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
  • 国际刊号:1004-8456
  • 国内刊号:11-3156/R
  • 影响因子:1.17
  • 创刊:198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450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2003~2004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5~2006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7年6期文献
  • 玉米及其制品和小麦及其制品中白僵菌素和恩镰孢菌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了玉米及其制品和小麦及其制品中白僵菌素(beauvericin,BEA)、恩镰孢菌素A(enniatin A,ENA)、恩镶孢菌素A1(enniatin A1,ENA1)、恩镰孢菌素B(enniatin B,ENB)和恩镰孢菌素B1(enniatin B1,ENB1)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水(85∶15,V/V)提取、室温静置、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以2 mmol/L乙酸铵水-乙腈作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结果 该方法对玉米及其制品和小麦及其制品中BEA和4种恩镰孢菌素(ENNs)的检出限范围分别为0.01~0.12和0.02 ~0.21 μg/kg,定量限范围分别为0.02~0.44和0.05 ~0.68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1.6% ~149.7%和100.5%~128.2%,基质抑制或增强效应分别为88.0%~101.5%和55.8%~106.5%,且BEA和4种ENNs在所测基质中线性关系和精密度良好,相关系数均>0.99,相对标准偏差均<15%.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玉米及其制品和小麦及其制品中BEA和4种ENNs的测定.

    作者:韩小敏;徐文静;赵熙;张宏元;张靖;李凤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生牛乳中乳铁蛋白的蛋白质芯片检测平台的评价研究

    目的 对本研究前期建立的用于乳铁蛋白的蛋白质芯片检测平台进行评价.方法 使用3份生牛乳样品,批内重复8次检测,计算批内精密度;另对3份生牛乳分别重复8个批次检测,计算批间精密度.对高浓度标准品稀释3个浓度后,进行稀释回收率试验;另对3个浓度基础液分别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取10份生牛乳样品,分别用蛋白质芯片检测平台与商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 用于生牛乳中乳铁蛋白的蛋白质芯片检测平台的批内精密度在9.79% ~ 15.90%之间,批间精密度在11.63%~23.38%之间;稀释回收率在79.8% ~ 129.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105.7% ~ 133.9%之间;经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r=0.825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2,P<0.05),配对比较t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2,P>0.0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用于乳铁蛋白的蛋白质芯片检测平台能够满足实验室检测需要,尚有操作偏倚需进一步优化.

    作者:殷继永;霍军生;马欣欣;孙静;黄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建立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烘焙食品中来源于鸡蛋的3种主要致敏蛋白

    目的 建立用于测定烘培食品中来源于鸡蛋的3种主要致敏蛋白溶菌酶、卵转铁蛋白、卵白蛋白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 筛选溶菌酶、卵转铁蛋白、卵白蛋白的特异水解肽段,合成特异肽段及其同位素标记肽段,样品用200 mmol/L Tris-HCl(pH=8.0)匀浆提取2~3次,提取液与胰蛋白酶混匀(胰蛋白酶与蛋白质的质量比为1:50),37℃振摇酶解12h,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MRM),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 9条特异水解肽段标准溶液在1~100 n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5,烘培食品中3种致敏蛋白的定量限为0.4~ 10.0 μg/g,回收率在65.0%~108.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 15.0%.结论 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高,适用于烘培食品中来源于鸡蛋的3种致敏蛋白的检测.

    作者:齐开伦;杨奕;杨蕴嘉;邵兵;丁晓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04-2012年分离自北京口岸进出口食品的沙门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口岸进出口食品中分离沙门菌的耐药状况及耐药谱情况,分析耐药趋势,为制定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和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65株本实验室分离的沙门菌以及17株参比菌株,共82株沙门菌采用Kindy-Bauer(KB)法检测其对1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进行判断,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65株沙门菌分离株除对头孢吡肟、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全部敏感外,对其余11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氨苄西林耐药率高为16.9%(11/65),其次为哌拉西林(13.8%,9/65)、四环素(13.8%,9/65)、卡那霉素(9.2%,6/65)和链霉素(7.7%,5/65).在所有65株沙门菌分离株中,对1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共11株,占16.9%(11/65),对2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为l株,占1.5%(1/65),对3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株为7株,多重耐药率为10.8% (7/65).结论 北京口岸进出口食品中分离的沙门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作者:刘莉;韩笑;王紫薇;汪琦;赵晓娟;陈鑫;杨丽莉;魏咏新;曾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15年分离自中国大陆食品的1070株沙门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2015年食源性沙门菌的耐药状况及mcr-1基因在硫酸粘菌素(conlistin,CT)耐药菌株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 070株食源性沙门菌对10类16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196株CT耐药菌株中是否存在mcr-1基因.结果 71.9% (769/1 070)的沙门菌对受试的16种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萘啶酸(NAL)、四环素(TET)、氨苄西林(AMP)、氨苄西林/舒巴坦(SAM)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均在40%以上,未见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47.5% (508/1 070)的沙门菌同时耐受3类或3类以上抗生素,表现为多重耐药,同时耐受抗生素种类高为9类.共存在141种耐药谱,优势耐药谱型为NAL、AMP-SAM-NAL-CT和TET.196株CT耐药沙门菌检出1株携带mcr-1基因且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的菌株,该菌株为伦敦血清型,是所有测试菌株中唯一1株九重耐药株.部分省份沙门菌耐药率较高.生禽肉和生畜肉来源沙门菌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0.6% (349/433)和73.5%(283/385).结论 我国2015年食源性沙门菌整体耐药水平较高,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生禽畜肉是耐药沙门菌的主要来源,我国食源性沙门菌中存在携带mcr-1基因的严重耐药菌株,应引起关注.

    作者:胡豫杰;王伟;闫韶飞;甘辛;吕涵阳;刘畅;杨大进;李凤琴;徐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利用全基因组序列优化气单胞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方法

    目的 对气单胞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从限制性内切酶的选择和电泳条件设置上进行优化,减少片段共迁移,使片段在电泳中分布均匀且利于分析.方法 利用6个种的气单胞菌的全基因组数据,通过BioEdit软件对基因组序列进行677种酶的限制性片段分析,选择产生片段数量适宜的、有效片段比例高的酶作为备选酶.对片段长度取以10为底的对数作为自变量,以片段在泳道中的相对迁移距离作为应变量,计算片段长度-相对位置拟合公式,并模拟备选酶的电泳效果图.利用气单胞菌分离株对备选酶进行试验验证,确定PFGE分型方法,并用其对腹泻分离株进行分型应用.结果 经BioEdit分析,根据片段数量及有效片段比例,PmeⅠ、PacⅠ、SwaⅠ比XbaⅠ更适合于气单胞菌的分型.从PFGE模拟效果及分离株试验验证看,PacⅠ、PneⅠ的限制性片段的分布比XbaⅠ和SwaⅠ更均匀,片段重叠更少.终确定PmeⅠ、PacI分别为气单胞菌PFGE分型的首选酶和次选酶,脉冲场电流转换时间为2.16~63.8 s.16株腹泻分离株PFGE分型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为99.17%.结论 优化的PFGE方法使用PmeⅠ、PacⅠ作为气单胞菌PFGE分型的限制性内切酶,该方法产生的片段数量与分布都优于XbaⅠ,在腹泻分离株的分型中能获得良好的分辨率.此研究提供的优化程序可用于其他细菌PFGE方法的建立或优化.

    作者:陈洪友;陈敏;屠丽红;陈涌;张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直接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谷物及其制品中16种真菌毒素

    目的 建立谷物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类毒素、伏马菌素等16种真菌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 5g样品加入20 ml乙腈-水-甲酸(79∶20∶1,V/V)溶液提取,10 000r/min离心5 min后稀释,Cortecs C18色谱柱(100 mm×3.0 mm,1.6lm)分离,以乙腈-0.1%甲酸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四极杆串联质谱仪电喷雾模式检测,同位素稀释内标法定量.结果 16种真菌毒素在线性范围内(0.05 ~ 200 n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 >0.99,方法定量限为0.1~50 μg/kg,加标回收率为72.67%~126.9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5%~16.83%.应用本方法分析英国弗帕斯检测技术研究所(FAPAS)质控样品,测定结果均在标示范围内,方法准确度良好.结论 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和重复性,前处理方法简单,适用于常规实验室对谷物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满足日常真菌毒素监测工作的需要.

    作者:许娇娇;黄百芬;周健;项瑜芝;任一平;蔡增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阴离子交换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测定片剂类富硒保健品中4种形态硒

    目的 建立了阴离子交换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测定富硒保健品中硒酸根[Se(Ⅵ)]、亚硒酸根[Se(Ⅳ)]、硒代胱氨酸(SeCys2)和硒代蛋氨酸(SeMet)的方法.方法 采用HamiltonPRP-X100阴离子交换柱(250 mm×4.1 mm,10 μm),以40 mmol/L磷酸氢二铵(pH=6.0)为流动相,在12 min内可完全分离4种硒形态.结果 Se(Ⅳ)、Se(Ⅵ)、SeCys2和SeMet的检出限分别为0.85、1.07、0.91和1.73 μg/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0.999 5,加标回收率为80.2%~108.7%,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0%.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对片剂类富硒保健品中4种硒形态的提取效果,以亚硒酸盐为硒源的样品采用0.6 mol/L盐酸提取效果理想,提取率>92%;含有有机硒的保健品采用蛋白酶K提取,提取率>82%.结论 本方法快速、简单、准确,适用于测定片剂类富硒保健品中硒形态,为监督富硒保健食品的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张妮娜;任武洁;刘丽萍;陈绍占;王小艳;王晓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双壳贝类中9种腹泻性贝类毒素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测定双壳贝类样品中9种腹泻性贝类毒素(DSP).方法 样品经100%甲醇提取过滤后,经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分离,乙腈-0.01%氨水为流动相,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30℃,采用电喷雾电离和正负离子分段扫描,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测定游离态的毒素(原多甲藻酸1、原多甲藻酸2、原多甲藻酸3、大环内酯类扇贝毒素2、软海绵酸、鳍藻毒素1、鳍藻毒素2、虾夷扇贝毒素和类虾夷扇贝毒素).当软海绵酸、鳍藻毒素1或鳍藻毒素2任一种或多种毒素呈阳性时,须采用碱水解将酯化的软海绵酸、鳍藻毒素1和鳍藻毒素2转化为游离态形式后,用UPLC-MS/MS测定其水解态毒素含量,外标法定量.结果 9种DSP在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5.9% ~95.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6%~4.18%,检出限(LOD)为4.4~9.9 μg/kg,定量限(LOQ)为14.7~33.0μg/kg.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DSP的日常检测.

    作者:卢嘉丽;郑仁锦;管秋美;黄宏南;林守二;杨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加速溶剂萃取结合亲水液相色谱柱分离测定坚果中的8种生育酚异构体

    目的 建立加速溶剂萃取(ASE)结合亲水液相色谱(HILIC)柱分离测定坚果中8种生育酚异构体的方法.方法 2 g坚果样品经ASE提取富集后,用BEH Amide色谱柱(150 mm×3.0 mm,1.7 μm)分离,以90%正己烷,10%叔丁基甲基醚-四氢呋喃-甲醇(20∶ 1∶0.1,V/V)作为流动相等度洗脱,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94 nm,发射波长328 nm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4种生育酚在0.5~ 80.0 μg/ml、4种生育三烯酚在0.5~ 30.0 μg/m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r2 >0.998),方法检出限在0.032~0.070 mg/kg之间,方法定量限范围0.096 ~ 0.210 mg/kg,三个水平加标回收率在87.5% ~ 114.2%之间,6次重复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2%.结论 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和重复性,适用于坚果中8种生育酚异构体的含量分布的测定.

    作者:郑熠斌;潘晓东;许娇娇;黄百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5种常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测定饮用水中硝西泮、地西泮、奥沙西泮、氯氮卓、氯硝西泮5种常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方法 500 ml水样经MCX柱富集净化,ACQUITY BEH 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分离,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ESI+)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 5种目标化合物在选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9.方法的定量限(LOQ)为0.050 ~0.500 ng/L,3个添加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78.2%~108.0%,相对标准偏差≤12.4%(n=6).利用该方法对96份饮用水样品进行分析,51份样品检出地西泮,浓度范围为< LOQ~29.92 ng/L;13份样品检出奥沙西泮,浓度范围为<LOQ~93.93 ng/L.结论 本方法前处理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饮用水样品中5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定量检测.

    作者:张昕;张晶;邵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兽药残留八联检测盘在调查肉类兽药残留中的应用

    目的 比对国标方法,评估自主研制兽药残留八联检测盘结果的可靠性,为新产品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采取北京市大兴区市场上销售的猪、牛、羊的肌肉样品,应用兽药残留八联检测盘测定是否含有兽药残留,对检测出的阳性样品再用其相应的国标方法进行复检.结果 共检测了176份样品,有21份样品中含有兽药残留,检出率为11,9%.其中11份样品含禁用药物克伦特罗、沙丁胺醇、氯霉素、培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剩余10份样品中的恩诺沙星和磺胺类药物在残留限量范围内.结论 市场上的肉类中仍有部分兽药残留.

    作者:曹德康;苏建忠;张瑛;黄甜;吴智坚;张杰;赵林萍;秦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检验机构承担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多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受制于人员等条件的限制,将监督抽样工作委托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实施.本研究结合工作实践,对食品检验机构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样工作进行了分析,认为食品检验机构实施监督抽样工作可能存在身份合法性及违背监督抽样与检验检测相分离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监督抽样工作的建议.

    作者:陈世伟;刘智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13-2015年广州市市售普洱茶真菌毒素污染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普洱茶真菌毒素污染状况及评估健康风险.方法 2013-2015年,在广州市批发市场、零售店、超市、餐饮单位、网店和茶博会6类场所采集不同生产工艺、包装形态、生产年份、原料产地、价格的普洱茶样品432份,使用多功能净化柱净化-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B2、G1、G2),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结果 432份普洱茶样品黄曲霉毒素(B1、B2、G1、G2)、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7个项目检测结果均低于所用检测方法的检出限.结论 本次对广州市市售普洱茶的调查研究,未检出真菌毒素.

    作者:余超;罗晓燕;李迎月;梁伯衡;张维蔚;刘于飞;何洁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食品营养强化剂化合物使用频次的调查

    目的 了解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的使用情况,为修订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及完善其配套质量规格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按照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食品分类体系,于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随机采集我国市售各类预包装食品样品3 760份(不包括13.0特殊膳食用食品以及12.01盐及代盐制品等),分析其中各强化剂的化合物来源,统计各强化剂化合物的使用频次.结果 从3 760份调查样品中分离出强化食品样品489份,所有强化剂化合物的累计使用频次2 689次,在GB 14880-2012附录B及其后续增补公告的133种强化剂化合物中,52.6%(70/133)的化合物使用频次高于1次,但也存在47.4%(63/133)的化合物使用频次为0的情况,进一步分析表明,其中,47.6%(30/63)的化合物没有相应的质量规格标准,52.4%(33/63)的化合物尽管有配套质量规格标准,但可能由于强化成本较高、产品不易保存以及生物利用率较低等因素影响,也很少使用.结论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国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的使用情况和质量规格标准现状,为GB 14880-2012的修订提供资料支持,对于没有质量规格标准的物质,建议在标准制定时尽快完善,同时也建议在GB 14880-2012修订时进一步评估现有的化合物名单.

    作者:马志扬;李湖中;刘德文;韩军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疾病负担的评估

    目的 对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疾病负担进行综合评估,为管理部门制定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结合上海市哨点医院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和诺如病毒感染暴发事件报告,采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发病率、就诊率和住院率等指标对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疾病负担进行评估.结果 2015年上海市感染性腹泻发病人数为483.05万人,其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人数为123.23万人,住院病例为370人,所产生的疾病负担为2 938.98 DALYs,即0.12 DALYs/千人.结论 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疾病负担相对较高,需要加强预防控制.

    作者:段胜钢;陆冬磊;罗宝章;宋夏;刘弘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16年河南省市售生禽肉中沙门菌血清分型和分子分型研究

    目的 了解河南省市售生禽内中沙门菌污染状况,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和分子分型研究,为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溯源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沙门菌检测及血清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参照国家食品及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结果 165份生禽肉样品中检出41株沙门菌,分属13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是科瓦利斯沙门菌、肯塔基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及达布沙门菌.经XbaⅠ酶切,获得30种带型,每种带型包括1~5株菌株,相似度为47.5%~100%.部分不同血清型沙门菌PFGE型相似.结论 河南省市售生禽肉沙门菌污染严重,沙门菌血清型和基因型呈现多样化,基因型有一定的地区聚集性.

    作者:炊慧霞;吴玲玲;邱正勇;张秀丽;张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海产品中溶藻弧菌的分离及多种方法鉴定效果的比较

    目的 了解北京市市售海产品中溶藻弧菌的污染情况,并对使用不同方法鉴定溶藻弧菌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样品经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后,分别于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TCBS)琼脂培养基和科玛嘉狐菌显色培养基上划线培养,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鉴定可疑菌落.以rpoB基因测序方法为参考,比较了实时荧光PCR和VITEK两种方法的鉴定效果.结果 对北京市水产品市场随机采集的116份海产品进行了检测,实时荧光PCR法鉴定出溶藻弧菌阳性样品95份,检出率高达82%.使用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的检出率高于TCBS培养基,分别为82% (95/116)和72% (83/116).经rpoB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确定95株疑似菌株为溶藻弧菌.采用VITEK 2 COMPACT GN鉴定卡对这95株菌株进行鉴定,31株鉴定为溶藻弧菌,其余未能得到准确的鉴定结果.结论 北京市市售海产品中溶藻弧菌检出率高.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比TCBS琼脂培养基更适于溶藻弧菌的分离,实时荧光PCR法的鉴定效果优于VITEK法.

    作者:赵晓娟;汪琦;王紫薇;刘莉;韩笑;曹佳悦;曾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09-2014年马鞍山市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状况.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马鞍山市部分餐饮店、超市及零售市场中的12类食品(包括畜肉、禽肉、鱼虾、动物内脏、熟食制品、蔬菜、米面制品、豆制品、禽蛋、果汁、乳制品、冷饮)进行随机抽样,共采集2 372份样品进行李斯特菌分离检测,并对检出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了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2 372份样品中332份存在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4.00%,其中畜肉检出率为25.15%(82/326),禽肉为23.98% (82/342),鱼虾为16.20%(104/642),动物内脏为11.66% (26/223),熟食为8.49%(31/365),蔬菜为2.88%(4/139),米面制品为2.20%(2/91),豆制品为1.33%(1/75),各类食品李斯特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64,P<0.05),禽蛋、果汁、乳制品、冷饮中未检出李斯特菌.2009年李斯特菌的检出率高(23.97%,70/292),其次分别为2011年(15.62%,67/429),2012年(15.36%,49/319),2014年(11.65%,48/412),2013年(11.11%,47/423),2010年(10.26%,51/497),各年度食品中李斯特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0,P<0.05).对检出的48株单增李斯特菌进行6个毒力基因(hly、prfA、plcB、inlA、actA 和iap)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分离菌株均具有6个毒力基因.结论 马鞍山市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李斯特菌污染,具有食源性李斯特菌感染疾病暴发的潜在风险,应加强监督监测,预防李斯特菌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发生.

    作者:汪永禄;王艳;陶勇;王利;叶长芸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15年中国沿海8省市3种干制水产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及风险分析

    目的 对2015年水产品中二氧化硫残留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我国居民水产品膳食中二氧化硫暴露水平及对我国居民健康状况的潜在风险.方法 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允许使用二氧化硫的大使用量和现有我国居民水产品实际的消费量数据,采用点评估方法,对我国居民全人群及各组人群通过水产品撮入二氧化硫的水平进行估计,并与国际组织制定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进行比较.结果 水产品二氧化硫残留值高于CAC规定的二氧化硫大使用限量(30 mg/kg)的占总样品量的12.70% (79/622);其中海米类二氧化硫残留情况严重,残留量P95值为413.25 mg/kg,占CAC限量的1 377.50%.城市和一类农村人群,以及男女各年龄组人群以二氧化硫含量大值得出摄入量不同程度超过ADI,提示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其中海米类的贡献率高.结论 我国居民全人群通过水产品摄入二氧化硫的水平基本处于安全水平.但是,目前我国水产品中二氧化硫的残留情况较为普遍,部分产品残留水平较高的现象应予以关注.

    作者:陈志蓉;邢书霞;王海燕;王超;丁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一起由化学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

    目的 以一起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为例,建立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检测体系.方法 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增强子离子扫描(EPI)模式对6份可疑食物样品进行16种有机磷类农药和12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定性检测.结果 在烩菜和肝脏样品中检出氨基甲酸酯类毒性物质克百威,其他4份样品中均未检出该毒物.所有样品均未检出有机磷类农药和其他11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结论 本次事件是由克百威引起的食物中毒.实验室建立灵敏、快速和准确的LC-MS/MS法和质谱数据库,在突发事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飞;刘峰;张亚军;关光玉;秦迎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广西主要食品中砷污染及居民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目的 掌握广西主要食品中砷污染的水平,评估居民膳食无机砷暴露量及其潜在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0-2015年广西主要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含量数据和食物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的方法,计算广西居民膳食中无机砷暴露水平及其分布情况,并利用暴露限值(MOE)法评估其潜在健康风险.结果 16 567份食品样品中,总砷检出率为42.71%(4 735/11 087),无机砷检出率为48.07%(2 634/5 480).总砷平均含量以海洋甲壳类高,其次是海水鱼类和软体动物;检测无机砷食品样品中,平均含量为0.018 ~0.072 mg/kg,其中以大米无机砷平均含量高.除大米、新鲜水果、蛋及其制品、畜禽内脏直接采用其检测的无机砷结果外,其他食品均通过总砷转换到无机砷而进行暴露评估.一般人群和高消费量人群膳食中无机砷的平均每天暴露量MOE值均>1,但18~34岁男性组高消费量人群每天无机砷暴露量的MOE值≤1.大米的贡献率远高于其他食物,是居民膳食中无机砷的主要来源.结论 广西居民膳食中无机砷暴露风险总体上是安全的,而对于18~34岁男性组高暴露量人群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大米是广西居民的主要食品,大米的安全问题需加以关注.

    作者:蒋玉艳;蒙浩洋;陈晖;程恒怡;唐振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实施效果跟踪评价

    目的 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自2013年发布以来的实施情况开展跟踪评价,为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修订提供建议性意见.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方案》,在全国部分省区开展标准实施情况意见反馈工作,参与者包括地方标准管理部门、食品生产企业、科研机构人员等,所有反馈意见上报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平台.数据采用Excel 20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参与者对标准的知晓率较高,科研机构对标准的科学性评价较高.对标准文本内容提出修改意见203条,有关标准实施意见的28条,提出新增技术要求的91条.主要涉及厂区环境、设备设施、原料、食品添加弃和食品相关产品等.主要意见包括明确标准适用范围、设置具体限值、作业区划分、供水水质检验等.结论 标准使用者食品安全法规意识增强,但危害分析和控制能力仍较弱,应加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食品行业和监管人员全面认识和运用标准的能力.

    作者:刘奂辰;王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解读《关于富马酸化的2,6-二甲基苯酚均聚物等12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公告(2017年第9号)》

    一、富马酸化的2,6-二甲基苯酚均聚物(一)背景资料.富马酸化的2,6-二甲基苯酚均聚物在室温下为深褐色固体,不溶于水,在预期使用条件下性质稳定.欧盟委员会批准其所有单体用于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日本卫生烯烃与苯乙烯塑料协会确认其可用作聚苯乙烯(PS)树脂的添加剂.(二)工艺必要性.该物质作为PS树脂添加剂,可改进树脂的抗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二、过硫酸铵引发的2-甲基-2-丙烯酸与2-丙烯酸丁酯、1,1'-(1,1-二甲基-3-亚甲基-1,3-亚丙基)二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2-甲基-2-丙烯酸甲酯和2-丙烯酸钠的聚合物.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