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针对北京市市售牡蛎样品中诺如病毒污染水平及污染浓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方法 分离牡蛎消化腺,将消化腺匀浆处理,加入含有蛋白酶K的磷酸盐缓冲液,进行样品前处理,用试剂盒提取病毒RNA,用一步法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RT-PCR)检测诺如病毒RNA,并对阳性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共检测牡蛎样品356份,其中GGⅠ阳性样品12份,GGⅡ阳性样品39份,GGⅠ和GGⅡ同时为阳性的样品6份.对阳性样品中的诺如病毒核酸定量分析,核酸浓度在3.7×103~2.8×105基因拷贝/g(消化腺)之间.结论 北京市市售牡蛎中存在诺如病毒污染的情况,需要加强对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污染监测,并开展污染水平风险评估,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降低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病的疾病负担.
作者:江涛;韩春卉;张宏元;张靖;王佳慧;李楠;吕涵阳;李凤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稻谷中主要元素进行相关关系分析,为今后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的挖掘利用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贝叶斯网络挖掘稻谷中主要元素的相关关系,并根据结果对元素进行分组,并对分组后的元素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分析过程采用R统计软件实现.结果 通过贝叶斯网络分析,确定稻谷中有两组元素含量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关系.根据贝叶斯网络分析结果,对两组元素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84,第一典型变量中钒含量的系数高,且呈现负相关关系,铝和锑含量的系数较高,且与铝的含量呈负相关,而与锑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应用贝叶斯网络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揭示稻谷中主要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作者:杨大进;姜桥;何来英;万劼;蒋定国;刘卿;肖革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小麦中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方法,并比较其相关性.研究对象为小麦中钡、钒、镉、锂、铝、锰、铅、铜、硒、铬、砷共11种元素.方法 基于皮尔森相关系数法和偏相关系数法,建立小麦中11种元素的相关性分析,并对两种方法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从数据中发现多种元素间的相关关系,并在运算复杂度、反映信息等方面各有特点:其中皮尔森相关系数法运算量较小,但反映的信息也较少;偏相关系数法的计算量和反映信息量都大于皮尔森相关系数.结论 在当前的数据和软硬件条件下,建议采用偏相关系数进行小麦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任鹏程;苏亮;刘卿;伍鹏程;杨大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从食品和腹泻患者中分离耐环丙沙星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及相关分子特征的研究.方法 从645株食品和腹泻患者来源的大肠埃希菌中确定21株(3.3%)环丙沙星耐药菌株,并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对环丙沙星耐药菌株进行喹诺酮类染色体、质粒编码耐药机制、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机制及系统发育分型研究.结果 21株环丙沙星耐药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所有菌株分别在gyrA、parC和parE发生1~4个点突变,其中16株菌携带了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包括oqxA、oqxB、qnrS、aac(6')-Ib-cr和qA,同时所有分离株均携带blaCTX-M基因.结论 本研究提示食品和腹泻患者来源的耐环丙沙星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编码耐药基因质粒存在潜在的传播可能,对公众健康产生巨大威胁.需进一步开展此类耐药菌株的监测,为研究此类菌株在食品和人群中的可能传播和评估其对人群的健康风险提供基础数据.
作者:白莉;甘辛;王丽丽;杨小蓉;张秀丽;陈倩;李凤琴;徐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食源性沙门菌毒力岛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食物中毒的关系.方法 收集市售食品、市售生鸡肉、食物中毒标本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沙门菌毒力岛(Salmonella pathogenicity island,SPI)基因SPI1 ~ SPI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2株沙门菌菌株中,检出16种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不同来源的该血清型菌株的毒力岛谱型有差异.SPI1在食物中毒菌株中检出率高,市售生鸡肉SPI1的携带率高于市售食品.结论 沙门菌的毒力岛谱型分布与菌株的不同来源相关,其中SPI1与沙门菌食物中毒呈正相关,市售生鸡肉有引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潜在风险.
作者:牛莉娅;秦丽云;徐保红;王燕;杨新英;孙殿兴;郭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测定富硒食品中无机硒和有机硒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纯水提取富硒食品中的无机硒,通过透析作用分离小分子量的硒化合物与样品基体,利用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采用Hamilton PRP-X100分析柱和预柱(250 mm×4 mm,10 μm),流动相为5 mmol/L柠檬酸铵中加2%甲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样品中无机硒的含量.根据总硒与无机硒的差值计算有机硒含量.结果 硒(Ⅳ)和硒(Ⅵ)检出限分别为6.67和9.95 μg/kg,二者回收率分别为70.2%~108.1%和73.2%~116.9%.结论 该方法可满足富硒食品中无机硒和有机硒含量的测定.
作者:张颖;杨清清;宋毅;闻胜;黄文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不同来源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分布、生化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特征.方法 参照GB 4789.14-2014对127株蜡样芽胞杆菌进行鉴定和生化分型,同时采用PCR方法检测10种毒力基因,并进行MLST基因分型.结果 127株蜡样芽胞杆菌同时携带NheA、NheB、NheC基因的菌株占94.5%(120/127),而同时携带hblA、hblC、hblD基因的占9.4%(12/127),携带ces基因的占7.9%(10/127);127株菌株除10株不能进行生化分型外,其余117株分为2型(0.8%,1/127)、5型(3.9%,5/127)、8型(1.6%,2/127)、9型(63.8%,81/127)和10型(22.0%,28/127);通过MLST分析,72株菌株共分为28个ST序列型,ST26(18.1%,13/72)、ST144(15.3%,11/72)、ST92(6.9%,5/72)和ST164(6.9%,5/72)为常见ST型别.28个ST型聚类分析显示温州地区蜡样芽胞杆菌分为4个序列群和13个单态群.结论 温州地区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遗传关系具有多样性.
作者:李毅;章乐怡;洪程基;胡玉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测定禽蛋中斑蝥黄和β-阿朴-8'-胡萝卜素酸乙酯残留的定性和定量方法.方法 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处理样品,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禽蛋中的斑蝥黄和β-阿朴-8'-胡萝卜素酸乙酯进行分离和检测,通过考察方法的检测限、精密度、回收率等指标对方法学进行验证.结果 斑蝥黄和β-阿朴-8'-胡萝卜素酸乙酯的检测限分别为1、10 μg/kg,回收率在72.2% ~91.9%之间,RSD在4.6%~7.1%(n=5)之间.结论 本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可对禽蛋中斑蝥黄和β-阿朴-8'-胡萝卜.紊酸乙酯残留进行快速分析.
作者:杨梅;张姮婕;陈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饮用水中双酚A(BPA)、双酚F(BPF)及其9种氯化消毒副产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 500 ml饮用水样品经PLEXA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后,通过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分离,以乙腈-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四极杆串联质谱仪电喷雾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11种目标物质在给定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 >0.99),方法定量限(LOQ)为0.01~4.00 ng/L,加标回收率为78.8% ~99.6%,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2.2%.利用该方法分析40份实际饮用水样品,BPA、BPF和四氯双酚A(4Cl-BPA)3种目标物质在样品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5.0% (18/40)、40.0%(16/40)和32.5% (13/40),检出浓度分别为0.60~9.40、<LOQ~106.20和<LOQ~0.02 ng/L.结论 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和重复性,适合饮用水样品中BPA、BPF及其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测定.
作者:郑赛;杨蕴嘉;张昕;牛宇敏;王彬;邵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可靠的预处理方法,应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检测猪肉、猪肝中β-受体激动剂.方法 动物组织经过β-葡萄糖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酶解,酶解液用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Waters BEHC18柱(2.1 mm×100 mm,1.7lμm),梯度洗脱进行HPLC-MS/MS检测,试验中对固相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两种β-受体激动剂在0.5 ~10.0 μg/L范围内响应值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采用MCX和SCX两种固相萃取柱净化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1.4% ~121.0%和97.0% ~113.4%.沙丁胺醇和莱克多巴胺的检出限分别为0.13、0.14 μg/kg,在不同基质浓度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5.9%~16.2%和6.4%~20.2%.结论 采用优化后的固相萃取方法通过HPLC-MS/MS检测,精密度和回收率较为理想,可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检测.
作者:张瑞雨;梁孟军;赵丽;梁志坚;马晓年;荣国琼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改进保健食品中红景天苷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方法 用不同溶剂稀释对照品及提取样品,以HPLC法测定红景天苷含量,选择佳溶剂,优化色谱条件,并作方法学论证.结果 以50%甲醇作为对照品的稀释溶液和样品的提取溶剂,红景天苷在1.305 ~ 130.5μg/ml的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y=7.377395×10-5x +0.1873961(r =0.999 9),低检出浓度为0.015 nmg/g;平均回收率为92.1% ~98.4%,RSD为1.98% ~3.26%.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定量准确可靠.
作者:谭莹;倪竹南;胡争艳;张晶;王志园;汤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乳制品中高氯酸盐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1%乙酸-乙腈溶液(1∶2,V/V)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在IC-PakTM Anion HR色谱柱(4.6 mm×75 mm,6μm)上,以乙腈-乙酸铵溶液(60∶40,V/V)作为流动相,等度分离.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 高氯酸盐在0.1 ~1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牛奶和奶粉的定量限分别为1.0和3.0 μg/kg;在三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范围在87.6% ~ 12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2.0% ~ 10.0%.结论 本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乳制品中高氯酸盐的分析测定,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吴映璇;林峰;谢敏玲;姚仰勋;蓝草;陈思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一起餐饮服务单位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导致被罚款百万元的案件分析,探讨《食品安全法》在执行中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和局限性.方法 对案件调查处理过程和法院判决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和讨论案情.结果 《食品安全法》在执行中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逐步完善.结论 《食品安全法》亟需完善,特别是关于餐饮服务单位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处罚的相关条款,同时需要更新食源性疾病诊断相关原则和标准.
作者:孙健;张强;张新东;郭永乐;姜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国3岁以上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家庭年收入等人群的碳酸饮料消费状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上海、广东、黑龙江、山东、湖北、江西、贵州、甘肃9个省(市),在9省(市)中各抽取1个城市的1个区和1个县3岁以上常住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16 775人.利用非连续3d24h回顾方法和过去1个月食物频率法收集调查对象碳酸饮料的消费状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人群碳酸饮料消费的各类相关因素.结果 我国9省(市)3岁以上人群碳酸饮料饮用率为24.2% (3 651/15 056),平均消费量为13.8 ml/d,其中,饮用碳酸饮料的人群平均消费量为172.9 mL/d.男性(16.9 mL/d)高于女性(13.8 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20.3 ml/d)高于农村(7.8 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17岁年龄组人群的消费量高为28.6 mL/d,6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低为2.7 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我国人群碳酸饮料消费量与年龄、性别、城乡、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相关.
作者:刘飒娜;李建文;王彝白纳;刘玉洁;刘兆平;刘爱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郑州市熟肉制品中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污染状况,为熟肉制品储存过程中产气荚膜梭菌的安全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按照GB 4789.1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检验》中的方法分别对11种不同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合VITEK鉴定法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法进一步验证.结果 259份样品中,产气荚膜梭菌检出份数为38份,总检出率14.7%,不同样品的检出率范围为0.0%~33.3%,其中盐焗鸡样品检出率高为33.3% (7/21),卤半片鸭和卤鸡肝样品未检出.烧鸡、烤鸡和卤鸡腿样品的产气荚膜梭菌菌落总数均超过5.0log10CFU/g,其他样品的菌落总数均在4log10~5 log10CFU/g之间.结论 郑州市熟肉制品中的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现象较严重,烧鸡、烤鸡和卤鸡腿的菌落总数较高,有引起食物中毒的可能.
作者:王小慧;魏法山;赵莉君;牛会敏;李苗云;柳艳霞;赵改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食品接触材料所迁移出的非有意添加物(non intentionally added substance,NIAS)作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而日益受到关注.由于这些NIAS来源复杂且相当数量是未知,给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评估和监管带来很大的挑战.基于毒理学关注阈值(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TTC)方法,结合Cramer决策树方法、化学和生物分析技术的使用,可建立一个针对食品接触材料中NIAS的快速筛查和安全评价模型,对缺乏完整毒理学数据且暴露量较低的化学物质进行风险评估.选择Cramer Ⅲ所对应的1.5 μg/kg BW作为NIAS通用安全暴露阈值,通过分步评估手段,可以得出所迁移未知物质是否需要予以安全关注,重点对食品接触材料迁移高于该TTC的物质进行进一步的确证和风险评估,实现对食品接触材料中高关注物的安全评价从基于检测限模式向TTC安全阈值模式的转变,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动物试验,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有利于加快食品接触材料中低暴露量化学物质的风险评估和提升产品安全管理效能.
作者:钟怀宁;陈俊骐;冯婕莉;隋海霞;杨岳平;胡长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番茄红素对持续酒精摄入所致的酒精性肝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100只健康成年SPF级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番茄红素组,每组20只.低、中、高剂量番茄红素组小鼠经口灌胃浓度分别为0.33、0.67和2.00 g/L的番茄红素玉米油混悬液,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玉米油,容量为0.2 mL/10 g,1次/d,连续30 d.第31 d始,给予上述试剂3h后,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其余4组灌胃56.白酒0.12 ml/10 g;1次/d,连续8d.末次灌胃、禁食16 h后,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蛋白质羰基,肝脏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同时计算死亡率、累积存活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TG、ALT、AST、蛋白质羰基和肝脏中MDA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番茄红素组小鼠死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时间延长;同时,肝脏中SOD、GSH-Px含量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中TG、ALT、AST、蛋白质羰基和肝脏中MDA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随着番茄红素灌胃剂量升高,小鼠血清中TG、ALT、AST、蛋白质羧基和肝脏中MD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SOD、GSH-Px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 番茄红素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作者:孙青;姜迎;高源;赫军;吴海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不同植物油、油炸时间及油炸温度对油炸面制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期确定合适的油炸面制品加工条件.方法 选取棕榈油、大豆油、葵花籽油和氢化棕榈油4种植物油作为面制品的油炸用油,利用酸水解法提取油炸面制品中的油脂.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在不同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条件下反-9-十八碳一烯酸、反-11-十八碳一烯酸和反-9,12-十八碳二烯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在较低温度下(160℃),棕榈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油炸面制品中均未检出反式脂肪酸,氢化棕榈油油炸面制品的含油量和反式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3种油脂,而棕桐油的各项指标较优;油炸时间的延长和油炸温度的升高均会提高面制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且油炸温度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棕桐油较适合作为煎炸油;选择合适的煎炸用油、降低煎炸油的油炸温度、减少油炸时间对于面制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生成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何天宇;刘春英;康丹;何计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云南省学生餐中细菌污染,同时比较不同食品类别的污染情况.方法 依托《2014年云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对2014年云南省16个地州学生餐进行了卫生指标菌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并用SPSS 19.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810份样品中卫生指标菌不合格率为22.96%(186/810),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17.53%(142/810),其中学生早餐阳性菌检出率(21.50%,63/293)和学生午餐阳性菌检出率(15.28%,79/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98份样品检测蜡样芽胞杆菌,其检出率为15.47%(108/698),其中米面制品高(20.48%,51/249),其次为盒饭(13.38%,57/426);沙门菌检出率为0.49%(4/810),其中盒饭高(0.70%,3/430),其次为米面制品(0.40%,1/249);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09%(25/810),其中蛋与蛋制品高(4.55%,1/22),其次为米面制品(3.61%,9/249)、盒饭(3.49%,15/43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0.62% (5/810),其中米面制品高(0.80%,2/249),其次为盒饭(0.70%,3/43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未检出.学生餐样品均为散装食品.从采样地点看,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金黄色葡萄球菌,4个季度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省学生餐细菌性污染严重,考虑到食用人群的特殊性,食物的即食性,原料来源不可控,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应进一步加强相关食品的卫生监测及监管.
作者:杨庆文;杨萍;杨祖顺;高菊美;董坚;许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全面了解广东省市售水产品中铅镉含量水平,为进一步开展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样本量,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和顺德区分别采集60份样品,按GB 5009.1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5-2003《食品中镉的测定》分别对铅、镉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法和重金属污染指数(MPI)法进行评价.结果 2010-2014年共采集市售水产品样品1 326份,铅含量均值为0.040 mg/kg,超标率为0.15%(2/1 326),镉含量均值为0.178 mg/kg,超标率为5.35%(71/1 326).5年间水产品中铅超标率变化不大.然而,镉的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水产品种类看,镉超标率高低依次为蟹类>贝类>虾类>海水鱼,淡水鱼中镉含量未超标.除贝类和蟹类中的镉外,其余水产品铅镉Pi值均属于背景值范围.从MPI看,污染顺序则为蟹类>贝类>海水鱼>虾类>淡水鱼.结论 通过连续5年的系统性调查,广东省市售水产品中铅、镉含量总体不高,单项污染指数值大部分处于正常背景值范围.但发现蟹类中镉有一定的超标情况,需加强蟹类高消费人群监测.
作者:梁辉;周少君;戴光伟;黄伟雄;闻剑;龙朝阳;邓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北京市市售贝类(牡蛎、贻贝、扇贝、文蛤、毛蚶)、蔬菜(苗菜、生菜)、浆果(草莓、蓝莓)、即食海产品(三文鱼、即食虾)进行诺如病毒检测.方法 贝类、蔬菜、浆果类样品参照ISO/TS 15216-1方法进行前处理,虾类检测参照贝类、三文鱼参照蔬菜的方法并进行改良.病毒RNA提取参照罗氏High pure viral RNA Kit试剂盒方法对样品前处理后的提取液进行提取.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实时荧光RT-PCR)的检测使用罗氏LightMix(R) noroviurus GⅠ-GⅡ于Lightcycler(R) 480 Ⅱ进行检测,并进行GⅠ-GⅡ分型.诺如病毒阳性样品,参照SN/T2626-2010《国境口岸诺如病毒检测方法》,使用JV12、JV13进行扩增,将获得的DNA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并分型.结果 经罗氏试剂盒检测贝类食品478份(40份阳性)、蔬菜62份(1份阳性)、浆果84份(0份阳性)和即食海产品51份(1份阳性).有42份为GⅠ-GⅡ,其中37份为GⅡ型,4份为GⅠ型.在42份阳性样品中,有29份GⅡ型阳性样品对RNA聚合酶区域扩增成功,通过序列分析,27份为GⅡ.17,1份为GⅡ.12,1份为Hawaii.calicivirus.结论 通过对北京市市售食品样品中诺如病毒检测发现,贝类食品呈现较明显的季节分布,在冬季检出率较高,贝类食品是诺如病毒污染率高的食品.
作者:骆海朋;高飞;于海瑶;仝伟健;任秀;余文;崔生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部分食品甲醛残留情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政府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全市12个区的餐饮企业、农贸市场、超级市场、批发点4类采样场所,于不同时间采集1 416份样品进行甲醛项目检测.结果 1 416份样品甲醛检测值范围为2.0 ~4 500.0 mg/kg,甲醛含量大于100 mg/kg占总样品数的13.21%(187/1 416),其中禽类副产品甲醛含量大于100 mg/kg比例为32.63%(31/95)、畜类副产品甲醛含量大于100 mg/kg比例为31.54%(94/298)、鱼类产品(银鱼、九肚鱼、鱼皮)甲醛含量大于100 mg/kg比例为30.85%(29/94)、甲壳类产品(虾仁)甲醛含量大于100 mg/kg比例为19.35% (24/124);农贸市场与批发点来源样品甲醛含量大于100 mg/kg比例高于超市与餐饮环节;9~11月采集的样品甲醛含量大于100 mg/kg比例高于其他月份,2012-2013年采集的样品甲醛含量大于100 mg/kg比例高于其他年份.结论 广州市甲醛残留量较高的食品主要为畜类副产品的牛百叶、牛心顶,禽类副产品的鹅肠、鸭肠,甲壳类产品的虾仁,鱼类产品的银鱼、九肚鱼、鱼皮等,甲醛残留情况较严重的月份为每年的9~11月,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防范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余超;何洁仪;刘于飞;梁伯衡;张维蔚;林晓华;李迎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查明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同时对致病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发病时间和用餐时间结合病例临床特征分析查找可疑餐次,采集可疑食物和病例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食物及病例阳性标本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同源性分析,同时对致病菌做耐药分析.结果 共确认81例病例,症状主要为发热≥38℃(100.00%,81/81)、腹痛(97.53%,79/81)、腹泻≥3次(100.00%,81/81)、呕吐(69.14%,56/81)等,食用被鸡蛋壳污染的蛋炒饭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厨师在制作蛋炒饭时,附有肠炎沙门菌的鸡蛋壳没有清洗干净,炒饭是将蛋液浇到米饭上,加热不彻底,后导致肠炎沙门菌污染蛋炒饭.病例粪便检测为肠炎沙门菌阳性,和食物蛋炒饭中分离的肠炎沙门菌PFGE图谱完全一致,且与生鸡蛋壳涂抹样品中分离的肠炎沙门菌相似度达96%.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TMP/SMZ)等对肠炎沙门菌具有较好的药物敏感性,萘啶酸耐药性强.结论 食用被肠沙门菌污染的蛋炒饭是导致本次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餐饮机构厨师的监督管理,规范卫生操作流程,提高卫生安全意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作者:彭立昌;马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烟台市居民饮料及白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含量检测分析,计算烟台市居民膳食暴露风险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在烟台市采集饮料和白酒样品共385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饮料及白酒中DBP和DEHP的含量.利用饮料及白酒中DBP和DEHP的平均含量,结合居民平均食物消费量,计算烟台市居民经饮料和白酒摄入的DBP和DEHP水平,并分别与DBP和DEHP的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DI)进行比较,初步评估烟台市居民经饮料及白酒摄入的DBP和DEHP的健康风险.结果 饮料及白酒中DBP和DEHP含量范围分别为未检出(ND) ~4.106和ND~3.285 mg/kg.烟台市居民饮料和白酒中DBP和DEHP暴露量分别为0.038和0.031 μg/kg BW,远远低于健康指导值.结论 烟台市居民经饮料及白酒摄入DBP和DEHP的健康风险较低.
作者:王朝霞;董桂贤;宫春波;董峰光;孙月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国内外蜂蜜标准,完善我国蜂蜜安全标准.方法 采取资料分析法与数据分析法,通过对比国内外蜂蜜标准,并结合样品检测数据,对我国现行蜂蜜安全标准中的重点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我国蜂蜜安全标准在主要内容和指标设定上与国外标准基本一致,个别指标和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结论 建议我国蜂蜜安全标准根据实际检测数据进一步完善水分和指示菌等部分指标.
作者:张婧;王家祺;陈潇;邵懿;闫琳;王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航空食品是指供航空旅客及机组人员在民用航空器上食用的食品,一般是在烹制完成后储存一段时间再食用,因此航空食品在微生物控制等方面与一般普通食品有所差异.本文对我国首部国家标准GB 3164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航空食品卫生规范》和国际组织航空食品法规标准中有关微生物风险卫生控制措施等要求进行了梳理、对比和分析,探讨了航空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措施,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标准实施和未来修订提供参考.
作者:刘奂辰;周毓瑾;樊永祥;毛雪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第25届食品法典油脂委员会(CCFO)会议于2017年2月27日至3月3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会议由马来西亚卫生部食品质量与安全高级主管Noraini Mohd Othman女士主持.来自41个成员国、1个成员组织、7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此届会议.中国派出了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共5名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樊永祥研究员担任团长.
作者:张霁月;黄丽萍;沈伟健;彭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食品行业协会(或贸易协会)就有关立法草案的实际和商业影响向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机制,促进良好规制规范,帮助政府保护公共利益,并推动更广泛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一、政府、企业及其共同目标政府的根本职责是保障广泛的社会目标、保护公共利益,和支持经济增长与发展.企业的根本功能是通过产品和服务创造价值,保证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安全并适应消费者需求.满足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要求以保护消费者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关切.食品安全事件的解决成本高昂(例如产品召回),也会重创品牌和企业.
作者:张蓉;徐战菊;樊永祥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