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生元饮对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乌海市人民医院皮肤科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30例和以及健康人20例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生元饮药方治疗,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试验组30例银屑病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及健康对照组20例外周血TNF-α水平.结果 试验组30例患者,治疗8周后痊愈9例,显效12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清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水平,在经过方药治疗后,逐渐降低,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生元饮可通过降低血清TNF-α水平,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作者:郭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自制中药海艾酊涂擦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成人中轻度斑秃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一种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65例成人中轻度斑秃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海艾酊外擦配合梅花针局部叩刺治疗,2次/周;对照组33例,采用醋酸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治疗,1次/周.12周为1个疗程,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6%,2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海艾酊涂擦配合梅花针治疗成人中轻度斑秃临床疗效确切,且具有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
作者:赵怀智;宋宝明;王培英;梁丽芳;屠辉辉;袁俊英;张粉华;李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祛风除湿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嗜酸性白细胞的影响.方法 共入组慢性湿疹患者96例,对照组34例口服西替利嗪片,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试验组62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同时口服祛风除湿中药,治疗后第2周和4周、停药后2周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计算有效率,同时对比治疗前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结果 临床随访过程中脱落6例,其中试验组2例,对照组4例,后完成治疗患者90例.治疗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50%(30/60)和16.7%(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56/60)和60%(18/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5.6±2.4)%和(5.4±2.5)%,治疗4周后分别为(3.2±1.6)%和(4.0±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周所有试验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持续下降,对照组中50.0%(15/30)患者症状总积分持续下降,26.7%(8/30)患者症状总积分不变,23.3%(7/30)患者症状总积分较停药时上升.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祛风除湿法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确切,可以降低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
作者:丁惠玲;魏淑相;范崇帅;孙文启;陈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致药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0年—2014年35例抗菌药致药疹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β内酰胺类药物致敏25例.非重症药疹27例,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型10例,麻疹型9例,多形红斑型药疹7例.给予抗组胺药或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均痊愈.重症药疹8例,包括3例红皮病型药疹、3例中毒性表皮松解型药疹、2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均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部分联合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治疗,6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 抗菌药物引起药疹临床并不少见,β内酰胺类所占比例大,药疹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荨麻疹型、麻疹型等非重症药疹常见,亦可出现红皮病型、中毒性表皮松解型、重症多形红斑型重症药疹,严重者导致内脏系统损伤.
作者:董海玲;李媛丽;李园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火针、中药面膜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5例患者,采用序号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火针治疗后,第2天外敷中药面膜,3次/周,并隔日晚上外涂咪喹莫特乳膏;对照组46例外敷中药面膜,3次/周,并隔日晚上外涂咪喹莫特乳膏.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痊愈率(49.0%)和有效率(85.7%)均高于对照组的17.4%和52.2%,(x2=10.6,12.58;P<0.01);痊愈和显效患者随访3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7.7%和54.17%(x2=18.39,P<0.01).结论 火针、中药面膜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佳,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作者:黄晓芸;张起律;吴运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薄芝糖肽注射液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6例.观察组局部注射薄芝糖肽注射液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75%;对照组分别为18%、4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薄芝糖肽注射液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是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孙宏伟;梁敏;程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柳蘑多糖对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柳蘑多糖对HaCat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Annexin V-PI染色法测定柳蘑多糖刺激HaCat细胞后的凋亡情况;PI法测定应用柳蘑多糖刺激后HaCat细胞周期的改变;重组人γ-干扰素(rhIFN-γ)诱导HaCat细胞活化,然后加入柳蘑多糖,用ELISA法检测IL-8和ICAM-1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 MTT法证实柳蘑多糖对HaCaT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佳抑制浓度为0.1 μg/mL,佳作用时间为48 h;用Annexin V-PI染色法证实了柳蘑多糖可以促进HaCaT细胞凋亡,尤其是晚期凋亡;用PI法证实了柳蘑多糖可以影响HaCaT细胞的细胞周期,对细胞DNA合成期有影响;用ELISA法证明了rhIFN-γ活化后HaCaT细胞分泌的白介素-8(IL-8)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明显增多,而柳蘑多糖可以使活化后HaCaT细胞分泌的IL-8及ICAM-1显著减少.结论 柳蘑多糖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改变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周期,减少细胞因子(IL-8,ICAM-1)分泌,提示柳蘑多糖有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减轻炎症反应的潜力.
作者:宋晶心;董村;张理涛;王晋;王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总结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证候分型、用方经验及复发情况,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优势.方法 通过对5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电话回访,分析其中临床治愈的19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归纳为风寒、风热、肺卫不固等12个证型,记录每个证型患病例数;统计病例中临床常用方剂的应用次数,总结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方剂;对临床治愈病例停用中药6个月后进行回访,记录复发例数,计算复发率.结果 198例患者中医证候以风热、风寒、肺卫不固、血虚、脾肾阳虚、上热下寒6型多见,分别为42例、25例、18例、19例、22例、18例;应用方剂荆防方42次,麻黄方22次,玉屏风散42次,四物消风饮20次,真武汤23次,半夏泻心汤12次,乌梅丸6次等.198例患者中停药6个月后有30例复发,复发率约为15.15%.结论 慢性荨麻疹中医证候复杂,需辨证分型论治,多证合并需多方合用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方换药;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复发率低,有其独特优势.
作者:肖月园;王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维药阿魏提取物在咪喹莫特银屑病动物模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实验动物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阿魏酸高、中、低剂量组及咪喹莫特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PASI评分及皮肤组织病理分析各实验组的皮损变化及组织病理改变,此外,采用ELISA方法检测动物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咪喹莫特模型组的皮肤PASI评分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地奈德对照组及高浓度阿魏酸实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浓度阿魏酸组皮肤组织TNF-a、IL-2的含量与咪喹莫特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咪喹莫特可以引起BALB/c小鼠皮肤出现银屑病样的改变,高浓度的阿魏酸对银屑病样的皮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于均峰;尚佩生;张文娟;沈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男,59岁.下颌反复出现红斑2年余.皮损病理组织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表皮增生,表皮基底部细胞向下增生,细胞排列轻度紊乱,可见异常核分裂相,真皮乳头血管增生扩张,浅深层可见单一核细胞浸润,细胞体积大,核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D3(+)、CD4(+)、CD8(+)、CD20(+)、CD79a(+)、CD30(+)、S-100(-)、CK20(-)、HCK(-)、Ki-67阳性细胞约50%~60%.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作者:严志;陈柳青;张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口腔科医生.因全身起水泡、糜烂3个月,于2016年3月3日至我科门诊就诊.患者诉2015年12月无明显诱因前胸、后背出现数个水疱,皮疹渐增多并泛发至头皮、四肢,水疱易破溃成糜烂面,自觉糜烂面疼痛,无发热、头痛、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2016年1月22日就诊于当地医院皮肤科,诊断为天疱疮,给予口服泼尼松片.30 mg,1次/d治疗,患者间断使用,皮疹无明显消退,头皮出现片状脱发.
作者:邢建军;黄琴斯;黄萌;段逸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额部起皮疹10个月余,于2014年7月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0个月前额部无诱因出现米粒大红色丘疹,表面粗糙,未予以治疗,后皮疹逐渐增大,表面出现褐色、锥形、表面粗糙的角质增生性损害,偶有痒痛感.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其他系统肿瘤病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李娜;许峰;杨瑛;刘魏华;徐彬;孙贺鑫;赵美辉;王晓君;于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夹脊穴注射糖皮质激素对预防50岁以上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CBM、Wan Fang和VIP(从建库至2015年10月),纳入夹脊穴注射糖皮质激素或椎旁神经阻滞与空白或安慰剂对照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可结合或不结合基础治疗.由2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 Handbook标准独立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个研究,合计1 3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6个月时PHN的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RR=0.39,95%CI(0.16,0.94)];除对照组出现1例严重不良反应外,其余均未报道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基于目前的证据,夹脊穴注射糖皮质激素可能预防或降低50岁以上患者PHN的发生率,且安全较好,但尚缺乏更多高质量的研究,目前还不能得到更为可靠的结论.
作者:唐挺;步怀恩;贾敏;郗艳国;徐嵩淼;李璐;张玉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拟柴郁汤治疗肝郁气滞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柴郁汤口服,对照组40例给予罗红霉素口服,炎症消退后给予异维A酸胶囊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临床积分、复发率、实验室指标、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等,并随访6个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6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7.50%;对照组为2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均未见肝肾功能异常.结论 自拟柴郁汤治疗肝郁气滞型痤疮疗效显著,参与调节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
作者:姜群群;许燕;王冰;刘卫兵;宋艳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白芍总苷联合苯磺贝他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给予口服苯磺贝他斯汀片10 mg,2次/d,同时联合白芍总苷胶囊,600 mg,3次/d;对照组58例,仅口服苯磺贝他斯汀片,方法同治疗组,2组疗程均为12周.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于治疗后第8周及第12周时,2组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有效率为91.23%,对照组有效率为75.8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芍总苷联合苯磺贝他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作者:陈文慧;刘乐;李伯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并评价光动力三阶段治疗女性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肛周尖锐湿疣的女性患者46例,均采用三阶段治疗方法,第一阶段采用激光、电灼、微波凝固等物理方法去除肉眼可见的皮损,约1周左右进入第二阶段治疗,即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按标准规范操作,每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然后进行第三阶段,采用局部免疫调节剂外用2个月.结束治疗后6个月~2年判断疗效并观察复发率.结果 46例患者治愈44例,治愈率为95.65%.复发2例,复发率为4.3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光动力三阶段治疗方案对女性肛周尖锐湿疣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东升;陈金波;许莉;戴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同位素磷32敷贴联合由安奈德、5-氟尿嘧啶皮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方法 选择我院皮肤科2014年—2015年门诊确诊的64例瘢痕疙瘩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曲安奈德联合5-氟尿嘧啶组,即曲安奈德与5-氟尿嘧啶按照2∶1比例瘢痕皮损内注射,每2周1次,8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为曲安奈德+5-氟尿嘧啶+32敷贴组,即曲安奈德与5-氟尿嘧啶按照2∶1比例瘢痕皮损内注射,1次/2周,共治疗4次后再给予32P敷贴2次,1次/月,4次皮损内注射联合2次敷贴为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瘙瘁缓解更明显,2组治愈率分别为74%,40%;复发率分别为12.9%,43.3%;不良反应复发率分别为61.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位素磷32联合曲安奈德、5-氟尿嘧啶治疗瘢痕疙瘩可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及复发率.
作者:陈小娥;周红;刘兴无;韩宝义;孙琪;王广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红蓝光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96例寻常痤疮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应用红蓝光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对照组仅用红蓝光.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88.24%,对照组有效率71.11%,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红蓝光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姜鹏爽;石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果酸联合甘草锌颗粒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甘草锌颗粒,同时每隔3周进行1次果酸治疗;对照组仅予口服甘草锌颗粒治疗.疗程为12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6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酸联合甘草锌颗粒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严芳;卢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疾病,多对称发生于面部曝光部位,不仅影响外观,对工作生活也带来一定困扰.黄褐斑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这也是治疗疗效欠佳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褐斑的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主要认为与基因遗传、紫外线照射、性激素水平变化、屏障功能破坏及局部炎症反应等有关.本文综述近几年关于黄褐斑发病机制的文章,以期促进对黄褐斑的认识及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黄骏;许爱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一种主要由感觉神经合成的神经肽,是皮肤的重要感觉神经递质.研究证实其在皮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CGRP可促进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泌多种细胞因子;CGRP可增强朗格汉斯细胞对Th2型免疫反应的提呈作用,调控朗格汉斯细胞的迁移与分化,抑制朗格汉斯细胞向T细胞呈递HIV-1抗原;CGRP可促进局部CD4+T细胞聚集,通过活化CAMP及蛋白激酶A,促进CD4+T分泌IL-4.CGRP导致局部皮肤增厚、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等皮肤炎性皮损的形成,在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多种皮肤炎症性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云刘;何焱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病毒相关问题的现状,对此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取北医三院皮肤科的32例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病毒性传染病知识培训、相关科室轮转等问题.结果 回收完整填写问卷32份,回收率100%.目前北医系统皮肤科住院医师临床病毒相关培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相关科室轮转安排、病毒性传染病相关理论学习、自我防护,传染病上报、病毒疫苗接种等方面等还存在一些问题.结论 应加强皮肤科住院医师病毒相关临床内容的培训,合理安排相关科室轮转,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丰富完善北医三院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作者:常晓丹;戴珊;宋清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