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 国际刊号:1671-167X
  • 国内刊号:11-4691/R
  • 影响因子:1.68
  • 创刊:1959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2-489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2)
  • 医药卫生综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04年6期文献
  •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基因MSP1位点多态性与早产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探讨早产与母、婴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基因(CYP1A1)MSP1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于1999年到2001年,采用病例对照及核心家系的研究设计,在安徽省安庆市调查了496个核心家系,包括247个正常孕周出生的核心家系(对照核心家系)和249个早产核心家系.采用盐沉淀法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基因MSP1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log-linear model)分析母亲和婴儿CYP1A1基因MSP1位点多态性与早产的关联.观察母亲与婴儿CYPlAl基因之间的联合作用是否对早产有影响,并采用TDT方法检验早产对照核心家系CYPlAl基因MSP1位点、等位基因传递是否平衡.结果:婴儿CYPlAl基因C/C6235基因型能明显增加早产的发生危险性(RR=1.80,95%CI=1.02~3.18).同时,我们也发现母亲CYPlAl基因C/C6235基因型对早产有显著影响(RR=1.82,95%CI=1.11~2.98).母亲与婴儿CYPlAl基因之间无明显联合作用存在.对照核心家系CYPlAI基因MSP1突变等位基因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结论:婴儿CYPlAl基因C/C6235基因型和母亲C/C6235基因型均能够明显增加早产发生风险,在早产核心家系中CYPlAl基因MSP1突变等位基因传递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可能是导致早产的遗传易感位点.

    作者:金莹;陈大方;杨帆;李志平;方治安;李凌松;王黎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玻璃化冷冻方法中冷冻保护剂及制冷速度对家兔卵母细胞纺锤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方法中冷冻保护剂及制冷速度对家兔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卵母细胞纺锤体的影响.方法:以冷冻环为载体,单用乙二醇(ethylene glycol,EG)或乙二醇与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phoxide,DMSO)联合作冷冻保护剂,用直投液氮或使用玻璃化冷冻仪高速制冷冷冻家兔卵母细胞;解冻2 h后固定并免疫荧光法染色纺锤丝及染色体;用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纺锤体形态.结果:在单用EG以及EG和DMSO联合直投液氮的方案中,纺锤体损伤较严重,但在EG和DMSO联合应用并采用玻璃化冷冻仪提高制冷速度的方案中,纺锤体形态正常的比例与对照组相似.结论:玻璃化冷冻方法中采用冷冻保护剂联合及采用玻璃化冷冻仪高速制冷对保持解冻后家兔卵母细胞纺锤体形态效果好.

    作者:蔡学泳;陈贵安;廉颖;郑晓英;彭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睾丸组织异体异位移植生成成熟精子的动物模型建立

    目的:采用免疫缺陷小鼠作为孵化器,建立小鼠睾丸组织异体异位移植生成精子的实验模型.方法:以新生小鼠睾丸组织为供体,免疫缺陷小鼠为受体进行组织移植;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移植物中睾丸特异蛋白激酶(testis-specific protein kinase 1,TESK1)mRNA表达进行检测,并应用组织形态学分析法对生精细胞的发育作进一步的验证.结果:分子生物学及组织学观察显示,移植物组织不仅可像正常小鼠睾丸组织一样表达TESK1 mRNA,并且富含与正常成年小鼠睾丸组织中类似的精曲小管结构以及各级生精细胞和精子.结论:移植后的生精细胞可在异体异位继续发育生长,完成整个生精过程,终发育精曲小管及成熟精子.

    作者:于洁;叶静;张芳婷;万汇涓;尹美珺;房家智;桂耀庭;蔡志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不同成熟期人卵母细胞慢速冷冻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成熟期人卵母细胞冻融后超微结构的改变和冷冻保护剂浓度对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辅助生殖周期获得的卵母细胞进行慢速冷冻.根据冷冻保护剂中蔗糖浓度的不同(0.1,0.2或0.3 mol/L)对不同成熟期的卵母细胞分组,进行发育潜能的实验研究,同时收集部分未冷冻的和冻融后的卵母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并将部分冷冻卵母细胞获得的胚胎用于临床患者.结果:0.2 mol/L的蔗糖浓度较0.1 mol/L更有利于各成熟期卵母细胞的冷冻,成熟卵母细胞用0.3 mol/L的蔗糖冷冻效果较好,经体外受精得到的胚胎移植后,获得2例临床妊娠.电镜结果显示,未成熟卵母细胞卵浆内的线粒体和泡状物较成熟卵母细胞少,且分布没有规律;冷冻对成熟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较未成熟卵母细胞大.结论:适当提高冷冻保护剂中蔗糖浓度,有利于各成熟期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0.3 mol/L浓度的蔗糖冷冻保护剂是成熟卵母细胞冷冻的佳浓度.慢速冷冻可以引起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作者:陈子江;李梅;马金龙;李媛;马水英;高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临界病例拔牙与不拔牙矫治对颅颌面软组织形态的影响

    目的:比较拔牙或不拔牙矫治对临界病例颌面部软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以5位正畸专家临床判断出的33个临界病例为样本,在头颅定位侧位片上测量上述病例治疗前后颌面部软组织的变化,再根据这33名患者实际接受的拔牙还是不拔牙、以及拔第一双尖牙还是拔第二双尖牙治疗进行分组.33例中有12例采用了不拔牙治疗,13例采用了拔4个第一双尖牙治疗,8例采用了拔4个第二双尖牙治疗.用头影测量学上常用的15项软组织测量项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临界病例拔牙组与临界病例不拔牙组在治疗前的软组织侧貌没有一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拔4个第一双尖牙组的患者颏部倾斜度(PosBs/FH)明显小于不拔牙组;而其软组织颌凸角(Ns-Sn-Pos)明显小于拔4个第二双尖牙组.治疗后拔4个第一双尖牙组与不拔牙组的软组织侧貌无一项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但拔4个第二双尖牙组与不拔牙组之间有6项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拔牙与非拔牙相比,软组织变化量大的是:颏部倾斜度(PosBs/FH)、下唇突度(LL-SnPos)和软组织B点相对于审美平面的突度(Bs-EP).结论:虽然治疗前拔第二双尖牙组与不拔牙组的软组织侧貌比较接近,但治疗后拔第一双尖牙组与不拔牙组的侧貌更加趋于相同;与不拔牙组相比,拔牙矫治对软组织侧貌改变更多的是下唇及颏部,而不是上唇突度.

    作者:许天民;刘妍;黄微;林久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鼠卵巢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蛋白谱系的初步建立及其功能分析

    目的:初步建立性成熟小鼠卵巢蛋白质图谱,并对其中的蛋白质功能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性成熟小鼠卵巢蛋白质组,并对其中的一种蛋白质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1)获得高重复性和高分辨率小鼠卵巢蛋白图谱.软件分析显示,3个不同卵巢样品24 cm银染蛋白凝胶上的蛋白点均有±2 000点,胶重复性好,大部分蛋白点位于相对相同的位置.(2)质谱共鉴定出52种蛋白质,按功能对其进行分类:参与细胞代谢、细胞信号传导/交流、细胞结构/运动、细胞/器官防御与抗氧化作用、调节RNA合成、调节蛋白表达及未分类.(3)通过对其中的一种蛋白(GRP78)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随着卵巢由卵泡早期逐渐生长到排卵前卵泡期成熟并转向黄体期,其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信号增强.结论:(1)3个不同卵巢样品蛋白质双向电泳图重复性好.我们通过质谱分析共鉴定出约52种蛋白质,初步构建了小鼠卵巢双向电泳蛋白图谱,对研究卵巢病理与生理、发育过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2)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在卵巢周期变化过程中,GRP78蛋白对颗粒细胞的增生、分化、形成黄体颗粒细胞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马翔;钱云;谢满鑫;侯振;孟艳;刘金勇;翟永宁;朱叶飞;周作民;沙家豪;刘嘉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肾动态显像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与双血浆法进行比较,以评价肾动态显像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可靠性.方法:原发或继发慢性肾脏病患者54例,按常规方法进行肾动态显像,采用仪器中的处理程序(Gates法)进行图像处理得到GFR;静脉注射锝-99m-二乙三胺五乙酸(99Tcm-DTPA)后2h及4 h取血,测定1 mL血浆中的放射性计数,用双血浆法计算公式求得GFR,对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测得的GFR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比较两者测得的GFR与血清尿素(urea)及肌酐(creatinine,Cr)水平的关系.结果: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测得的GFR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815,P<0.01),两者的直线回归方程为,GFR(肾动态显像法)=0.661 4 GFR(双血浆法)+21.89;肾动态显像法与双血浆法测得的GFR与urea及Cr的相关性直线相近,表明二者几乎以相同的数量关系反映肾功能的变化;2例偏瘦的病人和1例偏胖的病人两种方法测得的GFR差异较大.结论:一般情况下肾动态显像法测得的GFR能够可靠地反映肾功能的变化,与双血浆法测得的GFR相符合,但对于特殊体形的患者,肾动态显像法测得的GFR可能会有较大的偏差.

    作者:张春丽;李乾;左力;崔盈;王彦福;郭凤琴;赵光宇;张旭初;周玉红;王荣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牙周膜细胞骨保护因子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蛋白的表达及1α,25(OH)2维生素D3的调节

    目的:研究人牙周膜细胞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OPG)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蛋白的表达,以及骨吸收促进因子1α,25(OH)2维生素D3对OPG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系列酶消化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上表达的RANKL蛋白,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无外源性刺激以及1α,25(OH)2维生素D3诱导2、4、6 d时细胞分泌到培养基中的OPG蛋白.结果:人牙周膜细胞胞膜和胞浆上表达RANKL蛋白,分泌OPG蛋白到培养基中.1α,25(OH)2维生素D3降低OPG蛋白的分泌.结论:人牙周膜细胞表达OPG和RANKL,1α,25(OH)2维生素D3影响OPG的表达,推测其通过OPG/RANKL通路参与骨改建.这一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牙周膜细胞参与骨改建的机制打下基础.

    作者:张丁;杨雁琪;李小彤;傅民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药三七乙酰化前后化学组成的检测和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三七提取液衍生化(本文中采用了乙酰化)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vaporative 1ight-scattering detector,ELSD)在中药三七组分分析和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乙腈-水梯度洗脱、紫外检测的方法,比较乙酰化前后的三七样品提取液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图谱差异;分别采用乙腈-水(体积比30:70)和乙腈-水(体积比85:15)作为流动相,比较用ELSD和紫外检测器时三七样品提取液的HPLC图谱差异.结果:在三七提取液乙酰化后,可以观察到在原样品色谱图中较早洗脱出的组分的变化,其中某些组分衍生物的保留时间大大延长.分别用ELSD检测和紫外检测可以得到不同的色谱图,用ELSD检测方法可以得到几种不同变化方式的峰群,从而提供了更多的三七提取液化学组成的信息.结论:三七提取液乙酰化后,其中一些亲水组分的极性大大降低,那些在反相色谱中较早流出、较难分离的组分经衍生化后出峰状况得到改善,ELSD还可以检测到有药理作用但因没有紫外吸收较难检测的糖类,这些都给中药三七的分析和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李静;石玉杰;徐秉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豆异黄酮类药genistein抑制IL-1β的促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类药genistein抑制IL-1 β的促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方法:新生兔长干骨机械分离法获得破骨细胞(osteoclast,OC),鼠颅盖骨机械法体外器官培养.按照加入药物的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不加genistein和IL-1β)、10-6mol/L genistein、10 μg/L IL-1β、10-6 mol/L genistein+10 μg/L IL-1β组.图像分析体外骨吸收陷窝面积,原子分光光度计法测定OC培养上清液和器官培养上清液中的Ca2+含量,用生化法检测器官培养上清液中的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含量.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值比值,作为骨吸收指数,其值大于1.0表示骨吸收增强,小于1.0表示骨吸收受到抑制.结果:10-6mol/L genistein+10μg/L IL-1β组骨吸收陷窝面积显著高于10-6mol/L genistein组,Ca2+含量显著低于10μg/L IL-1β组,骨吸收指数小于10μg/L IL-1β组,大于10-6mol/L genistein组.器官培养上清液中,各组ACP含量差异无显著性;而10-6 mol/L genistein+10μg/LIL-1β组的骨吸收指数低于10μg/L IL-1β组,且二者都大于1.0;10-6mol/L genistein组的骨吸收指数低于1.0.结论:10-6mol/L genistein和10μg/LIL-1β联合使用显著降低了单独使用IL-1β导致的骨吸收陷窝面积和Ca2+浓度的上升,与对照组数值接近,说明genistein抑制了IL-1β诱导的骨吸收亢进.

    作者:李斌斌;于世凤;庞淑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多巴胺转运体蛋白基因G352A多态性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联分析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与多巴胺转运体蛋白基因(DAT1)第15外显子G352A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荧光标记序列分析方法寻找突变位点,检测337个ADHD患儿,201个ADHD核心家系和207个对照DAT1的新基因位点G352A的多态性,并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和病例对照的关联分析.结果:所测对照人群中DAR1的G352A的等位基因频率,352G是79.5%,352A是20.5%.家系和病例对照研究表明,DAT1第15外显子G352A基因和ADHD之间不存在关联.但是按照性别分组后,TDT结果表明,G352A基因和ADHD女孩可能存在关联,即352G等位基因在ADHD女孩中有优先传递的趋势.结论:DAT1第15外显子上的新基因位点G352A和ADHD之间不存在关联.352G等位基因在ADHD女孩中有优先传递的趋势,但尚需要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才能得出确切结论.

    作者:钱秋谨;王玉凤;周儒伦;杨莉;李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类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形成包含多种细胞的类胚体

    目的: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多向分化能力.方法:胚胎干细胞在无饲养细胞、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悬浮条件下培养形成类胚体.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类胚体中某些功能细胞的特征分子标志.结果:在无饲养细胞、无bFGF、悬浮条件下培养,胚胎干细胞自动聚集形成细胞团,逐渐长大并分化为囊实性类胚体.RT-PCR显示,类胚体表达多种细胞前体及功能细胞的分子标志,如神经前体细胞、胰岛前体细胞以及成熟神经细胞、表达胰岛素的β细胞、表达胰高血糖素的α细胞和肝细胞等等.不同细胞标志在类胚体中出现的时间段有差异,先出现分化程度低的前体细胞分子标志,然后出现成熟细胞的分子标志.结论:人类胚胎干细胞体外可自然分化为表达多种细胞标志的类胚体,是进行深入体外诱导分化研究的基础.

    作者:彭红梅;陈贵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雌激素受体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与变异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野生型雌激素受体(wild type Estrogen receptor,wER)以及第5外显子缺失而变异的雌激素受体(variant estrogen receptor,vER)的表达情况,期望对原发性肝癌进行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标本28例,应用RT-PCR的方法分析wER与vER在mRNA水平的表达,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ER在蛋白水平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ER的表达率为39.3%(11/28);RT-PCR显示所有标本中均检测到雌激素受体的表达,89.3%(25/28)的原发性肝癌病人表达wER,96.4%(27/28)的肝癌表达vER,其中wER和vER联合表达的病人为85.7%(24/28),仅表达wER的病人为3.5%(1/28),而仅表达vER的为10.7%(3/28).结论:在原发性肝癌的形成过程中,96.4%(27/28)的肝癌出现ER的变异,提示ER的变异与原发性肝癌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邢宝才;王家宏;王怡;郝纯毅;黄信孚;王歈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枕下扩大外侧入路手术切除枕大孔区脑膜瘤

    目的:分析影响枕大孔区脑膜瘤手术疗效的因素,比较有关手术入路的优缺点.方法:应用枕下外侧扩大入路切除枕大孔脑膜瘤11例.结果:手术全切肿瘤7例(7/11,64%),次全切2例(2/11,18%),部分切除2例(2/11,18%).无手术死亡和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枕下外侧扩大入路足以显露和切除枕大孔区肿瘤.肿瘤切除程度取决于肿瘤与椎动脉、脑干和颅神经的关系.

    作者:王振宇;谢京城;马长成;刘彬;陈晓东;李振东;孙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阴茎大部分缺损功能性修复术的研究

    目的:探讨阴茎大部分缺损的有效修复方法.方法:通过尸体解剖,了解阴茎悬韧带的厚度、阴茎脚剥离长度与稳定性的关系.通过超声影像了解正常人阴茎根部血管走向以及阴茎深动脉进入海绵体的长度.对40例阴茎短小病例行扩大的阴茎海绵体延伸术、龟头和冠状沟塑形术.修复术中通过离断阴茎浅、深悬韧带,并继续分离部分海绵体脚,使原固定于耻骨下支的阴茎海绵体充分分离,以使阴茎更为延伸;用含血运的脂肪瓣填塞耻骨前间隙,保证术后远期阴茎的有效长度;选用合适的带血管蒂皮瓣转移覆盖海绵体,塑造更为逼真的龟头和冠状沟样外形.阴茎修复术后取材移植皮瓣全层皮肤,分别进行光镜、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检测,观察皮肤神经再生情况;通过感觉功能的检测了解阴茎感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夜间阴茎勃起测定系统检测修复阴茎勃起功能.结果:经30例60侧尸体解剖发现,阴茎浅悬韧带前缘至阴茎深悬韧带后缘平均7.66 cm.放射影像学造影显示阴茎海绵体在耻骨联合下份分开,两侧海绵体脚分别附着于耻骨下支,末端达耻骨下支中份.超声影像学检测14例正常健康男性,显示阴茎根部至阴茎深动脉进入海绵体处的长度平均6.6 cm.临床修复阴茎40例,术前残留阴茎常态下长度0.5~4.0 cm,勃起时长度2.0~6.0 cm;术后常态下长度5.0~8.5 cm,勃起时长度增至7.0~12.5 cm.随访1年以上28例,已婚23例,性生活基本满意,已育18例.移植部位的皮肤经光镜、免疫组化标记、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检测,均可见再生的神经纤维束及相关组织.阴茎感觉功能基本恢复.勃起功能测定与正常人相同.结论:对阴茎局部解剖学调查、放射和超声影像学检测、修复阴茎皮肤感觉和勃起功能的检测结果,弥补了阴茎修复术实验研究的不足,为继续开展阴茎修复术及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用本法修复之阴茎不但在长度和形态上已接近正常,且具备良好的感觉与勃起功能,可部分替代传统的阴茎修复术,是修复阴茎不完全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蔡志明;朱辉;龙云;宋博;张蒂荣;马雅;龙道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苯肾上腺素荧光标记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鉴定

    目的:合成α1-肾上腺素受体特异性激动剂--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荧光标记物,检测其药理学生物活性.方法: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将绿色荧光染料BODIPY-FL和PE进行微量缩合反应,薄层色谱法分离和纯化,用薄层色谱和质谱分析对其纯度和分子结构进行鉴定.通过分子生物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药理学生物活性.结果:将BODIPY-FL与PE在无水、无氧和避光条件下进行羧合反应,经薄层色谱分离、纯化得到具有荧光的新化合物--BODIPY-FL-PE,结构经紫外光谱和质谱分析得到证实.Western blot实验表明BODIPY-FL-PE与PE同样具有激动α1-肾上腺素受体,使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激活的药理作用.结论:经微量缩合反应合成的BODIPY-FL-PE具有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药理学特性,可以用于肾上腺素受体行为观测,为进一步研究活细胞中肾上腺素受体的动态行为提供了工具.

    作者:吕志珍;徐明;张幼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应用人类全基因组基因芯片U133A,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和对照者取卵后所剩的卵泡颗粒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5例PCOS患者和5例对照者颗粒细胞中相关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共筛查出与PCOS明显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46个,其中25个基因表达增加(上调),21个表达减少(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脂类代谢调节、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免疫炎症反应,反映了PCOS患者临床症状的多样性.结论: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可筛查出新的PCOS遗传相关候选基因.

    作者:胡振兴;乔杰;李美芝;张小为;陈咏健;李蓉;孙春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孕激素受体A和B亚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中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亚型PRA和PRB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并总结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分化、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等.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的方法半定量研究孕激素受体亚型蛋白与mRNA的表达水平.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与内膜癌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孕激素两种受体亚型的蛋白表达均与内膜癌的分化呈负相关,即从高分化至低分化,蛋白表达逐渐下降(r=-0.343,r=-0.310,P<0.05).PRA蛋白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呈负相关,即分期越晚PRA蛋白表达水平越低(r=-0.294,P<0.05).在蛋白表达水平,PRA与PRB比值的降低与淋巴结转移相关(r=-0.376,P=0.044),有淋巴结转移组的PRA与PRB的比值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47).孕激素两种受体亚型的蛋白表达均与肿瘤的肌层浸润深度无相关性.PR mRNA和PRBmRNA与以上临床特征均无相关性.结论:在蛋白表达水平,两种孕激素受体亚型均与肿瘤分化相关,与肿瘤肌层浸润深度无关;仅PRA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相关;PRA与PRB比值的降低可能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R mRNA和PRB mRNA与以上临床特征均无相关性.

    作者:廖秦平;郑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外科监护室耐药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研究

    目的:了解外科监护室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am β-lactamases,ESBLs)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株的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分别用TEM、SHV和CTX-M的特异性引物扩增临床菌株和接合子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接合试验提取接合子质粒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in reaction,PCR),产物测序,确定基因类型.结果:93.5%的菌株含CTX-M基因,38.7%的菌株含SHV基因,87.1%的菌株含TEM基因.测序明确了TEM-1,CTX-M-1,3,14,22等基因类型.结论:外科监护室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以CTX-M为主.

    作者:王鹏远;刘玉村;赵敏;孙丽颖;罗文毅;高红桥;万远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1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有肝功能酶谱的不同程度升高,血清IgG和IgM升高,10例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及AMA-M2阳性,其中9例患者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阳性,1例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iver kidney microsome,LKM)阳性.10例患者肝穿刺活检示均有小胆管损害,肝细胞炎症活动度从中度到重度,纤维化程度从S1到S3.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患者中女性多见,在临床及病理组织学上兼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双重特点,临床工作中需结合临床、生物化学、免疫学及病理情况及时作出准确诊断.

    作者:吴赤红;徐小元;陆海英;于岩岩;王贵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放射性碘标记反义寡核苷酸在荷人淋巴瘤裸鼠中的分布及显像研究

    目的:探讨用放射性碘标记的框架区(framework region mRNA,FR)mRNA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N)作为B细胞淋巴瘤反义显像剂及反义治疗药物的可能性.方法:通过氯胺-T法用碘[125Ⅰ]与碘[131Ⅰ]标记含酪胺的18聚体寡核苷酸获得125Ⅰ-或131Ⅰ-FR-ASON,建立荷人淋巴瘤裸鼠动物模型.将148 kBq125Ⅰ-FR-ASON(2~3μg)经尾静脉注入正常小鼠,于不同时间处死小鼠,测定不同组织及标准源的放射性计数.荷瘤裸鼠瘤内注入脂质体包裹的3.33 MBq131Ⅰ-FR-ASON(7~9μg),分别于注射后不同时间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显像,以脂质体包裹的正义寡核苷酸作为对照,24 h显像后处死裸鼠,取出血液、重要器官和肿瘤组织,测定各组织的放射性计数,并计算每克组织摄取率及肿瘤与非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比值(T/NT).结果:125Ⅰ-FR-ASON注入正常小鼠体内后1 h,各脏器的放射性摄取达高峰,24 h基本清除.肝、胃和肠放射性分布高,骨、肌肉、脑中放射性分布较少.荷瘤裸鼠瘤内注入脂质体包裹的131Ⅰ标记ASON后立即用SPECT成像仅见肿瘤部位,1和2 h成像可见示踪剂从肿瘤到腹腔,24 h仍可见肿瘤显像.比较24 h反义组与正义组肿瘤的每克组织摄取率、T/NT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放射性碘标记ASON对淋巴瘤组织有很强的特异性,有望用于淋巴瘤反义显像和反义治疗的研究.

    作者:沈晶;王荣福;张春丽;刘萌;郭凤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冷冻胚胎复苏878周期临床分析

    胚胎冷冻可以合理限制移植胚胎数,降低多胎妊娠率,提供再次移植的机会,从而降低了再次超排卵的费用.此外,对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不宜移植者,将胚胎全部冷冻,可以在以后非刺激周期进行冷冻胚胎移植,以减少周期撤销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刘素英;陆朱娣;曹英;滕彬;曹翔;韩金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近二十余年来人类对自身生殖过程的认识有了巨大的进步.而同期发展起来的辅助生殖技术与分子遗传学技术的有机结合,使人们能够在种植之前的早期胚胎中取出部分细胞检测疾病,从而筛选出正常胚胎进行宫腔内移植,即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

    作者:徐艳文;庄广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卵母细胞冻融的研究与应用

    冷冻卵母细胞与冷冻胚胎对于治疗不孕症都具有重要价值.冷冻胚胎技术于1983年首次成功用于人类胚胎的保存[1].这些年来精子及胚胎冷冻已普遍用于生殖领域,但卵母细胞冷冻仍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986年澳洲Chent2]首次报告卵母细胞冷冻合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成功妊娠1例.目前这方面成功的经验仍不多.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韩启德副委员长在中国国家安全论坛上讲话侧记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德交流:韩启德讲演现代医学发展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北京大学已经在7个研究领域进入全球研究机构的前1%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韩济生院士的针刺戒毒研究项目获得美国国立卫生院科研基金资助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我国生殖医学的进展

    生殖是人类繁衍之本.<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本期以国内生殖医学在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为重点报道内容,反映了近20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集治疗男、女性不孕和遗传诊断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的大踏步前进.

    作者:陈贵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精子库的设立及面临的伦理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育龄夫妇中不孕不育者所占比例为10%~15%[1],并仍有上升趋势.不孕不育症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殖健康,并对家庭及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危害.在不孕不育症中,男性因素所占比例高达40%,导致男性不育的因素很多,其中生精机能障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冷冻生物学及生殖医学的迅猛发展,人类精子库的建立为解决男性因素所致的不育及男性生殖保险提供了现实的技术支持.

    作者:朱文兵;卢光琇;范立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