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糖尿病(DM)对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TACE术的HCC患者858例,其中合并DM患者175例(DM组),HCC未合并DM患者683例(非DM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总体生存的差异.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方法,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不可切除HCC患者TACE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AFP)、Child-Pugh分级、肿瘤大直径和数目、肝硬化、TACE治疗次数以及BCLC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非DM组(P<0.05).DM组患者1、3、5年生存率为60.9%、27.5%和10.7%,非DM组为70.9%、36.0%和17.6%,经Log-rank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8).将上述变量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直径>5 cm、肿瘤数目多发、AFP>20 ng/ml、BCLC分期、以及合并DM是影响HCC患者TAC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M是影响不可切除HCC患者TACE后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光华;俞炬明;范国平;董国芳;王瑞芝;汪登斌;欧阳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预置球囊辅助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产妇腹主动脉预置球囊辅助剖宫产,其中33例为凶险性前置胎盘(A型),36例为瘢痕子宫、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B型),3例为无剖宫产史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C型).记录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情况、球囊预置术中X线辐射量及介入操作相关并发症.结果 剖宫产术中A型、B型、C型产妇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 461 ml、947 ml、533 ml;9例子宫大部切除,32例子宫修补;2015年17例、2016年55例球囊预置术中平均X线辐射量分别为(28.5±14.1) mGy、(3.7±2.5) mGy;住院期间发生右股浅动脉血栓1例,右下肢静脉血栓1例,皮下血肿2例.结论 腹主动脉球囊预置辅助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产妇剖宫产,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子宫切除率;手术操作简便,X线辐射时间短;熟练操作,能进一步减少介入操作相关并发症.
作者:王洪雨;孙成建;王彦华;邵黎明;于水;赵晓龙;谭好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运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成射频热凝组和药物毁损组,射频热凝组患者83例,药物毁损组患者82例.射频热凝组采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药物毁损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表阿霉素化学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3年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变化、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 射频热凝组优良率明显优于药物毁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射频热凝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VAS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更低,且远期疼痛情况稳定,总体治疗效果突出.结论 采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华伦;王伍超;郭晓丽;高巍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导引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行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联合超声科,协助产科完成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共13例,13例产妇均经彩色超声和MRI诊断为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于双侧髂总动脉或腹主动脉预置封堵球囊,胎儿娩出同时立即充盈球囊对目标血管进行临时封堵,并根据产科医师止血状况,适时撤出球囊.结果 13例中1例为腹主动脉封堵,12例为双侧髂总动脉封堵.13例中12例经超声导引封堵成功,平均阻断时间<15 min,术中出血量800~1 500 ml.结论 剖宫产前超声导引球囊阻断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安全可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无X线辐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坤前;李发旺;朱恩全;谢奎;李文良;张明礼;耿超;王爱国;刘剑峰;郭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转移直肠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合并肝转移直肠癌17例患者行TACE后再进行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经3F微导管超选择进入直肠上动脉后灌注5-Fu和草酸铂,再注入伊立替康和Lipiodol乳化栓塞剂.结果 17例患者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2~7d16例患者解黏液脓血便明显增加,有些患者可见明显坏死组织.3例腹痛患者2例在术后3d腹痛消失,1例5d消失.1周时有5例肛门胀痛消失,2例明显的改善.1周时7例患者里急后重感明显改善,4例改善不明显.长期随访未发现肠穿孔、局部感染患者.结论 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合并肝转移直肠痛是安全有效的,其快速促进直肠肿瘤坏死的作用可以作为直肠癌综合治疗手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左方田;石青;徐甜甜;方素芬;杨洋;郭武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成形及弹簧圈栓塞治疗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AP)破裂出血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2例注射毒品所致FAP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6.5岁,其中男性25例(78.1%).结果 32例患者均成功止血,血管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其中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25例(78.1%),弹簧圈栓塞股深动脉3例(9.4%),覆膜支架+股深动脉栓塞4例(12.5%).平均随访(17.5±11.6)个月,随访率93.8%(30/32),3年血管支架累积通畅率为90.9%,3年总体生存率为91.3%.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注射毒品所致FAP破裂出血安全、快速,近中期疗效良好,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二期外科清创修复时间,二期彻底清创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应龙;何强;顾福嘉;庞尊中;袁平;潘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脾脏剪切波速(SWV)与门静脉压力相关性在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近期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10月收治的30例BCS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受治血管开通前后2次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检测介入术前、术后2d及术后1个月脾脏SWV、门静脉流速及内径并计算其比值,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治疗成功.HVPG均值由术前(13.70±4.55) mmHg显著下降至术后(3.20±1.94) mmHg(P<0.05);术前、术后HVPG差值与术前、术后2d脾脏SWV差值及门静脉流速-内径差值均呈正相关(r=0.856,P<0.000 1;r=0.741,P<0.000 1).结论 脾脏SWV与HVPG有良好相关性,可用于评价BCS患者术后近期疗效.
作者:王文亮;徐浩;魏宁;王兴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和聚桂醇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每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9,P>0.05),无水乙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聚桂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63,P=0.03,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肝血管瘤临床疗效相当,但聚桂醇组不良反应少,疼痛率低,患者耐受性好,此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丽秀;尚国臣;陈卫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CT定位经皮冷冻消融盆腔和后腹膜术后复发性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CT定位、引导经皮冷冻消融盆腔、后腹膜恶性肿瘤患者108例并作总结.结果 ①100例中9例为完全性冷冻消融,91例为姑息性冷冻消融.随访3~11年,1年生存率87%(87/100),3年生存率17%(17/100),5年生存率9%(9/100).冷冻后疼痛缓解率84%(70/83).②冷冻后1个月增强CT显示9例完全性消融:肿瘤冷冻区无强化.91例姑息性消融:消融率>90% 48例、80%~90% 25例、70%~80% 12例、60%~70%4例、<60%3例.③并发症:术后局部感染3例,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直肠上段肠瘘1例,经肠造瘘后逐渐痊愈;术后短暂排尿困难5例,留置导尿3~5 d恢复;术后发热3~5 d;表皮冻伤3例,对症处理痊愈.结论 盆腔和后腹膜肿瘤术后局限性复发,CT引导冷冻消融较为安全,完全冷冻消融后对提升肿瘤局部控制,延长生存期获益明显.
作者:武清;顾小强;徐家华;于观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臭氧治疗多节段椎间盘突出下肢肌电图的术前定位作用及对疗效的预判.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资料完整的经MR明确诊断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51例,采用DSA引导下臭氧椎间盘内注射联合脊神经周围臭氧注射和脊神经周围复方倍他米松及布比卡因注射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51病例术前肌电图提示神经根性损伤43例,阳性率84.3%;HIZ征阳性30例,阳性率58.8%;Modic征阳性24例,阳性率47.1%.术后1、3和6个月的M-JOA评分、ODI指数随访显示,术后1、3和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0.1%、86.2% 、78.5%和87.3%、79.5%、74.6%.结论 下肢肌电图在臭氧治疗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的术前定位准确,能精确预判臭氧治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家华;刘玉金;张孝军;张家兴;李茂全;吕中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分析mRECIST标准与RECIST标准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超米兰标准原发性肝癌疗效的一致性,确定哪种标准可以更好地评价疗效.方法 应用两种标准分别评价78例TACE联合RFA治疗超米兰标准原发性肝癌疗效,计算KAPPA系数确定两种标准的一致性.运用Kaplan-Mier法计算不同缓解程度的中位生存时间,通过log-rank检验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缓解程度的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曲线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应用SPSS19.0计算两种标准评价结果的KAPPA系数为0.243(x2=5.250,P<0.01),通过运用Kaplan-Mier法计算不同缓解程度的中位生存时间,通过log-rank检验绘制生存曲线显示RECIST标准评价出的SD与PR的曲线有多处交叉重合的部分,两者的P值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mRECIST标准的不同缓解情况的生存曲线相对较平衡没有重合部分,P值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mRECIST标准并不适合所有超米兰标准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后评估,病灶边缘不清和强化不明显的将导致无法应用mRECIST标准.②mRECIST标准更准确地评估了TACE联合PRA治疗超米兰标准肝癌的疗效.
作者:刘家;聂春生;刘施乾;何东风;刘瑞宝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与单独TACE治疗>5 cm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2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CE联合MWA组40例、TACE组168例,按1∶1进行配对后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首要观察指标是患者的生存期,次要观察指标是1个月的改良实体瘤反应(mRECIST标准)和AFP下降水平.结果 实际配对完成患者31对,配对后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结果显示TACE联合MWA的0.5、1、1.5、2和2.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90.3%、86.8%、82.5%和70.7%,明显优于TACE组的77.4%、61.3%、53.6%、48.2%和24.1%(P=0.011).联合治疗组在1个月时有更好的肿瘤控制和AFP下降水平.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ACE联合MWA对于>5 cm肝癌的治疗在患者生存和肿瘤控制方面要优于单独TACE治疗.
作者:董健;陈奇峰;夏金国;咸玉涛;范文龙;杨正强;施海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导管室内平板探测器CT(FDCT)技术定量评估肝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行性.方法 25只新西兰大白兔VX2肝肿瘤模型构建后行FDCT检查,重建肿瘤血容量(BV)灌注图,分别检测肝肿瘤和肝实质BV值.FDCT检查后处死所有实验兔,取相应部位肝肿瘤标本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分析肝肿瘤BV值与MVD和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 25只实验兔中22只兔(88%)成功完成FDCT检查,BV灌注图均清晰显示肝组织和肿瘤,肝肿瘤表现为高灌注环伴低灌注中心的环状强化模式.肿瘤BV值与MVD和VEGF分级均存在良好相关性(P值均<0.05),MVD与VEGF分级呈正相关(r=0.504,P<0.001).结论 导管室内FDCT检查可定量评估肝肿瘤血管生成情况,可能有助于肝肿瘤介入诊疗.
作者:周炜;庄治国;池嘉昌;所世腾;管逊;许建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临床资料病例1:男,10岁.因“皮肤青紫半年余”入院.查体:SPO2 88%(未吸氧),杵状指.心肺听诊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心脏彩超示第一肝门区异常静脉团(先天性门体静脉分流?).CT增强示食管、胃底、肠系膜上、下静脉经共同干汇入脾门区扭曲、扩张血管团,再下行汇入左肾静脉(图1①).肝内门静脉未见显影.脾脏体积增大.诊断为先天性肝外门体分流(Ⅰ型),脾肿大.
作者:谭亚兰;郭万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门静脉癌栓(PvTT)是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常见的肿瘤晚期征象,预后差.目前,PVTT的分型方法有日本的VP分型和东方肝胆分型(程氏分型),两者在PVTT分型方面有一定的区别.患者的预后与PVTT的类型存在相关性:Ⅰ0型PVTT患者预后好,而Ⅳ型PVTT患者预后差;不同类型的PVTT限制了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PVTT的类型选择佳的治疗方案,大程度地控制肿瘤,使患者受益.
作者:贾中芝;顾晓诚;蒋国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肝癌是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随着分子生物学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不可逆电穿孔原理衍变而来的纳米刀技术在治疗肝癌上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这里,我们主要从纳米刀治疗肝癌的原理、优势以及新的实验和临床进展等方面对纳米刀治疗肝癌作一综述.
作者:李鑫;刘凤永;袁宏军;陈现现;左太阳;管阳;付金鑫;王茂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影像导航辅助定位穿刺系统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治疗新技术,它融合了影像与导航定位技术,通过影像显示实时动态导引手术器械对病灶进行操作,大大优化了微创介入治疗过程.影像导引方式主要包括超声、CT、MRI导引等,导航定位技术可根据不同原理分为机械定位、光学定位和电磁定位.不同影像引导方式和导航定位技术各有优劣.影像导航辅助定位穿刺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穿刺活检、局部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等微创介入治疗领域,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该技术在微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章浙伟;邵国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初步观察自发性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中期临床疗效及支架内通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腔内治疗的自发性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随访资料,对比分析腔内治疗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支架内通畅情况.结果 2012年3月至12月共6例自发性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腔内治疗,其中男4例,女2例,中位年龄50岁(40.75~54.75岁),发病至接受腔内治疗中位时间为10d(1周至3个月).所有患者支架植入后夹层真腔血流立即恢复,部分假腔内仍有对比剂允盈;1例术中出现视网膜动脉栓塞,无死亡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4.4个月(49.7~57.9个月),末次随访时NIHS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2);影像学复查可见颈内动脉支架段假腔均消失,支架内无明显狭窄.结论 采用裸支架对部分有症状的自发性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进行腔内治疗,可有效防止临床症状复发,随访发现夹层重塑良好并保持支架内通畅.
作者:秦永林;邓钢;柏志斌;赵国峰;郭金和;何仕诚;滕皋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视频对行TACE肝癌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基于患者问题需求设计制作的TACE健康教育视频,置入平板电脑如IPAD中让患者观看.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住院行TACE的患者4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26例和对照组225例,观察组使用护士制作的TACE健康课程视频结合常规课程进行教育,对照组使用常规口头及书面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TACE术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术后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TACE入院教育、围手术期教育、出院教育三方面的认知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视频提高了肝癌患者对TACE的认知度及术后自我护理的依从性,使用视频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桃红;朱晓敏;师树荫;胡珊娜;曹瑞华;吴海涛;牛焕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由护理人员主导的综合干预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TACE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96例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介入科曾接受TACE治疗并服用核苷酸类似药物1个月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接受由护理人员主导的、医师和护士共同实施的综合干预.结果 ①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得分平均值(93.67±6.046)高于干预前(82.04±10.024)(P<0.05),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良好的患者的比率(97.8%)高于干预前(62.4%)(P<0.05);②干预后血清HBVDNA处于正常范围的患者比率(45.16%)高于干预前(15.05%)(P<0.05).结论 由护理人员主导的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TACE患者药物依从性,有利于控制血清HBVDNA水平.
作者:尤国美;邵国良;杨方英;朱萍;赵谷;曾晖;张锐;毛恋琴;夏黎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探讨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植入后ISR临床预测因素.方法 入选400例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植入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复查造影结果分为ISR组和无ISR组.术前及复查造影时检测血浆ox-LDL、Hcy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ISR相关临床参数、血管造影特征及手术相关因素.结果 ISR组48例,无ISR组352例,临床ISR发生率为13.6%.与无ISR组比较,ISR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冠状动脉复查造影时血浆ox-LDL、Hcy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高血压病、伴糖尿病、Hcy 、ox-LDL、服用他汀类药物、吸烟、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参考血管直径、术前血管狭窄程度、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为ISR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植入后ISR并不少见.伴高血压、伴糖尿病、Hcy、ox-LDL、吸烟、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术前血管狭窄程度、参考血管直径、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为ISR独立相关因素.长期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ISR风险.
作者:钟继明;黄学成;张景昌;曾煜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钇-90(90Y)微球经导管动脉放疗栓塞术(TARE)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在欧美,尤其是美国已成为主要局部治疗方法之一.大量研究证实TARE具安全性及有效性,其疗效甚至优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目前中国大陆暂无临床可应用的90Y微球,但开展这项治疗已势在必行.由于90Y微球产品特殊性,单靠国外进口难以使该治疗得以推广.20世纪90年代国内曾有研制90Y微球的经验,为此应集中力量,多方合作努力,使之能够早日国产化,为广大肝恶性肿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张雯;颜志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2017年9月1日至3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介入放射学杂志》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介入放射学分会承办的“第十届中国西部介入放射学术大会、中国介入万里行——内蒙古站暨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介入放射学术年会”在呼和浩特市胜利召开,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介入放射医务工作者近500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盛会.
作者:张学军;刘传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钇-90(90Y)微球放射栓塞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它将载有发射β射线的90Y树脂或玻璃微球选择性地注射到肝动脉.90Y微球随血流被阻塞在肿瘤血管床,其发出的射线对靶肿瘤具有细胞毒性作用.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在不可切除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中得到证实.本文作为90Y微球放射栓塞系列综述的第一部分,将讨论90Y和90Y微球的基本特性,90Y微球放射栓塞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放射性安全与防护.
作者:王斯妮;贾中芝;胡红杰;赵添;郑丽丽;王维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