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冷冻饮品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方法 模拟贮运过程中温度的波动以及生产车间的温度条件,以市售冷饮(香草雪糕、绿豆雪糕、菠萝棒冰)和自制冷饮(香草雪糕、绿豆雪糕)为样品,研究不同条件下冷饮菌落总数变化情况,并运用Gompertz方程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描述.结果 在初始菌落数较低的情况下,在短期内温度在-18~4℃范围内反复波动不会引起冷饮微生物明显增长.运用Gompertz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30℃时微生物生长的动态变化情况,当雪糕浆料在30℃暴露超过7 h时,其菌落总数已超标或增长至一个较高的水平.结论 贮运过程中温度波动不是引起冷饮微生物超标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加工环节卫生控制不当.
作者:黄建蓉;凌陈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对广西某金属冶炼厂区周围农村居民膳食无机砷暴露情况进行风险性评估,为预防控制慢性砷危害提供依据.方法 在广西某金属冶炼厂周围农村村屯,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对该村屯居民自种自供的大米、蔬菜和养殖的鸡、鸭等食品采样,用GB/T 5009.11-2003<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方法检测上述食品无机砷的含量,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当地居民膳食摄入量(食物频次法),并参考2002年广西营养与健康调查得出的农村居民各类食物每日消费量分别计算出当地居民膳食无机砷暴露量,利用JECFA提出的无机砷每公斤体重每周允许摄入量[PTWI为0.015 ms/(kg BW·week)]进行风险性评估.结果 该村种植的食用植物性农产品无机砷总体超标率为60.29%,其中大米超标率高达87.10%,平均含量为0.65 mg/kg,大超标15.5倍;蔬菜超标68.42%,平均含量0.16 mg/kg;饲养家禽类食物总体无机砷超标率54.76%.每标准人每日平均、P90、P97.5膳食无机砷摄入量分别为0.2149 mg、0.3900 mg、0.4642 mg,分别是JECFA提出的无机砷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1.66倍、3.02倍、3.60倍(其中参考2002年农村居民食物摄入量计算为ADI的2.0倍).结论 该厂区周围村屯食用农产品无机砷污染严重,居民尤其是高消费人群膳食无机砷暴露量明显超过ADI值,存在危害健康风险.
作者:唐振柱;刘展华;黄柯;黎勇;黄江平;黄兆勇;宋悦华;李裕生;农惠婷;黎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为了正确认识和评估本实验室试验水平,更好地促进实验室试验能力建设,本实验室申请并参加了WHO的全球食源性感染网络(GFN)外部质量保证系统(EQAS)2009评估.方法 分别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玻片凝集法和16S rDNA鉴定法对EQAS邮寄的17株菌株盲样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血清型分型鉴定和细菌种属鉴定.结果 部分药敏结果有偏差(偏高或偏低);ESBLs(Extended Spetrum β-Lactamase)检测及血清型鉴定结果完全正确;仅未知肠道细菌鉴定结果错误.结论 以上事实表明,本实验室在某些细茵的复苏、鉴定,磺胺药物的药敏结果判读方面仍有不足,需加强和完善检测技术.
作者:朱小玲;胡明;白华;齐静;刘玉庆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式反应与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CR-DHPLC)相结合的方法,快速检测5种食源性致病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福氏志贺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方法 针对16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PCR 扩增产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检出率等指标测定.结果 柱温61.4℃时,5种致病菌PCR产物分别呈现特异DHPLC色谱图,保留时间均为7 min左右.对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限均为5~10 CFU/ml,福氏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O157:H7均为1~5 CFU/ml.对83株目的分离株的检出符合率为100%,38株非目的分离株检测均为阴性;对人工污染食品中的5种致病菌均可正确检出.结论 该PCRDHPLC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食品中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高通量快速检测.
作者:杨福江;王玉平;吴永宁;沈建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是否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方法 用啮齿动物子宫试验方法.选用19日龄未成年雌性SD大鼠,分为6个组:溶剂对照组玉米油5 ml/(kg BW·d),亲本鲤鱼对照组3 g/(kg BW·d),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组3 g/(kg BW·d),E2(17β-雌二醇)经口低剂量组1μg/(kg BW·d),E2经口高剂量组3μg/(kg BW·d),E2经皮组3μg/(kg BW·d).所有剂量组连续给予受试物3 d(从19日龄到21日龄).实验结束称量子宫湿重和干重,对子宫、卵巢和阴道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测量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高度.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比较,E2经口低剂量组和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组及亲本鲤鱼对照组的子宫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2经口高剂量组和E2经皮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生长激素基因鲤鱼经口摄入未见雌激素样作用.
作者:刘玉梅;张文众;雍凌;贾旭东;齐丽娟;赵晓红;李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用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乳品中β-乳球蛋白含量.方法 将样品经缓冲液处理,选择直径为70μm,有效长度600 mm的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柱温为40℃;缓冲溶液为柠檬酸缓冲液(pH为3.0±0.2);工作电压为27 kV;检测波长为214 nm;进样时间为5 s,进行检测.结果 β-乳球蛋白回收率为75.2%~105.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9%~3.10%;低检出限为0.001 mg/ml.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是快速检测乳品中β-乳球蛋白含量较适合的分析方法.
作者:孙国庆;康小红;刘卫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运用两种方法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沙门茵进行检测,找出一种更加快速、敏感、特异、简便的检验方法.方法 采集60份市售的禽、畜等生肉及60份奶制品,分别采用LAMP方法和国家标准方法GB/T 4789.4-2008对沙门茵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120份采集样品中,LAMP方法检出2例,阳性率1.67%;国家标准方法检出1例,阳性率0.83%.LAMP方法的符合率为99.2%,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9.2%.结论 LAMP检测法快速、特异、简便,该方法与国标法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何翠华;刘志强;王丹云;孙启明;黄纪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结合日常监管中,处理某高级中学食堂使用非加碘盐加工食品案例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监管职责方面的问题,思考并加以讨论,旨在探索食用盐监管的有效方法和模式,杜绝不合格食用盐的流通和消费,减少地方病等的发生.
作者:车效进;李振伟;刘长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儿童食物过敏情况,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uroprevall Project委员会提供的调查问卷(直译的中文版本),整群抽取顺义区7所小学一至五年级在校学生,由其父母或者监护人填写完成调查问卷.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4724份.自诉食物过敏率为8.2%.自诉过敏食物以芒果、虾、桃、牛奶及乳类、羊肉、鱼类、螃蟹、鸡蛋为多;过敏的主要症状为皮疹、皮肤瘙痒,腹泻或呕吐(食物中毒除外),口唇部或咽喉部有痒感、刺痛或红肿,占自诉过敏人数的比例依次为51.0%、33.2%、31.2%;自诉食物过敏学生中10.8%曾患过敏性鼻炎、5.4%有哮喘病史,48.7%曾患皮疹.结论 食物过敏已逐渐成为儿童常见慢性病之一,早期确诊并避免食用致敏食物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赵瑞兰;李印东;张克深;杨合;张立敏;马煜;罗雁青;赵京;曹玲;李玉堂;陈育智;黄永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阐述2009年海口市大肠菌群各菌型在公共餐(饮)具中造成污染的状况.方法:对公共餐(饮)具大肠菌群污染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200株大肠菌群阳性菌进行鉴定分型.结果:2009年全市共检测公共餐(饮)具4091份,合格3498份,总合格率为85.5%.200株大肠菌群中,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107株,占53.5%;阴沟肠杆菌46株,占23.0%;弗劳地柠檬酸杆菌29株,占14.5%;大肠埃希菌18株,占9.0%.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2009年海口市公共餐(饮)具大肠菌群污染的主要型别.
作者:王艳燕;周登仁;庄子慧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全国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的情况.方法:通过2008年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确证方法对全国部分省份抽检样品中化学药物进行检测.结果:166件样品中违禁药物的检出率为14.5%,且存在地区差异.胶囊类样品的检出率33.3%(22/66),明显高于其他剂型.联合用药的样品占全部阳性样品的比例为45.8%(11/24).结论: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的情况依然十分严重,尤其是联合用药应引起监管部门关注.
作者:孙鑫贵;赵榕;张正;李春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调查中国减肥类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的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通过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本研究采用UPLC-MS/MS确证方法连续4年对减肥类保健食品中15种化学药物进行监测.结果:377件样品中违禁药物的检出率呈逐年降低的趋势.胶囊类样品检出率57.8%(118/204)明显高于其他剂型.西布曲明的检出率呈逐年降低的趋势,而酚酞的检出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2008年联合用药的样品占全部阳性样品的比例高达41.7%.结论:减肥类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尤其是联合用药应引起监管部门关注.
作者:孙鑫贵;赵榕;张正;李春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茼监测工作手册}的检测技术要求,2006-2009年在江苏省的13个监测点采集食品样品3865份,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茼、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弯曲菌和大肠埃希菌0157:H7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3865份样品申,共检出致病菌490株,总检出率为12.68%.生肉、生奶、水产品、速冻米面、熟肉制品、蛋糕以及蔬菜沙拉样品的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7.93%(242/814)、18.87%(10/53)、17.49%(89/509)、16.18%(56/346)、9.24%(56/606)、4.79%(7/146)和0.98%(5/509);2006-2009年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6.92%、14.05%、15.32%、7.06%;13个监测点中,泰州、南京、扬州、徐州食源性致病茵检出率较高.结论:生肉、生奶和水产品是江苏食品的主要污染品种,作为直接入口食品的熟肉、生食水产品和蛋糕,可能导致较高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作者:王燕梅;乔昕;袁宝君;戴月;符晓梅;沈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虹口区食品流通领域的冷链情况.方法:对虹口区大型卖场、连锁超市、集贸市场的冷链设备和冷链管理进行调查.结果:食品经营企业冷链运输、贮存设备少而简陋.易腐食品贮存、销售不規范现象突出.结论: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制定统一、全面的标准,加强监督指导来改善食品冷链现状.
作者:陈玥;郑焕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监测2009年嘉兴市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共采集275份生熟食品样品,分离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结果:75份生肉、水产品食源性病原菌总污染率45.3%,其中检出沙门菌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副溶血性弧菌18株.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H7.200份即食食品总污染率3.o%,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为主.结论:2009午嘉兴市主要污染食品品种是冷藏冷冻生肉,污染的食源性致病菌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
作者:王恒辉;陈黎霞;燕勇;高雯洁;沈志英;周哲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河南省安阳市餐饮业卫生状况.方法:2008-2009年对餐饮业使用的餐具、食品原料、熟食凉菜间的工具用具、即食凉菜卫生质量抽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餐具监测合格率为61.3%;食品原料合格率为90.1%,凉莱合格率为50.3%;凉莱间工具、用具合格率为43.1%.结论:安阳市餐饮业抽样监测部分指标合格率偏低,需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提高餐饮业卫生状况.
作者:赵宏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2006-2008年,采集大兴辖区內的10类食品,对沙门菌、大肠埃希菌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茼和副溶血性弧菌等6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11.96%(67/560).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高(6.79%,38/560),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57%,20/560)和沙门菌(11.61%,9/560).560份食品中均未检出大肠埃希菌0157:H7、空肠弯曲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生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30.67%,23/75),其次为生肉(15.29%,39/255)、鲜冻水产品(5.45%,3/55)和熟肉制品(2.67%,2/75).结论:大兴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普遍,生牛奶、生肉类、鲜冻水产品及散装熟肉制品可能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
作者:赵惠玲;高洁;王秀臣;王小英;潘峰;孟柯;孙国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调查食品在加工过程申使用硫酸铝钾(铵),造成部分食品铝污染的现状,为确定污染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样品经干燥、灰化、定容后,用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检测,铝的残留量以干样品中铝计.结果:共检测194份样品,铝含量在≤5.00-10522 mg/kg之间,其中45.4%样品超标.结论:油条油饼、粉条粉皮、海蛰存在铝污染问题.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本文基于能力验证在卫生理化实验室的重要性,对近年来我国卫生理化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从组织设计、项目确定、样品制备到结果统计分析的实践,以及其现有相关法规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
作者:邓秀燕;罗建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国内外对市售食品的很多调研结果显示其抗生素残留情况不容忽视.由于通过食品可能造成长期低剂量接触抗生素,其对人体肠道菌群的潜在威胁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讨论了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主要原因,对人体肠道菌群的不良影响以及部分国际权威组织在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时采取的微生物学ADI的概念和步骤.
作者:孙晓红;王海香;陈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是应用于塑料工业的主要增塑荆和软化剂,该物质可以通过食品包装材料直接迁移到食品中,也可通过含有该物质的塑料制品迁移到环境中,从而对空气、水、土壤和食品造成污染.DiBP通过呼吸、饮食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本文对该物质的国内外毒理学资料进行综述,为今后对该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马宁;徐海滨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