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冷藏冷冻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样品中的李斯特菌进行初筛,阳性样品用国标法确证,对6类冷藏冷冻食品共3 586份样品进行了李斯特菌带菌状况调查.结果 珠海地区李斯特菌污染较为普遍,且存在着多重污染现象,生鲜奶、生肉禽类、蔬菜类样品不仅带李斯特菌率高,且带单增李斯特菌率高.结论 应加强冷冻食品的李斯特菌监测与管理.
作者:冯家望;吴小伦;陈静静;王小玉;李丹琳;唐食明;游淑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福建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携带hly、plcA、plcB和prfA毒力基因的情况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的分型情况.方法 将hly、plcA、plcB和prfA基因作为靶序列选取4对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2株可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毒力基因,用PulseNet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标准方法进行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PFGE分子分型.结果 6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为hly+、plcA+、plcB+和prfA+,2株可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毒力基因分别为hly-、plcA+、plcB-、PrfA-和hly-、plcA-、plcB-、prfA-.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PFGE分为5个型.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福建省食品中分离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均含有hly、plcA、plcB和prfA基因,属于致病株.对2株可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了进一步的鉴定,排除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该毒力基因检测方法可用于可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进一步鉴别.7株菌中有两对2株PFGE型别一致,一致的菌株来自不同年份不同销售地点的同一品牌,应用PFGE方法可以进一步调查该厂冻鸡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传播途径和污染源.
作者:陈伟伟;洪锦春;张巧姬;杨毓环;马群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上转磷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上转换磷光标记和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技术检测大肠杆菌O157,评价了该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用于模拟污染食品样品的检测.结果 该法能在40 min内完成检测,应用于不同的肠杆菌科细菌如其他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枸橼酸杆菌、沙雷菌、耶尔森菌以及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单增李斯特菌等23种28株常见细菌,未发现有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为5×103 CFU/ml,每次低可检测500个细菌,对奶粉、咖啡粉、饼干、蛋糕、绿豆糕、果冻、燕窝、果汁等样品中的人工染菌均可检测,低检测浓度为5×103 CFU/ml.结论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上转磷光免疫层析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和灵敏性好,适用于现场的快速检测.
作者:王静;周蕾;李伟;胡孔新;陈维娜;闫中强;杨瑞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用PFGE方法绘制不同血清型的沙门菌指纹图谱,并且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 首先将从食品中检测出6中不同血清型的沙门菌菌株制成琼脂模块,再提取菌株的DNA,用限制性内切酶Xba Ⅰ对细菌DNA进行酶切,用Bio-rad CHEP MAPPER绘制出菌株的PFGE指纹图谱,后用Quantity OneTM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所有的菌株的同源性均用相似性系数(矩阵)和百分数表示.结论 用PFGE绘制菌株的指纹图再用Quantity OneTM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是确定食源性致病菌沙门菌同源性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颖;顾其芳;刘诚;周培君;张美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市售带壳牡蛎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 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在上海市水产品批发市场每月2次采集牡蛎样品,共抽取了24份.按照GB/T 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中检验规程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 所有抽检样品均不合格,污染严重的是大肠菌群,所检样品均超标,高污染量达1.4×106 MPN/g;其次是菌落总数,超标率达41.7%,高污染量达2.6×107 CFU/g;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也比较严重,检出率达29.2%,污染量在3.0×102~7.4×102 MPN/100 g;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未检出.结论 上海市市售带壳牡蛎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不容乐观,已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作者:鲁健章;陈瑞英;沈晓盛;刘承初;苏意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部分奶制品和牛、羊肉类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评估我国居民膳食中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集奶油、鲜奶、酸奶、奶粉及配方奶粉,不同部位牛、羊肉制品等食物样品56件.应用气相色谱结合银离子薄层层析方法测定样品中反式油酸含量.结果 以牛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奶油样品含有n-11反式油酸,以植物油为原料的奶油制品不含反式脂肪酸.酸奶中含n-11反式油酸,奶饮料中脂肪含量很低,未检测出反式脂肪酸.两种奶酪、纯奶粉、多数配方奶粉及多数牛、羊肉类食物样品中含有n-11反式油酸.所有样品均不含n-9反式油酸.结论 鲜奶、纯奶粉、牛羊肉类食品及多数奶其制品中含n-11反式油酸.不同部位的牛羊肉类食品,不同品牌的奶制品的n-11反式油酸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王春荣;马雪征;张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上海盐酸克伦特罗食物中毒事件的教训.方法 回顾整个事件的全过程.结果 共409人次因食用污染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到医院就医,无死亡.采集样品的盐酸克伦特罗含量3.67~5 990.06 μg/kg.结论 要较好地解决盐酸克伦特罗问题,必须修改现行的相关法规.
作者:顾振华;郑雷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我国肉品安全水平.方法 分析我国目前肉类产品存在的主要的安全卫生质量问题,归纳目前我国肉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结果 我国肉类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是肉品未经检疫、微生物污染、药物残留污染、养殖过程兽药滥用、肉品注水、搀加有毒有害物质防止肉品变质、私屠滥宰.结论 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从养殖到销售的保障肉品屠宰加工安全的法律法规,强化肉品屠宰加工全过程的安全卫生管理.
作者:管恩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用LC-MS/MS快速测定牛奶中6种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方法.方法 选择青霉素G-D7为内标,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SPE柱净化、浓缩,有效地去除杂质.经高效液相色谱C18柱分离,选用含0.1%甲酸的水和乙腈作流动相,在26 min内,在线梯度洗脱将6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得以分离.结果 方法检出限为青霉素G 0.02 ng/ml、青霉素V0.06 ng/ml、苯唑西林0.04 ng/ml、氯唑西林0.11 ng/ml、奈夫西林0.02 ng/ml、双氯唑西林0.19 ng/ml,在0.2~2.0 ng/ml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为0.991,回收率大于90%,方法精密度为4.87%.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适用于牛奶中多组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确认和准确定量检测,能满足各国对上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低检出要求.
作者:黄百芬;任一平;蔡增轩;莫燕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系统分析福建省食品中空肠和结肠弯曲菌的污染现状、分布特征,建立和完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络,为制定相关的食品卫生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方法 2003-2005年选择福建省的8个地级市和南北2个贫困县的农贸市场为监测点,采集生畜禽肉类、生牛奶、生食蔬菜、鸡蛋、水产品5大类共730份食品样品.按照WHO推荐并作为《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相关实验室操作手册(食源性致病菌部分)》的弯曲菌检验方法,用加有生长促进剂和特定配方抗生素的布氏肉汤增菌,将增菌液划线接种至弯曲菌选择性琼脂CCDA平板,挑取可疑菌落转种在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纯化.纯化的可疑菌落做革兰染色镜检,湿片观察动力,同时做过氧化氢酶试验、氧化酶试验、马尿酸盐水解试验、吲哚乙酸酯试验等生化鉴定.结果 检出弯曲菌阳性的样品39件,总的阳性率为5.34%.分离到空肠和结肠弯曲菌47株,其中空肠弯曲菌34株、结肠弯曲菌13株.不同种类的食品阳性率不同,阳性率高的为生肉6.72%(36/536),其次为生食蔬菜5.88%(2/34),水产品0.95%(1/105),生牛奶与鸡蛋中均未检出.生肉类中阳性率高的为鸡肉7.31%(19/260).结论 福建省市售食品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弯曲菌污染,应加强食品中空肠和结肠弯曲菌的监测,加强禽畜养殖、屠宰、运输和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防止交叉污染,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弯曲菌感染的暴发和流行.
作者:杨毓环;马群飞;陈伟伟;洪锦春;林升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广东省主要食品中化学污染的现状.方法 自2000年起每年分上下半年在全省各监测网点抽检各类食品,开展农药残留、金属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霉菌毒素等80多项化学污染物监测工作.结果 连续6年的监测共获得43 976个检验数据.对照相关标准,广东省主要食物中铅、镉含量合格率分别为91.6%和89.6%,其中皮蛋、蔬菜中铅含量以及虾蛄、干食用菌、猪肾脏和大米中镉含量的合格率较低.蔬菜、水果中有机磷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10.0%和8.6%,与10年前相比有明显下降.氯氰菊酯在各类蔬菜中的检出率为21.7%~31.8%,表明近年拟除虫菊酯农药的使用较普遍.部分加工食品中甜味剂、防腐剂超标情况严重,其中陈皮、话梅等蜜饯中甜蜜素超标率为44.4%,酱菜中糖精钠、甜蜜素、山梨酸、苯甲酸的超标率均较高.熟肉制品中违规添加柠檬黄、日落黄和胭脂红较普遍.散装酱油中的氯丙醇检出量很高.结论 县镇农贸市场销售的加工食品化学污染问题应引起重视.
作者:邓峰;梁春穗;黄伟雄;李海;许秀敏;胡曙光;陈明;范山湖;龙朝阳;吕芬;梁旭霞;梁红洁;钟志雄;高燕红;鲁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的3大类共10种违禁添加药物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色谱分离后采用二极管阵列(PDA)检测器检测,以紫外特征吸收谱图作为定性的依据.结果 苯乙双胍、芬氟拉明、格列齐特、格列甲嗪、西力士、格列苯脲、西地那非、格列美脲、伐地那非、盐酸西布曲明的低检出限分别为8.26、38.34、13.37、22.44、6.90、16.08、25.32、40.43、94.11、95.95 ng/ml;线性关系在0.5~50 μg/ml浓度范围,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8,样品加标回收率大于85%,RSD小于5.20%.结论 该方法样品处理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灵敏度高.
作者:蔡增轩;李刚;任一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试样前处理过程中,赶酸条件控制的优化,试验用容器具中被测元素本底残留对原子荧光光度法检测痕量砷的污染权重放大效应.方法 采用湿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在不同条件赶酸,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检测标准物质小麦粉中的砷含量,并与标准值比对.结果 试样前处理赶酸是否规范,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被测元素本底污染权重放大作用,使检测结果高出标准值可信范围.结论 严格按照消解采用的酸的沸点控制赶酸温度,标准物质检测值在标准值可信范围.
作者:周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某地区婴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污染情况,为我国制定婴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限量标准及为政府加强对婴儿配方奶粉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常规生理生化鉴定法和实时荧光PCR法.结果 检出2株阪崎肠杆菌.结论 我国市售的婴儿配方奶粉中存在少量的阪崎肠杆菌污染.
作者:王芳;王金玲;贾琳;张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溶剂提取-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无机砷、一甲基胂(MMA)和二甲基胂(DMA)的方法.方法 以水-甲醇为提取剂,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HG-AFS检测.结果 方法检出限以砷计分别为:无机砷(As(Ⅲ)+As(Ⅴ))0.34 μg/L、MMA 0.57 μg/L、DMA 0.46 μg/L;20 μg/L砷标准偏差为:无机砷2.45%、MMA 3.34%、DMA 4.96%.在0~50 μg/L砷量范围校正曲线线性关系良好.试样加标回收率为:无机砷95.40%~97.00%,MMA 97.80%~104.80%,DMA 104.23%~107.50%.结论 对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及大米等食品的检测,证明该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唐增煦;薛颖;马洁;肖香兰;吴国华;张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保健食品中总蒽醌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方法 利用蒽醌类化合物遇碱显红色或紫红色的反应原理(Borntragers反应),直接测定试样溶液在525 nm波长处的吸收度.结果 对照品1,8-二羟基蒽醌浓度在0.002~0.016 mg/ml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99.83%,RSD为2.47%.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灵敏、快速、准确、成本低,适用于保健食品中总蒽醌的测定.
作者:蔡晓;李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卫生检验报告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规范化对策与措施.方法 对××市疾病控制部门出具的卫生检验报告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卫生检验报告书的现状存在着书面形式多样、信息量不齐、内容不准确、签字不严肃等问题,但人们普遍不予重视.结论 国家应规范卫生检验报告书的格式和要求,卫生检验和监测人员应按国家相关标准与要求出具卫生检验报告书.
作者:敬永计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局: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行学校食品卫生检查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06]24号)要求,教育部与卫生部联合组成4个检查组,于2006年8月25日-9月25日对辽宁、黑龙江、湖北、江西、广西、广东、四川、云南8省(自治区)16个地(州、市)的食品卫生(包括饮用水)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本次检查采取听取汇报,与教育、卫生部门的有关代表座谈,查阅有关文件和材料,实地检查和现场问询调查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次检查共召开座谈会30余次(省、地、县和学校)、实地检查高校和中小学及幼儿园68所.本次专项检查对促进各地进一步加大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力度、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整改存在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本次专项检查结果通报如下: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近期,浙江省查处了一起制售劣质食用油案件;北京市调查处理了一起由餐饮单位加工不当的福寿螺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的案件.以上两起案件发生后,浙江省卫生厅、北京市卫生局反应及时,统一部署,上下联动,针对案情迅速开展了调查处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两省(市)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协调配合,有效地控制了事态进一步扩大,并对受到伤害的群众,积极组织救治,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2006年国家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监督抽检工作安排,我部组织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市售的酸奶、膨化食品、酱腌菜、蜜饯、桶装水和麦片类食品进行国家卫生监督抽检.现将监督抽检情况通报如下: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对近年来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试样前处理技术中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进行评述;同时对新兴的分子识别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加以讨论.
作者:陈小萍;林升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方便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的整个过程进行卫生监督和管理,就常规方法的改进和自动化、生物发光方法、细胞计数方法、阻抗测定方法和免疫学方法等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作者:焦振泉;郭云昌;裴晓燕;刘秀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