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
  • 国际刊号:1004-8456
  • 国内刊号:11-3156/R
  • 影响因子:1.17
  • 创刊:198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450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2003~2004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5~2006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5年2期文献
  • 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卫生行政许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卫生行政许可是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按照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卫生标准、规范进行审查,准予其从事与卫生管理有关的特定活动的行为.第三条实施卫生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关于委托生产加工食品问题的批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5年第2号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4年6月份获批准的保健食品目录(续完)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转基因大豆DNA检测芯片的研究

    为提高对转基因大豆的监督检测能力,研制了转基因大豆DNA检测芯片.根据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中所转入的外源基因,选择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NOS/EPSPE基因和内源Lectin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多重PCR法对待测样品进行扩增,通过缺口平移法合成DIG-dUTP标记杂交探针,并制备基因芯片.在对PCR反应和扩增产物与芯片杂交条件进行优化的同时,比较了芯片检测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并对检测的灵敏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检测灵敏度可达0.5%,由于采用了多重PCR技术,一次可同时检测多个基因,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作者:刘烜;郑文杰;赵卫东;贺艳;唐丹舟;刘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食品中转基因大豆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为建立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运用传统的定性PXR方法检测大豆加工产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存在,运用Taqman探针技术,对存在的转基因成分进行准确定量.对于定量过程中由于扩增效率的不同造成的误差,通过大豆的内源基因Lectin进行校正,根据△Ct值对应于校正曲线计算出转基因大豆的含量.本方法灵敏度达到0.1%,误差范围小于30.0%.可用于转基因大豆的监测管理.

    作者:赵卫东;郑文杰;刘烜;贺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003年中国部分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发现,我国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呈显著上升趋势.为进一步了解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P)的污染情况,2003年9~12月在我国沿海4个省份(浙江、江苏、广东、福建)进行监测,试样分别从水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饭店采集,共采集海产品236份,其中甲壳类69份、贝类116份、鱼类51份.采用Vitek鉴定系统和可能数(MPN)法进行副溶血性弧茵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38.6%的海产品检出VP,浙江省试样的VP阳性率高.甲壳类、贝类和鱼类试样VP阳性率分别为49.3%、37.9%和25.5%;阳性试样几何平均分布浓度依次为171.4、76.9和50.7 MPN100g.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茵的污染率较高,必须持续地进行食品中VP的主动监测和污染控制.

    作者:刘秀梅;程苏云;陈艳;袁宝君;戴建华;马群飞;戴昌芳;严纪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BN大鼠食物过敏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为了解挪威棕色大鼠(BN)作为食物过敏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将24只BN大鼠随机分为灭菌水组(对照组)、卵清蛋白组(Ovalbumin,0VA)、马铃薯酸性磷酸酶组(Potato acid plosphatase,PAP)、鸡蛋清粗提蛋白质组(hen's egg-white protein,HEWP),每组6只.对各组大鼠灌胃,1ml/只,OVA、PAP组蛋白质浓度为1 mg/ml,HEWP组蛋白质浓度为10.0 mg/nl,每天1次,共6周.检测血清中特异IgE抗体滴度,同时进行皮肤过敏反应试验(PCA).在第28、42天,0VA、HEWP组BN大鼠32倍稀释血清中特异IgE抗体均较对照组升高,并有统计学差异,第14、28、42天的PAP组及第14天的0VA、HEWP组BN大鼠32倍稀释血清中特异IgE抗体较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BN大鼠对常见致敏食物蛋白质OVA和HEWP产生过敏反应,对无致敏史食物蛋白质PAP无过敏反应.BN大鼠模型可能是较为理想的食物过敏动物模型.

    作者:吕相征;刘秀梅;杨晓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纳米二氧化钛富集-银盐光度法检测痕量AS3+和As5+

    为建立测定痕量砷形态的方法,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对As3+和As5+的预富集作用以及银盐光度法检测痕量As3+和As5+.在很大的pH值范围内,纳米二氧化钛对As3+和As5+的吸附率均能达到99%以上,吸附后的砷可不经洗脱而直接检测.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为0~200μg/L,检出限(As3+)可达1.44μg/L,RSD<4.8%,将此方法应用于牡蛎标准物质的检测,结果满意.

    作者:肖亚兵;郑文杰;许泓;林安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串珠镰刀菌分离菌株PCR筛选鉴定方法的研究

    为监测根食中的串珠镰刀茵污染,根据rDNA18S、5.8S、28S及其间区ITS和ITS2序列,设计了1对镰刀茵属特异性引物Fu3/Fu4及2对串珠镰刀菌种特异性引物Fu5/Fu4(Ⅰ型IrS2特异性)和Fu3/Fu2(Ⅱ型ITS2特异性),建立了串珠镰刀菌PCR及复合PCR检测方法.Fu3/Fu4、Fu3/Fu2和Fu5/Fu4分别扩增516bp、375bp和188bp的DNA片段.Fu3/Fu4PCR的检出灵敏度为10pg,Fu5/Fu4为100pg,复合PCR(Fu3、Fu5和Fu4)的检出限为100pg,分别相当于每次反应检出103、104和104个孢子.复合PCR可以同时鉴别镰刀菌属和串珠镰刀菌种.检测了32株从山东、浙江、安徽和河南4省区分离的串珠镰刀茵及交孢镰刀茵,26株为I型ITS2特异性,4株为Ⅱ型ITS2特异性,两株待定.该方法可用于大量快速筛选串珠镰刀菌,有利于进一步开展串珠镰刀茵在我国的生态分布、生物地域学及系统发育学等方面的研究.该方法快速、敏感、特异,适宜粮食中串珠镰刀菌污染的监测.

    作者:王晓英;刘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福建省2000年~2003年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监测与分析

    为系统了解福建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分布特征以及血清型别,为评价和预警我省食品污染状况和制定相关食品卫生政策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根据福建省的不同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选择福州、泉州、龙岩和尤溪4个市县为监测点,在夏季和冬季随机采集农贸市场的4大类样品.样品LB增菌后,采用科玛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茵显色平板分离,做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和Listeria monocytogenes API试剂条生化试验、溶血试验、小鼠毒力试验和血清学试验.2000年~2003年对生肉、熟肉、水产品和生牛奶4大类共1 369份食品进行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总检出率为6.14%.不同种类食品的阳性率高低不一,阳性率高为生肉(12.44%),水产品和生牛奶中均未检出.生肉类中阳性率高为冻鸡肉(38.46%),鲜鸡肉中未检出.4个市县的检出率呈地区性差异,幅度介于7.55%~5.20%之间.夏季和冬季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3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茵的血清型别以1/2a型为主.监测结果显示福建省市售生(冻)畜禽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应加强畜、禽类屠宰、运输、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和监测,提出预防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食物中毒和加强宣传教育的措施,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陈伟伟;洪锦春;杨毓环;马群飞;林昇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调控元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解变化的研究

    35S启动子可能会通过基因的水平转移插入到某一致癌基因上游,活化并导致癌症的发生.为了解转基因植物中调控元件的安全性问题,以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为实验材料,针对Roundup ready转基因大豆中CaMV35S启动子及NOS终止子的序列,设计了不同长度片段的引物,通过对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的PCR扩增,研究了豆腐、豆奶、豆粉3种大豆加工食品中磨浆、煮浆、调配、均质、杀菌、喷雾干燥等关键工艺对Roundup Ready大豆中调控元件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控原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降解变化与其所处位置有较大关系.扩增长度相近的2个片段,包含大豆基因组DNA序列的片段受加工过程的影响较小,在3种豆制品的所有加工过程中均能检测到.而只包含CaMV35S启动子序列的片段仅能在原料中检测到,原料经过磨浆后,片段大小降至200bp以下.NOS终止子受食品加工工艺的破坏和影响较小,在被检测食品的每一个加工过程中都能够检测到NOS终止子片段.

    作者:陈颖;王媛;葛毅强;徐宝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微波对茶叶中霉菌的灭菌效果研究

    为解决茶叶中霉菌的污染问题,研究了不同微波条件对茶叶中霉菌的杀灭效果,以达到在茶叶加工中综合利用微波实行加热制作和杀除霉菌的双重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对茶叶中霉菌的处理效果随茶叶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同时与茶叶的处理物料量、容器介质及水分扩散条件有关.使用800W功率的微波炉,处理135s,可将250g茶叶中的霉菌完全杀灭.处理120s,可将鲜茶料和发酵茶料中的霉菌完全杀灭.轻度的微波作用对茶叶中霉菌生长有激活效应,微波加热超过150s,会对茶叶本身的品质造成损害.在茶叶的初制加工过程中,进行微波处理,可有效地控制茶叶中的霉菌,同时实现对茶叶料的热烘干.

    作者:朱金国;张运北;文国华;何文斌;黄志强;袁智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进口水产品及肉制品中沙门菌的检测分析

    为保证进口食品安全,2004年2月~9月,对送检的262批进口水产品和45批进口肉制品进行增菌及分离培养.经miniVIDAS和AH 20E鉴定,确定3批水产品(2批印尼冻虾,一批印度冻黄姑鱼)、1批肉制品(产自美国的冻火鸡肉)沙门茵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5%和1.22%.经血清学试验鉴定,冻虾中检出山夫登堡沙门茵(Salmonella senftenberg),冻黄姑鱼中检出巴雷利沙门茵((Salmonella 6areilly),冻火鸡肉中检出蒙德维的亚沙门茵(Salmonella montevideo).从上述产品中检出沙门茵,说明产品存在被沙门菌污染的可能,有可能引起肠道疾病.

    作者:张宏伟;赵宏;姚霞;侯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拷贝数

    为分析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拷贝数,利用新型、灵敏、高通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分析.转基因外源基因的拷贝数通过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GUS和HPT基因)和水稻内标准SPS基因含量的比较计算获得.定量分析了14株T0代的转基因水稻植株,得到了外源基因插入分别为1、2、3和4的转基因植株,同时利用Southern Blot方法进行验证分析.随机选择18个已经过定量PCR检测分析的转基因水稻植株,用Southem Blot的方法分析转基因水稻植株中的HPT或GUS基因的拷贝数,Southem Blot分析结果显示有15个转基因水稻植株的分析结果与定量PCR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3个植株定量PCR分析的转基因拷贝数稍高于Southem Blot的分析结果,主要原因是Southern B10t方法在同一个插入位点有多拷贝的T-DNA片段插入时,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在完全酶切时会产生相似的DNA片段,电泳分析时很难分辨清楚.定量PCR方法则完全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除非目的基因DNA片段在PCR引物处发生断裂.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比较显示定量PCR方法分析转基因拷贝数更加有效、适用.

    作者:杨立桃;赵志辉;丁嘉羽;张承妹;贾军伟;张大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福建省带壳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市场调查

    为了解零售带壳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VP)的污染情况,2003年4月~2004年3月每月在福建省福州和厦门两地收集带壳牡蛎,样品共252份,分别来自水产品批发市场(11%)、零售市场(50%)和饭店(39%).采用Vitek鉴定系统和可能数(MPN)法进行VP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带壳牡蛎VP几何平均密度为46 MPN/100g,46%的试样VP密度低于30 MPN/100g的低检出限,仅厦门2个试样茵量超过104MPN/100g.两个地区、不同采样点和不同季节之间试样VP平均密度差别均有显著性.厦门试样菌量高于福州;批发市场试样菌量高;春季试样菌量(93MPN/100g)高于其它季节(约为40MPN/100g).研究结果可以用于估计生食牡蛎人群VP的暴露量.

    作者:陈艳;刘秀梅;马群飞;王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国内保健食品常用益生菌株的耐药性分析

    为了解益生茵保健食品中益生菌的耐药性,采用E-Test方法,对中国益生菌保健品市场上常用的菌株进行耐药检测.所用抗生素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细菌核酸合成和蛋白质合成的13种耐药实验常用抗生素(阿莫西林/可克拉维、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甲氧苄胺嘧啶、庆大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萘啶酮酸、头孢曲松和头孢噻吩).结果表明:在检测的12株益生菌中,除动物双歧杆菌FDBb-12耐受2种抗生素外,其余菌株分别耐受3~9种抗生素,属于多重耐药菌.耐药的主要模式为丁胺卡那霉素(12/12)、卡那霉素(12/12)、萘啶酮酸(11/12)、复方新诺明(10/12)、甲氧苄胺嘧啶(9/12)和万古霉素(7/12).其中,罗伊氏乳杆菌的耐药性强,对13种抗生素中的9种耐药.建立并加强国内益生菌的安全评价和耐药性监测体系是必要而迫切的.

    作者:徐进;刘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市售鸡肉中沙门菌分离株多重耐药谱测定

    为了解我国市售鸡肉中沙门茵多重耐药状况及耐药程度,对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从市售鸡肉中分离到的51株沙门茵进行耐药检测,并对多重耐药谱进行分析.利用NCCLS(NationalCommittee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推荐的纸片法进行耐药检测,51株分离菌株全部对至少3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属多重耐药株,耐5种抗生素的9株(17.6%),耐6~9种抗生素的12株(23.5%),耐10种以上抗生素的9株(17.6%).51株沙门菌对万古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都具有耐药性(100%),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是:萘啶酮酸(52.9%)、磺胺(35.3%)、链霉素(33.3%)、四环素(29.4%)、氨苄青霉素(23.5%)、羧苄西林(21.6%)、阿莫西林(19.6%)、吡拉西林(19.6%)、美唑西林(17.6%)、强力霉素(17.6%)、氯霉素(13.7)和头孢噻吩(9.8%).有3株菌对庆大霉素耐药,有2株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和甲氧苄胺嘧啶耐药,有1株茵对复方新诺明耐药.分离出1株耐15种抗生素的鼠伤寒沙门菌,其耐药谱与超级耐药鼠伤寒沙门菌DT104的耐药谱类似.从8省市市售鸡肉中分离的51株沙门菌均为多重耐药株,提示我国畜牧养殖业在使用抗生素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应加强对饲料添加剂使用的安全性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郭云昌;刘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葡萄酒中多种防霉剂的残留量

    为建立同时测定葡萄酒中多种防霉剂(多茵灵、噻菌灵、苯茵灵、敌菌灵、腐霉利、联苯)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固相萃取前处理、紫外荧光双检测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中6种防霉剂的残留量.葡萄酒中6种防霉剂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n=7)分别为多菌灵78%~97%、苯菌灵78%~109%、敌茵灵79%~103%、腐霉利84%~100%、联苯78%~101%、噻茵灵78%~96%;6种防霉剂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多茵灵2.3%~5.2%、苯菌灵1.7%~8.1%、敌菌灵1.0%~8.2%、腐霉利3.1%~5.3%、联苯3.9%~6.1%、噻茵灵4.5%~8.1%;6种防霉剂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r值均大于0.994,样品中6种防霉剂的低检出浓度(s/n=3)分别为多菌灵10μg/L、苯菌灵50 μg/L、敌菌灵50μg/L、腐霉利50 μg/L、联苯5μg/L、噻茵灵2μg/L.该方法适合葡萄酒中防霉剂残留量的检测.

    作者:葛宝坤;高健会;王伟;刘旸;赵婷;左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涂布平板计数法与MPN法定量检测禽肉和蛋中沙门菌的比较

    为选择良好的禽肉和鸡蛋中沙门菌定量检测方法,通过染茵实验,分析比较了涂布平板计数法和MPN法,结果表明平板计数法优于MPN法.应用平板计数法检测了16份鸡蛋和26份禽肉试样.沙门茵检出限分别为1CFU/ml和100CFU/g.16份蛋类试样中均未检出沙门茵.26份鸡肉试样中,20份为沙门茵阳性,阳性率为77%.其中9份试样沙门菌数低于检出限100 CFU/g,其余试样茵数范围为1.5×102~2.5×105CFU/g.对3份-20℃保存5 d的阳性禽肉试样应用MPN法进行了冷冻前后沙门菌含量的比较分析,储存后的菌数比冷冻前略有增加.实验结果表明,在食物试样中杂菌污染严重或沙门菌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平板法不能准确进行沙门菌计数,仍需进行MPN定量检测.

    作者:王晓英;余东敏;刘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食物中毒样品中克伦特罗检测方法的比较

    为测定食物中毒样品中克伦特罗含量,分别用瘦肉精快速检测卡、高效液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法3种方法测定猪肺汤、猪肺中克伦特罗残留量.用速测卡检测猪肺汤、猪肺均呈阳性;液相法经光谱确认猪肺汤、猪肺均含克伦特罗,含量分别为0.65 mg/kg、0.59 mg/kg;气-质联用法确证猪肺汤、猪肺中均含有克伦特罗,含量分别为0.47 mg/kg、0.23mg/kg.3种方法各有特点,可分别满足对食物中毒样品中克伦特罗检测的不同要求,同时也提示了今后在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理化检测中应加强检测方法的研究.

    作者:高燕红;梁春穗;鲁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发光细菌检测四环素族抗生素体系的建立

    为建立快速检测四环素族抗生素残留的方法,采用大量接种快速培养方法,制备出适宜检测用的发光菌检测液,建立了发光细菌检测四环素族抗生素体系.结果表明,在该检测体系条件下,明亮发光杆菌与金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的抑制效应作用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菌液与抗生素的作用佳体积配比为1:3,相互作用的适宜时间为60~80min.该体系对四环素族抗生素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006 25μg/ml,比传统的杯碟法高5倍,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作为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一种快速、灵敏的筛选检测方法.

    作者:朱金国;刘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病户主食中T-2毒素的检测

    为了解大骨节病重病区唐乃亥乡上鹿圈村、下鹿圈村病户主食中T-2毒素的污染状况,在两村分别选择病户19名,每户收集小麦及面粉样品各1份,用ELISA法检测样品中T-2毒素的含量.上鹿圈村面粉、小麦中T-2毒素阳性率均为89.5%(17/19),平均含量分别为70.7μg/kg(8~201μg/kg)、237.1μg/kg(5~543μg/kg);下鹿圈村面粉、小麦中T-2毒素阳性率均为68.4%(13/19),平均含量分别为13.0μg/kg(9~197μg/kg)、40.0μg/kg(19~333μg/kg).其中2个采样点T-2毒素的阳性率和含量差异均存在显著性,2种样品T-2毒素的含量差异也存在显著性(P<0.05).小麦中T-2毒素的污染情况比面粉严重,上鹿圈村主食中T-2毒素的污染情况比下鹿圈村严重,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莹;孙桂菊;熊传龙;王少康;王虎;王加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健康人群食物过敏状况的初步调查

    为了解我国人群食物过敏的现状,以便为转基因食品和致敏食物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调查了中国医科大学4052名学生食物过敏的流行情况及其过敏症状.参考国际上经典的食物过敏诊断方法,以问卷、皮肤点刺试验作为初步诊断依据,对中国医科大学4052名学生(15~24岁)进行筛查,并对不同致敏食物与过敏症状进行聚类分析.调查收到有效答卷3974份,应答率为98.1%.自诉曾患食物过敏的学生有227例(约占5.7%),其中76例(约占自诉曾患食物过敏的33.5%)皮肤点刺实验阳性,男女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自诉对鱼和海鲜过敏者过敏症状相近,多为皮疹及皮肤瘙痒.贝类、牛奶、蛋过敏者过敏症状相似,主要为消化道症状.本次调查表明,在15~24岁年龄段健康人群中,约有6%的人曾患有食物过敏.致敏食物主要为水产品、牛奶和鸡蛋.过敏症状主要为皮疹及皮肤瘙痒和消化道症状.

    作者:吕相征;刘秀梅;杨晓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微生物危险性评估与危险性管理的进展

    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危险性分析应用于食品标准制订的联合专家委员会,第一次提出在食品安全领域进行危险性分析的新概念.危险性分析(Risk Analysis)由危险性评估(Risk Assessment)、危险性管理(Risk Management)和危险性信息交流(RiskCommunication)3部分组成.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应用协定(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vtosanitarv measures,SPS)中强调,食品的安全措施应建立在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联合国成员国应确保其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是采用有关国际组织制定的危险性评估方法,并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对人、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进行危险性评估.世界卫生组织在2001年召开的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重申,要大可能地利用发展中国家在食源性因素危险性评估方面的信息以制定国际标准.

    作者:刘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