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355/R
  • 国内刊号:11-5355/R
  • 影响因子:0.70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137
  • 全年订价:20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剑桥科学文摘,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肿瘤学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2001年5期文献
  • 宫颈癌肿瘤细胞再增殖与近距离放疗剂量间关系的动态监测

    目的:通过对同一宫颈癌患者放疗前、放疗2周10Gy、4周20Gy连续宫颈肿物活检,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突变型p53(mtp53)等增殖指标检测,探讨在后装分次放疗过程中加速再增殖出现时间.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行Ki67抗原检测及细胞周期分析S期比例(SPF)、增殖指数(PI)、DNA异倍体(DEN),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PCNA、mtp53蛋白表达情况,观察各增殖指标随剂量增加时变化规律.结果:Ki67、PCNA、mtp53抗原表达及DEN随放疗剂量的增加、疗程的延长而明显增加,其中Ki67、PCNA、mtp53 10Gy时与放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与20 Gy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在宫颈癌后装分次放疗后2周10 Gy时已经出现,而10 Gy与20 Gy时各指标差异不明显,提示肿瘤细胞增殖速度稳定,为宫颈癌后装加速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叶伟军;陈昆田;何智纯;曹新平;候景辉;何丽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卵巢上皮癌血清、腹腔积液中血管内皮因子测定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中血管内皮因子(VEGF)水平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2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1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及47例卵巢上皮细胞癌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各组术前血清及部分腹腔积液中VEGF水平.结果:卵巢上皮癌中,FIGO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病理分化差的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分化好的患者(P<0.01);有明显腹腔积液的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腹腔积液不明显患者(P<0.01).结论:血清VEGF水平与卵巢上皮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有可能成为卵巢癌诊断及预后的一项辅助性指标.

    作者:孙立新;籍海红;武燕;韩海琼;曾小澜;麦羡霞;梁一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价值

    目的:探讨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随访期超过5年的40例Ⅱ期子宫内膜癌.27例行子宫次广泛切除术,1 3例另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6例为单纯手术,有3例为子宫次广泛切除术,3例另加盆腔淋巴结清扫.34例行术后放疗,12例阴道残端补充腔内治疗.结果:全组病例5年生存率65%(26/40),复发率17.5%(7/40),盆腔外转移率25%(10/40).其中术后放疗组5年无瘤生存率70.5%(2/34),复发率5.9%(2/34),盆腔外转移率为29%(10/34).单纯手术者有5例2年内阴道残端复发.术后放疗远期反应发生率为44%(15.34),主要为间断性腹泻、便血、血尿、肠梗阻.结论: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能明显提高局控率,但远期放疗反应有所增加.

    作者:韦小梅;张伟;李昉;杨家林;谭燕;王建;许峰;陈念永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63例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及预后评价

    目的:评价乳腺癌脑转移3种治疗方法(放疗、化疗、放化疗)的疗效及其预后因素分析.方法:放疗20例、化疗11例、放化疗32例.结果:放疗组、化疗组和放化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0%、27.3%、59.4%;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2月、5.7月、8.9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35%、36.4%、59.4%.放化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放疗组及化疗组(P<0.05);而放疗组疗效与化疗组的疗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化疗是治疗乳腺癌脑转移较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顾红兵;龚振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血清AFP、β-HCG、CA-125、CEA、SA联合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诊断意义的探讨

    目的:探讨AFP、β-HCG、CA-125、CEA、SA单项及联合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182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RIA、IRMA、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出AFP、β-HCG、CA-125、CEA、SA血清中的含量.结果:恶性生殖细胞瘤AFP、β-HCG血清含量高于恶性上皮细胞瘤及性索-间质细胞瘤(P<0.01);恶性上皮细胞瘤CA-125高于恶性生殖细胞瘤及性索-间质细胞瘤(P<0.01);恶性卵巢肿瘤各细胞类型CEA、SA无显著性(P>0.05);CA-125Ⅲ、Ⅳ期阳性率(97.7%)高于Ⅰ期、Ⅱ期(63.5%);5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87.6%,AFP、β-HCG、CA-125联合检测阳性率84.9%;CA-125对浆液性囊腺癌、低分化腺癌敏感性接近100%.结论:AFP、β-HCG、CA-125联合检测卵巢恶性肿瘤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CEA、SA阳性率、特异性较低.

    作者:刘新义;王平辉;王尔东;刘康龙;何长清;李穗生;汪秋菊;崔金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Ki-67和微血管密度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目的:探讨Ki-67抗原和微血管密度(MV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评价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鼠抗人Ki-67抗原单克隆抗体和鼠抗人FⅧ因子相关抗原(FⅦRAg)单克隆抗体对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8例正常膀胱黏膜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Ki-67与MVD在癌组织中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P<0.01).肿瘤中Ki-67指数和MVD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两者的表达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Ⅰ级与Ⅱ级、Ⅲ级与Ⅳ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浸润性肿瘤组高于表浅肿瘤组(P<0.01);术后2年随访复发组高于未复发组(P<0.01).MVD与肿瘤大小有关,肿瘤直径大于2cm组MVD高于肿瘤直径小于2cm组(P<0.05).结论:Ki-67的表达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表型,且与膀胱肿瘤血管形成有关.Ki-67指数和MVD对评价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形为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登科;陈书奎;张斌;李俊卿;郝斌;程云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卵巢癌细胞在血液循环中的微转移

    目的:了解卵巢癌患者除直接侵袭或植入体腔外,是否还通过血液循环的渠道而转移.方法:以角蛋白19(K-19)-mRNA及癌胚抗原(CEA)-mRNA两基因的表达为标记物;应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进行扩增,经PAGE后进行观察.结果:51例卵巢癌的骨髓标本中21例(41.18%)K-19为阳性,CEA阳性4例(7.84%),双阳性5例(9.8%);K-19加双项阳性为26例(50.98%),阴性21例(41.2%).22例周围血中K-19阳性3例(13.63%)、CEA 1例(4.55%),无双阳性,阴性1 8例(81.82%).经X2分析患者骨髓标本结果与正常对照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而患者周围血与对照组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分期之早晚及年龄之增长,其阳性率有上升趋势.病理型态之恶性程度高者微转移率较恶性程度低者为高.结论:以Nested-RT-PCR对K-19-mRNA表达的检测来判断卵巢癌的微转移是一种很灵敏的方法,凡阳性者必须及早采用较长时间化疗,并定期复查以观疗效以防复发.

    作者:刘永锠;段建平;孙俊宁;程玉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乳腺癌ER、PR与癌组织其它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乳腺癌ER、PR与癌组织的组织学类型、核分极、纤维间质增生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ER、PR在38例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与癌组织诸因素的关系.结果:38例乳腺癌共有ER阳性19例、PR阳性18例,ER、PR均阳性20例,C-erB-2阳性14例.结论:ER、PR在老年患者、分化好的细胞核、癌组织有明显的纤维间质增生,显示较高的阳性率,而在髓样癌、粉刺性导管癌中往往显示很低的阳性率,ER、PR的阳性率与C-erB-2的阳性率呈反变关系,C-erB-2的阳性率与癌组织的组织学分级呈反变关系.

    作者:郭培民;温黎;曲保清;曹立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不同宫颈病变p53突变与表达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外显子7-8突变与表达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相互关系和意义.方法:免疫组化、PCR-SSCP分析.结果:p53外显子7-8突变与p53蛋白阳性在宫颈癌分别7/49例与24/49例,有显著差异(P<0.01);在宫颈不典型增生是8/51例与16/51例,无显著差异(P>0.01);在宫颈慢性炎症是0/57例与3/57例,未见突变.无论p53外显子7-8突变还是p53蛋白阳性在宫颈癌与不典型增生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突变:P>0.9;表达:P>0.1),在宫颈癌与宫颈慢性炎症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突变:P<0.02;表达:P<0.001).同一标本p53外显子7-8突变不一定p53蛋白阳性.结论:p53外显子7-8突变和p53蛋白结构异常都是形成宫颈癌的重要且早期的因素,但在宫颈癌p53外显子7-8突变不是致p53蛋白结构异常而失活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惠芳;常艳丽;杨苏敏;贾宗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浆中Sialyl Tn抗原水平的临床评估

    目的:对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浆中STN水平进行评估.方法:选用54例卵巢癌患者,以50例健康非孕妇女、12例妊娠妇女、76例其他妇科良性疾病妇女作为对照,通过放免方法对血清中STN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STN水平升高者为53.7%,在健康妇女中仅4%,在妇科良性疾病患者中为10.5%,妊娠妇女为0.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01).卵巢癌患者的STN水平为(109.2±146.4)×103U/L,并且随卵巢癌临床分期的增加,抗原水平及检出阳性率也增加.按组织学类型则阳性率高的是黏液性囊腺癌(63.3%).结论:由于STN抗原对卵巢癌的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并且有较低的假阳性率,故STN抗原可作为卵巢癌检测的又一可靠指标.

    作者:王志坚;关小倩;余艳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乳腺肿瘤组织中血管形成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形成在乳腺肿瘤生物学特征判定中作用及其与VEGF表达和CDPI血流检出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03例乳腺肿块行CDPI血流检测,术后切除标本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乳腺肿块CDPI血流检测阳性率83.5%(86/103),其中乳腺癌占76.7%(66/86),良性肿块为23.3%(20/86);乳腺癌组织VEGF表达水平远远高于良性肿块,且LN+组高于LN-组(P<0.05).乳腺癌中VEGF表达率与CDPI血流检出率趋于正相关变化.结论:血管生成增多与乳腺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检测VEGF和CDPI对判定肿瘤内血管形成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廷继;吴瑜;吴敏兰;孙德山;郑进;刘蔼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荧光定量PCR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女性生殖道感染

    聚合酶链(PCR)技术应用于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检测已有10余年[1].但由于扩增产物易受污染,无定量性,使其在临床应用方面受到很大限制.为避免上术缺陷,我们应用荧光定PCR(FQ-PCR)技术,检测临床上被认为与HPV感染有关的女性生殖道疾病患者68例,现将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孙秀芹;王新勇;续长荣;郑春荣;高永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颅内肿瘤切除术后脑梗死8例报道

    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出现脑梗死的报道甚少,其早期症状极易与术后脑水肿或血肿相混淆,现报告8例并就其发生原因、机制及预防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乔志刚;岳培义;刘刚;贺杰峰;赵晓军;范一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放疗、甲地孕酮、帕米膦酸二钠综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疗效分析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肿瘤,在复发和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骨转移较为常见.我科近两年采取局部放疗、甲地孕酮(佳迪胶囊)及帕米膦酸二钠(博宁)综合治疗晚期乳腺癌骨转移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作者:林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高龄宫颈癌患者DDP腹腔化疗并发症的探讨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60岁以上的称为老年人[1].近年来DDP腹腔化疗逐渐被引入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为其带来了治愈或缓解的希望.我们对1994年1月-1999年12月就诊我院的接受腹腔化疗60岁以上的宫颈癌患者与同期、同方案治疗60岁以下患者化疗并发症进行对照分析如下.

    作者:孙淑华;蒋兆香;黄奕;何克珍;陈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230例临床分析

    乳腺肿物是女性常见肿瘤,一些良性乳腺肿瘤有一定的恶变率,乳腺癌亦有上升趋势,确诊均依赖于活体组织检查,我科自1985年7月-2000年11月应用针吸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cytology,FNAC)检查乳腺肿块230例,并与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照比较.

    作者:孙晓东;康琳;马安柱;乔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观察

    我院自1998年5月-2000年9月,对29例浅表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或TUR-BT术后的病例,应用吡柔比星定期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经随访观察,初步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振农;陈志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耐药性乳腺癌32例疗效观察

    国内外学者报道对曾用过至少两个以上方案(包括阿霉素、氟尿嘧啶和MTX等),但病变仍未得到控制的晚期乳腺癌,经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仍有一定疗效,现将我院1995年2月-1999年6月用NP方案[长春瑞滨(NVB)+顺铂(DDP)]治疗32例耐药性乳腺癌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季言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晚期乳腺癌介入化疗对手术切除的临床价值

    乳腺癌在女性发病率较高,就诊时多已是晚期.对于一部分瘤体较大、侵及范围较广的患者,手术有一定的难度,甚至不能切除彻底.我们采用先介入化疗的方法,使瘤体缩小后再行二期手术,从而提高了手术切除率.笔者总结1997年-1999年间我科采用此法治疗的患者12例作一报道.

    作者:薛德文;于竹成;谢印发;辛少红;杨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诊治卵巢囊肿32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于1997年7月-2001年2月行电视腹腔镜诊治卵巢囊肿32例.年龄21岁~48岁,平均年龄31岁.临床表现:无症状经妇检及B超发现患者12例;痛经者6例;月经紊乱或不规则阴道流血者4例;单纯下腹疼痛者6例;下腹痛伴阴道流血者2例;不孕症2例.术前B超:示单纯性液性包块14例,液性包块内有光点及光团10例,混合性包块8例.包块直径4.5 cm~8cm大小,单侧者28例,双侧者4例.

    作者:潘国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生物-化学疗法治疗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

    随着肿瘤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遗传多相性理论的提出以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肿瘤生物治疗有了新的转机,成为一类临床治疗方法,并逐步成熟化.我们整理分析240例晚期鼻咽癌治疗情况,旨在探索一种疗效可靠,毒副作用轻、费用低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文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鬼臼乙叉甙、阿霉素、卡铂联合治疗复治乳腺癌18例近期疗效观察

    我院近用鬼臼乙叉甙(E)、阿霉素(A)、卡铂(C)联合化疗方案(EAC),治疗了近期正规化疗失败的乳腺癌患者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山顺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恶性血液系统肿瘤自体干细胞移植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高剂量的放化疗加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已大大地提高了各种恶性血液系肿瘤的疗效,并已成为其根治性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大剂量化疗不只杀伤肿瘤细胞,而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也有严重的损伤.但有关大剂量化疗后免疫功能的报道不多,现将我们近几年来有关这方面的工作报道如下.

    作者:李新爱;王列样;麦羡霞;曾小澜;马克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乳腺癌100例的X线诊断分析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利用高清晰度的钼靶X线摄影是目前诊断乳腺癌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现就我院引进新型X线高频钼靶乳腺摄影机应用3年多来,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X线资料完整的乳腺癌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黄锡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Ewing氏肉瘤综合治疗分析

    Ewing氏肉瘤是一种少见的骨原发肿瘤,临床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现回顾性分析从1979年-1995年本院收治的20例Ewing氏肉瘤,并结合文献对Ew-ing氏肉瘤的特点和现代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作者:兰胜民;段建平;李红卫;张美静;郭汝元;张秀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大肠癌肝转移癌36例报告

    大肠癌合并肝转移癌发生率高,如何处理肝转移癌直接影响原发癌的治疗效果.关于转移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包括肝脏局部切除或半肝切除,非手术疗法包括B超或CT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肝动静脉置化疗泵栓塞化疗等治疗.手术疗法是治疗肝转移癌有效的方法.本组1993年-2000年治疗36例大肠癌肝转移癌,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东举;王广玲;邵静;陈声发;黄文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卵巢冠囊肿误诊原因分析

    卵巢冠囊肿是位于输卵管与卵巢门之间的输卵管系膜内的中肾管遗迹所引起的一种潴留囊肿.我院从1980年-2000年共收治100例卵巢冠囊肿.其术前误诊率达93%.为了提高术前确诊率,我们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和分析.

    作者:王翠娥;李小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穿刺活检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上的价值

    对乳腺病变常规行X线检查,定位后穿刺活检取得病理学诊断,对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确定治疗方案确有帮助.我院1996年1月-1999年6月间采用此技术对166例患者进行了乳腺穿刺活检,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致辉;孙淑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癌基因改变的研究进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到癌症是一种基因病,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基因及其产物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评估疗效、监测复发或转移及提示预后等方面,现就近年来研究的子宫内膜癌的基因标志物作一综述.

    作者:佘远萍;史玉霞;吕忠士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直流电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的抑杀作用及电镜观察

    目的:探讨直流电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3细胞系的抑杀作用.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3采用不同的电处理参数进行了直流电处理.观察处理后癌细胞的形态、结构、生长情况、生物学特性;检测电处理后培养液的酸碱度、电解质的改变情况.结果:直流电处理对舌鳞状细胞有明显的杀伤及抑制作用.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增加电量可提高抑杀效率.电处理后的培养液pH、电解质、有机成分发生较大改变,其对癌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电处理后未被杀死的癌细胞增殖能力也明显减低.结论:直流电处理可通过电解、电泳、电渗作用直接杀伤舌癌细胞,亦可通过改变细胞生长的外环境抑制舌癌细胞修复、生长、增殖.

    作者:农晓琳;巫家晓;李佳荃;蒙敏;林毅;罗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流式细胞术分析胃泌素对人结肠癌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泌素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方法:建立人结肠癌SW480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动物分为5肽胃泌素(PG)组及对照组,观察PG对移植瘤体积、重量的影响并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移植瘤的体积重量、细胞内DNA、蛋白质含量、S期、G2M期细胞数、增殖指数P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G0/G1期细胞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胃泌素在体内具有促进人结肠癌SW480细胞分裂和增殖的作用,为结肠癌患者施行内分泌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赵言明;何双梧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胃癌术后广泛转移伴阻塞性黄疸化疗完全缓解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68岁,因阻塞性黄疸于1 996年9月3日住院,住院号42575.1996年4月,患者黑便,经胃镜和病理检查诊断:胃窦部腺癌伴出血.行胃癌根治术D2术式.术后病理诊断:胃窦部溃疡型低分化腺癌,肿瘤浸及固有肌层,胃小弯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手术以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化疗.4月以后,患者发现尿色黄,逐渐加深似浓茶.皮肤、巩膜发黄,皮肤瘙痒,上腹胞胀,胃纳渐减,全身乏力,逐渐消瘦.发病以来,无畏塞发热,无头痛、腹痛,无恶心、呕吐.

    作者:徐荣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乳腺叶状囊肉瘤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35岁.发现左乳腺肿块半年,近2月来生长迅速,于1995年11月10日入院.查体:左乳外下象限可触及-4 cm×3 cm×2 cm大小肿物,质硬、活动,边界清,行左乳腺肿块切除术.

    作者:张伟;谷长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乳腺皮脂腺癌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73岁,因发现左乳腺肿块1年而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于左乳腺正中见一2.5 cm×2.0 cm肿块,呈菜花样,表面破溃溢液,未见乳头.左腋窝触及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约3.0 cm×2.0 cm,活动尚可.行左乳房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张军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姜堰市男性胃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姜堰市位于苏中平原,是恶性肿瘤高发区之一,胃癌发病率在本地区恶性肿瘤谱中居首位.为探讨胃癌发病的可能因素,我们于1999年8月-2000年6月间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姜堰市男性胃癌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以期对姜堰市胃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崔林;杨勇;袁继春;秦晓斌;顾广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新指导原则

    2000年11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召开乳腺癌辅助治疗专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球各地的肿瘤内科学、放射肿瘤学、肿瘤外科学、病理学、卫生统计学和公共健康方面的专家.与会专家回顾讨论了1995年到2000年,公开发表的2 230篇有关乳腺癌辅助治疗的文献,就乳腺癌辅助治疗原则达成一些共识,供医生和患者在决定治疗时参考.

    作者:江泽飞;宋三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不要太随意和超前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观点已为人们广泛接受,针对术后亚临床病灶的全身辅助治疗都在普遍开展.但是此时患者并无具体病灶,无法在当时确切判断是否有效,只能根据不同方案的大组患者长期随访的无病存活及总存活的结果,才能分析比较某个方案的优劣.而辅助治疗方案的设计思路,都是由复发转移患者解救治疗经验形成的.从逻辑上推断,凡是解救具体病灶有效的药物及方案,都可用作辅助治疗以杀灭亚临床病灶.但是辅助治疗毕竟不是解救治疗,任何辅助治疗在施行当时都是无法把握疗效,带有盲目性的,终还经常会出现在不同人群中解救有效而辅助无效的现象,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参照国内外的成熟经验进行,一定要慎重对待每个患者的辅助治疗.临床上有以下几种倾向,值得大家重视.

    作者:宋三泰;刘晓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近半个世纪以来,乳腺癌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由外科治疗为主转变到综合治疗的新时代.为什么要行综合治疗呢?经过大量临床及基础研究证明:(1)乳腺癌为好发血行转移的恶性肿瘤,在诊断和治疗上应按全身疾病对待;(2)乳腺癌的血行转移在就诊时已有大约半数患者发生,只是目前的诊断方法尚难检查.因此,原发癌虽彻底切除,而隐匿于体内的微小转移癌仍将继续生长,一旦发展到可被临床检查,大多已经晚期,难以彻底控制.基于这些情况,治疗乳腺癌必须针对原发癌和血行转移癌这两个目标,亦即必须采用局部治疗(手术和/或放疗)和全身治疗(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段庚仙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