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355/R
  • 国内刊号:11-5355/R
  • 影响因子:0.70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137
  • 全年订价:20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剑桥科学文摘,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肿瘤学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2018年11期文献
  • 淋巴结检出数对病理淋巴结阴性的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判断的影响

    目的 探讨择区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结检出数与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pN 0)的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择区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清扫双侧第Ⅱ~Ⅳ区淋巴结)的96例pN0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X-tile软件寻找可以将患者分为不同预后组别的佳淋巴结检出数界值,利用SPSS 19.0软件对不同组别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共计检出淋巴结2116枚,中位淋巴结检出数为22枚(3~52枚).除肿瘤部位(P=0.011)外,不同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T分期、分化程度患者淋巴结检出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利用X-tile软件发现取9和23枚这两个界值时,可以将96例患者分为三组:高危组(13例,淋巴结检出数为3~9枚)、中危组(37例,10~22枚)和低危组(46例,23~52枚).高危组5年总生存(OS)率为23.1%,中危组为55.9%,低危组为86.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3,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检出数、T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是pN0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取淋巴结检出数界值为9枚,可将本组患者分为两个预后显著不同的组别,高危组5年OS率为23.1%,低危组为7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7,P<0.001).结论 择区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结检出数可用于预测pN0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对于这类患者的淋巴结检出数应不低于9枚.

    作者:吴雨雷;段东升;乔菲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术前联合检测癌胚抗原和CD44v6对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目的 评价术前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和CD44v6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经病理确诊且具备完整临床资料的结直肠癌患者140例,依据术前CEA检测和CD44v6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排除单独CEA(-)或CD44v6(-)患者,终纳入患者69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术前1个月内CEA值、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4v6;采用Kaplan-Meier法对疾病无进展生存(PFS)时间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9例患者中CEA和CD44v6双阳性29例,双阴性40例.不同性别、M分期、TNM分期患者的双阳性/双阴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阳性更常见于女性(χ2=4.42,P=0.04)、有转移(χ2=5.06,P=0.02)和晚期(χ2=4.38,P=0.04)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P=0.00)、M分期(P=0.00)、TNM分期(P=0.00)和CEA、CD44v6双阳性/双阴性(P=0.04)影响患者的PF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HR=0.15,95%CI 0.03~0.86,P=0.03)、TNM分期(HR=23.83,95%CI 3.65~155.51,P=0.00)是影响患者PFS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双阳性患者相比双阴性患者PFS时间更短[24.0个月(3~84个月)比31.0个月(8~94个月),P=0.04].结论 CEA和CD44v6术前联合检测对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可能存在一定价值.

    作者:颜兵;杨涛;薛天慧;徐睿;游俊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2008年至2017年山西省肿瘤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变化分析

    目的 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08年至2017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病例资料,利用Excel、SPSS 22.0及R3.5.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疾病构成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年至2017年该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前10位依次为肺癌(22.92%)、胃癌(18.34%)、子宫颈癌(14.31%)、食管癌(11.41%)、乳腺癌(10.85%)、直肠癌(6.90%)、甲状腺癌(6.06%)、结肠癌(4.30%)、卵巢癌(2.89%)、子宫体癌(2.03%),前10位恶性肿瘤患者共120319例.10年间,病例数呈上升趋势(P<0.05).发病的高峰年龄集中在51~70岁,男性与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构成不同.结论 山西省肿瘤医院恶性肿瘤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除女性特有恶性肿瘤外,恶性肿瘤疾病谱基本保持一致.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山西省人群面临的主要恶性肿瘤.掌握这些肿瘤疾病特征及变化情况,对调整恶性肿瘤防治措施、优化分配医院病床及医护资源、加强临床专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园;刘澍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食管癌术后胸内细引流管辅助胸腔闭式引流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细引流管辅助粗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山西大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112例患者,试验组60例采用细引流管辅助粗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术后再穿刺置管次数,术后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4.3±1.3)h和(4.5±0.9)h]、术中出血量[(137±21)ml和(141±21)ml]、淋巴结清扫数目[(18.5±5.2)个和(17.2±2.4)个]、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11例和7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14.9±2.4)d和(20.5±3.2)d]、术后发热天数[(5.8±1.4)d和(7.4±1.4)d]、术后再穿刺置管次数(7次和13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48~72 h静息及咳痰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后细引流管辅助胸腔闭式引流更有效,能减少患者术后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柴立勋;李强;杨更朴;王玉璇;尚志杰;王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抑制未成熟同源蛋白增强子基因的表达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未成熟同源蛋白增强子(ERH)基因敲除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克隆有干扰ERH基因序列的慢病毒感染T24细胞,建立稳定的ERH基因抑制的T24细胞克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ERH mRNA的表达.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克隆形成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ERH基因敲除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实验验证体内ERH基因敲除对T24细胞成瘤效果的影响.结果 转染慢病毒后,经qPCR检测,ERH基因敲除效果满意[敲除组ERH mRNA相对表达量为0.079±0.007,未经处理的T24细胞(ERH正常组)为1.006±0.126;t=12.72,P=0.0002].MTT实验结果提示,敲除ERH基因的T24细胞增殖能力减弱[ERH敲除组490 nm波长处吸光度(A490)值为0.13±0.00,ERH正常组为0.66±0.01;t=104.61,P<0.0001].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提示其克隆能力减弱[ERH敲除组克隆数为(10.5±1.2)个,ERH正常组为(196.4±4.0)个;t=73.63,P<0.0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示细胞凋亡率增加[ERH敲除组凋亡率为(11.0±0.5)%,ERH正常组为(4.2±0.5)%;t=16.06,P<0.0001].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活体成像结果显示,ERH敲除组肿瘤区域总荧光强度为(4.67±0.59)×1010μW/cm2,ERH正常组相应部位为(9.54±4.20)×1010μW/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P=0.0051);ERH敲除组肿瘤重量为(0.80±0.62)g,ERH正常组为(1.79±0.7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P=0.0037).结论ERH基因敲除可以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作者:庞昆;郝林;史振铎;陈波;张治国;周荣升;臧光辉;周飞;宋子健;夏天;王希涛;魏振宁;韩从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高龄(≥80岁)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 选择山西大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86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35例(腹腔镜组)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51例(开腹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等.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07、3.631、7.563,均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06,P>0.05);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肺部疾病患者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组切口愈合不良(8例,25.0%)较BMI<28 kg/m2组(3例,5.6%)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9,P=0.023),BMI≥28 kg/m2组与BMI<28 kg/m2组其他并发症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例数均少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3).结论 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应重视围术期治疗,使术前合并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和控制.优先选择腹腔镜手术,是预防高龄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有效对策.

    作者:李卫斌;程海霞;何若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上颌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ALT)穿支皮瓣修复上颌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应用ALT穿支皮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的51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上颌恶性肿瘤切除同时进行ALT修复.结果 51例患者中,4例术后并发血管危象.除2例出现皮瓣坏死摘除外,其余49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成活率为96.08%(49/51).术区功能与外形恢复较好.结论 ALT穿支皮瓣修复上颌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效果较好,术区功能恢复良好,可避免面部畸形,有利于下一步治疗.

    作者:张蕾;张杰;孟彦;高太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人食管癌相关基因4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重组蛋白对食管癌EC-18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构建人食管癌相关基因4(ECRG4)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ECRG4重组蛋白,验证ECRG4重组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ECRG4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表达纯化ECRG4重组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ECRG4重组蛋白纯度.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和10μg/ml ECRG4重组蛋白分别处理食管癌EC-18细胞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SDS-PAGE分析显示获得了高纯度的ECRG4重组蛋白,成功构建了ECRG4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BS对照组与ECRG4重组蛋白组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60.4±2.1)%、(71.6±1.8)%(t=25.695,P=0.002),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4.6±1.4)%、(16.5±1.0)%(t=36.905,P=0.001),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5.0±1.1)%、(11.9±0.8)%(t=6.471,P=0.023),提示ECRG4重组蛋白能诱导EC-18细胞G1期阻滞.结论 成功构建ECRG4原核表达载体, ECRG4重组蛋白在食管癌中具有活性生物学功能.

    作者:李林蔚;王文玉;李晓燕;史祖宣;高天慧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在椎体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青岛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椎体转移瘤患者58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放疗技术不同分为两组,其中VMAT联合唑来膦酸治疗28例(研究组),普通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30例(对照组).选择局部控制率、疼痛缓解率、局部无进展生存率、脊髓受量等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间患者的疗效与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9%(26/28)、73.3%(22/30)(χ2=3.869,P=0.049);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6.4%(27/28)、76.7%(23/30)(χ2=4.757,P=0.029);3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5.7%(24/28)、60.0%(18/30)(χ2=4.794,P=0.029);6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8.6%(22/28)、50.0%(15/30)(χ2=5.119,P=0.024);脊髓受量分别(29.80±0.88)Gy、(39.90±0.20)Gy(t=-61.083,P=0.000).结论 VMAT联合唑来膦酸能更好地提高椎体转移瘤患者的局部控制率,更好地缓解疼痛,有更好的局部无进展生存率,脊髓受量更低.

    作者:孙文菊;史成宇;马晓燕;姚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血清人附睾蛋白4、糖类抗原125检测联合卵巢恶性肿瘤风险评估指数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检测联合卵巢恶性肿瘤风险评估(ROMA)指数对卵巢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宝鸡市中心医院妇科住院患者541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26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315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卵巢良性病组)和100名女性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HE4和CA125水平.根据ROMA模型计算ROMA指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绝经前和绝经后卵巢癌组、卵巢良性病组及对照组血清HE4、CA125水平和ROMA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项联合检测诊断绝经前卵巢癌的灵敏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97.01%和77.01%,均较单项检测高(HE4:79.37%、69.11%;CA125:76.06%、66.38%;ROMA指数:89.55%、72.41%;χ2灵敏度=12.35,P=0.000;χ2约登指数=6.460,P=0.013.三项联合检测诊断绝经后卵巢癌的灵敏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98.99%和82.99%,均较单项检测高(HE4:86.90%、79.40%;CA125:82.98%、76.31%;ROMA指数:93.54%、80.64%;χ2灵敏度=14.25,P=0.000;χ2约登指数=4.822,P=0.031),曲线下面积也大(绝经前:0.871比0.682、0.626、0.708;绝经后:0.981比0.724、0.705、0.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绝经前:χ2=11.24,P=0.000;绝经后:χ2=16.38,P=0.000).结论 血清HE4、CA125检测联合ROMA指数能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为卵巢癌的诊断和筛查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作者:高海锋;田华;赵秋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筛查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射敏感相关性基因

    目的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分析,筛查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放射敏感相关性的基因.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8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放疗科接受单纯放疗且该院病理中心留存有活组织检查石蜡标本的ESCC患者,分为放疗敏感组和放疗抗拒组.对两组患者的石蜡标本进行DNA提取,利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的OncoScan Array平台设计的基因芯片检测人全基因组CNV,筛选两组样本的基因片段差异.结果 共收集到19例ESCC患者的标本进行DNA提取,为方便配对分析,从DNA样品质检合格的患者中选取10例,其中放疗敏感组和放疗抗拒组各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变长度、放疗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杂合性缺失(LOH)是主要的CNV类型.放疗抗拒组中,10号染色体q24.32-q24.33区域与18号染色体q21.2-q21.31区域检测到LOH的频率为100%,而在放疗敏感组中未检测到.放疗敏感组中,4号染色体q27-q28.1区域检测到LOH的频率为80%,而在放疗抗拒组中未检测到.结论10q/18q LOH与ESCC放射抗拒相关,4q LOH与ESCC放射敏感相关.

    作者:朱青山;刘维鹏;代宁涛;冯连杰;马庭炜;魏涛;李军扩;韩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水平对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水平与胃癌的关系,评价其在胃癌筛查、病情评估和预后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因消化道症状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1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非萎缩性胃炎组85例和胃癌组8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对两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非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患者血清PGⅠ水平比较[(146±43)ng/ml比(149±55)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1,P=0.414).胃癌组患者血清PGⅡ水平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26±7)ng/ml比(17±7)ng/ml,t=2.359,P=0.020],PGR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7±4)比(10±4),t=3.244,P=0.020],G-17略升高,但与非萎缩性胃炎组比较[(11±7)pmol/L比(10±5)p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1,P=0.291).不同性别的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4,P=0.049;t=2.015,P=0.049);不同病变部位、分化程度的胃癌患者G-1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98,P=0.002;F=9.516,P=0.000);不同病变发生部位、TNM分期的胃癌患者PG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18,P=0.092;t=2.167,P=0.036).结论 联合检查血清PG和G-17水平可用于胃癌的筛查,其对病情评估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徐娟;张承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GV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GVD方案(吉西他滨+多柔比星脂质体+长春瑞滨)作为挽救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HL)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6例复发难治H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GVD方案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16例复发难治HL患者的总体反应率为87.5%(14/16),完全缓解率为62.5%(10/16).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出现黏膜炎,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GVD方案对复发难治HL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耐受良好,是复发难治HL有效的挽救治疗方案.

    作者:白敏;苏丽萍;韩维娥;王列样;郑玉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免疫检查点信号通路通过多种机制介导肿瘤免疫逃逸,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在多种肿瘤中均取得巨大突破.然而,肿瘤细胞本身的特征、抗原递呈异常、功能基因突变、肿瘤免疫微环境、机体内环境及代谢因素均可导致原发或继发性免疫治疗耐药.对免疫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及应对策略的探索是进一步扩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获益人群、实现精准治疗的关键.

    作者:郭寒菲;钱磊;崔久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胰腺炎-癌转化研究进展

    胰腺炎是胰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一些炎症相关的转录因子和通路已经被确认涉及了肿瘤的形成,但胰腺炎-癌转化的分子机制仍未完全明确,这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因此,更好地理解胰腺炎-癌转化非常重要.文章就胰腺炎-癌转化的主要生物学特征、重要信号通路和临床干预策略进行综述.

    作者:徐露阳;代娟娟;田聆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诊治进展

    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IDCS)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造血组织来源的树突细胞恶性肿瘤.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病理诊断仍然是IDCS诊断的金标准.IDCS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大多数文献报道对于单发肿瘤,主要以手术为主;对于全身多发转移及复发患者,主要以化疗为主.IDCS恶性程度高,临床进展迅速,预后不良.文章就IDCS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拾梅;吴涛;白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前列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新检测技术应用进展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从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经过主动或被动方式入血并逃过了免疫杀伤而存活下来的肿瘤细胞.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CTC检测分离技术包括Cell Search系统、Adna Test系统、高通量成像平台以及微流体芯片技术等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逐渐深入.文章就前列腺癌新检测技术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史嫣;彭昭;刘柯岩;汪涛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