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对肺弥漫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50张正常胸片、常规CT以及HRCT对肺小叶的显示,对38例肺弥漫性结节的结节形态、分布以及内部结构的HRCT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胸片未能显示正常肺小叶结构,常规CT显示20%,HRCT显示50%,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38例肺弥漫性结节中,间质结节19例,位于肺间质内、小叶间隔和胸膜下,HRCT显示其沿支气管分布,结节边缘清楚;气腔结节4例,病灶以气腔实变为主,胸膜下及小叶间隔无结节.HRCT显示其质地均匀,边缘模糊;随机分布结节15例,结节呈随机分布,HRCT显示其一般密度较高,大小不一,边缘清楚. 结论 HRCT能显示肺弥漫性结节的分布特点、结节内结构及背景,有助于肺弥漫性结节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夏丽天;李而周;龚静山;杨东;孙黎民;徐坚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胰头癌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提高胰头癌的诊治水平.方法用回顾性方法研究178例胰头癌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治疗效果. 结果 178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疼痛及不适,占69.7%;梗阻性黄疸,占74.2 %,这两种症状在Ⅰ、Ⅱ期与Ⅲ、Ⅳ期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伴腰背部疼痛者占17.9%, 其中Ⅳ期占81.3%.对胰头肿瘤检出率B超为74.2%,CT为87.3%,MRI为 85.5%.全组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8例(10.1%),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5%、36.0%和5.6% .胆汁内引流术115例.肿瘤未切除而行放、化疗者,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 结论上腹疼痛不适及梗阻性黄疸为胰头癌的常见症状,高血糖为多发合并症,腰背疼痛常为晚期表现.CT 是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B超、CT和(或)MRI 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率(达96.6%).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头癌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胆汁内引流是重要的姑息治疗方法.
作者:吴健雄;邵永孚;荣维淇;单毅;高纪东;吴铁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局部不良型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方法 40例宫颈癌术前行常规综合放疗,A点剂量>70 Gy 30例,60~70 Gy 7例,50~59 Gy 2例,44 Gy 1例.放疗后1~8周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15例,次广泛子宫切除术23例,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例.结果 2例死于夹杂症,12例死于肿瘤未控或复发.3年生存率为74.9%,5年生存率为66.8%.50%治疗失败发生于治疗后1年内,2年内死亡率为9/12(75.0%).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放疗后辅以近期子宫切除的综合治疗,对治疗局部不良型宫颈癌有其合理性及可行性.
作者:王伊洵;曹品江;张新;曾庆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99mTc-平阳霉素(PYM)肺显像诊断原发性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原发性肺肿瘤患者行PYM肺显像.结果肺癌与肺良性病变对 99m Tc-PYM的摄取差异有显著性, 以晚期摄取比值作为诊断肺恶性病变的阈值,其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2.1%、82.7%和80.0%. 以储留指数为阈值, 则分别为94.6%、93.0%和100.0%.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摄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99mTc-PYM 对肺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张良泽;张汝刚;张德超;李家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颈动脉体瘤的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颈动脉体瘤灰阶超声及其中11例彩色超声的图像资料,并与易引起误诊的多种病变作对比分析.结果 B超显示肿块均位于颈动脉分叉处,边界清楚,内回声略低,较均匀,常包绕颈总、内、外动脉,颈动脉夹角增宽,肿瘤内血流丰富,均为动脉.17个颈动脉体瘤超声诊断正确,其诊断准确率为94.4%.结论超声检查是颈动脉体瘤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
作者:牛丽娟;郝玉芝;周纯武;朱利;陈宇;王勇;李洪林;黄苏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肺部单发小结节良恶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胸部CT特点.方法分析98例肺部单发小结节患者的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和胸部CT特点进行数据资料统计,采用卡方分析,两组率的差异采用两组率比较的方法.结果 98例患者中,肺癌46例(46.9%),良性肿瘤14例(14.3%),结核球38例(38.8%).无任何症状查体发现小结节和仅伴有咳嗽咯痰症状者56例(57.1%),其中50%为Ⅰ期肺癌患者.年轻、有长期发热、盗汗、胸背痛症状者提示结核;无任何症状、仅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提示恶性肿瘤.胸部CT影像中良性肿瘤发生于中叶或舌叶的比率高(42.3%),结节边界清、密度均匀;恶性肿瘤多边界不清、密度不均、有毛刺、分叶、胸膜皱缩;结核出现于下叶的比率高,钙化多见.结论加强肺癌高危人群的普查、筛查和监测是发现早期肺癌患者的途径,对发现的肺部小结节,结合临床表现和CT特点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当结节直径>1 cm,且不能判定良恶性时,可考虑手术探查.
作者:张力;王孟昭;王亚梅;李龙芸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的合理模式.方法回顾性总结1 000例以不同方式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病例资料,通过分析其病理、生化、影像及生存率等临床因素,比较各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及优缺点.结果经导管节段性肝动脉栓塞化疗(S-TOCE)与常规肝动脉注射碘油抗癌药混悬剂栓塞化疗(C-TOCE)比较,前者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大,对非癌肝组织的损害较C-TOCE轻,生存率优于C-TOCE;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术(PEI)联合栓塞治疗可起到杀死残余癌灶的作用,对非癌肝组织未造成明显损害,生存率较单纯栓塞明显提高.对肝癌的各种并发症采取不同方式的介入治疗,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或提高生存率.结论肝癌的介入治疗应根据肿瘤大小和类型选择不同的介入治疗方式;对肝癌的各种并发症采取积极的介入治疗是有效和必要的.
作者:陈晓明;罗鹏飞;林华欢;邵培坚;周泽健;符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兰他隆(Lentaron)治疗绝经后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34例绝经后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给予兰他隆250 mg肌肉注射,每2周1次,至少1个月.结果 34例可评价疗效和毒副作用的患者中,部分缓解(PR)5例,占14.7%;稳定(SD)20例,占58.8%,其中病情稳定≥6个月者12例,占35.3%;临床获益患者(PR+SD≥6个月)17例,占50.0%;病情进展9例,占26.5%.骨、软组织和内脏转移有效率依次为30.8%(4/13)、13.6%(3/22)和5.3%(1/19).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兰他隆治疗绝经后复发转移乳腺癌有一定疗效,药物不良反应轻,患者容易耐受.
作者:刘晓晴;宋三泰;江泽飞;吴世凯;于静新;王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自1998年2月至2000年6月,我们以电化学治疗(ECT)联合化疗泵植入治疗肝转移瘤4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京海;黄美雄;吴国举;赵刚;王在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奈西雅口内崩解片(OD片)预防顺铂或阿霉素所致胃肠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凯特瑞片进行对照.方法采用开放、多中心随机自身交叉对照方法.入选患者按照随机表随机分为AB或BA组.AB组第1周期含服奈西雅OD片0.1 mg,第2周期口服凯特瑞片2 mg;BA组则相反.结果入选患者73例,其中顺铂组44例,阿霉素组29例.可评价疗效病例62例,可评价安全性病例9+-70例.在化疗后0~24 h,奈西雅OD片控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有效率分别为74.2%、77.4%和83.9%,凯特瑞片为74.2%、71.0%和88.7%,两者相似.在控制顺铂所致呕吐反应中,奈西雅OD片和凯特瑞片均显示了较高的疗效,其对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分别为83.3%和86.1%,有效率分别为91.7%和97.2%.奈西雅OD片不良反应轻,主要为头重、口干、嗜睡,为一过性,其发生率与凯特瑞片相似.结论奈西雅OD片能有效预防抗肿瘤药物所致的胃肠反应,适用于因各种原因不能吞服药片的癌症患者.
作者:张频;冯奉仪;何友兼;李宇红;周美珍;程刚;陈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科1987年8月至2000年9月,手术治疗气管恶性肿瘤伴严重气道梗阻1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德耀;孙成超;杨笃聪;林超西;董光同;汪良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筛窦癌较少见,其病程短,发展快,临床上易与眼眶及其他鼻窦疾病相混淆,为提高对筛窦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现将26例病例报告如下,并就其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谢涛;曲琳;韩畅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肿瘤侵犯范围(T分期)和国际预后指数(IPI)的预后价值,并对早期患者提出治疗建议. 方法回顾分析306例原发扁桃体NHL. 根据Ann Arbor分期,Ⅰ期35例,Ⅱ期178例,Ⅲ期49例,Ⅳ期44例.根据1997年AJCC TNM分期标准,T1 29例,T2 142例,T3 117例,T4 18例.Ⅰ期单纯放射治疗12例,综合治疗23例;Ⅱ期单纯放射治疗57例,单纯化疗2例,综合治疗119例;Ⅲ、Ⅳ期以化疗为主. 结果 T1、T2、T3和T4的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CSS)分别为73.8%、59.0%、56.5%和26.5%(P<0.05);IPI评分0分、1分和2或3分的5年CSS分别为69.9%、49.0% 和25.0%(P<0.01). Ⅱ期单纯放疗和综合治疗的5年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46.2%和60.4%(P<0.05). 多因素分析证明,影响预后的因素有一般状态、B症状、Ann Arbor分期、T分期和IPI. 结论原发肿瘤T分期和IPI是扁桃体NHL重要的预后因素.综合治疗改善了Ⅱ期扁桃体NHL的DFS.
作者:高远红;李晔雄;袁智勇;赵路军;刘新帆;顾大中;钱图南;余子豪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是一项新的放射治疗技术,能大限度地增加肿瘤的局部控制概率(TCP),减低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并发症(NTCP).现将我院应用化疗与3D-CRT同步治疗24例Ⅲ期肺癌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启斌;谢声强;徐利明;胡德胜;张明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地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整体情况.方法应用系统评价的方法,经过计算机检索、确定文献的入选与排除标准以及资料摘录等过程,对描述该病临床特征和与发病相关因素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共有16家医院、18篇文献、累计病例数为553例的资料进入研究.在CT或MRI检查的条件下,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平均为1.9 %;病变部位位于颞叶和脑干;首程常规放疗后脑病患者鼻咽和颅底区放疗总剂量的均数为72.9 Gy;发病的潜伏期平均为3.6年. 结论为了准确地掌握鼻咽癌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必须组织多中心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
作者:田野;郭志荣;祝梅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kit基因蛋白表达及基因突变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方法,检测82例GIST中c-kit 蛋白的表达及c-kit基因exon 11突变的情况.结果全组c-kit蛋白的阳性率为97.6%(80/82),c-kit基因突变率为41.5%(34/82).良性GIST c-kit蛋白表达率为95.0%(19/20),c-kit基因突变为阴性;恶性GIST c-kit蛋白表达率为98.4%(61/62),c-kit基因突变率为54.8%(34/62).与基因突变阴性病例相比,突变阳性组的GIST容易出现邻近组织的侵袭、转移或者复发.结论 c-kit蛋白是GIST的重要诊断指标;c-kit基因突变在GIST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GIST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马大烈;刘晓红;蔡在龙;谢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5号染色体上与抑癌基因相关的杂合缺失(LOH)情况,并探索新的抑癌基因位点.方法对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基因组DNA,以15个不同荧光标记的高度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平均遗传距离12.67 cm)扩增相应的微卫星位点,用ABI PRISM 377 测序仪进行基因扫描,统计各位点杂合缺失率.结果在15个微卫星位点中,平均杂合缺失率为25.80%.5p中高为D5S416,占48.15%;5q中高为D5S471,占38.71%.D5S471周围的3个位点(D5S428、D5S2027和D5S2115)也存在高频的杂合缺失(>30.00%).结论 5号染色体上存在着高频的杂合缺失,其中5q13.3~31.1区域中,有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APC、MCC、CTNNA1及IL家族等基因;而在5p15.1上的D5S416的杂合缺失率高达48.15%,此区域至今尚未发现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基因位点,估计可能有未知的抑癌基因存在.
作者:张放;周崇治;凌云;裘国强;柏邵春;刘万清;贺林;彭志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移植物中肿瘤细胞污染的情况,探讨移植物被肿瘤细胞污染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以免疫球蛋白重链(IgH)、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和BCL-2/IgH融合基因为检测标志,应用PCR结合SSCP技术检测了33例NHL患者APBSC标本中的微量肿瘤细胞,同时还检测了部分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前后骨髓中的微量肿瘤细胞.结果 8例(24.2%)患者的17份(23.6%)APBSC标本微量肿瘤细胞检测阳性.动员时骨髓微量肿瘤细胞检测为阳性和阴性的患者,其APBSC污染阳性率分别为66.7%(6/9)和8.7%(2/23),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APBSC污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移植后预期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4%和71.2%,预期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5.0%和61.5%. 结论 NHL患者采集的APBSC可受到肿瘤细胞的污染.APBSC动员时骨髓微量肿瘤细胞阳性增加APBSC污染的几率.
作者:周爱萍;石远凯;冯奉仪;陆士新;何小慧;韩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NOEY2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及其他分子指标的关系.方法以RT-PCR法和反义RNA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NOEY2基因的mRNA表达.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的雌激素受体(ER)状态、Ki67标记指数以及p27和p21WAF1的表达.结果 RT-PCR法检测显示,24例冻存乳腺组织中,6例良性病变NOEY2均为阳性;18例乳腺癌中,13例(72.2%)NOEY2为阳性.原位杂交法检测显示,10例乳腺良性病变NOEY2均为阳性;而60例乳腺侵袭性癌中,仅有31例NOEY2为阳性,占51.7%.良恶性病变NOEY2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25).NOEY2的阳性率有随组织学分级升高而递减的趋势.淋巴结阴性者阳性率为76.7%,而阳性者仅为2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NOEY2基因mRNA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以及免疫组化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NOEY2基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该基因的失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转移机制有关.
作者:施宗高;周晓燕;许良中;张廷璆;侯英勇;朱伟萍;张太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Ig)轻链kappa(Igκ)和lambda(Igλ)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状况,以及Igκ和Igλ在胃癌细胞中表达的一致性.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LSAB法对22例石蜡包埋人胃癌组织标本 Igκ和Igλ进行检测.结果在22例胃癌组织中,胃癌细胞内Igκ和Igλ均阳性者17例,占77.3%;仅Igκ阳性者2例,占9.1%;仅Igλ阳性者1例,占4.5%;两者均阴性者2例,占9.1%.结果显示,胃癌细胞内Igκ和Igλ两者的表达关系密切(χ2=5.489 8,P<0.05).结论胃癌细胞中同时有两种类型免疫球蛋白轻链(Igκ和Igλ)表达,提示其可能有不同于B淋巴细胞的Ig基因活化机制.
作者:杨少波;王孟薇;尤纬缔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端粒酶在肿瘤发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研究中均具有重要地位.端粒酶的蛋白亚单位hTRT(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基因已经被克隆.我们采用hTRT基因探针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46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和53例乳腺良性病变中的hTRT基因mRNA表达,探讨hTRT基因表达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贵新;王会东;张永庆;赵常在;徐功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部分多肽(3-4外显子)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抽提LoVo细胞总RNA,进行RT-PCR,克隆VEGF部分多肽cDNA,构建VEGF部分多肽原核表达载体,用限制性酶切和DNA测序进行鉴定;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后,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和鸡胚尿囊膜(CAM)血管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表达产物以可溶性分子形式存在于菌体中,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并具有抑制HUVEC增殖及CAM血管形成的活性.结论 VEGF部分多肽具有竞争抑制血管生成的功能,在肿瘤生物靶向治疗中具有一定潜在价值.
作者:李先茂;曾位森;张亚历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缺氧对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启动子-胸苷激酶系统(AdVEGF-tk)对肝癌细胞系HepG2选择性杀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采用AdEasy system 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AdVEGF-tk和AdVEGF-GFP,在293细胞中包装、扩增后,分别感染LO2(正常肝细胞系)和HepG2.AdVEGF-GFP感染细胞经正常培养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荧光蛋白表达情况;AdVEGF-tk感染细胞在缺氧或不缺氧条件下培养,并给予不同浓度的丙氧鸟苷(GCV)处理,用MTT法检测感染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AdVEGF-GFP感染的L02细胞仅见稀散的荧光,而AdVEGF-GFP感染的HepG2细胞则出现大量荧光.感染AdVEGF-tk后,当感染指数(MOI)为100且GCV浓度为10 μg/ml时,L02细胞在不缺氧条件下对GCV几乎不敏感,但在缺氧条件下,70%以上的细胞被杀死;而 HepG2细胞即便在不缺氧培养条件下也有60%以上的细胞被杀死,缺氧则使80%以上细胞被杀死.结论缺氧可加强腺病毒介导的AdVEGF-tk系统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
作者:王孟龙;殷正丰;吴宗娣;王率;钱海华;康晓燕;吴孟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人DNA MTase反义基因转染后肝癌细胞系SMMC-7721 E-钙黏附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包含人DNA MTase正、反义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入肝癌细胞系SMMC-7721;采用RT-PCR法观察DNA MTase 基因mRNA、E-钙黏附蛋白基因mRNA表达变化;以甲基化特异的PCR法检测E-钙黏附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以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法检测E-钙黏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转染入SMMC-7721细胞,其中DNA MTase 基因mRNA表达减低,E-钙黏附蛋白基因mRNA表达上调,E-钙黏附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域呈现去甲基化状态,E-钙黏附蛋白表达上调.结论抑制DNA MTase基因的表达可使肝癌SMMC-7721细胞中E-钙黏附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域去甲基化和表达增加;DNA MTase通过诱导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可使E-钙黏附蛋白基因低表达.
作者:张宏;肖文华;梁后杰;房殿春;杨仕明;罗元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单位核酶体外净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骨髓的可能性,研究多单位核酶的体外切割活性及对慢粒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针对慢粒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bcr-abl融合基因,在融合位点两侧44碱基范围内设计、合成3个核酶,其中2个切割位点位于bcr基因,1个位于abl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构建多单位核酶体外转录载体及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鉴定其体外切割活性.将多单位核酶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转染K562细胞,应用MTT、3H-TdR掺入、RT-PCR、斑点杂交、流式细胞仪、透射及扫描电镜等方法,检测多单位核酶对慢粒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凋亡等的影响.结果多单位核酶的体外切割活性为70.8%,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慢粒K562细胞系后,细胞DNA合成及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转染后96 h抑制率达50%左右.多单位核酶转染细胞后能够有效切割细胞RNA,使转染细胞RNA减少1 000倍左右.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多单位核酶转染72 h后,18.4%的细胞发生凋亡,大多数细胞被阻滞于G期,分裂期(S期)细胞数减少约41.9%.透射、扫描电镜见转染细胞出现核固缩、凋亡小体等细胞凋亡的特异性表现. 结论多单位核酶不仅具有较高的体外切割活性,而且其逆转录病毒载体能够有效转染慢粒细胞系,在细胞内持续表达、切割细胞RNA,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逆转慢粒细胞的恶性表型,在慢粒基因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冯琦;孙秉中;孙凯;尚振川;王莎;王玮;赵永同;颜真;韩苇;张英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acyBP在胃癌多药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构建CacyBP正义核酸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hCacyBP+,以脂质体将其导入胃癌药敏细胞SGC7901.以RT-PCR检测hCacyBP mRNA水平的变化;以MTT检测SGC7901及转染细胞对ADR的药物敏感性;以流式细胞仪(FCM)检测SGC7901及转染细胞内ADR的蓄积浓度及细胞周期.结果转染pcDNA3.1/hCacyBP+的SGC7901,其hCacyBP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载体转染及未转染之SGC7901,且细胞生存率亦有所增高.未转染之SGC7901及分别转染空载体或pcDNA3.1 /hCacyBP+之SGC7901细胞,平均ADR蓄积浓度分别为5.64,5.49和5.17.与未转染之SGC7901相比,转染pcDNA3.1/hCacyBP+和空载体的SGC7901细胞G1期减少,G2期及S期增高.结论 CacyBP在胃癌MDR机制中可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胡文华;尹芳;金晓航;樊代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瘤内直接注射携带人内皮抑素(hEN)基因逆转录病毒包装的细胞株对体内B16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修饰、鉴定hEN基因.构建含hEN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hEN,转染包装细胞株,筛选稳定转染该基因之PA317-pLNChEN细胞.建立小鼠B16黑色素瘤动物模型.瘤内直接注射PA317-pLNChEN细胞,分时间测量肿瘤体积,切取肿瘤,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结果细胞接种后第7~9天,全部小鼠均长出2~3 mm直径肿瘤.hEN基因转染后第3,5,7,9天,转基因组肿瘤的平均体积(mm3)分别为4.67±1.10、22.25±13.06、84.17±43.5和155.08±81.1;空载体对照组分别为136.17±30.61、390.17±220.47、1 021.67±537.40和2 920.20±22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转基因组和对照组的平均MVD分别为8.00±2.28和28.17±5.31,平均凋亡细胞数分别为23.33±3.83和2.33±1.21,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瘤内注射携带hEN基因逆转录病毒包装的细胞,可抑制小鼠种植性B16黑色素瘤的微血管数目,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张波;邹卫国;吴国豪;靳大勇;许德华;郑仲承;吴肇汉;刘新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胃癌细胞中延迟整流钾电流(IK)与环氧合酶-2 (COX-2)表达的关系,探讨COX-2在胃癌发生中的机制. 方法构建人COX-2的反义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OX-2高表达的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采用穿孔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比较反义核酸转染和COX-2抑制剂消炎痛对细胞的Ik的影响.以MTT法检测延迟整流钾通道抑制剂对SGC7901及其反义核酸转染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反义核酸稳定转染的细胞COX-2在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均下调.膜片钳记录提示,在钳制电压为-40 mV,阶跃电压为-80 mV~+80 mV时,在每个测试电压下,转染细胞的Ik均显著低于亲本细胞.给予消炎痛(10 μmol/L)后,Ik亦显著降低,停药冲洗后可完全恢复.延迟整流钾通道的抑制剂四乙铵 (TEA) 及四氨吡啶 (4-AP)对SGC7901及转染细胞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存在Ik,延迟整流钾通道与细胞生长有关.胃癌细胞中高表达的COX-2可能通过调节该通道影响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吴汉平;吴开春;韩英;时永全;幺立萍;王钧;樊代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通过树突状细胞(DC)提呈途径降低肿瘤抗原肽用量的可行性,了解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抗原肽修饰DC作用的特点.方法以Hsp70于体外结合抗原肽,并于体外修饰DC,检测修饰后DC的代谢活性及分泌的细胞因子;比较修饰后DC和Hsp70-H22肽对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检测激活的淋巴细胞对H22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以及注射DC和Hsp70-H22肽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Hsp70结合0.15 μg H22肽可使2×105 DC成熟,4×103成熟DC可激活2×106淋巴细胞;Hsp70结合0.003 μg肽修饰的DC或Hsp70结合0.15 μg肽直接刺激,可激活相同数量的淋巴细胞,产生同样的杀瘤效果.激活DC后再回输的治疗方式与直接注射Hsp70-肽复合物的治疗方式相比,抗原肽的用量可以降低50倍.正常肝组织来源的混合肽结合Hsp70后,不能使DC成熟,亦不能通过DC途径活化脾淋巴细胞.结论 DC提呈抗原肽激活淋巴细胞的途径能够有效降低Hsp70-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使用剂量.正常细胞的混合肽不能通过Hsp70和DC提呈激活淋巴细胞,其诱发自身免疫应答的可能性极低.
作者:黄波;冯作化;张桂梅;李东;王洪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血管内恶性淋巴瘤病少见,国内报道不足10例.我院遇见2例,现报告如下.例1 女,40岁. 因头痛呕吐1周入院.CT、MRI示颅内有多发病灶,予以手术切除.
作者:陈宏;汪寅;吴劲松;张福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66岁.现已绝经2年,因下腹胀痛伴阴道出血1月余而入院.体检:腹部平坦,右下腹轻度压痛,未及肿块.妇科检查:阴道、宫颈、子宫萎缩,右附件增厚、增大,活动度差,触痛明显.宫颈涂片找到核异质细胞.血液检测CA 12 5为600 ku/L. B超提示:右附件区6.0 cm×3.0 cm低回声光团,边界欠清,子宫及对侧附件萎缩.行右卵巢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位于右输卵管远侧端,肠系膜内有多个质硬、灰白结节.行全子宫、双附件及盆腔淋巴清扫术.
作者:黄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56岁.因左侧鼻沟肿块6月余,于2002年2月入院.6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鼻沟上端出现一黄豆大红斑,无自觉症状,半年来不断发展、增大并变硬,在多家医院就医,诊断为皮炎,应用外用药,未见好转,皮损偶有痒感,且有时有细碎鳞屑.近日皮疹已扩大到蚕豆大,并在皮损周边出现淡黑色线状斑疹,有时出现少许糜烂、渗液,偶痛.既往无日光曝晒和低纬度地区生活史,家庭中未发现类似病史.
作者:王昕;张武;于桥医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41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于2000年6月2日入院.查体:颈前扪及4 cm×3 cm×3 cm大小肿物,质硬,无压痛,边界不清,随吞咽上下移动.食管吞钡见食管上段大约胸1椎体高度处有4 cm×2 cm大小、自食管左缘向右腔内凸出的半圆形影,边缘光滑,黏膜无破坏,通过尚可;另梨状窝左侧上方有1.4 cm×0.5 cm大憩室影.中下段食管未见异常.彩超示甲状腺左侧叶后方实性肿块,边界清,内部为不均匀低回声,多供血血流,上端与食管相接.
作者:何声秀;徐翠兰;包兴才;冯艳;赵丽华;王连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64岁.以左肺上叶癌累及左主支气管于1998年10月9日行左全肺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左肺上叶中分化鳞癌,转移性淋巴结癌(0/18).临床病理分期为Ib期(T2N0M0). 2000年5月患者开始咳嗽,11月10日再次入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左主支气管残端肿瘤复发,累及隆凸,活检病理为鳞癌.胸部CT示左主支气管残端肿物,和左肺动脉干关系密切,左主支气管旁及主动脉弓窗可见肿大淋巴结.
作者:王永岗;张德超;陈新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一般将放射治疗分为两个阶段:千伏级阶段和兆伏级阶段.千伏级阶段指50年代以前,那时的外照射设备是200 kV X线治疗机,由于200 kV X线的穿透力差,皮肤量高,因此在许多情况下,肿瘤得不到充分治疗.那时的放疗医师努力所做的,是在皮肤不破溃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把肿瘤剂量提高上去.他们梦寐以求的是希望能有一种能量更高、穿透力更强、皮肤量更小的射线来提高肿瘤剂量.这个愿望在50年代人工放射性同位素60Co问世后得到了实现.
作者:吕仲虹;杨天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在肝癌中,端粒酶活性高达80%以上,且活性越高,复发率也越高.因此,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对诊断肝癌、预测复发等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5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hTERT基因表达水平进行了定量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劲松;周昕煦;仝明;何蕴韶;周远帆;冯启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近30年来,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化疗的开展及逐渐完善,特别是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概念的形成及其法则的应用.以骨肉瘤、尤文肉瘤为代表的恶性骨肿瘤,在开展化疗之前其主要治疗是截肢或局部广泛切除和足量的放疗,这些治疗常导致患者的终身残疾,且局部复发率很高,5年生存率不足20%.
作者:郭卫;燕太强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