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刊期为季刊,每年2月28日、5月28日、8月28日、11月28日出版。本刊由刘大为教授担任名誉总编辑,黄洁夫教授任顾问,邱海波教授任总编辑,于凯江教授、杜斌教授、管向东教授、席修明教授、杨毅教授任副总编辑,71名知名专家担任编辑委员。
1.文题:力求简明、醒目,能准确反映文章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好不设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尽量不使用缩略语。英文文题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含义应一致。
2.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作者应是:(1)对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数据获取、分析、解释具有实质性贡献;(2)负责起草、撰写和修改文章的主体部分;(3)负责投稿前文稿的最终审核确认;(4)对该研究中所有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负责。以上4条须同时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附外籍作者亲笔签名同意在本刊发表的书面材料。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注于首页左下方。集体署名的文章于文题下列署名单位,于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责任者,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电子信箱地址。通讯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
请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和单位,如全部作者均为同一单位、同一科室不需标注阿拉伯数字;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l,2,3,……,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英文)或之后(中文)加注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
3.摘要:论著格式的稿件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包括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案、对象来源、纳入和排除标准、分组方法、干预措施、观察指标)、结果(包括关键性或主要数据,统计学分析方法及统计值)和主要结论,结论要与目的、方法和结果相呼应。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每个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字名连写)、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个汉字,英文摘要为25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细。
4.关键词:论著需标引3~5个关键词。关键词请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数据库中选取,中文关键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医学主题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英文摘要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分隔。
5.计量单位:执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单位表示符号,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一书。量的名称按GB3102.8-1193《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规定执行。
6.数字: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7.图片: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张图片均应有必要的图题及说明性文字置于图的下方,并在注释中标明图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图中箭头标注应有文字说明。大体标本图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特殊染色方法和高、中、低倍数。图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采用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英寸,并应经过剪切后充分显示关键部分。说明文字应简短,不应超过50个字,所有的图在文中相应部分应提及。
8.动态图像: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文中应标记为“动态图×”,每个文件名均应与文中的名称相符,如“动态图×”。视频资料要求图像和声音清晰稳定,剪接顺畅,保持可能获得的最高清晰度模式,视频文件采用AVI格式。
9.志谢:置正文后与参考文献之间。表达对参与部分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性指导和支持,但尚达不到作者资格的团体或个人的感谢,但应征得被志谢者同意。
10.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基本执行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排列于文后。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所引用文献务必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名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隔开。电子文献题名后应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或文献载体标志,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3469《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码。每年连续编码的期刊可不著录期号。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重症医学应当成为独立的临床医学专科,抑或是其他医学专科的亚专科,在国内外均存在争议。但是,目前重症医学的培训模式已逐渐由亚专科模式倾向于专科模式。中国的重症医学培训还处于多模式并存状态,并呈现向重症医学专科培训方向发展的趋势。目前,重症医学专科培训模式与亚专科培训模式需要寻求合作共赢。
作者:王春耀;杜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外源性呼气末正压(extrinsic 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e)条件下,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NAV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AECOPD)患者呼吸功及触发功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静态内源性呼气末正压(intrinsic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i)(PEEPi_stat)≥5 cmH2O(1 cmH2O=0.098 kPa)的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方案已通过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0ZDLL018.0),并与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控制通气下PEEPe由0升至40%PEEPi_stat,总呼气末正压(total-PEEP)不增加的患者作为呼气流速受限(expiratory flow limitation,EFL)组,增加的患者为呼气阻力(expiratory resistance,Re)增高组。共纳入AECOPD患者12例,其中EFL组6例,Re组6例。患者分组后调节镇静深度至Ramsay3分,在PEEPe设定为0、40%、80%、120%PEEPi_stat条件下,随机进行支持力度相同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及NAVA通气。通过NAVA压力限定实现NAVA与PSV支持水平的等效性。监测食道内压(esophageal pressure,Pes)、膈肌电活动(electrical activity diaphragm,EAdi),采集流速、压力波形并计算呼吸功(PTPes_ins)和触发功(PTPes_tri)。测量参数在通气模式和PEEPe水平之间的比较采用两因素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在NAVA或PSV模式下,不同PEEPe水平之间的多重比较采用 SNK检验。结果2组患者年龄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I(acute physid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II)等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① NAVA与PSV支持水平的等效性:NAVA通气时可以获得与PSV通气类似的方波压力-时间曲线,且与PSV相比NAVA通气时呼吸频率、吸气时间、气道峰值压、平均气道压均无显著差异(t=0.720,0.817,0.621,1.579,均P>0.05)。② NAVA对呼吸功影响:在相同PEEPe水平下NAVA通气时呼吸功明显低于PSV通气(t=3.816,3.117,2.758,2.572,均P<0.05)。PEEPe由0逐渐增至120%PEEPi_stat时,在NAVA及 PSV模式下,EFL组患者呼吸功均显著下降(t=4.629,4.431,4.165,5.082,均P<0.05);RE组患者呼吸功无显著变化(F=8.12,7.64,均P>0.05)。③ NAVA对触发功的影响:相同PEEPe水平下,NAVA通气触发功明显低于PSV通气(t=4.624,4.431,4.165,5.082,均P<0.05)。PEEPe由0逐渐增至120%PEEPi_stat时,NAVA模式下EFL组及RE组患者触发功均无显著变化(F=5.71,5.93,均P>0.05);PSV模式下,EFL组患者触发功显著下降(F=16.21,P<0.05);RE组患者随着PEEPe增加触发功无明显变化(F=6.12, P>0.05)。结论与PSV相比,NAVA通气显著降低AECOPD患者的呼吸功及触发功。NAVA通气时触发功不受PEEPe的影响,PSV通气时增加PEEPe可降低呼气流速受限患者的触发功。
作者:夏飞萍;刘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此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术后间断发热.超声显示二尖瓣前叶赘生物(6 mm)形成.考虑左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给予万古霉素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10 d后,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遂调整方案为达托霉素[剂量选择8 mg/(kg?d)],血肌酐持续高,故调整为8 mg/(kg?q48 h),进一步调整为6 mg/(kg?q48 h).在6周的达托霉素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再有发热,红细胞沉降率(ESR)下降,肾功能逐渐正常,同时心脏彩超显示赘生物进一步减小,显示治疗有效.
作者:弓清梅;薛彦;王芳;李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体外膜肺氧合(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已广泛应用于成年人、儿童、新生儿难治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心肺复苏,常见的模式是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in vein 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V-ECMO)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in artery 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作为短期器官功能支持的手段,一般在数小时至一周内需要撤离。在ECMO,特别是VA-ECMO撤机时患者血流动力学会发生巨大变化,可能出现全身血管舒张、左心功能不全、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右心功能不全。ECMO撤离过程需要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反复心脏超声(经胸或经食管)的检查,药物(如左西孟旦等)和其他器官支持技术(主动脉球囊反搏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可能改善撤机时的血流动力学,但仍需进一步前瞻性临床研究评估上述措施的有效性。
作者:周飞虎;胡婕;薛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血流动力学是重症医学不变的主题之一。血流动力学已经从以往的监测走向了治疗,并且血流动力学从针对休克发展成为无处不在的血流动力学。国内外始终缺乏针对血流动力学治疗理念和实践的共同认识,因此,从2014年开始,历经1年时间,从成立重症血流动力学协作组开始,重症专家运用科学的方法学,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北京共识》。针对共识,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解读。作者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在仔细研读共识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丰富临床实践,尝试对共识进行解读与评价。
作者:王小亭;刘大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血浆DNA及其清除率对预后的预测.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2012年6至2015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43例,抽取诊断心源性休克时(0 h)、24 h、48 h的血浆DNA水平.根据心源性休克患者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19例)与死亡组(24例),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血浆DNA及其清除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DNA及其清除率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阈值及其敏感度与特异度等诊断试验评价指标.结果(1)死亡组0、48 h血浆DNA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 h:(2.05±3.10)×106 pg/mlvs(0.16±0.19)×106 pg/ml,P<0.05;48 h:(2.49±2.16)×106 pg/mlvs(0.07±0.09)×106 pg/ml,P<0.05].同时,死亡组48 h血浆DNA清除率较存活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3±4.96)%vs(0.09±1.14)%,P<0.05].(2)ROC曲线下面积显示:0、24、48 h血浆DNA阈值分别大于0.22×106、0.37×106、0.39×106 pg/ml时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敏感度高达91.7%,特异度高达100.0%.结论早期血浆DNA及其清除率可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
作者:张倩倩;俞凤;夏敦玲;张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得到广泛运用,但病死率并无明显下降,这与ARDS患者循环衰竭有一定关系。ARDS患者机械通气可引起的胸腔压力变化导致静脉回流减少,肺血管阻力升高。同时,由于ARDS疾病本身也可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因此,如机械通气设置不当导致肺泡过度牵张,右心后负荷明显增加,可致右室功能障碍,发展为急性肺心病。ARDS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右心功能,调整通气策略,防止急性肺心病的发生。
作者:江伟;翁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是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给临床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复苏治疗方向,国际脓毒症指南也将其列为推荐条目。然而,近年来几项大型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EGDT并不能降低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因而对其临床价值产生了一定的质疑。综合分析目前关于EGDT的研究,其临床价值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但其方案中采用的指标本身存在一定的应用限制,并不适用于所有重症患者。是否新的复苏指标会给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童洪杰;胡才宝;吕晓春;蔡国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急性胃肠黏膜损伤在危重症患者并非少见,往往与出血、感染、休克、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等病理过程相关。作为机体的一道重要防线,肠黏膜具有机械屏障、免疫屏障等重要生理作用,是机体内外环境的重要分水岭。肠黏膜也是缺血敏感的器官,其解剖和生理上的特点,使肠道作为休克时首先“跌倒”和后“恢复”的器官,常常以自身黏膜损伤为代价,也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多器官功能损伤的使动器官。但是,肠屏障功能在临床判断与目标指导性治疗上与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的治疗策略相比却明显不足。基于病理、生理特点认识严重疾病状态下的肠黏膜损伤,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维护肠黏膜屏障的解剖与功能的完整性。
作者:许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静静的狮泉河从乌鲁木齐出发,走南疆,沿着天山南麓、塔克拉马干北侧,取中间的那条通道,经过阿克苏、库尔勒,向西奔喀什,抵达叶城,跨过界山达坂就进入了西藏。由此转折南下,直达阿里地区的狮泉河。这里也称后藏,是西藏的西部。当年路况实在太差,这段婉延曲折的路程走了整整一个月。途中分段在几个兵站留宿过夜,使大家有时间逐步适应高原气候。
作者:陈德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你好,请问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请问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请问一下,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