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355/R
  • 国内刊号:11-5355/R
  • 影响因子:0.70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137
  • 全年订价:20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剑桥科学文摘,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肿瘤学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2011年8期文献
  • 小细胞肺癌血清ProGRP(31-98)与神经元性烯醇化酶同步检测的临床价值及其相关性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血清神经元性烯醇化酶(NSE)与ProGRP(31-98)水平同步检测的临床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59例SCLC患者、97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100名健康人进行血中ProGRP(31-98)与NSE水平的检测.结果 SCLC治疗前NSE与ProGRP(31-98)的中位值分别为21.33μg/L和323.70 pg/ml,肺部良性疾病分别为4.24μg/L和11.94pg/ml,健康人分别为5.82μg/L和8.54pg/ml,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以NSE 10.35μg/L和ProGRP(31-98)47.98pg/ml为界值,敏感度分别为71.1%和88.7%,特异度分别为95.5%和96.9%,两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6%和96.8%.SCLC局限期和广泛期NSE中位值分别为14.75μg/L和34.10μg/L,敏感度分别为51.14%和93.44%,ProGRP(31-98)中位值分别为143.14pg/ml和1061.14pg/ml,敏感度分别为80.61%和98.61%.治疗后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两项血清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缓解和进展期的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SCLC患者NSE和ProGRP(31-98)血清水平的检测有显著相关性(r=0.379,P<0.01).结论 NSE和ProGRP(31-98)血清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作为SCLC治疗前诊断和疗效观察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ProGRP(31-98),特别是对早期SCLC的诊断有更好的敏感性和准确度,两项联合可进一步提高检测的阳性率和有效性.

    作者:赵先文;荆洁线;韩存芝;平翠香;杜丽莉;田保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晚期喉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与诱导化疗预后的关系

    目的 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在可手术切除的晚期喉癌诱导化疗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晚期可手术喉癌患者,VEGF和VEGFR-2酶联免疫的量化分析.结果 VEGF中、高表达34例,未表达或低表达15例.VEGFR-2中、高表达31例,未表达或低表达18例.VEGF、VEGFR-2同时中、高表达23例.VEGF、VEGFR-2同时未表达或低表达11例.VEGF的表达与诱导化疗明显相关.VEGF未表达或低表达的15例中,11例(73%)对诱导化疗完全反应.然而,VEGF中、高表达的34例中,仅12例(35%)完全反应(χ2=6.047,P<0.05).结论 VEGF的表达可以预测喉癌患者对诱导化疗的有效性.

    作者:王建玲;周慧芳;王鑫;杨海忆;李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相关性口咽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商品名:多瑞吉)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时出现黏膜反应所致中、重度疼痛的控制作用及治疗不良反应.方法 5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时出现口腔溃疡疼痛及咽喉疼痛程度多为中至重度,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镇痛作用、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后疼痛缓解率治疗组为100%(25/25),对照组为52%(13/25),两组止痛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8,P<0.01).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9.66±0.35)、(10.01±0.34)分]与[(18.12±0.46)、(14.68±0.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1,P<0.01).芬太尼透皮贴剂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皮肤瘙痒、嗜睡及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低,均能耐受.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治疗恶性肿瘤同期放化疗时出现的急性口腔、咽喉疼痛,镇痛疗效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使患者能顺利完成治疗.

    作者:秦海燕;牛道立;李蓉;万明辉;蒋昌斌;易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多灶性PTC中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并与其癌旁组织及同期122例单灶PTC对照,比较不同临床因素中CD44v6、Survivin表达差异,及CD44v6、Survivin两者在多灶PTC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多灶性PTC占同期PTC的27.8%(47/169),与家族史、淋巴结转移、腺外浸润有关(χ2=4.189,x 2=6.159,χ2=4.079,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是否是微小癌及癌灶大小无关(均P>0.05).多灶性PTC中CD44v6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70.2%(33/47)和66.O%(31/47),癌旁组织均为2.1%(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184,P=0.000;χ2=42.641,P=0.000);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与有无腺外浸润(χ2=4.723,P=0.030;χ2=4.023,P=0.045)、有无淋巴结转移(χ2=5.771,P=0.016;χ2=5.686,P=0.017)有关,而与性别、年龄、家族史、是否是微小癌、病灶数目无关(均P>0.05);多灶PTC中癌灶间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4v6和Survivin在多灶PT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χ2=10.154,P<0.01).术后随访5年~9年9个月,两组PTC患者均健在.结论 多发癌灶是PTC的临床特征之一,CD44v6和Survivin在多灶性PTC中高表达,与多灶PTC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王刚平;张念真;张作峰;张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R0切除高危Ⅱ~Ⅲ期结直肠癌辅助化疗后生存预测因子的研究

    目的 探寻R0切除高危Ⅱ~Ⅲ期结直肠癌辅助化疗后的生存预测因子,旨在指导个体化治疗,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初治的R0切除高危Ⅱ~Ⅲ期结直肠癌辅助化疗后患者76例,随访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应用显微切割联合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的方法检测肿瘤细胞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肿瘤细胞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预后生存的关系.结果 无瘤生存达5年和未达5年两组间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评估的淋巴结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7、P=0.018和t=9.265、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评估的淋巴结数目是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子(x 2=40.472和39.528,均P=0.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分化腺癌的平均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27.67和43.13个月,均低于中高分化腺癌的61.13和64.21个月(χ2=45.015和35.514,均P=0.000),病理评估的淋巴结数目<11个的患者分别为45.65和53.10个月,低于≥11个者的68.47和70.18个月(χ2=23.134,P=0.011;χ2=22.896,P=0.013).结论 低分化腺癌和病理评估的淋巴结数目<11个是R0切除高危Ⅱ/Ⅲ期结直肠癌辅助化疗后的不良预后因子.

    作者:刘艳艳;贾彦召;赵燕;姚志华;郭宏强;杨树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厄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9例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厄罗替尼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19例患者均为经病理证实的、至少接受过一种方案全身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厄罗替尼150mg/次,1次/d,口服,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毒性评价标准(CTCAE)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19例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21.1%(4/19).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为84.2%(16/19),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3~36个月,中位PFS 7.5个月;生存时间9~3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9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皮疹16例(84.2%),腹泻11例(57.9%),多为Ⅰ~Ⅱ度;Ⅲ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未出现Ⅳ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厄罗替尼对既往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胡牧;张毅;支修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年龄≥65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含铂方案化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年龄≥65岁的ⅢA~Ⅳ期NSCLC患者一线含铂方案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中位化疗数为3个周期,共有53例患者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41.5%(22/53),且疗效不受年龄影响(χ2=1.945,P=0.37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2.5个月;化疗相关血液毒性发生率高;多因素分析提示ECOG评分、远处器官转移数目、化疗周期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一线含铂方案化疗具有较高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化疗耐受性较差,合理选择患者是关键;ECOG评分差、多发远处器官转移患者难以从化疗中获益;而对于可耐受化疗患者,3~6周期化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王秋明;林英城;林雯;王鸿彪;林文照;林穗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N-myc下游调节基因1蛋白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肾细胞癌及相应癌旁正常肾组织NDRG1和CD34表达,采用CD34染色进行MVD计数.结果 NDRG1为细胞质和(或)膜表达蛋白,在正常肾近曲小管、远曲小管表达率为100%(49/49),显著高于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51%(25/49)](P<0.05).NDRG1表达随组织学分级增高而降低(χ2=9.968,P=0.007);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NDRG1表达率分别为0(0/5)和56.8%(2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0,P=0.016);NDRG1表达越低,临床分期越晚(χ2=6.437,P=0.011),MVD值越高(t=2.235,P=0.030).结论 NDRG1在肾细胞癌中可能为一种抑癌基因,其表达降低与肾细胞癌侵袭、转移有关,且可能通过参与调节肾细胞癌血管形成而发挥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

    作者:张冠军;王春宝;梁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Ad-hTERTp-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系统联合奥沙利铂对人类肝癌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Ad-hTERTp-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Ad-hTERTp-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联合奥沙利铂对人类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将带有hTERT启动子驱动HSV-TK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hTERTp-HSV-TK作为载体.感染复数(MOI)为100转染HepG2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的Ad-hTERTp-HSV-TK/GCV、奥沙利铂及二者联合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用锥虫蓝活细胞拒染法、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各干预组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结果 3组HepG2细胞的生长均不同程度被抑制,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显著增强.Ad-hTERTp-HSV-TK/GCV联合奥沙利铂组抑制率高(86.63%),与Ad-hTERTp-HSV-TK/GCV组抑制率(72.12%)及奥沙利铂组抑制率(59.4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hTERTp-HSV-TK/GCV联合奥沙利铂可显著增强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加靶向性的同时可以降低药物浓度,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京龙;邓志华;郭素雅;张瑾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血浆及癌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TCC)血浆及癌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的表达与膀胱癌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BTCC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分别取血浆和膀胱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对照组为非肿瘤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取血液标本.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血浆中MCP1浓度,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MCP1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CP1mRNA表达水平.比较2组资料,分析膀胱癌临床特点与MCP1表达的关系.结果 BTCC组患者血浆中MCP1浓度为(193.4±105.7)pg/ml,高于非肿瘤组的(91.8±34.6)pg/ml(t=8.37,P<0.001);BTCC组中浸润性患者MCP1血浆浓度为(204.3±167.5)pg/ml,高于表浅性患者的(130.6±69.2)pg/ml(t=2.667,P=0.013).免疫组织化学显示BTCC组织中MCP-1表达阳性率为70.0%(21/30),癌旁组织为43.3%(13/3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P<0.05);BTCC组中浸润性者表达阳性率为80.0%(8/10),高于表浅性的65.0%(13/20).膀胱癌组织中MCP-1的阳性强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BTCC组中浸润性者高于表浅性者.膀胱癌组织MCP-1总RNA和mRN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P<0.05).结论 MCP1基因表达上调可能在BTCC的发生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白鑫;高健刚;侯四川;孙小庆;朱磊一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艾迪注射液辅助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D+4CDhi25CDlow127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艾迪注射液辅助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hi25CDlow127调节性T(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加艾迪注射液组(观察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外周血中CD+4CDhi25CDlow127Treg细胞和血清TGF-β 1、IL-10水平,同期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4CDhi25CDlow127Treg细胞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为(5.77±1.50)%,与健康对照组(3.84±0.9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清中IL-10和TGF-β 1表达水平[(24.09±6.74)、(197.76±43.76)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19.39±5.73)、(141.13±32.17)ng/ml](P=0.006,P=0.002).对照组化疗后CD+4CDhi25CDlow127Treg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0.048),细胞因子IL-10、TGF-β1的表达水平[(22.25±6.79)、(184.85±49.11)ng/ml]与化疗前[(24.37±8.10)、(197.16±44.57)n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P=0.314).观察组化疗后CD+4CDhi25CDlow127Treg细胞和细胞因子IL-10、TGF-β1表达水平[(4.36±1.19)%,(20.16±4.73)、(165.42±39.57)ng/ml]与化疗前[(5.78±1.50)ng/ml,(23.81±5.15)、(198.35±43.68)ng/ml]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6,P=0.003).结论 中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达水平增高,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可以降低NSCLC患者的Treg细胞水平,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作者:杨斌;杨临玲;岳强;王艳峰;苏文;马克蓉;麦羡霞;张荣生;张羽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bcl-2反义寡核苷酸对小细胞肺癌NCI-H69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bcl-2反义寡核苷酸能否增加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69的凋亡.方法 将NCI-H69细胞培养传代,细胞共分4组,反义寡核苷酸组、正义寡核苷酸组、无义寡核苷酸组和空白对照组,通过脂质体将不同浓度的寡核苷酸导入细胞中,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反义寡核苷酸组的bcl-2蛋白表达明显受到抑制,而正义寡核苷酸组和无义寡核苷酸组细胞的bcl-2蛋白表达则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反义寡核苷酸组细胞在10、20、40μmol/L 3个不同浓度时的凋亡率分别是(9.97±1.54)%、(15.28±1.73)%、(21.41±1.85)%,明显高于空白组和正义链、无义链组阴性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9~15.48,q=5.21~7.98,P<0.01),而转染正义链和无义链组与空白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cl-2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封闭bcl-2基因的表达,增加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凋亡.

    作者:张彦;毕迎惠;张忠新;贾伟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对淋巴结阳性阴茎癌预后评估的价值

    目的 探讨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在淋巴结阳性阴茎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淋巴结转移阳性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Kaplan-Meier法绘制无复发生存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加以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18例有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3年无复发生存率(26.7%)显著低于单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P=0.001).经多因素生存分析,阳性淋巴结数目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均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均P<0.05).生存曲线比较显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且阳性淋巴结数>2个的患者预后差.结论 在考虑了淋巴结阳性阴茎癌阳性淋巴结数目的 影响后,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仍是其重要预后指标.

    作者:朱耀;叶定伟;姚旭东;张世林;戴波;张海梁;沈益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NSCLC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GF及其受体c-met在113例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D2-40进行淋巴管染色,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HGF及其受体c-met与L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HGF及c-met阳性染色主要位于NSCLC癌细胞的胞膜和胞质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67.3%、74.3%与20.0%、25.0%)(u值分别为4.008、4.342,均P<0.05).HGF、c-met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均无关,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HGF和c-met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较阴性者有更高的LMVD(HGF:16.3051±5.3753比10.9934±4.9668,t=4.58,P<0.05;c-met:15.6692±5.5386比11.3700±5.3875,t=3.97,P<0.05).结论 HGF及其受体c-met在NSCLC中高表达并与LMVD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HGF及其受体c-met在NSCLC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方面起重要作用,为临床肺癌的诊断、防治和新药开发提供了新的靶向目标.

    作者:张楠;李恒;刘杰;刘金峰;王婧男;孙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肺癌患者122例化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收集122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检验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化疗后患者血糖平均水平增加,与化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8,P<0.05),化疗后血糖值≥6.1 mmol/L者共47例,占全部样本的38.52%,其中血糖高达14.7 mmol/L.各周期化疗后血糖较化疗前有显著升高,与化疗前血糖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2、3、4、5、6周期t值分别是3.039、3.766、3.939、4.342、3.819、2.888,均P<0.05),且化疗后血糖值随化疗周期的增加有逐渐升高趋势.其中化疗前血糖升高和化疗过程中使用激素患者化疗后血糖明显高于化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年龄、手术史、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和化疗药物种类等对血糖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紫杉醇+铂类、吉西他滨+铂类及长春瑞滨+铂类为化疗方案的患者化疗后血糖较化疗前有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3.07、2.80、2.18,均P<0.05).结论 化疗可能使肺癌患者血糖升高或发生糖尿病可能,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注意血糖的监测和及时处理.

    作者:吴丽美;柳德灵;赖国祥;林庆安;文文;王庆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1020例分析

    目的 分析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1988年9月至2008年10月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020例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20例中有9例喉返神经不同程度损伤,5例喉上神经损伤,6例合并有出血、渗血,3例甲状旁腺功能暂时性低下经药物治疗恢复.结论 坚持正确的外科治疗原则,能降低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毛永红;毛学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同期单药铂类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

    目的 评价同期单药铂类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4月至2010年2月治疗食管癌患者47例,采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200cGy/次,1次/d,5 d/周,放疗总量6000~7000 cGy.同期化疗采用奈达铂(31例)或顺铂(16例)20 mg/m2,1次/周.结果 近期有效率达97.87%,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以Ⅰ~Ⅱ度为主,采用奈达铂和顺铂联合放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30).结论 同期单药铂类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林连兴;徐志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紫杉醇和顺铂(TP)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60例,以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组作为试验组(30例),以单纯化疗组作为对照组(30例),观察和比较其疗效、不良反应和Karnofsky评分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CR+PR+SD)分别为76.67%(23/30)和60.00%(18/3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7,P=0.005).试验组中发生Ⅲ~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0.00%(9/30)和46.67%(14/30)],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7,P=0.003).试验组中Karnofsky评分改善者占33.33%(10/30),对照组为13.33%(4/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4,P=0.013).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能提高单纯化疗的临床疗效,减轻化疗患者不良反应,辅助化疗顺利进行,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雨晴;贾建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恶性神经鞘瘤10例

    目的 提高对恶性神经鞘瘤的认识.方法 对该院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0例恶性神经鞘瘤临床资料、病理免疫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期内,全组患者死亡2例,均为肿瘤相关性死亡.2例发生复发,2例发生肺转移,1例发生颌下淋巴结转移,6例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组织学形态是恶性神经鞘瘤诊断重要依据,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辅助和鉴别诊断.完整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文杰;袁苏徐;赵东丽;顾海迪;汪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三维适形低分割与常规放疗同步化疗治疗肺鳞状细胞癌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常规分割和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联合EP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肺鳞状细胞癌(简称:肺鳞癌)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常规分割组42例,6MV-X每次2 Gy,每周5次,总剂量60~66Gy;低分割组42例,6MV-x每次4~6Gy,隔日1次,10~12次,总剂量48~60Gy.两组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均给予6 MV-X及6~15 MeV的电子线,总剂量65~70 Gy.两组均第1周EP方案化疗,第2周实施放疗,化疗21~28 d,1个周期,连续2个周期.结果 低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总有效率均为90.5%(χ2=0.519,P=0.471),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1.4%(χ2=2.545,P=0.111)和523%、38.1%(x 2=1.730,P=0.188).常规分割组不良反应大于低分割组,骨髓抑制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9.513,P=0.049).结论 低分割适形放疗联合EP方案治疗肺鳞癌较常规分割适形放疗联合EP方案有效率和生存率相似,但患者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王翠微;刘庆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心脏临时起搏器在90例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时起搏器在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意义.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0年8月住院的分别合并有窦性心动过缓<50次/min、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颤合并长R-R间歇>2 s的90例肿瘤患者,在手术当天(术前2~24h)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术中观察起搏情况,起搏器对电刀的感知(感知不良、过度感知) 情况,接受手术情况.结果 90例患者均顺利植入临时起搏器并成功起搏,通过调整起搏器感知灵敏度,避开术中起搏器对电刀的不利感知,全部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并安全度过手术期,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 手术前安置临时心脏起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风险低,增加了合并有缓慢性心律失常肿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耐受性及手术机会.

    作者:黄明光;曹爱红;段燕;张林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甲胎蛋白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甲胎蛋白已被发现50余年,目前临床常用于肿瘤,特别是肝癌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复发的判断,同时作为良好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广泛应用于健康体检.其临床应用并不局限于肝癌领域,在多种良性疾病或非肝癌肿瘤方面也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刚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子标志物的临床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文章就NSCLC领域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甄振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P-糖蛋白表达与肺癌顺铂耐药的研究进展

    顺铂被广泛应用于肺癌的临床化疗,但耐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其疗效.顺铂耐药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普遍认为P-糖蛋白(P-gp)的表达情况与顺铂耐药性相关.抑制P-gp的表达可克服顺铂耐药性,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黄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晚期大肠癌维持性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通过PubMed、CNKI等数据库检索有关晚期大肠癌维持治疗的相关原始文献,整理并分析了晚期大肠癌在维持治疗方面的研究理论和进展,评价了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重点观察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结果 显示晚期大肠癌患者经过维持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无瘤生存期,维持治疗的毒副反应尚可耐受.晚期大肠癌的维持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吴旋;李婵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伴随肺性骨关节病的肺内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患者 女,26岁,四肢关节疼痛伴发热3月余,入我院前于当地医院接受抗感染治疗2周,发热症状有所好转,存在阵发的一过性心动过速及面部潮红症状.

    作者:刘磊;支修益;张毅;刘宝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伴胰源性门静脉高压一例

    患者 男,63岁,因左上腹部疼痛伴进行性加重反复就诊,于2006年10月25日查腹部磁共振成像(MRI)示:胰腺体积饱满,胰管扩张,血清CA19-9正常.

    作者:方蓉;刘秀峰;黄勇;刘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