_62的4个蛋白质峰组合构建的诊断模型Ⅰ,鉴别乳腺癌和非乳腺癌的交叉验证敏感性为73.7%(28/38),特异性为73.7%(56/76).质荷比分别为M2251_62、M3405_56、M3428_16、M4666_98和M16239_8的5个蛋白质峰组合构建的诊断模型Ⅱ,鉴别Ⅰ期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疾病的交叉验证敏感性为84.8%(28/33),特异性为55.6%(5/9).质荷比分别为M1701_48、M3116_17、M1676_88、M5890_33和M2921_02的5个蛋白质峰组合的诊断模型Ⅲ,鉴别Ⅰ期与Ⅱ~Ⅳ期乳腺癌的交叉验证敏感性为88.9%(8/9),特异性为86.2%(25/29).结论SELDI-TOF-MS技术在乳腺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判定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张国强;杜杰;庞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保乳术后自主呼吸控制(ABC)辅助全乳调强放疗(IMRT)过程中分次内及分次间靶区位移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ABC辅助CT模拟定位,获得3个呼吸状态的5套CT图像,分别为自主呼吸(FB)1套、适度深吸气呼吸控制(mDIBH)2套、深呼气呼吸控制(DEBH)2套.放疗10~15次后,ABC辅助重复CT模拟定位,并获得与初次定位相同的5套CT图像.在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中,以初次定位的第1套mDIBH状态下CT图像制定正向IMRT计划,将此计划分别复制到初次定位的第2套及重复定位的第1套mDIBH状态下的CT图像上,保持射野角度、方向、大小、形状及处方剂量等参数不变,比较计划中某一子野中高剂量区所覆盖的乳腺体积变化.结果 初次定位的第1套mDIBH状态下CT图像制定的IMRT计划中,多叶准直器(MLC)遮挡后,挡高剂量线子野内接受103%高剂量照射的平均乳腺体积为(1.16±0.39)cm3,同一IMRT计划复制到初次定位的第2套mDIBH状态下的CT图像上,挡高剂量线子野内接受103%高剂量照射的平均乳腺体积为(3.88±1.07)cm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同一IMRT计划复制到重复定位的第1套mDIBH状态下的CT图像上,挡高剂量线子野内接受103%高剂量照射的乳腺体积为(51.66±8.68)cm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如果保持相同的mDIBH阈值,单次放疗中,靶区位移对IMRT照射剂量分布无明显影响;如果不进行摆位误差校正,分次照射间IMRT计划中挡高剂量区子野位置会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导致照射剂量分布的明显变化.
作者:李建彬;王巾帼;卢洁;徐敏;邵倩;范廷勇;马志芳;孙涛;梁超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中华肿瘤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中华肿瘤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急急,中华肿瘤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中华肿瘤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中华肿瘤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昨天联系了中华肿瘤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