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31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及7侧健康志愿者的关节液进行了TGF-β1的检测.结果:7侧健康志愿者关节的关节液中未能检测到TGF-β1的存在.结构紊乱类14侧中只有4侧呈阳性结果,而骨关节病类17侧中有16侧检测到TGF-β1的存在,二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健康志愿者的关节液中TGF-β1水平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关节液TGF-β1水平差异也呈显著性.结论:TGF-β1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尤其是骨关节病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方平科;马绪臣;马大龙;张震康;傅开元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参与实验全过程的Wistar大鼠共12只(6个对子).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以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血浆NO含量,并对大鼠肺组织标本进行显微结构观测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高于对照组[(2.75±0.30) kPa vs (2.06±0.14) kPa,P<0.05],其血浆NO间接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5±1.2) μmol.L-1 vs (4.8±0.4) μmol.L-1,P<0.05].光镜下,低氧组大鼠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RMT)和相对中膜面积(RMA)明显增加[肺中等肌型动脉RMT:(9.94±0.30)% vs (7.70±0.41)%;肺中等肌型动脉RMA:(18.87±0.54)% vs (14.76±0.75)%; 肺小肌型动脉RMT:(15.15±0.21)% vs (10.12±0.60)%;肺小肌型动脉RMA:[(27.99±0.88)% vs (19.23±1.05)%, P均<0.01].电镜下,肺中、小肌型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厚、肿胀,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并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结论:低氧后NO水平的降低可能参与了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及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作者:齐建光;杜军保;贾建峰;赵斌;张前进;李万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无并发症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IOL)与角膜内皮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了30例(3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ECCE+IOL术前及术后1月、2月、3月、1年时中央及上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形状的变化.结果:术前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为(2 828±400) mm-2,六边形细胞百分率(Hexa%)为(62±6)%.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术前,中上角膜间差异有显著性.术后3个月时内皮细胞损失,中央为12.6%,上方为35.5%;术后12个月中央及上方角膜内皮损失分别上升为16.2%和43.0%.术后一年内有持续的内皮细胞损失.术后上方、中央角膜Hexa%先明显下降,后逐渐回升,在术后12个月接近术前水平.结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可能存在持续损失,故术前检查密度较低的内皮,不仅要估计是否经得住手术创伤,还要考虑是否能承受术后长期慢性内皮细胞损失.
作者:陈冬梅;吴静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1, MDR1)基因1产物P-糖蛋白(P-gp)表达与子宫内膜癌MDR的关系. 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40例子宫内膜癌,1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P-gp表达,并与PR受体、细胞分级和临床分期等预后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HTSS (1)上述所有组织均有P-gp表达,其中子宫内膜癌P-gp强阳性表达率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高,差异有显著性;与子宫内膜增殖症比较,二者差异无显著性.(2)P-gp强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组织病理类型、PR受体以及5年生存率无关; 与细胞分级有关,低分化内膜癌P -gp强阳性较中、高分化内膜癌P-gp强阳性表达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对抗肿瘤药具有先天性抗药性,P-gp表达是子宫内膜癌化疗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
作者:桂黎明;魏丽惠;富琪;周蓉;屠铮;虞有志;虞幸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DNA与骨骼肌肌质网蛋白结合后对肌质网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差速离心分离大鼠骨骼肌肌质网,并用45CaCl2作为示踪剂,观察质粒DNA pcDNA3和pcDNA3/ANF对肌质网钙转运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种质粒均可明显增加肌质网Ca2+摄取,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并且也可促进肌质网钙释放.结论:外源质粒DNA可影响肌质网钙转运功能.
作者:赵文;李载权;姜志胜;汤健;贾弘禔;刘乃奎;唐朝枢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诱导移植耐受的效果,探讨有临床应用前景的非照射耐受诱导方法.方法:分别以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完全不同的雄性BALB/c和雌性C57BL/6小鼠作为皮肤移植的供体和受体,移植前对受体小鼠单独或联合应用5 Gy全身照射、0.1 ml抗淋巴细胞血清注射、3×107供体骨髓细胞静脉输注、每千克体重150 mg环磷酰胺腹腔注射.结果:各实验组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也表现为供体特异性降低.移植前应用抗淋巴细胞血清、骨髓输注和皮肤移植后注射环磷酰胺可以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平均存活23.6 d,取得与全身照射后输入供体骨髓相似的耐受诱导效果(平均20.4 d).结论:采用比较温和的非照射的预处理方法,在不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也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达到延长移植物存活的目的.
作者:苑学礼;宋娴媛;谢蜀生;郭应禄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患者脂蛋白(a)[lipoprotein a ,LP(a)]水平的因素,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NS的LP(a).方法:分析57例原发性NS和65例肾炎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NS患者的LP(a)为(743±537) mg.L-1,较对照组(208±161) mg.L-1明显升高(P<0.001);10例NS患者在缓解后LP(a)水平明显下降.NS组患者的LP(a)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正相关(r=0.38,0.43,0.33,P<0.001),与血浆白蛋白浓度负相关(r=-0.34,P<0.001).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或IgA肾病患者的LP(a)(942±690) mg.L-1较膜性肾病患者的LP(a)(566±311) mg.L-1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LP(a)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合成增加,LP(a)不仅被动升高,可能也是加重肾小球损伤的因素之一.
作者:郑丹侠;韩庆烽;朱宁;范敏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小鼠脾细胞DNA修复能力的增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发生与损伤可诱导的gadd45、gadd153基因表达的关联.方法:以紫外线损伤脾细胞DNA,用非程序DNA合成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测定DNA修复能力;用Northern 杂交方法检测紫外线损伤后gadd45、gadd153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老年小鼠脾细胞DNA修复能力低于青年鼠,老年鼠gadd45 和gadd153基因的紫外线损伤的可诱导性也低于青年鼠.结论:小鼠脾细胞DNA修复能力随增龄而下降,这种变化的发生可能与老年小鼠脾细胞在紫外线损伤后gadd45、gadd153 mRNA表达的可诱导性下降有关.
作者:闫雪冬;张宗玉;童坦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14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且应用PCR技术对其中7例的瘤体组织及宫颈组织进行了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14例卵巢畸胎瘤恶变病例发病年龄为30~82岁(平均61.7岁),组织学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11例)、腺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及甲状腺类癌(各1例).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没有发现阳性病例.结论: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是一种少见的病变,发病年龄以绝经后妇女为主,组织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多见,未发现HPV感染与其的关系.
作者:沈丹华;张雅贤;薛为成;颜婉嫦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技术估测左心室舒张压.方法:对68例病人通过二维及脉冲多普勒记录二尖瓣、肺静脉血流及左心房参数,并与心导管检查相结合,分析超声指标与左心室舒张压的相关性.结果:(1)肺静脉参数比二尖瓣参数与左室舒张压更具相关性;(2)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 LVEDP)明显升高时,肺静脉逆流峰速(PA)及PA的速度时间积分(PAVTI)增高,PA的持续时间(PAd)延长,肺静脉与二尖瓣A峰时限(PAd-Ad)延长,左房径(left atrium diameter, LAd)增大,左房射血分数降低;(3)PAd-Ad与LVEDP及LVa(左房收缩时左室压上升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52, r=0.48, P<0.001;(4)多元回归分析示LVEDP与PAd-Ad, LAd, E/A, PAVTI及S Fract 相关,以此建立判别函数对LVEDP明显升高进行预测的敏感性是72%,特异性是78%.结论:综合肺静脉、二尖瓣血流及左房参数,可提高预测左心室舒张压的可靠性.
作者:赵焱丽;毛节明;谢道银;王连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戊型病毒性肝炎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并与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炎心电图和心肌酶变化进行比较.方法:对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同时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动态观察.结果:甲、乙、戊型急性病毒性肝炎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10/30、6/30、7/30,心肌酶升高率分别为8/30、 3/30、 3/30.结论:戊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及与甲、乙型急性病毒性肝炎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基本相似.
作者:陆海英;田庚善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髋部骨折对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了201名50岁以上髋部骨折出院病人在骨折前和骨折后的日常生活功能.结果:11项日常生活功能在骨折后均明显降低,到骨折后1年时仍有近80%的髋部骨折病人日常生活功能没有完全恢复.11项日常生活功能平均恢复时间从3.5个月到13.1个月不等,恢复快的是上、下床功能,恢复慢的是购物功能.另外许多日常生活功能在骨折后1~2年间没有实质性的改善.结论:髋部骨折对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功能确有巨大影响.
作者:霍德政;李立明;尹香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检测B7基因在肾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与肾细胞癌分级、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文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22例肾细胞癌组织B7的表达.结果:RT-PCR 5例阳性,免疫组化4例阳性,B7 mRNA表达与肾癌病理分级、分期无关系;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B7阳性肿瘤组织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结论:表达B7的肿瘤组织局部抗肿瘤免疫反应增强,提示B7表达可能与肿瘤预后有关.大部分泌尿系肿瘤不表达B7,为转B7基因治疗泌尿系肿瘤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李鸿伟;俞莉章;那彦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认识韦格纳肉芽肿病的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对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近3年来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例韦格纳肉芽肿病病例进行临床病理资料的分析和总结.患者血清均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 ANCA)检测,IIF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区分cANCA和pANCA,抗原特异性ELISA以高度纯化的PR3(proteinase 3)和MPO(myeloperoxidase)为靶抗原.结果:6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6.8(26~68)岁;pANCA/MPO-ANCA 阳性4例,cANCA/PR3-ANCA阳性2例;6例均经活检病理检查发现肉芽肿性病变,肉芽肿中心多为纤维素样坏死性小血管炎,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及类上皮样细胞增生,其中4例发现于肾间质,1例于肺结节和1例于鼻粘膜;临床表现为多器官受累,均有肾受累,肾活检除可见肉芽肿性小血管炎外,肾小球均可见毛细血管壁局灶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伴或不伴新月体形成;所有患者均有肺受累,表现为咳嗽,咯血,胸片可见肺部阴影、结节或空洞;其他器官受累也较常见,包括眼、耳、皮肤、关节肌肉和周围神经病变;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增高、贫血、血沉快和CRP阳性.所有6例患者均有发烧和乏力,4例有体重下降.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者预后较好,而延误诊断者则进展迅速,达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结论:韦格纳肉芽肿病为ANCA相关的原发性小血管炎,上述6例中的主要ANCA靶抗原为MPO和PR3.该病患者以中老年为主,临床可累及多个脏器,病理可见肉芽肿性小血管炎.对怀疑本病者,应尽早行ANCA检查,以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赵明辉;刘娜;章友康;邹万忠;刘玉春;姜筠;王海燕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上海社区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的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技术,检测127例原发性高血压及170例正常对照的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MTHFR基因第677位核苷酸呈多态性,可分为3种类型:C/C、T/T、C/T. 原发性高血压病例组3种基因型频率为: C/C,34.6%; C/T,53.5%; T/T,11.8%.对照组中分别为36.5%;49.4%;14.1%.病例组与对照组T/T基因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上海社区人群中,MTHFR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作者:高原原;詹思延;尹香君;胡永华;李立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对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1970~1994年首次术中残留肿瘤组织大径超过2 cm的69例卵巢上皮癌患者的治疗与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69例卵巢上皮癌中浆液性癌54例、粘液性癌10例、内膜样癌4例、透明细胞癌1例,其中Ⅱ期1例、Ⅲ期64例、Ⅳ期4例.全部先行手术,确定组织类型、临床分期.22例行第2次手术;7例行第3次手术 .首次术后67例进行了全身和腹腔化疗,2、3次术后对复发者又进行了全身化疗;对复发者中出现远处转移的9例患者除进行全身化疗,还进行了局部化疗,6例肺转移并出现胸水者加用了胸腔局部化疗, 2例肝转移行肝动脉化疗,2例脑转移者行开颅术后全身化疗.结果:69例中2年存活32例(50.7%);5年存活11例(28.1%);10年存活3例 ,生存率14.8%.6例肺转移合并胸水者,平均延长生存7个月(2~12月); 2例肝转移者分别延长生存9及29个月;2例脑转移者分别延长生存5、16个月.结论:在卵巢癌首次术中应尽可能切除肿瘤组织,对残留肿瘤组织大径超过2 cm患者术后应积极化疗,对复发者应再次手术,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魏丽惠;钱和年;崔恒;富琪;屠铮;虞幸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对心肌细胞钙摄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同位素技术测定培养大鼠心肌细胞钙的摄取,观察不同HCY浓度对培养心肌细胞钙摄取的影响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抑制剂或蛋白磷酸酶抑制剂与HCY同时培养对培养心肌细胞钙摄取的影响.结果:HCY呈浓度依赖性促进心肌细胞钙的摄取,HCY促进心肌细胞钙摄取的作用为PKC抑制剂H7和多粘菌素(polymycin B, PB)所抑制,并且受蛋白磷酸酶抑制剂Okadaic acid 作用而增强.结论:HCY促进心肌细胞钙摄取,可能与PKC所介导的蛋白磷酸化过程有关.
作者:李载权;马健;张钧华;高炜;周爱儒;唐朝枢;刘乃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肌肉介导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 ANF)基因转移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克隆和构建了高表达效率的人ANF cDN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应用肌肉缝线法将质粒转移到大鼠骨骼肌中.结果:ANF基因可以在骨骼肌中表达,并可释放入血,明显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并产生利钠利尿效应,其作用可维持4~6周.结论:应用基因缝线进行肌肉介导的基因转移,可在肌肉内有效表达效应蛋白质,且可释放入血,产生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秦阳军;张继峰;张晨晖;陈光慧;汤健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组织来源.方法:体外培养.Gomori法碱性磷酸酶染色,生化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碱性磷酸酶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骨钙素在成纤维样基质细胞中的表达.使用含B-甘油磷酸钠和CaCl2的培养液,观察成纤维样基质细胞体外钙化能力.结果:成纤维样基质细胞中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呈阳性表达,在体外具有钙化能力.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有碱性磷酸酶.结论:骨巨细胞瘤中的成纤维样基质细胞具有某些成骨细胞的特点,为进一步探讨其组织来源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赵宁侠;于世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延迟整流性K+通道在人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膜片钳技术的全细胞记录方式记录人肝癌细胞在不同浓度EGF中延迟整流性K+通道的跨膜电流.利用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技术观察EGF和K+通道阻断剂(TEA)对人肝癌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结果:发现表皮生长因子(EGF)促进肝癌细胞增殖的同时使肝癌细胞膜离子通道的跨膜K+电流增加.K+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能显著抑制EGF促进DNA合成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间依赖性,但对细胞的活力无明显影响.结论: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活动需要延迟整流性K+通道参与.
作者:傅卫;周孝思;张宗明;周培爱;吴才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早期、晚期败血症大鼠肝细胞内核膜上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triphosphate receptors, IP3R)的变化.方法:通过结扎并穿刺盲肠制作大鼠败血症模型,差速离心分离内核膜,[3H]IP3放射配体分析肝内核膜IP3R与其配体的大结合容量(Bmax)及亲和力(Kd).45Ca2+转运测定内核膜IP3R释放Ca2+功能.结果:早期和晚期败血症Bmax分别增加14%(P<0.05)和91%(P<0.01).但Kd值无明显变化(P>0.05).IP3引起45Ca2+转运在败血症时也相应增加.结论:在败血症时肝细胞核被膜IP3R发生上调,其释放Ca2+的能力增强, 但结构可能未发生变化.
作者:郝胜利;杨军;张孙曦;庞永政;苏静怡;唐朝枢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从亚硝化食品中分离鉴定N-亚硝酰胺.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光水解热裂解-热能分析仪联机技术,从胃癌高发区食品鱼露亚硝化产物中直接分离、测定和制备热不稳定性N-亚硝酰胺色谱组份;利用HPLC-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计和HPLC-紫外光谱仪联机技术,对该色谱峰的制备组份进行结构确证.结果:从亚硝化鱼露中直接分离到一种热不稳定性N-亚硝基化合物,其色谱保留时间与N-甲基亚硝基脲(N-nitrosomethylurea, NMU)相同;进行结构确证研究发现,该色谱峰的质谱特征峰(m/z 64、102、145)及紫外吸收光谱(λmax=230 nm)与NMU标准品相同.结论:实验结果充分说明该色谱峰含NMU,首次直接证明了亚硝化食品中存在NMU.
作者:邓大君;杨树民;李彤;辛慧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988年3月~1998年6月我院收治的4例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病理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例均为女性,年龄39~50岁;3例发生在外阴,1例在盆腔底部.肿瘤大径4~15 cm.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阳性反应分别为vimentin (4/4)、desmin (4/4)、 actin (1/4)、SMA (1/4)、CD34(3/4), S-100蛋白为阴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全部呈强阳性表达.随访4例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是一种少见的特征性的间叶性肿瘤,主要累及成年女性的会阴和盆腔,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但不发生转移.肿瘤具有鲜明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可能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在其生长过程中激素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廖晓耘;李荣;回允中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国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瘤组织中K-ras基因第1外显子(含第12,13密码子)的突变率,以及突变与子宫内膜癌临床情况的关系,探讨K-ras基因突变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37例子宫内膜癌的石蜡和部分冰冻标本行PCR扩增K-ras基因第1外显子(含第12,13密码子),经PCR-SSCP银染法检测突变.结果:3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有12例存在K-ras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2.4%(12/37例).FIGO分期Ⅲ期、组织类型为腺鳞癌的患者突变率较高,在细胞低分化、侵肌1/2以上和绝经后的患者中突变比例也较高.石蜡和冰冻组织标本结果一致.结论:K-ras基因突变率在日、美两国内膜癌患者中不同.该组患者中的突变率与日本相似,高于美国.说明此种差异不仅存在于日本和美国患者之间,可能也存在于亚洲人与北美洲人之间.不同的基因背景,生活条件及内源性和外源性雌激素作用可能对K-ras基因突变率有影响,并引起了不同的临床表现.
作者:周蓉;桂黎明;魏丽惠;郭彩霞;富琪;虞幸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从力学角度研究磁性附着体能否对基牙起到保护作用.方法:用材料力学试验机测得磁体与支撑板之间大静摩擦力,经公式计算得到磁性附着体固位的下颌全口覆盖义齿基牙所受侧向力值为2.49~4.06 N;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和分析侧向载荷为4.41 N时,基牙牙根周围牙槽骨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在侧向载荷下,基牙根周牙槽骨内各个层面的应力值较小且主要为压应力;在相同的侧向载荷下,基牙牙根长度的不同对基牙根周牙槽骨内的应力分布和大压应力值无明显影响.结论:Megfit EX-600磁性附着体用于下颌全口覆盖义齿,可有效避免对基牙产生的侧向力,对基牙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肖雪;冯海兰;尹亚梅;潘韶霞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报道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将人全长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 TPO)基因克隆至pBacMam-2载体,与BacVector-3000病毒DNA共转染昆虫sf9细胞,经筛选后获得可在哺乳类动物细胞高效表达的昆虫病毒,以此为载体,将人TPO基因导入小鼠体内.结果:获得可在哺乳类动物细胞高效表达的昆虫病毒株,动物实验外周血小板计数升高至正常的2~3倍,RT-PCR结果显示TPO在小鼠组织中得到表达.结论:重组rhTPO昆虫病毒是一种有效的基因治疗载体.
作者:陆爱丽;董东生;程康;伏爽;王德炳;侯纬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基因免疫是指将编码特异抗原的目的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直接接种到宿主组织内,在体内表达基因产物,进而激发宿主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自1990年首次报道发现基因免疫以来,这一新的免疫技术已经在基础免疫学研究和疫苗研制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许多疾病(如流感)的基因免疫接种,可以产生抵御再次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1].在小鼠体内接种HCV包膜蛋白和核心蛋白的重组质粒可诱导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2~4].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HCV NS3区真核表达载体,对其基因免疫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范涛;高建恩;陶其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在肿瘤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约80%肿瘤患者需要放疗,放疗不但对肿瘤有正相的杀伤作用,对机体免疫功能也有负相损伤作用,引起患者免疫功能性细胞的重新调节,本文试图通过对临床经过放疗的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检测,研究放疗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影响.
作者:蔡勇;张雪梅;杨静贤;肖卫群;刘长青;苏星;张珊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nonketotic hyperosmolar coma, NKHC)是目前急诊科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
作者:黄岱坤;朱继红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为了探讨肾癌中β-环连蛋白(β-catenin)表达变化的原因,我们应用RT-PCR等方法对26例肾癌患者β-catenin基因(CTNNB1)的表达进行了研究.
作者:臧桐;庄立岩;张志文;辛殿旗;郭应禄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