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
  • 国际刊号:1004-8456
  • 国内刊号:11-3156/R
  • 影响因子:1.17
  • 创刊:198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450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2003~2004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5~2006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6年3期文献
  • 中国保健食品功能宣称流通现状与建议

    为揭示我国保健食品功能宣称流通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应建议,通过对31个省市自治区所有获得卫生部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保健食品注册批准证书的企业调查,发现我国保健食品市场在以大于10%的速度快速发展,尤其是在2003年.2004年保健食品市场销售额超过210亿元,上缴利税近53亿元.目前在市场上生产流通的功能宣称占调查总数的56%左右.大多数保健食品的功能宣称集中在少数功能上,产品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功能类产品产值主要集中在增强免疫力(29.8%)、缓解体力疲劳(14.1%)、改善生长发育(11.9%)、辅助降血脂(7.5%)、延缓衰老(4.6%)及通便(4.5%)功能上,而营养素补充剂则集中在补钙(45.5%)、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15.4%)、锌(14.3%)、铁(6.1%)上.保健食品的发展需要产业扶持、政策引导与功能认知宣传.各生产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创新上多下功夫.

    作者:张李伟;邓少伟;郭海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卫生部批准的795种参类保健食品情况分析

    为了解参类保健食品的现状,为研究制定参类保健食品的标准提供依据,对1996年~2003年7月卫生部批准的795种保健食品资料进行了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AS 6.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参类保健食品中具有抗疲劳功能产品的人参总皂甙含量的范围为0.001~25 g/100 g,每人每日人参总皂甙摄入量的范围是0.000 112~0.75 g/d.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产品的人参总皂甙含量范围在0.000*!3~20.3 g/100 g,每人每日人参总皂甙摄入量范围在0.000*!113~1.5 g/d.单方参类产品的人参总皂甙含量与每人每日皂甙摄入量之间存在线性趋势.参类保健食品中人参总皂甙含量及人参总皂甙每日摄入量范围差异很大,一定的剂量范围与参类保健食品的功能定性对应.应该对参类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与功能的关系制定相应的标准以代替重复审批.

    作者:彭军;高小蔷;李琼;李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转基因水稻潮霉素标记基因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基因水平转移研究中的应用

    为建立用于基因水平转移研究, 尤其是DNA经加工和消化后稳定性研究的针对转基因水稻潮霉素标记基因hpt(hygr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的定性和实时定量PCR体系,设计针对hpt的上游通用引物多个片段定性PCR扩增体系,以植物叶绿体基因rbcl为内对照,PCR扩增产物经测序验证.将定性PCR中小片段(236 bp)连接到质粒载体pUC18-pMD T载体上,提取质粒经验证后做外标.应用TaqMan-MGB荧光探针和引物,建立定量的外标校正曲线法,并评价方法的精密度.建立的定性PCR体系能稳定扩增出236 bp~910 bp不同大小的5个hpt片段,并经测序验证.实时定量PCR的线性范围为105~10拷贝(R2=0.998),低能检出10拷贝,重复性好.本研究已成功建立了用于转基因水稻标记基因hpt基因水平转移研究的定性和定量PCR系统.

    作者:沈立明;吴永宁;周萍萍;张建中;魏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常见精练油中植物甾醇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含量分析

    为对我国常见的植物油中植物甾醇含量进行测定,建立了植物甾醇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对11类共25种精炼植物油中的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烷醇、菜油甾烷醇及菜籽甾醇等的含量进行分析.本方法相对标准差为1.1%~6.9%;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的回收率的RSD值范围为3.0%~4.7%.玉米胚芽油中植物甾醇含量高,其次是菜籽油和芝麻油.不同种类的植物油植物甾醇的含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同一种类不同品牌的植物油中各植物甾醇所占的比例基本接近.对我国居民植物油中植物甾醇的摄入量进行了初步估计.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靠,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以作为精炼植物油中植物甾醇的测定方法.建议我国居民可以通过食用含植物甾醇较高的食用油来增加植物甾醇的摄入量.

    作者:冯妹元;韩军花;刘成梅;杨月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海产贝类食品安全预警研究

    为防控海贝类食源性污染、食物中毒的发生,通过开展贝类生物海洋污染本底调查、进行贝类食用安全性分析评价、在海区布设预警站点、实施贝毒素预警监测、建设海贝类食品安全示范基地等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沿海实际的贝类食品安全预警保障模式,并对贝类食品依法行政、贝类的清洁生产与健康养殖等提出了见解.

    作者:张卫兵;许璞;周群霞;缪宝迎;王咸钢;季莘;顾明;钱虎平;金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免疫磁珠法检测食品中的沙门菌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

    为检测沙门菌在本市食品中的污染和耐药情况,采集各类食品样品303件,经增菌后通过特异的免疫磁珠(IMS)吸附并接种XLD平板分离沙门菌.分离的菌株按年度分成2组,分别以改良K-B法测试对2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在303件样品中检出87件阳性,总阳性率28.71%.分离到的112株沙门菌以德比、肠炎血清型占优势.肉类制品的阳性率40.20%(82/204)明显高于其它食品,共分离出107株沙门菌(107/112,95.54%).菌株耐药率在2年中有显著改变的抗生素有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二甲胺四环素、氯霉素和链霉素.耐10种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株有12株(12/112,10.71%),有4株头孢哌酮耐药株.IMS用于食品中沙门菌的分离效果较好.结果显示耐环丙沙星和多重耐药菌株的增多说明加强食源性沙门菌耐药监测的重要性.

    作者:许学斌;顾宝柯;金汇明;胡培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应用双重Real-time PCR同步定量检测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为同时测定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了基于TaqMan探针的双重Real-time PCR方法.针对副溶血性弧菌的gyrB基因序列和金黄色葡萄球菌co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双重Real-time PCR 检测体系,制作校正曲线,同步定量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的双重Real-time PCR方法对2种细菌菌液的检测敏感度均低于10 CFU/PCR反应体系,相关系数均为1.00,整个试验可在2 h内完成.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同步、定量检测.

    作者:蒋鲁岩;蔡潭溪;邵景东;徐邦兴;陈溥言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PCR技术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沙门菌的应用研究

    为快速准确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沙门菌,将建立并优化的沙门菌PCR检测试剂盒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的检测,并于国标法进行了比较.对上海地区238份鸡蛋、685份原料牛奶、283份猪肉、314份牛肉和58份虾仁样品的沙门菌检测表明,PCR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与国标法的符合率亦为100%,且检测时间仅为2 d,较国标法大为缩短.该方法可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沙门菌的检测,并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等优点.

    作者:刘佩红;王建;焦新安;黄金林;卢军;沈萍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的生物素

    为了测定保健食品中的生物素的含量,建立方便可靠的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保健食品中生物素含量进行了测定.使用Hypersil ODS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15+85,pH=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0 nm.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6.8%~106.0%,RSD为8.4%,低检出量为0.5 mg/kg.该方法简便、准确,有良好的重现性,技术参数指标符合食品理化分析的要求.

    作者:肖晶;杨大进;张馨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食品中金属污染物GB/T 5009-2003分析方法与CAC推荐方法之比较

    为给我国修订理化检验方法提供借鉴,比较了食品中8种无机污染物在我国标准理化检验方法GB/T 5009-2003与CAC推荐的分析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主要是分析方法的种类和参数的比较.我国现有的分析方法与CAC推荐的方法基本接轨,铅、砷、汞、镉、锡、铜、锌7种元素分析方法的种类略多于CAC;我国标准检验方法普遍缺乏必要的技术参数;原子荧光法为我国特有的分析方法.建议按国际上通行的方法建立我国分析方法的参数;积极完善和推广原子荧光法;增加元素价态分析和同时检测多种元素的现代仪器分析技术.

    作者:常迪;王竹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食品中游离甲醛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研究

    为优化食品中游离甲醛的测定方法,采用固相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微量游离甲醛的含量.试样经水浸泡等方法处理后过滤,取过滤液与2,4-二硝基苯肼衍生反应后,经Oasis HLB富集净化,采用Luna 5 μ C18(2)色谱柱,水与乙腈为流动相,选用380 nm波长检测,与标准谱图比较进行定性,外标定量.本法的回收率分布于85.0%~97.4%,检出限为0.025 mg/kg.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

    作者:徐炜;魏春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吉林省部分地区食品中铅、镉污染状况分析

    通过监测吉林省2001~2004年6个地区食品中铅、镉含量,了解铅、镉的污染状况,并提出铅、镉可能的污染来源.按照国家标准方法GB/T5009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镉含量.2001年~2004年共监测13类917份食品中铅、镉含量,铅超标率为9.49%,镉超标率在6.24%.结果显示目前食品中铅、镉污染不严重,但由于各类食品中铅、镉都有检出,说明存在不同程度的积累,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

    作者:王岙;白梅;崔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麦绿素对大鼠的降血脂作用实验研究

    为研究麦绿素对大鼠的降血脂作用,以0.33、1.00、3.00 g/kg BW d-1剂量的麦绿素灌胃给予Wistar雄性大鼠30 d,于试验开始及结束时测试TG、TC及HDL-C,观察不同剂量的麦绿素对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血脂的影响.大鼠连续灌胃给予麦绿素30 d后,1.00、3.00 g/kg BW d-1剂量组的血清TC及3.00 g/kg BW d-1剂量组的血清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的血清HDL-C无明显变化(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麦绿素对大鼠具有降血脂作用.

    作者:金铉煜;张道旭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公共卫生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探讨

    为了完善公共卫生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程序,促进仪器设备的程序化、规范化管理,保证仪器设备发挥大效能,保证实验室提供公正、准确的检测数据,针对目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程序文件和操作细则不完善、管理记录档案不规范、轻视小型仪器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维护管理、忽视仪器设备使用安全、不重视合理配置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等问题进行讨论,对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建议,以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水平,保证检测实验室质量和信誉,增强竞争能力,特别是参与国际间检测实验室竞争的能力.

    作者:孙景旺;李业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卫生部关于2005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情况的通报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卫生部关于酱油等食品卫生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总膳食研究:一种使食品更安全的方法

    1 为什么开展总膳食研究?化学物质是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影响着人体新陈代谢的各方面.然而,人体暴露于有毒化学物质和营养失衡是目前已知或怀疑与多种人体健康问题相关的因素,包括:促进或导致癌症、肝肾功能障碍、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抑制、肌肉与骨疾病、出生缺陷、早产、神经和感觉系统发育不全、生殖障碍、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生殖和泌尿系统疾病、老年痴呆和学习能力丧失.这些情况在所有的国家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在某种程度上,其中大多数情况与我们以前和现在吃的食物中化学物质的暴露量密切相关.因此,任何国家都必须考虑的基本公共卫生职能之一就是使人们的膳食免受这些危险因素的危害.这就是总膳食研究的主要目的.

    作者:李筱薇;高俊全;陈君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学生营养餐实施HACCP研究概况

    为促进学生营养餐的健康发展,为我国学生营养餐生产者和管理部门提供借鉴,综述了日本、美国和中国学生营养餐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日本、美国、欧盟和我国学生营养餐实施HACCP的研究和管理情况,针对我国学生营养餐HACCP的具体实施情况提出了研究建议.

    作者:宋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胚胎干细胞试验及其在毒理学发育毒性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为解决胚胎毒性体内筛选方法需要大量的动物及人力、耗时、耗力的问题,介绍了胚胎干细胞试验及其在毒理学发育毒性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胚胎干细胞试验可同时检测不同受试物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通过受试物对细胞及个体的发育毒性和致畸能力的判断,将受试物分成3类, 即无胚胎毒性、弱胚胎毒性和强胚胎毒性,该试验方法大大提高了体外替代实验的预测符合率.干细胞试验方法有望成为研究受试物胚胎毒性的体外替代实验模型.

    作者:于洲;徐海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法典委员会及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简介

    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物法典委员会(Codex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 CCFAC) 是食品法典委员会(CAC)9个横向委员会中的一个重要委员会.

    作者:田静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