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脑血管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脑血管病(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脑血管病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9131/R
  • 国内刊号:王峰
  • 影响因子:
  • 创刊:200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http://zhnxgbzz.yiigle.com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神经病学
中华脑血管病(电子版)杂志   2008年3期文献
  • 他汀性肌病:临床实践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他汀类药物通常是耐受性良好的降脂药,但也有可能导致肌病,即他汀性肌病.他汀性肌病的病因学不甚清楚,但潜在的机制包括干扰甲羟戊酸途径产物、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凋亡和蛋白降解基因表达改变以及遗传倾向等.因此,要求在开始他汀降脂治疗前对危险因素进行充分的评价,在治疗期间及时发现肌肉症状,如发现显著异常事件则应及时停药.

    作者:苏克江;Wei Zhang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Rho/Rho激酶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Rho/Rho 激酶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Rho/Rho 激酶通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发展.选择性Rho 激酶抑制剂对脑血管痉挛的有益作用也已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文章综述了Rho/Rho 激酶通路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脑血管痉挛治疗方面的作用.

    作者:张金华;Fu-Ling Yan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他汀类药物与卒中

    他汀类药物能够明显降低卒中的发病风险,其作用机制除调节血脂之外,更重要的是多重血管保护作用.在严格掌握剂量、适应证、禁忌证,并且在必要时定期随访和监测的情况下,他汀类药物的长期应用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在我国还处于较低水平,应当在更大范围的人群中发挥其卒中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是常见的白质脑病类型之一.文章就其危险因素、发病机制、遗传学、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等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詹丽璇;En Xu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趋化因子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炎症反应是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而趋化因子是炎症反应中不可或缺的一类介质,主要趋化白细胞迁移、介导炎症损伤、参与损伤修复,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阐明趋化因子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有可能为防治缺血性脑损伤找到新的靶点.

    作者:黄坚;李振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68 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接受养血清脑颗粒+盐酸氟西汀联合治疗(治疗组)和单纯盐酸氟西汀治疗(对照组),疗程为8 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8 周后,治疗组的显效率(48.7 %对47.1 %)和总有效率(79.4 %对76.5 %)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HAMD总评分和各项目评分也无显著差异.两组之间的睡眠障碍项目评分在第2 周时有显著差异(P<0.05 ),焦虑-抑郁情绪和躯体症状2 个项目评分在第2 周和第4 周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可改善卒中后抑郁的某些症状,优于单用盐酸氟西汀.

    作者:Zhen-Dong Cao;董佳容;A-Gao Zhou;沈仙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急性心源性脑、肾、脾多器官栓塞1例报告

    据报道,风湿性心瓣膜病伴发快速心房颤动患者易出现脑栓塞,也有引起其他器官栓塞的报道[1-3].近,我们收治了一例不伴快速心房颤动的风湿性心瓣膜病但同时出现脑、肾、脾等多器官栓塞的病例,物别报道如下.

    作者:周黎东;曹勇军;He-Qing Zhao;刘春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原发性中枢神精系统血管炎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报道1 例23 岁男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例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头痛、多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下降等表现以及复发和渐进病程,临床和辅助检查排除了系统性血管病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头颅MRI显示颅内多灶性和弥漫性病变,MRA 和DSA 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需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相关疾病后诊断.

    作者:En Xu;郭建军;Wei Zeng;潘英;Xue-Qiong Miao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β受体阻滞药可能增高卒中风险

    美国纽约罗斯福医院的Bangalore 等在美国心脏协会2007 年科学会议上报告,在汇总分析中,作为心力衰竭预防的一线高血压治疗药物,β受体阻滞药不能提供卒中保护.

    作者:李宏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消息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卒中新进展

    卒中是成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卒中病死率显著较高.尽管卒中的诊断和治疗都已是显著进展,但我国卒中发病现状仍然非常严俊,每年新发卒中达150~200例.卒中在死亡原因中列第2位,死于卒中的病数是冠心病的3倍.近几年,一系列国际性卒中会议报道了许多基础和临床研究新进展,现从诊断、治疗、危险因素和预防等方面做一介绍.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008年国际卒中大会概要

    编者按 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每年都会主办一次AHA 卒中大会,与会代表人数每年都在刷新记录,会上报告的内容涉及脑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的各个方面,是目前规模大、影响深远的脑血管病会议.南京脑血管疾病分册杂志社每年都约请专家就该会议报告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在<国际脑血管病杂志>和<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上刊登,供两种杂志的读者对这一盛会有个初步的了解.

    作者:Zhi-Ming Zhou;徐格林;Xin-Feng Liu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007年脑血管病研究进展

    编者按 南京脑血管疾病分册杂志社每年都约请专家就前一年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做一概括和总结,同时在<国际脑血管病杂志>和<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上刊登,供两种杂志的读者了解一年来脑血管病的研究动态.

    作者:陈光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