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由上海市医学会主办,全国介入放射学组协办,实际上也是全国介入放射学组的专刊,是一本有关介入放射学基础研究、临床等方面的学术性期刊。办刊的宗旨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为介入放射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实验研究、短篇、经验介绍、病例报告、综述、训练等。内容涉及:神经介入、心脏介入、血管介入、肿瘤介入、非疗内介入等各个领域,是介入放射学界医、教、研各类人员的良师益友。
1.《介入放射学杂志》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讲座等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在内(按所占版面计)一般不超过5000字,论著摘要、临床经验不超过2500字。
2.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在20个汉字以内为宜。
3.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并注明第一作者E-mail地址。
作者应是:
(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
(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
(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
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附外籍作者亲笔签名同意在本刊发表的函件。集体署名的文章,于文题下列署名单位,于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信作者只列1位,由投稿者自己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
4.摘要 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4部分(英文为),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考虑到我国读者可参考中文原著资料,为节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每个字母均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不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al”。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目的 讨论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31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动脉造影,发现出血征象时进行超选择插管并采用钢圈配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动脉造影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假性动脉瘤,血管畸形,肿瘤染色等.栓塞治疗30例,止血成功23例(其中7例行第2次栓塞),成功率76.7%.终转为外科手术10例.结论 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可有效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是外科治疗的重要补充措施.
作者:佟小强;杨敏;王健;宋莉;王超;吕永兴;邹英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G)和胃空肠造瘘术(PGJ)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3例吞咽困难的患者.上段食管癌10例,中段食管癌1例,咽部癌6例,球麻痹2例,脑转移瘤4例.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Marx-cope PGJ套装.先经鼻饲管经鼻或经口途径置入导管后注入气体800~1000 ml,至胃腔明显扩张.然后在透视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技术将PG饲管置入胃腔内,或将PGJ饲管经胃腔、十二指肠置入空肠内.术后严密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随访饲管使用情况.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G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将饲管置入空肠内13例,均成功.术后出现上腹部疼痛1例,造瘘口周围感染1例,经处理后均痊愈.1例于术后第2天,因胃内容物反流出现窒息死亡.随访期间经饲管给予顺利.恶性肿瘤患者18例死亡,另3例仍在随访中,中位生存期为6.5个月.球麻痹患者1例更换新的PG饲管,另1例失访.结论透视引导下PG和PGJ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胃肠内营养的良好途径.
作者:陈勇;李彦豪;曾庆乐;赵剑波;王江云;韦传军;许小立;刘战胜;李凯滨;骆良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肝囊肿硬化治疗是一种侵袭治疗,其预后除与手术操作有关外,术中的护理配合也是重要因素.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作者:谷蓉芳;刘均喜;粟旅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临床或病理确诊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TACE组31例,联合组(冷冻消融联合TACE)35例,随访时间5~35个月,通过评估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及生存时间等方面来比较2种方法的近、远期疗效。结果2组比较,在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方面,联合组均优于TACE组(P<0.05),联合组生存期长于TACE组(P=0.038)。在0.5年、1年、2年总体生存率方面,联合组与TAC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冷冻消融联合TACE 治疗能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并延长生存期,但确切效果还有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作者:叶伟东;纪建松;涂建飞;虞作春;杨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外科高危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直接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对9例(11支血管)外科高危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进行了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随访1~5个月(平均3个月),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9例(11支血管)的内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随访,支架开通良好,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卒中发生,脑缺血症状消失,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结论直接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治疗方法,但还需进一步临床积累.
作者:杜彬;姜卫剑;王拥军;戴建平;王素香;王保国;王桂红;金旻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分析支架植入与药物治疗症状性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远期随访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对199例症状性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经支架植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有效性及近、远期获益差异.结果 Apollo、Wingspan、Solitaire支架植入成功率分别为100%、97.4%、98.5%,即刻残余狭窄分别由术前(70.20±12.02)%、(78.61±12.15)%、(78.44±11.82)%下降至术后(18.00±6.33)%、(23.65±10.71)%、(17.21±8.02)%.支架植入组9例(8.5%)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术中栓子脱落、穿支闭塞4例,急性血栓形成1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例,再灌注脑出血1例,术后第5天动脉-动脉栓塞事件1例.支架植入组与药物治疗组患者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和累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24,P=0.867).结论 Solitaire支架和Wingspan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有效性,远期获益与药物治疗相比无显著差异.
作者:陈茹;张念军;赵敏;郭建文;张迎光;马朝晖;陈发军;罗望池;尤劲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可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术的效果.方法经股动脉Seldinger穿刺法,将导引管送至C2以上,将微导管置于动脉瘤腔,结合不同的方式,进行可脱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36例用GDC,6例Metrix,18例DCS,2例ORBIT,3例EDC,4例配合支架栓塞;65例患者,59例康复,3例后遗偏瘫,1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59例随访,头颅平片GDC均在瘤腔,无再出血,5例患者复查DSA,无复发.结论微弹簧圈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微创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孙军;陆川;林震旦;刘建民;陈献东;肖达荣;扬次文;何学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精确的钇-90(90Y)微球剂量对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至关重要,这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剂量的计算主要基于不同的90YY载体:玻璃微球(TheraSpheres)或树脂微球(SIR-Spheres).玻璃微球的剂量是以肝脏预期的辐射剂量和微球能够均匀分布于整个肝脏的假设为基础计算的,而树脂微球的剂量是以微球非均匀分布于整个肝脏的假设为基础计算的,这种非均匀分布的程度取决于正常肝脏被肿瘤组织取代的程度.许多其他因素也可能会潜在影响90Y微球的治疗剂量.本综述将介绍90Y微球剂量的计算方法,以及为了获得大疗效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发生而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
作者:贾中芝;谢双双;郑丽丽;王斯妮;王维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Inoue球囊技术用于治疗布加综合征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89例布加综合征患者选择Inoue球囊技术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结果 术后与术前相比,下腔静脉肝段内径均数(四分位间距)扩大[0.00(0.20~0.00)cm比1.90(2.00~1.47)cm,P<0.001],下腔静脉平均压力下降[(20.63±7.22)mmHg比(12.13±5.60)mmHg,(P<0.001)],使用Inoue球囊不需要小直径球囊预扩张,但有2例球囊破裂,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下腔静脉成形术中使用Inoue球囊可行、有效且更为方便,能代替聚乙烯球囊.
作者:梅健;屈健;朱耀青;王磊;刘成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晚期食管癌由于肿瘤增生、局部炎症水肿导致食管狭窄、吞咽困难,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晚期食管癌侵及周围组织或伴远隔转移,50%~60%的患者病情严重,只适于姑息治疗。我们自1995年开始,对4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并结合动脉灌注化疗或放疗,效果理想,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6例,男39例,女7例,年龄41~82岁,平均62岁。狭窄部位于中、上段食管29例,下段及贲门部17例。46例中腺癌31例,鳞状细胞癌7例,其他8例性质不明确。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消瘦、呛咳,部分患者伴有低热、疼痛。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前均证实有远处转移或经外科确认无手术指征。本组病例置入自张式镍钛金属支架后,18例行动脉灌注化疗,28例行放疗(其中包括13例先行动脉灌注化疗1~2次后,再行放疗)。 二、支架置入方法 口服60%泛影葡胺行食管造影,以明确食管狭窄或阻塞的部位。口腔含化的卡因片(5~8mg),喉部局麻,取仰卧位,顺序插入直头导管、导丝至患者胃腔。然后缓慢回撤导管并经导管持续注入造影剂,确定狭窄或阻塞的下端。在狭窄或阻塞的两端放置金属标记。导管再次进入胃腔,经导管引入超硬交换导丝。经超硬导丝引入支架及推送器,确定支架位置无误后,缓慢释放支架,释放完毕后,撤出推送器及导丝,支架置入的全过程都是在透视监视下进行。为了支架更好膨张,支架置入后,患者服用温开水100ml。重复造影明确支架的位置及其通畅情况。支架置入后3d内进食流质饮食,予以口服a-糜蛋白酶以预防肿瘤分泌的粘液阻塞支架。静脉应用青霉素预防感染。如果支架跨越贲门部,为了防止反流性食管炎,常规口服雷尼替丁及吗叮啉等。 三、动脉灌注化疗
作者:宋金龙;李玉亮;唐军;刘作勤;左玉宽;王振亭;王平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介入放射学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你好,请问介入放射学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介入放射学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介入放射学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