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
  • 国际刊号:1672-5662
  • 国内刊号:11-4818/R
  • 影响因子:1.29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912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2012年5期文献
  • 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感染实验室检查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马红球菌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达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的.方法 对25例艾滋病(AIDS)合并马红球菌感染病人的实验室资料及相关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马红球菌菌体形态为多形性,菌落特点均为黏液型菌落,产生桔黄色素,经多次传代出现返祖现象,不分解糖类,CAMP阳性.临床治疗选用具有良好细胞穿透能力和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生素,长疗程,联合治疗.结论 在具有发热和下呼吸道感染症状的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中,分离出25株马红球菌,鉴定了生物学特性和药物敏感性.及时的实验室诊断和合理的临床用药非常重要,可避免误诊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作者:唐秀文;廖光付;何里娜;李月水;徐晓慧;杨晓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Meta分析评价我国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中干预活动的效果

    目的 综合评价中国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干预活动,对提高服药人员治疗依从性和恢复其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 在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中、英文发表的中国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干预研究文献,共筛选出16篇.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分析干预活动对减少脱失、减少偷吸毒品等的影响.结果 脱失率、尿检阳性率和就业率三个指标纳入分析的分别有1 996人、775人和880人,其中干预组依次分别为1038人、409人和419人,对照组依次分别为958人、366人和471人.干预组服药人员的脱失率和尿检阳性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18%(95%CI:0.14~0.21,P<0.001)和27%(95%CI:0.17~0.37,P<0.001),而就业率升高26% (95%CI:0.14~0.38,P<0.001).结论 在MMT门诊内开展健康教育等干预活动,对提高服药人员的依从性及恢复其社会功能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徐园园;张洪波;庞琳;吴尊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湖北省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湖北省中学生艾滋病(AIDS)认知和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明确湖北省将艾滋病预防知识纳入中高考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 共调查1 272名中学生,总体正确率为73.5%,较低于高发区和示范区,但高于其他地区;90%以上的学生对艾滋病预防意识较强;71.5%的学生选择关心和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学生喜欢的教育形式较分散;知识与态度成正相关,与行为相关性较小.结论 湖北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中高考的政策措施,能够对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教育的全面性和教育形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李道苹;徐娟;王春容;胡银环;邱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772例50岁及以上老年人HIV-1抗体阳性样本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红河州50岁及以上HIV-1抗体阳性样本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开展针对此类人群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红河州2008年至2010年,50岁及以上老年人HIV-1抗体阳性样本的流行病学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年间老年阳性样本占总阳性样本比例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1.94%;病例地区分布与总阳性样本分布基本一致;年龄大为89岁,以男性为主占74.09%(572/77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8.21%(681/772);农民、离退休人员、家政、家务及待业、工人占89.38%(690/772).通过自愿咨询检测、其他就诊者检测及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发现的感染者比例高于总阳性样本.经性传播感染比例显著高于总阳性样本.结论 艾滋病对5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应加强对此群体的行为干预.

    作者:邓文青;姚恩龙;吴湘云;代建平;李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凉山彝族自治州2008-2010年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2008-2010年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哨点监测的主要结果,为当地艾滋病疫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凉山州的暗娼、吸毒者、社区人群等十类目标人群进行艾滋病行为学监测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近三年,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别有5个、7个、9个监测哨点的HIV感染率超过5%.2010年,15个吸毒者监测哨点中,有12个哨点发现HIV感染者.暗娼人群HIV感染主要集中在普格县、喜德县和越西县等局部区域.布拖县、昭觉县和西昌市哨点的孕产妇HIV感染率较高,布拖县社区人群哨点HIV感染率高达7.7%.结论 HIV在吸毒者中呈现广泛传播趋势,在其他人群中呈现聚集流行特点;局部地区社区人群的HIV高感染率与临时性伴关系相关,提示偶遇性行为可能影响当地HIV传播风险.

    作者:周颖;李青青;南磊;范双凤;王启兴;龚煜汉;尹碧波;王科;栾荣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质量评估

    目的 对国内外不同厂家的丙型肝炎(丙肝)病毒的15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诊断试剂及8种胶体金法诊断试剂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使用国家艾滋病参比室基础血清盘、参比室干扰血清盘、商业阳转血清盘,以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等指标评价试剂的质量.结果 共检测80份样本,15种丙肝ELISA试剂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均≥97.5%(39/40);8种丙肝胶体金试剂阳性符合率为82.5%~100%(33/40~40/40),阴性符合率均≥97.5%(39/40).对阳转血清盘检测,ELISA试剂的平均延长天数分布于8-19天之间.丙肝ELISA和胶体金试剂的分析特异性均为100%.结论 参评的ELISA试剂具有较高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胶体金试剂的阴性符合率较高、阳性符合率有差异.丙肝ELISA试剂适合于中国一般人群的筛查检测.丙肝胶体金试剂的敏感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作者:李璐;于海英;裴丽健;蒋岩;邢文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戒毒所内吸毒人群美沙酮维持治疗参与意愿调查

    目的 了解戒毒所内吸毒人群对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的认识及参与意愿.方法 对戒毒所内吸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吸毒人群的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艾滋病(AIDS)知识、对MMT的认识及参与意愿等信息,并抽取3-5mL静脉血检测HIV抗体.结果 共调查436名戒毒所内吸毒人员,HIV阳性者62人(14.2%);AIDS知识得分(7.47±1.129)分.236名(54.1%)调查对象表示出戒毒所后若复吸,愿意参与MMT.200名不愿意参加MMT的原因主要有:已经戒除毒瘾无需服用美沙酮(33.5%),美沙酮与海洛因一样有毒(17.5%),美沙酮不能替代海洛因无欣快感(8.5%),美沙酮不良反应多(6%)及不了解MMT(7%)等.单因素分析显示,入所前知道所在地MMT服药点、知道针具交换、文化程度、有自愿戒毒史和强制戒毒三次及以上、AIDS知识得分高、HIV感染等因素与MMT参与意愿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自愿戒毒史、HIV感染及AIDS知识得分较高,是吸毒人群参与MMT的有利因素.结论 被调查的吸毒人员中,愿意参与MMT的占半数以上,不愿意的原因多是对戒毒与MMT的认识不足,建议加大针对此类人群的MMT及AIDS相关知识宣传.

    作者:闫成锐;庞琳;段松;柔克明;吴尊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驻马店市抗病毒治疗“单阳家庭”夫妻间性传播HIV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驻马店市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抗体阳转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4月,对驻马店市2006年7月1日开始随访,2010年10月仍在访的、目前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2119个“单阳家庭”配偶双方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收集夫妻双方一般人口学信息、性行为特征、阴性配偶阳转信息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119户“单阳家庭”4.5年阴性配偶的HIV抗体累积阳转率为3.78%(80/2119).阳性女性配偶(RR=2.20,95% CI:1.11~4.36)、抗病毒治疗方案中含有去羟肌苷(DDI) (RR=3.08,95% CI:1.58~5.99)、治疗方案未更换(RR=4.33,95% CI:1.92~9.75)、病毒载量高(RR=1.43,95% CI:1.18~1.74),是配偶HIV抗体阳转的危险因素;阴性配偶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RR=0.27,95%CI:0.13~0.60)、每次性生活都用安全套(RR=0.08,95%CI:0.04~0.15)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驻马店市抗病毒治疗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抗体阳转率处于较低水平;应进一步加强该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加强随访管理,根据个体情况及时规范治疗方案,同时进一步开展家庭内干预工作.

    作者:明帅;王岚;王璐;葛增;周建平;何文生;王俊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2例急性期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结果分析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期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进行抗病毒治疗(ART)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在佑安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2例急性期HIV感染者进行跟踪随访和分析.结果 12例HIV感染者均在感染6个月内开始ARV治疗,并坚持服药未中断治疗,随访治疗期6个月-3年.治疗后3个月内检测病毒载量均低于低检测限,1年后CD4+T细胞数均> 500/μL,无明显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HIV感染者生存状态良好.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急性期开始抗病毒治疗可能为艾滋病病人带来好的预后结果.

    作者:张可;张辉;叶军;孙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上海市1142名卖淫嫖娼人员梅毒与淋病患病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区卖淫嫖娼人员梅毒与淋病患病状况及其特点.方法 对2008年10月-2011年3月,上海市某区看守所、拘留所羁押的1 142名卖淫嫖娼人员进行淋病奈瑟菌培养、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42名卖淫嫖娼人员中,淋病患病率为6.48%,其中暗娼为11.61%,男嫖客为3.47%;梅毒患病率为8.06%,其中暗娼为13.51%,嫖客为4.86%.结论 上海市某区卖淫嫖娼人员淋病和梅毒的患病率较高,且暗娼均明显高于嫖客.

    作者:吴瑞华;张毅;舒以源;唐勤;吴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监管场所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失访原因和对策

    目的 了解监管场所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失访的原因,提出减少失访的策略.方法 对监管场所羁押的HIV/AIDS病人的失访原因进行个案访谈;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监管场所羁押人员的艾滋病随访知识和培训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1998-2007年杭州市余杭区监管场所报告的HIV/AIDS病人出场所后随访管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名入场所后发现的HIV/AIDS病人认为,不接受随访的主要原因是害怕受到歧视,害怕泄露隐私,对治疗效果没信心和对健康不关心.213名监管场所羁押人员中,仅9.4%(20/213)的人了解随访管理的意义,10.8%(23/213)的人知道在哪里获得相关服务,2.8%(6/213)的人接受过相关培训;既往报告的120名HIV/AIDS病人中,33.3%(40/120)的人因地址信息错误或不详而没有找到,40.8%(49/120)的人因现住址未及时更新而没有获得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医学随访服务.结论 应通过开展降低艾滋病歧视干预、完善和落实艾滋病信息保密制度、开展监管场所健康教育和出所前告知、加强地址信息的管理等,来提高监管场所发现的HIV/AIDS病人出所后的随访管理率.

    作者:王海英;虞永杭;王昵;杨其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几种常见艾滋病(AIDS)宣传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整群抽取8个建筑工地共560名外来务工人员,分成4个组,1个组为对照组,3个组为干预组.干预组分别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方式(A组)、互动方式(B组)和老乡带教方式(C组)进行干预,比较各干预组干预前后及组间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3个干预组艾滋病一般知识、预防措施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显著改善,传播途径相关知识中,除共用注射器和母婴传播仅干预C组有显著改善外,其他传播途径3个干预组均有显著改善,相关知识干预总体效果C组>B组>A组.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3个干预组的总体干预效果不明显,仅共用剃须刀在C组、愿坚持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在B组和C组有显著改善,干预效果C组要好于B组和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进行流动人口艾滋病宣教干预,老乡带教方式的效果要优于互动方式和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在态度行为方面更为明显.

    作者:王俊;白廷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八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不同性角色高危行为及HIV梅毒生殖器疱疹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八个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不同性角色的人口学、性行为特点,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梅毒、Ⅱ型生殖器单纯疱疹(HSV-2)的感染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活动提供信息.方法 采用分类滚雪球法招募MSM,使用统一的问卷调查人口学、行为学信息,并采集静脉血液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x2检验对比不同性角色的一般情况、性行为特征以及HIV、梅毒、HSV-2感染率,使用SPSS Statistic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MSM 3 509人,其中262人过去6个月未发生过肛交性行为,20人未回答性角色情况,实际将符合条件的3 227名MSM纳入分析.按过去6个月肛交中性行为角色分为3组,仅有主动插入行为(简称1号);仅有被动插入行为(简称0号);既有主动插入,又有被动插入行为(简称0.5号).1号组983人(30.5%),0号组621人(19.2%),0.5号组1 623人(50.3%).三组在近6个月的男性性伴人数、安全套使用频率、与男性买卖性史、与女性有性交史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近一次肛交安全套使用率、毒品使用史、包皮环切史方面,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P=0.348,P=0.105).0号组HIV感染率为12.2% (95%CI:9.7%~14.8%),0.5号组10.3% (95%CI:8.8%~11.8%),1号组低为4.4%(95%CI:3.1%~5.7%),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梅毒的感染率1号、0.5号、0号三组比较接近(10.0%、10.6%、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HSV-2感染率0号组低(8.1%),1号组居中(10.5%),0.5号组高(11.8%),三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 MSM不同性角色人群在行为学特征上的差异,使其在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风险上不同,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王珏;徐杰;斗智;阮玉华;重点人群减少艾滋病感染预防技术研究分题二课题组;闵向东;李凡;张灵麟;刘伟;申莉梅;庄鸣华;冯连贵;吴尊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云南省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12例HIV阳转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美沙酮维持治疗过程中,受治人员艾滋病病毒(HIV)阳转的原因,为提高美沙酮受治人员长期治疗效果,改进相关门诊服务提供建议.方法 选取云南省13个美沙酮点所有HIV抗体阴性在治人员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半年,对其中HIV阳转人员以问卷及个人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人口学、相关高危行为、美沙酮门诊相关服务及HIV阳转原因等方面资料.结果 1 129名HIV阴性初始研究对象中,半年后894人中12例HIV阳转,其中共用针具6人,高危性行为3人,共用针具及高危性行为共存3人,HIV年新发感染率为每百人年2.68.结论 美沙酮受治者治疗期间不时注射海洛因现象普遍,共用针具及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时有发生,美沙酮门诊强化提供安全套,相关咨询及同伴教育十分重要.综合干预手段才能保证美沙酮维持治疗的长期效果.

    作者:朵林;薛皓铭;雷宇靖;赵欣如;杨丽华;钟君睿;阮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010年上海市金山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监测报告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流动人口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情况,为有效防治AIDS提供依据.方法 在整群随机抽取的企业中,采用连续抽样法选取男性流动工人,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405名调查对象的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2.22%,且随着“文化程度”或“获取AIDS信息的来源数”的升高而升高(P均<0.001).愿意与感染HIV的工友共事者的知识知晓率(78.79%)显著高于“不愿意”者(58.22%)和“不知道”者(35.42%)(P<0.001).近一年,人群安全套每次使用率13.16%,接受过AIDS服务水平低于10.00%.HCV抗体检出阳性1份,HIV和梅毒抗体均阴性.结论 调查人群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接受AIDS服务水平均较低,歧视现象较普遍,需继续深入开展有效干预防治工作,提高其AIDS防治知识水平和安全套使用率,减少危险行为和歧视现象.

    作者:姜春花;朱建明;干红卫;黄融融;陈礼;周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0.5%鬼臼毒素软膏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国内发病人数明显增多,居性传播疾病的第二位,且与恶性肿瘤有一定的关系,确诊后应积极治疗.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均有一定疗效,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发.自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临河人民医院使用0.5%鬼臼毒素软膏(沈阳绿洲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治疗尖锐湿疣78例,对其疗效和复发情况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爱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汉中市2006-2010年被羁押人员HIV监测分析

    为了解汉中市被羁押人员中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情况,为制定该类人员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家要求,汉中市11个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2006年开始,在公安司法系统的协助下,对辖区内羁押场所新进人员进行常规HIV抗体筛查和监测,现将监测工作整理分析如下.

    作者:杜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艾滋病实名制检测的政策和策略分析

    目的 从政策角度探讨艾滋病实名制检测的合法性,以及由此引发的隐私权和知情权问题.方法 采用政策梳理和文献收集、分析方法.结果 近期社会上有关艾滋病实名制检测的争议,其焦点实质上是有关隐私权和知情权的问题.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上,实名制检测不违反现行规定,也并不意味一定侵犯隐私权.对于隐私权与知情权和生命健康权之间出现的冲突,要根据利益衡量和优先的原则解决.结论 需进一步完善隐私保护和知情告知的具体规程和操作办法.

    作者:刘世亮;徐鹏;齐妍;吕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长效工作机制研究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工作,与卫生系统多部门常规工作相整合的运行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和现有资料收集的方法,了解2008-2010年深圳市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情况和感染HIV孕妇抗病毒治疗情况.通过小组访谈方法,了解项目运行机制.结果 深圳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的覆盖率为100%,孕产妇检测率超过95%,孕妇和分娩儿童抗病毒治疗率超过90%.HIV感染孕产妇的产前保健和助产服务整合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母婴随访整合入疾控系统HIV感染者随访工作,孕期抗病毒治疗整合入医政系统抗病毒治疗工作.结论 与卫生系统多部门的常规工作相整合的工作机制,能够明显提高项目的运行质量,有助于建立高标准的长效运作机制.

    作者:宋俊敏;石向东;马汉武;刘少础;王竹珍;陈琳;杨峥嵘;张燕;甘永霞;程锦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艾滋病抗病毒药品强制许可国际现状与我国实施强制许可可行性分析

    目的 分析国际国内艾滋病抗病毒(ARV)药品强制许可状况,为中国实施强制许可提供建议.方法 在回顾知识产权与公共健康的冲突及可能解决途径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对部分ARV药品实施强制许可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及中国实施强制许可后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结果 中国ARV药品费用控制形势严峻,对部分费用高的药品实施强制许可有其必要性.目前国际国内法律环境为强制许可提供了有力支持,国内已具备仿制生产技术和能力,还有相关国际组织的支持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可借鉴,故中国对部分ARV药品实施强制许可具有可行性.结论 中国可对部分ARV药品实施强制许可.除需应对国际上的质疑和诉讼考验之外,同时还应注重确保强制许可药品的质量,发展国内药品研发生产能力,以及对包括ARV药品在内的基本药物统筹考虑降低费用,增加药品可及性的综合策略和可行措施.

    作者:晋灿瑞;马春涛;刘霞;王强;赵燕;刘中夫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四种常用的艾滋病疫情估计与预测模型的比较

    艾滋病(HIV/AIDS)疫情估计和预测,是利用现有的估计与预测模型,估计当前人群中HIV/AIDS的流行情况,并对未来艾滋病流行的总体趋势进行预测,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干预措施的实施及资源的配置提供依据.文章对目前常用的四种HIV/AIDS疫情估计和预测模型,即:亚洲疫情模型(Asian Epidemic Model,AEM)、Workbook模型、估计与预测软件包(Estimation and Projection Package,EPP模型)以及Spectrum模型,从结构原理、所需指标、产出结果、适应范围、注意事项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比较,以突出每一种模型的特点,为上述四种模型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冉莉;马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国家艾滋病防治支出评估(NASA)在追踪艾滋病防治资源方面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全球的艾滋病流行形势,各国投入的艾滋病防治经费不断增加.为了更加充分和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许多国家都使用了不同的方法追踪和评价本国经费在艾滋病领域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文章介绍了国家艾滋病防治支出评估(NASA)的基本原理以及在一些国家的使用情况,旨在为中国艾滋病资源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作者:李洋;王晓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我国小额贷款在受艾滋病影响家庭中的应用

    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通常受到经济困难和社会歧视的双重打击.小额贷款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生产自救,有助于改善感染者家庭的经济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并重返社会.文章综述了小额贷款的分类及实施模式,在受艾滋病影响人群中的应用,对其和家庭产生的影响,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实施小额贷款提出了建议,对受艾滋病影响人群开展关怀救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权晓伟;刘惠;张大鹏;孙江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二期梅毒合并HIV感染2例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经典性传播疾病,从发现至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近些年来,梅毒患者在我国不断增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1].除了以往不洁的异性性接触之外,同性性行为是近年来传播梅毒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往往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对于梅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产生了重要影响,应该引起注意.在实际工作中遇到2例发生于有同性性行为史的合并HIV感染的梅毒病例,特报告如下.

    作者:刘伟;王爱平;陈伟;李若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尖锐湿疣临床治愈后罹患硬下疳1例临床报告

    尖锐湿疣、梅毒均为临床常见的重点监测的性传播疾病,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危害性较大.近年来,尖锐湿疣同时合并梅毒患者时有报道,近期于临床工作中发现1例尖锐湿疣临床治愈后又罹患硬下疳的患者,尚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纯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情况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

    一、艾滋病疫情情况截至2012年3月31日,历年累计报告HIV/AIDS病人462 092例,死亡97 235例;其中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人181 491例,死亡55 530例.本季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5 431例,艾滋病病人7 658例(其中,由既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本月转化为病人的4 243例);死亡报告4 402例(其中,既往死亡而在本季报告的1 210例).本季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男女之比为2.7:1,艾滋病病人男女之比为2.6:1;15岁以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2例,艾滋病病人68例.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

    作者:卫生部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