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中,MMP-2、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6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MMP-2、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70/96)及66.7%(64/96),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0.2%和31.3%)(P值均<0.001);两者的表达均与肿瘤发生部位、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的正相关(P值均<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MMP-2、MMP-9高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转移、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定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徐腾云;王晓秋;胡冰;何义富;胡长路;王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患者BAG-1、p53的表达,回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含铂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进一步探讨NSCLC的铂类耐药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25例NSCLC术后石蜡标本中BAG-1、p53的表达,随访后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 BAG-1、p53在NSCLC组织中存在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8%和46.7%);BAG-1阳性、p53阴性患者具有生存优势(P<0.05);BAG-1、p53表达阴性患者更能在含铂方案化疗后受益(P<0.05).结论 BAG-1、p53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相关,可能成为新型的临床预后指标,有助于肿瘤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吴倩;朱志图;哈敏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Ⅰ粒子治疗放疗后未控、复发的子宫颈、阴道、外阴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观察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放疗后未控、复发的21例妇科肿瘤患者,采用125Ⅰ粒子植入法再放疗的近期疗效.125Ⅰ放射源规格为0.8 mm×4.5 mm,活度20.72~29.60 MBq.采用TPS系统制定治疗计划.子宫颈、阴道癌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外阴癌可在直视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后摄胸部X线正侧位片以验证粒子排序及粒子数目.术后1、2、4、6、12个月各复查1次;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近期疗效以6个月复查结果为准.结果 21例患者中CR 18例(85.71%);PR 3例(14.29%),有效(CR+PR)率为100%.直肠、膀胱反应未明显增加.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妇科肿瘤治疗中是行之有效的补救性治疗措施之一,对局部病灶的有效率是肯定的,但不能代替常规的手术、放疗手段,特别是对初诊患者.
作者:麻富卯;张继东;郭瑞嵩;陈明晓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16INK4A、细胞周期蛋白D1(CyelinD1)及Ki-67蛋白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31/33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ISCC)中的表达,研究其在I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相关性.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6例ISCC、35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0例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NCE)中p16INK4A、CyclinD1、Ki-67和HPV16/18、31/33的表达.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HPV16/18、p16INK4A、CyclinD1及Ki-67在IS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IN和N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旱正相关;Ki-67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和子宫颈管壁浸润深度呈正相关;CyclinD1蛋白与临床各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高危HPV在I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16INK4A基因可能不是单纯作为抑癌基因在子宫颈癌中起作用,Ki-67可以作为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有价值的临床参考指标.
作者:李素红;王昱;王全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X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经病理确诊的食管鳞癌患者286例,治疗前提取其外周血DNA,采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方法对XRCC1第399位密码子进行多态性分析,并比较其基因型与接受FP方案同步放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 XRCC1基因型为Arg/Arg或Arg/GIn的患者(A组)有效率(RR)为93.56%,明显高于GIn/GIn基因型(B组)患者的6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2.8%、41.2%,高于B组的58.5%、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针对治疗而发生的Ⅲ~Ⅳ级不良反应较B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RCC1基因多态性与接受FP方案同步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近、远期疗效明显相关.
作者:单鹄声;山顺林;李前文;杜云翔;刘宝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放疗期间增敏化疗和单纯放射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5例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放疔期间加增敏化疗2个疗程,在放疗的第1个周期开始PF方案(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放疗4~6周后,再行第2个疗程的化疗.对照组单纯进行放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1%;治疗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0%、66%;对照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3%、31%;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和3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为白细胞减少、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其发生率近似.但Ⅲ~Ⅳ度血液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和9%.结论 放疗期间加2个疗程的增敏化疗对子宫颈癌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赵学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简称SELDI)技术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美国Ciphergen公司SELDI仪和CM10芯片检测57例血清AFP阴性(<20 μg/L)肝癌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清.采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筛选出特征性的蛋白峰,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该蛋白峰的诊断价值.结果 筛选出的特异蛋白峰质荷比为4.2×103、4.1×103、6.7×103、5.7×103、6.5×103、6.9×103、5.8×103,利用差异蛋白峰对17例AFP阴性的肝癌患者和13例健康对照进行盲筛,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23%和92.31%.筛选出的特异蛋白峰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以及是否合并肝硬化等临床资料无关.结论 应用SELDI技术筛选肝癌患者血清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的方法快速、有效,对血清AFP阴性患者的正确诊断有较大的辅助作用.
作者:叶韵斌;陈慧菁;周东;郝明志;刘枋;余家密;李星;林海澜;陈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左肺动脉受累肺癌的疗效.方法 自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左肺动脉受累肺癌16例,均为ⅢA期,其中支气管均完全袖式切除;肺动脉干袖式切除11例,侧壁切除5例.结果 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45.5%、33.3%.结论 应用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肺动脉受累肺癌,减少了全肺切除术的应用,特别是对于肺功能较差、高龄患者扩大了手术适应证,改善了术后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作者:王家利;韩典慧;昂春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it-1及KDR在喉鳞癌生长、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Western-blotting法和RT-PCR法检测20例喉鳞癌组织及18例癌旁组织中VEGF、Fit-1及KDR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VEGF、Fit-1及KDR蛋白和mRNA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4.32±2.21、2.00±0.91,1.20±0.55、0.29±0.31,2.50±1.69、0.8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VEGF、Fit-1及KDR蛋白和mRNA在颈淋巴结转移组与非颈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VEGF与KDR在喉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1),而VEGF与Fit-I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之间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 VEGF及其受体Fit-1、KDR参与了喉鳞癌新生血管增生过程,与喉鳞癌的生长、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KDR是喉鳞癌组织中VEGF发挥作用的重要受体.
作者:王金渊;王斌全;李兆芳;张海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状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卵巢浆液性肿瘤中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状况并分析二者间相关关系.结果 良性、交界性及恶性浆液性卵巢肿瘤组织中MVD值及VEGF表达呈逐渐增高趋势,MVD值分别为7.8±2.4、17.5±3.3及27.6±7.5,VEGF的表达分别为(16.1±3.9)%、(36.7±14.2)%及(52.3±22.8)%,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浆液性卵巢癌高、中及低分化组织MVD值分别为18.3±3.4、24.2±3.1及32.3±6.4,VEGF的表达分别为(30.9±16.2)%、(48.0±18.4)%及(62.1±21.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浆液性卵巢癌FIGOⅢ~Ⅳ期及Ⅰ~Ⅱ期的MVD值分别为28.9±4.7及22.0±4.7,VEGF的表达分别为(55.1±22.9)%及(40.18±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浆液性卵巢癌中VEGF的表达与肿瘤组织中的MVD值呈正相关关系(r=0.576).结论 血管生成在浆液性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李明娥;马利国;彭芝兰;王和;姚先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100例卵巢浆液性肿瘤患者手术标本,采用多克隆抗体的GLUT-1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染色,分析其异常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及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组织中GLUT-1表达为阴性,GLUT-1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呈增高趋势(P<0.001),GLUT-1的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01).结论 GLUT-1的过度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肿瘤的组织学和分期相关.GLUT-1有望成为检测卵巢浆液性肿瘤恶变的标志物.
作者:邵淑丽;闫丽隽;蔡昱;王全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常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标本中uPAR和VEGF-C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肝癌部分生物学行为的火系.结果 uPAR和VEGF-C定位于肝癌细胞细胞质,在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中,uPAR阳性表达率为69.7%(23/33),VEGF-C阳性表达率为78.8%(26/33).肝癌转移组的uPAR和VEGF-C阳性表达牢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它们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是否伴有肝硬化、AFP表达等均无相关性.uPAR和VEGF-C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676,P<0.01).结论 uPAR和VEGF-C的表达与肿瘤侵袋、转移的发生有关,可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对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预测及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艳;柳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胸导管结扎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作用,以期减少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方法 收集1997年1月至2007年6月在1056例食管癌切除术中选择性低位集束胸导管结扎716例,不行胸导管结扎340例,观察患者术后乳糜胸发生情况.选择716例食管癌因肿瘤外侵重、切除广泛及区域淋巴结清扫者行低位集束胸导管结扎,在下肺韧带平面至膈肌之间水平,直视下用小直角钳在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紧贴脊柱分离至脊柱前组织,连同胸导管主干用双7号或10号丝线一并大块集束结扎.结果 胸导管结扎均较顺利,340例食管癌因肿瘤未侵出食管纤维膜术中亦未见胸导管损伤迹象而未结扎胸导管,术后均未发生乳糜胸.结论 食管癌术中不必常规行胸导管结扎,但在食管癌肿瘤外侵严重,尤其是肿瘤向胸导管方向侵犯及根治放疗后复发、粘连重、解剖困难及因区域淋巴结清扫不能排除胸导管损伤时,应果断行低位集柬胸导管结扎,可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
作者:林存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腹腔持续引流后直接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并发腹腔积液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81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并发腹腔积液患者接受该项治疗,顺序腹腔置管、腹腔积液引流、腹腔灌注药物,每周1次,共计2~3次,药物为氟尿嘧啶类药物和(或)顺铂(DDP),与化疗药物同时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500~2000 ml.腹腔化疗停止1周后,进行静脉化疗,药物以5-氟尿嘧啶(5-Fu)或卡培他滨为基础联合表柔比星、DDP(或奥沙利铂),进行2~4个周期.腹腔化疗后1周评价腹腔积液疗效及患者近期不良反应,获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者1个月后确认,全身化疗后随访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结果 81例患者中腹腔积液CR 16例(19.8%),PR 18例(22.2%),稳定(SD)27例(33.3%),进展(PD)20例(24.7%),总有效(CR+PB)率42%;总获益(CR+PR+SD)率75.3%,中位进展时间(mTTP)4个月,中位生存期(mOS)5.3个月,1年生存率16.0%.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症状常见,多为轻度(0~Ⅱ度77例95.1%),粒细胞减少性发热2例(2.5%),不完全性肠梗阻4例(4.9%).结论 持续引流并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并发腹腔积液的疗效肯定,患者不良反应轻,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为接受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延长了生存期.
作者:李燕;李洁;张晓东;张小田;李健;沈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胸腔置管引流后腔内灌注顺铂(DDP)联合香菇多糖(商品名:天地欣)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2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后,胸腔内灌注DDP和香菇多糖,观察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为78.57%,生活质量改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胸痛及胃肠道反应,对症治疗能缓解.结论 胸腔置管引流并顺铂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患者不良反应小.
作者:李利;韩军;吕维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EP方案化疗配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4例局限期SCLC先采用静脉化疗3个周期,后给予3DCRT,放疗结束后再给予化疗3个周期,化疗采用EP方案,依托泊苷(VP16)60mg·m-2·d-1,第1天至第5天;顺铂(DDP)25 mg·m-2·d-1,第1天至第3天;21 d为1个周期.结果 近期总有效率为95.8%,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常见为Ⅱ一Ⅲ度白细胞减少及消化道反应.结论 EP方案化疗配合3DCRT治疗局限期SCLC,疗效高,不良反应小,患者可以耐受.
作者:陈建章;周长芳;陆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国产长春瑞滨(NVB,商品名:盖诺)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复发及转移)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NVB(25 mg/m2,第1、8天)加卡培他滨(1250mg/m2,2次/d,第1天至第14天)治疗晚期乳腺癌32例.结果 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14例,进展(PD)5例.主要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末梢神经炎.结论 NVB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疗效,且毒性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任玉川;吴小红;杨开华;刘爱宁;华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1995年2月至1997年2月乳腺癌(Ⅱ、Ⅲ期)160例,分2组治疗:新辅助化疗组(A组)80例;术后辅助化疗组(B组)80例.A组术前2~3个周期化疗,休息1周后根治性手术,术后1周内B组开始化疗,A组按新辅助化疗延续至21 d,化疗两组方案和周期相同.结果 A组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OS)68.0%,无瘤生存率(DFS)56.0%,均高于B组(30.0%和20.0%)(P<0.05).A组Ⅱ期患者10年OS 76.5%、DFS 70.6%,均高于B组(46.4%和41.1%)(P<0.05).A组Ⅲ期患者10年OS 40.9%、DFS 36.4%,均高于B组(22.2%和16.7%)(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提高Ⅱ、Ⅲ期乳腺癌可手术患者10年生存率.
作者:黄兴伟;夏来阳;黄锦煌;何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辅助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因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方法 治疗组采用康艾注射液40~6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30d为1个疗程,同时进行全身化疗,对照组单用化疗.结果 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有效率达7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个周期后,治疗组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37例,进展(PD)4例,有效率18%;对照组PR7例,SD 38例.PD 5例,有效率14%.二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Ⅲ~Ⅳ度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治疗组肝功能异常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康艾注射液可以有效地辅助治疗恶性肿瘤,杀伤肿瘤细胞,提高免疫功能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何淼;李剑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临床医学的进步及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子宫颈癌的早诊断、早治疗成为可能,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为子宫颈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手段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张建新;靳宏星;王峻 刊期: 2009年第01期
5-氟尿嘧啶(5-Fu)作为一种抗代谢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但是,由于肿瘤及个体异质性的影响,仍有部分患者对该药不敏感或出现严重致死性毒性反应.着重论述了几个影响5-Fu疗效和毒性的预测分子的药物基因组学和药物遗传学研究进展,初步探讨了它们在指导化疗药物选择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华;季加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微小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可在转录水平负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在肿瘤中miRNA可起到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其在肿瘤中的功能失调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miRNA可望成为肿瘤转移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夏加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hTFRT启动子调控的HSV-TK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观察Ad-hTERTp-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将穿梭质粒pSU-Tp-TK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E3共转导至HEK293细胞,利用细胞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出hTERT启动子调控的携带TK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hTERTp-HSV-TK载体系统;将不同感染复数(MOI-1、10、100、1000)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p-HSV-TK感染肝癌细胞HepG2及正常肝细胞L-02,加入不同浓度的GCV(0、1、10、100、1000 μg/ml),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HEK293细胞出现病毒空斑,提取病毒DNA,经PCR鉴定正确后扩增、纯化,滴度为1.5×1010pfu/ml;MTT法检测到Ad-hTERTp-HSV-TK/GCV能靶向杀死肝癌细胞HepG2,且细胞存活率随着病毒滴度和GCV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该实验构建的Ad-hTERTp-HSV-TK载体系统,可靶向抑制肝癌细胞HepG2,面对正常肝细胞L-02几乎无影响.
作者:刘燕;邓志华;杨长青;刘京龙;贾静;郭素雅;杨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Transwell小室筛选胃癌细胞高侵袭亚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利用Transwell小审筛选高侵袭力胃痛细胞亚系,通过HE染色、Western blotting、Transwell小室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及生长曲线研究亚系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利用Transwell小室反复筛选10次,从MKN-28细胞中筛选出高侵袭力胃癌细胞亚系MKN-28S10.母亚两系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差异,但亚系中E-cadherin和TIMP-1蛋门表达同母系相比显著降低(P<0.05),显微镜下细胞计数示亚系迁移至膜背面的数量(100.25±0.50/视野)较母系(61.75±2.06/视野)明显增多(P<0.05),细胞运动能力明显增强;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亚系中NM23-H1的表达明显低于母系(P<0.05);亚系体外生长速度快于母系.结论 MKN-28S10细胞较MKN-28细胞具有更高侵袭力和更强增生能力.
作者:周志姣;朱建思;欧翔;周建国;王成昆;彭芳;全细云;周智秀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苏木精修饰的肿瘤细胞瘤苗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epA的抑瘤作用.方法 小鼠HepA细胞经0.1%的苏木精处理后,制备成三种瘤苗:弗氏完全佐剂瘤苗、弗氏不完全佐剂瘤苗、不含佐剂的肿瘤细胞瘤苗.分别用三种瘤苗免疫小鼠5次后,以活的HepA细胞1×105/鼠腹腔接种攻击,观察各组动物的平均生存时间,比较三种瘤苗对荷瘤动物的免疫保护作用,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瘤苗作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为(23.30±1.24)d;弗氏完全佐剂组为(43.90±15.20)d(P<0.02);弗氏不完全佐剂组为(39.60±13.77)d(P<0.05);不含佐剂组为(38.40±12.54)d(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动物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88.41%、69.96%、64.81%.结论 经苏木精修饰的小鼠肝癌瘤苗对荷瘤小鼠可产生显著的保护作用;弗氏佐剂对肿瘤细胞瘤苗免疫效果有增强的作用.
作者:杨芳;张聪;白喜花;赵娜;闫磊;杨永明;任连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性,52岁,因上腹隐痛不适3个月于2007年8月3日就诊我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疼痛无规律,尤反酸、胸骨后疼痛,无刺激性咳嗽及痰中带血,无呕血及黑便,且上腹隐痛不适进行性加重.
作者:李军凯;王华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简述了老年人肺癌的发生情况、老年肺癌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及治疗情况.包括老年肺癌患者手术的术式和注意事项;放疗的适用方法;化疗的药物及剂量选择及靶向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的概况等.对老年肺癌患者,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的目的 ,在治疗中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按照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许轶琛;朱世杰;李佩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乳腺钼靶X线检查数据,间接评估山西省乳腺癌发病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07年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放射科进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患者的资料.对乳腺癌及良性乳腺疾病的诊断数目、比例、年龄分布、两侧乳腺癌分布和乳腺癌病理组织类型进行总结.结果 2005年至2007年,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患者从533例增加到1975例.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由62例快速增长至400例.乳腺癌患者占所有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患者人数的比例有增长趋势(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为11.6%、17.8%、20.3%,P<0.001).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大于良性患者(49.98岁和42.8岁,P<0.001).乳腺癌阳性率高人群为45岁至54岁年龄组(37.6%).左侧乳腺发病率大于右侧(53.42%和45.98%).大多数病理组织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78.95%);浸润性小叶癌和导管原位癌分别为8.7%和5.39%.结论 乳腺癌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其流行病学特点与先前有关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情况的研究相一致.建立乳腺癌注册制度和系统完整的乳腺疾病数据库,将为推测未来乳腺癌发病率、癌谱变化规律以及评估乳腺癌的防治效果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赵晚苗;高晋南;梁小波;范秀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