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

(非官网)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674-7429
  • 国内刊号:11-9303/R
  • 影响因子:0.81
  • 创刊:2008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510080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还需要咨询该刊物的详情?->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地方:
期刊标签:医药卫生综合
国际刊号:1674-7429
国内刊号:11-9303/R
邮发代号:510080
创刊时间:2008
发行周期: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简介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多媒体光盘(CD-ROM)的血管外科学专业学术刊物。 本刊以广大血管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血管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血管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与血管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于2009年创刊,2014年起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前为季刊。

栏目设置

杂志收录/荣誉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投稿要求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社征稿要求

  1.文体设计: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导向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用字规范,层次清楚,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文稿附图表量不限,提倡多附图表。论著性文章4000字左右,综述、讲座5000字左右,论著摘要、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等一般不超过2000字,疑难病例分析的文章可以图像为主,并贯穿文字说明和评析。专家视频讲座和手术录像时长为25~40 min,同时附必要的文字内容和语音介绍。

  2.文题:力求简明扼要、醒目、突出主题。中文文体一般以25个汉字以内为宜,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尽量避免使用缩写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3.作者及通讯作者署名: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主要观点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方面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附证明信。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并著录作者的工作单位全称(到科室)、所在省、自治区、城市名(省会城市可以略去省名)和邮政编码。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上标形式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以便于建立作者与其工作单位之间的关系;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例:

  韩英铎1,王仲鸿1,林孔兴2,相永康2,黄其励3,蒋建民3

  (1.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北京100084;2.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湖北 武汉430027;3.东北电力集团公司,辽宁 沈阳110006)

  通讯作者著录于文章首页地脚,为便于读者联系,也可以著录通讯作者的电话号码、传真号码和Email地址。

  4.基金项目: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章首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843)”,并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本刊将优先采用。

  5.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书: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6.摘要:论著性文章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均为500字(词)左右。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列出主要数据)、结论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文中所有作者姓名(中国作者姓名使用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空一个字符。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如:MAO Yi(毛一),ZHONG Nan-shan(钟南山)。外国作者姓名的写法遵从国际惯例)、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其后加列国名;作者不属于同一单位时,在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单位序号,同时在单位名称前加相应序号。如第一作者已调离原单位,或第一作者属该单位的进修生、研究生,则应以括号加注其现所在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

  提倡综述类文章附摘要,其内容应包括综述的主要目的、资料来源、综述时所选择的研究数目及这些研究是如何选择的、提炼数据的规则及这些规则是如何应用的、数据综合的最重要的结果和结论。可以写成结构式摘要,也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摘要。

  7.关键词及论文分类号:论著需分别在中、英文摘要后标引2~5个中、英文关键词。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最新版MeSH中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①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②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③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表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关键词之间用“;”分隔,每个英文关键词首字母大写。论文分类号应按最新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标注。

  8.医学名词和药物名称: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尚未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所编《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英文尚无统一译名时,可自译并在第一次引用时用括号注出原文名。名词术语应用全名,不可随意缩写。如所用名词过长而中文又需多次引用时,则在第一次引用时在全名后加括号注明缩写名。

  9.图表:表随文排,图题、图注也随文排,并留适当空位。每幅图(表)应冠有中文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使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为5:7左右。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及软盘。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背面应注明序号、方向和作者姓名,置于袋内,请勿粘贴。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外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标尺。

  10.计量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其名称和符号。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不多于1条(如“mg/kg/d”应写为mg/(kg·d))。

  11.数字: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采用国际通用的三位分节法,节与节之间空1/4个汉字空。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表示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时,应写为5%~10%或(10.5±0.6)%。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时,按下列方式书写:4cm×3cm×5cm,不应写成4×3×5cm3。

  12.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s小写;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13.参考文献:主要引用近3~5年内的新文献。按GB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名字间用“,”分隔,4名以后用“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代替。

  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必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排列于文末。举例:

  [1] Brantigan JW, Cunningham BW, Warden K, et al.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donor bone for posterior lumbar fusion[J]. Spine, 1993,18:1213-1221.

  [2] 张喆人,蔡春林,叶圣诞,等.110例75岁以上老年人老年人腹部手术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5,14: 336-338.

  [3] Khan MG . Cardiac drug therapy[M]. 4th ed. London: WB Saunders Company, 1995.

  [4] 罗瑞德. 传染病讲座[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27.

  注: 页 码 之 间 连 接 用 “-” (半 字 线),; 起 止 页 码 注 写 完 整 ,不 能 用“1213-21” 的 形 式,如参考全书可不加页码项目;专著文献需加出版地项目,二版和二版以上加版次;题目后加“[J]”表示来源于期刊文献,题目后加“[M]”表示来源于专著文献,注意各条项目之间的标点符号书写正确。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发文量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 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腔内修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2年5月接受腔内治疗的58例TAAD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54.3(41~79)岁.35例单纯接受腔内治疗,23例接受杂交手术: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3例,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3例,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15例,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旁路2例.结果 总技术成功率为98.3%(57/58).并发症包括内漏14例,脑卒中5例,支架源性新破口1例,血管旁路术后吻合口假性动脉瘤2例.术后30天内死亡7例.随访(35.5±5.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健康生存.结论 TAAD腔内治疗后并发症较累及降主动脉疾病的腔内修复术更为常见,脑卒中是重要的致死性并发症,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王冕;常光其;王深明;姚陈;殷恒讳;李松奇;叶财盛;胡作军;王劲松;李晓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的思考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或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指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或其分支阻塞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它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两种不同临床表现,其危险因素包括任何可导致静脉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系统内皮损伤的因素.

    作者:肖占祥;戚悠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动脉闭塞性疾病中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异构体的表达差异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和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血管壁改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TAO、ASO以及正常对照的血管标本中3种N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AO和ASO动脉内膜的eNOS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TAO动脉内膜的eNOS表达较ASO中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比较,TAO和ASO中膜的iNOS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TAO、ASO动脉与正常对照动脉的各层组织中的nNOS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eNOS蛋白表达在TAO和ASO的内膜减少可能是动脉闭塞性疾病发生的因素之一.TAO动脉内膜中eNOS蛋白的表达较ASO更少,可能是TAO患者的年龄较ASO患者更年轻,是TAO血管壁的炎症性变化更严重的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周文斌;李晓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马凡综合征合并腹主动脉瘤的诊疗现状

    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结缔组织,常见于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和眼球[1-3].该病早于1896年由法国儿科医师Antoine Marfan报道,并以其名字命名[4].100多年来,人们对该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始终没有明显变化.本文就近年来MFS合并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aneurysm,AAA)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伦语;张健;辛世杰;段志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纤维蛋白鞘形成导致患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拔管困难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患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拔管困难的原因及应对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中心进行的237例患者PICC置入的临床资料.按PICC留置时间共分为4组,统计PICC纤维蛋白鞘发生率,拔管困难发生率,以及D-二聚体水平差异.结果237例的PICC纤维蛋白鞘发生率100%;PICC置入拔管困难发生率3.38%,均发生于PICC留置的200天后,4组不同时间段拔管困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4个PICC留置时间组间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结论PICC拔管困难可能与置管时间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PICC形成黏附更坚固的纤维蛋白鞘,拔管困难与PICC相关血栓形成无明显相关性.目前应对PICC拔管困难的手段较多,但较被动,缺乏主动预防措施.

    作者:周雪贞;钟婷;丘雪梅;肖琳;黄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胸、腹主动脉瘤破裂围手术期脏器功能评估与保护

    目的 探讨影响胸、腹主动脉瘤破裂手术死亡的因素,对胸、腹主动脉瘤及其破裂患者围手术期重要脏器功能进行评估和保护,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22 例胸、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采用单变量分析.同期完成48 例胸、腹主动脉瘤手术.结果 胸、腹主动脉瘤破裂与非破裂手术死亡率分别为31.8%和2.1%.年龄跃75 岁、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程度、血红蛋白约90 g/L 和肌酐逸150 umol/L 可作为预测胸、腹主动脉瘤破裂手术死亡的指标.结论 围手术期对胸、腹主动脉瘤及破裂患者的主要脏器功能进行评估和保护,加速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死亡率.

    作者:王豪夫;田明夏;赵宗刚;李君;王曰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腹主动脉瘤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永久性、节段性扩张,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动脉退行性疾病,多见于65岁以上的男性人群,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瘤体年扩张率亦加快,一旦发生破裂,死亡率可达90%[1].超声监测研究显示AAA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达5%,预计未来20年随着对AAA的监测加强,AAA的检出率还会增加[2,3].尽管AAA的外科手术以及围手术期处理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在美国和西方国家仍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AAA的高致死率主要源于AAA的破裂[4,5].对于瘤体直径≥5.5 cm的大AAA,其破裂的风险增加,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和腔内支架修复术是防止其破裂的有效途径.相比之下,直径<5.5 cm的小AAA多呈缓慢扩张的趋势,破裂的危险性小,而且早期行开腹或腔内修复对改善生存率并无益处[6,7],对于此类患者目前推荐的处理方法是定期影像学检查监测瘤体直径,一旦瘤体直径达到5.5 cm或瘤体扩张率>1.0 cm/年,才会实施选择性修复术.显然,对于小AAA,这种建立在“观察等待”基础上的疗法是不够的.在常规腹部筛查过程中AAA的检出率较高,其中高达90%为直径<5.5 cm的无症状的小AAA[8].因此,亟待一种更为积极的方法来稳定或延缓小AAA的进展.

    作者:高斌斌;金星;董典宁;张精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破裂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与腔内治疗早期疗效的分析

    目的 比较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接受开放手术和腔内手术(EVAR)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8年1月至2017年6月间行急症手术治疗rAAA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开放手术组和EVAR组病例的围术期死亡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输血量、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 开放手术组12例,围术期死亡率50%,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58.3%;EVAR组19例,围术期死亡率21%,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1.6%,二组围术期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EVAR组在在术中出血量[(143.7±86.7)ml vs(3775.0±1801.1)ml]、 输血量[(1331.6±967.3)ml vs(4158.3±1661.0)ml]、 补液量[(2514.2±978.2)ml vs(4850.0±1306.3)ml]、术后ICU住院时间[(1.2±2.6)天vs(5.3±2.9)天]、总住院时间[(10.3±4.6)天vs(17.8±4.4)天]较开放手术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EVAR是rAAA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但需要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及动脉瘤解剖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作者:邹君杰;章希炜;李林;焦元勇;蒋军;杨宏宇;马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采用股动脉血管内支架治疗的26例下肢ASO患者的跛行距离及踝肱指数(ABI)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1个月,间歇性跛行距离由(124.6±32.2)m增加到(552.7±137.5)m,ABI由0.62±0.04增加到0.94±0.0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支架通畅率为100%,2年通畅率为92.3%.结论 PTA联合血管内支架置放是治疗下肢ASO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国凯;杨镛;万嘉;马振桓;李国剑;陆平;杨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接近1亿[1].一般来讲,在发病5-8年后就会陆续出现一些并发症,糖尿病的严重性不在糖尿病本身,而在其并发症[2].糖尿病足就是其中容易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所致的血管病变是形成并发症的基础.

    作者:谷涌泉;张建;汪忠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杂志往期目录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大圣西归** 的反馈: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迷途风雨** 的反馈: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haiyu** 的反馈: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谢正勇** 的反馈:

请问一下,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康新隆** 的反馈: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谢飞明** 的反馈:

尊敬的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编辑大大,请问我的文章初审通过了没有,已经投了快一个月了,好急啊

steven0281** 的反馈: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春风沉醉de早上** 的反馈:

求助各位学友,还有3天就投稿满一个月了,但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初稿待处理,请问这样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现在想撤稿了,官网也没有撤稿的选项,请问该如何撤稿呢?

姓名保密** 的反馈: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小鲸** 的反馈: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