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
  • 国际刊号:1004-8456
  • 国内刊号:11-3156/R
  • 影响因子:1.17
  • 创刊:198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450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2003~2004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5~2006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6年5期文献
  • 浙江省部分食品中铅镉污染水平研究

    为了解浙江省食品铅镉的污染水平状况,2004年对9个监测点14大类1 836份食品中铅和1 757份食品中镉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结果:铅含量范围在0.005~13.8 mg/kg;浙江省食品铅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有1 696份,占92.6%.符合CAC标准的有1498份,合格率为91.45%.铅含量较高的食品为茶叶、皮蛋、海水软体类、猪肉,平均值分别是1.64、0.98、0.39、0.34 mg/kg.食品中镉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有1 464份,合格率为88.0%,符合CAC标准的样品有1468份,合格率为91.5%.镉含量范围在0.001~17.41 mg/kg,含量较高的食品是猪肾、海水软体类、海产鱼、海水甲壳类,平均含量为1.56、1.01、0.59、0.49 mg/kg.浙江省茶叶、皮蛋、猪肉受铅污染,海产品、猪肾受镉污染较重,应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

    作者:沈向红;汤筠;应英;于村;俞莎;李海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003-2004年中国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监测

    为了解我国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teria monocytogenes,Lm)药物敏感性的状况,为我国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监测提供基线资料.对2003及2004年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11省(市)分离的142株Lm,采用E-test法对13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142株Lm的平均耐药率为14.1%,主要耐受四环素、强力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其中,对四环素耐受严重,耐药率达13.4%.7类食品中自生鸡肉中分离的菌株耐药率高,达28.3%.11省市中,来自河南、北京和吉林的菌株耐药率居前三位,分别为37.5%,26.3%,25.0%.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食品中的Lm存在耐药株,分离自不同食品、不同省份的Lm耐药性存在差异.

    作者:张亚兰;冉陆;李迎惠;吴蜀豫;付萍;姚景会;叶长芸;阚飙;王茂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迷迭香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为了解迷迭香中的抑菌物质和抑菌作用,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从迷迭香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的迷迭香酚、鼠尾草酚及迷迭香的95%乙醇提取物、三氯甲烷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志贺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和绿脓杆菌8种细菌的抑菌活性.迷迭香酚、鼠尾草酚在浓度高于0.01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志贺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迷迭香酚对肺炎链球菌抑菌活性不强,在浓度0.3g/ml以上时才有抑菌活性,鼠尾草酚对肺炎球菌无抑菌活性;迷迭香酚和鼠尾草酚均对绿脓杆菌无活性;迷迭香乙醇提取物和三氯甲烷萃取物除对绿脓杆菌均无活性外,对其它细菌只有在浓度0.3g/ml以上时才有一定活性.根据本测验结果,迷迭香酚和鼠尾草酚应用于食品防腐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程伟贤;陈鸿雁;张义平;谭理想;高树鹏;李聪;古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辣椒油中苏丹红Ⅰ号检测能力验证研究

    为了解我国食品检测实验室的苏丹红Ⅰ号检测能力,国家认监委组织实施了辣椒油中苏丹红Ⅰ号检测能力验证工作.30个省、市、自治区的112个实验室参加了本次能力验证,推荐的测试方法为: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9681-2005)和欧盟官方方法,也可采用其他方法.结果显示:实验室满意结果率为79.5%,可疑结果率为6.3%,不满意结果率为14.2%;国标方法的满意结果率为79.8%,欧盟方法的结果满意率为54.5%.本次能力验证国标法的结果优于欧盟法的结果.参加能力验证的绝大多数实验室可以准确检测苏丹红Ⅰ号.

    作者:彭涛;肖良;袁家齐;孔莹;储晓刚;唐英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国已获批准的保健食品现状分析

    为了解中国的保健食品现状,依据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已获批准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数据库的资料(1996年06月01日卫生部批准的卫食健字(96)第001号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国食健字G20050994号),对国家已经批准的保健食品的年度总数、功能分布、主要原料及功效成分使用情况、剂型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各年度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总数以1996年少,2004年多;已获批准的保健食品功能主要集中在增强免疫力功能、缓解体力疲劳功能和辅助降血脂功能;枸杞子、茯苓、山楂是3种常用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原料;蜂胶/蜂胶冻干粉、葡萄籽/葡萄籽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黄酮)植物提取物是保健食品常用的非中药生物提取物;功效成分和/或标志性成分使用频次多的3种原料依次为总皂甙、总黄酮、粗多糖;硬胶囊、片剂、口服液是保健食品的3大主流剂型.上述结果表明我国已获批准的产品总数很多(8 684个),但简单抄袭、重复现象严重,总体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功能过于局限,原料使用和产品剂型分布不均.应进一步修订与完善保健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基础性研究工作、引导非政府部门正确发挥其作用,以保证该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束云;刘长喜;李连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003-2005年中国酱油中氯丙醇监测结果与分析

    为了解中国酱油的卫生质量,2003-2005年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在中国14个省市监测了酱油中氯丙醇的污染,3年共监测915个样品,统计结果显示中国酱油中氯丙醇的3年总平均值为0.892 mg/kg,总检出率为70.88%,如以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行业标准1 mg/kg来判定,其总超标率为11.34%,大值达到189 mg/kg.从地区分布分析,广西、浙江、河北、河南的总平均值为1.142~1.793 mg/kg,属于严重污染水平地区;福建、陕西、广东、重庆、山东、江苏、吉林和湖北的总平均值为0.209~0.995 mg/kg,属于中等污染水平地区;上海和北京的总平均值为0.15和0.03mg/kg,污染水平低于其他地区.我国部分酱油生产企业在酱油中加入酸水解蛋白调味液,致使酱油中氯丙醇污染严重.

    作者:王竹天;蒋定国;杨大进;王茂起;常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发酵豆粕中大豆异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

    为提高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以发酵豆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对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中提取溶剂、料液比、时间、次数等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80%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 g∶15ml,提取时间20 min,提取2次,大豆异黄酮提取率高,可达到0.548%.超声波提取发酵豆粕中大豆异黄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孙体健;王浩江;曹晓峰;刁海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蜂蜜中铅原子荧光光谱测定方法的改进

    为改进蜂蜜中的铅的检测方法,用酸性活性炭吸附分离铁氰化钾试剂中铅,以pH计控制消化液的酸度.在佳的条件下,铅在0.00~40.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4);方法检出限为0.21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4.1%~5.0%;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2%~109.4%.该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李孔寿;谢斌;刘纯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的喹乙醇

    为测定水产品中喹乙醇的残留量,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的测定方法.均质后的试样经水提取、液-液分配净化后,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并以0.1%乙酸+乙腈(70+30,体积分数)为流动相,色谱分离后直接进入串联质谱检测器.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检出限为10 μg/kg,浓度在0.5~500μg/k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 9),添加浓度在10~500μg/kg时,不同水产品基质的回收率在74.3%~93.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6%.本方法检出限低,回收率高,定性可靠,定量准确,适合于水产品中喹乙醇残留的检测.

    作者:曾静;朱宽正;王鹏;林雁飞;胡小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肉中己二烯雌酚残留量

    为保证肉品安全,利用GC-ECD测定肉中己二烯雌酚残留量.样品用甲醇提取,经离心和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净化,七氟丁酸酐衍生,气相色谱仪配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01μg/g,线性范围为0.01~100μg/g,相关系数为0.999 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88%,回收率在85.8%以上.该方法可用于食品安全监控工作,用以测定肉品中己二烯雌酚的残留量.

    作者:周艳明;牛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苏州市场部分食品品种铝含量的调查

    为了解苏州市市售食品中铝的含量,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护苏州市民身体健康,于2005年对部分市售的米粉、凉粉、薯片、粉丝、油条等食品的铝含量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张秋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南宁市部分餐饮业食用冰块的污染情况

    为了解南宁市餐饮业自制食用冰块的卫生质量,随机抽检南宁市44家使用食用冰块的餐饮业单位的自制食用冰块、外购冰块、制作冰块的水源水及过滤水,按<冷冻饮品卫生标准>(GB 2759.1-2003)进行检验及评价,同时调查制冰机及周围环境卫生情况.抽检44家餐饮单位食用的冰块44份,不合格22份、合格率为50%,原因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抽检水源水5份,1份不合格,抽检过滤水4份,2份不合格,原因为菌落总数超标.全部样品未检出致病菌.南宁市的餐饮单位食用冰块卫生质量不容乐观,今后应当加强卫生管理.

    作者:黄元新;林红;谭淑媛;王亚东;景军;张理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卫生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处罚区别的探讨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主体在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的情况下,依法对公民人身自由进行暂时性控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施.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同属行政强制,但两者目的不同,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

    作者:刘新业;杨维东;曹海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荆州市散装食品卫生现状调查及管理对策

    <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于2004年1月1日实施.为加强散装食品经营过程的卫生管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两年来,荆州市卫生监督部门对食品超市的散装食品进行了专项整治,并于2006年元月进行了卫生现状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龙厚玉;白晓云;王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洪雅县农村家宴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农村家宴造成的群体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传染病的发生,洪雅县从2002年开始在全县推行农村家宴管理.利用行政管理措施,采取申报登记、检查指导等卫生干预手段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农村家宴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推行农村家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农村家宴的深化管理、制度建设、利用农村家宴管理推动农村健康教育等的思路.洪雅县的实践经验对农村家宴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

    作者:徐一丹;杨敢;王全军;白明贵;李大敏;张从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的甲醛含量调查

    为了解龙头鱼的甲醛来源,分别从市场、刚靠岸的渔船及确实未加甲醛的张网或丝网渔获物中获取龙头鱼样品,用水蒸汽蒸馏-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结果发现,龙头鱼死亡后肌体自身能产生大量的甲醛,其含量随鱼体鲜度的下降而升高,但当鱼体高度腐败时急剧下降.鱼体死亡后低温保存3~4 d,甲醛含量可高达200mg/kg以上.于-20℃保存180 d,甲醛含量可达500 mg/kg以上.市售干制的龙头鱼不论咸品还是淡品,甲醛值高达871.3~1 357.2 mg/kg.张网获取的样品不去内脏整尾阴干晾晒,甲醛值可高达2 000mg/kg.本试验结果提示,进行龙头鱼甲醛监督检查时,应慎下结论.

    作者:钟惠英;申屠基康;梁芹芹;舒苏萍;王剑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辽宁省部分饮品中甜蜜素含量的调查

    甜蜜素,化学名称环己基氨基磺钠,分子式C6H12NNaO3S,分子量201.22,属无营养甜味剂,因口感好,价格低廉,与糖精混合使用后能大幅提高甜度,并能减少糖精的后苦味,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中.近年,人们对甜蜜素的毒理学研究发现,其可能有致癌性及其代谢产物环己胺对心血管系统和睾丸有毒理作用[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规定了我国食品中允许添加甜蜜素的食品范围和限量标准,但某些食品中超量添加、违禁添加的现象很严重[2].本文对辽宁省部分城市的雪糕、冰棍、含乳饮料、清凉饮料、酸奶5种210份饮品中甜蜜素的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崔忠宝;刘伟;王秀坤;李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预测食品微生物学概述及应用

    为了解预测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内容,综述了预测微生物学在食品中的应用.预测食品微生物学通过数学模型来预测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或死亡的数据.预测模型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微生物生长或失活的情况将预测模型分为生长模型和失活/存活模型.预测微生物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和生产工艺中.

    作者:赵瑞兰;李远钊;张培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食品添加剂暴露量评估方法

    为给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的暴露量评估提供借鉴,介绍了目前国际常用的5种食品添加剂暴露量评估方法,每种方法分别介绍了评估所用的资料、计算方法、结果表示方法及优缺点等.

    作者:张俭波;赵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水产品安全生产的现状和对策

    为使我国水产品产运销质量管理体系趋于完善,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介绍了美国、欧盟、挪威和日本的水产品安全保障体系,概括了我国目前水产品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监管体系的薄弱、饲养环境内外源污染的问题等.并针对水产品中的各种危害来源及控制方法做了分析论述.后就欧盟着力推广的水产品可追溯体系(Tracefish)以及近年来预报微生物学在水产品生产上的应用做了相关介绍.

    作者:宋亮;罗永康;沈慧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食品中甲醛的来源及检测意义

    为正确认识食品中存在的甲醛,为食品安全监督提供科学依据,对食品中甲醛生成的途径、来源和检验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食品中检出的甲醛除人工添加外,有的属于天然存在,有的与生产过程中某些食物成分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生产用水、包装材料、检验方法等因素有关.因此,在评判含甲醛食品是否安全时应科学、谨慎.

    作者:张文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实施HACCP的必要基础程序(续完)

    为推动我国HACCP的实施,从GMP,化学品控制,清洗和消毒,微生物控制,水的安全,空气的安全,卫生设计,预防性维护,产品溯源和回收,虫害控制,接收、贮存和运输控制,供应商控制,食品安全培训,设备的校准,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投诉,审核和监督程序16个方面阐述了必要基础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对生产控制中容易忽视的过敏原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提出了建议,可为卫生监督员的现场审核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徐娇;齐小宁;吕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部分国家食品可追溯性管理实施研究

    为加强中国的食品追溯管理,并为中国食品追溯管理提供依据,综述了欧盟、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的食品可追溯性体系及其存在的不足,分析了中国已开展的食品可追溯性管理方面的工作,并结合中国在该方面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加强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的建议.

    作者:管恩平;张艺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005年WTO各成员食品安全相关SPS措施通报情况分析

    为提高我国WTO/SPS措施通报评议工作水平,更好地行使WTO赋予的权利,对2005年WTO各成员通报的食品安全相关SPS通报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发达国家在透明度方面较发展中国家高,农兽药残留和食品添加剂是近年来各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应对措施方面,我国应Ζ该加强本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危险性评估等科学能力建设,并做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

    作者:樊永祥;毛雪丹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