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 国际刊号:1671-167X
  • 国内刊号:11-4691/R
  • 影响因子:1.68
  • 创刊:1959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2-489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2)
  • 医药卫生综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09年6期文献
  • Alport综合征患者肾小球基底膜超微结构改变与层粘连蛋白的异常分布

    目的:观测Alport综合征患者肾小球基底膜(GBM)超微结构改变与GBM上层粘连蛋白α1(laminin α1)和α5(laminin α5)分布的关系.方法:1998年1月至2008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Alport综合征的患者20例,另外选择6例肾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在透射电镜下测量GBM厚度以及增厚和撕裂的范围.对肾组织石蜡切片进行laminin αl、laminin α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其在GBM的分布进行半定量评分:0分为0%,1分为≤25%,2分为25%~50%,3分为50%~75%,4分为≥175%.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Alport综合征患者的GBM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和撕裂分层.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正常对照组的laminin α1主要在肾小球系膜区,GBM无显色;laminin α5则沿着GBM均匀显色.Alport患者的laminin α1在肾小球系膜区的分布低于对照组,主要在GBM上显色;laminin α5在GBM上的分布低于对照组;GBM上laminin α1与laminin α5半定评分呈高度负相关(r=-0.83,P<0.001).GBM增厚及撕裂范围与laminin α1的半定量评分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76,P<0.001;r=0.56,P=0.015),与laminin α5的半定量评分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59,P=0.010;r=-0.53,P=0.025).结论:Alport综合征患者GBM中异常分布的laminin α1和laminin α5与GBM增厚和撕裂的超微病理改变有关.

    作者:黄巍;王晨;郑欣;鄂洁;王素霞;刘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P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可用于鉴别诊断的免疫组织化学新方法.方法:对14例SPPT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其嗜铬素(CgA)、突触素(Syn)、E-钙粘素(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观察,并与5例胰腺高分化内分泌肿瘤和高分化内分泌癌(WET/WEC)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SPPT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胰头多见,肿瘤呈囊实性,虽边界清楚,但常可见局灶的浸润现象.SPPT在组织学形态上与WET/WEC,特别是实性型的WET/WEC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CgA、Syn均可阳性,但SPPT的E-cadberin染色呈现100%的膜阴性,甚至可出现核阳性信号(5/14),而WET/WEC保留膜阳性信号,核均为阴性.SPPT的β-catenin染色均呈现胞核及胞浆阳性,而WET/WEC均呈现胞膜及胞浆阳性,甚至出现核旁的点状阳性信号,而细胞核始终为阴性,类似于胰岛细胞的染色模式.SPPT的Cyclin D1核染色阳性率多大于70%(12/14),而WET/WEC的Cyclin D1染色阳性率均未超过30%.结论: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以及包括E-cadherin、β-catenin、Cyclin D1在内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综合分析,有利于SPPT的确诊以及与WET/WEC的鉴别.

    作者:梅放;杜鹃;马晓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运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核黄素磷酸钠海藻酸钙胃漂浮微球

    目的:考察核黄素磷酸钠胃漂浮缓释微球的制备、优化和体外性质.方法:采用离子胶凝-烘干法制备了核黄素磷酸钠海藻酸钙胃漂浮缓释微球.结果:考察了微球的外观、包封率、漂浮性能和体外释放,并运用响应曲而法分析、优化了微球处方.结论:优化后的微球外观圆整,包封率为57.49%,体外漂浮8小时以上,释放符合Fick扩散方程.

    作者:张安阳;范田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肺问质纤维化(interstitial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98例RA患者,分析其中RA-IPF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比较合并和不合并IPF的RA患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吸烟及用药史等,系统分析RA-IPF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朵:(1)198例RA患者巾30例合并IPF,占15.2%(30/198).所有RA-IPF患者均存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r tomography,HRCT)改变,其中63.3%(19/30)患者胸部X线提示IPF,46.7%(14/30)患者有呼吸道症状,50.0%(15/30)患者存在肺底Velero啰音.30例RA-IPF患者中均无杵状指,仅1例伴低氧血症.多数患者IPF发生于关节症状之后.(2)合并IPF的RA患者组年龄明显高于不合并IPF组[(65.50±9.71)vs(55.22±12.98)岁,P<0.01];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ies,AKA)阳性率明显增高(61.5%vs35.9%,P=0.014);RA-IPF组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不合并IPF的RA患者[(4.38±2.08)vs(3.20±2.12),P=0.01].两组患者病程、吸烟史和用药史、IgM型类风湿因子、IgG型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SSA抗体、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IPF患者多数临床表现轻微,老年患者多见,AKA和抗CCP抗体可能是与RA-IPF密切相关的重要抗体.

    作者:李茹;李霞;张晓苹;相晓红;栗占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淫羊藿苷对大鼠成骨细胞核结合因子α1、骨形成蛋白-2、骨形成蛋白-4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对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l)、骨形成蛋白-2(BMP2)、骨形成蛋白-4(BMP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酶序列消化法从新生大鼠颅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钙结节茜素红染色法鉴定细胞.取第3-5代细胞,用CCK-8法检测经0 mol/L、10~(-8)mol/L、10~(-7)mol/L、10~(-6)mol/L、10~(-5)mol/L、10~(-4)mol/L的淫羊藿苷处理24、48、72 h后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分别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对硝基苯酚法检测上述各浓度的淫羊藿苷处理48 h后成骨细胞的增殖指数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用real-timePCR法检测10~(-6)mol/L淫羊藿苷处理48 h后成骨细胞Cbfα1、BMP2和BMP4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10~(-8)~10~(-4)moL/L的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均无增殖促进作用,但可促进成骨细胞的ALP活性;10~(-6)mol/L淫羊藿苷可以上调成骨细胞Cbfα1、BMP2和BMP4 mRNA的表达.结论:淫羊藿苷可能是通过上调Cbfα1、BMP2和BMP4 mRNA的表达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作者:何伟;李自力;崔元璐;伊彪;梁成;王晓霞;李阳;王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KIAA0649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细胞内定位

    目的:制备抗KIAA0649多克隆抗体并鉴定抗体的特异性,同时初步鉴定KIAA0649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及其功能结构域.方法:通过TMHMM和DNAstar等软件对KIAA0649的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析,选取了3段序列合成多肽,将3段多肽混合后对新西兰兔进行免疫,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中抗多肽的滴度,当抗血清的滴度达到1:10~5(体积比)时取血清,通过免疫亲和层析柱对抗体进行纯化.在U2OS细胞中表达Flag-KIAA0649或通过小于扰RNA沉默内源的KIAA0649,提取细胞蛋白,电泳后转膜,通过Western blot分析上述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将表达Flag-KIAA0649的细胞在玻片上固定,用抗Flag抗体和抗KIAA0649抗体进行双色免疫荧光分析,通过免疫荧光对KIAA0649抗体进行鉴定.利用PCR克隆构建Flag-KIAA0649全长表达质粒和系列Flag-KIAA0649缺失突变体,转染细胞后通过免疫荧光对KIAA0649在细胞内的定位进行研究.结果:得到的纯化KIAA0649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地识别内源及外源KIAA0649蛋白,可用于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分析;全长KIAA0649蛋白在细胞核内显示特定的分布方式;KIAA0649的缺失突变体中,含有PENF motif的突变体与全长KIAA0649蛋白在细胞核内的分布形式一致,推测该结构域可能为KIAA0649的功能结构域.结论: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KIAA0649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应用于KIAA0649的功能研究,KIAA0649在细胞内定位的研究对于阐明KIAA0649的功能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宗方;韩巍;何其华;柯杨;杜晓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影像学检查诊断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比较及临床意义(附234例分析)

    目的:比较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输尿管肿瘤的检出情况,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MSCTU)在输尿管肿瘤诊断中的优越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9月手术病理诊断的上尿路移行上皮癌患者234例,其中肾盂癌82例、输尿管癌152例,多数患者行泌尿系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造影及MSCTU.各项检查的阳性率和符合诊断率的比较采用多重卡方检验.结果:行B超检查者215例,发现异常152例,检查阳性率70.7%,明确诊断58例,符合诊断率为27.0%;行IVU检查者193例,发现异常132例,检查阳性率68.4%,明确诊断65例,符合诊断率33.7%;行逆行造影者132例,发现异常115例,检查阳性率87.1%,明确诊断93例,符合诊断率70.5%;行MSCTU检查者226例,发现异常220例,检查阳性率97.3%,明确诊断214例,符合诊断率94.7%.逆行造影对输尿管肿瘤的符合诊断率显著优于B超和IVU检查(P<0.001),MSCTU的符合诊断率显著优于逆行造影(P<0.001).结论:血尿患者行B超检查后怀疑为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宜首先考虑行MSCTU检查,以缩短诊断时间并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张骞;王秉东;王杰平;赵亚元;孙晓伟;郝金瑞;何志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1例致死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致死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致死性肺栓塞提供帮助.方法:对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2002年1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完成的162例成人医疗纠纷尸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对致死性肺栓塞病例(21例)及随机对照成人病例(6例)进行F Ⅴ(factor Ⅴ)Leiden突变和FⅡ(factor Ⅱ)C20210A突变检测.结果:有21例致死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病例,占病例总数的12.96%(21/162).每例均至少存在1项已知的高危因素,多数病例存在2项以上的高危因素.主要的获得性高危因素包括:手术、创伤骨折、恶性肿瘤、妊娠及产褥期、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感染等.21例致死性肺栓塞病例及6例对照病例均未检测出FⅤ Leiden突变与F Ⅱ G20210A突变.21例患者中,只有6例生前进行了D-二聚体检查,6例均明显升高;只有1例患者使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抗凝.结论:致死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是临床科室尤其是手术科室引起纠纷的重要原因.中国人发生致死性肺栓塞主要与创伤骨折、手术等获得性因素有关,遗传性因素FⅤ Leiden突变和FⅡ G20210A突变不是中国人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的主要原因.对存在肺栓塞高危因素(尤其是创伤骨折及手术)的患者,合理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做好预防性措施,并尽可能的早期诊断与处理或可减少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

    作者:谢志刚;赵希顺;刘叔平;鄂文;郑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N-甲酰肽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侵袭性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N-甲酰肽受体(N-formylpeptide receptor,FP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AgP患者94例,健康对照者73例.抽取前臂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e high performano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结合DNA测序的方法检测FPR基因的SNP.结果:发现370 bp的FPR基因片段有两个非同义的SNP,即289位C/A和301位G/C,其中289位C/A为新发现的SNP,未检测到329位和378位存在SNP.FPR基因289位和301位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健康对照组和AgP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元Logistic分析发现,有FPR301C~+基因型(即G/C和C/C)且吸烟者患AgP的风险是有FPR301G/G基因型、不吸烟者的5.74倍;携带C等位基因且吸烟者患AgP的风险是携带G等位基因、不吸烟者的5.20倍.结论:FPR301C~+基因型/等位基因C与吸烟联合作用使个体患AgP的危险性增高.本研究未发现FPR基因的SNP与AgP的易感性明显相关.

    作者:朱小玲;孟焕新;张立;徐莉;陈智滨;释栋;冯向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萎缩性胃炎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蛋白表达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相关非化生性萎缩性胃炎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CD68及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nluscle actin,SMA)在H.pylori感染阳性的10例轻度非萎缩性胃炎,30例轻度非化生性萎缩性胃炎及32例重度非化生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表达情况,且对3例轻度非萎缩性胃炎、4例轻度非化生性萎缩性胃炎进行电镜观察.结果:重度非化生性萎缩性胃炎组,每高倍视野(hish-power field,HPF)TGFβ1阳性细胞数(53±22个)显著高于轻度非化生性萎缩性胃炎组(22±9个/HPF)及轻度非萎缩性胃炎组(0-3个/HPF,P<0.01);CD68阳性细胞数(23±7 个/HPF)显著高于轻度非化生性萎缩性胃炎组(13±6 个/HPF)及轻度非萎缩性胃炎组(0~3个/HPF,P<0.01).TGFβ1与CD68表达的相关分析表明,在轻度及重度非化生性萎缩性胃炎组,两者均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0.634,P<0.01;r=0.699,P<0.01).与轻度非萎缩性胃炎比较,轻度及重度非化生性萎缩性胃炎组黏膜固有层中SMA阳性的肌纤维母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均增多.电镜观察轻度非萎缩性胃炎可见纤维母细胞增生,而轻度非化生性萎缩性胃炎可见大量纤维母细胞增生及肌纤维母细胞出现,并可见到纤维母细胞与肌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并行现象.结论:TGFβ1蛋白的表达随非化生性萎缩性胃炎萎缩程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提示TGFβ1可能在非化生性萎缩性胃炎病变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宇;刘毅强;冯国双;李吉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环氧化酶-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mRNA与蛋白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与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及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收集4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总结相关的临床资料.采用RT-PCR的方法研究COX-2 mRNA水平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B-cell lymphoma protein 2(Bel-2)蛋白水平表达,并用CD105为标记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ansicular density,MVD),用TUNEL方法计数凋亡细胞数.结果:(1)COX-2 mRNA在内膜癌中的表达较正常子宫内膜增强(P<0.001).(2)COX-2蛋白在内膜癌中的表达较正常内膜增强(P<0.001).(3)COX-2蛋白表达在高、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组较低分化组升高(P:0.020),与手术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COX-2 mRNA水平与以上各项因素均无相关性.(4)COX-2的mRNA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125,r=0.222).(5)COX-2蛋白表达的升高伴有VEGF、MVD和Bcl-2的升高及凋亡细胞减少(P均<0.05).(6)COX-2的表达增强与ER-α和ER-β蛋白表达无相关性,但与孕激素亚型A和B(PRA、PRB)的表达升高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31和0.007.结论:(1)子宫内膜癌中COX-2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均较正常子宫内膜中明显升高.(2)COX-2的蛋白高表达与肿瘤较好分化相关,而与病理类型、手术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mRNA与以上各因素均无相关性.(3)子宫内膜癌中COX-2的表达增强伴有VEGF蛋白水平升高及微血管密度增加.(4)子宫内膜癌中COX-2的表达增强伴有Bcl-2蛋白水平升高及肿瘤细胞凋亡受到抑制.(5)在内膜癌COX-2阴性与阳性两组间,雌激素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RA及PRB在阳性组的表达均较阴性组升高.

    作者:陈俊雅;廖秦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比较原发性低钾周期性麻痹与甲状腺毒症继发周期性麻痹两组患者的异同点.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6年1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治疗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4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原发组和甲状腺毒症继发组各22例,两组患者共同的特点:(1)均好发于青壮年男性;(2)主要临床表现均为肢体活动障碍和乏力,大部分病例以反复多次发作为主;(3)部分病例(40.9%~68.2%)发病有明显诱因,诱因以饱餐、喝甜饮料和剧烈运动常见;(4)发病时,两组患者血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5)原发组与甲状腺毒症继发组分别有20%和25%的患者肌酸激酶明显升高,补钾治疗后较快恢复正常,乳酸脱氢酶及α羟基丁酸脱氢酶均正常;(6)补钾剂量与发病时血钾水平无相关性.两组患者的不同点主要表现为:(1)甲状腺毒症继发组患者有高代谢症状,甲状腺功能提示T3、T4升高和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原发组患者无此类症状,其甲状腺功能正常;(2)甲状腺毒症继发组血钾水平显著低于原发组[(2.25±0.67)vs(2.78±0.49)mmol/L,P=0.007];(3)甲状腺毒症继发周期性麻痹较原发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在补钾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山现反跳性高钾血症.结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有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时补钾治疗预后较好.补钾时不能仅根据发病时血钾水平决定补钾剂量,应密切监测血钾水平.甲状腺毒症继发周期性麻痹在补钾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反跳性高钾血症,在补钾治疗时应当密切监测血钾,并积极根治甲状腺毒症.

    作者:王薇;赵春云;高燕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例的相关性分析

    目曲: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m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珐: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991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及肾活检资料的108例抗GBM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就诊时的血清或血浆置换液用于孵育正常人肾组织冰冻切片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隐匿性抗原表位的暴露采用6 mol/L尿素对组织切片进行预处理.天然抗原表位的检测则以未经处理的组织切片作为底物.抗体滴度的检测由1:2至1:512.根据间接免疫荧光的结果决定抗体是否识别不同抗原表位,并进一步分析识别不同抗原表位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108例患者血清或血浆置换液均识别隐匿性抗原表位(尿素处理后肾组织),问接荧光显示抗体沿GBM呈线条样沉积,其中56/108例(A组)也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非处理肾组织),其余52/108例(B组)则不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虽然A组血清可识别天然露的抗原表位,但是该组血清识别隐匿性表位的平均滴度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患者合并抗中性粒细雕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的比例则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就诊时的其他临床指标(包括血肌酐水平)和肾病理指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有患者血清抗GBM抗体识别GBM上隐匿的抗原表位,但近一半患者的抗体同时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识别天然暴露抗原表位者其血清识别隐匿性抗原的滴度更高,血清ANCA阳性的几率显著减少.

    作者:刘畅;曲贞;杨瑞;赵娟;贾晓玉;郑欣;刘章锁;崔昭;赵明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一种新型吲哚满酮类化合物对鼻咽癌细胞的作用

    目的:研发针对中国南方和东南亚高发恶性肿瘤鼻咽癌的新型靶向抗癌药.方法:用本课题组合成的一种新型吲哚满酮类化合物IF239处理培养的鼻咽癌细胞系(CNE),酸性磷酸酶法测定化合物IF239对CNE细胞百分活率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黏附状态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时相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关键调控分子的变化.结果:IF239对CNE细胞具有强大的杀伤作用,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黏附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_2/M期有关;而G_2/M期阻滞与IF239上调cyclin B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1(CDK1)磷酸化水平有关.结论:IF239对CNE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其作用机制独特,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作者:王明群;刘羿男;赵翔;张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新生猪急性缺氧与缺氧缺血模型的比较

    目的:比较急性缺氧与缺氧合并双侧颈动脉结扎对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制备的影响.方法:生后7 d的新生猪24只,分成(1)缺氧组(H):呼吸机辅助通气吸入低浓度氧,(2)缺氧缺血组(HI):缺氧同时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两组新生猪分别吸入10%、8%和6%的低浓度氧30 min造成轻度、中度和重度缺氧,检测两组新生猪在不同程度缺氧下生理参数、脑血容量、脑氧灌注的变化.结果:H及HI组新生猪在不同程度缺氧后,两组间血气分析氧饱和度(SaO_2)、血乳酸浓度、血液pH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缺氧时HI组新生猪的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H组(P<0.05).H及HI组新生猪在不同程度的缺氧后,脑血流量相对稳定,两组间脑血流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氧灌注明显下降,与缺氧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问脑氧灌注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及HI这两种动物模型,对缺氧后生理参数、脑血容量和脑灌注的影响是基本一致的,呼吸机辅助吸入低浓度氧即可制备HIBD模型,可能不一定需要双侧颈动脉结扎.

    作者:侯新琳;周艳霞;周丛乐;丁海艳;丁海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通过引物设计和提高退火温度提高实时定量PCR检测microRNA的特异性

    目的:了解因某些microRNA(miRNA)家族成员序列相似,以及同一种成熟miRNA的长度不均一对PCR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寻找区分相似miRNA成员和准确定量的方法和条件.方法:采用RNA加尾和引物延伸实时定量RT-PCR法,设计不同位置错配的引物,以克隆到质粒中的全长成熟miRNA为模板,比较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各种错配引物与完全匹配引物在扩增miRNA上的效率差异,并根据由此得出的经验设计let-7家族成员引物,以克隆的成熟miRNA为模板,检测其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区分相似家族成员的能力.此外,设计了10组3'末端碱基位置不同的特异引物,比较了它们在检测小鼠大脑miRNA表达水平上的差异.结果:提高退火温度12℃~14℃将大限度增加特异性而不降低敏感性,将引物的3'末端置于差异碱基或其附近可以有效区分相似miRNA序列,将引物3'末端置于miRNA第18~20个碱基,可避免漏检较短的成熟miRNA,使定量更真实准确.结论:精心设计引物并提高退火温度可提高实时定量PCR检测microRNA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作者:何湘君;张旗;刘玉京;潘秀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粪肠球菌在根管内定植模式的体外研究

    目的:建立体外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观察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感染状态及其分布特征.方法:选择因正畸减数拔除的健康前磨牙10例,随机分为两组,将其中5例高压灭菌后分别浸泡于含有1.5 mL无菌脑心浸液(brain heart infusion,BHI)培养基和0.1 mL麦氏比浊度为5的粪肠球菌菌液的Eppendorf管中,于CO_2孵育箱中培养21 d建成体外粪肠球菌根管感染模型,其余5例则作为对照组.将所有样本沿牙长轴近远中向劈为两半,一半作组织学Brown&Brenn染色观察,另一半置扫描电镜下观察粪肠球菌在根管内的感染状态.结果:组织学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组样本中,粪肠球菌均不同程度地侵入牙本质小管中,测微尺测量深度可达330-1000μm.所有对照组样本的根管壁表面干净,牙本质小管排列有序,无细菌染色颗粒.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组样本的根尖1/3段,粪肠球菌与无定形基质形成典型的生物膜结构,而在根管的冠1/3和中1/3段,粪肠球菌则成对或短链状排列在根管壁表面,呈现浮游状态.对照组的根管壁表面洁净,牙本质小管和管间牙本质结构清晰可见,未见细菌侵入.结论:粪肠球菌可单独定植于根管内,形成生物膜并侵入牙本质小管深部.此模型可用于体外评价各种机械预备和化学消毒药物对根管内感染的清除效果,从而为临床选择治疗操作提供参考.

    作者:郭惠杰;岳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颈动脉覆膜支架治疗鼻咽癌放疗后严重出血1例

    鼻咽癌是一种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因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广泛的浸润性以及对放疗的敏感性,治疗首选放射治疗(放疗),其中,放疗后鼻、鼻咽出血作为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虽然较低,但病程凶险,传统抢救方法死亡率较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过介入方法成功救治1例鼻咽癌放疗后严重出血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彬;张小明;李清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肾移植术后妊娠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移植术后合并妊娠的病例在国内尚属于较罕见病例,产科医生缺乏相关的诊治经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曾于2008年收治了1例肾移植术后合并妊娠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及时终止妊娠,母婴结局良好.本文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肾移植术后妊娠的特点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

    作者:朱毓纯;时春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磁共振扩散谱成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通过探测水分子的扩散特征能获取生物组织的物理特征和微观结构,进而提供生物学和临床医学信息,具有无创、无须使用外源性对比剂等优点~[1].

    作者:田霖;阎浩;张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Rett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彻CECP2的研究进展——MECP2的基因结构、功能及调控基因

    Rett综合征(Rett syndrome,RTT)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主要累及女孩,是导致女性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女孩发病率大约为1:10 000~1:15 000.典型RTT的临床特征为:出生后6~18个月生长发育基本正常,随后出现神经发育停滞或倒退,丧失已获得的技能(如手的功能、语言等),头围增长缓慢,呼吸异常,出现手的刻板动作(如搓手、绞手、吃手等),伴有孤独症样行为,此外,惊厥发作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到疾病后期还可能出现骨骼改变、脊柱侧弯及强直等~([1-2]).

    作者:张晶晶;包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利用引文数据库提升论文水平

    在网络环境中,信息获取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流的科研需要一流的信息环境支持.科研工作者快速了解国内外科研信息成为科学研究的必然手段,信息检索平台成为科研工作者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用户利用有效的信息检索工具,不仅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而且还可以利用信息检索平台的有效工具分析信息集合的特点,提升论义的水平.

    作者:刘筱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国际生化年会参会有感

    作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周春燕教授实验室的一员,我参加了第21届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年会.国际生化年会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届的高学术会议,相当于生化界的奥林匹克,在为期6天的会议里,我亲身感觉了高级学术会议的氛围,从中受益良多.

    作者:袁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