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酱油卫生质量,选择广东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采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的2家酱油生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按照CAC发布的,通过现场调查、了解生产工艺,对酱油生产的整个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大豆及面粉等原辅料接收贮存、菌种的使用与管理、酱油灭菌、包装容器的接收及消毒、灌装为酱油生产的5个关键控制点;确定了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和控制措施;建立了监控程序、纠偏措施、验证程序和相应的文件和记录保持系统.通过2年的实践表明,应用HACCP体系能大幅度提高广式酱油的卫生质量.
作者:陈卫东;黄伟雄;张永慧;池岚;何洁仪;彭接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掌握近年来湖北省食源性疾病的情况,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分析了2000年~2002年湖北省食源性疾病的资料.湖北省传染性食源性疾病以细菌性痢疾为主,占总发病率的50%以上;夏季发病多,以8月份为高峰;有3个高峰年龄段,1~2岁人群有小高峰,10~15岁和30~35岁发病高峰.非传染性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以农药化学品起数多(40.5%),其次为微生物因素(27.8%),有毒动植物因素和不明原因各占15.2%和16.5%.每起发病人数微生物中毒引起的多;病死率以有毒动植物因素高(接近3%);植物性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病死率是动物性食品中毒病死率的3倍.该分析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了依据.
作者:徐国景;许四元;樊柏林;易国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建立同时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将碾磨后的试样经乙腈+水溶液提取、过滤后,以MycoSepTM净化柱净化,吹干净化液后,加入正己烷和三氟乙酸溶液衍生,反相色谱柱测定.黄曲霉毒素B1、B2、G1、G2能达到完全的基线分离,检出限分别为0.012、0.008、0.036和0.024μg/kg,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均达80%以上,RSD均小于3.0%.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有利于试验者安全,能同时分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
作者:王君;刘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检测大豆中除草剂的残留量,建立了RP-HPLC和HPLC-MS选择离子监测(SIR)同时检测大豆中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方法.试样经乙腈提取,正己烷液-液分配,弗罗里硅土填充柱净化,然后采用RP-HPLC-DAD和HPLC-ESI(+)-MS测定.对HPLC和LC/MS分离条件、试样前处理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灵敏.10种磺酰脲类除草剂HPLC法测定,在0.1~10.0μ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6~0.999 7,在0.05~2.00mg/kg浓度范围之间,加标回收率均在69.8%~100.7%,其多次测定的RSD在1.9%~10.4%之间,低检出限均为20μg/kg.LC-MS法测定在0.025~1.0μ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5~0.999 8,在0.02~0.1 mg/kg浓度范围之间,加标回收率均在72.1%~98.8%,其多次测定的RSD在0.9%~7.7%之间,低检出限均低于10μg/kg.本方法可满足进、出口大豆中多种除草剂残留量同时检验的工作需要.
作者:祁彦;张新忠;杨强;储晓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有效利用鲍鱼资源,研究了鲍鱼酶解提取物(Enzymolytic extracts of abalone,EEA)的营养成分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EEA游离氨基酸总量为8.53 g/L,第一限制氨基酸为Leu,其氨基酸价为81,牛磺酸含量为7.80g/L,磷脂总量为153 mg/L,富含维生素和Se、zn等矿物质.EEA可依剂量改善氢化可的松型免疫低下小鼠的体重、胸腺和脾重,增加肝脏DNA和RNA含量以及外周血T细胞比例,提高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EEA对胸腺的作用大于脾脏.结果表明,EEA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免疫低下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细胞免疫的作用大于体液免疫,其机制可能是促进免疫细胞DNA的合成.
作者:彭汶铎;陈启亮;赵金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测定保健食品中伐地那非,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ES/MS)的测定方法.该方法以紫外定量,质谱定性.色谱条件为RP-C18色谱柱,流动相:0.2%甲酸水溶液+乙腈=65+35(体积分数);流速1 ml/min;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254 nm.质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扫描范围为:200~700(m/z).伐地那非在3.6~45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检出限为18 ng,低检出限为0.9 ng(S/N=6).本方法流动相简单,分析时间短且试样预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借助质谱的定性能力,可大大提高方法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能准确快速地测定保健食品中的伐地那非.
作者:陈稚;肖松;陈波;姚守拙;王竹天;杨大进;韩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快速检测食品中的苏丹红1号,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苏丹红1号液质联用测定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稀释定容后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对HPLC-MS/MS的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回收率在90.5%~110.0%之间,多次测定的RSD在1.3%~7.2%之间,该方法的低检出限低于10pg.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可以满足食品中苏丹红1号检测的需要.
作者:杨强;李刚;彭涛;雍炜;李建中;储晓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食堂卫生管理水平,宜兴市于2003年9月起对全市123所中小学学校食堂进行了食品卫生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从得分结果判断为良好的9所,一般的86所,差的28所,处于中下水平.按关键监督项目判断,123所学校食堂均为差,同时对量化分级管理评审内容及操作提出了建议.
作者:陈顺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准确地查明食物中毒案件,论述了食物中毒案件所具有的突发性、复杂性特点.该类案件的基本事实由中毒人数、中毒食品(或中毒餐次)和责任人3方面构成.调查取证对象为中毒病人、可疑中毒食品(或中毒餐次)、未食用者发病情况以及生产经营和食用过程4个环节.调查结论或是确定食物中毒或是排除食物中毒.调查食物中毒案件应按其基本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作者:刘志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提高运用HACCP的水平,针对目前频繁出现食品原料安全问题的现象,从实施HACCP这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角度对原料供应商的控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重点对供应商的分类评估、审核标准及审核依据等进行了探讨,明确了HACCP本身的完善性,指出没有真正实施HACCP的供应商控制是原料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作者:徐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解水产品的甲醛本底值,为水产品管理提供依据,随机抽取海水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样品共100份,每份约500 g,其中出口海产品的冰鲜原料和冻品80个;在鱼市场采购的淡水活鱼虾蟹样品6份,其中购买之后在试验室加工的活体冷冻品2份,测定甲醛本底值.以上样品在来源选择及采样过程均排除了外源性甲醛污染的可能.结果显示,检测的70种海水鱼中除六带拟鲈、日本方头鱼、棘鼬鳚和绿鳍马面魨甲醛本底值为0.00mg/kg外,其余试样的甲醛本底值从0.10~50.99 mg/kg,其中冻月亮鱼为55.99 mg/kg.16种海水甲壳类产品的甲醛本底值0.23~30.73mg/kg,其中红点圆趾蟹为30.73 mg/kg.7种海水贝类产品的甲醛本底值为0.23~2.88 mg/kg,其中牡蛎为2.88 mg/kg.7种软体动物肉体的甲醛本底值为1.25~27.06mg/kg,其中阿根廷鱿鱼为27.06mg/kg.阿根延鱿鱼、北太平洋鱿鱼和秘鲁鱿鱼内脏的甲醛本底值为33.00~479.09 mg/kg,其中阿根廷鱿鱼的为479.09 mg/kg.6种淡水鱼贝除鲫鱼为0.30 mg/kg外,其余均为0.00mg/kg.从测定结果看出海水动物自身带有一定含量甲醛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在100个试样中,含量超过1.0 mg/kg的有68个,超过5.0 mg/kg的有19个,超过10 mg/kg的有9个.根据国内外资料及本次调查的结果,海产品中不得检出甲醛的国家标准值得商榷.
作者:安利华;孙群;郑万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解世界其他国家食品安全立法的情况,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发现,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有一个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基本大法,同时再有许多相关的具体法律.各国食品安全立法体系中主要是保护消费者健康的内容,同时强调食品立法必须建立在科学即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为我国当前食品卫生法的修订提出建议,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要面向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把消费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作者:樊永祥;陈君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做好家庭进餐食物中毒的预防工作,对云南省1998年至2003年家庭进餐引起的食物中毒情况进行分析.6年间全省共发生家庭进餐所引起的食物中毒286起、发病3 592人、死亡165人;占同期全部食物中毒起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的53.16%、29.05%、93.75%,中毒起数逐年上升,中毒食品以植物性食品居首,植物性食品以误食毒蕈造成的中毒居首,农村婚、丧事家庭进餐引起的中毒发病人数多.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破除陈规陋习,不断改善群众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是预防家庭进餐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西云;攸福;韦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解东湖区下属部分大、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堂的餐饮具的卫生状况,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4934-19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的纸片法对40个单位(大、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食堂的820件样品进行检测.餐具的总合格率为64%,幼儿园、小学的餐具合格率高于中学和大学.卫生达标的情况也是幼儿园、小学高于中学和大学.餐具的煮沸消毒和蒸汽消毒效果较化学消毒和红外线消毒效果好.餐饮具的卫生状况说明我区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还有待改进,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同时需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督促所辖学校改善卫生状况.
作者:黄昌红;易海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食品安全的核心是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护人体的安全与健康,同时也为食品贸易和经济发展服务,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属于公共卫生问题,确保食品安全是保障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随着重大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食品安全引起了政府和消费者的极大关注.据统计2005年两会代表提交议案中食品安全方面议案个数多,成为代表们关心的热点话题,也说明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
作者:赵同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解广州市供应的可生食新鲜蔬菜的寄生虫及其虫卵污染的情况,以广州市近郊蔬菜种植园、各区农贸市场和部分饮食业单位为调查点,采用询问调查和现场采样方式,用清水沉淀法检验寄生虫虫卵.共检测了8种365份可生食蔬菜,总检出率21.37%,寄生虫及虫卵中,蛔虫卵检出率为4.93%,钩蚴检出率为11.23%.饮食业制作可生食蔬菜成品的检出率达7.14%.广州地区可生食新鲜蔬菜寄生虫检出率偏高,生食蔬菜有一定危险性.
作者:区继军;任文锋;张玉莲;林国楨;何洁仪;邓小冰;李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调查东营市农村居民食物中毒发生的现情况,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东营市20个村庄的15 276名农村居民在2002年3月1日至2003年2月28日期间的食物中毒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数据统计采用SASv8软件分析;按2000年山东省人口普查资料进行率的标化.该期间食物中毒36人,粗发生率235.66/10万,标化发生率225.27/10万,其中男性22人,女性14人,男:女=1.57:1,死亡1人.发病年龄16~68岁,多数在20~59岁.轻度中毒27人,占75.00%,中度中毒6人,占16.67%,重度中毒2人,占5.56%,死亡1人,占2.78%.医疗费用5 790元,人均160.83元,其它费用2 350元,人均65.28元.该地区农村居民食物中毒发生率较高,给农民群众的健康造成较大威胁,预防和控制农民食物中毒已迫在眉睫.
作者:李志华;郭玉霞;高东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给预防雪卡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借鉴,对雪卡毒素的来源、化学结构和性质、引起中毒的症状和对人类的危害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预防雪卡毒素中毒的措施:减少进食珊瑚鱼,一餐中只吃少量食用珊瑚鱼;不要进食鱼的头、肝、生殖部分、肠及卵等含毒素较多部位;进食珊瑚鱼时不要喝酒或进食果仁,因为一旦中毒,症状会变得更严重;曾经雪卡毒素中毒的人再次中毒的机会较大,症状会更严重,要戒吃珊瑚鱼.雪卡毒素今后的研究方向为雪卡毒素毒理学研究,雪卡毒素制备方法的研究,雪卡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建立雪卡毒素安全预警体系,雪卡毒素拮抗剂研究.
作者:吴燕燕;郝志明;陈胜军;岑剑伟;李来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解重复使用的煎炸油卫生问题的研究状况,对煎炸油在重复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生成物、煎炸油重复使用及烹调油烟的毒性、煎炸油的卫生质量控制指标和目前市场上煎炸油的卫生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煎炸油卫生质量的影响因素及防止煎炸油劣变的控制措施.
作者:刘少娟;王明;陈松青;沙纪辉;林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61年建立的协调食品标准的国际政府间组织.它的工作宗旨是通过建立国际协调一致的食品标准体系,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确保食品贸易的公平进行.
作者:田静;刘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创刊的历史背景及办刊宗旨<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的前身是<食品卫生学进展>和<国外法规与标准译丛>.
作者:李小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建立食品中二噁英、多氯联苯和氯丙醇的检测技术并达到国际水平,将稳定性同位素稀释质谱技术应用到中国食品安全和环境分析领域,针对不同目标化合物分别建立了高分辩磁质谱、四极杆低分辩质谱和离子阱串联质谱的标准化检测技术,特别是采用双同位素稀释同时测定4种氯丙醇的技术.通过对EPA1613A/1668A、FDA 4084和EPS1/RM/31、AOAC 2000.01等国际先进方法用食品(鱼、鱼油、鹿肉、奶粉和猪油)和环境样品(飞灰、土壤和底泥)开展对比筛选和一系列实验室间协同性验证,确立了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稳定性同位素稀释质谱检测方法,建立了用双稳定性同位素进行酱油中单氯取代和双氯取代氯丙醇同时测定的方法,提出了符合国际规范的技术方案,作为国家标准方法待颁布.利用该检测技术在中国首次开展鱼贝类和土壤中污染的二噁英和多氯联苯同系物类型特征指纹库研究和酱油中氯丙醇的大规模调查,获得了中国人群膳食二噁英毒性当量和氯丙醇摄入状况的暴露数据,不仅证明所建立的方法实用、可行,也为我国履行承诺摸清了家底,提供了依据.
作者:吴永宁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