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建立基于基因水平的产B类伏马菌素黑曲霉菌株的鉴定方法.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对产B类伏马菌素黑曲霉基因簇中8个关键基因的DNA和mRNA提取方法、扩增条件等进行优化,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检测的19株黑曲霉菌株均携带与B类伏马菌素合成相关的8个关键基因的DNA.其中与产毒量相关性较强的基因为fum6 、fum1和fum19,但不同产毒水平黑曲霉菌株中8个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量各异.结论 DNA水平不足以鉴别黑曲霉菌株B类伏马菌素的产毒能力,需要结合mRNA表达水平综合分析.
作者:韩小敏;张靖;韩春卉;赵熙;张宏元;江涛;李凤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从毒性病理学角度了解双酚A(BPA)对小鼠睾丸组织病理损伤的作用,为研究BPA毒性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选用108只SPF雄性CD-1小鼠,称重后随机分为4个剂量组(0、100、300、600mg/kg BW).BPA经口染毒8周,取睾丸组织固定,HE及免疫组化染色后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并进行半定量统计.结果 BPA染毒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BPA 300、600 mg/kg BW组小鼠体重降低,睾丸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光镜观察发现BPA染毒小鼠睾丸曲精小管支持细胞、各级生精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精子数量减少;透射电镜观察发现BPA 引起睾丸生精细胞出现核固缩、顶体囊和顶体帽发育不良或发育畸形,基膜增厚.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BPA染毒组小鼠睾丸组织NF-κB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BPA 300、600 mg/kg BW剂量组Caspase-3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TUNEL检测表明BPA染毒组小鼠睾丸凋亡阳性信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经口染毒不同剂量BPA对小鼠睾丸组织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诱导睾丸组织细胞凋亡.
作者:包汇慧;佘锐萍;耿雪;贾旭东;田纪景;夏抗抗;高贤彪;丁叶;肖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Taqman实时荧光PCR法对奶制品中掺加物大米、玉米、小麦、高粱、大麦等谷物源性成分的初筛检测体系.方法 以常见掺加物大米、玉米、小麦、高粱、大麦等谷物的叶绿体rbcL基因作为靶基因,通过BLAST软件比对,选择其同源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经通用性、特异性、灵敏性试验对探针和引物可行性进行验证,并通过模拟含谷物奶粉及市售奶类制品检测对其实际检测能力进行验证.结果 所建立体系可扩增大米、玉米、小麦、高粱、大麦等常见的谷物掺加物的DNA提取物,与市售奶制品的主成分牛奶、羊奶以及其常见添加物香蕉、红枣、菠萝、草莓、西红柿、花生、大豆等动植物源性成分无交叉扩增(Ct >35).对小麦纯DNA提取物检出限为0.01 ng.对分别掺加5种谷物成分的模拟奶制品检出限均可达0.5%,对市售的14份奶类食品中的谷类成分的检测结果均与食品标签相符.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Taqman实时荧光PCR体系具有通用、相对特异、灵敏、实用等优点,可用于奶制品中掺加或掺杂掺假谷物源性成分的快速定性检测.
作者:刘小艳;傅春玲;李培;丁洪流;金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以单增李斯特菌(LM)内化素A蛋白(InlA)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研制其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方法 采用DNAStar软件对LM inlA全长基因编码蛋白进行抗原表位分析,截取部分inlA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诱导表达和纯化获得重组蛋白.以该蛋白免疫BALB/c小鼠,筛选高效分泌抗Inl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以双抗体夹心的原理研制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筛选到2株高效分泌抗Inl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抗体属于IgG1亚类,小鼠腹水抗体效价为1∶64 000;研制的试纸条可与LM发生阳性反应,而与非LM李斯特菌、链球菌、鼠伤寒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等食源性致病菌均不发生阳性反应;LM纯培养物敏感性为2.4×105 cfu/ml,模拟猪肉样品敏感性为4.0×106 cfu/ml;4℃保存期可达16周以上.结论 研制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等优点,可以用于样品中LM的快速检测.
作者:潘秀华;孟宪荣;栗绍文;张超;谢世琦;闫少侠;蔡旭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北京和厦门市市售烤鱼片、鱼干中河鲀鱼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以烤鱼片、鱼干中提取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针对河鲀鱼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并测定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有河鲀鱼的DNA序列进行BLAST比对,并且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 本研究27份样品中有15份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通过BLAST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将15份样品归属到不同的河鲀鱼鱼种中.结论 北京和厦门市市售烤鱼片和鱼干中存在混入河鲀鱼的现象,应加强监管和规范产品的加工程序以避免中毒事件发生.
作者:李楠;江涛;沈青;王佳慧;韩春卉;张靖;李凤琴;徐进;计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鉴定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多重PCR(mPCR)方法.方法 分别以16S rRNA、马尿酸酶和16S-23S rRNA基因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方法检测37株菌株样品,同时采用in gene CAMnested PCR检测试剂盒检测验证,进行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该多重PCR方法可扩增出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特异性条带,其他对照菌株均未扩增出条带,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检测敏感性可达0.81 pg/μl空肠弯曲菌DNA,0.93 pg/μl结肠弯曲菌DNA.多重PCR方法和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二者与国标GB/T 4789.9-2008方法的符合率达97%以上.结论 本试验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操作快速方便、节约试验成本,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用于弯曲菌的鉴定.
作者:盖文燕;王君玮;王娟;曲志娜;黄秀梅;赵思俊;李玉清;翟海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测定肉类膳食中碘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并对我国14个省份居民肉类膳食进行测定.方法 样品用四甲基氢氧化铵-双氧水溶液在60℃超声提取3h,冷冻脱脂、甲酸沉淀蛋白后,以 128 Te为内标元素,ICP-MS法测定肉类膳食中碘含量.结果 方法线性范围为1~200 μg/L,r =0.999 8,检出限2.3μg/kg,RSD≤5.7%(n=7),加标回收率为80.0% ~ 96.6%.结论 该方法高效、可行,适用于肉类膳食中碘的测定,为居民肉类膳食中碘含量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张妮娜;刘丽萍;吴可欣;王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食品中Cr(Ⅵ)的测定方法.方法 以10%的盐酸作为浸提液,样品通过微波120℃浸提15 min,提取液经Waters MAX小柱(500 mg,6 cc)分离后用5%氨水淋洗,然后将淋洗液定容,经石墨炉原子吸收法间接测量Cr(Ⅵ)含量.结果 该方法在1~10 μg/L的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8 7 mg/kg,回收率均在90.24%~108.06%之间,RSD为3.19% ~6.01%.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和准确,适合蔬菜、水果、谷物以及保健食品中Cr(Ⅵ)的检测.
作者:陈东;沙博郁;赵榕;吴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和福氏志贺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方法的DNA检测限.方法 根据沙门菌的inv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16S rDNA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eaeA基因、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hlyA基因和福氏志贺菌的ipaH基因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对反应条件包括镁离子浓度、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试验,并确定该检测方法的检出限.结果 佳反应条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和福氏志贺菌引物浓度为0.25μmol/L,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引物浓度为0.4 μmol/L,大肠杆菌O157∶H7引物浓度为0.3μmol/L,Mg2浓度为2.25 mmol/L,退火温度为60℃;在此条件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福氏志贺菌的多重PCR的DNA检出限分别为6.4、32、32、800和160 pg.结论 通过对5种引物的PCR条件进行优化和检出限的分析,为食品中该5种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奠定基础,对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娟;唐俊妮;李键;陈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单增李斯特菌的多个靶基因快速检测手段,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方法 根据单增李斯特菌4个毒力基因(hly、prfA、inlA、inlB)设计引物,通过优化引物浓度和引物组合,进行多重PCR扩增,产物经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进行快速检测.结果 出峰顺序依次为inlB、hly、inlA、prfA,扩增片段大小为146、210、255、388 bp,此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可达到280 cfu/ml.结论 本方法可以满足实际工作中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要求.
作者:钱云开;王海洋;肖艳霞;高飞;李琳;张会敏;吴曦;张进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蛋白质芯片检测平台快速诊断铁缺乏人群的准确性与发现铁储量不足的能力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与蛋白质芯片法进行血清铁蛋白与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方法学对照试验.计算蛋白质芯片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及Kappa值.对两种方法所得铁储量进行配对比较t检验.结果 蛋白质芯片法诊断铁缺乏与比浊法相比,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真实性;其判断铁缺乏的能力与比浊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蛋白质芯片法筛查出更多有可能铁储量不足的情况,能更好地起到快速筛查的作用.结论 蛋白质芯片法作为快速筛查工具能同时检测SF和sTfR,对铁缺乏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用于进一步的应用研究.
作者:殷继永;孙静;黄建;霍军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结合食品安全执法实践,对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中复检机构选择、过程监控、使用过期食品添加剂、餐饮具集中消毒、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肇事单位行政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从立法层面完善惩处机制、把实施标准贯穿于食品加工全过程、将餐饮具集中消毒纳入食品安全法律范畴、落实企业法律责任、转变监管模式、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等相应的立法对策.
作者:张卫兵;何来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介绍新加坡、中国香港两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法律体系和主要监管措施及其特点,借鉴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两地的经验,提出对完善中国大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启示.
作者:徐润龙;罗华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保健食品中污染菌的种类和特点.方法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2010对38批次的保健食品进行检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污染菌进行鉴定.结果 从38批次的保健食品中分离、鉴定出69株污染菌,在大肠菌群、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过程中分离得到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结论 需从控制原料、控制生产环境以及严格消毒灭菌三方面提高保健食品的卫生质量.
作者:王似锦;刘文杰;牛振东;江志杰;张光华;高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2010-2012年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零售生肉中沙门菌的检测分析,了解沙门菌污染情况,掌握乌鲁木齐地区零售肉品中沙门菌污染动态变化.方法 按照沙门菌检验国家标准GB/T 4789.1-2010对乌鲁木齐地区的零售肉(鸡肉、羊肉、牛肉、猪肉)检测分离沙门菌并进行血清型分型.结果 2010-2012年共检测1 406份零售生肉样品,生鸡肉的感染率达到9.14%,生猪肉为9.06%,生羊肉为8.05%,生牛肉为6.44%,检测共分离得到123株沙门菌,经血清型鉴定可以分为4个血清群,7种血清型,分别为肠炎沙门菌(n=17)、萨奥沙门菌(n=9)、塔西沙门菌(n=8)、乌干达沙门菌(n=6)、康科德沙门菌(n=3)、汤姆逊沙门菌(n=3)和德尔卑沙门菌(n=2),未定型沙门菌75株.结论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零售肉类中存在沙门菌污染,沙门菌菌株为不同的表型,地区内生肉品中沙门菌污染不容忽视,需要加强对零售肉市场的卫生检疫,防控沙门菌病.
作者:尹明远;张晓燕;艾乃吐拉;段莉薇;古丽娜孜;杨静;杨保伟;武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纯牛奶样品营养标签的调查分析,了解广东省市售纯牛奶营养标签的现状.方法 采集广州、深圳、茂名、清远、梅州5个城市的市售纯牛奶样品,对其营养标签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68份纯牛奶样品,均标示了能量和核心营养素含量值,但个别纯牛奶样品分别存在未标注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未使用我国营养标签要求的能量与营养素单位、钠含量单位错标成毫升等营养标签标注不规范的问题.结论 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自2013年1月实施以来,在规范营养标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纯牛奶样品营养标签现状揭示的问题表明,相关部门仍需加大宣传力度,指导企业和食品进口商按照标准要求正确标示营养标签.
作者:余超;李迎月;林晓华;张维蔚;梁伯衡;何洁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烟台市市售生鲜肉中违禁硝基呋喃类兽药及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的污染程度.方法 按照《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中兽药及违禁药物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要求,对烟台市市售30份散装猪肉、羊肉、牛肉、猪肝脏,进行硝基呋喃及其代谢物(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西林、呋喃妥因)以及β-受体激动剂(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特布他林)共8项指标的监测.结果 抽检样品的合格率为93.3%(28/30),2份不合格(检出克伦特罗),其余7项均未检出.检测的6份牛肉、4份羊肉均合格,均有检疫标识;猪肉合格率为93.3%(14/15),其中2份无检验检疫标识但均合格;猪肝合格率为80.0%(4/5),1份无检验检疫标识且不合格.结论 烟台市市售生鲜肉总体质量状况较好,硝基呋喃及其代谢物均未检出,但克伦特罗有阳性结果检出,需要加大监测和监管力度.
作者:张桂芳;张晓瑜;王乙惠;孙兆鹏;宫月华;韩文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肉及其制品的掺假情况,通过对肉类种源与标签明示肉源进行比对,鉴别掺假食品,为加强食品标签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自建的动物源性食品种源判定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对苏州地区的肉及其制品进行种源判定,与标签明示肉源进行比对,鉴别掺假食品.结果 本次调查共检验涉及32个生产单位的90份样品,总不符合率为25.6% (23/90).检测的44份牛肉及其制品中有12份与标签不符,8份用猪肉部分替代牛肉,1份以鸭肉部分代替牛肉进行销售;此外有3份不含有牛肉成分,存在猪、鸡、鸭源性肉类之外的肉类成分.共检测羊肉及其制品16份,有2份用鸭肉代替羊肉出售,3份羊肉样品中掺入了部分猪成分,其中1份样品还存在单个样品掺杂两种外源肉类的现象(猪源性和鸭源性).检测猪肉及其制品19份,其中2份样品含有标签未注明的鸡肉成分.在所检测的11份混合肉类样品中有4份成分与标签不符,主要是以廉价的鸡肉取代/部分取代相对高价的牛肉和猪肉.结论 肉制品掺假情况明显,用猪肉、鸭肉部分代替牛肉和羊肉仍是主要的掺假手段,牛肉掺假样品主要是熟制牛肉制品,而火锅食用羊肉卷样品则是羊肉掺假高危品,开展肉制品掺假检测对规范肉制品市场具有积极意义.此外,3份未知种源成分的牛肉样品提示在现有检测基础上还需扩大检测范围,防患于未然.
作者:金萍;丁洪流;李培;范丽丽;傅春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综述近几年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检测技术,对各种方法做出评价,并展望今后相关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
作者:阮华;荣维广;马永建;吉文亮;刘华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从贝类中诺如病毒的污染现状、检测组织靶点、病毒浓缩方法及效率、检测方法有效性等多个方面评述贝类中诺如病毒的研究现状、进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制定诺如病毒检测技术标准及我国贝类进出口贸易提供参考.
作者:寇晓霞;吴清平;薛亮;张菊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含不同浓度锶矿泉水对正常大鼠的血清ALT、AST、LDH、BUN、Cr、甘油三酯、HDL和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体重150~170 g,雄雌各半,随机分为试验组A、B、C、D(矿泉水锶含量分别为2、4、6、8 mg/L)和对照组E(自来水),每组42只(n=42).除对照组饮用自来水外,其他各试验组分别饮用对应含锶量的长江雪岭天然矿泉水.各组分别于第0、1、2、3、4、5、6个月随机处死6只大鼠,采血检测ALT、AST、LDH、BUN、Cr、甘油三酯、HDL和胆固醇含量,并取各组大鼠的心、肝、肾脏组织,做HE染色,观察形态变化.结果 各试验组血清ALT、AST、LDH、Cr、甘油三酯、HDL和胆固醇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A组血清BUN含量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试验组心、肝、肾脏形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锶矿泉水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无不良影响.
作者:万英;陈蓉;冯志强;赵成涛;左伟;李著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对我国现行食用植物油标准进行了梳理,同时参考国际食品法典食用油脂标准,对食用植物油重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提出我国现行植物油标准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标准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作者:邵懿;刘玉洁;王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重要的相关利益方,媒体报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关注视角和评价标准与科学研究的视角和标准常常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产生交流困难.本文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开播以来125期有关食品安全的记者调查节目为研究样本,从新闻价值取向及新闻报道框架等方面,探讨和分析媒介话语不同于科学话语的特点,并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框架下的媒体交流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许静;李扬;郭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