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丙基硫脲嘧啶(PTU)对甲状腺干扰作用的敏感指标及其时间效应模式.方法 去卵巢大鼠随机分为3个给药组,分别给予5 mg/kg BW的PTU连续灌胃4、8和12d,同时设手术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灌胃给予玉米油.测定指标包括血清T3、T4和TSH,肝脏Ⅰ型5’-脱碘酶和苹果酸酶活性,甲状腺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表皮胶质比.结果 与手术对照组相比,给药各组血清T3均降低(P<0.05),TSH均升高(P<0.05).与手术对照组相比,4d组血清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8和12d组T4降低(P<0.05).血清T3和T4随给药时间增加而下降,血清TSH则随时间增加而升高.同手术对照组相比,给药各组Ⅰ型5’-脱碘酶活性均降低(P<0.05),苹果酸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各组甲状腺滤泡间可见毛细血管充血,滤泡上皮不同程度增生,胶质减少,表皮胶质比均升高(P<0.05).结论 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和TSH,Ⅰ型5’-脱碘酶活性,甲状腺表皮胶质比及病理学改变可作为评价甲状腺干扰作用的敏感指标;PTU干扰去卵巢大鼠的甲状腺功能存在明显的时效关系,给药8d是敏感观察期.
作者:陈浩;张晓鹏;李谦;苏卿;贾旭东;刘兆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并分析镇江及周边部分地区8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经API生化鉴定的40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tdh和trh)及功能基因(toxRS/new和orf8)测定、血清学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 tdh阳性率为85.0%(34/40),trh阳性率为5.0%(2/40),toxRS/new阳性率为50.0%(20/40),orf8阳性率为42.5% (17/40);血清型以O3∶ K6为主;PFGE分型显示A~B群间相似度>80%.结论 镇江及周边部分地区8起食物中毒事件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为O3∶ K6大流行克隆,且具有高度同源性.
作者:刘丽萍;徐岚;李薇薇;裴晓燕;郭云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蜂胶对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的改善效果.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按照血糖水平,分为模型对照组、国产蜂胶l组、国产蜂胶2组、国产蜂胶3组以及巴西绿蜂胶组,10只/组,同一批次的10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蜂胶组每天灌胃相应的蜂胶混悬液,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天灌胃相同体积的溶剂,灌胃时间持续30 d.干预结束后,测定空腹血糖,取血液、肝脏、肌肉,测定总抗氧化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4种蜂胶均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国产蜂胶2能够较好地提高糖尿病大鼠肌肉的总抗氧化力,国产蜂胶3在提高肝脏的总抗氧化力、GSH含量以及肌肉的GSH含量、GSH-Px活性,降低肌肉MDA含量方面效果较好,巴西绿蜂胶在降低血浆MDA含量,提高血浆GSH含量、肝脏SOD活性方面效果较突出.结论 4种蜂胶均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4种蜂胶均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大鼠的氧化应激,但是由于成分的差异,改善的程度有所不同.
作者:张楠楠;吴健全;高蔚娜;韦京豫;蒲玲玲;焦昌娅;郭长江;常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食源性气单胞菌的属种分布和表型特征.方法 2011年5~11月,对采集自上海市浦东新区2个农贸市场的3种生鲜食品(共291份)进行气单胞菌属的选择性分离和属种水平鉴定;分析菌株表型特征的差异性.结果 291份生鲜食品样品中,74份阳性,总检出率25.4%.其中肉制品阳性检出率高,为34.1% (43/126);水产品和蔬菜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8.9% (17/90)和18.7% (14/75).经系统生化鉴定的74株气单胞菌属菌株包括:嗜水气单胞菌23株,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35株,豚鼠气单胞菌16株.溶血试验和蛋白酶表达测试显示分别有51株菌β溶血素阳性,59株菌蛋白酶试验阳性,两者皆阳性的菌株有48株.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表明,多数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呈现高度敏感,但对氨苄西林呈现高度耐药;对含青霉素酶药物(奥格门丁)的耐药能力存在种水平的差异;3种气单胞菌均存在低水平的多重耐药(MDR).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贸市场流行季节供应的主要生鲜食品气单胞菌属污染程度较高,除嗜水气单胞菌外的其他气单胞菌株也具有毒力因子,虽然目前耐药水平较低,但仍需加强基于食物链的食源性疾病的综合监测.
作者:王闻卿;苏靖华;傅慧琴;郑英杰;朱林英;傅益飞;孙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大流行副溶血性弧菌(VP)大流行菌株血清型分布及分子特征.方法 对2010-2012年分离自腹泻患者和食品中的VP菌株进行血清分型,以GS-PCR辨别大流行株,以PCR检测菌株的毒力基因tdh、trh和大流行株分子标识f237噬菌体orf8基因,以PFGE分型来分析菌株间的遗传关系.结果 1 136株VP可分为52个血清型(群),其中64.5%的菌株GS-PCR阳性,判定为大流行菌株,其血清型有11种,主要集中于O3∶ K6(76.8%)、O4∶ K68(9.4%)、O1∶K25(6.8%)、O1∶ K36(4.5%)4种血清型.相对于非流行菌株,O10∶K60、O3:K3、O1:K33三种血清型的菌株其PFGE图谱与已报道的大流行株更为接近,为新检测到的大流行血清型变种.大流行产毒株中仅能检测到tdh基因,未检测到trh基因,94.3%的大流行菌株携带噬菌体f237的oorf8基因,但有5.7%的大流行株orf8基因缺失.相同血清型的大流行菌株其PFGE图谱存在差异,且orf8基因的携带与否不能以PFGE进行区分.结论 上海地区VP大流行菌株血清型相对集中,且不断有新的血清型变种出现.从PFGE图谱的差异和orf8基因的携带与否上来看,大流行菌株仍在演变.
作者:陈洪友;盛跃颖;宋元君;屠丽红;张曦;陈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验证BN大鼠作为评价转基因食物蛋白致敏性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48只雌性BN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灭菌水)、马铃薯酸性磷酸酶组(PAP)、鸡蛋清粗提蛋白质组(HEWP)、卵清蛋白低剂量组(OVA-L)、卵清蛋白中剂量组(OVA-M)、卵清蛋白高剂量组(OVA-H),每组8只.各组依次分别每天经口灌胃1 ml灭菌水、1 mg/ml PAP、10 mg/ml HEWP、0.1 mg/ml OVA、1 mg/ml OVA、10 mg/ml OVA溶液,持续6周.分别于第14、28和42天取血分离血清,测定特异性抗体IgG和血清总IgE.于第21和35天取血分离血浆,测定组胺.测定各组动物的血压变化及胃肠道渗透性.结果 不同浓度致敏原OVA均可激发BN大鼠过敏反应,包括特异性IgG和血清总IgE升高、组胺升高以及血压下降,其中1 mg/ml OVA溶液为致敏佳剂量.弱致敏原HEWP过敏反应较弱;非致敏原PAP无过敏反应;各组胃肠功能均未发生明显的生理变化.结论 BN大鼠致敏动物模型是评价转基因食物致敏性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陈如程;李娜;樊柏林;唐晓荞;李十月;刘家发;贾旭东;杨晓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与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测定水产品中甲基汞及其他形态汞的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盐酸超声提取后离心过滤,以5%乙腈-4.62 g/L乙酸铵-1.2 g/L半胱氨酸溶液作流动相,经反相C18色谱柱分离后无需氧化和紫外消解,直接由原子荧光光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甲基汞、乙基汞和无机汞的佳线性范围为0 ~ 50 μg/L,r>0.999 0,检出限为0.5~1.5 μg/L,精密度RSD< 6%,加标回收率为78%~120%,鱼肉标准物质中甲基汞测定值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适合于水产品中汞形态的测定.
作者:林凯;姜杰;黎雪慧;林宇燕;李瑞园;张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克罗诺杆菌的特异、灵敏的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克罗诺杆菌MMS基因高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建立和优化反应体系,用25种其他常见致病菌评价反应体系的特异性,用克罗诺杆菌MMS基因重组质粒构建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对重组质粒、纯菌和人工模拟污染样本进行灵敏度试验,并与FDA推荐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比较,配对t检验分析两种方法对Ct值和荧光强度的差异.结果 采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克罗诺杆菌MMS基因仅需40 min,与25种非目标菌无交叉反应,仅对克罗诺杆菌有特异性扩增;所构建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扩增效率为99.972%,对重组质粒、纯菌、人工模拟污染样品标本的灵敏度分别达10拷贝/反应、3.8和38 cfu/ml;与FDA推荐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相比,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的Ct值更小、△Rn值更高,灵敏度和分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t=-14.406,P<0.01;△Rn:t=14.230,P <0.0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能够快速、特异、灵敏地检测克罗诺杆菌MMS基因,可用于婴幼儿奶粉中克罗诺杆菌的快速筛查和鉴定,具有较大的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作者:谭翰清;蔡建生;谭海芳;林凤;程洁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肉制品中免疫磁珠富集(IMS)联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快速检测牛肉馅中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 O26∶ H11的方法.方法 建立针对编码O26抗原wzx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验证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人工污染不同浓度STEC O26∶H11的牛肉馅样品,在增菌不同时间后,将增菌液原液、增菌液经免疫磁珠特异性捕获分离物分别进行qPCR检测及平板分离.结果 qPCR检测O26∶ H11可产生特异性荧光信号,而23株其他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及7株其他种属细菌均未见荧光信号;本方法对纯培养的检测限为5 × 102 cfu/ml.人工染菌试验中,当初始染菌浓度达到或高于3×102 cfu/25 g时,增菌培养6h后IMS捕获物可以检测到荧光信号.培养20 h后,初始染菌浓度为3×10-1 cfu/25 g以上,对增菌液直接检测和IMS捕获物检测都可以检测到荧光信号.初始污染浓度较低时,增菌6h后IMS-qPCR的检测灵敏度高于增菌液直接qPCR检测;IMS捕获物涂布显色培养基分离目标菌检测灵敏度高于增菌液直接涂布;CHROMagar STEC显色培养基分离STECO26∶H11的检测灵敏度高于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SMAC).结论 IMS联合qPCR检测食品中的STEC O26∶ H11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快速、易操作等特点,可以提高样品中STEC O26∶ H11菌的检出率,适用于牛肉制品中STEC O26:H11的快速检测.
作者:白莉;王伟;胡豫杰;吴青;赫英英;徐进;韩春卉;李凤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膳食样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同位素稀释凝胶渗透色谱净化(GPC)-气相色谱(GC)-串联质谱(MS)检测方法.方法 加入同位素内标的膳食样品用正己烷饱和过的乙腈超声提取,GPC净化,DB-5 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30 m×0.25 mm,0.25μm),GC-MS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16种邻苯二甲酸酯在8类膳食样品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52.3%~124.7%;RSD为1.6% ~ 16.2%;检出限为0.03~0.06 mg/kg.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膳食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
作者:杨欣;陈达炜;苗虹;赵云峰;吴永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CPE-GFAAS)测定铬的形态.方法 以GFAAS为检测手段,TritonX-100为表面活性剂,8-羟基喹啉(8-HQ)为络合剂,考察pH和Triton X-100的用量、温度和时间等对浊点萃取Cr(Ⅲ)的影响.通过测定总铬和Cr(Ⅲ),计算出Cr(Ⅵ)的含量.结果 佳浊点萃取条件为pH =9,1.0 ml3% Triton X-100,水浴95℃,20 min.方法检出限为0.2μg/L,精密度RSD为4.1%,加标回收率在88% ~98%之间.结论 本方法污染小、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精密度好.
作者:王晓波;李建国;赵春香;常凤启;崔韵诗;何凯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灵敏、可靠、快速对水中大肠埃希菌富集和DNA提取的佳方法组合,以便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进行定量检测.方法 膜过滤洗脱环节,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富集洗脱,通过平板计数法比较各方法富集洗脱效果;DNA提取环节,采用4种方法进行DNA提取.所得DNA进行实时荧光PCR扩增,定量检测DNA拷贝数,比较各方法的DNA提取效率;并采用优的方法组合,对模拟水样进行膜过滤和DNA提取,考察全过程的回收率和灵敏度.结果 采用加表皮葡萄球菌过滤+漩涡混合器+玻璃棒刮擦洗脱方法(C法),洗脱效率能达到75%~93%;TritonX-100法和磁珠法的线性范围达到6个数量级稀释度(100 ~ 10-5),r2分别为0.998和0.999,然而,TritonX-100法更省时,更简便,经济性更好.采用该优的方法组合,其全过程的回收率为79.7% ~ 104.0%且灵敏度达到1 cfu/ml.结论 C法+Triton-100法组合可以快速、准确、经济地对饮用水中大肠埃希菌进行富集和DNA提取.
作者:胡朝友;傅春玲;张宏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FWAs)快速筛选的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方法 以C.I.220为定量标准,试样用重蒸无水乙醇-水(1∶4,V/V)经三次超声提取,提取液在激发波长为350 nm和发射波长为430 nm条件下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测定.结果 C.I.220在12.5 ~ 4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r=0.999 7),3个添加浓度水平(1.5、2.5和6.0 μg/g)的平均回收率为84.4% ~90.9%,定量限为1.2 μg/g.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和准确,适合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FWAs的快速筛选检测要求.
作者:蒋定国;陈立松;温小龙;傅武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解决当前餐具消毒服务监管困境的办法.方法 归纳剖析餐具消毒服务行业的历史与现状.结果 主要存在问题是缺乏准入卫生要求、各部门的监管脱节产生盲区与漏洞、缺乏可操作的监管规范标准、执法依据不当导致执法效力低下和监管适用法律法规值得商榷等.结论 理顺监管体制,统一监管要求;制定法规规章,统一监管标准;完善配套的生产卫生规范与产品安全标准;建立全程监管机制等是解决当前监管困境的有效对策.
作者:陈卫东;张顺华;黄仙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瑞安市生食腌制海产品微生物和重金属的的污染状况,为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市范围内的市场上采集定型包装及散装生食腌制海产品按国家标准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铅、砷、汞、镉的检测和评价.结果 共检测样品349份,总合格率为57.31%.定型包装产品和散装产品合格率分别为73.09%和29.37%.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铅、砷、汞、镉的合格率分别为60.46%、79.94%、85.67%、95.70%、97.99%、100%、97.99%.结论 瑞安市市售生食腌制海产品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食源性致病菌型,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和管理,以保障食用安全.
作者:黄棉汝;陈端秀;林洁;彭乐恺;叶环环;周邦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2012年宁波市海产品中重金属铅、汞、镉、铬的含量水平,评价海产品食用的安全性.方法 在宁波市区范围内采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海产品,11个品种共285份样品,按照GB 5009.12-2010和GB/T5009.17、15、123-2003进行分析.结果 285份样品中铅、汞、镉、铬检出率分别为93.3% 、98.9%、98.2%、97.2%,超标率分别为2.8%、0%、15.4%、0.4%.海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藻类、软体类、甲壳类、鱼类.结论 2012年宁波市市售海产品重金属污染情况不容乐观,部分品种海产品重金属超标且含量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高志杰;汪娌娜;郑海波;姚浔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对武汉市部分菜场肉类食品中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污染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期间,从武汉市汉口30个菜场和超市共采集样品196份,其中猪肉102份,牛肉60份,禽类34份.通过选择性增菌,提取DNA,PCR扩增stx1、stx2、rfbO157、wzyO157基因,分析食品中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污染状况.结果 猪肉、牛肉、禽类食品中非O157型STEC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8.6%、48.4%和2.9%;O157型STEC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6%(猪肉)、6.7%(牛肉)和2.9%(禽类).菜场样品STEC检出率(35.8%)略高于超市样品(32.4%).结论 武汉市肉类食品中STEC检出率较高,应定期跟踪监测,了解菌株流行和毒力变化状况.
作者:毕旺来;谈笑;陈程;程登陆;龙程钰;王宏勋;李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昆明市西山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预防其食物中毒的暴发和流行.方法 采用GB 4789.30-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验》,并结合梅里埃仪器鉴定系统,对样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检验.结果 2012年5~9月间,分组随机抽取食品及食品加工工具样品406份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验,从中检出10株单增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2.46%.其中,食品加工工具检出率为2.50%;食品总检出率为2.46%,蔬菜类和生肉类检出率均为5.00%.结论 西山区食品及食品加工工具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较普遍,存在单增李斯特菌引起公共卫生问题的风险,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作者:彭俊;杨淞;王珏;金丽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及对风险来源关注,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对广州市600名消费者进行匿名调查,数据用SPSS 15.0进行分析.结果 消费者对16类食品中的谷类、豆类、新鲜蔬菜水果类,禽、畜、蛋类等10类食品判断倾向于安全,对食用油脂、乳及乳制品等5类食品判断倾向于不安全.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因素包括:政府部门发布的消息、新闻媒体的报道、品牌及厂家、标签及认证标志、食品外观、自己的购买经验、亲友推荐及消费者性别(F=19.026,P=0.000)、文化程度(F=17.000,P=0.000)、知识背景有无(F=19.416,P=0.00)、家庭人均月收入(F=11.143,P=0.00);消费者对非法添加物、食品腐败变质、动物疾病等8种食品安全风险来源关注.不同文化程度(F=6.327,P=0.000)、知识背景(F=10.432,P=0.001)、家庭人均月收入(F=16.876,P=0.000)消费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与实际情况间存在偏差,政府、媒体应及时客观地向消费者公布食品安全质量检测结果,加强食品安全宣教,正确引导消费者.
作者:孙志斌;林晓伟;叶蔚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寄生虫可引起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病原学方法常受制于技术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和鉴别能力,检测效率不高.因此,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成为食品寄生虫诊断领域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对目前先进的快速检测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经化学试剂特殊处理的棉纤维卡片(FTA)、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基因芯片(DNA chip)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等技术在食品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蒋守富;张小萍;何艳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本文介绍了我国母乳中有机氯农药(OCPs)、二(口恶)英(PCDD/Fs)、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醚(PBDEs)、全氟代烃类化合物(PFCs)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污染状况及可能的暴露来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我国母乳中存在一定的身体负荷,可能对婴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黄志;胡余明;朱明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辅酶Q10在软胶囊中的存在形态从而确定合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根据辅酶Q10的化学性质,通过不同测试方法的色谱行为和测试结果,确定辅酶Q10的存在形态,从而选择和建立相应的测试方法对不同形态的Q10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辅酶Q10同时以辅酶Q10(氧化型)和还原型辅酶Q10两种形态共存.国内主要测试方法包括国家标准(GB)、中国药典(ChP)等仅对氧化型进行测定;国外主要测试方法包括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AOAC)、美国药典(USP)等先用FeCl3将还原型辅酶Q10转化为辅酶Q10后再对总量进行测定.结论 软胶囊中辅酶Q10同时以辅酶Q10(氧化型)和还原型辅酶Q10两种形态共存,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对辅酶Q10测定时,需先确定待测物为氧化型还是是氧化型和还原型的总量,从而选择合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陈志霞;宋春花;陈延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时空扫描统计量在细菌性痢疾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掌握疾病发病的时空格局与变化趋势.方法 以2008-2009年全国细菌性痢疾发病数据为例,在描述性分析基础上采用SatScan软件对全国2 910个区县逐月进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扫描结果利用ArcGIS 10.0软件可视化展示.结果 2008年聚集时间为5~10月,聚集空间分为7个聚类,涉及区县数量分别为1 113、10、8、186、6、100、6;2009年聚集时间为8月,聚集空间为2个聚类,区县数量分别为1 111和485.结论 时空扫描统计量是一种比经典统计学更有效的用来分析食源性疾病时空格局的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加直观、全面地展示发病热点聚集区域,有助于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肖辉;肖革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引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有毒物质及其含量,为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及NY /T 584-2002《西瓜(含无子西瓜)》行业标准,采用多种方法对基层疾控中心送检的3份可疑西瓜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分别在送检的3份西瓜样品中检测出高浓度的涕灭威及其氧类似物(亚砜、砜).结论 本次学生食物中毒由涕灭威引起.
作者:石学香;臧金林;李功;王本利;于维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丰台区主要食品中镉含量水平,对该区居民通过膳食途径暴露镉的健康风险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2011-2012年在全区监测6类食品共215份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镉的含量,结合居民膳食消费数据,比照镉的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PTMI)及安全限值(MOS),初步评估丰台区居民主要食品的镉暴露风险.结果 6类食品中食用菌及其制品的镉含量高,为2.277 8 mg/kg.按照食品消费量均值估算,丰台区居民每月6类主要食品的镉暴露量为0.001 46 mg/kg BW,未超过PTMI(0.025 mg/kg BW),MOS值为17.2.镉贡献率大的3类食品分别为蔬菜及其制品(52.4%)、谷物及其制品(25.8%)和食用菌及其制品(13.4%).虽然食用菌和动物内脏的消费量很低,但因其镉污染严重,所以贡献率较高.因此,食用菌和动物内脏为镉暴露高风险食品.结论 丰台居民6类主要食品镉的暴露水平未超过PTMI值,MOS值>1,居民膳食镉暴露水平总体上安全,但有必要加强食用菌及动物内脏可能的污染问题研究.
作者:肖贵勇;王佳佳;安军静;张雪;冯月明;赵建忠;李洁;郭秀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