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卒中杂志

中国卒中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国际刊号:1673-5765
  • 国内刊号:11-5434/R
  • 影响因子:1.06
  • 创刊:2006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神经病学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10期文献
  • 基于数据挖掘的脑白质疏松症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脑白质疏松症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地收集2015年4月-2017年2月中南医院神经内科符合标准的1197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利用数据挖掘技术4种预测模型和卡方检验基础上的特征选择方法分析脑白质疏松症相关因素.结果 4种数据挖掘模型中,逻辑回归模型预测性能佳[特征数为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25±0.012].特征选择方法选出9种与脑白质疏松症相关的因素.利用决策树模型(特征数为4,AUC=0.788±0.017)得到该决策树的可视化结果图.结论 数据挖掘方法选出的因素中与脑白质疏松呈正相关的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史、颅内动脉狭窄、贫血、2型糖尿病、肌酐、红细胞分布宽度;呈负相关的因素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

    作者:娜迪热·艾孜热提艾力;封红亮;张帅美;王美瑶;刘煜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皮层小梗死导致手指功能障碍的预探索研究

    目的 以皮层小梗死引起单纯手指无力的临床表现较为少见,本文旨在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连续入选2009年7月-2016年12月来郑州人民医院就诊的以手指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皮层小梗死患者,临床上记录患侧手部肌力、手部感觉异常情况及手指无力的详细查体(屈、伸、内收和外展,依据0~5级肌力记录法),并记录患者可能的发病机制或病因,依据主要功能障碍手指为小指或拇指分为主要尺侧手指功能障碍组和主要桡侧手指功能障碍组.影像学上应用弥散加权成像进行病灶定位,并测量大脑镰至病变中心及大脑外侧缘的距离(其比率定义为B/A).结果 共入组符合标准的皮层小梗死患者13例,根据临床及影像学分析表明,主要累及尺侧手指6例,主要累及桡侧手指7例.主要累及尺侧手指功能组B/A=0.50±0.07,主要累及桡侧手指功能组B/A=0.71±0.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P<0.05).主要累及尺侧手指功能组5例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狭窄/栓子清除障碍,1例为不明原因栓塞;主要累及桡侧手指功能组4例发病机制主要为动脉-动脉栓塞,2例为心源性栓塞,1例为烟雾病.结论 尺侧手指代表区靠近皮层内侧,梗死部位位于大血管分水岭区,发病机制可能与低灌注有关.桡侧手指代表区靠近皮层外侧,梗死部位位于大脑皮层,发病机制可能与栓塞事件有关.

    作者:付胜奇;张杰文;杨冬冬;石宝洋;李浩然;张洪涛;张淑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炎性因子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及sPLA2-ⅡA表达的机制及影响

    目的 探索在炎性因子作用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变化及其产生的分泌型磷脂酶A2-ⅡA (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 of group ⅡA,sPLA2-ⅡA)表达量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在体外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基础上,取第4代培养的细胞用于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为:10?ng/ml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组,100?ng/ml IL-1β组,10?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组,100?ng/ml TNF-α组,10?ng/ml IL-1β+10?ng/ml TNF-α组,100?ng/ml IL-1β+100?ng/ml TNF-α组.24?h后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选取10?ng/ml IL-1β+10?ng/ml TNF-α组继续进行实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sPLA2-ⅡA的表达量变化,并通过qRT-PCR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NF-κB抑制蛋白激酶α(inhibitor of NF-κB kinase α,IKKα)、NF-κB抑制蛋白激酶β(inhibitor of NF-κB kinase β,IKKβ)的mRNA变化.结果 通过分离、纯化获得了形态典型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突起较多较长,呈放射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染色显示纯度达95%以上.实验组细胞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0?ng/ml IL-1β组、100?ng/ml TNF-α组、10?ng/ml IL-1β+10?ng/ml TNF-α组和100?ng/ml IL-1β+100?ng/ml TNF-α组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t=0.07、0.12、0.53、0.39,P<0.05).与对照组相比,10?ng/ml IL-1β+10?ng/ml TNF-α组sPLA2-ⅡA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量显著升高(t=9.615、11.635,P<0.05),NF-κB、IKKα、IKKβ的mRNA均增高(t=4.015、4.719、6.509,P<0.05).结论 炎性因子IL-1β与TNF-α联合应用可刺激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并能够不同程度地刺激sPLA2-ⅡA的表达,该过程可能与NF-κB通路有关.

    作者:李雪粉;陈文武;李青;郭安臣;王拥军;王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正常范围同型半胱氨酸不同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正常范围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脑栓塞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组,同时根据有无脑梗死病史再分为初发组与复发组.再抽出同期住院的200例非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类型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初发和复发患者血浆Hcy水平和正常范围Hcy高水平(10?μmol/L<Hcy<15?μmol/L)所占比例.结果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脑栓塞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的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正常范围Hcy高水平患者(25.4%)比例低于复发组(3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1,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正常范围Hcy高水平和高血压是复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正常范围Hcy高水平仍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有效控制脑梗死患者Hcy在正常范围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新途径.

    作者:江利敏;杨佳蕾;李小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社区水平的多学科综合管理对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社区水平的多学科综合管理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效果.方法 将出院的172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管理组(90例)和对照组(82例).管理组给予多学科综合管理(由神经内科医师、康复师、精神科医师以及护士等共同参与对社区脑梗死患者的管理),对照组执行出院医嘱.随访6个月.观察指标:主要指标为脑梗死复发率,其他指标有他汀治疗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抗血小板治疗率、高血压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糖尿病治疗率和血糖达标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中度以上残疾率、卒中后抑郁的比例、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管理组在其他观察指标方面均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这种多学科管理模式的关键是回社区的脑梗死患者将规范的二级预防、康复和护理方案带给社区全科医生,专科和全科医生进行互动式管理.此管理虽未显著降低社区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但可以提高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和各种危险因素的控制率,有利于提高二级预防的效果.

    作者:王文科;王志强;袁伟红;于彦;赵琳;王颖;柳德元;鹿月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北京市丰台区部分社区卒中高危人群血脂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梳理北京市丰台区40岁以上卒中高危人群血脂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5401例卒中高危人群病例,依据血脂四项结果分为血脂异常人群(4174例)及血脂正常人群(1209例),收集一般资料、卒中高危因素、生活习惯及家族病史信息,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吸烟、高血压、明显超重或肥胖、口味偏油、不饮或很少饮奶制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血脂异常检出率为77.54%,知晓率为67.23%,用药率为23.50%,其中血脂异常与糖尿病、吸烟相关(P<0.05),与BMI、高血压、明显超重或肥胖、不饮或很少饮奶制品显著相关(P<0.01),糖尿病[比值比(odds ratio,OR)1.18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l)1.025~1.374]、BMI(OR 1.097, 95% Cl 1.076~1.118)及不饮或很少饮奶制品(OR 1.147,95% Cl 1.006~1.308)为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梳理北京市丰台区卒中高危人群血脂情况,发现血脂异常率高,知晓率低,糖尿病、BMI、奶制品摄入不足均为其高危因素.

    作者:鲁雨荍;孔军辉;张志辰;张烨;张卫东;刘雪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血压变异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北京天坛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为原发性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SAH患者纳入此研究.回顾性分析12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Hunt-Huss分级、Fisher分级、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ical Societies,WFNS)分级、血压变异性等进行单因素的分析.根据随访患者发病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作为临床预后评价的指标,1~3分为预后良好组,4~5分为预后不良组.结果 123例患者3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预后不良17例,预后良好患者的入院NIHSS评分(P=0.007)、入院GCS评分(P=0.001)、WFNS分级(P=0.001)、血压变异系数(P=0.001),与预后不良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血压变异系数与3个月后预后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压变异系数、入院GCS评分和WFNS分级与3个月后预后相关.结论 血压变异性是影响aSAH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保持血压相对平稳是改善aSAH患者预后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王楚涵;段婉莹;李姝雅;刘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与血糖波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30%~40%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存在应激性高血糖现象,并且与患者尤其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强化降糖并未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反而会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血糖波动是指血糖在波峰波谷间的波动状态,其可以通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可能是血糖波动的一种表象,未来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曹风雅;邓江山;赵玉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Weber综合征合并Claude综合征伴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1例:诊疗体会并文献复习

    脑干解剖结构致密,神经核团及纤维束交错纵横.Weber综合征和Claude综合征均为少见的脑干综合征,二者合并出现并不多见.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一种少见的以椎基底动脉显著增长、增粗和扭曲为特点的脑血管病,临床上多以后循环梗死就诊,尤其以脑干梗死居多,因其临床症状多隐匿,容易疏忽而漏诊.现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例Weber综合征合并Claude综合征伴VBD报道如下.

    作者:马灿灿;徐耀;张熙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从过去走向未来,颅内动脉瘤的诊治历程

    颅内动脉瘤俗称颅内不定时炸弹,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而不同治疗方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人们不断探索对此类疾病的佳治疗方式,促进了该领域相关理念和技术的发展,引领着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不断革新.颅内动脉瘤的诊治历程,其实就是人类征服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代表的重大疾患的一个历史缩影.

    作者:卢旺盛;吕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面向未来

    1985年,人们发现牛津大学(图1)有着350年历史的大礼堂出现了严重的安全问题.经检查,大礼堂的20根横梁已经风化腐朽,需要立刻更换.由于每一根横梁都是由巨大的橡木制成的,为了保持大礼堂350年来的历史风貌,要更换必须只能使用橡木.当时,要找到20棵巨大的橡树已经很难了,而即使有可能找到,每一根橡木也许将花费至少25万美元.这令牛津大学一筹莫展.这时,学校园艺所称,350年前大礼堂建筑师早已考虑到后人可能会面临这种困境,当年就请园艺工人在学校的土地上种植了一大批橡树,如今每一棵橡树的尺寸都已远远超过了横梁的需要(图2).一名350年前的建筑师,他的墓园早已荒芜,而他的职责却没有结束,他所拥有的责任心和远见,让人肃然起敬.

    作者:王拥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关注卒中后抑郁,提高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的人文素养

    目的 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在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的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在读的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20人,均自主学习PSD相关知识,由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担任PSD的SP,让每一位学生均与SP进行沟通交流,后续进行点评和学生间交互体验.采用临床沟通能力量表及参与SP的主治医师对学生评分,在教学前和教学后两次评价.结果 此次共收到有效问卷40份.就学生的总体沟通能力而言,教学前得分(75.20±5.06)分,教学后得分(91.70±7.31)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体就各因子而言,教学后得分均高于教学前得分,其中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验证感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担任SP的主治医师对参与学生的教学前、教学后分别进行评价,结果发现20名学生对于PSD的掌握以及综合素质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SP教学法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从关注PSD入手,对提升神经病学专业型研究生的人文素养有显著成效,值得借鉴与推广.

    作者:张平;李陶然;王昊亮;闫海清;贵永堃;宋景贵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新媒体在脑血管病专业继续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继续教育是医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具有丰富的继续教育经验,并不断对教学与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本文目的主要总结新媒体技术的特点以及天坛医院对于新媒体的应用,总结教学与管理成效.方法 搜集新媒体相关文献,总结本院继续教育中新媒体的应用,统计已完成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专业继续教育39名医师的资料,包括基本资料、成绩及满意度调查.结果 新媒体技术具有四大特点,本院利用微信、网络课程、软件等新媒体技术,明显提高进修医师专业成绩,医师满意度高.结论 新媒体在继续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作者:叶玉梅;任依;许荣;王磊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社区老年人群预防跌倒干预措施: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推荐声明

    重要性 跌倒是美国老年人群中首位伤害相关的致残和致死原因.2014年,28.7%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经历过跌倒,导致2015年2900万次跌倒(37.5%需要药物治疗或1?d及以上的限制活动),估计有3.3万人死亡.目的 更新2012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USPSTF)针对社区老年人跌倒预防措施的推荐意见.证据回顾 USPSTF回顾了针对无骨质疏松及维生素D缺乏的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预防跌倒及跌倒相关残疾和死亡的一级预防相关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危害的研究证据.回顾发现 USPSTF发现,有足够证据表明,针对跌倒风险升高的老年人进行跌倒预防,运动干预有中等获益,多因素干预有较小获益,补充维生素D没有获益.USPSTF发现,有足够证据表明,运动和多因素干预的危害很小,补充维生素D的整体危害小到中等.结论和推荐 针对社区65岁及以上跌倒风险升高的老年人群,USPSTF推荐使用运动干预来预防跌倒(B级推荐).推荐临床医生选择性提供多因素干预措施来预防跌倒.现有的证据表明,常规进行多因素干预以预防跌倒的整体净获益很小.当决定某项干预是否适合某一个体时,患者和医生应该根据既往跌倒情况、合并的疾病情况及患者的价值观和倾向等平衡获益和危害(C级推荐).USPSTF不推荐针对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补充维生素D来预防跌倒(D级推荐).这些推荐意见仅应用于无骨质疏松及维生素D缺乏的社区人群.

    作者:李金鑫;李宁;高婷;刘丽君;鞠奕;赵性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JAMA N:微小动脉瘤(≤3?mm)的管理策略

    在普通人群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比较常见,并且被诊断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为微小动脉瘤(≤3?mm).对于这种偶发微小UIA,当前的临床实践和指南的管理策略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探讨不同管理策略对微小动脉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杨中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Cooke写了第一本神经病学教科书

    John Cooke(1756-1838,图1)是英国医生,他对卒中的贡献是在1820-1823年发表了《神经病学》( A Treatise on Nervous Diseases)两卷一书.该书来自他1820-1822年在当时英国医学会著名的Croonian讲座的手稿,书中总结性地分析了截瘫、偏瘫、单独的神经瘫痪、癫痫、卒中、昏睡和脑积水等疾病的临床状况.

    作者:张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开通已闭塞的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及其他颅内外大血管:机遇与挑战?

    虽然有治疗时间窗限制,脑动脉闭塞后急性期再通已得到解决.随着桥接试验成功,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时间窗已扩展至发病后6h.实际上,桥接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真实治疗时间窗可延长至发病后7h.

    作者:王拥军;David Wang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传递函数分析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源于国际脑血流自动调节研究网络的白皮书

    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是血压变化时大脑维持足够脑灌注的内在能力.过去的30年,研究者已经提出了诸多分析CA的方法,但至今无公认的金标准,采用什么方法定量CA仍是个人主观的选择.尽管如此,由于CA的概念代表了血压(刺激或者输入信号)与脑血流(反应或者输出信号)之间的动态关系,故目前通用的研究血压自发波动的分析方法是传递函数分析.虽然理论上可行,但是文献显示,传递函数分析方法在实践中存在相当大的主观性,这限制了研究之间的比较,也阻碍了其临床应用.因此,本白皮书旨在规范化研究动态CA的传递函数分析方法的参数及设置,建立标准,以利于其临床应用,该推荐的研发始于(但不限于)脑血流自动调节研究网络(CARNet-www.car-net.org).

    作者:韩珂;王政严;纪乃方;胡汉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应用于临床颅内动脉瘤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仍未完全研究清楚,但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炎症反应被认为在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动脉瘤壁退行性改变则是上述因素作用的终共同通路.目前临床上评价手段如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都是基于血流成像,无法反映动脉瘤壁的信息.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设备场强逐渐增高以及分子对比剂的发展,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评价血管炎症反应和滋养血管增生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中的相关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鹏;李佑祥;吕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应用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是近年来产生的血管内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新材料.FD设计是通过改建血流的方式将动脉瘤排除在循环系统之外从而重建载瘤动脉,因此FD为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临床报道该治疗方式的动脉瘤完全栓塞率可达90%以上.目前FD应用逐渐广泛,本文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出发针对FD的血流导向能力,以及颅内动脉瘤经FD治疗后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总结.

    作者:陈俊凡;杨新健;刘健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