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基于全基因组序列,对2株食源性产CTX-M-55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和毒力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大肠埃希菌食品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设计产ESBLs基因引物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筛选出2株产CTX-M-55型ESBLs大肠埃希菌(编号为EC001和EC00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序列型(ST)、质粒复制子类型、血清型、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识别.结果 2株大肠埃希菌均为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双重耐药ESBLs菌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株菌的血清型均为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O119∶ H8,ST型分别为ST21(EC001)和ST342(EC002),EC001菌株含有IncFⅡ、IncX1、IncY、Col156和IncI2 5个不相容群质粒,EC002菌株含有IncFⅡ和IncX1 2个不相容群质粒,2株菌株染色体中均携带blaCTx.w55和blaTEM-1412种ESBLs基因.此外,EC001菌株还携带sul2/3、tet(A)/(B)、dfrA12、strA/B、aph(3')-Ⅱa、cml/cmlA1 、floR和oqxA/B耐药相关基因,其染色体喹诺酮耐药决定区gyrA基因存在2个突变位点(S83L,D87H)、parC基因存在1个突变位点(S80I),多粘菌素耐药相关基因pmrE基因存在3个突变位点(D73Y,M185T,S225T);而EC002菌株携带fosA和qnrS1耐药相关基因.2株菌均携带致黏附与脱落(A/E)损伤的肠细胞脱落位点(LEE)毒力岛基因esc、esp、eaeA和tir,且EC001菌株还携带增强菌株在血清中存活能力的iss基因.结论 对2株食源性产CTX-M-55型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及耐药和毒力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其结果可为后续开展大肠埃希菌耐药和毒力表型预测、指导食用畜禽养殖过程中抗生素合理使用及耐药菌株防控提供依据.
作者:王伟;胡豫杰;徐进;彭子欣;李孟寒;闫韶飞;甘辛;董银苹;白瑶;李凤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recA基因序列分析对云南省两起酵米面食物中毒案例中伯克霍尔德菌属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方法 对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伯克霍尔德菌属的4株分离菌株和1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标准株(CICC 10574),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recA基因片段、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伯克霍尔德菌属中73个种的对应片段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比较分析伯克霍尔德菌属中73个种的recA基因的亲缘关系,recA基因可以准确地区分鉴定伯克霍尔德菌属中包括食物中毒案例中4个分离株的不同的种,特别是在区分唐菖蒲伯克霍尔德种内不同致病亚种时有参考价值.结论 recA基因序列分析将酵米面食物中毒分离株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而且食物中毒案例中的4个分离株和植物病原菌及环境分离株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的基因序列不同,具有独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建议鉴定结果采用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变种(Burkholderia gladioli pv.cocovenenans).
作者:黄庭轩;赵梦馨;周帼萍;许燕;杨祖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有效提取和净化调味油中罗丹明B的两种前处理方法,为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UPLC-FLR)法的准确定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第一种方法用酸化乙腈提取,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SPE)柱净化;第二种方法用含20%丙酮的正己烷提取,中性氧化铝SPE柱净化.两种方法的净化液吹至近干,用50%甲醇-水复溶,滤膜过滤后用UPLC-FLR测定.结果 两种方法中罗丹明B在5.0、50.0、200.0 μg/kg三个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分别在82.8% ~ 101.9%、80.9% ~ 93.6%之间,相应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在1.5% ~2.9%(n=6)、1.0%~2.1%(n=6)之间.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满足调味油中罗丹明B的测定,第一种方法在5.0、50.0 μg/kg加标水平的回收率均优于第二种方法,且无需大容量SPE柱;高浓度(200.0μg/kg)加标水平的回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段鹤君;丁晓静;赵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鱼肉中3种汞形态的超声辅助酸提取-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C-ICP-MS)测定法.方法 样品采用超声辅助酸提取,考察了不同浓度盐酸的提取效率,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条件.结果 测定了鱼肉中3种汞形态,相对标准偏差值(n=7)<5%,加标回收率在82%~99%之间,方法检出限<6.2 μg/kg.结论 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灵敏、简单稳定,适用于鱼肉中痕量汞形态的分析.
作者:张珂;高舸;张钦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Supelco ENVI-Carb柱净化双壳类水产品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检测双壳类水产品中的PSP,为水产品中的PSP检测提供方法依据.方法 选用色谱柱TSK-GEL Amide-80(2.0 mm×250 mm,5μm),以2 mmol/L甲酸铵-50 mmol/L甲酸水和95%乙腈水(含2 mmol/L甲酸铵-50 mmol/L甲酸)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样品用1%乙酸溶液进行提取,上清液加入氨水后(pH=4.0)经Supelco ENVI-Carb柱净化,将洗脱液抽干收集,上机测定.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 PSP的线性范围为8.1~705.0 μg/kg,检出限为10 ~ 35 μg/kg,回收率在47.0% ~91.3%之间.结论 本方法提取效果好、基质效应小,适用于双壳类水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痕量检测.
作者:岳亚军;张律;曾丽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优化前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仪器参数,建立QuEChERS结合GC-MS/MS法同时测定4种水果中4-氯苯氧乙酸、2,4-二氯苯氧乙酸、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苹果、橘子、香蕉、葡萄样品经二氯甲烷提取,加入三氟化硼甲醇溶液后选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C18进行净化,加温衍生后,采用GC-MS/MS法对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采用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10.00~1 000 μg/L浓度之间线性良好(r≥0.999),在10.0 ~200 μg/kg添加水平下,方法的回收率在63.4%~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480% ~ 14.8%之间.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结合GC-MS/MS法能满足水果中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检测分析要求.
作者:薛荣旋;黄诚;刘国平;欧阳珮珮;卢丽明;林胜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密胺餐具中三聚氰胺和甲醛迁移量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方法 在上海的企业和消费市场采集密胺餐具共40份,采用红外光谱法进行材料鉴别,依照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和GB 3160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进行迁移试验,测定三聚氰胺和甲醛迁移量.结果 密胺餐具存在材质未标识、标识不清或标识有误的现象;脲醛树脂中三聚氰胺和甲醛的迁移量均高于密胺树脂,且迁出量与温度呈正相关.结论 脲醛树脂应用于餐具存在风险,国家标准中有必要增加密胺材质鉴定检测方法.
作者:王蓉佳;张芳芳;刘小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实现转基因鲑鱼AquAdvantage的标识管理,建立其品系特异性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转基因鲑鱼的品系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转基因鲑鱼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的转基因鲑鱼实时荧光PCR方法特异性强,在600 000~60拷贝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3.2194x+ 40.805,R2=0.997,检测限为60拷贝,检测重复性良好.结论 建立的品系特异性实时荧光PCR方法可应用于转基因鲑鱼AquAdvantage的鉴定.
作者:刘二龙;卢丽;吕英姿;蒋湘;李立霞;李嘉琪;杜雅萍;郑高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测定中草药类保健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分散固相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方法 样品经含0.5%甲酸的乙腈超声提取,上清液经含无水硫酸镁、N-丙基乙二胺(PSA)、C18的分散固相萃取管(d-SPE)净化后,采用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步骤,用氯仿萃取、浓缩目标化合物.结果 在优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05 ~ 1.00 μg/ml,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以上,检出限(LOD)为0.3~3.0μg/kg,29种有机磷农药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0.3% ~ 107.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10%.结论 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萃取效率高等特点,可用于中草药类保健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
作者:马妍;陈頔;陈曦;刘婷婷;李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和科学化.食品安全治理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共治理念将始终贯穿在与食品相关的各社会主体工作思路中.只有不断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强化企业自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和监督,构建起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才能终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作者:符艳;徐艳钢;唐旭平;陈卫东;钱太高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新乡市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生乳中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卢-内酰胺酶的基线数据,为生乳安全性风险评估及国家标准更新提供资料.方法 以新乡市3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A、B、C场)为观测基地,2016年5月-2017年4月每月采集2家生乳样品各29份和1份混合样品.分别按照GB 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和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测定菌落总数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胶体金法测卢-内酰胺酶残留.结果 3家奶牛养殖场单份样品菌落总数的中位数分别为13 000、4 450、130 000 CFU/ml,明显低于GB 1930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中的限量(2×106 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家奶牛养殖场的菌落总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奶牛养殖场单份样品的菌落总数与混合样品比较,仅B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月菌落总数较高.3家奶牛养殖场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1% (4/360)、16.7%(30/180)和0.0%(0/180),计数结果为50 ~ 42 000 CFU/ml.3家奶牛养殖场的所有样品中均检出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6.1%~10.6%.结论 GB 19301-2010生乳菌落总数限量远高于新乡市实际情况,建议修订标准;个别奶牛养殖场生乳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需加强监管;筛查出的β-内酰胺酶需进一步鉴定其来源,同时要加强对卢-内酰胺酶检测方法的研究.
作者:马建敏;史晓娟;邱正勇;魏红霞;王伟丽;栾旭波;李家珂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监测北京市市售贻贝中诺如病毒(NoV)的污染率及污染浓度,为贝类样品中诺如病毒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解剖并分离贻贝的内脏团,将内脏团研磨至均质,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振荡60 min,提取病毒颗粒.提取病毒RNA,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诺如病毒,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共检测293份贻贝样品,总阳性率为9.22% (27/293),其中诺如病毒基因组Ⅰ(GGⅠ)占阳性样品数的37.04%(10/27),基因组Ⅱ(GGⅡ)占阳性样品数的62.96%(17/27),未检测到同时携带GGⅠ和GGⅡ的样品.阳性样品中诺如病毒浓度范围在6.20×103~3.15×105基因拷贝/g(内脏)之间.结论 北京市市售贻贝中存在诺如病毒污染.
作者:王佳慧;邹文玮;李楠;江涛;韩春卉;张宏元;张靖;胡静;李凤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掌握2004-2012年北京出入境口岸食品和饲料中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方法 对65株分离自2004-2012年北京出入境口岸食品及饲料中的沙门菌以及13株中国医学细菌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MCC)的参比菌株,共78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鉴定.结果 65株沙门菌分离株中有4株沙门菌未能鉴定血清群,其他61株沙门菌分属于9个群,38个血清型,其中B群和C1群较多,分别占29.2%(19/65)和26.2% (17/65).分离出7株阿贡纳沙门菌,占分离株的10.8% (7/65);2株肠炎沙门菌,占分离株的3.1%(2/65).本实验室首次分离出1株斯特拉福德沙门菌.结论 北京出入境口岸食品及饲料中的沙门菌血清群及血清型众多且分布广泛,开展沙门菌血清型监测,为预防北京市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莉;韩笑;王紫薇;汪琦;赵晓娟;陈鑫;杨丽莉;魏咏新;曾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食物中毒沙门菌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结合耐药表型,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及耐药关系,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分离自2011-2016年石家庄市食物中毒食品或标本的40株沙门菌进行药敏检测,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运用BioNumeries软件分析菌株之间的流行病学关系.结果 40株食源性沙门菌经Xba Ⅰ酶切可分为11种带型,药敏结果呈现多重耐药趋势.结论 石家庄市食源性沙门菌呈高度散发、多重耐药的特点,特别是优势血清型肠炎沙门菌耐药性较明显,提示应加强沙门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牛莉娅;秦丽云;徐保红;王燕;杨新英;孙殿兴;郭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我国贫困地区推行6~24月龄婴幼儿辅食营养包干顸项目的下一步研究提出建议.方法 分析了国内外科学界采用试验流行病学等方法致力于婴幼儿辅食营养补充品的干预研究,将国内外辅食营养包营养素含量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的推荐摄入量进行了比较.结果 我国制定了含有蛋白质、钙、铁、锌以及维生素A、D、B1、B2的营养包,含量接近WHO/FAO推荐值,并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的贫困地区.结论 我国的营养干预项目对婴幼儿营养状况具有改善效果,但需使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验证和拓展项目科学性和应用性.
作者:徐娇;霍军生;孙静;黄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制汞、砷质量控制样品,对承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方法 采用直接测汞(DMA)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分别测定广东省采集的16种海鱼肌肉中汞和砷含量,确定以深海网箱养殖的单条大型鞍带石斑鱼为原料,然后经选取肌肉、干燥、脱脂、粉碎等步骤制咸鱼肉粉样品.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样品均匀性和t检验检查稳定性.结果 所制备鱼肉粉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均良好.采用该样品对193个实验室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检测总汞和总砷满意率分别为81.1%和80.2%,其中采用DMA测定总汞和ICP-MS测定总砷的满意率高.结论 该鱼肉粉样品可作为质量控制样品应用于实验室检测汞、砷能力验证.本研究可为海产食品基质标准物质的研制以及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罗建波;王晶;黄伟雄;陈文胜;胡曙光;苏祖俭;谭慧嘉;梁旭霞;梁春穗;范建彬;黄泓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婴儿配方粉干法加工过程中肠杆菌科和克罗诺杆菌属的分布,掌握终产品中克罗诺杆菌属的污染途径.方法 对4家企业的产品相关样品(原辅料、中间产品和终产品)和环境进行监测,选择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对肠杆菌科和克罗诺杆菌属进行检验,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克罗诺杆菌属溯源研究.结果 地面、空调回风口和使用后的清洁工具中肠杆菌科检出率较高,均在20%左右.产品相关样品、清洁作业区环境相关样品中克罗诺杆菌属检出率分别为2.56%(12/468)和0.27% (6/2 185),22株分离株共有13种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带型,每个企业的指纹图谱各不相同,其中有四组分离株分别具有同源性.终产品中克罗诺杆菌属的污染主要来自原辅料,其次为环境中定植的菌株.结论 该研究对掌握婴儿配方粉加工企业肠杆菌科和克罗诺杆菌属的污染分布及终产品中克罗诺杆菌属的可能污染源,制定加工过程的卫生控制措施,确保终产品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裴晓燕;李莹;遇晓杰;闫军;李宁;刘秀梅;杨大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查明S饭店群体性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找出可疑食物,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对病例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病例对照研究,并采集病例粪便标本、剩余食物样品等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暴发病例162例,罹患率22.2%(162/730),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100%,162/162)、腹痛(96.3%,156/162)、乏力(77.2%,125/162)、恶心(68.5%,111/162)、呕吐(53.1%,86/162),平均潜伏期为12 h,病例对照结果显示扇贝(OR=1.74,95%CI=1.00 ~3.02)和牛仔骨(OR =2.87,95%CI=1.38 ~5.99)为可疑危险因素,34份粪便标本、1份甲鱼切块和1份砧板上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本次事件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宴席食物导致群体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交叉污染和食品未加工熟透很可能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建议餐饮机构要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自我监管,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作者:楼永锦;李平;黄文忠;周燕珍;王平平;郑盼;康文雪;吴红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枸杞中的农药残留水平,并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累积暴露风险进行评估,为是否需要制定枸杞中大残留限量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40份不同来源不同产地的枸杞样品,对332种农药残留进行测定,其中包括1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采用危害指数(HI)法对通过枸杞摄入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产生的急性和慢性累积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通过方法学验证得出此方法适用于枸杞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测定.结果显示4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检出率均高于25%,分别为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和氯氟氰菊酯.采用HI法进行累积暴露评估,得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急性和慢性危害指数分别为0.497和0.016.结论 枸杞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累积摄入风险虽然较小,但由于其检出率较高,应持续保持对样品的监控,并考虑制定相应的大残留限量值.
作者:王莹;金红宇;隋海霞;张磊;马双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浙江省水产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安全性指标设置情况,分析备案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对策,提高企业食品安全标准化水平.方法 从2009年6月至2015年12月,已在浙江省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水产品企业标准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每年抽取50份标准文本(2009年抽取25份),共325份做质量评估.结果 2009年6月至2015年12月,浙江省累计接收企业标准备案材料24 839份,水产品企业标准共6 210份(占25.00%),其中舟山市、宁波市、温州市和台州市占浙江省的61.13% (3 796/6 210).安全性指标设置的质量评估发现,致病菌限量的符合率总体上较污染物限量高.污染物限量的设置中,铅限量符合率为83.69%(272/325);无机砷和甲基汞限量符合率均>95.00%;镉限量的符合率为79.69%(259/325).不同生产工艺的水产品企业标准备安全性指标的符合率除苯并[a]芘外,其余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机砷、N-二甲基亚硝胺和多氯联苯指标的即食水产品符合率高,铅、甲基汞、铬、N-二甲基亚硝胺和多氯联苯指标中低的为预制水产品和其他水产品及制品.结论 针对浙江省水产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食品安全和标准化意识,加强标准业务培训,提高企业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掌握程度.
作者:王衡;顾仲朝;吴媛;陈忠伟;蒋贤根;严中光;庄苗;林香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我国食品包装用粘合剂的实际生产和使用情况,了解粘合剂的安全性风险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为我国粘合剂安全性管理提出建议.方法 选取典型企业,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食品包装用粘合剂生产、使用情况开展调查,分析我国食品包装用粘合剂安全风险;同时收集国外粘合剂管理情况,分析其他国家粘合剂管理模式.结果 目前我国批准用于粘合剂的物质难以满足行业需要;不同种类的粘合剂中风险物质差异较大,且部分粘合剂生产和使用企业安全性管理意识不高,很多企业缺乏相应的安全性管理措施,使得食品包装用粘合剂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结论 建议尽快完善粘合剂管理体系,建立粘合剂单体物质名单,针对不同种类的粘合剂分别设置安全指标,同时参考其他国家相关规定引入信息传递机制及功能阻隔层等安全管理措施.
作者:张泓;朱蕾;张俭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第40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大会于2017年7月17日至7月22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中国派出了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农业部、食药总局、国家质检总局、香港食环署和澳门民署的22名代表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的金发忠副局长任代表团团长.
作者:田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第69次世界贸易组织/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定(WTO/SPS)委员会例会于2017年7月11~14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商务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和驻WTO代表团的12名代表组团参加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主要参与了委员会正式会议和非正式会议,以及区域化主题研讨会、联合国粮农组织(FAO)/WTO贸易和食品标准专题会、标准和贸易发展设施(STDF)专题会.期间中国代表团还与加拿大、以色列、欧盟、越南、美国、印度、日本、印尼、韩国等WTO成员就SPS有关问题进行了会议磋商.
作者:陈潇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