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12月正式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主办的皮肤性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期刊。 我们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扬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国内外皮肤病学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主要面向高中级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学以及西医学皮肤性病学科医师、科研、教学人员及基层皮肤科医师。本刊现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讲座等栏目。 本刊自创刊发行以来,得到了皮肤科领域广大医生的高度重视。虽刚刚创刊,但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 为了能及时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的发展新动向,及时报道皮肤性病科重大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使本刊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我刊以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委员为基础,又广泛吸收本领域的院士、全国知名皮肤科专家及有关边缘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有一流水平、权威性的编委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内容均为本学科领域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反映了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科技进展。发表的论文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及省市科研基金等。内容上有创新,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杂志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领域唯一的杂志,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提高是我国皮肤性病医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杂志可以说是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诊疗皮肤病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发行以来,其论著方面90%为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在临床经验栏内90%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其论文水平得到了国内专家的认可。本刊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作为研究皮肤病切入点,使这本杂志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而迅速跻身于同领域杂志行列。 正是因该杂志的高起点,使本杂志办出了高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让更多领域去认识和使用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
1来稿需附单位推荐信,加盖公章,推荐信应注明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
2文稿应为作者创作,并为首发稿。作者享有文稿的著作权,文责自负。本刊已加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并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上网。如作者不同意收录,请申明,否则视为同意收录。
3本刊收取稿件处理费,对确定录用的文稿酌收发表费。文稿刊登后,酌致稿酬,并赠送档期杂志。对专家约稿、基金项目、省市课题稿件,可适当减免发表费。
4来稿须一式两份,计算机打印,修改后确定录用者需邮寄电子版。本刊不退还稿件,请自留底稿。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目的 观察龙牡汤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复发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龙牡汤内服加外洗组)和对照组(氯雷他定片和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组),疗程8周.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第4周、第8周记录皮肤病变面积、皮损严重程度、瘙痒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等,并在疗程结束后第3、6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6个月的复发风险是试验组的3.14倍.结论 龙牡汤内外合治特应性皮炎,有一定临床疗效.
作者:郎娜;迟慧彦;余远遥;赵一丁;姚春海;田凤艳;张婉容;黄尧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复方苦参酊剂对家兔皮肤的刺激性.方法 按照中药新药指导原则,在健康家兔脱毛后分别给予外用酊剂、70%乙醇,用药后测量家兔体质量,观察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排泄等一般情况,观察皮肤的刺激性反应,并计算积分.结果 复方苦参酊剂对家兔正常皮肤及破损皮肤的平均刺激分值均为0分,即家兔多次涂用此药后,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的涂药部位均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中药外用酊剂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是一种安全性较好的外用制剂.
作者:刘慧民;陈向齐;刘玉明;李珂娴;何颖;沈先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诊治及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科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温病学将温病病名与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对应,主要针对于病因治疗,同时对传染病有辨证优势和治疗优势.近年来,随着传染病的不断新生,温病学在现代医学的多种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中亦得到有效应用.温病学对疾病的命名,主要以四时主气、发病季节、临床特点为依据,一种温病可包括多种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即某一季节发生的多种疾病,概括为具有多种证型的某一种温病.
作者:安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上接2004年第4期193页)3 用药特点及常用对药配伍3.1用药特点我们在跟随张志礼教授学习过程中,注意收集整理了数千张治疗银屑病临床经验处方,总结出一些辨证规律及用药特点.
作者:王萍;张芃;邓丙戌;孙丽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73岁,农民,丧偶10余年.因发现外阴菜花状赘生物6个月,未予重视,未予任何特殊处理,后皮损逐渐增大,融合呈团块状,搔抓后出血.否认不洁性交史,患者患“精神病”5年,服用镇静药物,长期卧床.于2016年3月11日我院门诊活检病理报告:(外阴)尖锐湿疣局灶癌变.为进一步手术治疗于2016年3月16日入院,入院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尚可,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外阴、尿道外口可见1个巨大菜花状赘生物,疣体约5 cm×4 cm×4 cm,质地较脆,触之易出血,表面有少许脓性分泌物,见图1.入院积极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无绝对手术禁忌,于2016年3月19日在手术室神经阻滞浸润麻醉下行外阴尖锐湿疣癌变扩大切除,皮瓣形成修复创面.术后病理回示:(外阴)尖锐湿疣伴局灶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切缘及基底部未见肿瘤侵及;免疫组化:PV(-),P16(-),Ki-67(5%+),见图2~5.术后1周换药并拆线,无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至今未复发.
作者:林伟清;王娟;赵庆平;方杰;王宝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本文就近年来中医学对荨麻疹的辨证分型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种类型皮疹可能昭示的中医辨证类型进行了分析.发现祖国医学中有关皮疹辨证和四诊辨证临床研究的文献不多,且各医家对该病的辨证分型有一定差异,均属经验医学范畴,没有相关符合性的客观证据及量化指标.因此,在疾病皮疹类型、症状评分、动态观察的基础上,配合客观化的中医四诊仪,可能使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更加确切,有利于临床科学地辨证施治.
作者:张志龙;张理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从1999年7月-2002年8月我们采用内服薄芝片联合小剂量泼尼松局部注射治疗斑秃94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青松;李成蓉;王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氯环利嗪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有效性,并分析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80例,均采取随机数表法确定人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氯环利嗪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采取氯环利嗪片治疗,疗程4周.比较2组的治疗情况、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风团、红斑、瘙痒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治疗有效率82.50%高于对照组的65.00% (P<0.05);4周后,观察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L)分数下降更加明显较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升高,IL-4、IgE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50%与对照组的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环利嗪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更佳,可显著提高皮肤生活质量,安全性高,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临床及血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血清中具有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女70例,男50例;平均年龄(30.79±8.29)岁;皮损位于躯干部者108例,皮损持续时间大于12h者98例,伴重度瘙痒者90例,102例伴发关节痛、胃肠道或呼吸道症状;所有患者血清中均检测出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其中抗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93例,抗幽门螺杆菌的抗体63例;其中3例患者合并白癜风,3例患者合并红斑狼疮,1例患者合并干燥综合征,1例患者合并强直性脊柱炎,39例患者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或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90例.结论 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特点为好发于躯干部,皮损持续时间长,容易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本试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敏感性为75%.
作者:李红;李宛谕;李莉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检测解脲脲原体对大蒜素及临床常用的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了大蒜素及临床常用的5种抗生素对197株Uu的低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的作用.结果大蒜素对Uu有较强的抑杀作用,MIC50和MIC90分别为2.0mg/L和4.0mg/L.结论天然药物大蒜素对Uu有较强的体外抑杀作用.
作者:闻平;郭月芳;陈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你好,请问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急急,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9月中旬在投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请问这个刊物需要英文摘要吗?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
尊敬的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大大,请问我的文章初审通过了没有,已经投了快一个月了,好急啊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