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肿瘤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766
  • 国内刊号:11-2152/R
  • 影响因子:1.90
  • 创刊:1979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47
  • 全年订价:4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医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
  • 肿瘤学
中华肿瘤杂志   2014年1期文献
  • 常规肺功能检测联合登楼梯试验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常规肺功能检测联合登楼梯试验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术式治疗后心肺并发症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162例肺功能相对较差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14例患者由于终术前分期较晚或术前心肺功能较差不适合手术治疗,4例患者拒绝接受手术,1例患者行单纯探查术,终143例患者入组,分别接受了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143例患者进行术前常规肺功能检测和登楼梯试验,并监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术前常规肺功能检测和登楼梯试验检测结果与术后心肺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143例患者中,41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肺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8.7%.全组患者无术后30 d内死亡.登5层楼梯(18.36 m)时间(t) ≥92 s组、登楼梯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下降程度(EOD)≥5%组、登楼梯时大心率与平静时心率变化的差值(△P) <55次/min组患者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5%、42.0%和35.1%,t<92 s组、EOD< 5%组和△P ≥55次/min组患者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9%、21.5%和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OD和不满足肺功能术式标准,是术后心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登楼梯试验作为安全、简易、低成本的检测手段,能够较好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常规肺功能检查联合登楼梯试验可推荐作为胸外科手术前常规检测手段.

    作者:董静思;毛友生;严少平;程贵余;孙克林;刘向阳;方德康;李鉴;王永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3年9月至2012年9月初治的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60例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60例散发型甲状腺非髓样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研究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1 ~ 66岁,中位年龄42.0岁;女40例,男20例;T1期16例,T3期37例,T4期7例.对照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4 ~ 78岁,中位年龄45.5岁;女49例,男11例.T1期25例,T2期2例,rT3期30例,T4期3例.研究组和对照组中累及甲状腺双叶者分别占43.3% (26/60)和18.3% (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多灶发病者分别占53.3% (32/60)和35.0% (21/60),被膜或被膜外侵犯者分别占73.3% (44/60)和55.0% (33/60),合并良性病变者分别占81.7% (49/60)和50.0% (3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0.0%(36/60)和38.3%(2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8).研究组患者中亲子型32例,同胞型28例;亲子型中第一代发病中位年龄为58岁,第二代发病中位年龄为3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尤其是亲子型,具有较高的侵袭性,易累及双叶,多灶发病,常合并甲状腺良性疾病.建议对原发灶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必要时术后行131Ⅰ治疗.对于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家系中家属,建议> 20岁者行颈部超声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作者:张溪微;安常明;万汉锋;张宗敏;刘文胜;李正江;徐震纲;唐平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99Tcm N-NOET双时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肿瘤

    目的 探讨99TcmN-NOET双时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病理结果将61例疑似肺癌患者分为恶性组(51例)和良性组(51例).61例患者术前1周内行99TcmN-NOET SPECT 20~30 min(早期)、2h(延迟)显像和CT扫描,所有患者检查前均未经放、化疗和手术治疗,均经病理确诊.分析99TcmN-NOET摄取和排泄情况,与CT比较其鉴别诊断肿瘤的价值.结果 恶性组和良性组患者的NOET早期摄取比值(ER)分别为1.25±0.15和1.09 ±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延迟摄取比值(DR)分别为1.40 ±0.17和1.1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滞留指数(RI)分别为(12.22±6.38)%和(8.3±1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病理类型、肿瘤直径、肺部肿块空洞、吸烟史和性别的恶性组患者ER、DR和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OET显像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肿物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4.1%、70.0%、94.1%、70.0%、90.2%,CT检查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肿物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0.2%、80.0%、95.8%、61.5%、8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99TcmN-NOET双时相SPECT可以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肿物,诊断效能与CT检查无显著差别.99TcmN-NOET显像的半定量指标(ER、DR和RI)也可用于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肿物,且不受肺癌患者的TNM分期、病理类型、肿瘤直径、肺部肿块空洞、吸烟史和性别的影响.

    作者:刘海燕;李思进;杨素云;武志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在改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宫颈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完成宫颈癌保留神经平面广泛子宫切除术(NPSRH)的可行性,评估腹腔镜NPSR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134例Ⅰ b1期~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33例患者接受腹腔镜NPSRH(腹腔镜组),技术要点为在腹腔镜下以输尿管为关键解剖标志,利用盆腔固有问隙,整体保留输尿管下方的自主神经平面.术中应用Hem-o-lok血管钉闭合神经平面周围血管止血.101例患者接受开腹NPSRH(开腹组),术中无特殊器械应用.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理、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近期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既往手术情况、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和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手术时问分别为(303.8±67.5) min和(272.4 ±57.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位失血量分别为177.0 ml和474.5 ml,输血者比例分别为6.1%和49.5%,中位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9.2d和1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拔尿管后,初次测残余尿达标者比例和中位导尿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腹腔镜下完成NPSRH可行,保留神经的效果与开腹NPSRH相当,但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情况,促进了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李斌;姚洪文;佐晶;杨页多;王文文;张功逸;周逸丹;吴令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综合治疗巨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评价巨大肝癌患者单纯应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115例巨大肝癌患者,分为单纯TACE治疗组(TACE组)72例,TACE联合治疗组(综合治疗组)43例,分析其生存情况.结果 115例巨大肝癌患者中,TACE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4%、23.3%和9.8%.综合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1%、43.3% 和 36.8%,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巨大肝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炎病毒感染情况、AFP水平均与患者的预后无关(均P>0.05),而综合治疗、Child分级、ECOG评分、远处转移情况、J脉癌栓形成和BCLC分期均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Cox D归分析结果显示,综合治疗和ECOG评分是影响巨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 <0.05).结论 综合治疗巨 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综合治疗及ECOG评分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因素.

    作者:常中飞;王茂强;刘凤永;段峰;王志军;宋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组织学类型对培美曲塞治疗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及一线后维持治疗患者的综合分析

    目的 分析二线治疗(JMID研究)和一线治疗后换药维持治疗(JMEN研究)中的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组织学类型对培美曲塞疗效的影响.方法 JMID中国研究(二线治疗)研究人群主要为既往接受过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ⅢA、ⅢB或Ⅳ期)NSCLC患者,以总生存时间(OS)为主要终点,检验培美曲塞单药相对于多西紫杉醇单药的非劣效性.JMEN全球研究(维持治疗)研究人群为初始诊断为ⅢB期或Ⅳ期NSCLC患者,且.己接受过至少4个周期的一线含铂化疗后至少达到病情稳定的患者,以无进展生存时问(PFS)为主要终点,比较培美曲塞相对于安慰剂的优效性.结果 在JMID研究中,非鳞状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11.7和9.7个月(HR=0.74,95% CI为0.45 ~1.21,P=0.2267),中位PFS分别为3.0和1.7个月(HR=0.77,95% CI为0.44~1.34,P=0.3585).在JMEN中国亚组研究中,非鳞状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4.2和1.5个月,中位OS分别为22.5和6.2个月.JMEN中国亚组研究因样本量小,未针对组织学类型计算HR.在安全性上,培美曲塞组在二线治疗后出现的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等相关的3~4级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低于多西紫杉醇组(P<0.001);而在接受一线治疗后培美曲塞维持的患者中,血液学和非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 在中国NSCLC患者中,组织学类型是培美曲塞疗效的影响因素,非鳞状细胞癌是培美曲塞疗效的预测指标.在安全性上,培美曲塞在NSCLC整体人群r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总体安全性优于多西紫杉醇.培美曲赛可作为中国晚期NSCLC非鳞状细胞癌中国患者一线治疗后换药维持或二线治疗的标准化疗方案.

    作者:周彩存;吴一龙;孙燕;王悦;王昕;张晓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头颈部鳞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p16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p1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和头颈部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HPV感染、p16和EGFR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本组43例患者中,HPV感染11例,感染率为25.6%,均为汉族.其中HPV16/18感染率为63.6%,HPV31/33感染率为27.3%,HPV16/18和HPV 31/33共同感染率为9.1%.p16阳性表达率为53.5%,EGFR阳性表达率为69.8%.HPV阳性患者的民族、吸烟、饮酒情况与HPV阴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HPV感染与p16和EGFR表达均有关(均P<0.05).p16表达与EGFR表达呈负相关(r=-0.447,P=0.003).HPV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0.0%和5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89).p16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2.2%和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GFR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8.8%和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7).结论 维吾尔族和汉族头颈部鳞癌患者HPV的感染率可能存在差异.HPV感染与p16和EGFR表达有关.p16表达是影响头颈部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马玲玲;王多明;吾甫尔·艾克木;吴冉;张烁;王若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肺癌放疗中四维CT技术与传统方法勾画靶区计划比较

    目的 比较肺癌放疗中四维CT(4D-CT)技术与传统方法勾画计划靶区体积(PTV)的治疗计划差异.方法 选择10例肺癌患者,均行4D-CT及普通螺旋CT定位扫描,分别采用4D-CT和常规经验外扩PTV方法确定计划靶区(PTV4D和PTWconv)和制定治疗计划(Plan4D和Planconv),测量大体肿瘤体积(GTV)质心在三维方向上随呼吸运动的位移,计算三维空间位移向量| (v)|.比较4D-CT技术与传统方法所得PTV、双肺平均受量(MLD)、双肺V5(Vx表示接受xGy照射的百分体积)、双肺V1o、双肺V15、双肺V20、心脏平均受量(MHD)、心脏V30、心脏V40、99%靶体积受照剂量(D99)和95%靶体积受照剂量(D95)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三维空间位移向量|(v)|的关系.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患者PTV4D< PTVconv,减少(13.0±8.0)%(P=0.018),2例患者PTV4D> PTVconv.GTV质心三维空间位移向量|(v)|为(0.78±0.72)cm.MLD4D较MLDconv减少(8.6±9.9)%(P=0.037).Plan4D的双肺V5、V10、V15、V20分别较Planconv减少(7.2±10.5)%、(5.5±8.9)%、(6.5±8.4)%和(5.7±7.4)%(均P<0.05).10例患者Plan4D和Planconv的D99分别为(56.68±1.82) Gy和(56.12±2.23) Gy(P=0.092),Plan4D和Planconv的D95分别为(60.04±0.46) Gy和(59.86±0.51) Gy (P =0.026).PTV4D/PTVconv与三维空间位移向量| (v) |呈正相关关系(P =0.008),D994D/D99conv与| (v) |呈负相关关系(P=0.002),D994D/D99conv、(MLDconv-MLD4D)/MLDconv、双肺(V5conv-V54D)/V5conv、双肺(V10conv-V104D)/V10conv、(MHDconv-MHD4D)/MHDconv、心脏(V30conv-V304D)/V30convv与PTV4D/PTVconv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 4D-CT可准确评价肺部肿瘤随呼吸运动的位移,应用4D-CT数据定义靶区及制定计划,可缩小肿瘤动度小的PTV,提高靶区内剂量,减少正常组织受量,对于肿瘤动度大的患者,可在不明显增加正常组织受量的前提下,避免靶区遗漏.

    作者:鞠潇;李明辉;周宗玫;张可;韩伟;符贵山;曹莹;王绿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逐级加压弹力袜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逐级加压弹力袜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效果.方法 按照术后预防VTE的不同方法,将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初治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LMWH联合弹力袜组和弹力袜组,分析2组患者预防VTE的效果.结果 LMWH联合弹力袜组患者术后VTE的发生率为0.8%,低于弹力袜组(8.1%,P=0.01).应用LMWH的患者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出血并发症,而伤口裂开的发生率与未应用LMWH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和未应用LMWH是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用LMWH联合弹力袜预防VTE的效果高于单独应用弹力袜,且方便、安全.患者高龄和手术时间长是术后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应给予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郑虹;高雨农;燕鑫;高敏;高维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横结肠系膜浸润胃癌T分期的合理性分析

    目的 评估目前横结肠系膜浸润胃癌T分期的合理性.方法 行手术治疗的T4期原发性胃癌808例,根据脏器浸润情况分为无浸润组(穿透浆膜的T4a期胃癌)638例,非系膜组(横结肠系膜以外单个脏器浸润的T4b期胃癌)126例,系膜组(仅横结肠系膜浸润)44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和预后.结果 无浸润组、非系膜组和系膜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率、肝转移率、肿瘤Borrmann分型、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血清癌胚抗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无浸润组、非系膜组和系膜组患者的肿瘤直径≥5 cm者分别占39.0%、61.1%和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浸润组、非系膜组和系膜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1.9%、30.2%和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浸润组、非系膜组和系膜组患者的腹膜种植转移率分别为8.2%、26.2%和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浸润组、非系膜组和系膜组患者的Ⅳ期患者分别占25.4%、84.7%和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浸润组、非系膜组和系膜组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2.0%、69.8%和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膜组的肿瘤直径、远处转移率、腹膜种植率、TNM分期和手术方式与无浸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系膜组的肿瘤直径、远处转移率、腹膜种植率、TNM分期和手术方式与非系膜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67).无浸润组、非系膜组、系膜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0、16.4和19.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无浸润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非系膜组和系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非系膜组和系膜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根治性切除后,无浸润组、非系膜组和系膜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7.9、23.5和21.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无浸润组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非系膜组和系膜组(均P<0.05),非系膜组和系膜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横结肠系膜浸润胃癌患者的肿瘤直径、远处转移率、腹膜种植率、TNM分期、手术方式和预后与其他脏器浸润胃癌(T4b期)相似,而与T4a期胃癌不同,胃癌横结肠系膜浸润应列为T4b期.

    作者:吴晖;徐萍萍;何裕隆;徐建波;蔡世荣;张信华;王亮;杨东杰;詹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薯蓣皂苷对胰腺癌MiaPaCa-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探讨薯蓣皂苷对胰腺癌细胞MiaPaCa-2凋亡的作用及其对细胞中过氧化还原酶1(PRDX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不同浓度薯蓣皂苷对MiaPaCa-2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RDX1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中活性氧簇(ROS)的水平.结果 薯蓣皂苷可以抑制MiaPaCa-2细胞的增殖,且有剂量-效应依赖关系.薯蓣皂苷可以诱导MiaPaCa-2细胞内ROS水平明显上升.2.5 μmol/L和5μmol/L薯蓣皂苷处理MiaPaCa-2细胞1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4±0.9)%和(49.6±2.7)%,与空白对照组[(3.5±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薯蓣皂苷组的抗凋亡蛋白表达降低,而凋亡蛋白表达上调,但加入N-乙酰半胱氨酸(NAC)后,薯蓣皂苷组的这种诱导作用受到抑制.10 mmol/L NAC和2.5 μ.mol/L薯蓣皂苷、10 mmol/L NAC和5μmol/L薯蓣皂苷处理MiaPaCa-2细胞12h后,凋亡率分别为(10.8±2.3)%和(18.8 ±3.0)%.薯蓣皂苷可以降低MiaPaCa-2细胞的PRDX1蛋白表达.过表达PRDXI后,薯蓣皂苷诱导MiaPaCa-2细胞内ROS水平上升和凋亡的作用明显受到抑制,凋亡率为(21.3±5.9)%.结论 薯蓣皂苷可以下调胰腺癌MiaPaCa-2细胞中PRDX1的表达水平,进而导致ROS过度蓄积引起细胞凋亡.

    作者:赵潇;任贺;高松;郝继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悬浮培养法富集头颈部鳞癌肿瘤干细胞及其功能研究

    目的 探讨通过悬浮培养法富集乙醛脱氢酶1(ALDH-1)高表达的头颈部鳞癌肿瘤细胞的可行性,鉴定富集的细胞是否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 将头颈肿瘤细胞株接种于低黏附平板,在10 ng/ml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和1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形成细胞微球,通过ALDEFLUOR方法对ALDH-1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ALDH-1高表达细胞,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UD-SCC1、UT-SCC22、UM-SCC11B、UT-SCC9和UT-SCC24A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悬浮培养5~1Od后均能形成细胞微球.在UD-SCC1、UT-SCC22、UM-SCC11B、UT-SCC9和UT-SCC24A细胞株细胞微球来源的细胞(SDC)中,ALDH-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其贴壁生长细胞(均P<0.05).ALDH-1高表达和低表达细胞形成的克隆细胞数分别为(197±47)个和(33±16)个(P<0.01).单个ALDH-1高表达和低表达UT-SCC9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7.1%和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ALDH-1高表达和低表达UD-SCC1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9.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D-SCC1、UT-SCC22、UM-SCC11B、UT-SCC9和UT-SCC24A细胞的SDC侵袭力均高于其贴壁细胞(均P<0.05).在UD-SCC1、UT-SCC22、UM-SCC11B、UT-SCC9和UT-SCC24A细胞的SDC中,Nanog、Sox2和Oct-4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其贴壁细胞(均P<0.05).UD-SCC1和UT-SCC24A细胞的SDC中,低活性氧簇(ROS)水平细胞比例分别为(26.3±4.9)%和(72.1±6.1)%,均高于UD-SCC1和UT-SCC24A细胞的贴壁细胞中低ROS水平细胞比例[分别为(8.6±1.7)%和(23.7±7.5)%,均P<0.05].结论 悬浮培养法可有效富集头颈部鳞癌细胞系内的ALDH-1高表达细胞,富集后的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

    作者:陈超;葛明华;王可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或将成为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常规外科治疗方法

    在全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严峻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20亿人年龄> 60岁,占总人口的23%[1].与人口老龄化相伴随的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在2000年时,西方国家超过70%的结直肠癌患者年龄已经>65岁[2].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也逐渐加快,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加.以上海市为例,1972年上海城市人口中,>70岁的患者占全部结直肠癌患者的20.4%,1992年为32.7%,而2003年则上升至51.2%,其中>75岁的患者占32.3% [3].因此,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如何治疗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是临床面临的严峻问题.

    作者:周海涛;周志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经病理确诊的3 20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中2型糖尿病(376例)与非糖尿病患者(2 826例)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2005-2009年天津市人民医院结直肠癌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呈现老龄化趋势,高发年龄为51~ 80岁,男女比例为1.18∶1,以溃疡型、中分化腺癌为主.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均以直肠癌患者为常见,分别为242例(64.4%)和1 942例(68.7%);其次为乙状结肠癌,分别为47例(12.5%)和368例(13.0%).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为(66.2±9.3)岁,高于非糖尿病患者[(62.7±12.1)岁,P<0.001].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2处或2处以上部位)患者所占比例为3.5%,高于非糖尿病患者(1.6%,P<0.001),而且2型糖尿病患者Dukes分期C期和D期患者所占比例为52.6%,高于非糖尿病患者(45.6%,P<0.05).2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大体分型、组织学分型和分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呈现老龄化趋势,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发病年龄、淋巴结及远处器官的转移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作者:刘蕊;胡丽玲;李刚;赵丽中;李莎;张锡朋;张庆怀;吴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继往开来 续写华章

    当您展开这期杂志的时候,2014年已经到来.按照农历,今年是马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已经胜利闭幕,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帷幕已徐徐开启.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骏马奔腾的疾蹄在耳边回响.此时此刻,《中华肿瘤杂志》也踏上了36岁的盛年征程.《中华肿瘤杂志》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发轫、发展.过去的35年,是在历届编委会的指导和辛勤努力下走过来的,是在广大肿瘤学专家、作者和读者的支持和关爱下走过来的,是在编辑部工作人员的默默伏案笔耕中走过来的.

    作者:赫捷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