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 国际刊号:1671-167X
  • 国内刊号:11-4691/R
  • 影响因子:1.68
  • 创刊:1959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2-489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2)
  • 医药卫生综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1999年2期文献
  • 谷氨酸注入下丘脑的背内侧核引起升压反应的机制

    目的:分析下丘脑背内侧核(nucleus dorsomedialis hypothalami, NDM)升压反应的机制.方法:大鼠脑内或静脉注射不同药物,记录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1)谷氨酸(glutamate, Glu)注入NDM,P物质注入室旁核(nucleus paraventricularis, NPV)或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 RVL)均引起升压反应;(2)NDM 升压反应可被双侧NPV或RVL内注入P物质拮抗剂衰减,但RVL内注入阿托品无此效应;(3)静脉注射酚妥拉明也能使NDM升压反应减小,而心得安或甲基阿托品静脉注射对该反应无影响.结论:Glu注入NDM可通过NPV(P物质受体)和RVL(P物质受体)-交感缩血管神经系统引起升压反应.

    作者:丁欣;吴金胜;顾蕴辉;王益光;谭璐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60 min或90 min内给予rt-PA总量为50 mg,观察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低血压、出血及寒战等并发症.结果:总血管再通42例(42/53),其中,60 min组及90 min组再通者分别有19例(19/28)、23例(23/25).不良反应发生中,一过性低血压6例(6/53),轻度出血7例(7/53),发生寒战1例(1/53),一般不需处理自行消失.结论:rt-P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作者:蒋宝琦;朱继红;刘健;吴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电离辐射诱导新生大鼠大脑皮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在电离辐射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单剂量2.0 Gy γ射线照射出生后0 d的Wistar大鼠,用ABC法检测照射后第0.5、1、2、4、6、8、12、24、48小时大脑皮质内iNOS的表达.结果:照射组各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iNOS表达,第6小时达峰值.各对照组未见iNOS表达.结论:iNOS所具有的神经毒作用可能是电离辐射导致的发育中脑神经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

    作者:徐胜利;沈丽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含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基因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克隆筛选与鉴定

    目的:获取稳定表达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 tin, TPO)的NIH3T3成纤维细胞克隆,为开展成纤维细胞介导的TPO基因治疗研究提供细胞学基础.方法:以重组人T PO cDNA为目的基因, 构建真核细胞表达重组体pcDNA3/TPO,藉脂质体将其转染于NIH3T3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重组人TPO的细胞克隆,应用PCR、RT-PCR及Western印迹等技术鉴定目的基因的导入及表达.结果:pcDNA3/TPO可藉脂质体转染NIH3T3细胞,转染细胞可稳定表达并分泌TPO.结论:已获得所需细胞克隆,为应用人TPO cDNA进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韩安平;陆爱丽;王申五;侯纬敏;王德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重组小鼠Fas配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

    目的:获得纯化的由大肠杆菌表达的小鼠Fas配体(Fas ligand, FasL ).方法:以质粒pET-15b为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表达小鼠的FasL,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结果:转化菌中,重组质粒是稳定的,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可诱导小鼠FasL的表达,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可以初步纯化此蛋白.结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小鼠的FasL,并得到初步纯化.

    作者:顾维丰;王玉刚;殷金珠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人红细胞摄取1,2-环己二胺·柠檬酸合铂(Ⅱ)配合物的手性选择性和摄入机制

    目的:研究人红细胞摄入具有手性配体的铂(Ⅱ)配合物的手性选择性和摄入机制.方法:合成1, 2-环己二胺(1, 2-diaminocyclohexane, dach)作截体配体,柠檬酸根(cit)作为离去基团的配合物Na[Pt(dach)(cit)],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人红细胞摄入这些配合物的动力学常数并研究阴离子通道抑制剂(4,4'-diisothiocyanatostilbene-2,2'-disulfonic acid,DIDS)对摄入的影响.结果:人红细胞对[Pt(dach)(cit)]-3种手性异构体的摄入服从一级动力学过程并且具有不同的速率常数,DIDS可抑制40%~50%的铂(Ⅱ)配合物进入细胞.结论:人红细胞对[Pt(dach)(cit)]-的摄入具有手性选择性,这些配合物可通过简单扩散及阴离子通道进入人红细胞.

    作者:高愈希;李荣昌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幼年大鼠海马穿孔突触的超微结构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发育过程中穿孔突触的超微结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可塑性过程中穿孔突触的作用.方法:透射电镜技术.结果:30日龄幼年大鼠海马内穿孔突触的突触小泡大而清亮,突触后致密物上的孔洞多为1个,存在典型的突触小泡偏心现象和双头突触.结论:穿孔突触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可塑性过程有关.

    作者:沈丽;买鸿宴;张琳;南燕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大鼠心脏不同部位α1肾上腺素受体3种亚型分布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大鼠心室与左心房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drenoceptor, α1-AR)3种亚型的分布.方法:放射配体结合实验.结果:大鼠心室与左心房每毫克蛋白中α1-AR含量分别为(81±13) fmol和(86±15) fmol;在心室和左心房α1-AR的3种亚型α1A-、α1B-和α1D-AR分别约占受体总密度的25%,45%和30%.结论:α1-AR 3种亚型在心室肌与左心房分布基本一致.

    作者:张幼怡;孙晓光;韩启德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与回顾

    目的:讨论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依据和手术治疗.探讨全结肠型巨结肠的手术时机及方法.方法:回顾30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效果.结果:采用改良Duhamel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并发症少,远期排便功能良好.结论:改良Duhamel术式适于任何年龄和所有类型的巨结肠,疗效满意.

    作者:余奇志;王平;钱雪丽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10对人肾系膜细胞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抑制作用通过核因子κB介导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rhIL-10)对白细胞介素1β(rhIL-1β)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 hMsC)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CD54)表达的影响及其细胞内作用机制.方法:用细胞ELISA法检测CD54蛋白水平表达,以Northern杂交方法测定CD54的基因表达,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法观察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 NFκB)的活性.结果:20 ng*L-1的rhIL-10能抑制rhIL-1β诱导的CD54的表达,此抑制作用在rhIL-1β加入后的36 h内持续存在,rhIL-10还能抑制rhIL-1β诱导的hMsC CD54基因表达和核因子κB活化.结论:细胞因子rhIL-10对rhIL-1β诱导的hMsC 的CD54表达的抑制作用至少部分与其对NFκB活化及CD54基因表达的抑制有关.

    作者:陈建粮;李晓玫;王海燕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87名糖尿病住院病人,根据性别分为两大组,各组又根据糖尿病类型及正常对照分为3小组,每小组内根据年龄≤50岁和>50岁再分组,测定血清中骨钙素(bone GLA-protein osteocalcin, BGP),降钙素(calcitonin, CT),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25-羟维生素D3(25 hydroxy vitamin D3, 25-OHVitD3),1,25-双羟维生素D3(1,25-dihydroxy vitamin D3, 1,25-(OH)2VitD3).以本院同年龄,同性别正常职工60名为正常对照.结果:Ⅰ型糖尿病≤50岁年龄组,无论性别,血BGP、CT、1,25-(OH)2VitD3均低于正常对照和Ⅱ型糖尿病组,PTH高于正常对照组,TRAP、25-OHVitD3与正常对照和Ⅱ型糖尿病组无差异.Ⅱ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以上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Ⅰ型糖尿病组骨代谢血生化有改变,尤其是≤50岁组,主要与胰岛素缺乏有关.提示速发Ⅰ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Ⅱ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无差异.

    作者:张红杰;毛腾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决明Ri质粒转化根离体培养研究

    目的:用Ri质粒转化决明,检测转化根培养物中蒽醌化合物的产生.方法:用叶盘法转化决明外植体诱导Ri质粒转化根并用Southern杂交加以鉴定,测定转化根的生长周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光培养及暗培养转化根中游离蒽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结果:决明转化根在第5~20天为对数生长期,Southern杂交证明了Ri质粒T-DNA转移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HPLC结果说明暗培养转化根中芦荟大黄素等6种游离蒽醌化合物含量为光培养的2倍多.结论:决明转化根培养周期为35 d较为适宜;暗培养有利于决明转化根的生长及游离蒽醌化合物的积累.

    作者:常振战;沈昕;果德安;王沙生;金明善;谢梅英;郑俊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小鼠实验性睾丸炎期间生精细胞凋亡的观察

    目的:观察睾丸炎期间生精细胞凋亡的情况.方法:Giemsa染色、TUNEL及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经Giemsa染色可见一些生精细胞及巨大核细胞的细胞核染色致密,形状不规则.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现正常小鼠睾丸内亚单倍体很少,模型小鼠睾丸内亚单倍体增多.TUNEL阳性细胞在模型小鼠睾丸内增多,主要为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及管腔中的巨大核细胞.结论:正常小鼠睾丸中可见少量凋亡的生精细胞.睾丸炎期间凋亡的生精细胞增多.此时出现的一些巨大核细胞也是凋亡中的细胞.

    作者:聂振英;刘斌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术后眼压变化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治疗近视术后使用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的准确性.方法:于 LASIK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不同程度(等值球镜-2.00 D~-26.63 D)近视的1 005只眼的眼压,并进行比较.同时,将术后眼压变化结果与术后角膜厚度及曲率变化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LASIK术后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近视矫治程度越高,即术后角膜越薄、角膜曲率越小,则眼压降低越明显.结论:LASIK术后使用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较实际值偏低,其原因可能是术后角膜变薄、曲率变小所致.

    作者:赵连娣;陈跃国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小剂量血脂康和普伐他汀长期调脂作用的比较

    目的:观察小剂量血脂康、普伐他汀对高血脂病人的长期调脂作用.方法:多中心,195例高血脂病人,分血脂康组每晚睡前口服血脂康2粒(含他汀类物质6mg)]与普伐他汀组(每晚睡前口服5mg)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及两组间差异,用方差分析法检验及χ2检验.结果:血脂康与普伐他汀治疗6个月时,TC下降16%及17%,TG下降13%及15%,LDL下降23% 及21%;HDL在血脂康组上升2%,在普伐他汀组上升10%.两组均能有效降低LDL/HDL.两组间比较普伐他汀升HDL作用较血脂康稍好(P=0.05).两组TC、LDL、LDL/HDL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TG下降及HDL升高无统计学意义,血脂康及普伐他汀组降TC疗效分别为54.6%、68.4%;升HDL疗效分别为49.1%、53.9%;降TG为46.2%、40.8%.两组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均未见严重副作用.结论: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如血脂康和普伐他汀)长期口服治疗成人血脂紊乱安全、有效.

    作者:康丽萍;徐成斌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胸腔细针吸取活检(附68例报告)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胸腔细针吸取活检对肺外周型肿块、肺的弥漫性病变和纵隔肿块细胞学、病理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8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肺外周型肿块、肺弥漫性病变或纵隔肿块,而痰细胞学和支气管镜检查阴性的病例.应用ALOKA-SSD 650实时灰阶超声仪.采用日本18G与21G细针活检.68例全部做细胞涂片,40例除做涂片外同时吸取组织块做石蜡切片.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经细胞学、组织学两种方法诊断恶性肿瘤43例,仅细胞学诊断为恶性肿瘤40例,良性病变28例,其中3例假阴性.细胞学检查敏感度为93%,特异性100%.细胞学总准确率为95.6%.被检查者无气胸或出血等合并症.结论:该方法简便、迅速、安全且准确.尤其对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更有帮助.

    作者:邢香芬;李竞贤;王彬;黄咏梅;何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再给氧后谷氨酸摄取功能的变化

    目的:观察缺氧及再给氧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存活能力及谷氨酸摄取功能的影响.方法:取生后1~2 d新生昆明小鼠大脑皮层进行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培养1周左右予以缺氧.缺氧时间分别为12、24、48 h,并取缺氧24 h后再给氧0、12、24、48 h的细胞观察其形态、死亡细胞数目、乳酸脱氢酶活性及谷氨酸摄取能力的变化.结果:缺氧组及再给氧组星形胶质细胞死亡数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缺氧前、后乳酸脱氢酶活性亦无明显改变,缺氧组谷氨酸摄取功能较对照组下降30%~60%,并随缺氧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1),再给氧24 h内谷氨酸摄取能力有所恢复,但未达正常水平.结论: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相比,对缺氧培养液较为耐受,缺氧对星形胶质细胞存活能力无明显影响,但细胞摄取谷氨酸能力有所改变.

    作者:熊晖;梁卫兰;母得志;吴希如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P物质体外对骨髓CFU-GM和CFU-C21的影响

    目的:探讨P物质(SP)与造血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造血祖细胞培养法检测正常血浓度的SP以及不同浓度的SP 对骨髓CFU-GM和CFU-C21的作用.结果:10-10 mol*L-1和10-11 mol.L-1 SP组CFU-GM的产率分别为193±19和206±40,与对照(136±17)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10-10mol.L-1和10-11mol.L-1 SP对CFU-C21也有明显刺激作用,前者CFU-C21为143±16,后者为153±15,与对照(80.3±31)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高于或低于上述浓度时,SP对CFU-GM和CFU-C21的刺激作用均减弱,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SP对体外CFU-GM和CFU-C21具有明显的刺激效应.SP对正常骨髓造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夏长青;王逸兰;陆道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葡萄胎Y染色体的出现率及其遗传学意义

    目的:探讨Y染色体在葡萄胎中的出现率及其遗传学意义.方法:采用3对引物对大体病理完全性和部分性葡萄胎共41例标本扩增Y染色体长臂、短臂和着丝粒区特异DNA序列.结果:28例完全性葡萄胎中Y阳性者6例(6/28),13例部分性葡萄胎中Y染色体阳性者4例(4/13),统计学检验两类葡萄胎间Y染色体出现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Y染色体在病理学完全性和部分性葡萄胎中的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葡萄胎的遗传学类型与病理分类可能并不存在完全的对应关系.

    作者:张小为;张丽珠;周羡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猪肝细胞膜蛋白结构与异种移植细胞免疫反应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猪肝细胞膜蛋白结构与异种移植细胞免疫反应原性的关系.方法:肝衰大鼠分为冻存细胞移植组(17只)、新鲜细胞移植组(9只)和对照组(9只,不移植肝细胞),腹腔内分别移植新鲜和冻存的猪肝细胞,记录鼠的存活率.圆二色光谱测定新鲜和冻存猪肝细胞的膜蛋白构象,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ADCC)试验检测肝细胞破损情况.结果:对照鼠存活3只(3/9),新鲜细胞移植鼠存活6只(6/9);移植冻存肝细胞后,存活16只(16/17),显著高于对照鼠,P=0.002 2.新鲜肝细胞膜蛋白构象中α螺旋比率为47.5%,经液氮处理后,α螺旋增至56.5%;ADCC显示存活的新鲜细胞数为0.24×105,冻存细胞0.68×105.结论:异种移植细胞免疫反应原性的降低与肝细胞膜蛋白中α螺旋比率增高有关.

    作者:林丛;侯宽永;张文秀;吕京宁;公衍道;丁晓岚;张秀芳;赵南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苯那普利降低慢性肾炎尿蛋白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苯那普利(benazepril)的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的作用.方法:对慢性肾炎病人64例进行多中心自身对照观察.结果:经苯那普利治疗12周后,大量蛋白尿组(30例)尿蛋白下降47.0%,小量蛋白尿组(34例)尿蛋白下降47.5%,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5.1±3.2)周(大量蛋白尿组)和(2.7±2.1)周(小量蛋白尿组),同时,其中1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低白蛋白血症也有明显改善.结论:苯那普利可部分地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蛋白.

    作者:金其庄;王化民;赵秀娟;潘缉圣;范敏华;周柱亮;刘章锁;李荣山;姬长鸣;李英;王静毅;刘瑞华;周春华;王海燕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杂合性急性白血病9例分析

    目的:分析杂合性急性白血病(hybrid acute leukemia, HAL)的临床、细胞形态、细胞化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特征,以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1年10月至1996年8月间我院治疗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145例,采用瑞特染色、常规细胞化学染色、间接免疫荧光、G显带方法,按Catovsky标准,凡淋巴和髓系积分均≥2分者诊为HAL.结果:9例(9/145)患者诊为HAL,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异常,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染色多显示淋巴或髓系特征,免疫学表型多同时显示两系标志,5例核型异常,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者3例(3/9),与其余13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CR率(69.85%)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免疫分型技术在HAL诊断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郑蕊;王德炳;付剑峰;单福香;卢锡京;陆道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依那普利对大鼠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孔道转归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transmyocardial laser revascularization, TMR)后孔道修复中胶原变化的研究,明确依那普利对孔道转归的影响.方法:大鼠经TMR手术后给予依那普利(15 mg*kg-1*d-1)治疗8周后处死,观察胶原纤维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及测定左室心肌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的含量.结果:动物经依那普利治疗,孔道残腔明显增大,孔道区胶原纤维厚度减少43.7%(P<0.05),左室心肌间质胶原的面积较对照组减少32.7%(P<0.05),左室HYP含量较对照组减少16.4%(P<0.05).结论:依那普利能够减少TMR后胶原的沉积,促进孔道开放.

    作者:郭静萱;李建权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丙型肝炎病毒HCV E1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序列分析

    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包膜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对其序列分析阐明其作为基因接种的可能性.方法:经常规RT-PCR法从HCV RNA阳性病人的血清中扩增出HCV E1区的基因片段,经EcoR Ⅰ和Xba Ⅰ双酶切后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 cDNA3中,阳性克隆经Sma Ⅰ和Xba Ⅰ双酶切鉴定;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其推定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RT-PCR扩增产物经酶切过夜后与经过同样双酶切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连接,阳性克隆经Sma Ⅰ和Xba Ⅰ酶切后产生了预期大小的144bp的片段 .测序后其核苷酸序列与已经报道的HCV Ⅰ、Ⅱ、Ⅲ、Ⅳ型的同源性分别为72.8%、93.25% 、61.96%和56.44%;其推定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77.3%、95.7%、54.6%和51.35%;与已经报道的中国株的同源性为95.06%和93.25%;属HCV Ⅱ型; 经计算机辅助分析表明该片段内含有4个可能的糖基化位点,1个跨膜区,其氨基端为信号肽序列,在跨膜区的两端分别含有2个和1个抗原决定簇, 而每一个抗原决定簇内均含有1个糖基化位点,该片段内还含有2个T细胞识别位点.结论:本实验克隆的HCV E1基因属Ⅱ型,为我国流行的基因型,其基因的一级结构具备进行有关HCV核酸免疫的研究条件,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HCV E1基因的功能及HCV基因免疫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作者:高建恩;蒋栋;陶其敏;纪和平;季颖;冯百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应用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对北京医科大学学生控烟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北京医科大学5年来在新生入学时应用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进行控烟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1994~1998级学生中的1169 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以此分析结果与1988、1991、1995年相应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北京医科大学学生1988、1991、 1995、1998年的吸烟率分别为30.0%、26.7%、22.5%、5.0%,呈明显下降趋势;特别表现在男性学生的吸烟率分别为58.6%、50.4%、42.5%、8.8%,其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结论: 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成功地鼓励学生预防或停止吸烟,创造了许多无烟班,使北京医科大学学生吸烟率明显下降,并为大、中、小学校可应用的控烟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马迎华;李红;胡长风;王嘉;朱锡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小鼠胚卵石蜡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石蜡切片法是科研与教学工作中的一种常用实验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及病理学中应用甚广[1].对于一般肉眼可见的较大组织标本来说,此项技术操作简便 ,标本能够长期保存.胚卵标本是研究人与动物胚胎发生发育过程中必须观察的标本,尤其是植入前的早期胚卵,对研究胚体早期发育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本文对原有的胚卵切片技术进行了改进,为进一步研究人与动物的早期胚卵发育及其影响等诸因素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在胚胎粘附、着床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3].本实验利用植入前各阶段的早期胚卵,以单个胚卵石蜡包埋切片技术为手段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研究LN在小鼠早期胚卵中的分布,摸索出一套特异性强的针对单个胚卵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LN在小鼠早期胚卵中的免疫定位及分布奠定了基础.

    作者:吕丹瑜;李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bcl-2反义RNA促进胃癌MGC-803细胞凋亡

    bcl-2是Tsujimoto在Ⅱ型B细胞淋巴瘤中发现的一种基因,其过度表达能抑制撤退生长因子、射线、热休克、化疗药物、病毒及促凋亡基因等多种因素诱导的细胞凋亡 .bcl-2蛋白高表达赋予肿瘤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抗性,导致化疗失败或复发.逆转bcl -2的表达可能提高化疗效果.我们将bcl-2的编码序列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中并转导实体瘤胃癌细胞株MGC-803,观察bcl-2反义序列对实体瘤肿瘤细胞的作用.

    作者:曹国栋;王申五;武莎莎;马丽萍;潘秀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长病变介入治疗后再狭窄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治疗长病变的手术成功率较低, 并发症率较高, 对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1].本文旨在分析病变长度和再狭窄的关系.

    作者:温尚煜;毛节明;郭丽君;赵一鸣;张福春;牛杰;郭静萱;陈明哲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68例中MLL基因易位的发生

    11号染色体q23的易位可造成几种类型的白血病.易位多聚集于MLL(mixed lineage leukemia)基因内部,造成MLL基因的重排.

    作者:刘迎;朱平;薛海鹏;许玉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动脉血栓形成前后动脉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自王清任创制补阳还五汤以来,其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是目前中风等血栓性疾病应用频率高的方剂[1].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 )是迄今发现的体内强的血小板聚集剂,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2].本研究应用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模型,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动脉血栓形成前后动脉血中PAF质量浓度的影响,为其防治血栓性疾病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作者:张继平;李长龄;郭欣欣;王银叶;王桂玲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外源pcD2/VEGF基因在大鼠体内的表达、分布及其持续时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一类新型的多肽生长因子,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我们已经报道,采用基因缝线法肌内转移VEGF基因,治疗肢体动脉闭塞症的大鼠和家犬,具有显著疗效[1,2].但局部导入的VEGF基因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及是否产生免疫反应还不清楚,本文通过肌内转移pcD2/VEGF基因,观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表达、分布及免疫原性,以探讨在分子遗传学和免疫学方面的安全性.

    作者:盛琴慧;朱小君;牛大地;冷冰;周爱儒;朱国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辛伐它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部分止血参数的影响

    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已证明辛伐它汀可明显降低冠心病病人的发病与死亡率,但其对止血功能的影响至今不清.

    作者:陈红;罗宇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至今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治疗非常困难.尽管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照射(PUVA)及激素治愈了一些患者,但很多患者用这些方法治疗无效.近,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自体表皮移植、自体培养的黑素细胞、黑素细胞-角朊细胞混悬液或表皮片移植已成功地应用于白癜风患者.后3种方法均需要特殊的细胞培养技术,而且价格昂贵.所以我们选用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现总结3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的治疗情况.

    作者:杜娟;朱铁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颅脑术后重症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和高危因素分析及处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外伤(GCS 7~3)和脑中线结构及其附近病变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严重颅脑损伤病人中发生率占40%~80%,死亡率高达30%~50%,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阐明其相关因素和高危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对预防和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提高这类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曦;陈浩辉;王宇欣;付军;杨澄;伊敏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软骨细胞内的表达及其意义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及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 RA)时软骨的病理性降解机制迄今不清.目前的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及其特异性组织抑制剂(tissue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 TIMPs)在皮肤等结缔组织的重建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MMPs的过度表达会导致组织损伤及肿瘤转移.那么,MMPs与TIMP s是否在软骨细胞内也有表达并与OA、RA时的软骨损伤有关呢?本实验通过研究MMPs及TIMPs是否在软骨细胞内也有表达,为探讨软骨的重建过程及在OA、RA时软骨的降解机制打下基础.

    作者:田华;党耕町;娄思权;张克;王志国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帕米磷酸二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初步观察

    帕米磷酸二钠为第二代二磷酸盐,它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用来治疗骨髓瘤患者的骨损害和骨疼痛,其作用较第一代二磷酸盐明显增强.本文对浙江奥托康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国产帕米磷酸二钠的疗效以及副作用作了初步临床观察.

    作者:赵昕;杨玉花;克晓燕;王良绪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钙调神经磷酸酶依赖的信号通路与心肌肥大

    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 CaN)是一种Ca2+/钙调素( CaM)依赖的蛋白磷酸酶,存在于包括心脏的许多组织中.已知CaN在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但在非免疫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了解甚少.1998年4月,美国西南大学Olson小组报道,心肌细胞中的CaN依赖的信号通路,可以与NF-AT3、GATA4协同作用,活化心肌细胞的多种生长相关基因,可能在心肌肥厚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这一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作者:符民桂;王晓红;姜志胜;庞永政;刘乃奎;唐朝枢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灵芝多糖(GL-B)对肿瘤坏死因子α和γ干扰素产生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灵芝多糖(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 B, GL-B)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macrophage, PM)、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脾细胞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的产生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小鼠PM和脾淋巴细胞,体外给药,分离细胞培养上清.生物法测定TNFα,ELISA测定IFNγ;RT-PCR方法检测mRNA的表达.结果:GL-B 25~400 mg.L-1使正常小鼠PM培养上清中TNFα的活性升高,并呈剂量依赖关系,24h达高峰,72h后开始减少.GL-B对小鼠PM的TNFαmRNA表达有显著促进作用.GL-B 12.5~200mg.L-1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产生.24h内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8 h后开始减少.GL-B对IFNγ m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结论:灵芝多糖GL-B明显促进小鼠PM及脾细胞TNFα和IFNγ mRNA的表达,增加TNFα和IFNγ的产生.

    作者:张群豪;林志彬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α1肾上腺素受体3种亚型在心血管共存的生理与病理生理意义

    我们曾首先证实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包含α1A与α1B两种亚型.α1A-AR与一系列选择性拮抗剂的结合呈高亲和性,不被氯乙基可乐定(chlorethylclonidine, CEC)不可逆阻断,激动后促进肌醇磷脂水解,在介导平滑肌收缩效应时依赖细胞外Ca2+通过双氢吡啶敏感性钙通道的进入;α1B-AR与选择性拮抗剂的结合呈低亲和性,能被CEC不可逆阻断,激动后促进肌醇磷脂水解,并由此启动生物学效应,并不依赖细胞外Ca2+通过双氢吡啶敏感性钙通道进入细胞[1~3].

    作者:韩启德 刊期: 199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