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亲和层析法纯化抗前胃泌素释放肽(PGRP)单克降抗体(MAb)的效果,为该法纯化其他抗体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采用蛋白A-琼脂糖亲和层析法纯化含有MAb的腹腔积液,并用SDS-PAGE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其纯度和效价,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榆测其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的组织切片的生物功能.结果 亲和层析法纯化前小鼠腹腔积液蛋白质质量浓度平均为23.62 mg/ml;纯化前、后蛋白总量分别为148.79和146.67 mg,回收率为98.58%.腹腔积液中MAb质量浓度平均为5.21 mg/ml;纯化的MAb纯度达95%以上.纯化后抗体免疫学活性均高于纯化前,提高了6.90~15.40倍.结论 蛋白A-琼脂糖亲和层析法可快速、高效地从小鼠腹腔积液中纯化抗PGRP MAb,且抗体具有较高的纯度,免疫学活性明显提高,能够选择性的和小细胞肺癌细胞的PGRP结合.
作者:周小林;薛振伟;刘增礼;徐巧玲;崔梅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测量和综合评价,筛选出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建议.方法 利用癌症治疗方法 评估表-乳腺癌分量表(FACT-B)、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量表,采用调查病例、面访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 对260例乳腺癌住院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测量和评价.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 影响生存质量总分因素为经济状况(偏回归系数β=2.024,P=0.003)、情绪调节能力(β=4.993,P=0.000)以及婚姻质量自我评价(β=-3.954,P=0.001);影响生理领域得分的因素为情绪调节能力(β=0.987,P=0.008)以及应激事件次数(β=-0.866,P=0.011);影响社会家庭领域得分的因素为经济状况(β=1.016,P=0.000)、婚姻状况(β=-1.018,P=0.041)、情绪调节能力(β=0.971,P=0.008)以及婚姻质昔自我评价(β=-1.382,P=0.001);影响情感领域得分的因素为情绪调节能力(β=1.094,P=0.000)和婚姻质量自我评价(β=-0.892,P=0.006);影响功能领域得分的影响因素为地区因素(β=1.653,P=0.008)、情绪调控能力(β=0.962,P=0.01)以及生活质量自我评价(β=-1.705,P=0.000).结论 指导患者正确认识乳腺癌,坚定生活信心,加强康复锻炼,并使患者拥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必要的社会福利保证等可促进其功能恢复,进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郭雪蓉;王国平;张永贞;白旭斌;杨国庆;张晶晶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1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NF-α的表达,分析TNF-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以及和ER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小叶增生标本中TNF-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15)、12.00%(3/25).乳腺癌中TNF-α的阳性表达率为33.93%(38/112).乳腺癌中TNF-α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和乳腺小叶增生组织(X2=8.573,P=0.014).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为Ⅰ、Ⅱ、Ⅲ级时,TNF-α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分别为27.77%(15/54)、37.83%(14/37)、38.10%(8/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04,P=0.521).ER阴性时TNF-α的阳性率为25.00%(21/84),ER阳性时TNF-α的阳性率为60.70%(17/28).ER和TNF-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X2=11.949,P=0.001).结论 TNF-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和小叶增生组织,与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机制尚不明确,有待更多研究.
作者:张蒂;涂建成;胡汉宁;杨桂;李晓改;喻明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癌症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新入院的90例晚期癌症并疼痛患者,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静脉滴注,40~60滴/min,每日1次,连用28 d.观察轻、中、重度癌痛患者止痛效果、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不同癌痛分级患者疗效:轻度疼痛完全缓解(CR)率28.57%(10/35),部分缓解(PR)率54.29%(19/35),轻度缓解(MR)率5.71%(2/35),总有效率88.57%(31/35);中度疼痛CR率10.00%(3/30),PR率23.33%(7/30),MR率36.67%(11/30),总有效率70.00%(21/30);重度疼痛PR率4.00%(1/25),MR率12.00%(2/25),总有效率16.00%(4/25).90例癌痛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治疗前(21.04±4.92)分,治疗后(33.52±5.98)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7,P=0.00).中医分型:90例癌痛患者中,痰瘀互结型多,为26例(28.99%),脾肾阳虚少,为10例(11.11%);不同中医证型的癌痛缓解程度:痰瘀互结型总有效率高,为88.46%(23/26),脾肾阳虚型总有效率低,为20.00%(2/10).全组病例只有1例出现皮疹,未发现消化道、骨髓、心、肝、肾等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轻、中度癌痛具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并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对痰瘀互结型疗效显著,为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作者:张立平;雷君;张洪亮;谢新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含单周地塞米松的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l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给予42例MM患者小剂量沙利度胺(150~200)mg/d联合含单周地塞米松(40 mg,口服,第1天至第4天)的VAD方案治疗,28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进行总体评估.结果 总有效率为80.95%(34/42);其中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0例,进步8例,无效8例.不良反应轻微,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骨髓浆细胞比例、β2-微球蛋白、Karnofsky评分、血肌酐、血免疫球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含单周地塞米松的VAD方案治疗MM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军;吴杰;董清;王婷;张学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兔VX2移植瘤模型,选择合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显像时间;对兔VX2移植瘤模型应用于PET-CT影像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日本大耳白兔20只,行软组织悬液穿刺法接种,建立兔VX2移植瘤模型,于肿瘤生长>2 cm后,进行PET-CT扫描.结果 软组织悬液穿刺法接种2周后,肿瘤平均直径>2 cm,肿瘤体积平均值为(114.57±9.87)cm3,肿瘤组织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5.85±0.92,对侧正常肌肉组织SUVmax为0.22±0.0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2,P<0.01).肿瘤组织SUVmax与其体积无相关性(r=0.02,P=0.93).结论 临床型PET-CT对兔VX2移植瘤显像清晰,是良好显像方法,VX2移植瘤适合进行PET-CT研究.合理的显像时间是接种后14 d.
作者:遆刚;赵铭;靳宏星;李亚威;范跃星;张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114例胃癌患者血清HDL-C、LDL-c的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清HDL-C水平和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大小有密切关系(P=0.015,P=0.023,P=0.006),TNMⅢ、Ⅳ期胃癌患者血清HDL-C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P=0.004,P=0.001).结论 术前测定患者血清HDL-C水平可能是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及判断胃癌病情进程的一个指标.
作者:范大光;梁焕芳;马剑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研究单独及联合应用参与花生四烯酸代谢的环氧合酶-2(COX-2)及5-脂氧合酶(5-LOX)抑制剂塞来昔布与多两苯醌(AA861)代谢途径对结肠癌细胞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分组培养具有高转移能力的人类结肠癌HT-29细胞,药物分别作用48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榆测AA861及塞来昔布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不同药物分组对结肠癌HT-2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细胞问黏附分子-1(ICAM-1)蛋白的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RT-PCR)法检测细胞内ICAM-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AA861与塞来昔布单独应用都能以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与迁移,其中AA861与塞莱昔布100μmol/L分别单独应用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43.2%、42.8%,两者100μmol/L联合应用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53.8%,与分别单独应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A861与塞莱昔布100 μmol/L分别单独应用时对结肠癌细胞迁移的抑制率为32.0%、29.3%,两者100μmol/L联合应用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57.8%,与分别单独应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免疫荧光染色及RT-PCR提示两种药物都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内VEGF与ICAM-1蛋白及基因表达,小剂量联合应用都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内VEGF与ICAM-1蛋白及基因表达,且两者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抑制作用强(P<0.001).结论 小剂量塞来昔布及AA861联合应用能以协同作用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肿瘤转移相关因子VEGF及ICAM-1表达有关.
作者:李金凤;刘春英;邓卫巍;刘春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强度超声(HIU)对人类乳腺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及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HIU(50 W/cm2)干预体外培养的人类乳腺癌细胞MCF-7及MDA-MB-231.用钙离子(Ca2+)荧光探针检测干预后细胞内Ca2+浓度,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榆测干预后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结果 HIU干预10、20、30 s后,细胞内Ca2+浓度随干预时间的增加而升高,MCF-7细胞分别为(572±20.1)、(670±18.9)、(815±16.3)nmol/L(F=663.65,P<0.001),MDA-MB-231细胞分别为(582±16.3)、(687±19.7)、(843±14.8)nmol/L(F:863.06,P<0.001);周期向G0~G1分布,二种细胞G0~G1比例为分别为(60.5±5.5)%、(66.3±7.0)%、(74.5±8.2)%(F=8.17,P=0.002)和(58.5±6.3)%、(66.1±6.3)%、(71.2±7.9)%(F=7.51,P=0.003);凋亡率逐渐上升,二种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3±1.7)%、(13.2±3.5)%、(19.3±3.7)%(F=18.73,P<0.001)和(6.3±1.8)%、(11.4±2.3)%、(16.4±3.3)%(F=19.26,P<0.001);干预后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增加,二种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2±2.2)%、(24.3±3.9)%、(48.6±5.5)%(F=117.16,P<0.001)和(9.0±1.7)%、(22.3±3.5)%、(41.6±6.4)%(F=71.25,P<0.001).结论 HIU干预在一定作用时间内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促使细胞周期向G0~G1转化,凋亡率及细胞死亡率明显上升.
作者:韩江涛;易晓琴;符珉;袁琴香;姚榛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对人类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BRMS1-siRNA转染人卵巢癌细胞株OVCAR3细胞内(实验组),设转染不干扰任何基因的Nc-siRNA的OVCAR3细胞为阴性对照组,未进行任何转染的为空白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筛选并鉴定BRMS1基因有效沉默后,用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检测BRMS1基凶沉默前后3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人卵巢癌细胞OVCAR3中BRMS1基因成功沉默.BRMS1基因沉默后,Transwell侵袭实验中,实验组转入底层膜的细胞数为(190±8.5)个,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44±7.8)个、(146±6.8)个;t=8.747,t=8.869;P=0.000],Transwell迁移实验中,实验组转入底层膜的细胞数为(231±8.9)个,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77±9.7)个、(182±7.9)个;t=9.314,t=9.224;P=0.000].结论 BRMS1基因能抑制人类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望成为卵巢癌治疗的靶基因.
作者:周冬梅;生秀杰;娄思园;刘启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年龄及不同葸环类化疗药物对化疗诱导停经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研究绝经前乳腺痛患者接受化疗后月经变化情况.比较小同年龄段及使用不同化疗约物的患者月经状态变化的差异.结果 137例乳腺癌患者,化疗致闭经(CIA)的发生率为73.72%(101/137),长期闭经(LCIA)发生率为43.80%(60/137).40岁以下患者CIA和LCIA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40岁以上的患者(X2=25.32、18.42,P<0.05),并且40岁以下组发生CIA后月经恢复率为61.90%(13/21),明显高于40岁以上组的35.00%(2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9,P=0.025).40岁以上患者中表柔比星(商品名:法玛新)、表柔比星(商品名:艾达生)、吡柔比星诱导LCIA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2,p=0.031).结论 年龄是CIA的重要因素,40岁以下患者月经受化疔影响较小,停经多为可逆性.40岁以上患者使用不同的蒽环类化疗药物对月经状态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李永峰;吴云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儿父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情况,以及对患儿情绪及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评量表对30例初诊、20例长期无病生存白血病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心理测评.以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父母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学生50名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白血病儿童父母的焦虑和抑郁得分[(48.56±9.23)分和(51.86±9.53)分]均显著高于我国常模组[(37.23±12.59)分和(41.88±10.57)分](均P=0.000),其中初诊白血病患儿父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60.0%和46.7%)显著高于长期无病生存组(25.0%和20.0%)(均P<0.05);患儿父母的焦虑和抑郁得分有明显相关性(r=0.947,P=0.000).长期无病生存组患儿在焦虑总分[(25.80±13.98)分]以及躯体化/惊恐[(6.11±4.36)分]、广泛性焦虑[(5.72±4.56)分]和社交恐怖[(7.67±4.19)分]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5.90 ±10.52)分、(3.68±3.39)分、(2.54±2.99)分、(4.24 ±2.88)分](均P<0.05),而初诊组患儿社交恐怖分量表得分[(6.03±2.16)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24±2.88)分](P=0.016).白血病患儿的抑郁得分与其父母的焦虑得分(r=0.309,P=0.029)和抑郁得分(r=0.342,P=0.015)均有明显相关性.长期无病生存组患儿的自我意识总分[(60.80 ±6.25)分]以及幸福与满足分量表得分[(7.95±1.32)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64.48±7.89)分、(8.64±1.19)分1(P=0.039、0.026),而初诊组患儿的自我意识总分[(59.83±5.87)分]以及行为[(12.47±1.25)分]、智力与学校情况[(10.80±2.12)分]、躯体外貌与属性[(8.40 ±2.66)分]、焦虑[(9.93±1.29)分]分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64.48±7.89)分、(14.00±2.17)分、(12.60±2.96)分、(9.64±2.30)分、(11.38±2.18)分](均P<0.05);其合群分量表得分与其父母的焦虑得分有明显相关性(r=0.337,P=0.017).结论 白血病患儿的父母较健康对照组父母有更多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且对患儿情绪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红美;张玉梅;陈伟;任万华;陈力军;高飞;戴云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及外周血 CD+4 CD+25调节T细胞、T细胞亚群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和其中32例并发胸腔积液患者的胸腔积液及56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不同TNM分期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比例不同,其中Ⅰ+Ⅱ、Ⅲ、Ⅳ期患者外周血CD+4 CD+25细胞占CD+34细胞比例分别为(19.52±3.32)%、(27.28±8.26)%、(32.31±15.60)%,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12±3.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040、-7.9688、-4.9770,均P<0 05).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CD+4 CD+25细胞占CD+34细胞比例为(34.12±18.63)%,高于其外周血的(26.36±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64,P<0.05);合并胸腔积液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及外周血CD+4细胞比例分别为(25.32±13.45)%及(34.68±12.34)%,低于健康对照组的(43.24 ±8.68)%(t=7.3104、4.8818,均P<0.05),CD+56细胞比例分别为(8.24±7.38)%及(11.23 ±7.65)%,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8.23 ±9.23)%(t=-14.7549、-11.7216,均P<0.05),CD+4/CD+8分别为(1.02±0.56)%及(1.32±0.82)%,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89±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4/CD+8:t=-24.78、-4.4564,均P<0.05).结论 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及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水平升高,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孔晓霞;曲义庆;王旭;刘秀贞;鹿勇;程俊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壳聚糖(Ch)与半乳糖化壳聚糖(GC)纳米载体对肝癌细胞的转染效果;观察转染后的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连接的自杀基因(pGL3-hTERTp-TK)对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制备Ch及GC;构建pGL3-hTERTp-TK质粒及Ch/DNA和GC/DNA复合物;转染HepG2细胞和正常肝细胞L-02;通过单光子液闪计数仪观察转染效率;流式细胞术(FCM)、Caspase-3方法 观察自杀基因对肝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质粒经酶切及电泳后在琼脂糖凝胶上出现300 bp与1100 bp两个清晰条带;在HepG2中,由GC介导的pGL3-hTERTp-Luc+荧光素相对活性表达明显高于Ch介导的pGL3-hTERTp-Luc+,但比去唾液酸糖蛋白(AF)介导的pGL3-hTERTp-Luc+低,而在正常肝细胞荧光素相对活性表达极低;治疗质粒GC介导的pGL3-hTERTp-TK转染的HepG2细胞抑制率和L-02细胞抑制率,在前体药物更昔洛韦(GCV)的浓度为10 μg/m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0,P=0.000).HepG2细胞组GC-pGL3-hTERTp-TK凋亡率为65.28%,明显高于其他组(LSD法,均P<0.05).L-02细胞组GC-pGL3-hTERTp-TK凋亡率仅为10.80%,明显低于对照组Ch-pGL3-control (LSD法,P=0.000);FCM检测显示Ch-pGL3-hTERTp-TK转染HepG2细胞后其平均荧光强度为168.02±3.68,GC-pGL3-hTERTp-TK转染后其平均荧光强度为204.45±3.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04,P<0.05).结论 GC较Ch能提高pGL3-hTERTp-TK质粒对肝癌细胞的转染率,GC-pGL3-hTERTp-TK可以靶向攻击肝癌细胞,对止常肝细胞几乎无影响.
作者:贾静;邓志华;刘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结合横轴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直肠癌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疑诊直肠癌的55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前进行高分辨MRI检查,并采用b值分别为600、1000s/mm2对患者进行DWI检查,测量瘤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将影像结果 与术后病理作对照.选取15例非直肠病变患者,将正常直肠壁与直肠癌的ADC值进行对照.结果 高分辨MRI诊断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95.7%(45/47)、50.0%(4/8)、89.1%(49/55).高分辨MRI结合DWI诊断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100.0%(47/47)、75.0%(6/8)、96.4%(53/55).高分辨MRI对直肠癌T分期诊断总准确度为88.9%(40/45),对T2和T3期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7.5%(14/16)和89.6%(26/29).同一b值下正常直肠壁与直肠癌瘤体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b值下不同分化级别直肠癌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分辨MRI结合DWI对直肠癌术前诊断及T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DWI可以作为诊断直肠癌的重要补充序列.
作者:张瑞;靳宏星;杨晓棠;杜笑松;郑玄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小儿肾母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儿肾母细胞瘤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7个月~4岁,平均2.1岁,所有患者均作肾脏CT平扫加增强扫描,了解其在CT上的表现特点.结果 发生于左肾23例,右肾12例;肿瘤起源于肾脏中上极22例,下极12例,累及全肾1例,其中发现钙化1例,下腔静脉瘤栓1例,肿瘤较大者残存肾脏实质均受压呈新月形,残存肾盂、肾盏均不同程度的扩张积液.结论 肾母细胞瘤在恶性肾脏肿瘤中常见,好发于肾实质,易侵犯肾盂、肾盏,肿瘤常伴有出血、坏死、囊变,螺旋CT表现对肾母细胞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定性诊断及病变分期有较大帮助.
作者:刘虎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血小板活化对肺癌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168例肺癌和80名健康人血浆血栓烷B2(TXB2),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凝血酶敏感蛋白(TSP),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腺癌、小细胞癌TXB2、DH-PXB2、TSP、β-TG、GMP-140均升高,FN均降低;鳞状细胞癌TXB2、DH-TXB2、TSP、GMP-140升高,FN降低.与小细胞癌比较:腺癌DH-TXB2、TSP降低;鳞状细胞癌GMP-140降低,FN升高.与各自对照组比较:晚期组,TXB2、DH-TXB2、TSP、β-TG、GMP-140升高,FN降低;远处转移组TXB2,DH-TXB2,TSP,β-TG升高,FN降低;手术后组DH-TXB2、TSP、β-TG、GMP-140降低,FN升高,合并感染组TSP升高,FN降低;2周死亡组TXB2、DH-TXB2、TSP、β-TG、GMP-140升高,FN降低.结论 肺癌患者血小板被广泛激活.晚期,远处转移,2周内死亡病例激活较重.早、中期病例手术后血小板活化减轻.
作者:王磊;杨春才;唐德禄;田开荣;李丽;张爱华;孙达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 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胃黏膜及胃癌中的HIF-1α、VEGF、及PCNA.结果 腺癌中HIF-1α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x2=9.35,P<0.05),腺癌中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x2=11.94,P<0.05),腺癌中PCNA高增殖活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x2=8.31,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HIF-1α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6.21,P<0.05),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HIF-1α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HIF-1 α阳性表达率与胄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 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5.99,P<0.05),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VEGF 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VEGF 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有淋巴结转移者PCNA 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5.19,P<0.05).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PCNA 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PCNA 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在胃癌中HIF 表达与VEGF 旱正相关(x2=8.42,P<0.05),HIF表达与PCNA 呈正相关(x2=735,P<0.05).结论 HIF-1α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及细胞增殖,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许长起;武阿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为子宫颈癌患者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94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公开发表的有关≤35岁年轻女性子宫颈癌患者的相关文献,对382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分期和病理进行Meta分析.结果 年轻子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为18~35岁,主要表现为接触性阴道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及阴道排液,临床分期以Ⅰ、Ⅱ期为主,分别占40.3%和41.2%,病理分型以鳞癌多见.结论 积极开展子宫颈癌的三阶梯筛查与诊断,提高子宫颈癌的检出率,对有性传播疾病感染史、子宫颈内瘤样病变患者定期随访.
作者:张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Ⅲ~Ⅳ期中晚期鼻咽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同期化放疗治疗的46例(试验组)与单纯同期化放疗治疗的48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均为100%(x2=0.970,P=0.325);试验组总的放疗2~4级急性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中、重度皮肤反应发生率(36.96%比54.17%)及口腔黏膜反应2~4级急性损伤发生率(34.78%比50.00%)明显降低(P=0.035,P=0.037).结论 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时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明显减低放疗急性不良反应.
作者:钟妮;潘桂华;郭戈杨;刘化科;尹朝晟;曹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苦参对人类食管癌Ec-9706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类食管癌Ec-9706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苦参0.5 mg/ml组,苦参1 mg/ml组分别培养24、48、72 h后收集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抑制率,绘制生长曲线,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结果 苦参注射液对Ec-9706细胞有抑制作用,0.5、1 mg/ml苦参24、48、72 h对Ec-9706细胞抑制率为(38.6±2.74)%、(52.9±3.56)%、(813±1.79)%;(47.8±1.59)%、(69.4±2.36)%、(85.6±1.56)%.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吖啶橙染色发现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核固缩.细胞周期结果 显示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CyclinD1蛋白表达量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参促进Ec-9706细胞凋亡,并阻滞于G0/G1期,其主要机制可能与CyclinD的低表达有关.
作者:吴广银;侯盘长;雒建超;韩倩;牛坡;李良;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有一定的相关性,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学者们的深入研究,发现HP对胃癌的作用途径复杂多样,文章主要综述HP对胃癌的作用机制、相关因子及途径等.
作者:张亮;范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激素受体α(ERα)在雌激素介导的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然而,近研究发现乳腺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存在另一亚型——雌激素受体β(ERβ),也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ERα的作用不同,ERβ在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中表现出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文章从ERβ与ERα及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乳腺癌浸润与转移及对内分泌治疗的影响等方而阐述其与乳腺癌的关系.
作者:夏想厚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