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
  • 国际刊号:1004-8456
  • 国内刊号:11-3156/R
  • 影响因子:1.17
  • 创刊:198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450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2003~2004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5~2006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3年1期文献
  • 整合子介导的沙门菌耐药性水平播散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分析南通地区沙门菌的耐药性,初步阐明定位于质粒上的整合子介导的耐药性传播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08-2011年南通地区食品中分离的沙门菌67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确定其耐药谱;筛选出多重耐药性菌株,并以大肠杆菌为受体菌进行接合试验.PCR分析受体菌整合子特异序列,并进行分型检测.结果 南通地区检测出的沙门菌中有74.6%的沙门菌株(50/67)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其中31.3% (21/67)对超过1种抗生素有耐药性,发展成为多重耐药性沙门菌;沙门菌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20.9%(14/67).结合实验还发现沙门菌Ⅰ类整合子可以介导耐药性向大肠杆菌的传播.结论 南通地区食品分离的沙门菌Ⅰ类整合子检出率较高.沙门菌携带的Ⅰ类整合子是引起耐药性在种间和种内传播的重要因素.

    作者:练维;石翠;冒群;孙晓雷;汪晓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牛初乳对子代雌鼠子宫结构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妊娠期和哺乳期通过SD母鼠暴露于牛初乳及断乳后继续食用牛初乳对成年子代雌鼠子宫发育及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母鼠随机分成2组,牛初乳组和空白对照组.牛初乳组母鼠在交配前期、妊娠期和哺乳期食用含有牛初乳的饲料,仔鼠3周断乳后食用对应于母鼠的饲料至成年.空白组母鼠和仔鼠食用普通饲料.仔鼠成年后处死,取其血液,剥离子宫和卵巢称重,检测血清激素,子宫病理学检查;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鼠子宫内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的表达.结果 牛初乳组子代雌鼠体重、卵巢和子宫脏体比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催乳素(PR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激素含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组织结构无异常表现,子宫内雌激素受体ERα表达量高于空白组,ERβ表达量与空白组相近,但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和哺乳期暴露于子代的牛初乳不会对子代雌鼠子宫发育和雌激素受体表达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徐丽;张兰威;张玉梅;刘钊燕;吕艳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染料木黄酮对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损伤中Nrf2/ARE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

    目的 研究染料木黄酮(Gen)对β淀粉样肽25-35(Aβ25-35)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损伤中Nrf2/ARE通路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星形胶质细胞(C6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用Aβ25-35染毒制备氧化损伤模型.实验共分4组:对照组、Aβ组(Aβ模型组)、Gen干预组(Gen+ AB组)及Gen组(Gen单独处理组);采用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HO-1)、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单位(GCLC)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Aβ组比较,Gen干预组和Gen组星形胶质细胞Nrf2、HO-1、GCLC及MnSOD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 染料木黄酮可能通过调控Nrf2/ARE通路来拮抗Aβ325-35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损伤作用.

    作者:侯成成;麻微微;肖荣;周新;余焕玲;苑林宏;席元第;丁娟;封锦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以ITSFn诱导法为基础的神经发育毒性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其有效性研究

    目的 建立体外以胰岛素-转铁蛋白-硒-纤维连接蛋白(ITSFn)培养法为基础的胚胎干细胞神经发育毒性评价模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完善神经发育毒性评价体系.方法 胚胎干细胞悬滴、悬浮培养后,加入胰岛素、转铁蛋白、硒、纤维连接蛋白诱导神经细胞分化,结合细胞毒性MTT法建立神经发育毒性体外评价模型,并检测不同浓度青霉素G、苯妥英钠和氟尿嘧啶作用条件下其对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能力的影响,判断受试物的神经发育毒性.结果 青霉素G、苯妥英钠和氟尿嘧啶的ID50D3 nestin分别为0.017 μg/ml、49.40 μg/ml、1 139 μg/ml,ID50D3EN-1分别0.031 μg/ml、25.63 μg/ml、1 762 μg/ ml,其发育毒性的判定均依次为无、弱和强.结论 以ITSFn诱导法为基础建立的体外神经发育毒性评价模型,能够正确判定氟尿嘧啶、苯妥英钠和青霉素G的发育毒性,可用于体外神经发育毒性的筛选和评价.

    作者:刘海波;支媛;冯永全;戴抒豪;于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采用ICP-MS研究聚酯类食品包装材料中锑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规律

    目的 建立聚酯(PET)和4种食品模拟物中锑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方法.用该方法研究PET中的锑向水、10%(V/V)乙醇溶液、3%(W/V)乙酸水溶液和精炼橄榄油4种食品模拟物迁移的行为与浸泡时间、温度、食品模拟物属性、锑初始含量等参数的关系.方法 在不同的温度下,将不同的PET浸泡于食品模拟物中,于一定的时间点吸取少量浸泡液,用ICP-MS测定其含量.结果 ICP-MS方法回收率在94.3% ~96.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38% ~3.31%之间.结论 锑迁出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着时间的延长,锑迁出量逐渐增加,一定时间后达到迁移平衡;大部分PET材料本底含量越高迁出量越高;PET中锑易于在酸性食品模拟物中迁出,应少食用PET包装的酸性食品.

    作者:姚春毅;艾连峰;郭春海;陈瑞春;李丽欣;张峻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离子色谱法测定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钙中的阴离子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磷酸二氢钙中的F-、Cl-、SO42-、NO3-4种阴离子的分析方法.方法 以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为淋洗液,通过对淋洗液等色谱分析条件的优化,选择离子色谱法测定食品添加剂CaH2PO4中的阴离子,以标准物质保留时间定性,以外标法定量.结果 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4种离子的分离度好,检测灵敏度高;被测离子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4种离子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3%(n=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105%.结论 离子色谱法简便、灵敏、快速,能够满足同时测定CaH2PO4中4种阴离子含量的要求.

    作者:商荣宁;张锦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茶叶中4种菊酯类农药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目的 建立了茶叶中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丙酮:石油醚=1∶1(V/V)作为提取剂,石英毛细管柱、电子捕获检测器、外标法定量,分析茶叶中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农药的残留量.结果 甲氰菊酯的回收率为82.7%~101.3%,RSD为2.19% ~5.46%;氯氰菊酯的回收率为81.7% ~102.5%,RSD为2.11% ~5.63%;氰戊菊酯的回收率为85.3% ~ 103.6%,RSD为2.04% ~4.29%;溴氰菊酯的回收率为86.1% ~ 102.3%,RSD为1.98% ~5.25%.结论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市售各种茶叶中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分析.

    作者:王英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用于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检测的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板的研制

    目的 本文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制了一种水产品中硝基呋喃代谢物四合一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板.方法 将制备的羊抗鼠IgG、人工结合抗原和金标抗体三者经过反复调试优化,以适宜浓度和包被量分别包被到硝酸纤维素(NC)膜和微孔中.包被后的NC膜和样品垫、胶体金结合垫、吸水垫及其他辅料组装成试纸条.结果 经试验,该四合一试剂板对水产品中呋喃唑酮代谢物(AOZ)、呋喃西林代谢物(SEM)、呋喃它酮代谢物(AMOZ)和呋喃妥因代谢物(AHD)的检出限分别为1.0、1.0、1.0、2.0μg/kg.结论 试剂板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大批量水产样品中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检测.

    作者:张敏;桑丽雅;王振国;王伟萍;盛慧萍;柳爱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饮料中的17种食品添加剂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饮料中安赛蜜、柠檬黄、苯甲酸、新红、苋菜红、糖精钠、靛蓝、山梨酸、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阿斯巴甜、酸性红、亮蓝、喹啉黄、赤藓红、专利蓝v共17种食品添加剂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除去蛋白、用水稀释,采用迪马EndeavorsilTM C18反相色谱柱(1.8 μm×2.1 mm×l00 mm)分离,以乙腈-乙酸铵(20 mmol/L,pH5.8~6.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30℃柱温、0.3 ml/min流速下,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多波长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 在10 min内可以实现17种食品添加剂的完全分离;在0.025~25.0 mg/L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系数均大于0.998,检出限为0.000 70 ~0.007 4 mg/L;定量限为0.002 4 ~0.043 0 mg/L;标准加入的平均回收率为86.4% ~ 104.8%,相对标准偏差值为0.25%~9.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适用于饮料中17种添加剂的检测需求.

    作者:刘泰然;赵海燕;罗仁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肉制品中红色2G色素

    目的 建立肉制品中红色2G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用该方法对市售肉制品进行了测定.方法 样品经沉淀蛋白质,用乙醇氨水溶液提取色素,去除脂肪,聚酰胺粉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PDA)检测.结果 HPLC法测定红色2G色素在1.00 ~ 20.00 μg/m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γ>0.999,仪器低检出量为1 ng,方法检出限为0.1 mg/kg,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范围:79.9% ~84.4%,相对标准偏差:2.20%~6.45%(n=6).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肉制品中红色2G色素分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回收率和重现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李静娜;肖永华;张怡;黄常刚;王君;凌云;何振宇;周敦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母乳中的游离态双酚A

    目的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测定母乳中游离态双酚A(BPA)的方法.方法 BPA经甲醇-丙酮(1∶1,V/V)超声提取后,过固相萃取柱(Waters Sep-Pak NH26 cc)进行净化,甲醇-丙酮(1∶1,V/V)洗脱,经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50 mm×2.1mm×1.7μm)分离,在电喷雾负离子源和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BPA在0.1 ~2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7.BPA的加标回收率为91.85% ~ 106.75%,相对标准偏差为4.80% ~ 15.36%,检出限为0.010 μg/L,方法定量限为0.035μg/L.结论 本方法可满足母乳中游离态双酚A含量评估的需要.

    作者:王雨昕;李敬光;赵云峰;吴永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一起基于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主动监测发现的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感染暴发调查

    目的 通过对广东实验室沙门菌分子分型主动监测系统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数据的分析,核实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并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个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集涉事单位的食品和鸸鹋肛拭子样本进行沙门菌分离.结果 主动监测系统发现,广州市海珠区发生了一起由韦太夫雷登血清型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发病5例,可疑食物载体为未煮熟的鸸鹋肉制食品.结论 这是广东省内首起基于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建立的主动监测系统发现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应重视新型监测技术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目前政府部门应对暴发的协调机制的考验.

    作者:梁骏华;柯碧霞;黄琼;黄熙;卢玲玲;邓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肉猪养殖和屠宰环节沙门菌污染状况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开封市肉猪养殖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采集不同来源的养殖场猪混合粪便、成年猪肛拭子、胴体涂抹物、肠系膜淋巴结样本,共187份,按照GB 4789.4-2010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 猪混合粪便沙门菌检出率为4.5%,肛拭子沙门菌的检出率为16.4%,胴体涂抹物沙门菌检出率为34.5%,肠系膜淋巴结沙门菌检出率为27.3%.不同季节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分离株分布于沙门菌的5个群,共14个血清型,以阿贡纳沙门菌和德尔卑沙门菌为主.结论 屠宰环节是沙门菌交叉污染的关键点,应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控制猪肉沙门菌污染.

    作者:刘杰;张秀丽;陈磊;孟雨;黄淑华;曹晓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06-2011年广州市猪内脏铅、镉污染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2006-2011年广州市猪内脏重金属铅、镉污染状况.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06-2011年在全市12个行政区域内的超市、农贸市场等监测点,采集猪内脏样品共235份,其中包括44份猪肺、103份猪肝以及88份猪肾.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镉含量.利用卡方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广州市猪内脏铅的检出范围为0.01 ~2.45 mg/kg,均值为0.09 mg/kg,中位数为0.06 mg/kg,合格率99.1%;镉的检出范围为0.001~ 5.232 mg/kg,均值为0.161 mg/kg,中位数为0.036 mg/kg,合格率97.4%.肾脏镉的合格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内脏的合格率(x2=4.83,P=0.02).6年的监测数据中,铅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镉的合格率以2006年低,合格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结论 广州市猪内脏中以肾脏镉污染比较严重,值得引起重视并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

    作者:张维蔚;叶璐瑶;余超;李迎月;林晓华;何洁仪;黄聪;郑泽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福建省疾控机构食品检验能力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福建省疾控机构食品检验能力,促进食品检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为卫生行政部门的食品安全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网络平台方式收集福建省疾控机构食品检验能力相关数据信息.结果①专职食品检验人员57名,占从事食品检验人员数的7%;食品检验人员具备高级职称者在福建省级、市级、县级疾控机构中分别平均为10人、不足6人(5.78人)、不足1人(0.72人);食品检验人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在福建省级、市级、县级疾控机构中分别平均为7人、不足3人(2.67人)、0人(0.09人);85个县级疾控机构具有高级职称者平均每个机构不足1人(0.7人),专职质管人员不足1人(0.42人).②福建省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通过率为67.0%;省、市、县疾控机构开展的食品检验参数达标率分别为100.0%、77.8%和18.5%.③县级疾控机构93.9%的仪器设备单价在10万元以下,配备的A类和B类仪器未能达到要求;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面积比不达标率为46.2%.结论 福建省疾控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学历、开展的检验参数、仪器设备、实验室面积等方面仍与疾控中心建设标准存在差距,尤以县级疾控机构的差距为明显.

    作者:袁平;郑奎城;林仲;何梓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黄海海域鲐鱼感染异尖线虫三期幼虫初步调查

    目的 了解异尖线虫三期幼虫在黄海海域鲐鱼体内的感染情况.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1月抽取产自黄海海域的鲜活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113尾(15 ~ 20尾/月),分别检查、记录每个个体的体腔,内脏器官,背部、腹部、尾部鱼肉等感染线虫的情况,将所获线虫经乳酸酚透明液透明后于光镜下进行常规的形态学鉴定,并随机取192条(30 ~35条/月)线虫全基因组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鉴定.结果 有98尾鲐鱼感染异尖属线虫三期幼虫,感染率为86.7%;共检出4 770条异尖线虫,感染强度为5 ~194条/尾不等,平均感染强度为42.2条/尾;体腔和内脏器官感染虫数占鱼体总感染虫数的88.7%(4 229/4770),腹部肌肉感染虫数占鱼全身肌肉总感染虫数的87.2% (470/539);感染强度随鱼体重增加而增大;所有检出的异尖线虫依据其形态鉴定均为异尖属线虫I型幼虫;192条异尖属线虫分别为派氏异尖线虫191条、典型异尖线虫1条.结论 黄海海域鲐鱼中异尖属线虫三期幼虫的感染情况比较严重,且感染程度与季节、鲐鱼体重、身体部位有一定关系,检出的异尖属线虫三期幼虫经RFLP分析以派氏异尖线虫为主,这对今后卫生检疫与渔业生产加工出口有一定的提示和指导意义.

    作者:李健;郭佳妮;周君波;施维;李雯雯;方芳;黄维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06-2011年广州市禽畜肉中铅、镉污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禽畜肉重金属铅、镉污染水平.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2006-2011年在全市12个行政区域内的超市、农贸市场、餐饮业、批发市场等监测点采集禽肉、畜肉、猪内脏共879份,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镉含量.结果 879份畜禽肉样品铅检出率65.42%,合格率94.54%;镉检出率55.38%,合格率97.42%;铅、镉平均检测值(以P50计)均低于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但检测的极端值也均为猪内脏,分别超出国家标准4.9和5.2倍;各样品铅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181,P<0.05),镉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74,P≥0.05);四类样品中铅、镉检出率同样是以动物内脏高,分别为70.21%、88.21%;2006-2011年各年之间铅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45,P>0.05),但镉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2,P<0.05),有随年份推移而升高的趋势.结论 广州市禽畜肉食品铅、镉污染水平较低,镉污染有逐年下降趋势;内脏是铅、镉主要积聚部位;建议不宜过量摄入禽畜动物内脏.

    作者:何洁仪;李迎月;余超;张维蔚;林晓华;黄聪;叶璐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08-2011年广东省熟肉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市售熟肉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11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省8个地级市的市售熟肉制品进行连续监测,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 2008-2011年间广东省市售熟肉制品中年平均检出率高的食源性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9%),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0.9%),略高于沙门菌(0.4%).以上致病菌主要集中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检出.结论 广东省市售熟肉制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为严重,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作者:闻剑;梁辉;戴光伟;王海燕;朱海明;林协勤;李世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10-2011年泰州市部分食品中甜蜜素检测

    目的 了解泰州市部分食品中甜蜜素的使用情况,为今后开展监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1年泰州市区范围的9个大型超级商场及30多个个体小卖店采集5类甜味食品共110份,按照国家标准GB/T5009.97-2003《食品中环已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方法检测甜味食品中甜蜜素的含量.结果 共检测110份样品,其中80份检出有甜蜜素,检出率为72.7%.蜜饯类合格率低,仅为52.9%.坚果类合格率高,为100%.结论 泰州市售甜味食品添加甜蜜素现象普遍,蜜饯类超标较严重,应加强此类食品的监督管理,以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

    作者:陈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膳食铝暴露评估研究现状

    铝的毒性不容忽视,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多次修改铝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2011年新铝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为2.0 mg/kg bw.本文阐述普通人群铝的暴露来源,膳食铝的生物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国内外膳食铝暴露评估研究情况.

    作者:蒋琦;黄琼;张永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分析法的发展和应用

    自由基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清除自由基的过程中,抗氧化剂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了解抗氧化剂的作用及其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分析法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一个检测抗氧化能力的标准评价方法.该法具有接近机体生理条件、操作简单、认可度和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重现性好、高通量、不易受人为因素干扰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药品及医学领域.本文主要对ORAC分析法的发展状况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殷健;李万芳;王爱平;魏金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国内外食品标签声称基本用语规范性法规标准体系介绍

    世界各国对于食品标签声称基本用语的规范都不尽相同,本文主要概述了国内外食品标签声称用语规范和食品标签声称规范体系,并对我国食品标签声称用语标准规范进行了梳理,与其他各国在规范内容和体系上进行了比较.

    作者:彭荣;张立实;樊永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欧盟塑料食品接触材料新法规浅析

    欧盟塑料食品接触材料新法规修改和细化了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要求,进行了更为详细、规范和合理的规定.本文介绍了欧盟塑料食品接触材料新法规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原塑料指令之间的变化,旨在全面、深入了解欧盟对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的管理模式和走向,分析其中可为我国食品接触材料管理所用的内容,为监管部门以及相关行业、企业提供参考.我国在修订GB 9685-2008、构建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中也可以借鉴法规中的一些管理内容及管理思路.

    作者:朱蕾;樊永祥;张俭波;王竹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风险比较的应用及常见问题

    风险比较是风险交流的基本方法之一,它能有效弥合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认知差异.但是不恰当的风险比较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是风险交流失败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风险比较的常见形式和应用,指出了应当注意的问题,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钟凯;韩蕃璠;郭丽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