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进一步明确维生素D和维生素K与肾结石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6组,即对照组、单纯成石组、维生素D组、诱石剂+维生素D组、维生素K组和诱石剂+维生素K组,测定肾脏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 mRNA的表达量和尿晶体成分的浓度.结果:维生素D和维生素K均可促进肾脏表达OPN mRNA;维生素D可升高尿钙,维生素K则抑制尿草酸的分泌,诱石剂有降低尿镁和柠檬酸的作用.结论:维生素D过多可促进肾结石形成,而维生素K有抑制结石形成的作用.
作者:常连胜;冯陶;姜长林;姜学军;窦长琪;黄有媛;郭应禄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排卵期阴道脱落细胞的雌、孕激素受体.方法:自然排卵妇女、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促排卵妇女排卵期阴道脱落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进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的定位和定量研究.结果:两组组内排卵前、后阴道脱落细胞ER比较均无差异;注射hCG后阴道脱落细胞的ER在排卵前和排卵后均较自然排卵组有明显增高;自然排卵组PR在排卵后较之排卵前明显升高.结论:排卵前后阴道上皮细胞ER无明显变化; hCG可提高阴道上皮细胞ER水平;排卵后阴道上皮细胞PR增加.
作者:焦丽雅;杨京京;刘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胰岛素毫微球(insulin-loaded nanoparticles, INS-NP)经大鼠肺部给药后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肺部给药的动物模型,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质量浓度来评价INS-NP 经肺部给药后对大鼠的降血糖作用.结果:大鼠肺部分别给与5、10、20 u.kg-1的INS-NP,以血糖下降至给药前的70%以下所持续的时间(duration below 70% level, DBL70%)为考察指标,5u.kg-1的INS-NP的DBL70%与其对照溶液相近,而10、20 u.kg-1的INS-NP 的DBL70%均明显大于各自的对照溶液.INS-NP肺部给药的相对药理生物利用度达到59.2%.结论:与胰岛素溶液相比,INS-NP经大鼠肺部给药后能显著延长其血糖下降的时间.
作者:沈赞聪;张强;魏树礼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的兔肺模型,评估传统通气模式(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MV)与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加佳PEEP(permissive hypercapnia associated with ideal PEEP ventilation, PHY+PEEPi)的通气模式对肺损伤的影响,了解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与机械通气引起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VILI)的关系.方法:12只成年兔,以反复肺灌洗法制备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兔肺模型.以CMV (C组) 或PHY+PEEPi (P组)通气4 h后,测定通气前、后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TNFα含量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测定肺水量,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和病理检查.结果:CMV组表现为明显的低氧血症,BALF中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数,总肺水量及血管外肺水量明显增多,肺内病理改变为较明显透明膜形成及炎性细胞聚集;而PHY+PEEPi组引起较少的上述病理、生理变化.且CMV组BALF中的TNFα含量明显高于PHY+PEEPi组.结论:CMV通气方式较PHY+PEEPi通气方式引起较多炎性细胞因子TNFα释放和较重程度肺损伤,TNFα在机械通气引起的肺损伤中可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邹军;杨拔贤;张京范;张熙哲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在正常足月妊娠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胎盘、脐带中的表达.方法: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图像分析定量研究,检测iNOS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及脐带内皮细胞的iNOS表达增加;绒毛血管平滑肌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NOS表达减弱,原位杂交则显示有较强的iNOS mRNA表达;绒毛间质中表达iNOS的Hofbauer细胞增多.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及脐带中 iNOS表达异常,可能在妊高征发病过程中起生理或病理作用.
作者:宋明清;刘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对19例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EBV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双染法标记肿瘤细胞,以鉴定EBV阳性的细胞为B淋巴瘤细胞.结果:EBV编码的小mRNA探针(EBER)原位杂交显示,8例原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中3例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1例潜在性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 LMP-1)阳性.而11例继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ER全部为阴性.全部病例进行了LMP-1检测,除1例原发者,全部阴性. 利用EBER-ISH(EBE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CD 标记物进行双标记染色证实,EBER和LMP-1阳性细胞为CD 20阳性,CD 45RO阴性.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V表达4/8,而继发者为0/11.结论:EBV与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恶性淋巴瘤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继发性者无关.
作者:高子芬;Faith C.S.HO;Alex C.L.CHAN;Qian TAO;Ramond LIANG;Gopesh SRIVASTAVA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E2包膜蛋白,并对其进行初步纯化.用纯化的包膜蛋白检测HCV RNA阳性血清中E2抗体,研究其检测E2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将HCV E2蛋白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中,并转化大肠杆菌.用IPTG诱导细菌表达E2蛋白,经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蛋白.用纯化的包膜蛋白包被微孔板,经ELISA方法检测HCV RNA阳性血清中的E2抗体.结果:在大肠杆菌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为45 000的可溶性E2蛋白,占细菌总蛋白量的21%,纯化后,蛋白纯度为85%.用其检测HCV患者血清171例,E2抗体的检出率为63%.在E2抗体阳性的血清中,部分为抗HCV阴性.结论:E2蛋白的表达及初步纯化的成功,可能用于临床检测.各基因型HCV E2包膜蛋白的抗体之间有交叉反应,在目前的抗HCV诊断试剂中加入可溶性、非融合E2包膜蛋白,可以改善抗HCV诊断试剂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谢尧;陶其敏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源性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 HO)/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系统对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激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鼠主动脉内膜球囊拉伤模型,观察HO抑制剂锌卟啉-9(zinc protoporphyrin IX, ZnPP-9)或其底物血红素-左旋-赖氨酸盐(heme-L-lysinate, HLL)对血管壁细胞3H-TdR掺入和MAPK活性的影响,同时观察血管平滑肌HO活性和CO生成的变化.结果:内膜拉伤后2周血管3H-TdR掺入和MAPK活性明显增加,同时HO活性和CO的产生增加;ZnPP-9使血管的3H-TdR掺入和MAPK活性增加更为明显(分别比单独拉伤组增加34.6%和39.2%,均为P<0.01);而HLL使血管的3H-TdR掺入和MAPK活性则明显降低(比单独拉伤组分别减少29.45%和33.6%,均为P<0.01).结论:HO活性上调或CO产生增加是血管对机械拉伤的一种保护性应激反应;内源性HO/CO系统直接参与新内膜形成中血管壁细胞的增殖调节,HO活性诱导有可能成为临床上防治血管增殖性疾病的一种新途径.
作者:欧和生;严丽梅;杨军;王培勇;庞永正;苏静怡;唐朝枢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免疫治疗用于治疗及预防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后的白血病复发.方法:A组为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白血病复发患者10例,接受供者白细胞治疗.B组为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gen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APBSCT)或BMT后共10例患者输注免疫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细胞治疗.结果:A组患者中血液学复发的6例,1例Ph1染色体100%转阴,无病存活至今已超过18个月,4例达暂时缓解;1例未缓解;微小残留及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共4例,均完全缓解,其中Ph1染色体全部转阴.B组10例中1例患者带有的白血病融合基因转阴.结论:(1)供者白细胞的输注能使某些BMT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遗传学及血液学复发患者完全缓解.(2)CIK细胞输注是安全的,对某些白血病复发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
作者:江浩;陆道培;郭乃榄;卢锡京;童春荣;耿彦彪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索不同垂直面型与下颌骨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能骨密度吸收仪测量3组不同垂直面型(高角组、正常组和低角组)样本的下颌骨骨密度.结果:面部基本对称的个体其下颌骨左右两侧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分布基本对称,3个不同垂直面型组之间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下颌骨骨密度与颅面垂直形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双能骨密度吸收测量仪为下颌骨骨密度的定量测定提供了精确、简便而实用手段.
作者:邹冰爽;曾应魁;曾祥龙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自制的环孢素A(cyclosporin A, CyA)纳米粒胶体注射剂(不含毒性物质cremophor EL)和CyA商品注射剂Sandimmun Sandoz的药物动力学行为.方法:取9只家兔进行三交叉实验,分别静脉注射CyA纳米球胶体、纳米囊胶体和San,用HPLC法测定全血药物浓度,用3P97和EXCEL处理和分析数据.结果:3种制剂的血药浓度均以2室模型和权重1/C2拟合求药动参数.与CyA商品注射液San相比,纳米球胶体使CyA的V(c)增大33.17%(P<0.01),k21减小36.63%(P<0.1);纳米囊胶体使V(c)增大22.13%(P<0.1),k21减小30.69%(P<0.1).结论:与San相比,胶体制剂可使分布容积增大,k21减小,纳米球胶体更为明显.其它药物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变化.
作者:黎洪珊;赵京玲;魏树礼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特必萘芬(疗霉舒)治疗慢性皮肤癣菌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特必萘芬治疗慢性皮肤癣菌病患者60例.特必萘芬0.25,每日1次,共用7 d,然后用特必萘芬0.25,隔日1次,连服11~15周.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特必萘芬在甲内对真菌形态的影响.结果:痊愈51例(51/60);显效8例(8/60);无效1例(1/60).半年后复发2例(2/60).服特必萘芬1周后病甲中的真菌可见菌丝断裂,胞壁破坏.1个月后见凝固、坏死.结论:特必萘芬治疗慢性皮肤癣菌病疗效好.
作者:张文娟;佟春光;马映宇;刘彦梅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阿仑膦酸盐通过凋亡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作用.方法:通过光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末端标记显示形态学特征的方法确证阿仑膦酸盐可诱导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凋亡.结果:破骨细胞和其前体细胞在阿仑膦酸盐处理后呈现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结论:阿仑膦酸盐导致破骨细胞量的减少可能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王晓敏;于世风;庞淑珍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以软组织显影好的磁共振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患者上气道与无鼾正常人的差异.方法:23名OSAS患者均经整夜多导睡眠监测确诊.每2或1名OSAS患者选取1名年龄、性别配比的无鼾对照者.对23名OSAS患者与12名配对对照的上气道进行MRI扫描及测量,比较鼻咽、腭咽、舌咽和喉咽的大小.结果:OSAS患者的上气道各段,在矢向径、横向径、矢向/横向径比、截面积和体积几乎各项指标上均普遍小于无鼾对照,其鼻咽尤其值得重视.结论:OSAS存在形态学病因机制.MRI在OSAS研究中是有重要价值的诊断工具,但不能替代整夜睡眠监测.
作者:高雪梅;曾祥龙;傅民魁;黄席珍;陈雷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变异Ph染色体的形成.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以9号、15号、22号整条染色体DNA探针和M-bcr/abl易位探针检测7例具有变异Ph染色体的CML病人骨髓中期分裂相及间期细胞.结果:所有变异Ph染色体易位至少涉及3条染色体,并由标准Ph染色体易位t(9;22)(q34;q11)衍生而来.结论:FISH技术比传统细胞遗传学方法更敏感,能准确分析变异Ph染色体及其形成过程.
作者:洪波;邱镜滢;党辉;师岩;何琦;陆道培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a15-3在Paget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阴囊Paget病回顾性地做Ca15-3、EMA、CEA和HMB45免疫组化染色,并以4例Bowen病和1例恶性黑色素瘤做对照.结果:Ca15-3、EMA在Paget病和大、小汗腺及皮脂腺均有较强的表达,4例Bowen病均无Ca15-3表达,但其中2例有EMA表达.CEA在6例(54.5%)Paget病中有表达.HMB45只在恶性黑色素瘤中表达.结论:Ca15-3在Paget细胞的相对特异性表达提示它可作为Paget病与Bowen病鉴别诊断的标志物,其对诊断的敏感性与EMA相同,但特异性高于EMA.同时还说明Paget病的发生可能与汗腺有关.
作者:孔祥田;涂平;李竞贤;曾荔;夏同礼;郭应禄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验证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双体融合分子(G2)较GM-CSF单体分子具有高活性的结构机制.方法:利用Insight II软件,采用同源性模建结合手工拼接的方法模建出G2融合分子的空间三级结构,并将其与GM-CSF单体的结构相比较.结果:模建出的G2融合分子前后两个结构单元在空间位置上相对独立,二者各自的三级构象及二级结构组成均与GM-CSF非常相似.另外,从受体结合位点的分析结果来看,G2分子在结构上有能力同时结合两分子的GM-CSF受体.结论:G2融合分子中的两个GM-CSF结构单元在结构上基本保持了GM-CSF单体分子的三级结构,其空间结构允许两分子的GM-CSF受体同时结合,引发受体间的交联,从而产生高活性.
作者:饶严;顾维丰;马大龙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中央杏仁核(nucleus amygdaloideus centralis, AC)升压反应的中枢机制.方法:大鼠脑内注射不同药物,记录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谷氨酸兴奋AC引起的升压反应可被α-Helical CRF [9-41] ( α-H CRF, CRF拮抗剂) 或 [ D-Pro2, D-Phe7, D-Trp9 ]-P物质(DPDPDT,SP拮抗剂)分别注入双侧腹内侧核(nucleus ventromedialis, NVM),室旁核(nucleus paraventricularis, NPV)或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 RVL)衰减.结论:结合作者其他工作已证明腹内侧核升压反应是通过背内侧核作用于NPV和RVL实现的,各环节都有CRF和SP参与,此工作结果进一步表明腹内侧核-背内侧核升压机制是AC升压反应中枢机制的一部分,CRF和SP是该神经通路中的递质.
作者:吴金胜;顾蕴辉;李利生;吕贻春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的检测方法,测定正常人和冠状动脉硬化及先天性心脏病核心家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柱前衍生化-HPLC方法, 测定了49例正常人,74例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及7个先天性心脏病核心家庭中的19个成员的血浆总Hcy水平.结果: 衍生化-HPLC测定血浆总Hcy浓度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特点.正常成年血浆总Hcy浓度为(8.4±0.8) μmol.L-1 (n=42, ±s,下同);冠状动脉硬化和出生性缺陷家庭成员平均血浆总Hcy水平分别为(16.9±1.7)及(28.4±1.2) μmol.L-1,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P<0.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动脉硬化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测定血浆Hcy可作为动脉硬化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孟昭亨;郝玲;姜宁;朱蓉;李竹;汤健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多柔比星(doxorubicin,adriamycin)为蒽环类抗生素,结构类似柔红霉素,属抗肿瘤药.文献[1~4]报道了许多高效液相色谱法,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测定盐酸多柔比星的含量和主要代谢物.在试图重现这些方法时,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1)难以重现或重现不稳定;(2)方法复杂、繁琐;(3)组织提取物中有大量不溶物;(4)回收率差;(5)盐酸多柔比星保留时间太短,与内源性物质分不开.为此,本文旨在建立简便可行的方法,用于定量动物体内组织中多柔比星的质量分数.
作者:吕万良;齐宪荣;孙华东;张强;魏树礼 刊期: 1999年第05期
RNA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论是cDNA文库的构建、RT-PCR、RNA序列分析、差异显示(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代表性差异分析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RDA)、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on Hybridization, SSH)、Northern印迹分析、蛋白质的体外翻译等均依赖于高纯度完整的RNA. 因此, 如何获得高质量的RNA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1987年Chomczynski等[1]建立了酸-异硫氰酸胍-苯酚-氯仿一步法(acid-guanidine-phenol-chloroform, AGPC).该方法较以往的传统方法操作简单,无需特殊的设备,抽提时间缩短至4 h,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数家公司据此开发出RNA提取试剂盒[2,3].使用试剂盒简单方便,但价格相对昂贵.为探索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快速有效的RNA提取方法,我们分析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多次实验,成功地研制出一种新型的RNA提取试剂,建立了其操作程序,我们称之为RNA快速提取一步法.其性能达到进口试剂盒的水平,但造价低廉、操作简便,特别适用于国内实验室.
作者:梁德勇;徐国恒;崔振中;王晓民;朱丽霞;韩济生 刊期: 1999年第05期
1 半定量和定量PCR及定量核酸的方法1.1 内对照法将已知的目的DNA及内对照DNA混合,加入两对引物同时进行PCR扩增,后将PCR产物转膜,用特异性探针杂交,目的DNA扩增后的量通过系列稀释后与内对照的相对量进行比较即可确定[1].
作者:张捷 刊期: 1999年第05期
近年来,大剂量化疗辅以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来缓解化疗后骨髓抑制已经成为上皮性卵巢癌病人很有前途的一种治疗方法.虽然这一方法使许多病人获得了较长的无瘤生存期,但仍有部分病人终复发,其中可能的原因之一即为回输的干细胞中含有肿瘤细胞.另外,外周血中含有肿瘤细胞的病人远处转移可能性大,预后可能不好.所以,建立一种高度灵敏的检测方法来检测病人外周血干细胞及外周血中肿瘤细胞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中心尝试了将细胞角蛋白19(CK19)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应用于上皮性卵巢癌病人外周血干细胞或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赖娟;李蔚范;钱和年;冯捷;李海玲 刊期: 1999年第05期
1995年Genelabs和Abbott公司相继报道了一种与人类肝炎相关的RNA病毒,分别命名为HGV(hepatitis G virus)和GBV-C(GB virus C)[1,2],即庚型肝炎病毒(本文统称为HGV).此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技术在多组不同人群中检出了HGV,其阳性率1.2%~33.3%[3].我们根据HGV的病毒全序列[4]和国内外部分研究资料[5~8],分别设计合成了HGV基因组不同区的4组引物,同时对同一批样品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不同区引物检测HGV-RNA的情况.
作者:仝文斌;高巍;邵杰;费然;冯百芳;陶其敏 刊期: 1999年第05期
腔内放射治疗(放疗)或与外照射结合对食管癌有较强的近期控制作用,但局部复发率和组织硬化、狭窄及穿孔、瘘道形成令人担忧[1].而管腔内支架对于食管癌良、恶性狭窄,穿孔、瘘道等有独到之处,对肿瘤无杀伤作用[2~4].我们提出将放射性同位素和支架捆绑一起,制成放射性支架,以结合二者疗效.为此设计可行性研究,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钱晓军;杨仁杰;汪幼梅 刊期: 1999年第05期
体重10 kg以下的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有其特殊性如病情重,畸形复杂,手术操作难度较高,术后并发症多等.我科从1992年1月~1995年12月为36例体重10 kg以下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术中死亡6例,死亡率17%.结合本组病例,对围术期治疗进行讨论.
作者:刘传绶;林新枝;王新生;王京生;张坚;徐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危害人类健康严重的疾病之一.近年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的危险因素.现已证明,它可引起内皮损伤、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胶原形成、诱导血小板聚集,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1~5].本工作在培育的大鼠VSMC上,观察牛磺酸及L-精氨酸HCY诱导的VSMC增殖的影响.
作者:薛林;张钧华;李载权;庞永正;唐朝枢;刘乃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大量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交感-儿茶酚胺系统与高血压的发病和病理过程存在密切关系.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作为内源性儿茶酚胺的靶受体, 在介导血管收缩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现已明确α1-AR分为α1A, α1B和α1D 3种亚型,在正常Wistar大鼠介导主动脉收缩的α1-AR主要为α1D亚型[1~3].本文采用离体主动脉收缩功能实验,观察4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介导主动脉收缩的功能性α1-AR亚型是否有改变.
作者:孙晓光;张幼怡;吕志珍;韩启德 刊期: 1999年第05期
高渗高糖非酮昏迷(hyperosmolar hyperglycemic nonketolic coma, HHNC )是死亡率极高的一种综合征,多见于脱水或接受脱水治疗的病例中.多数病人仅有轻度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40%的患者无糖尿病史[1].50岁以上患者多见[2],通常死亡率为36%~45%,而由颅脑损伤引起者,死亡率高达75%~100%[3].如认识不足延误治疗,患者可在48 h内死亡[4].我院危重医学科和神经外科1992年1月~1998年5月,共收治接受治疗1周以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17例(GCS 8~3),其中17例合并了高渗高糖非酮昏迷(17/317),死亡8例,报告如下.
作者:朱曦;陈浩辉;傅军;王宇欣 刊期: 1999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儿,男,2岁5个月.因发现左阴囊空虚2年5个月入院.患儿出生后至入院左阴囊内从未触及睾丸.其母孕期体健,无服药史.入院查体:发育正常,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无阳性体征,腹软,肝、脾未触及.左阴囊扁平,其内无睾丸,左腹股沟区亦未触及睾丸样物.右阴囊内可触及正常睾丸,约1.8 cm×1.5 cm×1.5 cm.阴茎发育正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32 g.L-1,白细胞9.1×109 L-1,ALT 11.7 U.L-1.
作者:雷宇;王淑芹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冠状沟型尿道下裂占尿道下裂总数的65%.MAGPI术式于1986年在我国首次开展,为此型患儿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1989年9月至1998年6月我科采用MAGPI术式治疗此型尿道下裂38例,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刘宝富;王淑芹 刊期: 1999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33岁,农民,孕1产0,因停经31+周伴轻微活动后乏力,紫绀加重,血压升高半个月入院.既往月经不规律,7~8 d/2~4个月,末次月经1997年10月初.停经后无早孕反应,一直未觉胎动.6岁时可疑先天性心脏病未诊治.平时不能担任重体力活动.妊娠后在当地诊为法洛四联症,轻微活动后乏力故来我院治疗.患者25岁结婚,未避孕.入院后查体:体温36.8 ℃,脉搏86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21.3/13.3 kPa(1 kPa=7.5 mmHg);紫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口罗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86次/分,心律齐,心音弱,各瓣膜区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胸骨左缘第2~4肋间明显;杵状指(趾),下肢浮肿.产科检查:宫高24 cm,腹围94.5 cm,子宫软,无压痛,胎心142次/分.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49 g.L-1;尿蛋白(+++);B超提示胎儿相当于21+周.入院诊断:宫内妊娠21+周,妊1产0;妊娠合并法洛四联症;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入院后经心内科会诊,并行超声心动检查,确诊为法洛五联症.
作者:郭英花;魏丽惠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子宫肉瘤是少见的子宫恶性肿瘤,其组织来源丰富,恶性程度很高,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现对我院9年间收治的20例子宫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早期诊断方法和预后相关因素.
作者:王建六;武晓莹;魏丽惠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材料与方法:人精液标本6份,总活率大于50%,a级+b级精子≥38%.过氧化物酶甲苯胺蓝法证实白细胞总数小于106 ml-1.1∶2(体积比)加入孵育液,300×g离心15 min,弃上清,重复操作操作3次.调节细胞浓度至20×106个/ml.取24孔板每孔加入0.5 ml,实验组加入L-NAME,终浓度为1 mmol.L-1,37 ℃孵育.不同时间观察精子活动率的变化.孵育结束后Gresis试剂测定上清液中NO的生成.
作者:田溪泉;潘天明;郭应禄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啤酒酵母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模式生物,其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通过国际合作已于1996年完成.我们继先前(1993年)克隆出RAD24基因区域DNA大片段后,对照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我们曾预测的RAD24基因编码区存在一个移码突变.为此,我们对该区域进行了再测序,结果证实在我们报道的RAD24基因编码区少了一个碱基.应用plasmid premier基因分析软件对下载的该区域10 kb DNA大片段进行6相开放阅读框(ORF)分析,发现原RAD24基因区域的左侧尚存在一个ORF,命名为RAD24L,于是将原RAD24基因处的ORF改名为RAD24R,预测的编码蛋白质含2 130个氨基酸.应用一步基中断法和质粒交换技术,发现RAD24L缺失突变不影响细胞存活,但生长速度减慢,对紫外线和X线敏感;RAD24R基因缺失则细胞死亡,这与我们以前报道的原RAD24基因缺失的结果是一致的,说明所谓的RAD24基因缺失引起细胞死亡,实际上是由于RAD24R基因缺失所致.我们用功能互补法克隆了RAD24L的人类同源基因hR24L(Genbank No. AF126424),它参与细胞周期检定点调控,RAD24R的人类同源基因的克隆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作者:李文芹;韩云;朱应葆;傅欣;汪淑荣 刊期: 199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