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报由北京大学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刊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3版)和中国生物医学称盘数据库核心期刊。本刊报道基础、临床、预防医学、药学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主要栏目:述评、专论、科研快报、论著、研究工作综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技术方法、讲座。
一、 对来稿的要求及投稿注意事项
1 对来稿的要求 来稿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 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字准确、文字精炼、图表简明。文章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 其遵循的程序应该获得本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 取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并在文章中加以说明。
2 投稿 邮寄地址: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大学医学部内《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电话:(010)82801551 电子信箱:xbbjb2@bjmu.edu.cn
3 作者可登录本刊网站查询稿件处理情况。若在3个月内未收到稿件取舍的通知, 系仍在审理中。欲另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 切勿一稿多投。
4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本刊对稿件有删改权, 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期2个月不返回者, 视为自动撤稿。
5 稿件确定刊用后根据所占版面与插图数量收取发表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来稿(除会议专刊等另有约定外)刊出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网络版稿酬), 并赠当期杂志。
二、撰稿要求
1 文题 文题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主题, 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 避免用“……的研究”、“……的观察”等非特定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2 作者 作者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章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责任作者,并给出其电子邮件地址。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台人士, 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 在编排过程中原则上不应再变动, 任何署名的改变要有全部作者签名同意的书面材料。作者单位包括工作单位全称及科室名称, 另加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并请提供通信(责任)作者姓名及其地址、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不同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标示角标1, 2……并在其工作单位前相应标出1, 2……。在有英文摘要的文章中需在英文题目下提供与作者中文信息相对应的所有英文信息。
3 摘要 技术方法、论著和科研快报应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200~500字,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照或更详细些。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 采用结构式摘要的形式,即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该写出主要数据)和结论四部分, 每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疑难/罕见病例分析栏目需附中、英文摘要,英文摘要放在中文摘要后;综述、病例报告只需附英文摘要,放在正文后;这些栏目的摘要不用分成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部分。
4 关键词 每篇文章需有3~5个关键词, 请尽量选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中的词。各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5 研究设计 对调查设计应写明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对实验设计应说明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等);对新药临床试验设计应写明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 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 受试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等, 并应说明质量控制的方法。
6 统计学处理 应提供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和P值(如t=3.45, P<0.01);当涉及到对总体参数的推断时, 还应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定量资料, 一般应采用“均数±标准差”方式表达, 并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 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散点图上描述有明显曲线变化趋势的资料则要避免用直线回归方程。不宜用相关分析说明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吻合程度的高低。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尽可能运用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 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使用相对数时, 分母不宜小于3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的涵义。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 一律用斜体。
7 医学名词 以由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 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新版本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为准, 不用商品名。
8 量和单位 执行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系列标准及有关国际规定, 规范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与符号。量符号以斜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除pH用正体外), 例如m(质量), t(时间), λ(波长)等。单位符号一律以正体字母表示, 例如g(克), m(米)等。在图表中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 例如, “t/h”(时间单位“小时”), “p/kPa”(压力单位“千帕”)等。
9 数字 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10 图表 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有简明的中、英文对照的题目。说明性资料以英文书写并置于图(表)下方。要合理安排并用英文书写表格的纵、横标目, 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表内同一指标数据保留的小数位数应该相同, 一般比可准确测量的精度多一位。图不宜过大, 最大宽度半栏图不超过7.5 cm,通栏图不超过17.0 cm, 高与宽的比例应掌握在5∶7左右。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若刊用人像, 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 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发表的图, 须注明出处, 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
11 缩略语 必须使用缩略语时, 于首次出现处先写其中文全称, 然后用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 后两者间用“, ”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共知, 也可不注其英文全称)。
12 致谢 对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接受委托进行某项工作的辅助人员, 以及给予指导、提供资助者, 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致谢内容加括号置于正文之后, 参考文献之前。
13 参考文献 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作者引用他人已发表的文、图、表或数据等, 需要在引用时列出参考文献以注明出处。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 在正文引出处加方括号标注在句尾右上角, 或标注在引文作者的右上角。在表格或插图说明中引用的文献, 亦应按照该表格或插图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来编码。论著的参考文献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 近5年的文献应占50%以上。内部资料、个人通讯、待发表及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一般不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文摘、综述等二、三次文献尽量不引用。参考文献中的作者, 1~3名全部列出, 3名以上只列前3名, 后加“, 等”或“, et al”。西文人名一律“姓”全拼在前, “名”缩写在后, 但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中国著者姓名不得缩写。西文文章题目中, 首词和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大写, 其余一律小写。外文期刊的名称缩写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List of Journals Indexed in Index Medicus所列为准。作者应仔细核对所引参考文献, 以保证各项内容准确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目的:了解雌马酚在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DMBA]诱导的去势大鼠乳腺肿瘤发生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将48只雌性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随后按体重水平随机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雌激素对照组和雌马酚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经口给予5 mg DMBA,每周对其触诊,了解乳腺肿瘤发生情况并记录体重和摄食量.24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并计算各组大鼠乳腺肿瘤发病率,检测大鼠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组织中NF-E2相关因子(nuclear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的表达.结果:不同剂量的雌马酚能显著降低去势大鼠的体重和摄食量、乳腺肿瘤发病率及MDA含量,并能增强大鼠肝脏Nrf2蛋白的表达,而对大鼠血浆SOD活力、8-OHdG含量则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雌马酚能够显著降低去势大鼠的乳腺肿瘤发生率,该作用可能与减少摄食量、降低体重、减少机体内MDA的含量、诱导Nrf2蛋白的表达有关;雌马酚对去势大鼠抗氧化作用可能受构型、作用时间等因素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晓慧;胡建伟;张玉梅;王培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大鼠前肢表皮角化细胞Cx43的表达和细胞增殖活性的拓扑学分布特点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常规石蜡切片,利用Cx4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免疫组化法,分析单位面积表皮细胞中Cx43表达的长度(LA)和PCNA阳性细胞核的百分率。结果:在水平方向上5 mm范围内,表皮细胞Cx43的表达随部位而异,且在距离始端大约3.0~4.5 mm处Cx43表达丰富。同时,在水平方向上10 mm范围内,角化细胞的增殖活性随部位而异,且增殖活性类似的角化细胞各自聚集成群,其直径大小约为10-3 m数量级;并在距离始端约3.0~4.0 mm处是角化细胞增殖活性低的位置。结论:大鼠表皮角化细胞间Cx43表达丰富处同时也是角化细胞增殖活性低的位置。
作者:韩红梅;樊景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秋水仙碱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某些肿瘤,但是,其半数致死量较低,过量的秋水仙碱可导致消化道反应,肾、骨髓和肝的损害等[1,2].误食含有秋水仙碱的鲜黄花菜也会引起食物中毒[3].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T)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富含半胱氨酸巯基(-SH)的金属结合蛋白质,具有拮抗有害重金属毒性、抗电离辐射、捕获自由基、抗过氧化应激等功能[4].肝是MT含量比较丰富的器官.本研究利用MT基因敲除小鼠观察秋水仙碱对小鼠肝的毒性,为防治秋水仙碱中毒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邱永祥;阮明;贾凤兰;邱飞婵;李雪婷;尚兰琴;张宝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膀胱根治性切除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此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膀胱根治性切除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共164例,分析其术后总生存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复发情况,以及影响其术后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入组的患者中159例为 T1期,5例为单纯原位癌(CIS),6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3.7%),中位随访时间46.5个月(7~99个月),有14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失访。有16例(9.8%)患者发生疾病复发,常见的复发部位为肝转移,其次为骨转移和肺转移。本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85%,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1%。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在总生存(P =0.012)和疾病特异性生存(P =0.011)上均显著优于未清扫者,术后发生肿瘤复发者,总体预后较差,其总生存时间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无复发者(P 均<0.001),是否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是术后发生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0,OR =2.695,95%CI 0.999~7.271)。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 =0.008,OR =1.071,95%CI 1.018~1.126)和是否进行淋巴结清扫(P =0.011,OR =3.385,95%CI 1.329~8.621)与疾病特异性生存相关。结论: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早期膀胱根治性切除有较大的治疗意义,对于这类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有可能带来生存上的获益。
作者:郝瀚;苏晓鸿;郑卫;葛鹏;何群;沈棋;杨新宇;张争;李学松;林健;周利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迭代近点法(interactive closet point,ICP)、普氏分析法(Procrustes analysis,PA)和点构法在确定大视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正中矢状面(mid-sagittal plane,MSP)的准确性,为大视野锥形束CT空间坐标系的建立和对称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0名面部基本对称正畸患者进行大视野锥形束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输出,在Mimics10.0下完成数据分割获取数字化三维头颅,将所生成数字化头颅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2012,对原始数据进行左右镜像,将原始和镜像后的三维头颅数据分别以ICP和PA进行配准,分别求得颅面结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S1、S2。点构法是在InVivoDental 5.0软件下以蝶鞍点(sella,S)、鼻根点(nasion,N)、颅底点(basion,Ba)3点确定正中矢状参考平面S3,分别测量计算9对对称解剖标志点到上述3个参考平面的距离差值的绝对值,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种方法生成正中矢状面的差异,并以LSD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在正位截图下观察,3种方法生成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均可用于临床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种生成正中矢状参考平面的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32,P=0.001),LSD检验显示迭代近点算法与点构法生成M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普氏分析算法与点构法生成M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大视野锥形束CT数据,基于迭代近点算法和普式分析算法计算可构建三维头颅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对于面部基本对称个体,迭代近点算法与传统点构法所生成正中矢状参考平面无明显差异,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王斯维;黎敏;杨慧芳;赵一姣;王勇;刘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真性、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及其疗效.方法:1984-1998年本院全组真性或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手术39例,从病因学、病理解剖学、术前UCG检查、术中所见几方面进行比较,对全部31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假性室间隔膜部瘤诊断从病因学、病理解剖学、术前UCG检查、术中所见等均可确立.术前诊断主要手段是UCG.术中所见后确定真性和假性膜部瘤,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全部手术治疗无死亡,无合并症.术后对31例假性膜部瘤患者随访6~15年(平均11.6年),近期、远期疗效均满意.全部恢复正常人生活.结论:(1)术前、术中鉴别出假性膜部瘤对手术治疗有指导意义;(2)对假性室间隔膜部瘤应采用改进的手术方法,其疗效是满意的.
作者:吴栋;张仁尧;胡秉忠;陈鸿义;张明礼;陶凉;王进;石志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基因芯片(gene chips)可以快速、微型化、自动化地检测大量基因,成了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微加工技术的发展, 我们建立了有1 200个微反应池的PCR基因芯片,将基因芯片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结合在一起.PCR基因芯片综合了基因芯片体积小却可以检测大量基因,以及PCR敏感而且容易发现各种基因变异的特点,采用以PCR 为基础,而非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检测方式,克服了杂交技术所存在的内在缺陷,大大增强了实验的敏感性和可重复性;扩展了基因芯片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的范围,更适用于各种基因重排、基因突变和基因缺失的鉴定.PCR反应采用荧光探针作实时定量分析.在临床肿瘤和白血病的诊断、人类基因组分析、基因多态性和疾病易感性鉴定、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动物和植物基因变异筛选、各种病原微生物鉴定等多方面会有广泛应用前景.
作者:朱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评估应用无创瓷贴面技术改变种植区域天然邻牙外形,减小或关闭种植修复体与邻牙间的黑三角,改善种植区域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5月至2009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接受上颌前牙种植修复的患者10人(男4人,女6人,平均年龄41.5岁)共14个牙位,种植体骨结合完成后采用种植体支持的暂时冠对牙龈成型3~6个月.开始永久修复时,对相邻的天然牙冠缺隙侧的邻面以无创瓷贴面改善牙型,加宽邻牙缺隙侧邻面颈部至外形高点之间的近远中宽度,改善美学修复效果.观察指标:(1)评价标准:在模型上测量修复前、后种植体与邻牙之间黑三角的水平向和垂直向数值变化,水平测量龈缘水平(黑三角底边)的近远中距离(A-B),垂直测量龈缘中点(黑三角底边中点)至牙冠接触点之间距离(C-D);(2)瓷贴面的检查:有无脱落或缺损;(3)牙龈健康状况:牙龈出血指数.结果:10位患者共14个种植体邻牙接受邻而无创瓷贴面修复,修复后追踪观察6~27个月,平均10.4个月.修复前黑三角的水平向距离平均为(3.1±0.8)mm,修复后平均(1.1±0.5)mm,修复前黑三角的垂直向距离平均(5.3±1.1)mm,修复后平均(2.9±0.7)mm,至后一次复查均未见瓷贴面脱落或破损,牙龈出血指数为0~1.结论:无创瓷贴面技术改善牙周病患者种植区域邻牙外形,减小或关闭黑三角,改善美学效果的方法易行,近期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健慧;邸萍;胡秀莲;邱立新;崔宏燕;林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以膳食频率问卷为评价标准,从4~36月龄婴幼儿是否挑食和其挑食种类两方面评估家长对其所喂养的婴幼儿挑食行为判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和立意抽样结合的方法,选取4~36月龄且开始添加非乳类辅食的婴幼儿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儿童喂养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了解婴幼儿基本情况、膳食情况和挑食情况。根据家长报告,将全部儿童分为挑食/不挑食组或对某类食物挑食/不挑食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挑食/不挑食组儿童摄入的食物种类有无差别,评价家长自报儿童是否挑食的准确性;比较对某类食物挑食/不挑食组儿童该类食物日平均摄入量有无差别,评价家长自报儿童挑食种类的准确性。结果:儿童挑食比例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6月龄、7~12月龄婴儿均对乳类挑食的比例高(25.00%、24.00%);13~24月龄、25~36月龄幼儿均对蔬菜挑食的比例高(26.92%、47.46%)。4~6月龄、7~12月龄挑食儿童摄入食物种类数目(8种,19.5种)高于不挑食儿童(6种,18种),而13~24月龄、25~36月龄挑食儿童摄入食物种类数目(28.5种,34种)均低于不挑食儿童(31种,37种)。4~6月龄婴儿的家长对各类食物的判断准确性均较高,但两组间各类食物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12月龄婴儿的家长仅对乳类和蛋类的判断准确性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4月龄幼儿家长对除蔬菜以外的各类食物判断准确性均较高,且蛋类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6月龄幼儿家长对除乳类、豆类和谷物之外的各类食物判断准确性均较高,但各类食物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于12月龄儿童的家长对其是否挑食、挑食种类的判断准确性低,而13~36月龄儿童的家长对其挑食行为的判断准确性较高。
作者:李子一;王金子;张雅蓉;余恺;司徒文佑;尤莉莉;陈程;李文军;王培玉;张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渗透树脂对正畸后牙面脱矿(白垩斑)的治疗效果及颜色稳定性.方法:对正畸治疗后6颗上颌前牙均出现脱矿的患者8名(患牙共48颗)进行渗透树脂治疗.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6个月和12个月分别在同等条件下拍摄照片.效果分为3级:有效、部分有效和无效.部分有效的患牙测量术前、术后白垩斑(white spot,W)及患牙唇面的面积(tooth,T),计算出W/T比值(%),统计方法采用两个样本的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数码照片以JPG格式导人Photoshop图像分析软件,转化为8位灰度文件,以柱状图的形式显示被治疗区域牙面的灰度值,对比不同时间点牙面颜色的变化情况,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有效患牙11颗(22.9%,11/48),部分有效37颗(77.1%,37/48),无效0颗.部分有效的患牙术前W/T(%)平均值是31.37%,术后下降为7.99%,P<0.05.术前白垩斑区域灰度平均值是188.07±5.62,术后1周灰度值是143.20±7.03,经Wilcoxon秩和检验,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灰度值分别是136.33±4.54和139.57±3.70,分别与术后1周相比,P >0.05.结论:渗透树脂能明显改善正畸治疗后白垩斑患牙的美观,渗透治疗后的牙面颜色在1年观察期内表现稳定.
作者:冯朝华;楚小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请问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请问一下,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尊敬的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编辑大大,请问我的文章初审通过了没有,已经投了快一个月了,好急啊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