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繁殖试验观察牛初乳对亲代大鼠生殖及Fi代仔鼠发育状况的影响,评价牛初乳的生殖发育安全性.方法 选用4周龄SD大鼠,牛初乳组在交配前期、宫内暴露期、哺乳期和仔鼠性成熟期(受孕前11周至仔鼠性成熟),用含10%牛初乳的饲料喂饲亲代和子代大鼠,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检测亲代体重、摄食量、动情周期、繁殖力指数、怀孕指数、孕周、每窝活产数、激素水平、生殖器官及精子质量;子代出生体重及身长、性别比、4日生存率、阴道开口时间、包皮分离时间等.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对均数进行比较,使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牛初乳对亲代的动情周期、繁殖力指数、怀孕指数、孕周、每窝活产数、子代性别比、出生身长、4日生存率均无显著影响,但亲代雄鼠左侧储精囊脏体比降低,精子总数提高(P<0.05),且牛初乳组亲代雌、雄大鼠血液中的促黄体生成素(LH)显著降低(P<0.05),雌鼠血液中催乳素(PRL)和孕酮(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一代繁殖试验未发现牛初乳对生殖发育能力有显著影响,仅见亲代储精囊、精子总数和激素水平改变,其长远影响需二代繁殖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王洋;薛勇;刘钊燕;吕艳丽;贾梦;徐丽;康小红;生庆海;张玉梅;王培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部分市售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 trans - fatty acids,TFAs)含量以及异构体组成,为开展TFAs的风险评估和食品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1年1~6月在上海市超市、面包店或快餐店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9大类共106种市售食品,包括植物油、乳及乳制品、体闲食品、方便食品、快餐食品、饮料、小吃甜饼、调味品和畜禽肉及制品,采用银离子固相萃取(Ag+-SPE)结合气相色谱方法检测TFAs含量.结果 抽检样品中的TFAs以反式油酸(t C18:1)为主,反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除黑咖啡外,其余105种食品均检测到TFAs,其中,巧克力派的TFAs含量高(1711.58 mg/100 g).反刍动物食品和舍乳及乳制品的食品中11t C18:1异构体含量较高(占总TFAs的53.9% ~ 100.0%).富含氢化油的休闲食品中9t C18:1异构体含量较高(占总TFAs的14.3%~87.7%).猪肉和牛肉经加工后TFAs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 市售食品中普遍检测到TFAs,食物成分和加工过程不同总TFAs含量及异构体组成存在较大差异,预包装休闲食品和西式甜饼店食品舍有较多的TFAs.
作者:王涛;邱歆磊;汪国权;蔡美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粮食中16种稀土元素.方法 样品采用微波消解,优化仪器的各项操作参数,考察了内标元素及方法的分析性能指标.结果 测定了大米、玉米、面粉等粮食中16种稀土元素,相对标准偏差(n=6)在0.2% ~2.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0.5% ~ 109.O%之间,检出限小于0.007 ng/ml.结论 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灵敏、快速、简便,符合痕量元素分析要求.
作者:高舸;张钦龙;黄志;黄瑾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12种合成色素(柠檬黄、亮黑、日落黄、诱惑红、坚牢绿、丽春红2R、荧光素钠、丽春红3R、专利蓝、金黄粉、荧光桃红、孟加拉玫瑰红).方法 改进GB/T5009.35-2003《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的测定方法》试样处理方法,使用100 ~200目聚酰胺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净化、浓缩,以甲醇-0.02 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多波长检测定量.结果 线性范围分别为;柠檬黄、亮黑、日落黄、诱惑红、坚牢绿、丽春红3R、专利蓝、金黄粉、荧光桃红0.1~30.0 μg/ml,丽春红2R 1.0~30.0 μg/ml,荧光素钠0.5~30.0 μg/ml,孟加拉玫瑰红2.0~30.0 μg/ml.12种合成色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 3~0.999 9,回收率89.1%~100.4%,RSD l.6%~8.2%,检出限为0.58~3.0 mg/kg.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准确率强、重现性好,适用于食品中12种合成色素的定量分析.
作者:奚星林;邵仕萍;徐娟;邹志飞;吴宏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对一种基于噬菌体特异性的检测食品中大肠埃希茵O157:H7的新型荧光酶联方法(VIDAS(R)ECPT)进行了评价.方法 利用VIDAS(R) ECPT、VIDAS(R) ECO、BAX(R) O157三种快速方法检测不同浓度大肠埃希菌O157:H7标准菌株的生理盐水悬浮液,并对VIDAS(R) ECPT和常规培养法检测食品中大肠埃希菌O157:H7进行了比对.结果 VIDAS(R) ECPT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检出限为104 CFU/ml,并且不受大肠埃希菌背景菌的干扰,其他两种快速方法的检出限均为105 CFU/ml,其中VIDAS(R) ECO易受到背景菌的干扰;检测不同食品基质中大肠埃希菌0157:H7,当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浓度为104 CFU/ml时,VIDAS(R) ECPT与常规培养法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VIDAS(R) ECPT方法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具有快速、灵敏、抗干扰性强的特点.
作者:吕敬章;刘慧玲;黄李华;赵芳;马淑棉;洪小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油豆腐中山梨酸和苯甲酸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 在碱性条件下,样品利用硫酸锌去除基体干扰,水溶液提取,提取液经酸化后乙醚提取,浓缩后乙醇定容,用气相色谱进行分离测定.结果 浓度在50~300μg/ml时,各组分线性良好(苯甲酸r=0.9996,山梨酸r=0.9994).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7%~3.14%,回收率为90.6%~101.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稳定,适用于油豆腐中山梨酸和苯甲酸的检测.
作者:陈淑莎;王永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国标方法检测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空白值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国标方法考察了溶剂及溶剂在GPC系统中储留时间等因素对空白值的影响.结果 按国标方法,常规操作状态下做系统空白分析,未检测到DMEP、BMPP、DEEP、DPP、DHXP、BBP、DBEP、DCHP、DPhP、DNOP、DNP、DINP;检测到DMP、DEP、DIBP、DBP、DEHP,空白值均小于10 μg/L.结论 溶剂和溶剂在GPC系统中的储留时间是影响空白值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降低空白值的建议.
作者:杨欣;刘卿;苗虹;范赛;李鹏;陈惠京;周萍萍;尚晓虹;赵云峰;吴永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油炸食品中特丁基对苯二酚的残留量.方法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栽气为氮气;检测器为FID;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均为250℃;柱温为220℃,保持15 min.结果 特丁基对苯二酚在1.0- 100.0m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回收率为90.1%~l06.8%(n=3);方法的检测限为0.5 mg/kg.结论 本法灵敏度高、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为油炸食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高广慧;吴琼;周兆梅;慕善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荧光定量PCR与常规RT-PCR法检测牡蛎中GⅡ型札幌样病毒的灵敏度与准确性,为该病毒检测提供适用的方法.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牡蛎样品中的GⅡ型札幌样病毒.结果 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灵敏度可达102拷贝/μl,札幌样病毒呈阳性的牡蛎有6例,阳性率为4.72%(6/127);RT-PCR的灵敏度为103拷贝/μl,札幌样病毒呈阳性的牡蛎有1例,阳性率为0.79% (1/127).结论 与RT-PCR 方法比较,荧光定量PCR是更为敏感准确的方法,更适用于牡蛎中GⅡ型札幌样病毒的检测.
作者:曾爱华;金小宝;朱家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种高分子印记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MISPE-HPLC/MS2)测定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晶紫、亮绿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提取后,经中性氧化铝柱和高分子印记固相萃取柱净化,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2.1 mm x 150 mm,3 μm)分离,乙腈和0.1%甲酸水等度洗脱,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进行正离子扫描,内标法定量.结果 待测化合物在0.2~10 μg/L范围内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99,加标水平为1、2、4μg/kg,孔雀石绿、结晶紫和亮绿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2% ~ 105.9%、92.7% ~ 107.5%和60.6% ~ 94.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2.5%,孔雀石绿、结晶紫和亮绿的捡出限分别为0.02、0.03、0.03 μg/kg,定量限分别为0.07、0.10、0.10μg/kg.结论 本方法前处理净化效果更好、灵敏度更高,同时采用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及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将基质抑制效应降低到低,适用于大批量鱼类产品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和亮绿的检测.
作者:李晓丽;李娜;李鹏;刘力;苗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微生物监控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了欧盟及成员国食品微生物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实施指南等,初步探究了欧盟及成员国采取的微生物风险分级控制措施和决策树分析法.结果 概括了欧盟及成员国微生物监控体系的特点.结论 借鉴欧盟科学完善的微生物监控体系,提出了构建我国食品微生物控制总体框架的技术依据.
作者:陈蓉芳;顾立波;李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铁缺乏是全球为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也是各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针对铁缺乏现状,各国制定了一系列铁强化的政策和法规,以改善缺铁性贫血以及铁缺乏相关疾病.本文就目前国内和部分国家食品铁强化法律法规体系、铁强化剂、铁强化食物栽体等方面进行论述,为今后我国铁强化政策的修订提供参考.
作者:李湖中;韩军花;王素芳;严卫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区域性大型活动餐饮安全风险评估指标,建立评价模型,为区域性大型活动接待单位的事先遴选和开展餐饮安全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确定餐饮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建立线性风险评估模型.结果 30名咨询专家的平均从业经历为20.63±5.80年,两轮的应答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06和0.89±0.06,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747(x2=645.518,P<0.01)和0.858 (x2=802.321,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确定了餐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22项以及各项指标的权重,其中卫生信誉、卫生管理、建筑卫生、硬件设施和采购、加工、贮存、运输环节卫生的平均权重分别为0.93、1.54、1.43、2.06和4.04;建立了线性风险评估模型.结论 区域性大型活动餐饮安全保障线性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可为餐饮安全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孙樨陵;谈立峰;郝东平;严旭东;蔡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世界各国的食品标签法规标准不尽相同,本文概述了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食品标签法规标准,比较了它们与中国食品标签法规标准的异同点,包括标准覆盖范围、食品添加剂标示、致敏原标示和食品标签声称用语规范等,并对这些异同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作者:彭荣;张立实;樊永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餐饮业的餐具消毒现状,对消毒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取天津市某区的313户餐饮单位进行采样.主要就感官、游离性余氯、烷基(苯)磺酸钠残留量和大肠杆菌指标对餐具合格率进行评价,用Spearman等级相关对感官合格率和大肠杆菌合格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合现场监督检查情况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餐具感官合格率为82.34% (1021/1240),游离性余氯合格率为81.86% (519/634),烷基(苯)磺酸钠残留量合格率为100% (1240/1240),大肠菌群检验合格率为76.45% (948/1240).感官合格率与大肠茵群合格率存在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是否按说明书配比消毒剂、是否按规定时间浸泡、是否正常使用保洁设施对消毒效果起保护作用.结论 建议推广高温消毒,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是影响餐饮业餐具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澈;陈学军;施成军;谢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掌握北京市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规律和流行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方法 对2010年北京市卫生监督所接到的25起食物中毒事故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全年共发生食物中毒事故25起,发病人数396人,与2009年同期相比,发生起数降低44.4%,发病人数减少30.5%.微生物及动植物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集体食堂是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主要责任单位,其次是饮食服务单位;第三季度是食物中毒的主要发病季节;植物类食品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加工不当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对重点单位集体食堂的监管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健全食物中毒事故预警机制,大限度地减少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作者:王立华;殷全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掌握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风险评估,安全标准制定以及其他相关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监测计划制定、工作手册编制、技术培训、质量控制考核、督导检查、数据审核等措施在全国开展监测工作.结果 2010年在我国30个省市共监测了14大类食品,约7.02万份食品样品,144项化学指标,获得约69.4万个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较好,但也发现了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受监测能力、经费、机制的制约,监测工作还不能系统、动态、全面地开展.结论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的整体概况,提出需要加强监管,加大监测经费投入和能力建设,加强监测制度和监测机制建设的建议.
作者:蒋定国;李宁;杨杰;陆晶晶;赵凯;赵馨;马兰;周爽;方从容;宋书锋;鲁杰;张烁;杨大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掌握上海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在全市监测网点抽检各类食品,开展沙门茵等11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结果 各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总体检出率为7.6%,检出食源性致病菌的食品包括剩饭(25.0%)、生禽肉(21.7%)、生畜肉(19.0%)、水产品(14.4%)、餐饮即食食品(4.5%)和速冻熟制米面制品(1.7%).其中,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茵、生禽肉中单增李斯特茵、生猪产品中的沙门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1.0%,19.8%和11.6%,是本市食源性致病菌风险来源的主要食品品种和项目.熟食卤味、乳制品、鸡蛋、生食蔬菜、冷饮饮料、糕点、非发酵豆制品等食品均来检出食源性致病菌.结论 上海市部分市售食品,特别是部分生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仍有一定的捡出率,食品加工过程仍应采取烧熟煮透、防止交叉污染等针对性措施,以提高食品安全性.
作者:郑雷军;王颖;彭少杰;田明胜;王李伟;徐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市售面制食品和淀粉类食品中铝残留状况.方法 采集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白城市、通化市、延吉市、四平市的食品商场、餐馆、集体食堂、集贸市场、早点摊位共281个食品加工点生产并销售的馒头、湿粉皮、粉条粉丝等样品,按GB/T 5009.182-2003《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检测,按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进行评价.结果 检测的72份油条样品,铝检出率为98.6%,超标率为54.2%,高检出值超过限量值的2倍;80份馒头样品,铝检出率为40.0%,超标率为10.0%,高检出值为183.5 mg/kg;64份湿粉皮中铝检出率为43.8%,铝含量超过100 mg/kg的样品为16份,高检出值为342.3 mg/kg;65份粉条粉丝样品,铝检出率为52.3%,铝含量超过100 mg/kg的样品为10份,高检出值为179.6 mg/kg.结论 油条、馒头、湿粉皮、粉条粉丝中铝残留问题值得关注.
作者:胡贺文;陈秋丽;王玮琳;郭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唐山市市售干制水产品甲醛舍量.方法 采集唐山市内四区(路北区、路南区、开平区和风凰新区)的4大类水产品(鱼类、虾类、贝类和海产头足类软体动物)的干制品,共计101份样品.采用中国水产行业标准SC/T 3025-2006中规定的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含量;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本文暂以刘淑玲等[1]推荐的水产品甲醛限值(30 mg/kg)为标准计算不舍格率.结果 干制水产品中普遍存在甲醛,甲醛检出率为100%.甲醛含量范围在0.75 ~483.26 mg/kg之问.全部样品中超过30 mg/kg的有30份,占29.70%.甲醛含量低与高的样品分别为对虾干和海米.不同种类样品的甲醛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海产头足类软体动物干制品甲醛不合格率高.结论 唐山市市售干制水产品质量较好,但海米等个别样品不排除人为添加甲醛的可能.
作者:宁鸿珍;毛立超;滑娜;孟娟娟;刘英莉;唐咏梅;陈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本文通过介绍总膳食研究实施的方法步骤,阐明其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尤其是在人群膳食暴露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蒋琦;黄琼;张永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磺胺类药物因其具有抗菌谱广、价格低廉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兽药临床和畜牧业中.但磺胺类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其在动物产品中残留,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论述了动物性食品中磺胺类代谢物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仪器测定方法,综述了各检测方法的特性、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等.
作者:赵旭壮;李明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动物双歧杆菌V9的亚慢性毒性,提出其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AEL).方法 80只断乳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和3个受试物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25、2.50、5.00 g/kg BW.各剂量组灌胃给予受试物,对照组灌同体积的蒸馏水.动物单笼喂养,自由饮食,每周记录大鼠进食量,每周称2次体重以调整灌胃量,连续观察90 d.于实验中期(46 d)和实验结束采血测各项血液学和临床生化指标,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各受试物剂量组动物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临床生化指标、各脏器脏体比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病理指标也未见由受试物引起的异常改变.血常规指标中有显著性差异的检测值均在本室历史正常对照检测范围内,无生物学意义.结论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确定动物双歧杆菌V9 NOAEL在雌雄大鼠均为5.00 g/kg BW,即本实验的高剂量,相当于人体推荐量的300倍.
作者:李永宁;梁春来;张馨;贾旭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我国食品包装材料标准体系现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食品包装材料监管部门以及相关行业、企业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我国目前食品包装材料标准体系各部分构成,分析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结果 我国食品包装材料标准体系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结论 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套食品包装材料标准体系,但其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逐步完善我国食品包装材料标准体系.
作者:朱蕾;樊永祥;王竹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介绍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美国、欧盟、日本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范围,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框架结构与内容,以及各国食品添加剂的管理部门和不同的管理方式.为加强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和进口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管理,以及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组织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邹志飞;席静;奚星林;林海丹;潘丙珍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