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抗原CHP2对HEK293细胞在裸鼠腹腔内转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Boyden小室法检测CHP2转染细胞和对照细胞的体外转移能力.对BALB/c裸鼠进行腹腔接种,观察裸鼠体内的成瘤与组织浸润情况并进行HE染色.利用RT-PCR方法检测HEK293细胞中部分转移相关分子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CHP2增强HEK293细胞在体外穿过Matrigel胶的侵袭能力,同时显著加速HEK293细胞在裸鼠腹腔内的成瘤速度并促进肿瘤对腹腔主要脏器的浸润.CHP2上调转移相关分子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但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CHP2显著增强HEK293细胞在体外及裸鼠腹腔内的转移能力,OPN表达上调可能参与CHP2对HEK293细胞的转移促进作用.
作者:钱晓萍;孙秀媛;李国栋;张毓;陈慰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血浆皮质醇激素抑制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0例健康对照组和39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和术后1 d的皮质醇激素抑制素(cortistatin,CST)水平,比较冠心病组PCI术前和术后1 d与对照组之间血浆CST水平和其他临床资料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组PCI术前和术后1 d血浆CS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7±1.12,2.01±O.77 vs 1.21±0.27,P<0.01);PCI术前和术后1 d CST无明显差异(1.97±1.12 vs 2.01±0.77,P>0.05);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和高血压病史与CST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与CST水平呈负相关(β=-2.594,P<0.05和β=-0.650,P<0.01);心肌梗死病史、糖尿病病史与CST水平呈正相关(β=4.149和β=6.430,P<0.05);合并糖尿病组和有心肌梗死病史组分别比无糖尿病组和无心肌梗死病史组的CST水平高,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07±1.07 vs 1.85±1.20;2.20±1.53 vs 1.79±0.66,P>O.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CST水平显著升高,CST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田清平;冯雪茹;庞永正;唐朝枢;刘梅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甘油三酯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脂及尿酸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共入选116例高甘油三酯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每日顿服微粒化非诺贝特胶囊200 mg,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主要血脂参数、血尿酸(UA)、24小时尿尿酸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4周:(1)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下降为显著,与基线相比较下降5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19%,此外,患者血清总胆同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分别为10%和12%).(2)患者血尿酸水平由(462.8±73.5)μmoL/L降至(320.1±83.0)μmol/L,下降幅度为28.3%,其中男性患者血尿酸水平下降29.8%,女性患者下降2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并且血尿酸水平降低与基线值无关.(3)患者尿尿酸排出明显增多,由(2 874.2±503.4)μmol/L增加至(3 604.2±769.7)μmol/L,升高36.0%,其中男性患者尿尿酸水平升高41.1%,女性患者升高33.4%(P值均小于0.01),而且非诺贝特治疗后所有患者尿酸清除分数均明显升高,提示非诺贝特治疗促进了尿酸的排泄.结论:微粒化非诺贝特能同时有效改善高甘油三酯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脂及尿酸代谢异常,明显促进尿尿酸排泄,且该作用不受基线水平的影响,与性别无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李丽君;陈红;任景怡;王岚;罗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的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对术后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行择期CABG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肾损伤专家共识小组有关AKI的诊断标准,统计AKI在术后的发生率.以是否发生AKI把患者分为AKI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退步法回归分析,寻找AKI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有27.94%(19/68)患者发生AKI,两组间比较显示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移植血管桥数量、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sistic退步法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血压(Wald 3.27,P=0.07,95% CI 0.85~53.59)、术中移植血管桥数量(Wald 7.67,P=0.01,95% CI 1.48-9.73)、呼吸机使用时间(Wald 4.94,P=0.03,95% CI 1.00~1.18)是术后AKI的危险因素.结论:CABG术后AKI有较高的发生率(27.94%),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高血压、高血脂、术中移植血管桥数量、呼吸机使用时间是AKI的危险因素,而术后发生AKI可导致监护室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延长.Logistic退步法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移植血管桥数量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是AKI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西慧;肖锋;李岩;王进;宋波;杨阳;信维强;杜迎利;宋乃庆;张明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分别构建肝再生磷酸酶-3(phosphatase of regenerating liver 3,PRL-3)基因C104S位点突变和C端CAAX缺失的myc标签和GFP荧光标签重组质粒pcDNA3-myc-PRL-3(C104S)、pEGFP-PRL-3(C104S)、peDNA3-myc-PRL-3(△CAAX)和pEGFP-PRL-3(△CAAX),并进行真核表达,为PRL-3的后续功能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方法:设计PRL-3基因C104S点突变、c端CAAX缺失的特异性引物,以peDNA3-myc-PRL-3质粒为模板,通过基因克隆、一步法点突变的方法构建各重组质粒,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染真核细胞,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并观察定位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4种重组质粒,并能在结肠癌细胞LoVo中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细胞中绿色荧光融合蛋白的定位观察发现,当PRL-3的CAAX位点缺失后,PRL-3由内膜系统大量入核,与理论预期相符.结论:获得了PRL-3基因C104S位点突变体和CAAX缺失体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能在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RL-3的功能提供了条件.
作者:李伟军;邢晓芳;曲立科;孟麟;寿成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定量监测血浆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DNA水平指导的抗病毒抢先治疗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之间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发生CMV肺炎的22例患者,总结发病的临床特征及评价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750例allo-HSCT患者中共22例发生24例次CMV肺炎(2.9%),发病中位时间为+51d(+30~180 d),16例(72.7%)患者在发病前后出现CMV血症,6例患者血浆CMV-PCR持续阴性.23例次患者胸部CT上出现间质性改变(如弥漫的磨玻璃影、多发斑片影等).治疗上抗病毒药物联合皮质激素疗效较好,CMV肺炎总体治愈率为83.3%.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患者及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是CMV肺炎的不良预后因素(P=O.034,P=0.023).结论:通过定量PCR监测CMV-DNA水平,尽早诊断并给予适当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改善CMV肺炎患者的预后.
作者:赵晓甦;刘代红;许兰平;陈欢;陈育红;张晓辉;韩伟;王昱;刘开彦;黄晓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合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肝移植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04年7月至2008年2月完成的308例原位肝移植手术资料,总结PVT患者肝移植术中的处理方法和疗效.结果:全部308例患者中共有46例存在PVT,其中1级血栓11例,2级血栓14例,3级血栓18例,4级血栓3例.1级和2级PVT患者的门静脉末做特殊处理.16例3级PVT患者行取栓、血栓切除或内膜剥脱术,2例行静脉搭桥术.1例4级PVT患者应用曲张静脉重建门静脉,2例4级PVT患者行门静脉.下腔静脉半转位术.262例非PVT患者的围手术期存活率、1年存活率分别为91.6%(240/262)和80.5%(211/262),PVT患者的围手术期存活率、1年存活率分别为86.9%(40/46)和76.1%(35/46),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VT患者肝移植术后血栓复发率为4.3%(2/46).结论:绝大多数PVT患者通过适当的处理可以成功实施肝移植手术,但门静脉系统弥漫性血栓形成的患者实施肝移植的疗效欠佳.
作者:高鹏骥;朱继业;栗光明;冷希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常山胡柚(Citrus changshan-huyou Y.B.Chang)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和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胡柚皮甲素(Ⅰ)、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Ⅱ)、3,4-二羟基苯甲酸(Ⅲ)、脂肪酸(Ⅳ)、甘油酯(Ⅴ)、6,7-二甲氧基香豆素(Ⅵ)、6',7'-二羟基香柠檬亭(Ⅶ)、胡萝卜苷A(Ⅷ)、胡萝卜苷B(Ⅸ)和胡柚三萜(Ⅹ).结论:胡柚皮甲索为新化合物;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赵雪梅;叶兴乾;朱大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rhTNF-α)刺激下人脂肪基质细胞(human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hADSCs)增殖的改变及成骨向分化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分泌的变化.方法:采用吸脂术获得的第4代hADSCs,以终浓度为O、1、5、10、50、100μg/L的rhTNF-α刺激hADSCs,分别在48、72、96 h后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hTNF-α对hADSCs增殖的影响;并以该浓度梯度的rhTNF-α刺激hADSCs,24 h后收集卜清,以ELISA法检测VEGF、FGF-2和IGF-1的分泌情况;在成骨向诱导的第1、3、7、14天收集细胞上清,ELISA法检测上述3种生长因子分泌的变化,收集细胞卜清前24 h更换培养基,并在相应孔中加入rhTNF-α,使其终浓度为10μg/L.所有ELISA数据均以相应培养孔的细胞数进行校正.结果:rhTNF-α能促进hADSCs的增殖,其作用表现为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相比于对照组,48 h时,10μg/L rhTNF-α对增殖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但96 h时则表现为促进作用(P<0.01),而100 μg/L rhTNF-α在48 h表现为抑制作用(P<0.01),96 h时则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相对于对照组,rhTNF-α可以显著促进hADSCs分泌VEGF、FGF-2和IGF-1(P<0.01);hADSCs经成骨向诱导后,上述3种生长因子的分泌有增加的趋势;不同成骨向分化阶段的hADSCs用10μg/L rhTNF-α刺激后,在诱导第1天,rhTNF-α显著促进VEGF的分泌(P<0.01),但对FGF-2和IGF-1的分泌无显著性影响;在诱导第3天和第7天,rhTNF-α对VEGF(P<0.01)、FGF-2(P<0.05)和IGF-1(P<0.05)的分泌均有促进作用;但在第14天则抑制VEGF(P<0.01)、FGF-2(P<0.05)和IGF(P<0.05)的分泌.结论:一定浓度的rhTNF-α对hADS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hADSCs分泌VEGF、FGF-2和IGF-1具有rhTNF-α的浓度依赖;在不同成骨向分化阶段,rhTNF-α对hADSCs分泌VEGF、FGF-2和IGF-1这3种生长因子的作用不同.
作者:曾百进;余日月;周永胜;徐军;倪永伟;刘云松;许永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 Ⅶ,FⅦ)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对FⅦ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Ⅶ和TF基因在45例结直肠癌患者癌及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的表达.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FⅦ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存在异位高表达现象,癌旁正常黏膜不表达FⅦ蛋白;(2)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FⅦ蛋白定位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和胞膜,大肠癌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的F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40.O%,64.7%及80.O%(P=0.001);(3)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显示大肠癌肝转移组FⅦ 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组,肝转移组表达量为5.33±2.88,无转移组为1.47±0.51(P=0.03),FⅦ 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Ⅶ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呈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8(P=0.03);(4)TF mRNA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TNM分期均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肝转移的因素,结果表明TF表达是肝转移发生的重要因素(P=O.001).结论:大肠癌组织可异源性地表达和分泌FⅦ,TF高表达是大肠癌发生肝转移的重要因素,肿瘤细胞周围高FⅦ的微环境可能促进大肠癌的转移.
作者:汤坚强;樊庆;万远廉;刘玉村;汪欣;吴涛;潘义生;吴问汉;朱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阴和阴道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VIN,and 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VAIN)的发病特点.方法:对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阴道镜门诊行外阴或阴道活检的148例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8例中经病理诊断为VIN 2,3或VAIN 2,3级23例,VIN1或VAIN 1级16例,外阴或阴道湿疣61例,以及外阴癌1例,外阴或阴道炎症47例.VIN或VAIN患者中85%(33/39)年龄在30岁以上,并且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的年龄.VIN,VAIN及湿疣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检测结果阳性率达84%(84/100),其中23例VIN 2,3或VAIN 2,3患者的高危型HPV D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超过90%(69/75)的VAIN病灶位置在阴道上段.VIN或VAIN常与CIN或宫颈癌伴随存在或继其后发生(79%,31/39),并且高级别的VIN或VAIN常合并高级别的CIN或宫颈癌(70%,16/23).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也是VIN或VAIN及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对宫颈病变或宫颈癌患者应仔细检查外阴和阴道黏膜.
作者:郭艳利;耿力;游珂;乔杰;刘从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核因子-κB(NF-κB)在肺纤维化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肺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例肺纤维化患者与10例正常对照肺组织标本中PPARγ、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纤维化组PPARγ的阳性表达记数为0.35±0.08,低于正常对照组的O.42±0.04(P<0.05).肺纤维化组NF-κB的阳性表达记数为0.51±0.11,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8±0.04(P<0.05).肺纤维化组的PPARγ和NF-κB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肺组织中PPARγ的表达减弱、NF-κB的表达增强在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中起作用,为临床治疗肺纤维化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林箐;倪莲芳;任雅丽;刘新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顺铂纳米脂质体(NLE-CDDP)对人骨肉瘤细胞系Saes-2的杀伤作用及在荷瘤小鼠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并与单纯应用顺铂(CDDP)进行比较.方法:用含不同NLE-CDDP浓度的培养基培养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细胞,通过MTY、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该药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以体内抑瘤实验检测NLE-CDDP对动物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荷瘤小鼠组织样品中的铂浓度.结果:经不同浓度的NLE-CDDP作用24~96 h,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在相同时间点NLE-CDDP抑制Saos-2细胞生长的作用优于CDDP.显微镜下观察显示部分细胞皱缩变形、崩解坏死,细胞脱壁悬浮;流式细胞术检查显示,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细胞周期各时相中S期的比例减少.NLE-CDDP对小鼠saos-2肿瘤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在注射1 h内,NLE-CDDP组血浆铂浓度是CDDP组的4.4倍;2 h后,CDDP组血液中已经无法检测出铂;24 h后,NLE-CDDP组血浆铂浓度还可以达到2.76 μmol/L.在注射1 h内,NLE-CDDP组肾组织中铂浓度比CDDP组少50%;肝、脾、肿瘤中铂的浓度显著高于CDDP组(P<0.05);24 h后NLE-CDDP组脾组织中的铂浓度达高峰.结论:顺铂纳米脂质体对Saos-2肿瘤的毒性高于单纯顺铂,其作用机制是延缓药物在体内循环中被快速清除.
作者:王国文;郭卫;汤小东;彭长亮;赵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作者:Jian-wei GU;Emily YOUNG;Zhi-jun PAN;Kevan B.TUCKER;Megan SHPARAGO;Min HU-ANG;Amelia Purser BAILEY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药黄芩主要黄酮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用色谱法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采用多菌种、应用细胞及分子水平方法测定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生物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黄芩素(1)、汉黄芩素(2)、千层纸素A(3)、5,7,2',6'-四羟基黄酮(4)、粘毛黄芩素Ⅲ(5)、黄芩苷(6)、汉黄芩苷(7)、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8)、白杨素-6-C-α-L-阿拉伯吡喃糖-8-C-β-D-葡萄吡喃糖苷(9).化合物1~7中,有邻三羟基的黄芩素抗菌活性强,且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有邻三取代和多羟基的黄酮具有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L-1β coverting enzyme,ICE)的活性.结论:研究结果为建立黄芩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在分析二维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数据的基础上,对化合物9的13C NMR数据进行了正确归属.
作者:周锡钦;梁鸿;路新华;蔡少青;王邠;赵玉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是一种罕见的母婴死亡率较高的妊娠并发症[1],妊娠合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gestational hyper-lipidemic pancreatitis)的发病率约为1/25 000[2].
作者:李宏亮;安卫红;赵扬玉;朱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umor-lik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TITD),又称炎性假瘤或炎性脱髓鞘假瘤,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一种少见类型,影像学上病灶为孤立或多发,与脑肿瘤类似[1-3];病理改变特点是血管周围灶性炎细胞浸润,伴随局部的脱髓鞘改变;其临床表现多为缓慢发展和进行性加重的偏侧肢体感觉障碍和无力,伴随言语不清、记忆力减退和抽搐等症状.尽管在手术后40%的患者可以出现复发[1],但手术前出现缓解复发病程的病例尚无报道.我们报道1例具有缓解复发病程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假瘤.
作者:漆学良;陈静;郑日亮;李颖;黄一宁;袁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尿毒症肺(uremic lung)是尿毒症患者因代谢产物潴留引起的继发性、非感染性的肺部损害,也称为尿毒症肺水肿(uremic pulmonary edema)或尿毒症肺炎(uremic pneumoni-tis).它是由病理学家首先描述的,早的影像学记载是1934年由Roubier和Planchu首次报道的[1].
作者:燕宇;赵慧萍;王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胰岛细胞增生症(nesidioblastosis)可引起持续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成人罕见,而糖尿病合并胰岛细胞增生症引起低血糖的病例更为罕见,目前全球仅见2例报道[1-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报道1例使用皮下胰岛素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胰岛细胞增生症,对低血糖昏迷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分析.
作者:董爱梅;袁振芳;张虹;高燕明;郭晓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刑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1].此疾病病程迁延,易复发,需长时间应用抗真萧药物治疗,而如何在整个疗程中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是临床面临的一个难题.
作者:李春晓;刘芳;张新宇;翟所迪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骨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进行性破坏为主要特点的、常见的老年疾病,7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超过80%.骨关节炎是导致老年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病因之一,仅在美国就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受到骨性关节炎困扰,80%的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受限,25%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600亿美元.令人担忧的是,迄今为止尚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骨关节炎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1-2].
作者:李超;曹永平;关振鹏;黄德勇;葛子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细胞骨架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中间纤维家族中包含波形蛋白、角蛋白等许多成员,其中波形蛋白(vimentin)是间质细胞中主要的中间纤维,它存在于中胚层起源的细胞中,如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等[1],并与微管、微丝共同形成了一个细胞支架网络而维持细胞完整性.
作者:徐浩翔;闫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vanishing white matter,VWM,OMIM#603896)是儿童期起病的常见遗传性白质脑病之一,其特殊性在于此病是迄今为止已知的唯一由于真核细胞蛋白质翻译启动异常所导致的人类遗传病[1].对此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进一步了解蛋白质翻译启动这一重要而复杂的生理过程以及蛋白质翻泽异常性疾病的共同发生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作者:潘艳霞;吴晔;牛争平;姜玉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北京市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在此生活和工作[1].资料显示,截止到2007年6月底,流动人口已突破510万,以来京务工的流动工人为主[2].近年来,全国重大职业危害事件多与流动工人有关,流动工人面临的职业健康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次调查对象为北京市的流动工人,着重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健康监护状况等,希望为改善流动工人职业健康状况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许迎春;何丽华;王建新;岳朋朋;俞文兰;宋文质;王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