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裸花紫珠胶囊在液氮冷冻术后的疗效.方法 840例患者基础治疗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0例,对照组410例,治疗组在液氮冷冻治疗基础上,口服裸花紫珠胶囊2粒,3次/d,疗程2周.2组患者于治疗3,5,7,10,14,21 d各记录病情变化一次,另外病毒疣患者于治疗后2个月复诊1次.结果 治疗组在止疱、止痛、结痂、脱痂时间上比对照组缩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23,P<0.05),另外2组病例中病毒疣在治疗后的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36,P<0.05).结论 裸花紫珠胶囊在液氮冷冻术后的应用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少并发症,减少病毒疣的复发率.
作者:肖桂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消痤颗粒对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60例,冲服消痤颗粒,1剂/d,分2次服;对照组(B组)58例,口服四环素片,0.5 g,2次/d,6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治疗组(A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卵泡期血清6项性激素水平,另选40例相应年龄段的足癣女性患者为对照(C组).结果 A组痊愈率为36.7%,有效率为80.0%;B组痊愈率为15.5%,有效率为46.6%,A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睾酮水平较C组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后血清睾酮水平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迟发性痤疮发病的主要原因与雄性激素分泌增多有关,中药消痤颗粒有抗雄激素作用,对女性迟发性痤疮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林欢儿;王柳均;陈志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银屑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方法 对2011年4月-2012年3月入住我院皮肤科的银屑病患者57例,在入院时统一发放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对其抑郁焦虑状态进行评估;再以“抑郁焦虑”为题进行实证检索,检索出相关文章168篇,对收集的文献进行分析,获得相关实证,将所获得实证与患者需求相结合,提出并实施音乐疗法、认知疗法、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银屑病病友之家”、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到患者的治疗护理中6项护理措施.在患者出院时再次采用SDS和SAS进行评估.结果 入院时和出院时SDS、S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银屑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中,有利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显著改善.
作者:白美蓉;周慧;刘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表皮外科术结合90锶贴覆放射治疗与单纯90锶贴覆放射治疗前胸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门诊患者依照就医先后顺序分成2组,A组38名患者,56处皮损,采用表皮外科术后90锶放射治疗;B组37名患者,50处皮损,单纯采用90锶放射治疗.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4.74%,B组总有效率54.04%,2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皮外科术结合90锶贴覆放射治疗胸前瘢痕疙瘩较单纯90锶贴覆放射治疗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白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 ultraviolet B,NB-UVB)联合阿维A及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2例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口服阿维A及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窄谱UVB照射治疗;疗程8周.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评价疗效,观察治疗前后PASI评分的变化、治疗的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PASI评分(4.36+1.12)低于对照组(6.38±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5,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有效率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P<0.05).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NB-UVB照射联合口服阿维A及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陈国生;郭雄伟;沈观炘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主要过敏原的种类,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5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分析.结果 562例慢性荨麻疹中,过敏原总IgE阳性反应者495例(88.07)%,有326例血清特异性过敏原IgE呈阳性(58.02%);户尘螨(41.80%)、蟑螂(25.98%)、苋(18.51%)为主要过敏原.结论 过敏原与慢性荨麻疹发病关系密切,找出致病因素对预防和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昊泉;陈松;陈轼;裘新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湿疹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简称治疗组),对照组不用苦参注射液(简称对照组),用药2周后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病例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5%和63%;病例组总显效率80%,对照组55%,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98,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湿疹疗效确切,适合于急性、亚急性湿疹的治疗.
作者:王娟;刘梦庄;普雄明;冯燕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h17、Treg细胞的水平,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4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20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和CD4+CD25+Treg细胞亚群.结果 银屑病患者Th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Tre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Th 17/Treg表达水平与患者PAS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h 17/Treg细胞表达失衡可能参与了其发病的过程.
作者:陈晋广;赖维;姜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制备的8-甲氧基补骨脂素(MOP)柔性纳米脂质体的皮肤靶向性.方法 分别采用逆相蒸发法、乙醚注入法、薄膜法、薄膜-超声法等方法制备3H-MOP柔性纳米脂质体,根据脂质体包封率、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评价脂质体质量.取上述4种方法制得的3H-MOP柔性纳米脂质体涂抹于SD大鼠皮肤,分别在1,2,4h后用液体闪烁仪测定3H-MOP的皮肤滞留量和血药浓度.结果 薄膜-超声法包封率高,平均粒径适中,Zeta电位负值较高,皮肤的靶向性较好.结论 薄膜-超声法制备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质量较好,皮肤靶向性强.
作者:郑荣昌;温炬;冯洁莹;马静;周贵滨;秦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本研究主要观察中药益发复方含药血清对大鼠毛囊千细胞增殖及K19、β1整合素mRNA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 自制益发复方含药血清;取7~8日龄Wistar大鼠,分离隆突区毛囊,用二步消化酶法获取毛囊外根鞘细胞,再用Ⅳ型胶原黏附法分离毛囊干细胞.将分离得到的毛囊干细胞分为实验组a1-a3(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0%高、中、低剂量的益发含药血清)、对照组b(培养液中加入10%空白对照血清)及对照组c只加无血清角质细胞培养液(KSFM).用MTT法制作生长曲线,观察各组培养细胞生长规律和特性;运用K19、β1整合素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鉴定培养细胞;RT-PCR检测各组培养细胞K19、β1整合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鉴定结果显示Ⅳ型胶原黏附细胞符合毛囊干细胞特征.实验组毛囊千细胞克隆形成较早、较多,MTT法检测显示益发血清组毛囊干细胞增生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毛囊干细胞K19、β1整合素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中剂量的益发含药血清(1.65 g/mL)作用为明显.结论中药益发复方能促进毛囊干细胞增生及特异性标记物K19、β1整合素基因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脱发病及促进毛发生长的药理机制之一.
作者:朱培成;侯志庄;张娴;谢婷;刘维;陈修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明确副肿瘤性天疱疮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到2013年间收治的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7例,分析其临床表现、伴随的肿瘤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严重的黏膜损害,以口腔黏膜损害为突出表现,皮损以多形红斑、扁平苔藓样皮损和大疱常见,常见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为界面皮炎和凋亡的角质形成细胞.7例患者均为内脏单发肿瘤,其中以Castleman病常见(n=6),胸腺瘤(n=1).其中3例死亡,1例手术后死于肺部感染,1例因自行停药而死亡,1例手术前死于败血症和严重复杂的多部位感染.手术后存活4例,长已达5年以上,出现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仍未完全缓解;l例于手术后2年痊愈停药;另2例仍在口服泼尼松治疗.结论 Castleman病是该组患者常见的伴发肿瘤,及早发现并切除肿瘤是关键措施,手术前后的正确处理可提高其生存率.
作者:侯麦花;朱丰;卢新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芍药苷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5、CD69及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及抗人CD28单克隆抗体共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加入不同浓度的芍药苷,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CD25、CD69及NF-κB的表达.结果 50 μmol/L芍药苷对活化的T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有抑制作用(P<0.05),100,200 μmol/L芍药苷对活化的T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100,200μ mol/L芍药苷对活化的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25,50,100,200 μmol/L芍药苷对活化的T淋巴细胞NF-κB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结论 芍药苷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T淋巴细胞CD25、CD69及NF-κB的表达.
作者:张蕴颖;杜恺;王傲雪;齐晓怡;涂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观察了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对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与真皮成纤维细胞过氧化氢酶(CAT)蛋白表达以及DNA氧化产物8-羟基-脱氧鸟苷(8-oxo-dG)生成的影响,旨在认识除生成黑素以外黑素细胞具有的抗氧化机制.方法 建立人成纤维细胞及人黑素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培养细胞给予不同剂量(0,3,5,25 J/cm2)UVA照射,孵育3h后,用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CAT和8-oxo-dG的水平.结果 3J/cm2 UVA照射后,成纤维细胞CAT蛋白表达与假照射组对比明显增加(P<0.001),8-oxo-dG荧光强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918);黑素细胞中CAT蛋白表达与假照射组对比明显减少(P<0.001),8-oxo-dG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02).结论 表皮黑素细胞对氧化应激存在固有的敏感性,且暴露UVA介导的氧化应激后黑素细胞缺乏适应性上调CAT表达,这些机制可能关系到白癜风皮损黑素细胞氧化损伤的发生.
作者:汪蓉瑛;史赢;贾海燕;雷铁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儿男,7岁,因躯干、四肢红疹伴痒1个月余,于2012年4月16日就诊.患儿于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前胸、臀部及双上肢起红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诊治,皮损逐渐增多,伴微痒.
作者:张娟;李东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患儿男,32个月.肛门旁扁平丘疹1个月,无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阳性,滴度1:128;外祖父TPPA阳性、TRUST 1:128,父母TRUST、TPPA检查均阴性,诊断为获得性二期梅毒(肛周扁平湿疣).幼儿梅毒除了胎传以外,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染也不可忽视.
作者:邱慧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面、颈、躯干起红色丘疹、脓疱、囊肿、结节2个月,伴发热10 d,于2012年12月3日入院.在外院诊为痤疮,曾不规则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10 mg/d,皮疹反复.近10日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4 ℃,先后静脉用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口服美满霉素,不见好转.病来周身肌肉痛,无关节痛.
作者:王强;李铁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干预前后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Trappin-2)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16例脓疱性银屑病及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组织液中Trappin-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与20例对照者比较.结果 治疗前Trappin-2在脓疱性及寻常性银屑病组皮损处组织液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疱性组显著低于寻常性组(P<0.05),但2组仍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0.05).治疗后脓疱性银屑病组皮损处组织液中Trappin-2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寻常性银屑病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芍总苷可以通过降低皮损组织中Trappin-2的表达,发挥对银屑病特别是脓疱性银屑病的治疗作用.
作者:田静;李雪丽;于龙;周毅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及IL-1β在细菌性阴道病(BV)、滴虫性阴道炎(TV)、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2例BV(BV组)、16例复发性BV(RBV组)、15例VVC(VVC1组)、6例TV(TV1组)患者及23例体检健康妇女(对照组)阴道分泌物镜检WBC<2个/HP;21例VVC(VVC2组)、18例TV(TV2组)患者阴道分泌物镜检白细胞计数(WBC)8~10个/HP.收集上述各组患者阴道灌洗液并离心.BV及RBV组患者每次治疗随访时均进行Nugent评分,收集其中治疗至Nugent评分4~6分(Nugent 4~6分组)患者阴道灌洗液21份及治疗至Nugent评分<3分(Nugent <3分组)患者阴道灌洗液17份并离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阴道灌洗液上清液中各因子浓度;沉淀提取总核糖核酸(R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各因子mRNA.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VVC2、TV2组4种因子浓度及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VVC1组中TNF-α及IL-1β、TV1组的IL-8浓度及mRNA表达也明显上调;其他组各因子及mRNA表达变化均不显著.结论 4种炎症因子在BV发病中的作用并不显著.IL-8、IL-1β、TNF-α参与TV、VVC发病.BV表现非炎症反应与阴道局部IL-8、IL-1β、TNF-α等低表达有关.TV常伴严重炎症反应与阴道局部IL-8高表达有关.
作者:李桂军;蒋琰瑛;周建娟;蔡文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以风团、瘙痒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皮肤病,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皮肤黏膜血管反应性疾病.因其病因复杂,反复发作,难以根除,给患者生活、精神上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近年来,针刺疗法以其操作简便、疗效显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青睐及患者的认可,现将近年来以针灸为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作者:高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扁平苔藓(LP)是临床常见的丘疹鳞屑性皮肤病,病因不明,可能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与药物、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金属接触性致敏物等关系密切.临床表现多型,典型的皮损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伴瘙痒,有特征性病理改变,皮肤镜和皮肤CT可协助诊断.LP治疗方法多样,第一线药物是中至高效的外用或内服糖皮质激素,口服维A酸可作为严重LP的第二线药物,免疫抑制剂、灰黄霉素及羟氯喹等也可应用,他克莫司治疗口腔LP效果显著,窄波紫外线等物理治疗疗效较肯定.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疗效肯定而有发展前景.
作者:唐志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白癜风是一种后天获得性皮肤黏膜色素脱失性皮肤病.患者自身免疫异常是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之一,主要涉及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在细胞免疫中,Th1分泌占优势的γ-干扰素(IFN-γ)及近来发现的由Th17分泌的白细胞介素(IL)-17均参与了白癜风的发病.近年的研究显示,中药对白癜风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均有调控作用,为白癜风的中药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房欣;乔树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难治性皮肤顽疾,诸多白癜风患者体质辨识证候难循,而节段型白癜风发病部位、年龄、诱因等皆有其特殊性,中医证候、辨证治疗较非节段型更具特点.本文探讨节段型白癜风的特殊性及中医辨治体会,并报告1例典型病例,强调四诊合参、体察入微的重要性.
作者:肖月园;高天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难治病,导师不断创新,治疗上见解独特,将其临床辨证论治的方法和特点作以详细论述.并附医案2则.
作者:胡秀云;刘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任何脏器,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现代医学多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等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治疗该病,其在控制狼疮活动方面具有优势,但仍存在部分患者治疗无效和缓解后复发的问题,且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很大.本文对多年来中医治疗红斑狼疮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将红斑狼疮分为4型:气血热盛型、气阴两虚血瘀型、血瘀肝郁型、脾肾阳虚型,根据不同的证型辨证论治,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卢桂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