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 国际刊号:1671-167X
  • 国内刊号:11-4691/R
  • 影响因子:1.68
  • 创刊:1959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2-489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2)
  • 医药卫生综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01年6期文献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瓣的黏附机制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角膜瓣复位后的黏附机制.方法:实验组24只新西兰兔分为8组,每组3 只;对照组3只.左眼按近视-10. 00 D行LA SIK术.分别于术后即刻、24 h、1周、2周、1月、3月、6月及12月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并取角膜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成分,包括I型胶原、Ⅲ型胶原、Ⅵ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cellular fibronection , cFN)、细胞黏合素(tenascin ,TN)、Ⅳ型胶原及层黏连蛋白(laminin, LN). 结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术后角膜瓣贴附紧密;光镜观察角膜瓣交界面早期存在缝隙 ,晚期贴附紧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角膜瓣交界面术后早期有cFN的明显表达及Ⅲ型胶原、Ⅵ型胶原的表达,无I型胶原、Ⅳ型胶原、LN及TN的表达.结论:LASIK术后早期, 角膜瓣与其下的基质层之间的黏附由FN、Ⅵ型胶原及Ⅲ型胶原完成.

    作者:齐虹;唐军民;朱秀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下颌骨牵引成骨对下牙槽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不同时期下牙槽神经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IAN)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牵引成骨术对神经组织结构的影响 .方法:恒河猴16只,10只行单侧牵引,6只行双侧牵引,共22侧,未手术侧神经作为对照.截骨安放牵引器时均保留下牙槽血管神经束的完整,5 d间歇期后,以每次0. 5 mm,每日2次的速度进行牵引,共15 d, 分别于牵引完成后0、2、4、6、12周时取双侧下颌颏神经,制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对照及牵引侧IAN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牵引完成时可见牵引侧轴浆内细胞器增多,其结构及排列紊乱;髓鞘松散、脱落形成髓球;Schwann细胞内含大量髓鞘残片.推测这是由于牵引速度超过了神经再生的速度,造成牵引侧IAN的退行性变.牵引后2周神经病变减轻,4 周后神经出现修复性变化,Schwann细胞明显增生,形成新的髓鞘.至牵引后12周,牵引侧I AN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可对IAN产生一定的损伤性影响,但这是暂时、可逆的,由于神经自身的再生和修复功能,远期神经形态结构可恢复正常.

    作者:王晓霞;王兴;李自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中的变化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 i ved growth factor, PDGF)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主动脉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提取大鼠主动脉膜蛋白和胞浆蛋白,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DGF受体β亚单位,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 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 ERK 1/ 2)和磷酸化ERK 1/2的变化.结果:4周龄SHR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12周龄时血压稳定增高. 主动脉PDGF受体β亚单位蛋白的表达在SHR和WKY(Wistar-Kyoto)大鼠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调,但4周龄和1 2周龄SHR中该受体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同龄WKY组(分别为28.0%和28.6%, P<0.05);SH R 主动脉中ERK 1/2的含量较同龄WKY组明显增加(P<0.05);12周龄SHR主动脉磷酸化ERK 1/2 的含量亦较同龄WKY组增加28.4%(P<0.05).结论:SHR大鼠主动脉PDG F受体β亚单位和ERK 1/2的上调先于高血压的发生,并在高血压期维持较高水平 ,提示PDGF介导的信号转导系统的活化在自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邢东琦;白桦;孙银平;刘洁;宋宗恩;吴立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正常(牙合)人13~18岁下颌骨宽度生长发育的纵向研究

    目的:分析正常人下颌骨各部位宽度的生长发育特点,探讨其发育规律.方法:对2 6名正常青少年每年同期摄取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连续6年,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相对于18岁,13岁时下颌骨各部位宽度的发育量均完成93%以上;除外髁突内侧点、髁突颈点间距,女性发育完成量大于男性.(2)男女性下颌基骨宽度在15~16岁均有一生长高峰;女性13~17岁下颌角点间距增加,17岁后稳定,角前切迹点间距生长量不多;男性下颌基骨宽度的发育可持续到青春迸发期后.(3)髁状突间宽度,女性生长至17岁即稳定,男性仍有生长,集中表现在髁状突外上方间宽度.喙突间距女性16岁后稳定;男性晚于女性 1年进入稳定期.结论:上述结果可为正畸临床制定矫治计划提供参考.

    作者:周文莲;林久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新生小鼠胸腺的体外生长及酶表达

    目的:观察器官培养条件下新生小鼠胸腺的生长状况.方法:对新生BALB/c小鼠胸腺分别进行1、3、5和7 d的体外培养,然后用常规组织学及酶组织化学方法对其进行染色和镜下观察.结果:从培养1 d组开始,胸腺的生长状况便可分为两个区:第1区为除贴附培养滤纸一侧以外的皮质部分,第2区为髓质及贴附培养滤纸一侧的皮质部分.第1区内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呈良好的生长状态,有较多酶阳性反应较强的细胞;第2区内细胞排列较松散,部分细胞结构较差,基质细胞明显减少,酶阳性反应细胞较少.以上生长状况在培养3 d组、5 d组和7 d组更加明显,且 3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HTSS 本器官培养条件下的胸腺生长状况具有区域性差别.

    作者:卫兰;吴江声;郭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内皮素所致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致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 HMC)增殖的介导途径.方法:用ET-1和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中和抗体孵育HMC,3H-胸腺嘧啶参入法测定HMC增殖,Northern杂交方法测定mRNA表达及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蛋白质水平.结果:10-7 mol·L-1 ET-1能刺激HMC增殖,使TNFα mRNA表达上调及TNFα蛋白质分泌增多(12、24 h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抗TNFα中和抗体(0.10~1.00 mg·L-1)能部分抑制ET-1所致HMC增殖,但对ET-1所致HMC TNFα mRNA表达上调无明显影响.结论:ET-1能够刺激HMC增殖并使HMC合成和分泌TNFα;ET-1所致HMC该增殖效应可能部分由TNFα介导.

    作者:周安宇;谌贻璞;高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枢白细胞介素-1受体参与应激镇痛

    目的:观察中枢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 IL -1)受体在足击镇痛及条件恐惧应激刺激诱发镇痛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用脑室注射(intracerebroventri cular injection, icv)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 NS)或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 ep tor antagonist, IL-1ra)并用热辐射甩尾测痛法检查IL-1ra对足击镇痛及条件恐惧应激刺激诱发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1) icv NS的大鼠,足击引起痛阈上升; 而icv IL-1ra 30 m in后足击不引起明显的痛阈上升, 但icv IL-1ra 90 min后足击仍出现明显的痛阈上升. ( 2 ) icv NS的大鼠,条件恐惧应激刺激也引起明显的痛阈上升,且该条件恐惧应激刺激诱发的镇痛效应能被icv IL-1ra明显衰减.(3) icv IL-1ra本身对基础痛阈无明显影响.结论:中枢IL-1受体参与足击及条件恐惧应激刺激诱发的镇痛效应.

    作者:邹长江;魏明芬;刘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维甲酸促进三氧化二砷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非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 y elocytic leukemia, APL)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的体外作用以及维甲酸(retinoic acid, R A )与As2O3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用维甲酸敏感(HL-60S)及维甲酸耐药(HL-60R)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作为体系, 应用细胞计数及台盼蓝试验观察细胞活力及生长.采用细胞形态、DNA 片段梯度、末端核苷酸酶标记及流式细胞法观测细胞凋亡.结果: As2O3(0.5~4 μmol·L-1)抑制 HL -60R细胞生长,抑制能力与As2O3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RA不仅促进HL-60S而且促进HL-60R 对As2O3的敏感性.结论:As2O3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不局限于PML/RARα阳性细胞;As2O3可能对非APL急性髓性白血病有治疗作用 ,RA 与As2O3合用可能发挥更佳效果.

    作者:黄晓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同型半胱氨酸和肾上腺髓质素在大鼠肺组织和气道平滑肌的相互作用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 edullin, AdM)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 CY)诱导的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和HCY对肺组织合成分泌AdM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上,测定3H-TdR参入;用放免法测定肺组织和孵育液中AdM含量.结果: 0.5 mmol·L-1 HCY刺激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 y smooth muscle cells,ASMC)增殖 ,AdM(10-9,10-8,10-7mol·L -1)呈浓度依赖方式抑制 HCY 诱导的ASMC增殖;HCY(0.1,0.5,1.0 mmol·L-1)以浓度依赖方式诱导肺组织合成和分泌AdM,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可抑制其作用.结论 :在肺HCY和AdM呈相互作用关系,HCY调节AdM的生成,而AdM影响HCY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王建丽;赵鸣武;王晓红;孙永昌;唐朝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人血浆瘦素水平与肥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人血浆瘦素水平与肥胖、血糖、胰岛素浓度的关系.方法: 免疫放射法测定171例疑有糖尿病者(男性90例,女性81例)的空腹血浆瘦素水平,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测定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结果: 空腹血浆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男性r=0.6772, P<0.01;女性r=0.7191, P<0 .01),但女性血浆瘦素水平是男性的2~3倍,性别差异有显著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 去除体重指数等因素的影响后,瘦素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呈正相关,与血糖浓度无相关性. 结论: 肥胖者空腹血浆瘦素升高,血浆高瘦素水平与高胰岛素血症的相关性提示瘦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马红;高妍;杨建梅;惠岩;陈澜;王淑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家兔动脉硬化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 e inemia)引起的动脉硬化的特点,及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对动脉硬化病变的作用. 方法:制备家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的动物模型,并补充叶酸、维生素B12,以正常家兔为对照,分别测定各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叶酸、维生素B12及血脂水平,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结果:6~8周后发现给予蛋氨酸与同时给蛋氨酸和胆固醇的动物,血浆Hcy均显著升高[分别为(41.3±19.9)对(19.6±5.1) μmol·L-1,P<0.05;(31.6±5.7)对(18.1±2.6) μmol·L -1,P <0.01],后者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水平亦明显升高.而同时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的动物,Hcy水平未见变化,叶酸、维生素B12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30.3± 12.0 )对(13.0±5.5) μg·L-1,(53.1±20.1)对(31.5±6.5) μg·L-1 ,P<0.05 ].主动脉切片发现蛋氨酸组及蛋氨酸加胆固醇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内膜面积增加,蛋氨酸加胆固醇组还见到脂质沉积、斑块形成.蛋氨酸+叶酸+维生素B12组血管内膜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引起血管内膜增厚、平滑肌细胞增生等早期动脉硬化改变,叶酸、维生素B12对同型半胱氨酸引起的血管病变可能有预防作用.

    作者:孟磊;高炜;赵春玉;薛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内皮素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目的:应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对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 gial cells, GMC)进行内皮素-1(endothelin,ET-1)基因表达的抑制试验,探讨ET - 1基因表达与GMC增殖效应的关系.方法: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 将前内皮素原ppET-1的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a 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 ) 及其对照序列正义寡聚脱氧核苷酸(sense oli godeoxynucleotide,Se-ODN)、错配寡聚脱氧核苷酸(mismatch oligodeoxynucleotide,Mi s-ODN) 分别导入GMC. 通过生物素标记的 As-ODN显色反应,观察寡聚脱氧核苷酸的转移效果;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 s 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 on,RT-PCR)检测寡核苷酸链对GMC的ppET- 1 m RNA表达的影响;用放射免疫分析(radio im munoassay,RIA)观察寡核苷酸链对GMC的ET- 1 蛋白分泌的作用;用氮蓝四唑盐(MTT)试验分析寡核苷酸链对GMC增殖的效应.结果:寡核苷酸链被转移入GMC.10 nmol*L-1 As-ODN抑制了GMC的ppET-1 mRNA表达、ET-1蛋白合成和细胞增殖 (各组P<0 .05).结论:特异抑制GMC的ppET-1基因表达能够抑制其增殖,证实GMC 产生的ET-1能刺激GMC自身的增殖,ET-1是GMC自分泌炎症介质之一.

    作者:李美花;谌贻璞;张志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X、Y、18三色探针同时检测植入前人胚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X、Y、18 三色探针同时检测植入前人胚,以鉴定其性别及倍体的可行性 .方法:对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 n, IVF)所获18个剩余胚104个卵裂球,采用X、Y、18三色着丝粒探针进行FISH分析. 结果:FISH分析成功率97.5%(77/79), 9例(9/11,81.9%)单精受精胚胎为二倍体, 性染色体嵌合未影响胚胎性别的诊断, 7例双精受精胚胎呈多种倍体异常. 结论: 采用X 、Y、18三色探针FISH法同时检测植入前人胚准确、有效,每胚分析2 个卵裂球具有代表性.

    作者:姚桂梅;陈贵安;刘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分类与回归树——一种适用于临床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

    介绍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 egression trees, CART)的发展历史、结构、组成和特点.CART包括分类树和回归树两部分,分类树的结果变量是分类变量,回归树的结果变量是连续变量.CART是一种树型结构,由树结和连线组成, 在末端的树结又称为终止结.CART可分析同质性较差的数据,采用替代变量的方法解决缺失数据问题,不要求数据的分布,可同时利用各种类型的数据.CART的树型结构与临床思维十分接近,有利于CART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CART可用于临床研究数据分析,其应用范围有待于不断扩展.

    作者:赵一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另一种导致失明的重要疾病,我院于1990~1 998年8月行玻璃体手术治疗98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本文就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材料98例98眼,男72例,女26例;年龄为41~78岁,平均58.4岁.未光凝组玻璃体出血87眼,其中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9眼,裂孔23眼,半侧静脉阻塞11眼.颞上支静脉阻塞5 5眼 ,颞下支静脉阻塞16眼,鼻上、鼻下支静脉阻塞分别为3及2眼.11眼具有术前氩激光光凝史 ,其中玻璃体出血8眼,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眼,裂孔2眼 .半侧静脉阻塞2眼.所有患者术前视力为手动0.03.1.2 方法手术方法:对于不明原因的玻璃体出血或有视网膜静脉阻塞病史的患者进行裂隙灯检查、间接眼底镜散瞳查眼底及术前查超声波、电生理.术中发现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归于本组 . 手术方法为三切口闭合式切除玻璃体出血,剥除机化膜,封闭视网膜裂孔,必要时玻璃体腔注气或硅油填充. 术后患者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必要时补充激光 .观察期为3个月~4年,平均9个月.检验方法为χ2检验.

    作者:尹虹;黎晓新;姜燕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低血清培养对瘢痕成纤维细胞PCNA、p16、Ⅰ型及Ⅲ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近年报道瘢痕皮下组织氧分压只是正常组织的27%,低氧分压是由于缺氧造成胶原蛋白沉积导致的血管阻塞而加重缺氧和缺血现象使瘢痕疙瘩局部处于低氧、低血供、低营养状态[1,2]. 本实验旨在研究低营养状态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生物合成功能.1 材料与方法低血清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将体外培养5代以内的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各6例分别置于含0.5%(体积分数)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低血清培养)中培养7 d,取材.以含10% (体积分数)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为对照组.增殖细胞核内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 NA) 、p16、Ⅰ型及Ⅲ型胶原蛋白的检测方法:以上各组标本经100 g*L-1多聚甲醛(pH 7.2~ 7.5)固定10 min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试剂盒由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购置)检测增殖细胞核内抗原PCNA、p16、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

    作者:陈东明;鲍卫汉;徐少骏;王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选择子宫内膜活检时间对诊断黄体功能不全的影响

    自Noyes等[1]描述了子宫内膜的时相变化后,内膜活检即成为判断黄体功能的金标准.传统的内膜活检时间选择在月经来潮前3 d至来潮12 h之内.近年提出排卵后4~9 d为内膜种植窗时期是影响胚胎着床的关键时期.为探讨佳内膜活检时间,了解种植窗时期内膜分泌改变与黄体期孕酮(progestone,P)的关系,我们在排卵后两个不同时间对59例可疑有黄体功能不全 (luteal phase defect, LPD)的妇女进行了内膜活检.1 资料与方法病例来源:不孕患者59例,年龄24~42岁,不孕年限1~8年,其中原发不孕22例,占37. 3%.继发不孕37例中,有自然流产病史21例,占继发不孕的56.8%(21/37),宫外孕史7例, 占18.9%(7/ 37).所有病例基础体温测定均为双相或不典型双相.

    作者:沈浣;王一丁;戴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儿童肺功能与其居住区大气污染水平的关系

    大气污染对儿童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业已为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实,但是国外也有NO2、SO2、PM10等污染对儿童肺功能无明显影响的报道[1,2] . 北京市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国内外均有报道[3,4].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伴随着机动车量的不断增加,北京市的大气污染由煤烟型转变为煤烟型和机动车污染并存的复合型大气污染,使大气质量进一步恶化.因此,本研究选择灵敏的肺功能为观察指标,以儿童为观察对象研究北京市复合型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作者:张金良;李艳宏;王燕玲;金昱;邓芙蓉;刘红;王昕;郭新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丙泊酚与硫喷妥钠全麻诱导的血流动力学及儿茶酚胺反应的比较

    硫喷妥钠和丙泊酚为静脉麻醉剂,临床麻醉中用于诱导及气管内插管,两种药物都会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往研究证实儿茶酚胺在麻醉诱导及插管过程中具有明显变化,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一个因素.本文旨在比较丙泊酚与硫喷妥钠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及儿茶酚胺改变.1 材料与方法择期手术病人22例,ASAⅠ~Ⅱ级,无其它系统疾病.随机分为2组:硫喷妥钠组(SP组)、丙泊酚组(PR组),每组11例.麻醉诱导采用等效剂量硫喷妥钠5 mg*kg-1(SP组)或丙泊酚2.5 mg*kg -1( PR组)静脉缓慢注射(1 min),意识消失后面罩吸氧,给予维库溴铵0.1 mg*kg-1 肌松以利插管,呼吸减弱后以面罩间歇正压通气.2 min后抽取血样,记录血流动力学数据. 以弯喉镜显露声门, 进行气管内插管,插管在10 s内完成.男性选用7.5~8.0 Fr、女性选用7.0~7.5 Fr 一次性气管内导管.插管后1 min抽取血样,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经动脉抽取血样立即放入含有肝素的试管内,0 ℃保存.低温离心,取血浆置于低温冰箱内保存等待测定 .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测定采用改良荧光法.

    作者:范志毅;马琼;王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β受体阻滞剂不仅可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还广泛用于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盐酸艾司洛尔是一种超短效、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有起效迅速、半衰期短的特点[1,2].本研究观察了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999年3~8月就诊于本院急诊科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79例,平均年龄(44.4±14.7)岁(69~28岁).其中男42例,女37例.入组标准: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房扑、房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20 min-1需治疗者;筛选标准:有妊娠、低血压、β受体阻滞剂过敏者不被入选.

    作者:苗榕生;张晓明;朱继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颅脑损伤56例死亡原因探讨

    我院自1991年1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各型颅脑损伤734例,死亡56 例,死亡率为7.63%. 我们分析了引起这56例死亡的主要原因,以期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高颅脑损伤的抢救水平.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死亡56例,其中男42例,女14例;年龄10岁以下者 1例;10~6 0岁26例;60岁以上者29例;平均年龄48.6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1例;摔伤17例;暴力击伤11例;坠落伤5例;不明原因损伤 2例.伤后来诊时间:伤后12 h以内来诊者35例;12~24 h来诊20例;1例伤后12 d 来诊.临床表现:(1)意识情况按哥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其中3~5分36 例;6~8分11 例;9~12 分6例;13~15分3例.(2)血压处于正常范围29例,血压偏高21例, 处于休克状态者 6例;呼吸异常者28例.(3)瞳孔异常者34例.(5)有21 例发生去大脑性强直.(6)并发脑脊液漏者9例,颅脑开放伤并发脑内异物存留2例.

    作者:谢京诚;单宏宽;宋明;马长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大肠癌中p53和p21WAF1/CIP1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野生型p53能够诱导p21表达,引起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 ,而突变p53则无此作用 [1].目前发现在多种肿瘤中p53和p21两种基因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改变,其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尚无统一结果,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994~19 96年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手术的50例大肠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了突变型p53和 p21蛋白表达检测,探讨他们与大肠癌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之间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选取1994~1996年我院收治的50例大肠癌病人石蜡标本,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 57.52 岁,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明确的病理诊断和3年的随访纪录.采用SP法进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p53抗体为小鼠IgG单抗(Dako公司产品),p21抗体为小鼠IgG单抗(Nococastra公司产品),SP试剂盒为美国ZYMED产品.实验参照SP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参考美国亚利桑那州癌症中心病理科及有关文献标准,按肿瘤着色数量多少将染色强度分为4级:不着色为阴性(-),0~25个细胞着色为弱阳性(+),26~50个细胞着色为阳性(++) ,着色细胞大于50个为强阳性(+++).统计学处理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 Wilcoxon检验和Log-rank检验(spss/pc+软件).

    作者:孟基拉;徐文怀;王智勇;鞠晓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纤维连接蛋白——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的促动因子

    肿瘤细胞在组织中穿越和迁移时,会遇到大量的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分子与上皮基底膜.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是一种黏附ECM分子,有黏附细胞和扩散介质的作用,在生长发育、创伤愈合和肿瘤形成方面有重要作用[1].FN也通过其趋化性和趋触性刺激细胞运动[2].FN以可溶和不可溶两种形式存在.可溶性FN以高浓度出现在浆液和其他体液及细胞培养液.不可溶性FN充当介质介导细胞的附着.本研究将探索PTF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迁移和浸润中的作用,并确定FN是否是瘤旁纤维细胞(peribumor fibroblast, PTF)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um, CM)中的趋化因子.

    作者:刘宏伟;陈炳良;Ramos Daniel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神经干细胞研究新进展及临床应用展望

    传统观念认为,中枢神经组织成熟或损伤后不能再生,但这一观念现已被打破.近年来科学家发现成人的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都有神经干细胞的存在,但大部分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处于静止状态,因此从体内分离神经干细胞、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是目前神经干细胞研究的热点之一.1 神经干细胞概述干细胞(stem cell)是指具有自我复制能力、能够分化成为至少一种功能细胞的早期未分化细胞.根据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大小,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以及只能向一种细胞类型分化的单能干细胞.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 NSC)属于多能干细胞,在一定微环境中可分化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至少具备3种特性 [1]:(1)缺乏神经系统分化的标志;(2)自我复制能力;(3)多潜能性,即能分化成神经组织的各种细胞.

    作者:汪璇;张浣清;朱艳霓;沈丽;李凌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7例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癌的再手术

    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再手术是一较复杂的过程,尤其是手术入路及消化道重建器官的选择。1995年10月~2000年11月本院治疗此类患者7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6例,女1例,年龄34~66岁,平均55.3岁。病理诊断均为腺癌,经腹行食管 -胃部分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复发间隔6个月~7年,1年以内者3例,2年以上者4例。1例上切缘病理癌残留。6例再次吞咽不适或梗阻,1例上消化道出血。X线吻合口狭窄,钡剂受阻,吻合口部可见充盈缺损,黏膜破坏。病理均证实为复发癌。腹部B超及CT均无其他脏器转移。全麻下行再手术,经腹2例,经胸3例,胸腹联合2例;行吻合口部食管-残胃部分切除,食管- 胃弓下吻合术5例。2例病变广泛未能切除,行剖腹探查1例,空肠造瘘术1 例。术后切口感染 1例,脓胸1例。随访至今,未切除复发癌者2例分别于术后1月和2月死亡。余生存,时间短者已6月。

    作者:陈克能;张为民;张力建;叶国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肾病综合征大鼠肾小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的变化及机制

    血管紧张素Ⅱ(AⅡ)在肾病综合征(NS)蛋白尿产生、水肿形成和肾小球硬化中发挥作用.为探讨肾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NS中的作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ADR)肾小球AⅡ受体进行测定.材料与方法:(1)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肾病组,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盐酸阿霉素( 6 .5 mg*kg-1).部分动物结合实验前给予依那普利(10 mg·kg-1·d -1 ).(2)肾小球的分离纯化参照Fong氏的方法.(3)放射配基结合实验:反应体系-- 反应介质、肾小球、标记AⅡ和系列浓度的非标记AⅡ.反应体积300 μl.依次加入反应介质、肾小球、标记AⅡ和非标记AⅡ,在22 ℃振荡水浴中反应60 min,冰水终止反应.过滤分离结合的配基.自动γ计数仪测量放射性强度,所得数据作Scatchard分析,求出解离常数(Kd) 和大结合容量(Bmax).(4)放免法测定血浆AⅡ.(5)数据以[AKx- ±s表示,受体参数用配对比较t检验.

    作者:樊志荣;卢义侠;李长龄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CTLA-4-FasL双功能分子的构建及其体外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

    T细胞的活化需要共刺激信号,其中抗原呈递细胞 (antigen pres enting cell, APC)表面的B7分子和T细胞表面的CD2 8分子的结合是初始T细胞活化所必需的。但T细胞一经活化后,开始表达抑制性受体CTLA-4 , 后者可以与CD28竞争结合B7分子,并显示比CD28更高的亲和力,而阻断第二信号的传导。将其胞外段与免疫球蛋白的Fc段融合构建的融合蛋白CTLA-4Ig,可以有效地阻止T细胞的活化 ,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形成。但CTLA-4Ig的阻断效应可以被临床器官移植常用的环孢霉素A(cyclos porin A, CsA)所拮抗,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FasL是TNF家族成员之一,通常以可溶性三聚体的形式存在。它与T细胞上的Fas(CD95)受体结合可以引起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 ACID)。研究报道, FasL介导的ACID在防止器官移植排斥中也具有肯定的效果。但当应用可溶性FasL 诱导特异性细胞凋亡时,常易引起较严重的全身毒、副作用。

    作者:金永柱;谢蜀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状突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从兔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动物获得髁状突软骨细胞并行体外培养.方法:采用部分关节盘手术切除的方法制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组织大体观察、超微结构观察和组化检测方法确定骨关节病的存在.在此基础上,通过机械分离、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联合消化的方法从骨关节病髁状突软骨组织中获得软骨细胞,进行体外环境下的贴壁培养;通过软骨细胞特异性蛋白的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细胞鉴定.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比较病理模型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增殖能力差异.结果:上述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全面地模拟了骨关节病变关节软骨组织的特征;利用机械分离、胰蛋白酶胶原酶联合消化的方法成功地从骨关节病髁状突软骨组织中分离出软骨细胞并在体外贴壁条件下培养成活;应用特异性的Ⅱ型胶原多克隆抗体和聚合性糖胺多糖单克隆抗体对培养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测鉴定,均显示阳性.骨关节病髁状突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高于正常细胞.结论:成功地建立了骨关节病髁状突软骨细胞的体外模型;骨关节病早期的髁状突软骨细胞表现出增殖活跃的特性.

    作者:常嘉;马绪臣;孙开华;武登诚;焦岩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秦巴扶贫项目地区卫生服务不公平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西部地区不同收入人群的健康差异 ,为今后的卫生机构改革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卫生部世界银行秦巴扶贫项目基线调查资料,涉及陕西、宁夏和四川26个县45 885人;按照家庭年人均收入将调查人群分为5组,利用极差指标(比值比OR 和率差RD)和集中指数(C)计算不同收入人群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利用的不公平程度.结果:不同人群标准化就诊率的集中指数男性为-0.086,女性为-0.05 1,与标准化患病率的集中指数之差男性为 -0.032,女性为-0.008;标准化年住院率的集中指数男性为-0.025,女性为 -0.022,与标准化年应住院率的集中指数之差男性为0.158,女性为0.112.结论:无论男女在门诊和住院卫生服务利用上均表现为低收入人群利用水平高,虽然与其需求相比, 不同收入人群门诊服务的利用水平差别不大,但是低收入人群得到的卫生服务质量较差;而低收入人群住院服务无论是利用水平还是得到的服务质量均低于高收入人群,均存在不公平 .

    作者:星一;郭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高血压与α-adducin基因及MTHFR基因关系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评价α-adducin基因和MTHFR基因与北京农村人群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 从社区人群选择高血压患者与其同胞和父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和生物指标检查.采用PCR方法,对α-adduc in基因与MTHFR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利用传递不平衡检验、不一致等位基因检验、ASSOC 模型分析方法,从遗传流行病学角度探索α-adducin基因和MT HFR 基因与血压水平的关系 .结果:(1)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同胞在体质指数(两组均数分别为2 6.68 kg*m-2和22.17 kg*m-2)和年龄(两组均数分别为46.38岁和42.32 岁 )存在统计学差异 .(2)传递不平衡检验结果表明,父母传递MTHFR基因和α-adducin基因的两等位基因给患病子女的概率与未传递的概率未见统计学差异(分别为χ2=1.0,P=0 .317和χ2= 0.815,P=0.178).(3)对患病不一致的同胞进行不一致等位基因检验,未发现患病与正常同胞间等位基因存在统计学差异(χ2MTHFR=1.52,P>0.05,χ 2α-adducin =2.57,P>0.05).(4)无论收缩压和舒张压,MTHFR基因和α-add ucin基因野生型血压低于杂合型,纯合突变血压值高,但经 ASSOC模型调整其它环境协变量后,这种关联消失.结论: MTHFR基因和α-adducin基因对血压值的影响受到遗传因素以外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是间接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作者:胡永华;王涛;姬红;詹思延;李立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二甲胂酸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及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目的:研究二甲胂酸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及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细胞划痕染料标记示踪技术检测二甲胂酸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及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结果:浓度为0.01~1.0 mmol·L-1的二甲胂酸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DNA损伤作用较强,出现较多的DNA断裂.1.0 mmol·L-1的二甲胂酸还可明显抑制细胞缝隙连接通讯,提示二甲胂酸可能有促癌活性.结论: 二甲胂酸的遗传毒性较强,同时二甲胂酸可能有促癌活性.

    作者:邓芙蓉;金昱;王慧;李新华;郭新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DHPLC方法对中国人iNOS基因Tsp多态性的发现与初步证实

    目的: 探讨中国人iNOS基因是否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在中国人中的频率.方法:DHPLC方法结合直接测序和PCR-RF LP技术,在有代表性的中国人中进行筛查.结果:在iNOS基因全部被测外显子中,有6 个外显子发现可疑双峰图型,可能存在杂合突变,对其测序后在iNOS基因第16外显子发现C→T突变 (称为Tsp多态性),使编码的氨基酸由丝氨酸 (serine,Ser)改变为亮氨酸 (leucine,Leu),设计PCR-RFLP方法并监测全部测序样本,PCR -RFLP与测序结果一致.在有代表性的43例中国人中,Ser和Leu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5.58% (65/86)和24.4 2% ( 21/86);三种基因型观察频率分别潍 Ser/Ser:62.79%; Ser/Leu:25.58%; Leu/Leu:1 1.63%, 与期望频率(分别为57.12%, 36.91%和5.96%)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符合H ardy -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结论:中国人群中存在iNOS基因Ts p多态性,且频率较高.

    作者:沈靖;王润田;王理伟;王朝曦;邢厚恂;王滨燕;郭春华;王心如;徐希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苯并(a)芘对金属硫蛋白基因敲除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

    目的:观察苯并(a)芘[benzo(a)pyrene, B(a)P] 对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 n, MT)基因敲除的转基因小鼠[MT(-/-)]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用MT(-/-)小鼠和野生型小鼠[MT(+/+)]进行对照,50 mg·kg -1体重的B(a)P 一次腹腔注射染毒后,检测动物对绵羊红细胞(sheep red blood ce lls, SRBC)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体液免疫指标为抗体形成细胞(plaque formation cells, PFC)数量.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为迟发型变态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 ty, DTH)的动物足跖厚度变化 .结果:MT(-/-)小鼠的脾脏重量在S RBC刺激后有明显增加,但在B(a)P染毒后被抑制.B(a)P染毒使MT(-/-)小鼠脾脏的的PFC 数明显减少,PFC抑制率达40.4%;而MT(+/+)小鼠没有观察到上述改变.B(a)P染毒对MT (-/-) 小鼠和MT(+/+)小鼠的细胞免疫反应的DTH未见明显影响.MT(-/-)小鼠和MT(+/+)小鼠的胸腺重量在B(a)P 染毒后都有减轻.结论:MT(-/-)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更易被B(a)P抑制.提示MT具有保护小鼠不受B(a)P体液免疫损伤的功能.

    作者:雷志明;阮明;魏雪涛;邱飞婵;李雪婷;张宝旭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